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插旗網紅藍海 醒吾科大舉辦直播競賽 挖掘新秀
繼與1111人力銀行、Up Live聯名合作「網紅學院」,結合業界、學界資源培訓網紅人才,獲得迴響。醒吾科大日前再辦全台「第一屆醒吾盃網紅直播競賽」,挖掘直播新秀。本屆競賽主題貼合林口在地特色農產品—有機菜,廣邀全國高中職、大專生參加,藉由初生之犢天馬行空的創意以新媒體直播方式推廣在地特色農產。 醒吾科大深知唯有建構出一個實務的教學環境,學生的學習才能與業界接軌。因此課程規劃的重點透過地域、產業與優秀人才的多元結合,期望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及專業人才的培育。藉由與在地企業產學合作,讓學生們直接接觸業界對於直播及社群經營的需求,轉化成課堂上的實務演練。上半年搭配母親節的活動,與鍋寶合作推出一系列針對年輕族群所行銷的家電網路影片。下半年在課程規畫上協助在地打鹿岸原住民餐廳經營社群媒體,以分組執行方式,帶動餐廳粉絲團人氣。 此次舉辦的「第一屆醒吾盃網紅直播競賽」,也是透過與林口在地的四家有機農場合作,芽寶寶有機農場、周好小農場、畦遊季有機農場及語林農場共同合作,提供對於網紅直播有興趣的年輕人一個創意表現的平台。學校也邀請目前在直播業界具有相當知名度,曾獲Youtube大獎的伊林人氣網紅鄭雅昀Selina、擁有近20萬粉絲的Youtuber Gino勁宥及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專業講師蔡建郎來擔任此次競賽活動的評審委員。評審們也會直播他們對於參賽者的評選標準及得獎小秘訣,參賽者們敬請期待。更多相關資訊請上Youtube頻道搜尋「醒吾一番」。
大學校園 德明科大資管系連續18年獲得 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大獎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連續18年在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獲得大獎。該系2組學生團隊從初賽一路到決賽,11月2日於2019第24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中,經過一整天與全國各大專校院資訊相關科系激烈競爭,打敗許多國立及知名私立校院再創造佳績。其中韓文銘老師指導的團隊,學生呂長紘、李志文、黃星耀、李翌群以作品:「兒少網路安全防護罩」榮獲iWIN兒少網路安全防護創新應用組第二名,另一組徐翠琇老師指導的團隊由學生詹志文、林浩倫、許庭維、李睿恩、張喬豐、王崧宇、陳建旭組成,以作品:「兒少網安一把罩」榮獲第三名及全場最佳人氣獎。 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為經濟部、教育部等舉辦之官方正式比賽,為提升各校系所知名度與地位之重要全國性資訊類最大競賽。因此,國內公私立校院皆踴躍參與,競賽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德明科大資管系能夠連續18年在此大賽中獲得許多獎項實屬不易。
校長開講 清大校長賀陳弘:考招制度要能看到未來需求
教育的變革與時俱進,大學端如何選才、育才,並培養出國家未來優秀的人才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在目前考招制度的變革,加上108年課綱推行的環境下,大學如何配合制度做翻轉?如何與高中端結合?如何共同為未來臺灣教育衝出一片天?亟需各方共同的合作與努力。本刊專訪身兼大學招聯會召集人的國立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分享考招制度設計的理念與影響。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 招聯會依照大學法成立,成為協調平台 【問】:請分享一下招聯會的定位跟職責。 【答】:招聯會的法源是大學法第24條:「…大學為辦理招生或聯合招生,得組成大學招生委員會或聯合會,聯合會並就前項事項共同協商擬訂,報教育部核定後實施;大學招生委員會或聯合會,得就考試相關業務,委託學術專業團體或財團法人辦理…」。大學招生可以單獨也可以聯合招生,但20多年來從社會到教育部的想法都是聯合招生,主因是隨著大學數增加,如果個別招生,社會的成本、家長所要承擔的壓力會很大。所以,招聯會的屬性就是一個協調70所會員學校的平台,協調出一個共同可行方案。 臺灣從50年代就有聯考,所以大考中心很早就存在。而招聯會是一直到86年左右才成立,原因是從84年開始試行多元入學方案,各校在共同的考試招生之外採取不一樣的入學方式,就需要有個協調的平台。 多元入學剛開始時,招生名額大概只有1%,但隨著大家逐漸接受這樣的入學方式,比例也日益增加,招聯會的工作就越來越繁複、越來越受到矚目,影響也越來越大,成為一個動見觀瞻的事情。 另一方面,因為大學之間的屬性差異大,招生的定位、策略、方向也差別很大,在這情況下很難完全滿足每個大學的需求,所以招聯會要去折衷、磨合各大學不同的招生需求。隨著大學數增加,多元入學的學生也增加,所以招聯會挑戰越來越大,因為要滿足更多的學生、更多的大學的需求。 新課綱出現,影響考招制度的改變 【問】:過去的考招制度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改變考招制度? 【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新課綱的出現,因為大學選才和高中育才,彼此是連動的,高中如何育才其實是會影響大學的選才。反之,因為大家都說考試影響升學,或是說選才影響育才,這個方向的影響也是存在,所以大學怎麼選擇學生會影響高中如何育才,這是一個連動的過程。過去影響力大的是大學,這次則是高中端影響大學端的程度較大,主因來自於108新課綱重視的適性選修,把部定必修減少,學分數大幅的釋放給各校必修、選修或是空白課程。 新課綱對選才有兩個直接的影響,第一是紙筆測驗命題範圍與科目減小,高中端希望把大學考招的有形考科份量減少,也就是讓學生有更多的差異化學習機會,例如將準備第五科考試的時間拿去做適性的選修,所以考科減少,這是第一個影響。 第二個是學習歷程檔案信效度提升。目前已建置全國性的資料庫,是將原來備審資料做成資料庫,使可信度跟有效度都提高許多,學校如果造假,教育部用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查證就很容易,再配合行政罰則進行處分,學校幾乎不可能再有舞弊空間。 【問】:考招制度若是因應課綱改變,是否表示相信課綱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答】:背後的因素,是人才培育的趨勢問題。過去為什麼必修需要那麼多?因為過去的人才培育比較重視規格化的人才,學生需要學較多一致化的課程。因為過去是一個以製造為主的經濟型態,從60年代到90年代,主要的產值在製造業部門,製造業提供非常大的經濟貢獻。製造業有個特性,就是效率導向。這個產業對於人才、原物料、製程,對品管的程序,都要求制式規格,因為只有規格能夠保障所做的產品是在原來設計情況之下。對於人才的晉用,也不須有太多的彈性或是想像,只需經過制式的教育流程,具備被雇主肯認之相同能力。所以整個教育流程也是高度的規格化,例如教材,僅有一綱一本,最多是一綱多本,絕對沒有多綱或是非綱。 師資培育方面,以前政府培育師資有一套的標準作業流程,師培也是一個被規格化的事情,學校的組織編制、校園環境全部都規格化,如此能確保培育出來的人才規格都差不多。但現在的產業多元發展,需要新型態的人才,就應該調整作法讓每個人盡可能就天賦去發展,以最有興趣和最有效率的方式去學習,讓教育出來的人才差異化、多元化。所以多元創新和適性學習是一體兩面的,不適性學習的話就不會有多元創新。大學選才是教育的一個環節,對高中教育、大學教育都有影響,如果這裡不調整的話,會使前面的改變沒有意義。 整體而言,教育必須建立一個比較多元的價值觀,因為人才本來就不適合用一元化的線性排列去評比,即便同一個學生,也可以因為大學校系選才重點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錄取結果,更何況各個學生本身就不同。 強化多元學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未來。(高教評鑑中心/攝) 考招應與時俱進,符合社會期待與需求 【問】:您心中理想的考招制度是什麼樣的? 【答】:並沒有一個制度可以跨越時空適合每個時期,因為制度都是依特定的時空、社會條件而產生。推動新的制度並不表示否定過去的制度在過去時空的合理性。大學入學制度二十多年來隨時空環境而演進,不是只滿足於當時時空的需求,因為這些學生,是20年之後才對社會產生主要的影響,所以要能符合未來的時空環境及社會條件的需求,才是成功的考招制度。 這樣的制度對社會而言是有領先性,所以當前的社會是否能接受,就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大學端做考招,必須具有前瞻性或是未來性,但是面對到社會的現實面,卻常常會有衝擊。 因為環境在變、社會條件需求也在變,制度需一直往前走並與現狀維持著一點差異,所以進步的張力是一直存在的。簡而言之,考招制度的設計一方面是希望能讓社會的發展取得先機,而這個先機要在社會可接受的範圍內以避免過多的爭議,經常需要測試社會能夠接受的底線漸進微調。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一直進化的制度。 【問】:為什麼繁星申請入學的學生在大學表現會比指考分發的好,會不會有一種狀況是因為已經被層級化? 【答】:繁星入學全國15%的名額中,大部分來自偏鄉及都會非主要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班上名列前茅,但面對學測的時候,不見得優於都會主要高中的中段班學生。不過他們具有在各個高中的成功學習經驗,包括良好的學習動機與自我管理,這些正是大學階段所需要的成功因素,所以各大學普遍發現繁星的學生入學之後表現較好。 我們分析100-107年八年之間三個入學管道學生的學測成績(如圖一),發現各管道之間的學測成績分布並沒有差異。其實申請入學跟指考分發主要的差異不在於入學當時學習成就的高低,而在入學之後穩定度與興趣認同的差別。各校之間會有一些不同,所以甲校可能看不出來申請入學跟指考分發的差別,在乙校卻可能差別很大,不同的系可能也會不同。所以招聯會一貫立場都是鼓勵校系招生專業化,累積自己的大數據,去選擇最適合的招生方式。很類似評鑑的觀念,並不設定一個跨校系皆準的最佳招生管道,各校應該自己去做抉擇判斷。招聯會也沒有權力去為各校的各管道招生名額做決定,都是由各校自主設定。 新制度的推動仍需時間考驗 【問】:您對於學測滿級分卻落榜的現象有什麼樣的想法? 【答】:如果要讓學生有更多錄取機會的話,可以增加志願數,目前是填6個,可以增加到10個志願乃至20個志願,讓機會增加。但如果同樣的一群學生以現行3倍率來填10個志願,將使重榜增加、缺額也會增加,結果得以入學的學生總數較少,對於這個入學制度來說,就不是一個有效率的方式。也造成強者拿更多,弱者得到的機會更少。當分數越高,考上的志願數也是增加,原先6個志願都上的學生很可能是10個志願全上,結果造成更多重榜,反而壓縮到其他學生的錄取機會。所以這個制度若要維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這個比例關係。 今年甄選超額較多的大概有60個系,佔全部2,092個系組的3%。由於其中1/3超額錄取的學系是醫學類的,包括醫學系、牙醫系、中醫系、獸醫系等都是熱門的醫科志願,所以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考滿級分還上不了醫科,對此非常抱怨。其實學測第一階段的設計,原意就是希望學生先能達到系訂的標準,系上再用其他的方式來檢視這個學生,級分只是個門檻的概念。但是因為跟過去相比更難考上第一志願,所以很多學生覺得機會變小而抱怨。但是另一部分的學生卻得到了入圍被看見的機會,系上也更能夠選擇未來真正適合行醫的學生。制度的得失利弊,各有其角度。 臺灣社會是從一元化過渡到多元化,在教育方面現在依然還是過渡時期,所以學生、家長,甚至包括老師,對於多元的概念還沒有很徹底的接納。 每個校系放榜都有一定的備取數,備取太多會被人罵,備取太少也會形成缺額使學生喪失入學機會。志願數增加其實是給有優勢的學生更大施展空間,控制志願數則是給弱勢學生保留更多的機會。以目前制度來說,弱勢學生的錄取率只有在繁星接近3%,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都較低(如表一、圖二)。社會的人口組成中,弱勢學生佔3%,也就是說弱勢學生在各管道的錄取率其實都仍然低於平均值,所以在設計入學制度時候,盡可能多照顧弱勢學生,還是有它的合理性。但是照顧弱勢多一點的同時,優勢學生的權益也相對會少一點,目前社會上反映聲浪比較大的多是優勢學生的家長,因為他們覺得子女的選擇機會被限制。 強化多元學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未來 【問】:您認為考招制度是一個是育才與選才的作為,那大學端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社會能接受的人才? 【答】:經過新課綱、多元適性選才、多元入學等方式,大學收到的學生應該比前一個世代更具有學習動機,更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裡。以前的學生沒有那麼強的個人思維,大多會服從師長、家人的選擇,安分的把大學念完,不會想太多。現在的學生大多有自己的主張,把他限制在單一學習軌道上面,對學校、對學生都不利,所以彈性化是各大學都該做的事情,例如跨領域學習。現在各校系的必修學分都往下降,讓學生騰出128個學分裡更多的空間去做跨領域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實驗教育,讓每個學生依各自的條件和特性去設計畢業路徑。一般大學都是套餐式,學校20個系就20個學程;實驗教育則嘗試有100個學生就有100種學程的選擇,因此學校的組織運作、輔導,很多地方都需要做調整,但彈性加大的方向上大概是這樣。 各系也有各別的文化,有慣性也有創新性,兩者並存。創新的人主張讓學生自由發展,慣性的人會認為若專業科目沒學足夠,能算是該系的畢業生嗎?認為甲系學一點,乙系也學一點,最後什麼都沒學會,所以反對亂跨領域。學校就要設法從中平衡,以免過猶不及,所以學校也需要在多元的方向上漸進發展。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81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考招制度要能看到未來社會的需求
高中校園 醒吾科大與光啟高中簽訂策略聯盟 分享資源相互合作共創多贏
為了持續擴大校際交流,增進兩校學生的學習成效,醒吾科大18日與光啟高中正式簽訂策略聯盟。簽約儀式由醒吾科大陳義文校長主持,光啟高中則由陳成業校長帶領孟憲瑾學務主任、張忠義總務主任、李世揚實習主任、資訊科周秀諫主任、機械科王義傑主任、汽車科郭建中主任、李建軒餐飲管理科主任、普通科鄭佩倫主任等主管一同出席。 光啟陳成業校長致詞時表示,面對少子化的浪潮衝擊,高中端必須更積極因應。所以光啟特別與醒吾共同合作,希望建立起3 4的人才培育模式,才能讓學生透過完整的養成教育,建構出自身的未來就業力與競爭力。陳義文校長致詞時則特別讚揚光啟高中在黃東榮董事長、陳成業校長的帶領下,辦學成效有目共睹,可以說真正實現了「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非常值得學習。醒吾科大做為光啟高中畢業生的升學出路端,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希望讓學生能夠「懷抱希望、充滿活力、實現卓越」,因此兩校可以說是「志同道合」。 陳義文校長進一步說明,為了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醒吾努力爭取各項外部資源挹注,包括5年3.29億元的高教深耕計畫、3年9,150萬元的教學卓越計畫,以及1,200萬元的優化技職計畫等等,都代表著教育部以及審查委員對於醒吾的肯定。利用這些資源,加上董事會的支持,今年耗資三億七千餘萬元興建的新觀光餐旅大樓,以及堪稱校園版小巨蛋的醒吾科技藝術展演中心,都已經正式落成啟用。另外還包括讓光啟師生讚不絕口的電競教室,裡面有完整的競賽室、水冷式電腦組裝、電競直播室等。這些軟硬體設備等資源,除了校內的師生之外,也非常歡迎高中職端的策略聯盟伙伴一同來使用,因為唯有相互合作,才能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下共創多贏,這也正是醒吾積極爭取與光啟簽訂策略聯盟的原因。 陳義文校長指出,在108課綱上路之後,重視素養的人才培育模式是高中職與大學端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做為一所以「務實致用」為核心的科技大學,醒吾已陸續建立了許多具有特色與發展性的院系科所,包括「網紅電商」的商管學院、「國際觀餐」的觀餐學院、「影視設計」的流行藝術學院,以及「智慧時尚」的設計學院,都能對接到包括觀光、休閒、電競、網紅、展演等產業。未來透過資源共享,可以讓高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相關產業,並且進入一條龍式的人才培育體系,對於未來繼續升學甚至畢業之後的出路,都能有很好的銜接。 最後,陳義文校長也特別感謝光啟高中的師長。他表示,過去105-107學年度,醒吾的學生一共獲得811項國內外競賽獎項,包含126金128銀72銅及多項優勝;而這當中,有很多是光啟高中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未來在兩校結盟之後,相信一定能在既有基礎之上,一棒接一棒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大學校園 【109臺師大】修畢「第一門課」 即可登記雙主修╳輔系
為因應社會發展、跨域人才需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推動近年來堪稱規模最大的跨域學習課程改革,除了全盤檢討全校共同必修科目,並要求各系調降雙主修、輔系學分數外,大幅鬆綁修讀雙主修、輔系門檻從甄選制改為登記制,學生只要修畢各該領域規定「第一門課」,即可申請登記修讀雙主修及輔系,以鼓勵學生探索興趣、強化多元知能。 臺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表示,目前師大學士班學生有興趣跨域修習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比例占約50%。與臺大、臺科大合作成立臺灣大學系統以來,每年三校跨校選課學生超過六千人次,106學年度開放跨校修習學分學程,今年更開放跨校修習輔系,這次透過雙主修輔系新制,除了可適用所有師大在校生,也將適用臺大、臺科大學生。 首開雙主修、輔系與通識學分雙重採認 臺師大各學院和學系於10月30日教務會議中,共同研議通識課程納入雙主修、輔系修習科目事項,各院和各系預計從現有通識課程、各學系必修課程或院共同課程,挑選出一門核心課程,設定為各系雙主修和輔系課程架構的「第一門課」,並將該課同時納入通識課程和雙主修、輔系學分採計範圍。 採雙重採認的「第一門課」,可採計為通識課程學分,或作為雙主修、輔系規定學分計算。陳昭珍說,學生可藉由修習「第一門課」,探索自身第二專長,修畢後若對該領域感興趣,可進一步申請雙主修、輔系;若發現興趣不足,仍可採計為通識學分,以協助學生有效學習,觸發學生興趣探索、強化通識課程跨域引導的功能。 配合雙主修、輔系新制,師大全盤檢討近10年來沿用至今的通識課程架構,從原本「七大領域」及「自由選修」劃定方式,變更為「博雅課程」、「跨域探索」及「自主學習」三類型通識課程。其中,「跨域探索(4至10學分)」類型課程可採認各學系為雙主修及輔系學生規劃的「第一門課」。 雙主修、輔系開放登記制 放寬申請門檻 在雙主修、輔系修習資格上,將從「甄選制」放寬為「登記制」,減少名額限制,且配合跨域探索學習目的,學生需要先修畢規定的「第一門課」,才可申請登記修讀雙主修、輔系。少數學系除了第一門課外,因為申請人數過多,會有2至5門先修課的要求;此外屬於術科性質,如體育系、音樂系、美術系等,因需具備術科專長之技能,仍會沿用甄選制。 針對登記制開放後可能衍生修課人數較多的調整需求,例如教室空間不足、排課時間衝突和教師員額安排問題,陳昭珍強調,學校會積極研擬配套措施,盡量安排大教室上課、增加教學助理、同一門課開兩班、分散各系課程排課時間等方式,排解實際執行時所遇問題。 修習課程方面,師大透過建立適當選課機制和線上課架系統等方式, 希望協助學生完成課程修習以順利畢業。選課機制上,強調已具雙主修、輔系修習資格學生,具有較優先選課分發順序;建立線上課程架構系統後,學生可隨時進入教務系統,依「歷年修課檢視表」查閱缺修情形,以利提早規劃選課。 精實雙主修輔系課程 促跨域學習風氣 陳昭珍強調,單一科系知識已不足以應付未來社會需求,過去傳統以系為導向的做法,讓師資及課程受到侷限,不易發揮出最大效益,學生也失去培養跨域能力機會。臺師大自101學年度起,要求各學系將該系必選修課從過去90幾學分,降低到75學分,約佔總畢業學分六成,以全面檢討課程架構,精實課程設計。今年統計,多數學系規定雙主修多達60至75學分,輔系多達32至47學分,下學年起,更要求各系雙主修降低至50學分以下。 臺師大於108年4月24日的教務會議先修訂通過全校雙主修、輔系辦法,並於10月30日通過各學系的雙主修、輔系辦法以及共同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各系均已精實雙主修及輔系課程,調降雙主修課程學分數,以40至50學分為限;輔系課程學分數,調降至20至30學分為限;學分學程以12至20學分為限。降低雙主修、輔系學分數,能使各系全面盤點專業知能,模組化各系課程架構和必修設計重點,合理化學校資源分配,並促使學系及學院間的合作。
高中校園 【教官好酷】瑞祥高中翁淳儀 化身命運契機的轉動者
身著筆挺軍服,在青春洋溢的高中校園裡顯得格外奇特,軍訓教官,有人懼怕他的威權象徵,有人亟欲掙脫他對自由的限制,也有人從他嚴肅標誌下,看見一顆愛學生的心。 20多年前,翁淳儀也曾是大學校園裡盡情享受知識洗禮的學生,「我喜歡校園的單純,以及徜徉於學習中的氛圍。」因此畢業多年後,她通過女軍訓教官班招考,換上了墨綠軍服,以教官的身份重返校園。 從學生到教官,以前管好自己都很難,現在卻得管好一群叛逆期的學子。第一年她負責學校宿舍安全管理,年輕的翁淳儀覺得自己就像個媽媽,孩子生病了、心情不好、行為失當,教官媽媽都得出面「適時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東西」,那些東西,可能是母親般無微不至的關懷,也可能是教官無所不在的嚴格管教。 「教官要管的事情很細瑣,不能怕煩,個性上要有點雞婆,分寸要拿捏得當…」如此不容易的工作,她一做便是20年。為了有足夠的能力與資源,處理困頓學生的生命狀況,她又把自己從教官變成了學生,不斷奔波於高雄與嘉義之間,在南華大學攻讀生死研究所,浸淫生死哲學與諮商輔導。 翁淳儀(圖中)覺得自己就像個媽媽,孩子生病了、心情不好、行為失當,教官媽媽都得出面。 寬容與陪伴,輔導需要的孩子 翁淳儀將心理大師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運用於校園輔導工作中,以寬容、宏觀的角度,面對生命議題,「當我們把一個人放進家族系統中觀察時,就會了解,不應把學生單單視為問題的製造者,以處罰終結問題,因為人不是單一個體,深受家族系統的影響,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學生問題,才能包容接納,甚至愛他。」 她引人本主義之父Carl Rogers的經典名言:「人是一顆種子,是有機體,充滿無限可能。」認為教育透過思考、學習,是將學生從盤根錯節的家族系統中鬆綁,進而翻轉生命的重要契機;而身為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官,「其實我們能做的十分有限,只能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給予陪伴。」 翁淳儀曾經陪伴一位長期吸毒的女孩,走過一段重返校園之路。女孩因失學過久難以適應群體關係,翁教官索性邀請有繪畫天份的她,每天以繪畫的方式書寫心情,然後將畫本放在教官桌上,進行一場無聲溝通。 孩子透過繪畫,學習如何敞開自己,交付信任;教官透過投射性繪畫,進一步了解孩子,寫下反饋,「我想讓她知道,在這個學校裡,有人默默關心她,使她願意成為學校的一份子。」翁淳儀的心意並未說出口,但孩子冰封的心感受到安靜的溫度,經過3個月書畫往返,當她能夠對學校產生認同、與建立群體關係時,翁淳儀便默默轉身退場了。 利用服務與體驗,將愛延伸 除了給予愛,翁淳儀更教導學生成為愛的給予者。「我講、你聽,不如讓你親身體驗、親手操作,來得有用。」翁淳儀將教育現場延伸於教室之外,帶領學生到國小進行反毒宣導,到偏鄉進行社區服務,或到榮民之家聆聽榮民爺爺口述歷史,甚至淨灘、淨山,在情境中以五感親身體驗,在體驗中收學習之效。 「這是我高中三年做過最有意義的事」、「太有意義了,希望未來能繼續辦下去」學生們說,服務學習中,聆聽榮民爺爺口述歷史的學習果效最令人感到驚訝,然而,榮民與Z世代之間,如何從無法交集的生命經驗裡,獲得理解甚至感動? 翁淳儀說,現在的孩子雖然生活無虞,卻活在虛擬世界中,接觸的不外是冰冷的手機、電腦與電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經驗,十分貧乏;而榮民爺爺們卻願意敞開自己,以自身充滿血與淚的生命故事,諄諄教誨孩子們「要知足」、「要珍惜母親的管教」、「要有國家安全意識」,既震撼人心又教人充滿憐惜,當孩子走進爺爺記憶裡,跨世代之間最難以達成的傾聽與對話便達成了,讓生命穿越世代滋養著生命。 教育若是翻轉命運的契機,誰是轉動契機的人?「未來無論什麼人承接教官之職,都希望他能成為孩子生命契機的轉動者,給予機會、給予教養、給予關懷。」當離開校園的日子來到,翁淳儀心心念念的交接任務,仍然是愛。
大學校園 【2020 QS】大學就業力排名 臺灣10校入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9月公布「2020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臺灣有10校進入排行榜,較去年多了2所,其中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由去年的81名上升至56名,也是唯一進入百名內的大學。亞洲地區前五名分別是中國的北京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而世界前五名則是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洲的雪梨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 臺灣10校入榜,臺大56名 臺灣入榜10所大學包括2所科技大學和8所一般大學。前三分別是臺大56名、交大141-150名和成功161-170名;而臺科大和北科大則分居191-200名和301-500名。 排名指標與權重 QS的「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於2015年首次發布,著重大學在就業前景和職涯發展的能力表現。主要是依據5大指標,對全球大學進行評估,選出排名前500 的大學,指標包括「僱主聲譽」、「校友成就」、「與僱主的合作關係」、「僱主和學生聯繫」及「畢業生就業率」。 世界排行TOP10 QS的「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前10名中,美國的大學有4所,英國和澳洲各2所,中國1所,香港1所。前三名都是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蟬聯冠軍。 亞洲21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地區,共有134所大學入榜,其中21所大學進入百強。中國有5所大學在其中,包括第6名的北京清華大學、19名的北京大學、29名的復旦大學、35名的浙江大學和43名的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則有第9名的香港大學和90名的香港城市大學。 日本則有7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第23名的東京大學、34名的早稻田大學、50名的慶應大學、53名的京都大學、65名的東京工業大學、73名的大阪大學,以及98名的名古屋大學。南韓有4所,包括:第28名的首爾國立大學、82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88名的延世大學,以及96名的成均館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24名。 ★資料來源: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20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排行 【U.S. News】2020全美大學排行TOP10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於今年9月發表了「2020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普林斯頓大學蟬聯第一,哈佛大學居次。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於1983年開始對美國的大學進行排名,提供學生作為入學的參考依據,1985年以後每年更新一次。此年度排名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可說是大學排名界具影響力的榜單。 2020全美最佳大學TOP 10 榜首普林斯頓大學已經連續七年擊敗哈佛大學,蟬聯全美第一,且其為十名榜內學雜費最低的學校,同時是美國第一所完全沒有學生貸款的大學;若拿到獎學金,一般家庭的學生也可負擔。今年由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等3所大學並列第三,芝加哥大學則掉到第6,西北大學則是今年首次進入前10名。 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U.S. News 全美大學排名的指標有八項,其中「畢業和留校」、「教師資源」,以及「專家意見」等三項,占比都在20%以上,影響排名較大。指標的權重也會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對其重要程度的判斷而調整。八項指標分別是: 1.畢業和留校(graduation and retention)22%:包括學生的6年平均畢業率和1年平均留校率。 2.畢業率表現(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8%。 3.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5%。 4.教師資源(faculty resources)20%。 5.專家意見(expert opinion)20%。 6.財政資源(financial resources)10%。 7.學生卓越(student excellence)10%。 8.校友捐贈(alumni giving)5%。 ★資料來源:U.S. News: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高中校園 【草屯商工】新課綱上路 優化自主學習空間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已於108學年度正式上路,高級中等學校每週需安排3堂「彈性學習課程」,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時間。教育部國教署補助國立草屯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改善圖書館自主學習空間,今年6月已完成自主學習室2間,增設平板電腦數位閱讀自主學習區、雲端白板互動討論區、多功能互動觸控螢幕教學及成果展示區等空間,廣獲師生喜愛。 草屯商工圖書館-多功能互動觸控螢幕教學及成果展示區。 草屯商工善用補助經費改善自主學習空間,不但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環境,也同時強化原有圖書館的功能,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生更能進行各類自主學習課程,提升資料蒐集能力,也對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有很大的幫助。該校正積極規劃相關自主學習推廣要點,以進一步落實管理,讓108新課綱推行更加順利。 草屯商工學生利用數位閱讀自主學習區搜查資料,也可上傳學習歷程檔案。 國教署表示,為協助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前做好108課綱彈性學習課程的準備,規劃推動「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及設施作業要點」,補助各校改善校內的自主學習空間,並同時充實數位學習、互動討論等相關設備,希望藉由固定的課程時間與場所,鼓勵學生適性發展,積極培養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素養精神。106年補助41校、107年補助77校,108年補助偏遠學校14校,相關補助未來也會持續進行。
大學排行 2018歐洲最安全留學城市TOP 10
根據「國際學生租屋網」(HousingAnywhere)公布的2018年歐洲最安全留學城市排行榜,前三大城市依序為奧地利的維也納、捷克的布拉格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該排行榜分析包括「城市之安全程度」、「公共運輸系統」、「詐騙發生情形」、「對國際社會開放態度」及「國際學生評價」等相關指標,按最終得分,選出首批歐洲最安全的100個留學城市。 根據HousingAnywhere公關經理表示,在選擇留學地點時,學費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留學國語言,第三個考量就是人身安全,因此該公司調查製作留學城市安全排行榜,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在安排出國學習時的參考。不過,該公司補充,評價城市安全與否涉及主觀判斷,得分低的城市不必然就是不安全,該排行榜僅是協助學生在選擇出國留學時可進行城市間的比較。 2018歐洲安全城市TOP 10 奧地利的維也納、捷克的布拉格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分居2018歐洲最安全城市的前三名,另外,西班牙的馬德里和巴塞隆納、德國的柏林和慕尼黑、瑞士的蘇黎世、丹麥的哥本哈根、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也進入前10名,而倫敦及巴黎則分列第11及12名。 ★看更多:2018歐洲最安全留學城市排行榜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853期:歐洲最安全留學城市排行榜
校長開講 【台北】政大校長郭明政: 想想30年後在哪裡?就知道怎麼選科系
高三時,由自然組轉社會組的國立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就是因為對自己未來的想像與規劃改變而來個志向大轉彎。他建議年輕人要先思考30年後的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現在就為此準備,然後培養8大能力,為人生加分。 四十年前,考大學最好的選擇,就是讀理工,畢業後去美國讀研究所,進入美國航太中心工作。當年,美國一個月薪水,臺灣要賺一年,所以,很多人把去美國留學、工作,當作最好的出路。 本來,我也是自然組準備讀理工,但高三那年,因為聽了學長的話,志向出現了轉折。當時聽說讀國貿企管好,以後開貿易公司,一年能賺300萬,那個年代一間房子只要70萬,於是決定改考社會組。到了準備填志願的時候,又聽學長說唸法律很好,只要一支筆、一張紙就能當律師,律師的報酬更優渥,最後選擇法律系。 大一時才發現,一年全台灣只考上10個律師,覺得考上律師的投資報酬率太低,幾經思考後,決定繼續攻讀學位,當大學教授。當下的決定很單純,因為家境負擔不起出國深造的學費,評估之下,發現學德文的人不多,只要把德文學好,考取德國公費留學的機會極大。花了七年,順利拿到德國博士學位,回國後,進了大學教書,也在母校政大完成當教授的目標。 眼界決定你的科系 大學的志願該怎麼選?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回過頭問自己:「30年後,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回推,如此一來,就會看到20年後、10年後的自己在哪裡?以高三生而言,為了10年後的目標,4年後該從哪個學校什麼樣的科系畢業,自然就能知道大學志願該怎麼填。 世界變了,30年後的你,舞台不一定只限於臺灣,那個時候,你可能是台商在泰國、在上海的總經理,你也可能是美國公司派駐在日本的專業經理人,這個情況現在就發生了,好比我的同學,現在就是外商在上海公司的總經理,他的職業生涯發展,已經跟臺灣沒有關係了。 30年後的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雖然沒辦法預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立定方向去做,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調整腳步,隨時準備好接受挑戰。此時,年輕人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趁著高中和大學階段,培養基本能力,對此,可以給大家「5+3」指標的建議。 郭校長認為眼界會決定你的科系,年輕人要趁早培養基本能力。 大學生必懂的5個指標能力 【第一個指標:大學四年,本科成績不要太好】 這不是叫大家不要唸書,而是大學四年,不管主修哪個系,不要專注在拚第一名、拿書卷獎,而忽略了多方嘗試探索學習新事物。尤其,頂尖大學的學生,很多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高中之前的訓練就是反覆練習考試拿高分,到了大學若仍是如此,就會錯過很多美麗的風景。我認為,大學課業只要要求自己維持在前20~30%的水準,至少證明你是認真的學生,用心學過,有基本水準。 【第二個指標:準備好第二專長】 例如,現在銀行要應徵新人,除了金融專業之外,也要有資訊能力,這不代表你要學會寫程式,但最基本的,例如銀行有些資料要掛上網路,你會不會操作?在大學有機會盡量選雙主修、輔系,甚至也可以多方修讀校內跨領域的學分學程或微學程。 【第三個指標:英文能力】 現在是國際化時代,想要有好的發展,一定要有跟世界溝通的能力,其中英文能力是最基本的,英文沒學好,你會失去很多機會。 【第四個指標:第二外語能力】 除了,傳統大家所學的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等第二外語,也不要忽略泰文、越南文、印尼文等東南亞語文,尤其,臺灣本來就是對外發展的經濟體,跟新南向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選一個喜歡的第二外文來學習,讓自己多一個機會。 【第五個指標:懂得吃苦的滋味】 我還是相信,曾經吃過苦的人,更能懂得珍惜所擁有的機會,當然現在同學多半家庭環境好,經濟上沒吃過苦。其實「吃苦」在另一個層面就是從挫折站起來的能力,只有能夠突破挫折,才能越來越好。 走向世界的3個進階版能力 有了5項指標能力後,接下來,可以培養包括「跨國移動能力」、「社會參與能力」,以及「資訊能力」。 跨國移動力的培養,可以從大學開始,努力爭取學校提供的海外交換學生、海外實習、雙聯學位等機會,讓自己有實際在國外的生活、學習經驗。 社會參與則是可以參與NGO、NPO等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實踐、服務工作,真正參與實際的社會生活和運作。 高科技時代想要有所發展,資訊能力一定要很好,你要懂得如何運用資訊發揮自己的專業所常,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想對現在的臺灣年輕人說,「世界是你們的舞台」,必須把眼光看遠,格局會決定你的未來走到哪裡。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郭明政 小檔案 ★出生:1956年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法學院教授 ★學歷:師大附中、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法學士、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年金政策與法制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法律學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中正行銷曾光華 教學活化創意6招
談起品牌廣告,讓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為何有些廣告過目就忘,壓根不記得它在賣什麼商品,有些廣告卻能深植人心,成為記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行銷方式的傳達。 正因為各行各業、各種品牌都需要行銷策略,也讓行銷學成為近年來的熱門顯學。但如何讓行銷學的「眉角」可以被學生吸收,則考驗授課老師的功力。在國立中正大學教授行銷管理課程多年的副教授曾光華,不僅每學期一開課,名額就被學生搶修一空,更經常受邀至各界演講創意與行銷,擁有媲美國際行銷管理大師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美稱。 為何他的行銷課能深受學生喜愛?曾光華笑著說,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老師要能挹注教學熱情、發展課程創新,讓學生從中學到東西。因此,如何在傳授行銷理論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具有規劃、執行的實務能力,也就成為行銷學的授課宗旨。 第一招:調整教學心態,老師別怕創新 曾光華表示,創新教學的首要前提和教師「心態」有密切關係,雖然教學本身亦是一種技巧,但就像武俠小說中常寫的,武林高手要成為一名武功超群的高手前,得先學習心法、內功。同樣道理,老師在進行教學創新前,也得先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認為創新很難做到,更不要因此去害怕創新。 他以自身教授的行銷管理課程為例,為培養學生實務學習的能力與機會,長年以來,他都會帶領學生與產業界合作,讓學生學習為某個產業或品牌研擬行銷策略、進行廣告與宣傳規劃等。在這樣的過程中,的確會衍生一些麻煩瑣碎的大小事,像是尋覓適合的廠商或合作企業、與業主接洽溝通、辦理學生保險等。有些老師會認為,不見得非要做這些「課堂教學之外」的事情不可,即使整學期都讓學生待在教室裡上課,老師照樣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教完,而且不用耗費那麼多心力。但對曾光華來說,如此一來,也就失去了教學創新的機會與嘗試。因此他認為,老師想要在教學上有所創新,首要之務就是先具備「不怕麻煩」的心態,尤其身為教師,更要擁有承擔的能力與肩膀,才有機會讓學生遇見另一番教學風景。 第二招:給予做中學,激發學習動機 為了讓課本知識活起來,曾光華每門課都會安排學生實際演練,幫品牌或企業做行銷,並且善用「就地取材」的地利之便;例如和校園內三間便利超商接洽,作為學習場域。他將課堂學生依牛奶、麵包、關東煮等「長銷型商品」與筆記本、文具等「慢銷型商品」分成每類各三個組別,每間店安排各一組長銷型與慢銷型學生,透過「PK賽」形式,讓三家超商的六個組別學習活用課堂所學,規劃行銷活動來刺激買氣、促進銷售量。 為此,學生不僅要了解商品性質、市場特性,還得學習掌握消費者購買特性。令曾光華印象深刻的是,有一組學生為了刺激湯圓買氣,特別在冬至舉辦煮湯圓試吃活動,吸引民眾前來購買。另一組學生則將公益理念融入企業行銷中,推出「歲末公益送暖活動」,號召中正師生購買超商的鉛筆、筆記本等「慢銷型」文具送給育幼院小朋友。透過各組集思廣益,不但讓每間超商買氣都比去年增加,甚至還有一組將銷售量翻漲三倍以上,學生都覺得超有成就感,行銷課也上得更起勁。 「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時間久了就容易忘記,但透過活動的實際演練,卻能一輩子牢記不忘。」這也是為什麼曾光華一直堅持讓學生進行實務演練的原因,就是希望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內化於心、懂得活用知識。 第三招:業者當評審,比稿論高下 除了便利商店,曾光華也和中正大學校園書店合作進行分組競賽,各組學生必須使出「行銷撇步」,拉抬書本銷售量。有一組學生就腦力激盪、集思廣益,邀請作者前來校園舉行簽書會,不但造成排隊效應,無形中也刺激買氣。且在分組過程中,各組不僅要研擬宣傳策略,還得比稿競爭。一般課堂的學生分組競賽大多是老師自己當評審,但曾光華反其道而行,主動邀請業者(例如便利商店店長、書店老闆等)參與其中,不僅能增加競賽真實性,讓學生知道這個創意PK賽是「玩真的」,並非師生自己關起來門來練習,過程中也會更認真投入、不敢敷衍了事,以免在老闆業主面前漏氣。 不只如此, 透過業者的講評,還可進行實務與職場經驗的傳授,讓學生了解為何自己的提案沒有被接受、企劃內容還有哪些改進之處,藉此提早接觸未來的行銷市場,可說是一舉兩得。 第四招:了解學生專長,培養跨領域合作能力 未來是跨領域的團隊合作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學習與不同領域的人才攜手合作,才能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對此,曾光華也分享自己的課堂經營「眉角」。他先在開學第一堂課發給每人一張卡片,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就讀科系、專長與興趣等基本資料,然後由他根據個人專長平均分組,讓每個組別都擁有如程式設計、美術編輯、文案撰寫等不同專長的人才,透過彼此的跨領域交流,不僅從中激盪創意火花,也能幫助學生提早學習與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共事合作。 藉由這樣的分組模式,曾光華讓學生在分組實務演練時更加得心應手。他曾經帶領學生與通訊產品公司合作,每組學生各司其職,從產品包裝盒怎麼設計、說明書如何撰寫才能淺顯易懂,到設計行銷口號、規劃商場展覽等都一手包辦,不僅發想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行銷模式,至今這些行銷創意都還被業者持續沿用,讓行銷學這門課不單只是紙上談兵,更是實際行動的展現。 在實務學習過程中,曾光華會適時扮演引導與提醒角色,告訴學生如何將課程所學到的行銷學理論應用於企劃提案,了解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學生不但要具備規劃能力,還要培養能說服廠商或企業主採用自己提案,從中提升未來職場所需的「溝通能力」。 第五招:打造師生互動機制,啟發思考能力 跳脫過去老師愛在講臺上唱「獨腳戲」的單向方式,曾光華授課時喜歡創造師生雙向互動模式。當他在教室上課時,會在課堂上不斷丟出問題,以「交叉問答」方式問學生。例如,他曾在「影像故事與行銷」課堂上播放一家國際五星級飯店的廣告影片,當學生看完影片後,他會詢問A生廣告中運用到那些行銷學理論,再問B生這些行銷手法具有什麼效果,再請C生整合A、B兩位學生的回答,同時融入自身想法做出結論。 就連多數老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的PowerPoint教學簡報,他也採取提問方式代替理論敘述。例如,簡報開門見山第一張就是一個人在雨中撐傘行走的照片,旁邊寫著「撐傘時,有何不便?」藉此拋出問題,先讓學生思考、發想,以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透過這樣的發問形式,曾光華讓單向授課轉為雙向互動,有時學生的回答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答案,令他驚訝不已,也讓上課氛圍更活絡有創意。 第六招:自編創意教材,讓教科書貼近生活 許多品牌廣告都與生活相關,行銷學也不例外,為讓教科書跳脫硬梆梆、死板板的印象,曾光華不僅自己編撰教科書,更賦予內容新意。他的教材有個最大特點,就是「圖文並茂」,相較於傳統教科書大多「一片字海」,曾光華撰寫的教科書,不但彩色照片一張張映入眼簾,圖表更是豐富多元,最特別的是,他還會邀請各校行銷學教授投票,評選出近年十大行銷事件,讓學生對近年行銷趨勢與宣傳手法有所認識。像是導演齊柏林的空拍紀錄片「看見臺灣」就被列為成功的行銷模式,紀錄片還未上映,就已經在網路製造話題、吸引關注,不僅累積好票房,更獲金馬獎肯定,在行銷學者眼中,這是相當成功的行銷手法,亦是曾光華在課堂所舉的生活化案例。 除此之外,他還打破傳統窠臼,讓課堂作業多元化呈現。曾光華笑著說,一般課堂作業大多是用書面報告方式,但上過他行銷課的學生都知道,作業形式可以百百種,除了用文字書面報告展現外,還能用畫漫畫、創作一首歌,甚至拍一齣微電影的方式來呈現,藉此激發學生多元創意,避免畫地自限。 而打破刻板的授課方式也讓曾光華拉近師生距離,有學生還特別在學期末遞上感謝老師春風化雨的卡片。學生的良性回饋與正面肯定成為曾光華長保教學熱情的動力來源,他笑著說,這就是為什麼他教書多年來毫不厭倦、永遠樂在其中的最大秘訣。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54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行銷學名師曾光華的創新教學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