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教育部澄清醒吾科大並無仲介外籍生來台非法打工
關於新聞媒體報導『醒吾科技大學仲介印尼學生來台非法打工』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於1月4號做出公開澄清,對於立委所宣稱醒吾科技大學藉由新南向專班仲介印尼學生來台擔任勞工一事,教育部偕同外聘委員於本月初赴醒吾科大進行調查,針對校方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查;同時也單獨約談印尼籍學生了解實際情況,調查後確認醒吾科技大學並無外界謠傳藉由新南向政策仲介印尼生來台擔任勞工一事,也請外界不要再以訛傳訛。 教育部規定新南向專班之外籍生來台第一年不能實習,雖然學校提供學雜費全免,也供住宿,但來台學生必須自行負擔生活開支,打工部分校方並無強制外籍生參加,但多數來台印尼生有經濟上的需求,校方也怕印尼學生來台打工被騙,因此由學校國際處統一安排打工機會,設有專車往返住宿與上班處,由於學生尚不具備專業技能與流利的中文溝通能力,廠方只能安排較簡單的勞務型工作,並非外界謠傳之壓榨印尼生,對於被外界形容成血汗工廠一事,醒吾科大也對該公司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 對於外界謠傳的印尼生超時工作一說,醒吾科大國際處表示,產學合作每個系對應一家公司,大二起實習,而大一先安排學生打工,幫學生辦工作證,依法每周可上班20小時。以資管系為例,是與新竹unicorn優你康光學公司合作。大一上課3天,打工2天,當天來回;大二、三上課2天,實習3天,當地有住宿;大四則實習4天半,上課半天。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至傍晚5點。校方對於公司實習是有課程上的安排,並非外界謠傳之超時工作,且完全符合教育部與勞動部的相關法令。 醒吾科技大學對此造成社會觀感不佳深感抱歉,也承諾後續會加強對外籍生的輔導與溝通,讓每一位藉由新南向專班來台的外籍生都能感受到台灣教育的專業與熱情。
校長開講 【台中】東海校長王茂駿:住宿主題村 學習不斷電
東海大學校風與眾不同,強調從環境中自然熏陶學生,提供學生博雅教育的學習,校長王茂駿表示,許多校友都非常懷念著東海的求學生活。 東海大學有11位校友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在私立大學裡面非常特殊。一般人刻板印象覺得國立大學資源比較多,但其實很多老牌的私立學校興學是理念出發,塑造了優良的傳統,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支持比一般國立大學更多更深入,老師也更願意付出時間與學生相處,這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 東海大學強調從環境中自然熏陶,提供博雅教育,王校長表示許多校友都非常懷念東海的求學生活。 追求全人教育 厚植人文素養 東海大學就是這樣的學校,強調全人教育,學生進來不只是培養他的專業,各種人文熏陶也不可少,這樣學生才會有多面向發展的可能性。我們設置博雅書院,為住宿生規劃學習主題,就是希望培養他們成為完整的人。 東海大學校地寬闊,校園優美,放眼望去到處是綠樹,建築與環境也很和諧。因為活動場地多,不分白天晚上在不同區域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進行,有人跳熱舞、有人練習社團表演;晚上的球場也很熱鬧。活動中心樂團、樂器、人文藝術美學等活動幾乎沒有斷過,三天兩頭就會看到音樂系辦演奏會或演唱會;美術系辦美術展;工設系、建築系辦成果展。所以東海的大學生活非常豐富、愜意,這也是校友畢業後常常戀戀不捨的原因。 最近有一棟教職員宿舍剛由企業捐贈整修完成,命名為JIMMY HOUSE,紀念過世10年的東海企管系友、製鞋產業九興控股創辦人陳建民。陳建民生前長期資助東海企管系,過世後家人也還持續捐款,他的好朋友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也透過支持學校的方式來紀念他,足見東海校友對學校深厚的向心力。這種凝聚力來自於他們求學過程,在校園裡點點滴滴留下美好的體驗及回憶。 王校長表示在東海求學時住校,留下許多美好回憶。(照片中左二為王校長) 住宿主題村 學習成長多 我自己也是東海校友,從高雄來臺中唸書。我覺得住學校宿舍、跟同學生活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學習經驗。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長及個人特質,一方面你需要學習包容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另一方面有特殊專長或優點的同學就是你要學習的對象,在這過程中也會交到好朋友,甚至變成未來的事業的伙伴。 我在東海求學的時候住校3年,留下許多美好回憶。有一個室友很會唱歌、彈吉他,我跟他學吉他,還跟其他室友組團參加學校的民謠合唱比賽,得了第三名,成為我人生中很難忘的經驗。那位室友擔任過美商輝瑞藥廠的研發主管,開發出很多慢性病的專利藥。由於我自己的經驗,後來我的孩子考進我教書的清大,我就不讓他住在學校提供的教師宿舍裡,要他去住學生宿舍,因為我相信人光從書本上學習是有限的,從同儕身上學習往往成長更多、回報更大。像英業達創辦人之一的鄭清和跟李詩欽在東海唸書的時候就是室友,兩人和溫世仁、葉國一合力打造了英業達集團。 這也是為什麼東海現在把宿舍規劃成10個主題村,每個住宿村都有不同的學習主題,如藝術村、創新創業村、國際村等,學生可依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申請入住,每個村都有相關專業的老師擔任村長帶領學生學習、成長。如創新創業村村長是研發處副研發長,他會安排各種創業創新講座或是工作坊;邀請創業成功的人士來演講、分享經驗談及心路歷程等;培養學生發揮創意,進行實作。藝術村就是創意學院院長當村長,晚上課餘會一起作畫,或者相約進行藝術創作,由老師在現場指導,期末辦成果分享或展覽。國際村村長就是國際長,國際村會舉辦世界議題座談,介紹各國文化風俗,與外籍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等。 我大學的時候曾到過七八位老師家裡作客,有導師、社團老師、系主任等,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老師的家庭生活,年輕的學生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刺激他的想法。前兩年在我們辦的大學入門活動中,讓3000多位學生分80場次到幾十位老師家裡作客,我也接待了好幾個學生,重溫東海早期人數較少時緊密的師生互動。 走訪校園 考察校風 無可諱言,興趣及天賦應該是選擇科系與學校最重要的指標,很清楚自己興趣所在或是對某個領域有天賦的人,理所當然應該選擇相關科系卓越的學校,但如果每科表現都很平均,也都不排斥任何一科,就可以考慮先選校。選擇一所環境你喜歡、而且這幾個領域的科系都有的綜合大學,進大學以後再來定位專業領域或是尋找有興趣的領域都來得及。有機會最好可以到校園走走,實地瞭解不同的學校的特色與校風。看看環境、讀一下布告欄有什麼活動公告;觀察一下師生的互動模式,感受學校的風氣;了解學校對人才培育的理念,比較容易想像這是不是你理想中的大學生活。 現在學校普遍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鬆綁轉系限制,就算第一年讀的科系不喜歡,找到興趣要轉系、雙主修或輔系都可以。所以興趣不突出的學生,選擇一所好學校尤其重要,有的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強調專業實習;有的學校傾向追求學生平衡發展,重視人文素養、博雅教育、國際觀等軟實力的養成,幫助學生多面向探索接觸。長遠來說,均衡發展的學生到了某一個階段更容易脫穎而出。 很多學生選校偏好離家近的,其實臺灣交通這麼發達,從臺北搭高鐵到臺中只要一個小時,與其重視學校的名號、學費的差異或是離家遠近,更應該深入去探索在這個學校可以學到什麼,這個環境會塑造、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本校現在也積極推動學校老師到各高中宣傳,辦理高中生體驗營,好比讓高中生來農學院看看畜產系、農產系的實驗室、農場或是了解課程內容;在學校住兩天一夜感受一下東海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感覺,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東海大學校長 王茂駿 小檔案 ★出生:1955年 ★現職:東海大學校長 ★學歷:高雄中學、東海大學化學系學士、工業工程輔系、內布拉斯加大學工業工程碩士、紐約州立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人因工程、數位人體模型、生物力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化學學類、工程學群化學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嶺東科大校長趙志揚:掌握技術可攻可守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趙志揚認為學習技術要抓緊國中到大學的黃金時期,調整心態、吃苦耐勞,平時廣泛吸收知識,發展興趣,有助於提升個人職能。 我因為家境的關係,國中畢業後選擇彰化高工而不是普通高中,坦白說那時候有一段時間真的很徬徨。後來我想通了,既然選擇走這條路就要試著去喜歡,不要一直排斥或自怨自艾,否則越是抗拒越沒辦法好好學習。我很幸運遇到好老師鼓勵我,不管是在學科或技能成績都不錯,也因為這樣,高工畢業又考上很重視實作能力的彰師大工業教育系,還順利一路念到博士。我在高中大學階段還拿了兩張非常難考的乙級證照,我的鉗工證照編號是100號以內。 以前有很多成績不錯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放棄升學而選擇技職,技職教育也是因為有優秀人才注入才會蓬勃發展。現在不一樣,一半的學生讀大學去了,技職流失優秀學生,對國家產業發展並不是好事;而學生在大學如果念了很難就業的科系,從個人角度來說也不容易有好前途。 學生也好,學校也好,社會裡每個區塊都有各自的角色及任務。我認為一個社會裡也許只需要60%的學生上大學,40%不想繼續深造的就訓練他培養一項技術或專長。60%的學生裡前1/3是頂尖大學的學生,以後有機會成為一流的科學家;中間1/3可以學習實務導向的技能及知識,然後成為一流的工程師去發揮他的長才;最後1/3則可以滿足企業界的人力需求。 趙校長認為學習技術趁早開始,調整心態,廣泛吸收知識,發展興趣,有助於提升個人職能。 學習技術 趁早開始 同樣的,不同學校也有各自的特色與目標。如果台大是要培養國家未來的棟樑,科技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在四年裡培養學生的專長,藉由實習讓學生與業界接觸,有系統地輔導職涯規劃,給學生就業展望的藍圖,種種準備都是以就業為導向。只要同學在大學裡好好學習,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以嶺東科大來說,目標是要培養產業界基層到中層的幹部,他們是真正撐起整個社會的一群人。技職的同學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掌握技術性的工作就是有個底,進可攻退可守。每個科系都有它可以發揮的長處,你技術學得比別人多、比別人強,機會就比別人多。除了基本能力,有些產業如服裝設計還要求創意,不是單純學個技術就能有成就。真正能夠出類拔萃的技職學生,本身還是要有很好的潛質及能力。 國中畢業以後到大學這幾年,年輕、精神狀況好,是學習很重要的黃金期。學習一項技術需要有很好的體力,還要養成好習慣。高職生比較早開始學技術,又比高中生吃苦耐勞、比較認命,因為他入學的時候已經做好要動手、要勞動的心理準備,面對困難的環境比較忍耐得住。要在社會上有點成就,你一定要有忍受挫折的能力。現在的父母多捨不得小孩吃苦,但是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年輕時候多吃點苦,才不會覺得後面的苦很難面對。我年輕時下田工作不分晴雨暑寒,颱風寒流、酷暑暴雨都要工作,所以現在寒流來了我能夠坐在屋裡看著窗外下雨,不但不覺得冷還覺得幸福萬分,所以苦不苦其實是比較來的。 有些普通高中的學生想在科大轉學技術,說實在是有點晚。他們雖然英文、數理能力比較好,但是高中階段沒有接觸過這些術科,已經比別人慢了幾年,要從頭學比較辛苦。所以有些高中申請上科大的學生,念一念又休學、或是退回去一般大學念他可以勝任的科系。 定義問題 才能解決問題 現在幾乎每個學校都標榜採取問題導向學習法(PBL),但是很多人並沒有弄懂這種教學方法的本質。我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都是科目式的學習,只學習單一領域的知識。其實國文課也好、數學課也好,每個課程都可以變成問題導向的課程,老師要受過相關訓練才知道怎麼教,例如國文課上白居易的長恨歌,若單講修辭就很無趣,但是如果讓學生去研究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是在什麼背景、怎樣的心情下寫出這樣的句子,這句子又在什麼時空環境下變成名句,當學生了解到白居易當時在周至縣當縣衛,離楊貴妃縊死的馬嵬坡不遠,長恨歌就是他遊覽到當地之後有感而發寫下的作品,不但長恨歌變得有血有肉起來,學生也慢慢能夠培養出跨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問題定義清楚,而瞭解問題的本質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比較高端的思考能力。技職學生進入職場一開始可以很快上崗,但是在企業裡越往上走位置越少,5個員工可能只有一個升課長,5個課長只有一個會升經理,走到最上面看的是職能,而不只是技術。譬如創意很多人都有,但是怎麼在務實的基礎上去發想,再進一步具體化、商品化,那就是一種職能。技專院校的學生可能懂電也懂機械,實務上碰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綜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去找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層次;但是當職位越高,要解決的問題往往不在技術層面,而是邏輯層次。不管你的背景為何,若有廣泛的知識基礎作為奧援,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知道去哪裡搜尋資料或資源。 現在的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我認為從高中到大學,只要不是讀很糟糕的學校,畢業以後都有翻轉的機會。假使你讀的大學不是很理想,碩士或博士讀好一點的學校就可以翻轉過來,因為找工作是看最後一個學歷。所以高中職這階段,讀書不是唯一的,反而應該多涉獵其他的專長。擁有廣泛學習的興趣很重要,建議同學保持對興趣的熱度,持續不斷投入以建立獨特的專業,就算不是馬上用到,也說不準哪一天會派上用場。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 趙志揚 小檔案 ★出生:1957 ★現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彰化高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碩士、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工業教育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技職教育、教育行政與視導、創新管理、品質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教育學群科技教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弘光科大校長黃月桂:幫助人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那一屆臺中女中自然組只有3班,選擇唸自然組的理由就是由於當初覺得歷史、地理都很抽象。當時,聯考成績可以考上醫學系,可是一想到醫學系要背很多醫學名詞,於是心生卻步。 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對自然科學相關領域有興趣,只是不喜歡背書。考大學那年,剛好是臺大公共衛生學系第一屆招生,懵懵懂懂覺得「公共」兩個字應該以後可以幫助公眾做很多事,於是問了當年唸臺大農化系的哥哥,究竟公共衛生學些什麼? 1970年代,大學系所資訊不多,大部分只能透過親朋好友,蒐集些不太完整的資訊。哥哥把他理解的公衛系資訊都告訴我,於是我毅然決然填了臺大公衛為第一志願。 弘光科技大學校長黃月桂認為幫助人就是最好的選擇。 可以幫公眾做更多的事 那個年代,社會普遍對「公共衛生」的認識還很模糊。記得聯考剛放榜時,還有人說,「公共衛生是不是要掃廁所?」因為,大家想到「公共衛生」四個字,直覺就是「公共廁所」。 年輕的自己對此一笑置之,就告訴大家說,即使是掃廁所能把廁所掃乾淨也是功德一件。進了公衛系之後,慢慢才懂得公衛系學些什麼?包括傳染病防治、家庭計畫、疫苗注射、環境衛生等,凡是跟健康有關的事都是公衛所學的範圍。 唸書的時候,覺得做這些事很不錯,將來畢業如果能去衛生所服務,去家戶宣導各種健康防護觀念和落實相關工作,能幫助很多人,應該很有意義。後來才知道公共衛生的「衛生」兩個字的英文是「health」,所有跟健康有關的事都屬於公衛的範疇。越念越覺得自己當初選了公衛是非常正確的抉擇,可以做的事更多。 在公衛找到一片天 健康可以說無所不在,舉凡呼吸、吃的、穿的都跟健康有關,尤其公眾的事情更重要。就像防疫就是公衛裡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傳染病相關學分,我們修的還滿多的。 就像聯合國最近在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有17個指標,不管怎麼談都跟健康有關係,例如水、空氣污染等等。 由於,公衛範疇很大,不管什麼人格特質的同學,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適合的領域。例如說,個性安靜的人可以去做資料數據分析;個性活潑的人就適合去做衛教、去跟民眾講如何預防疾病等等,很多事情可以做。 學公衛的人和其他領域最大不同,在於公衛的訓練,讓我們看事情是看全面的,而不是看細節的鑽研。整個社會都是公共衛生的實驗室,這個社會是隨時在變動的,很多變數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的,這是社會科學很困難,也是很寶貴的地方。 上大學為自己負責 當年我們所處的年代,升學比例不高。像我是初中最後幾屆,小學畢業就要考初中,很多同學小學畢業就沒繼續升學,女生升學的更少。雖然我的父親在日本時代是小學老師,他也相當重視教育,然而他卻不認為女孩子一定要升學。不過,母親堅持女兒跟兒子一樣,如果能唸為什麼不繼續讀書。一路走來成績還算不錯,也就順利考上大學。 當時大家普遍對女孩子的期待比較少,因此在選擇科系時,是自由放任成長。想想跟現在的同學比起來,當年我們的選擇比現在限制更少。反倒是現在家長對於孩子關心太多,給了太多限制,常常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曾經有學生來問我說,「老師,媽媽管太多應該怎麼辦?」這樣的情況,目前在大學校園裡不算少見。甚至,也遇過研究所新生訓練,家長還一起跟著來聽,他們就是想了解小孩在學校做些什麼。其實,大學都成年了,真正希望家長可以放手讓小孩子成長。現在很多大學學校、系所都有新生家長座談會,目的就是讓家長們了解學校辦學狀況,日後不要常來學校過分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 我自己兩個孩子從小在美國長大,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他們都是自己把學校申請好確定錄取了,才來告訴我們,他們準備要去哪所大學唸書。相信孩子們的選擇能力,放手讓他們做,他們是有能力對自己負責的。又如同現在看學生,他們常有很多很好的創意和想法,只要給他們空間及少許的引導就能發揮得很好。 弘光科技大學校長 黃月桂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弘光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女中、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健康促進、績效評估、衛生政策分析、醫療衛生制度、服務品質評估、管理科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醫藥衛生學群公共衛生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衛生與護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中原物理許經夌 將動漫融入科學
將動漫畫及科幻電影情節融入原本生硬的物理課程中,讓許多視物理為陌路的同學燃起了興趣,中原大學物理系的許經夌教授,不僅在中原開設線上課程「超級英雄的物理學」,也投入科技部「物理下鄉」計畫,前往各級學校與社區推廣科普教育,改變一般人對物理的刻板印象,將科學向下紮根,日前他榮獲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頒發107年度「物理教育教學獎」肯定。 中原大學物理系許經夌老師(左)手持光劍教物理,和學生相處亦師亦友。(右為醫工三陳思儒同學,圖為中原大學提供) 融合動、漫畫與電影情節,讓物理變有趣 中原大學表示,許經夌是中原大學教學特優老師,同時也是「中原動畫社」的指導老師。本身是動漫迷的他,無論上課或演講總是隨身帶著自製的LED光劍當教材,這是電影《星際大戰》裡的絕地武器。私底下,許經夌是動漫畫評論圈著名的ZERO老師,喜歡寫劇本,最大的夢想是可以用臺灣自製的動漫當科學教材。今年十月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的開幕片《重甲機神》,他也參與了編劇與製作,這部以臺灣海洋為場景、融入許多物理梗的機器人動畫電影,將成為全世界第一部屬於臺灣的科幻動畫片。許經夌說,其實很多物理學家都是好萊塢的科學顧問,他希望自己也能做出屬於臺灣人的努力與成果,真正讓科學教育向下紮根。 本身是動漫迷的許經夌老師(中),以動漫畫及科幻電影裡出現的情節當教材,把傳統的「普通物理」課教的生動有趣,大受學生歡迎。(圖為中原大學提供) 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亦師亦友 許經夌突破傳統教學方式,以動漫畫及科幻電影裡出現的情節為範例,把傳統的「普通物理」課教的生動有趣,設計許多獨家教材例如:利用熱門漫畫《火影忍者》的角色公仔來講解靜態平衡,利用著名動畫《機動戰士鋼彈》中「太空殖民地」及「機械人運動」來講解離心力及角動量守恆,以及利用賣座電影《X戰警》中的「萬磁王」來討論磁性現象等等,讓同學上課彷彿置身在動漫電影的科幻場景裡。 中原天文社第47屆社長、醫工三陳思儒同學大一上過許老師的「普通物理」,她說每次上課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活力及對物理滿滿的熱情,一點也不枯燥乏味,還能夠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活生生地應用在生活、電影及動漫上,甚至讓她一度有轉到物理系的念頭;許經夌老師也樂於和她分享對天文、對課業的看法,對她來說許老師除了是傳授知識的良師,更是和學生互動良好的好朋友!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手持光劍教物理 許經夌把科學變有趣了
校長開講 【桃園】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技職培養未來的愛迪生
考生在選填志願時若猶豫不決、無法確認方向,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建議考生的家長及老師,應該在學測結束後實地走訪校園,幫助建構對未來職涯的想像,更能做出適當的選擇。 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就,不見得跟他的天分或是成績正相關,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不說首富郭台銘是技職體系出身的,我在成大機械系是全班第四名畢業,班上很多成績比我差的同學都當老闆了,但是我現在只是領薪水的上班族。 可是很遺憾地,現在社會的價值觀還是重高教輕技職,忽視了一般大學跟科技大學培養人才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如果大學的目標是培養未來愛因斯坦,他們需要的是理論強、有抽象思考能力的學生;而技職追求的是培養實作能力強、有商品化能力的愛迪生。這兩種人的天賦及強項都不一樣。所謂適性發展,就是如果一個孩子坐得住,可以花一整個下午算數學證明題都不覺得累,那他應該讀台清交成,試著去當愛因斯坦;但有些孩子就是靜不下來,他們也很聰明,只是可能對唸書興趣不大,喜歡動手拆拆裝裝,把收音機整台拆開再裝回去之類的,這樣的孩子就應該走技職大學。 葛校長認為每個人的天賦及強項都不同,不管是重理論或愛實作,都應適性發展。 技職以培養愛迪生為目標 所以重點是這個孩子適合往哪裡去。你讓龍華機械系的學生去跟台大機械系的學生比賽物理、數學,龍華大概沒有機會贏;但是若把材料跟設備擺出來,要他們做一個指定的成品出來,我們的學生有很大的勝算。技職體系的孩子也許學術成績不如普通大學的學生,但是他們動手實作的能力強,以後有創業的機會。 本校有一個化工材料系的男學生,兩、三年前得到韓國首爾發明展的金牌。他的作品其實很簡單,他看女朋友包包裡小東西很多,常常掏半天找不到東西,就在包包拉鍊上設計了一個開關,拉鍊一拉開包包裡的LED條燈就會亮起來,方便女孩子找東西。這不需要很深的理論基礎,但是有實用的價值,可以商品化,後來他的創意也成功賣掉,賺了一筆錢。 無可諱言普通大學的確擁有比較多資源,品牌力也比較好,自然好學生的比例也高,如果孩子有能力進到台清交成,又能選擇一個符合未來產業趨勢的科系,那當然最好。但是每個孩子的性向不一樣,應該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有不錯的技職大學,也不妨納入考量。 校園走一遭 眼見為信 我們發現一般的家長、高中老師並不了解技職體系,或是他們的認識限於刻板印象及傳統價值判斷,而學生也不會主動去了解或是不知道怎麼去認識。我建議學校、老師及家長,有機會的話在學測結束之後,帶學生到普通大學及科技大學走走看看。普通大學的重點是培養學術研究人才,但科技大學重視的是實作能力,強調跟產業界的連結,所以科大在建置實驗室時會盡量模擬學生未來的就業環境,設備也盡量與產業的現場同步。 來科大看看機械系實驗室裡的CNC車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精密加工儀器、自動化設備等,了解機械系的工作環境及製造程序;再去看看電機、資訊、資工、資訊網路工程系、化工材料系等不同科系的實驗室,就會對各個科系出來大概在做些什麼事情有些概念,也可以從實驗室的工作環境去想像未來實際工作的環境,因為現在的實驗室都強調要接近產業現狀。 為了招生,一般科大都會歡迎學生家長及老師來學校參觀,參觀的過程也可以跟學校老師聊聊產業界現況,看機械、電機、資工、資訊每個科系的職涯地圖大概是如何;工作的環境是吹冷氣,還是會摸機器、手要摸機油之類的,學生及家長就比較能夠想像未來的職涯發展。 觀察趨勢 投入起飛產業 現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學生選填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慎選方向。所謂方向指的是產業的大趨勢,比方說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VR、AR這些領域。由於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在產業的應用已經慢慢成型,各行各業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人工智慧跟物聯網的發展,非常值得關注。例如我們企管系過去跟產業界合作培養店長,學的是產銷人發財等五管,但是亞馬遜在2016年開始經營無人超商,未來無人店普及以後,第一,店長的需求會大幅降低,再來無人店店長需要的能力一定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他可能必須維護設備、要會寫軟體跟電腦溝通,傳統商科的概念可能不再適用,反而寫程式會是商管科必備的基本能力。以後財務金融系出來可能也不再是坐銀行櫃檯,因為櫃檯大概已經沒有人了。所以老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跟上、要及時調整。 還有無人工廠,臺灣現在做得還不是很成功,但是BMW、賓士那些德國老廠的無人工廠已經走得很前面,老師自己要知道新趨勢,然後帶著學生去體會,讓學生知道世界的趨勢,他可以運用開放課程(open course)的資料,或是播放YouTube的影片讓學生可以眼見為憑。開過眼界之後,學生才有辦法去想像這個領域的未來是不是他有興趣的工作? 技職體系的學生能力不見得比普通大學學生差,但是會比較沒有自信心,這可能需要花5年、10年的時間來扭轉,社會需要轉變價值觀,也需要學會重視一技之長;學校能做的是給學生舞台表現,鼓勵學生投入專案、加入實驗室團隊、參加比賽得獎,讓他們愈做愈有興趣,產生良性循環,就會對自己有自信。找到對的發展方向,學生有興趣加上努力投入,之後的發展未必會輸給台清交成的學生。 龍華科技大學校長 葛自祥 小檔案 ★出生:1962年 ★現職:龍華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建國中學、成功大學機械系學士、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熱力學、流體動力學、計算流體動力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交大通識黃美鈴 灑下文學種子
在理工掛帥的交通大學撒下文學種子,讓學生在專業學科外廣泛接觸文學作品,透過閱讀經典,學習理解與寬容,進而培養溫暖良善的心,黃美鈴教授破除通識教育就是營養學分的迷思,以情感教育帶領學生成長,獲今年教育部師鐸獎的肯定。 黃美鈴教授認為,通識教育涵蓋各領域的知識精髓,讓學生在專業學科外開啟對新領域的興趣與洞見,成為生命豐富的開始,尤其理工科系學生多接觸冰冷的儀器與數字,曾有學生在修讀文學作品後表示,「有情感、有故事,我終於來到有溫度的世界了!」 黃美鈴教授從蔡英文總統手中接下教育部107年度師鐸獎獎座。(圖由交通大學提供) 以文學培養出一顆柔軟的心 黃美鈴教授說,學生透過文學作品閱讀自己,也學會閱讀別人。曾有學生私下告訴她,在張愛玲的《金鎖記》中閱讀到媽媽,那是個性格逐步扭曲幾近變態的角色,透過書中劇情與人性曲折的陳述,讓他終於了解媽媽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人,「而我選擇了寬容她。」黃美鈴教授感動學生因為理解、悲憫,而能選擇寬容,如同張愛玲所言:「因為看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文學其實就是一種情感教育。」黃美鈴教授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出柔軟的心,懂得用同理心去理解、去寬恕、去愛,也終能學會更豁達。她覺得自己就像在撒種,不知道何時會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然而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遇到很多困境,常無法借助專業知識解決,將來有一天學生需要時,就會有能力與智慧拿出來使用,這是一輩子都具備的能力。 黃美鈴教授認為自己並非照顧者,反而常在學生堅韌的生命中獲得了更大的感動與力量。(圖由交通大學提供) 為學生點燃希望,傳承幫助他人的胸懷 交通大學表示,黃美鈴教授自92年起協助校友清寒獎學金的運作,親自接觸許多因家庭因素或變故以致無法順利就學的學生,後來看到這些被幫助的學生,總能對生命重燃希望,也展現未來想要回饋社會,幫助他人的胸懷。之後黃美鈴教授接下學務長一職,「我希望有更多學生可以被照顧。」但她認為自己並非照顧者,反而常在學生堅韌的生命中獲得了更大的感動與力量。 擔任學務長期間,黃美鈴教授處理了無數學生的情緒、意外問題,她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珍珠,只是偶爾轉念不順墜落,她一次次將珍珠撿起,擦拭、磨亮,讓年輕的學生擁有再次發亮的機會。「擔任學務長一職比想像中更累,但我的檔案裡有無數再度發光的珍珠,這是一份觸摸生命的工作,很值得。」 黃美鈴教授感謝交通大學提供自由寬廣的教學環境,在交大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裡,遇到許多良師益友,在這裡一起成長、改變,並與學生一同教學相長、真誠相待,「我想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一種快樂,是人生中最棒的禮物。」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培養理工學子溫暖而良善的心 黃美鈴獲師鐸獎殊榮
校長開講 【新竹】明新科大校長林啟瑞:選校看特色與業界評價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林啟瑞認為選擇學校要看它的過去及未來,校友在業界的評價會影響就業機會,學校的特色領域是否與趨勢接軌,更關係著未來的發展。 想要就讀科技大學的學生,面對國立科技大學僧多粥少,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進入私立科大,因此選擇學校的時候,務必先了解各校的強項,還有畢業校友在業界的聲譽。 學校的知名度或說聲望,是校友在業界努力、數十年累積下來的成果,如果校友普遍受到業界歡迎,學生將來也會比較容易就業。以明新科大來說有52年的歷史,畢業校友超過10萬人,龐大的校友群多年來在業界優異的表現,培養了深厚的人脈及良好口碑,企業對明新畢業生的好感度在私立科技大學中是屬一屬二的。明新校友於工研院服務的人數,也是全國私立科技大學第一。 大部分私立科大的學生都是就近入學,造成私立科大帶有明顯的區域色彩,這對學校及學生都不見得是好事。區域化就像一灘死水一樣,水沒有流動,不但不會進步還容易發臭。我認為學校要努力突破區域化的限制,要創造差異化,打響名號,讓外面的人願意流進來。 林校長認為選校要看學校的特色領域是否符合產業發展趨勢。 類產線教學 連線產業 國立科大重視研究,肯用心指導學生實作的教授就越來越少,學校也漸漸不強調實作能力。我以前考臺灣技術學院(現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年工作經驗才能報考,考試科目還包含車床、焊接等術科,現在國立科大考試強調學科,導致學生的術科退化,對技優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浪費。而私立科大重視實作能力,讓學生畢業後馬上可以跟產業對接。 為了創造區隔,明新科大定位自己為產業大學,學生的課程規劃、實習及語言,都會特別著重跟產業的連結。明新附近的產業聚落包括封裝測試及自動化產業為主,我們就在學校裡建置類產線基地,讓教學與產業結合,比如學生在校內做過封裝、測試,到了封裝廠,幾乎不需要再一次的教育訓練。 科技進步速度一年快過一年,產業的起落週期也越來越短,以前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可能有5年、10年的保固期,現在也許過了2、3年的時間就過時了。教育部現在推動「系進院出、院進系出」,就是為了讓學生彈性跨領域選修課程,好因應產業快速變化的需求。產業在變,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當知識與技術汰舊換新的週期變短,學校也要跟著調整。 機器人領域 跨域整合 目前最熱門的機械人專業就是一種跨域整合的學習,因為機器人不是只有機械系在做,電機系、資工系也有參與投入。機器人是明新科大的特色也是強項,在國內各大機器人競賽中南征北討,可說無往不利。舉今年機器人比賽的題目為例,參賽者要設計一台機器把一堆各種顏色的球分類。把要的球撿起來,不要的球放掉,這牽涉到機構設計還有馬達控制;要追求速度還要分辨先後次序,這是控制方面的應用;辨識是用雷射、影像辨識還是其他技術,這是光電的領域;辨識使用的程式、資料分析是資工的專業,也許還要考慮材料的選擇等等。明新科大智慧機器人學院會在PLC程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馬達控制、晶片、介面、機構、傳動、機動、辨識、程式的撰寫等所有相關技術規劃一系列的專業課程,以訓練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例如控制技術,學生要學習PLC控制及氣壓控制, PLC是發出訊號,決定撿球的先後次序,氣壓則是控制實際上撿球的動作,然後在機構方面學怎麼設計,機器人的動作會更輕巧俐落。 雖然這些都是已經成熟的技術,但是科大的學生需要學會使用程式,配合機構的概念應用在產品上,克服很多現場的問題,這些都是對機器人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未來所要學習的。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有紮實的現場經驗,在實作中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從中發現自己未來想要繼續研究的領域,即使以後在職場上遇到新的障礙和困難,他們也會知道怎麼去找破口、突破障礙。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 林啟瑞 小檔案 ★出生:1955年 ★現職:明新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北工專(五專)機械工程科(現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灣技術學院機械系(現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碩士、交通大學機械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CVD(鑽石薄膜被覆)、RF(非晶形鑽石鍍膜)、DC濺鍍(金屬鍍膜)、機電整合設計、電子手工具設計、球墨鑄鐵鑄造、鑄鐵之熱分析技術、場效發射平面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研發、生醫材、電漿表面改質、RFID設計與應用等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北】臺師大校長吳正己:找到方向不走冤枉路
大學是通才教育,不是職業訓練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建議年輕學子多方探索個人興趣,多方學習,不需要太早定型。 臺灣的高等教育是很優質的,大學老師素質也都很高,只要能夠上大學,任何一所大學,照著興趣走,年輕人就會走向他們想要的,會得到他們追求的。因為照著興趣走,才容易在競爭中勝出,也容易找到安身立命之地。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差那一、兩科成績或是進那一、兩所學校。 高中生不要為了學業犧牲興趣。高中的學習,基本的東西會了就好,應該多去發展興趣,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可惜現在高中生試探的機會很少,白天上學、晚上補習,都是在上課。這個時代的父母對小孩教育參與得多,管得也比較多,對學生不見得是好事。我建議家長盡可能多給自己跟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讀書的時候讀書,假日或寒暑假就讓他們多一些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越早發掘自己的志趣,越能減少走冤枉路的機會。 我認為自然組、社會組這種區分意義不大,可能的話最好不要分組,而是多給學生選修的空間。傳統的分組方式是為了方便升學選擇科系,但是未來大學的學習及就業是跨領域的。社會組學生如果數理不錯,為什麼不能選數學系的課?學測也好、指考也好,現在的招生管道越來越多元,都可以選科考,系所也是選填。學生不應該過早放棄任何一科,而是應該多元發展,不要太早定型。 吳校長認為高中生應該多去發展興趣,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保持好奇 多方嘗試 在少子化趨勢下,學校老師越來越多,有利於高中選修課程的開設,如高一上必修課,高二之後選修,學生就不必被迫在自然跟社會兩組中二選一,可以適性選擇課程。現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也是朝這個方向設計,讓學生有更多彈性。我還是鼓勵高中生保持赤子之心,對任何科目都要有好奇心,願意嘗試、學習不一樣的科目。 有人問選系好還是選校好,我認為兩個都要選。尤其高中時期若沒有充足的時間探索自我,在還不清楚興趣的情況下,就要選擇有充足資源的環境,之後要轉系、跨系或雙主修都很方便,綜合型大學提供學生寬廣的空間,讓他們用4年的時間去探索自己的未來。如果你知道心之所向當然最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至少應該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沒有興趣的科系還浪費時間去試是為難自己,應該先用刪去法刪除。 因此填志願也應該從有興趣的科系開始填,而不是從最高分的開始。很多電機、醫學系的學生念一念又轉系,就是因為他們當初可能是為了父母、為了就業容易,甚至是為了虛榮心去念,只因為這是第一志願或是大家都說這個科系好,但進去才發現不是他的興趣,最後還是轉系。 吳校長(圖中右一)高中畢業後與同學自台中騎腳踏車到鵝鑾鼻。 大學是知識分子的教育 對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多人批評是學校訓練得不好,不符合社會的需求。這得回到不同的教育階段及不同學制,各有不同的任務來討論。 我一再強調大學不只是一個職業訓練所,大學教育提供的不是只有知識、技能的教育,還有知識分子的教育。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有不同的任務,如果只是為了就業準備,專科或高職就可以做到。在大學四年裡學生不但要培養對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還要涉獵其他領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通識課程及跨領域課程的重要性。大學應該是要讓學生變成一個完整的人、成為社會的公民。知識分子吸收知識的廣度要夠,要關懷社會,要對自己有所期許,知識分子應該認知到自己對這個社會是有責任的,這些都是在大學裡面應該要學到的。 如果只是為了就業,就要用4年的時間按照業界需求給學生相關訓練,大學當然做得到,但是這樣的事不需要大學來做。大學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就業而已,單純就業應該用職業訓練所。如果業界要的是高科技人才,大學的程度也不夠,至少要研究所。現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同時什麼都要求跨領域,這表示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了解得夠細夠深入的時候,才能夠好好地跟別人合作,才跨得出去到別的領域,如果學的是只是皮毛,想跨領域也是很難跨過去。 我不認為在大學裡要修很高深的專業課程,基礎專業科目修3、40個學分就夠了。看看你周圍的社會,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這麼快,可能的話建議在大學裡多修幾個不同領域的課,將來想朝其中一個領域走,再去念那個領域的研究所。 國際化更能看見自己長處 國際化是國家強大的重要因素,大學在全球化浪潮下也必須往國際化的路走,學生也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及國際移動力,要能夠了解別人的語言及文化。如果我們跟國際沒有進一步接觸,有時候很容易會把自己看扁、看小。比如大家都覺得中國的學生很厲害,但我觀察臺灣學生也有自己得長處,能夠跳出框架思考,以每個人、每個學校都有他的長處。 師大化學系今年有3位學生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參加六週暑期課程,由柏克萊提供每位學生6000美元獎學金,由於學生表現優異,最近柏克萊還要求明年多送幾位去。學生到國外大學學習,當然會發現一些別人的長處是我們沒有的,但是再回來看自己,也會發覺自己也不會比較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 吳正己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臺中一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電腦)科學教育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數位學習、電腦科學教育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教育學群科技教育學類、工程學群科技教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 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金門】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多學語言多開扇窗
對外文的愛好,為國立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鋪下人生的坦途,從警大到外交官,再成為國立大學校長,陳建民鼓勵學子多一種語言在手,就像多開一扇窗。 我那個年代的高中幾乎都是男生念理組、女生念文組。男生如果念文組屬於非主流,女生念理組大家就會覺得她很另類、很厲害。我原本也是念理組,雖然物理、化學、數學這幾科成績不差,但就沒辦法做到頂尖,只有英文從國中到高中都能夠名列前茅。但是一直念到高三我才突然醒悟,留在理組即便考上大學也不會是我喜歡的科系,於是毅然決然轉組,歷史、地理這些全部都要重念,後來也很幸運保送上警大,因為對外文有興趣,很自然就選擇了外國事務系。 那時候轉組及申請警察大學都是受到英文老師影響,他自己同時考上警大及中興大學外文系,但後來他很遺憾放棄警大,就一直鼓勵我們走這條路。不過當初去臺灣念警大跟父母溝通了很久,一開始他們百般不同意,那個年代金門人很不喜歡子女當警察,我一直說服他們說我念的是外事,以後在機場服務,不是一般的警察工作,好說歹說,才同意我去念。 現在不一樣了,在就業考量下,不要說警大,連警專都很難考。警專出來一個月至少5萬起跳。如果調回金門還有離島加給及超勤加給,至少有7萬多,如果念到博士當助理教授也只有6萬多。經濟條件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以博士班來說要念到30幾歲才能就業,投資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就業之後薪水也沒很高,只能工作30年,65歲就要退休,就算升到教授退休金也只有5、6萬。所以現在很多博士班都較不具吸引力,所以高等教育的就業展望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陳校長鼓勵學子多一種語言在手,就像多開一扇窗。 公餘苦讀 考上外交官 警大外國事務系畢業之後通常是分發到機場或港口擔任證照查驗工作,或是在縣市警察局外事組接觸外國人,所以外事警察基本上就是第一線的外交官。畢業之後我回到金門服務,但是我對外交工作始終懷抱著憧憬跟理想,那時候金門資訊很缺乏,連長途電話都沒有,也沒辦法準備考試書籍,我寫信託人家幫忙從臺北買書寄回來金門,利用公餘時間苦讀,26歲時順利考上外交特考並從外交官訓練所第24期結業,是警大外事系考上外交官的第一人。 只是父母親並無喜悅之情,反而相當難過,因外交官要奉派出國,尤其赴外館一任是6年,父喪母喪時外交官人留在國外的例子很多,能夠返國奔喪已屬不易,更別說是見最後一面。父母一想到就覺得我好像不會再回來,跟失去一個小孩差不多。而且我在臺灣唸四年,才剛回來身邊一下子又要跑走,六年外放對他們好像遙遙無期一樣。 為老父放棄外派機會 那時候外交官受訓半年結束,我被分發到號稱「天下第一司」的北美司,準備第二年派去英國。但此時母親意外罹患肝癌,住在台大醫院,我每天從外交部下班就去臺大醫院探視。母親過世後,金門家裡只剩下父親,兄弟姊妹都在臺灣,我是長子,傳統觀念就是要承歡父母膝下,幾經掙扎最後決定放棄外放,留在外交部,過了4、5年剛好金門辦大學就去應徵轉教職,就這樣一直留在金門。 所以像家庭責任、結婚生子等這些人生必經的歷程,多少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家庭及工作如果不能兼顧,是要放棄飛黃騰達的機會,還是要拋棄對父母的責任?還有金門人娶了臺灣妻子,要留在金門還是留在臺灣,留在臺灣就不能照顧父母,這些都深深影響到未來的規劃及發展,即使你做了選擇,未來也不一定就如你預期的發展。 不過面對科系選擇,我還是建議高中生一定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來念。如果沒興趣,只是為了考試唸書或是父母的規劃和期待,就算一兩次考贏別人也不會持續太久。我國二的時候第一次到臺灣,在中和第一次看到老外很好奇,就用破英文跟他聊天,他覺得很高興,讓我覺得英文有用要好好學,自然培養出興趣。如果我當年英文沒有念好,日後考試可能不會那麼順利。 多一種語言 多一項工具 我在大學時就感覺到,有三種語言是世界趨勢:中文、英文及西班牙文。英文是世界語言重要性自不待言。很多人對英文又愛又恨,念它覺得這有什麼用,沒有它又不行,可是高中聯考、大學聯考、某些方面國家考試都要英文,碩博士入學、甚至博士班資格考也有英文命題。而中文則是東方語系的主流,日文、韓文的一部分結構都跟中文很接近。西班牙文跟葡萄牙文、義大利文、法文同屬拉丁語系,所以會西班牙文學其他幾種也快。我們邦交國最多的中南美洲主要就是使用西班牙文,因此我在大學裡也修了西班牙文。 現在學習語言的管道很多,能去當地最好,不然網路上也有很多資源,我到現在每天晚上都還會上Youtube自修外文,花個30分鐘看看NHK頻道或是其他外語節目。外交官應該要會二種以上不同的語言才好。以我在外交部的工作經驗而言,1992年蘇聯瓦解,我國要在俄羅斯設代表處,我報名甄選通過,外交部派來的俄文老師是戈巴契夫的中文翻譯,轉來臺灣教書並且教我簡要的俄文,我學了幾個月的俄文,後來因為家庭等種種因素考量,最後沒去成俄國。直到最近有俄國學校派人來學術交流,對方就很驚訝也很高興我能講幾句俄文。因此年輕學生有機會應該多學一些語言在手,日後工作場合什麼人都會接觸到,也許哪一天就用到了。 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陳建民 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學歷: 金門高中、中央警官學校外事警察學系(現為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警政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觀光發展與規劃、觀光區域研究、兩岸關係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政治學類、法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 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桃園】萬能科大校長莊暢:抓住航空電競熱門趨勢
萬能科技大學校長莊暢表示,新創產業興起是年輕人的大好機會,看準趨勢,選對產業,畢業至少都是30K起跳。 很多學生拿不定主意到底選校還是選系好,我覺得兩個要放在一起看,如果想念的科系很多學校都有,那當然要選校。但如果是只有某個學校才有,你可能就要選系,因為它有特殊性。另外地緣也是一個考慮的因素,比如學校離家近,少了租屋及外食等支出,可以降低求學成本;學校附近如果有相關產業更好,將來實習或就業都很方便。這些都是填志願的時候可以納入考慮的思考點,以本校來說,大約七、八成的學生都是桃園人。 現在新創產業很多,都是年輕人的機會,學生要懂得抓趨勢,走對學校,走對科系。萬能科技大學就是希望幫學生尋找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我一直跟學生說,我們學校沒有22K的問題,學生出去至少都是30、40K起跳,如果當上機師更是200K起跳。 莊校長表示,新創產業是年輕人的機會,要懂抓趨勢,選科系。 航空城大學 實習就業兩便 桃園航空城是臺灣最大的投資之一,總投資金額超過5千億元,計畫面積廣達6,845公頃,為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畫。萬能又是航空城裡唯一的科技大學,因此本校定位為區域型大學,所有的科系都圍繞著航空城來規劃,提供航空服務、飛機修護、航空物流及航空餐飲等相關產業人才,並充分與航空相關產業密切合作。本校的航空服務系、餐飲管理系、觀光休閒系都是一年只招四班,註冊率都很高。 像航空服務系全國只有萬能跟中華科大有,而萬能占了地利之便,只要你對航空及相關產業有興趣,包括空勤、地勤、空廚,甚至免稅商店,還有高鐵、捷運等,都是待遇不錯的公司,所以我們航服系招生最好。很多高職外語群的學生因為沒有專業能力就業不易,就算去考空服員,對工作還是不了解,來萬能航服系就可以學到美姿美儀、國際禮儀、航空護理、票務系統等細節。 航空光機電系也是一個熱點,航機系學生可以在拿到學士文憑後再花一年考CPL(Commercial Pilot License)商用飛行駕駛執照,取得客機機師資格。現在中國、歐洲、中東…全世界航空公司都缺人,拿到CPL的證照,副機師薪水是200K起跳,升到正機師有500K。本校跟華航、長榮也有產學合作,通過培訓機師甄選的學生他們會付費送去美國受訓,畢業後直接進航空公司工作。如果不想被航空公司限制,也可以投資自己考CPL證照,校方也會提供獎助學金幫助學生圓夢。 實務打底 國際發光 現在一定要放眼國際,提升國際競爭力,因為最好的工作幾乎都是國際等級的體系,譬如飯店業之間國際連鎖系統絕對是最好的;航空公司也是一樣,國內航線薪水就不如國際航線。本校空服系第一屆的黃柏綸同學,多益900分,放棄文藻來這裡,畢業後考上柬埔寨航空公司,他們公司首航臺北的時候就是用他做海報封面人物。 此外,服務業非常重視服務態度還有樂群敬業的精神,所以同學在校期間要認真實習並重視實務,實習除了增進專業能力外,也幫助大家調整心態。萬能非常強調實務與實習,鼓勵學生到新加坡、日本、澳洲等海外實習。例如去新加坡實習的薪水就是50K,畢業以後也留在那裡工作,有一天因緣成熟會把國際視野帶回來國內服務。 電競夯 周邊發展可期 另外一個很夯的領域是電競,電競在今年雅加達亞運第一次被納入競賽項目,未來前景可期,也讓許多人對電競改觀。本校目前在資工系下設有遊戲設計與競技組,設有電競館及電競專業訓練教室。現在從電競延伸出來很多其他課程,連觀光餐旅科系都有開電競主題的課程。 電競電腦要求的規格很高,專用的電競滑鼠、電競機械鍵盤一個都要上萬元,高解析度的曲面螢幕更有實境感,電競螢幕的每秒刷新率要144赫茲以上看起來才會流暢,眼睛也比較不會疲勞,還有高速網路10G專線,所有設備都用最尖端的科技,一套電腦加上賽車椅及頭戴專業耳麥要十幾萬,這些我們電競館裡都有。 目前電競產業還未成熟,能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人很少,但是未來的周邊價值很高。對電競產業有興趣的學生以後可以從事遊戲設計、競賽導播或是直播主的工作,也可以走軟體、硬體、系統整合、網路架設等。甚至電競學生也很適合受訓當機師,因為兩者對反應速度及一心多用的要求是一致的,也需要同時看很多電子儀表。長榮航空甄選機師有一項手腦合一的測試儀器,會電競的人就有優勢,因為他思考及反應速度快,又習慣多元多工的運作。 電競熱 帶動產業發展 電子競賽遊戲技術成熟以後,未來運用的範圍非常廣。譬如電子商務就會有全新的購物體驗,點進商品頁看到的不是平面照片,而是立體的,可以上下左右翻動;或買房子的時候,可以提前體驗整個空間感和不一樣的裝潢風格。 電競產業也可以帶動觀光休閒產業發展。過去旅行社或觀光局都是靠文案、照片或影片宣傳,以後就會用360度影片解說導覽,假設要去巴黎玩,把流程規劃好後,在虛擬實境裡體驗整個行程,看巴黎鐵塔、凱旋門及各景點,規劃行程流暢度,幫助消費者做決定。未來可能也會出現電競主題飯店,提供電競相關的環境與情境,入住享受高檔的電競設備、無線寬頻的高速網路環境;或是把電競內容變成飯店主題,讓人體驗競賽場地的臨場感等。 萬能科技大學校長 莊暢 小檔案 ★出生:1954年 ★現職:萬能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學士、美國達拉威州大學管理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工程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自然語言(NLP)處理與應用、生物辨識系統(Biometric)、影像處理、壓縮與網路資訊防偽之研究、類神經網路與應用、超導超流系統分析與最佳化的研究延續、奈米透明導電薄膜材料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修平科大校長鄧作樑:自己爭氣不怕AI搶工作
修平科技大學校長鄧作樑認為,面對未來AI世界的挑戰,溝通能力仍是不可被取代的核心。同學們自己要先爭氣,把握在校實習機會,務實學習,進入職場後才有競爭力。 「閱讀」和「表達」是大學生必須培養的能力。閱讀的好處不用多談,它就是理解世界的基礎;表達能力則分為「文字」和「口語」兩個面向,它們都是跟人溝通的基礎,將來出社會,為了達成工作任務必須大量與人溝通,溝通能力越強的人,就能掌握更大的優勢。 如同工科畢業生,即便未來投入製造業,不管成為作業員、技師或者工程師,都需要透過溝通,讓團隊理解生產線製程的運作方式,每個人該如何各司其職,尋求上下游工作伙伴的協助,完成產線生產的任務。 AI時代來了,很多人說「人工智慧」將取代「人工」,生產線自動化很多工作會消失。然而,人工智慧不具備思考能力,要讓自動化生產能夠順利運作,必須透過「人工」去控制機器人,例如,由人下指令才能讓生產線運作,自動化機器設備故障,必須要由人工檢測維修。 如此一來,被機器取代的工作,將是需要最多勞動力投入的作業員崗位,但是負責控制產線運作和機器維修的技師,以及設計規劃生產流程的工程師職缺將大量增加。比起作業員的工作內容,不管技師或工程師,都需要透過溝通來完成工作。 鄧校長認為「閱讀」和「表達」是大學生必須培養的基本能力。 自己先爭氣 好比技師維修設備發現問題時,遇到無法解決的技術障礙,必須回報工程師,進行程式設定或流程調整,若是表達能力欠佳將造成工作進度延誤。同理,工程師設計好流程,必須告訴技師該如何進行現場操作,倘若無法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勢必促使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我常告訴學生說,面對未來的挑戰自己要先「爭氣」,把諸如閱讀、表達,以及專業等基本能力養成,在大學階段透過「實習」、「實務操作」等機會,先進入產業近身了解職場的工作環境和生態,不但可以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當中想像和現實的差距,考慮畢業後是否要投入相關產業;或者,透過實習發現自己的不足,在畢業前,回到學校加強自身的本職學能。 除了,學生爭氣外,我認為,企業也要給同學們「打氣」。例如,提供實習機會或獎助學金給年輕人,這也是企業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管道。前幾年,企業常抱怨,學校訓練的學生無法符合用人需求。不過,在技職教育體系現況卻有所轉變。 技職工科人力需求翻紅 十多年前,大量專科升格為科技大學,確實有段時間,課程轉向「理論教學」,而放棄了臺灣技職教育最重要的「實作能力」培養。以修平為例,我們從工專起家,最近我們投入超過千萬打造實習工廠機器設備,讓同學們在校,就能進行實務操作,並且搭配產學合作。尤其,近年製造業技術人力短缺,企業也樂於與學生合作,不只提供實習機會,同時也有不少業師進入教學現場,帶著學生們實作學習。 我們一直提醒大學生,學習必須務實,不要好高騖遠,在大學階段要把基礎打好。與其畢業後,埋怨薪水只有22K,不如在學校就把「知能」和「技能」培養好,進入職場才有競爭力。 技師生涯也能開創一片天 舉例來說,一般大學和科大畢業生,教學著重的方向不一樣,前者著重理論訓練,後者著重實作技術的養成。同樣是工學院畢業,一般大學畢業生可能朝向設計產品流程的研發工程師發展;科大同學則是第一線的機器實務操作,朝向操作技師的職涯路徑前進。 兩者雖然起步方向不同,但是工科生進入製造業,隨著技術能力逐年累進,會愈資深愈值錢,即便是技師出身,但因為有現場問題解決能力,甚至能反向提出流程和製作解決方案,未來的發展有不少還超越研發工程師的薪資水平。 目前大環境變動很快,同學們在大學階段除了培養基本態度和專業能力外,需要拓展自己的視野。非常鼓勵同學在大學階段,就能參與學校的國際交換學程,或者參與海外實習、交流和競賽的機會。趁著年輕去接觸國外的世界,尤其透過學習方式,而非走馬看花,看看世界其他年輕人如何學習、面對挑戰。當視野打開之外,對於自己的未來或有更多的想法,也能從中發現不足,趁著大學階段補足,相信這都是大學生非常重要的功課。 修平科技大學校長 鄧作樑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修平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彰化高中、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現為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學士、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研究所工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結構分析、最適化設計、車輛撞擊事故分析、車輛被動安全裝備設計與分析、人體損傷分析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電子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