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校長開講 【新竹】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選校讓學習更有彈性
大學時從理工轉向商管的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認為,選系不如選校,但要瞭解學校特色,主動出擊、善用學校資源。此外多參加社團活動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透過閱讀名人傳記,提早思考人生未來方向。 現在強調的是跨域能力,對許多工作或產業而言,科系不再是限制條件,只要工作態度正確、志向適合、願意學習,非本科系的同學也有機會。以高鐵駕駛員來說,無論有無學科基礎,都須經過9個月的訓練,認識機械原理、駕駛速度安全性判斷、面對突發狀況如何應對等。因此並不是非機械系畢業不可,機械系畢業只是代表你比別人更容易上手。 然而,駕駛員是個枯燥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適合擔任高鐵或火車駕駛員。以高鐵來說,踏入駕駛艙開始,台北到高雄近兩小時的車程必須獨自一人待在密閉空間裡,且須全神貫注,直到把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為止。行駛中,每分鐘要按一下駕駛桿以示清醒,否則警報會響。這類型的職業,適合耐得住寂寞的個性,且因責任重大,心理素質也要堅強,對於人格特質的要求往往大於學系要求。 劉校長(圖中)鼓勵同學要主動出擊,善用學校資源。 在校主動積極 現在,學系迷思已逐漸被跨域能力擊破。考大學時,若興趣志向不明確也沒關係,「選校」可以讓學習更有彈性。在大學四年,只要積極挖掘學校提供的資源,多方探索、跨域學習,外文系可以去學電腦,觀光系也可去修日文,皆能幫助你從不同領域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 在學習的路上,也不能只是「聽話」,而要去積極嘗試、主動尋求解決之道。舉例來說,缺研究經費時,有些同學會直接放棄,但有些人則是寫計畫申請經費補助、企業贊助等,想盡辦法完成目標。做就業準備時也是如此,有些同學還沒畢業就開始找工作,備妥履歷寄給所有學長或是相關企業,懂得去行銷自己,積極為職涯做準備。這種「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鐵人精神,往往能為自己開啟機會的大門。 此外,也要多花時間思考未來,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當別人滑臉書、打電動時,每天撥出一些時間閱讀名人傳記,甚至短文都好,藉由別人的故事經驗中學習成長並找到自己的方向。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去探索與成就。 社團人生找到方向 當年我以選校不選系的方式選填志願因而進入了成大數學系,但數學並非我的興趣,因此在大二時轉到企管系。那個年代,大多數人都想擠進成大理工學院,我反而由理工學院轉至管理學院。轉到企管系後,因為有興趣所以對學科學習充滿熱忱,就像突然打通任督二脈,成績突飛猛進。 會選擇轉系也是因為社團經驗帶來的啟發。在國高中階段甚至大一時期,我幾乎把大部分的時間投注在社團或班務活動上,身兼數職,是班長也是班聯會主席,活躍於各式社團,不斷舉辦辯論、演講等活動、擴大社團的豐富度。這些社團經驗對我幫助很大,除了培養管理能力外,也讓我從中發現了自己對管理的興趣,決定從數學系轉到企管系,確立了人生的目標與志向。 選校三大指標 在選擇學校時,建議同學可以從管理經濟角度,將下列三項指標納入考量,在同級分的學校中,選擇一所適合自己興趣、且能培養專長的大學。 第一、看學校的「收支餘絀表」。從財務上觀察學校有沒有把足夠的資源投入在學生身上。假使「收支餘絀表」顯示盈餘多,表示校方今年所收的學費使用率不高。簡單來說,就是「每生(資源)成本」的多寡,最好選擇將經費投資運用在學生或設備上的學校。 第二、「生師比」適當與否可做為參數。生師比越高,代表平均每位學生被照顧的機會相對較少;但這並非唯一標準,要根據教學現場,如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之分、專兼任師資比例進行綜合評量。假使達不到教育部規定的最低標準,這樣的教育品質是要打個問號的。 第三、主動了解各校「辦學特色」。對大學的學系特色要有全面的認識,有無跨域學習的資源?有無海外交換的管道?是否有就業保障?從這些質化的層面找出適合的大學。 中華大學校長 劉維琪 小檔案 ★出生:1952年 ★現職:中華大學校長、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講座教授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士、西北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公司理財、管理經濟、行為財務、金融機構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管理學群企業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中華醫校長曾信超:考照增加就業機會
深信多拿證照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的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曾信超,認為醫護產業就業機會多、起薪高,只要願意吃苦,在校期間把握實習機會,多考證照,畢業後不怕找不到工作。 醫護產業是目前潮流,像護理、醫檢、營養、視光等學系都很熱門。從1111人力銀行所做過統計數據來看,醫護類的就業率跟平均薪資皆較高,工作雖然辛苦,但對同學的吸引力也相對來得大。但高中生若要念大學醫學院,學測級分的要求非常高;而高職生則可報考統測衛護類進入科大醫護、醫檢相關學系,走進醫護產業的門檻相對來得低。 科大一般來說較重實務,強調考照與實習。而會選擇技職體系就讀的學生,通常都有明確的就業考量。他們更重視就業,更務實,比較不會去夢想要當科學家或政治家,直接的想法就是畢業後找份工作,進入職場。如果同學能夠善用證照這個工具,在校就讀期間把握實習的機會,工作並不難找。醫院內除了醫生,其他醫事類工作大部分都是技職體系的學生在從事,所以只要願意吃苦,工作機會多,薪資也很可觀。 曾校長鼓勵同學多考證照,並把握在校實習機會。 多拿證照,把握實習 證照對技職體系的同學來說很重要,不管是護理師、視光師、醫檢師、營養師、會計師等,有證照就有競爭力,也比較容易獲得工作機會。現今社會競爭激烈,要增加自己立足的籌碼,我認為就是多拿證照,科技大學多半會鼓勵同學甚至協助輔導同學考取相關證照,考照率也比一般大學來得高。以中華醫事科大而言,每個科系都會要求學生考到證照才能畢業。 而對醫事相關科系的同學而言,除了多考證照之外,實務操作及實習也是不可或缺的訓練。以護理師(護士)和醫生來說,就業率幾乎百分之百,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實習非常重,時間也很長。醫生R1、R2的實習期間,大概需花兩至三年,護理師也要實習一整年;這麼長時間的實習,讓同學一旦進入職場,就具備許多專業和實務經驗,這就是實習的好處。所以同學一定要把握在學實習的機會與時光,認真看待每一件工作任務,從中努力吸收實務經驗,讓自己一畢業就成為業界搶手人才。 條條道路通醫護 同學若對醫護產業有興趣,以目前學制而言,不管是走高教體系或技職體系,皆可進入這個領域。若學業成績極佳,可以就讀高中選填一般大學的醫學系;若學業成績普通,國中畢業後則可選擇就讀五專或高職,之後再報考科技大學的醫事類相關學系。 由於目前高職學制中並無衛護類對應科系,因此想要進入醫護領域的同學必須換群報考統一入學測驗衛生與護理類,自己研讀或去補習衛護類專業科目。也因在高職階段並無受過衛護類相關訓練,進入大學後則需花較多時間來補強專業學科上的不足。若是國中畢業後直接就讀五專衛護類科系,也可直接插大四技。一般來說,衛護類五專生因為受過紮實的五年專業訓練,進大學後適應較快、學習吸收效果較好,證照的考照率也較佳。 曾校長建議若對醫護有興趣,也可於國中畢業後選擇五專相關科系。 內轉或修主修 此外,同學若對醫護的興趣志向很明確,就算高職所讀並非醫護相關科系,也不一定要換群報考不熟悉的統測衛護類,可以選擇有醫護相關科系的大學,以自己熟習的本科考進去後再以內轉或雙主修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 現在各大學希望能多方培育跨域人才,對學生雙主修或修輔系都持開放鼓勵的態度,門檻降低,限制也較少。所以同學們若在高職所學並非自己所愛,要換群考也有難度的話,可以先從學校的選擇著手,以有較多跨域學習課程資源的大學為優先考量,即能逐步朝自己的理想邁進。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 曾信超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南一中、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學士、中原大學機械研究所工業程組碩士、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科技管理博士中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科技管理、創新管理、行銷管理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管理學群科技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工程與管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北】北市大校長戴遐齡:堅持就能迎向成功
高中時因田徑表現優異而保送臺師大的臺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齡,大學時期才開始苦讀英文與學科。他認為,選手運動生命有限,維持運動生命就是要與學術結合才能自我提升。而「堅持不放棄」的信念,則是讓人邁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根本。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要成為優秀的運動選手,基本上一定是聰明的。比如戴資穎,一天要花六、七個小時在運動場上接受各種訓練,想當世界球后,得打敗那麼多人,若沒有好的頭腦是辦不到的。首先,要了解自己肌力與體能的優劣,才能在訓練中補強;其次,要非常瞭解對手,做足功課,還要有智慧地處理每一顆球,才有獲勝的可能。所以在運動場上,不管是哪類體育賽事,選手智商不夠高、智慧不夠多,光靠球技很難贏得永遠的勝利。 對許多體保生或體育績優生來說,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運動成績很好,但在學科上可能會有點銜接不上。但是,同學們要理解,選手的運動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生的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如何維持往前走的動力,讓你的運動生涯能繼續發光,那就是學術。 戴校長認為,要維持運動生命,就必須與學術結合。 競技須結合學術 當年我保送師大體育系後還是專注在運動練習,在差點被退學的情況下才驚覺讀書的重要;加上畢業分發時要看在校學業成績,更激勵我認真學習的決心。但由於高中的學科基礎薄弱,因此如運動力學等與物理基礎有關的內容都看不懂,但我不恥下問,不會就問同學、問老師,終於如願以償地以第二名畢業,分發至北一女教書。 在教書期間,已認知到如果想要向上自我提升,不能單靠運動,必須要將競技實力結合學術,持續努力才有可能,因此苦讀考取研究所攻讀碩士。之後到北市大當助教,更覺學術研究的重要性,遂發揮運動家精神提升學術成績,因此快速升等到教授,再繼續至國外攻讀博士學位。 對我來說,運動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信念。想要靠運動走出一條路的意念很強烈,為延續運動生命,我結合了學術研究,讓運動之路更寬廣。過程雖然辛苦,但「堅持」很重要,我認為每件事情只要堅持,不管是在體育、學術或其他領域,都能有成功的一天。 堅持運動不放棄 我的運動生涯也是一路堅持才能走到今天。小學時就加入田徑隊,一直到國高中時期,都不曾因父親的反對而放棄,還是持續練習,高一時獲得高中全國運動會冠軍,帶給我莫大的成就感,更想繼續堅持這條體育路。但家中環境並非優渥,父母希望我能好好讀書考上國立大學,在這個兩難的情況下,我仍不想放棄最愛的田徑。有幸得知可以透過體育保送大學這個升學管道,我更加努力希望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終於以運動績優保送到師大體育系,不僅有公費和獎學金可以減輕家中經濟負擔,畢業後分發工作就業也有保障,兼顧了父母的想法和自身的興趣。 其實,大部分的運動員都有一種「堅持、努力」的人格特質。但不管你喜愛運動與否,「堅持」的信念對所有人、做所有事都一樣,只要意念越強烈,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戴校長(圖左,攝於大學時期)強調「堅持」的意念很重要。 努力學好英文 現今國際體育賽事蓬勃發展,就連運動員也要面對國際競爭,良好的外語能力讓你能快速吸收新知、擁有不同的視野。大家都知道,英語是跟國際接軌的最低門檻,但我念大一時,卻連abc都還不太會,音標也不懂,於是下定決心把英文學好。當時省吃儉用,將1500元的公費存下來到南陽街去補習英文,報名比較便宜的成人班,跟阿公阿嬤一起學習,從音標發音開始。日積月累終於有些成果,看到音標可以拼得出來,獲得些許成就感,得以繼續堅持努力下去。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學習英文,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就連在北一女教書時,英文的學習仍無間斷。 英文不是學問,而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就好比現在的電腦,不懂的話就沒辦法跟世界接軌。對運動選手來說,將來一定會面臨國際競爭,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是絕對必須的。英語學習永遠不嫌晚,就算不出國留學,也可選擇能提供國際化學習環境的大學。不管是全英語教學、或是外籍生多的校園,利用這些外語環境刺激自己快速學習。 體育路寬廣無限 對運動有興趣與才能的同學,或許會擔心走進體育領域發展是否有限?但其實這條路比你想得還寬廣。從運動場上退下來,可以當教練、體育老師或參加體育高考;或者從事運動方面的產業,比如到運動俱樂部運用自己的技術教授學生,或是經營健身房或運動器材店;也可以跨域學習,結合休閒產業、甚至是藝術領域等,皆會有很好的發展。 如果想轉換跑道,不再繼續走體育這條路,也是有許多發展的空間。例如行銷,運動產業需要行銷,也需企管。此外,資訊與運動結合也是一個方向,像北市大資訊系跟球類系就有緊密的結合,當球類系在運動練習或需高速攝影時,資訊系便可協助利用電腦程式幫忙做模擬。因此,不管是哪個產業,都可以和體育產業相結合,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 戴遐齡 小檔案 ★出生:1962 年 ★現職:臺北市立大學校長 ★學歷:復華中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學士、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美國斯伯丁大學教育領導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體育運動管理、運動行銷、市場調查分析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遊憩與運動學群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北】城市科大校長連信仲: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從興趣找未來,因為從小接觸玩具並拆解結構而找到出路方向。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校長連信仲,從發掘興趣,進而成就興趣,利用唯一再創造第一。他的選擇,讓自己走出一片天。 讀書要想到將來,努力了一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博士,卻有人找不到工作, 原因可能在於一開始就選擇方向錯誤,目標當然就不易到達。錯誤的原因可能選擇的不是興趣所在;或者可能選擇的科系不是產業上所需求,出路也不是當初自己所規劃的,才會平白花了這麼多時間,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選擇一旦錯誤,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開花結果。開始的時候就要思考產業需要什麼人才,想好未來出路,結合興趣,倒果為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必可水到渠成,也許不一定要讀到博士,可能大學畢業,薪水跟成就都要比博士還高。 至於產業需要什麼人才,同學如果多關注產業發展等相關新聞應該都能找到答案。通常政府會根據產業的需求規劃技職體系,當然也有普通大學可以選擇,但是有些冷門科系,最好先想好出路。總之,在選擇上要戰戰競競想好未來,才不會功虧一簣。 連校長鼓勵同學,要發掘興趣成就興趣,再利用唯一創造第一。 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我唸國中的時候,體認到讀書的目的是就業,為何不提前學習在大學才接觸的專業知識,所謂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因而選讀工專機械科提前學習專業知識。選擇唸機械最大原因是自己的興趣,因為很喜歡玩具,在玩具拆解、組合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樂趣。國中畢業,曾去舅舅的機械工廠實習當個小工,當時觀察機械是一個看得到,想得到,做得到的產業,因此未來朝機械方面發展,應該有不錯的機會。 其次在職業的選擇上,會考量是否能養家糊口。當時的我認為:眼睛看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機械所生產,既然所有的東西都由機械製造,那麼這個行業工作機會應該很多。因此在興趣和家境的因素下,選擇朝機械這個領域發展。 作自己的筆記使它成為延伸記憶體 書讀不好不代表智商低,通常是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其實讀書是有方法的,我在當完兵後才了解這一點。以前讀書就是一股腦兒死背,或把老師的筆記抄得漂亮一點,但那樣一點意義都沒有。人的大腦和電腦一樣,如何將記憶體有效管理,讓知識可以隨插隨用,要懂得歸納整理,這就是讀書方法。建議同學要學著整理出自己一套看得懂的筆記,把老師講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分門別類,歸納出各類別之解題步驟,不重複不必要之事務,這樣的筆記才是自己的延伸記憶體,隨插即用,才能節省複習的時間。 專業創意美學讓自己與眾不同成就志業 很多同學最大的困境是找不到方向,有些人畢業後工作薪水低,念什麼好像都一樣,沒有成就感,信心容易低落。但回歸源頭根本,「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都可出狀元」,只要學習一技之長,你才有在這個領域找到工作的籌碼,再者,如何跟別人不一樣,提供創意的點子,產生美麗的驚嘆號很重要。同行之間比的就是誰有創意的思維、創新的想法,可以提出吸引或感動人的點子,就容易拔得頭籌成為領導。如果再將美學因子放入作品成為藝術品,甚至有機會精進專業成為該領域的大師。 連校長(圖左,攝於校慶活動)認為創意美學的培養可讓自己與眾不同。 利用唯一創造第一 想要成就什麼,就要先立定志向,一步一腳印,不能好高騖遠,先學習這個領域的一技之長,培養基本能力之後,再將專業深耕並結合創意變成唯一,進而將唯一變成第一。過程中,跨領域是必要的,而且是以建立主軸目標再到跨領域學習必要知識,不是今天學機械,明天學歷史這樣關連性不大的跨域。我在讀機械研究所時,就想讓機器變聰明,使它更有價值,作為主軸目標,所以第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是讓機器跟人一樣有感覺,因此學習程式設計,並到資工與電機學習電腦視覺及感測學;第二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是讓機器跟人一樣有有智慧會判斷,因此到資工、資管及電機學習類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模糊控制、圖形識別、系統識別等人工智慧的相關知識,最後將感覺與智慧結合,即可完成建構智慧型機器的基礎架構。這就是以建構智慧型機械為目標,再到跨域學習必要相關知識的要領。 例如想製造智慧機器,如果本科系沒有相關課程,就要知道哪些科系專業資源比較多:例如大腦判斷可以去資工、資管系看看,神經感測與訊號傳輸可以去電機及電子系尋找,大腿骨架可以去機械系取經,將各領域的知識彙整起來,這樣的跨域能力才能讓你與眾不同。我常請同學思考:到底是世界第一容易?還是世界唯一容易?做出一項世界唯一的產品,還是世界第一的產品,哪一個比較簡單?就我來看,當「第一」何其困難,但是卻可以跨領域,利用「唯一」來創造「第一」。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校長 連信仲 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光武工專機械工程科、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創新設計、創意開發、專利發明、電腦視覺、智慧型控制、人工智慧、自動化與順序控制、校務規劃與評鑑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資訊學群資訊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排行 【U.S. News】2019全球大學排行 臺灣入榜25所
《美國新聞與全球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2019最新的全球大學排行榜近日出爐,臺灣入榜25所,排名以國立臺灣大學居首,為174名。哈佛大學依舊蟬聯榜首,美國另外一所常春藤學校耶魯大學,則跌出前十大。其中亞洲排名居首的學校是第38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臺灣入榜25所,2大進五百強 今年臺灣入榜共25所大學,其中在前500名的大學僅有國立臺灣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分別為第174名與第341名;此外,有12所大學排名落在500-1000的區間,包括成功、中央、交通、臺科大、中山等。 2019全球最佳大學評分指標 此份2019全球最佳大學(2019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排行榜將75個國家、1250間大學,依據學校研究表現、發表論文數目、引用次數等評分指標排序,各項相關評分指標如下表所示: 全球TOP 10 哈佛大學奪冠 全球前10最佳大學,除了英國的牛津和劍橋2所大學外,其餘8所都是美國大學,東西岸各有4所。而去年排名第10的耶魯大學今年未能進入前10名,僅得第11位。 美國入榜數最高,中國次之 全球最佳大學1250所中,美國的大學入榜227所,入榜數最高;中國的大學有130所,入榜數居次。入榜數第三的英國,雖然國土面積較美國與中國小,但仍有78所大學上榜,且牛津與劍橋等兩所大學在10名內,表現亮眼。 以亞洲地區來看,排行首兩名由新加坡包辦,分別是全球排名38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排名49的南洋理工大學;而中國的清華大學則是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50。 ★資料來源:U.S. News & World Report:2019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校長開講 【新竹】玄奘大學校長簡紹琦:從小目標開始努力
求學時期不喜念書,只愛跳舞打球的玄奘大學校長簡紹琦,在學習路上有著令人稱奇的大轉折。他說學習需先找到動機,從小目標開始努力,由小而大才能築夢踏實。高中職階段心不定很正常,但要時時反思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在某個瞬間,你就會突然頓悟,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國高中時期愛玩、心情容易浮動是很正常的事,但在玩樂過程中還是要思考自己的未來、設想一個目標。無須遠大,可先設定近期的、微小的目標,完成後既可增加信心,也能加強學習動機,再逐步往前邁進,終會實現你遠大的夢想。 現在年輕人習慣自行探索未來,自主性也較強;不論是課業學習或日常生活,獲得的自由度都較以往為高,可選擇的項目也多。但所謂的自由,背後仍需靠行為的自律來支撐,而這些都須從日常規範做起,包括應對進退、提問互動等與人對談的基本禮儀,必須懂得尊重不同價值觀的立場,才能有良性正向的溝通與學習。這些容易被忽略但卻重要的基本倫理規範,在未來往往可以幫助你在溝通時減少衝突的發生。 簡校長認為學習需先找到動機,可以從小目標開始努力。 頓悟讓人生轉彎 比起一般學霸型的校長,我的升學路轉折極大。國中時喜歡打撞球等運動但不愛念書,畢業後考上大安高工,但每天仍在西門町舞廳跳舞甚至辦舞會當DJ。直到高三時,有次在舞廳看著燈光迷幻的場景,突然醒悟,覺得該為自己做點什麼,決定開始改變認真念書,幸運考上當時的臺北工專(現為臺北科技大學)。當年臺北工專的畢業生都是求職的常勝軍,台積電和聯電都搶著要。因此我當時並無繼續升學的打算。直到老師的鼓勵才插班考上成大的測量及空間資訊工程學系,這可說是我學習歷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之後再繼續攻讀碩博士,開啟了我截然不同的人生,擁有不同的視野。很多國高中同學看到我,也都無法相信當年這麼愛玩的孩子,竟然會是如今的大學校長。 回想我的升學路,並非一開始就直接設定「讀博士學位」這樣遠大的目標,而是階段性的,從小目標開始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所以同學們現在若還找不到方向也別氣餒,功課不好也別灰心,先從設定小目標開始跨出第一步,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未來成就也是不可限量。 嘗試後才懂獨立負責 不管同學選擇哪條道路,做出什麼樣的生涯規劃,最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是否盡到自己的本分,能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家長不要礙於傳統觀念而一昧地抹煞孩子的興趣,才能讓孩子擁有對生活充滿熱忱、願意學習的態度。年輕人唯有依其興趣嘗試過後,才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學習獨立與負責。 簡校長鼓勵同學要對生活充滿熱情,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學習是為了儲備能力 進了大學後,學習的態度也應轉變,不要只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大學考試只在檢定基本能力,但不是學習的目的。若學習的心態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則可能因為看不見學習的價值而導致動機低落,自然就會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白白浪費四年大好求學時光。在大學所學的技能或專業,都是你未來可使用的工具,例如語言能力、電腦技能,以及科系專業等,所以必須在大學期間充分做好準備,以為將來職場所需。 為了提高學習動機,我也鼓勵同學參與移動學習、跨域學習。可在國外姊妹校裡,看看外國學生是如何學習,開闊眼界體驗不同文化,在出國交換後也能增進自信心。大部分的同學出國回來後,學習動機提升,也更積極為自己規劃未來,有些開始準備留學考試,決定到國外念研究所。例如法律系的同學,去年到德國姐妹校,今年就有兩位學生準備要到德國念研究所。此外,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規劃等在校內跨域學習。就算你是法律系,若對烹飪烘培有興趣,也可到餐旅系修習烘培相關的模組課程,為自己厚植更多實力。 玄奘大學校長 簡紹琦 小檔案 ★出生:1969年 ★現職:玄奘大學校長 ★學歷:大安高工、國立臺北工專(現為臺北科技大學)、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3D技術於導覽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應用、衛星定位系統(GPS)整合應用、大地工程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土木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土木與建築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葛自祥提退場誘因 籲訂定大學優退方案
少子化海嘯來襲,私立技職校院首當其衝,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編按:時任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呼籲教育部勇敢碰觸大學退場最敏感的「資產處分」議題,給予大學退場誘因,並且研擬分級防弊與營運績效評估系統,訂出大學「優退」方案,避免學校一拖再拖,最後付出昂貴的社會成本。 而未來大學得以生存的關鍵,葛自祥認為應靠就業、學生口碑與境外生來「突圍」,特別是大學能否協助學生順利就業,將是學生最「有感」的部分。 (圖/陳秉宏) 退場無誘因 學校硬撐害慘學生 【問】:教育部計畫八年內合併8至12所公立大學(編按:2015年),減少20到40所私立大學,您有何看法? 【答】:八年時間很快就過去,私立大學應該都要有危機意識。如果以未來可能有40所私立大學倒閉的「極大值」預估,我研判其中10所可能是普通大學,30所是技職校院,因為全國私立大學中,普通大學僅35所,屆時可能有10所約三分之一停辦;私立技職校院則有73所,其中15所專科學校多為醫護類,近年招生情況良好,另外58所技職校院則已有永達、高鳳兩所技術學院停辦,因此預估剩下的56所私立技職校院中,恐將會有過半數、近30所大學面臨關門或轉型命運。 在此情勢下,很遺憾教育部至今還未能提出讓大學退場的「誘因」,以致一些註冊率偏低、甚至被列為退場名單的學校所採取的策略就是「撐到底」,因為一旦退場,學校資產將全部充公,董事會什麼都拿不回來,所以學校一定是能撐就撐,不會積極思考是不是該退場,也不會有多餘資金投入辦學,結果弄壞了教學品質,倒楣的將是學生!如果撐到最後一刻仍然不得不倒閉,則學生轉學、教師失業、國家資源虛耗,受害的將是整個社會。 分級防弊加營運績效評估 為資產處分解套 【問】:依照法令,私人捐資興學就是做公益,校產處分後不能流進私人口袋,這部分如何解套? 【答】:這是非常理想的說法,我也不排除真有這種「理想家」董事會願意將校產全數捐出來,但實際上會有多高比例的學校願意這麼做?建議教育部處理大學退場轉型問題,應該碰觸最敏感的神經,針對校產處分後的所得歸屬,研擬分級與防弊方案,並且做好配套措施,避免學校從惡性倒閉中牟利,否則根本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也不會有學校承認自己已經活不下去。 所謂分級,就是根據學校董事會成員的出資比例來分級,例如現在的經營者如果還是創校時的原始董事,因為創辦時期投入的資金較多,校產處分後可以拿回的比例即應較高,且與第二代、第三代董事,甚至教育部指派的公益董事有所不同。我不否認董事分級問題有點複雜,但只要比例不要訂得太高,例如前監察院長王建煊建議的10%至20%不等,而且必須先把負債、人員資遣等經費清償完畢,剩下的資產再依分級辦法分配給董事個人,應該還是合理可行的,學校也才有誘因主動退場。 至於防弊,有人擔心學校停辦後的資產若流入私人口袋,恐將使都會區的私校故意惡性倒閉,不肖董事即可坐收校地建物變賣的高額利潤;教育部對此可制訂一套營運績效評估系統,規範位於何種營運狀態的私校不得停辦,若董事會故意讓招生績效變差,政府將祭出處分,甚至在學校關門後,董事會一毛都拿不到。 針對10餘所列入退場口袋名單的私校,建議教育部也可訂出「優退」方案,以資產處分後可拿回的比例隨退場時間遞減為原則,逐一跟學校協商;亦即董事會愈早提出退場計畫,校產處分後可拿回的比例愈高,時間拖得愈久拿回的比例則愈少,以鼓勵大學儘早處理退場問題。 地點、屬性與教師戰鬥力 攸關學校能否成功轉型 【問】:除了退場之外,您怎麼看教育部提出的高教創新轉型方案? 【答】:大學能否順利轉型,我認為「地點」是關鍵因素,另外也與學校本身的屬性及類科有關。例如工科為主的大學有許多重型機器設備,為了逐漸轉型成老人院,必須再投入新的花費,但為了兼顧招生又不能賣掉原先的設備,這樣轉型能成功嗎?董事會願意轉嗎? 至於教師移動至產業界的構想,平心而論,真正研發能力很強、具有「戰鬥力」的教師,大多已經與業界產學合作,一旦學校退場,極可能會被其他大學挖走,若想去業界發展,也有自己的管道,不需政府轉介。但對於能量比較一般的教師,業界並不是慈善機構,一定會仔細評估其是否具有競爭力、對公司生產力有沒有幫助,因此教師移動至產業界未必容易。另外,教師的專長領域也很重要,若業界不缺該領域人才,教育部即使做了轉介平臺,助益可能也有限。 辦理衍生企業 加強就業、口碑式行銷與招收境外生 【問】:教育部希望大學強化產學合作,透過辦理衍生企業等方式轉型,您的看法呢? 【答】:與企業合作很重要,也是創新轉型方案中最可行的方案。這是未來大學一定要做的投資,透過產學合作成立衍生企業,創發與販售具有專利的好商品,拉高學校整體收益,降低對學雜費的依賴。現在確實已有大學朝這個方向思考。 【問】:未來大學生存的關鍵與挑戰在哪裡? 【答】:大學一定要將品質做好,找出特色,迎合市場需求,調整系科,最重要的是必須讓學生「有感」。因為學生最關心的就是就業,學校必須讓學生感受到與業界有密切的互動,透過過程的參與,學生就會認定自己的所學對未來就業有幫助。 第二是行銷,最有效的行銷不是砸錢買廣告,而是靠口碑,也就是當學生畢業時願意告訴別人「我這所學校很好」。有大學要求教師不准當學生,這絕非好的經營策略,雖然一時討好了學生,但學生畢業後會回頭罵學校,還會建議他人不要去念,因為「隨便都可以混畢業!」反倒成了負面宣傳。所以學校的品質把關非常重要。 第三,欲補充少子化短缺的生源,最重要的還是靠境外學生與陸生。龍華科大這學期(編按:2015)約有800名境外生,其中470人是陸生,其他則分散於馬來西亞、越南、日本、韓國等國家,對私校來說,這是不錯的收入來源。有了收入才能投入學校經營,做出績效,再爭取教育部的競爭型計畫,學校品質、教學環境與學習設施才能持續改善,招到好學生,形成良性循環。 開放進修部單招 搭配業界進行課程改革 【問】: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力? 【答】:科技大學必須進行課程調整與改革,降低理論性必修課的時數,改以選修為主,並且增加實務性課程的比例,因為學生畢業後強調的是就業,不會走研發也不會變成諾貝爾獎得主。學校應定位清楚:只要雇主覺得學生好用,學校辦學就成功了。 教育部在這方面的作法很開明,鼓勵科技大學調整課程,但學校可能會面臨內部的阻力,因為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可能會影響老師的飯碗。所以學校必須不斷與老師溝通,希望他們願意面對業界,接受挑戰。 我常比喻,經營學校就像開餐廳,食材就是課程,教師就是廚師,有頂級的牛肉還得搭配手藝精湛的廚師,因此有好的教材還得引進好的教師(例如業師)來教,將教師的能力與業界搭配。最後則是要有好的用餐環境,所以學習環境(如教室與設備)也很重要。這些都需要投資,學雜費不能漲就會影響辦學品質。 【問】:學用落差問題如何解決? 【答】:龍華科大於2012年推出「訂單式就業學程」,由企業向學校下訂單,量身訂製適合企業的課程。企業並且協助大學開課,提供大四一整年的實習機會給表現良好的學生,實習結束甚至有可能獲聘為正式員工,成為學校的招生亮點。此一概念後來衍生為教育部推動的契合式專班與產業學院,有效縮減了學用落差。 另外,建議教育部放寬招生管制,開放四技二專進修部完全單招,才有助於學校與業界合作,創造誘因吸引學生報考。受惠於學校周邊有許多產業,龍華科大進修部目前(編按:2015)有將近200名學生由企業認養,不只四年學雜費由企業負擔,還可以正式員工身分獲聘,填補企業的人力需求。此也再度凸顯出學校能否成功轉型,地點很重要。 科大教師評鑑應著重教師教學表現 【問】:既然要提升教師能量,如何避免教師評鑑重研究輕教學? 【答】:技職校院的教師評鑑不能獨尊研究,以龍華科大來說,教學項目的採計比例至少要達30%,研究、服務與輔導最低則可降至10%,可見「教學」在教師評鑑的地位比「研究」更重要。龍華科大正在規劃教師教學升等,不過困難點在於教學績效不易量化。 此外,學生對教師的問卷評量成績不會列入教師評鑑計分,因為可能會有學生不滿老師過於嚴格而心生報復的爭議,因此,龍華科大只將教學評量問卷提供老師作為自我改進的參考,若專任教師分數未達70分,我們會請老師到微縮教室參加教學研討,透過錄音錄影等設備給予教學方式的建議,但也會邀請優良教師一起參與,以免有老師被貼上教學評量成績不佳的標籤。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55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提出退場誘因 葛自祥籲教部訂定大學優退方案
校長開講 【新竹】元培科大校長林志城:抓住健康產業大趨勢
高齡少子化的影響正在發酵,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林志城已做好準備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產業人才。他說,唯有強烈的求知慾以及醫療知識的跨界應用,才能緊緊抓住這健康產業帶來的第五波財富浪潮。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型態逐漸發生改變。高齡少子化問題,讓大眾對醫護健康的需求急劇增加,健康產業前景看好。美國前總統經濟顧問保羅·皮爾澤(Paul Zane Pilzer)及馬雲皆指出:健康產業,將是第五波財富浪潮。 然而健康產業並不等於長照,也不單指照護員等傳統的醫療印象,而是包括健康管理、智慧照護等內涵。在未來,高齡養老包括80%健康、可獨立生活的人,也包括20%失能失智、需要照護的人,這些年長者各有不同需求。因此,在醫護健康產業裡,人才需求不單只是醫生護士,職種與服務將變得多樣化,所以只要掌握醫護知識背景、跨域學習,就能在未來就業市場享有更多揮灑空間。 林校長強調要掌握醫護知識背景並跨域學習,才能抓住健康產業帶來的第五波財富浪潮。 健康護理跨界應用 醫護健康產業強調的是「照顧」和「健康」,醫生則是擔任必要時出現救命的角色;醫病關係也會轉變,醫學知識的單向發言人不會只有醫師。這個產業更多時候需要的是醫療技術檢驗人員、研發醫療設備人員、協助管理健康的顧問人員等等。 此外,醫療知識的跨界應用,在健康產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工業4.0的導入,健康控管變得更即時,從健康手環等行動裝置,到高端的醫療監控設備,皆可輔助我們隨時隨地偵測心跳、睡眠、呼吸次數等生理狀態,協助做好自身健康的管理。 現在大眾對於健康的想法也逐漸轉變,比起病後的護理治療,病前的健康管理更顯重要,特別強調「養身保健」的觀念。從《黃帝內經》中也能看到可相通的養生哲理,如:第一、天人合一。可呼應到室內空氣品質、塑膠甲醛、環境中的微生物等環境的管理,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食衣住行根據四時的更替而改變。第二、飲食養身。飲食要有節制、不偏食、飲食順序等觀點,也和現在的食療養身相呼應。第三、心理健康。重視精神與心靈上的養分攝取以達到平衡的狀態。第四、形體鍛鍊。就是透過運動維持強健的身體。第五、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保持一定的常規、作息。這五大方向就是健康管理的解決手段,因應個人的體質不同,也需要專業人才提供不同的建議與服務,這些都是未來商機和就業機會。 跨域發展健康產業鏈 健康醫護產業絕對是要跨域發展的。舉例來說,高職學機械,大學進入製藥系,就能跨域結合,研發以好清洗、好拆卸、無菌操作等為訴求的製藥機械,而機械群的專業基礎知識也能讓你在製藥領域的學習上更有系統。此外,在臺灣設廠的輝瑞是全球前10大的製藥公司,世界藥廠對具備製藥背景、語言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外語群升學時若選擇製藥系也是對未來加分的選項。 臺灣有地理條件優勢,可在亞洲區發展具中華文化以人為本的康養模式。從實務面,健康產業要往國際跨域發展,成為人才培訓、產品研發基地;從教育面,需與醫療機構、企業合作,甚至成立大學附設醫院推動全面性實習並發展特色醫療。只要「機械」、「資訊」與健康產業整合接軌,對同學而言,高薪工作不難找,穩紮穩打地學習醫護知識,未來選擇會更寬廣。 林校長(第一排左一,攝於大二社團活動)認為臺灣有地理條件優勢,可在亞洲區發展具中華文化以人為本的康養模式。 學習當內方外圓中空心 科技的進步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未來產業包羅萬象,因此建議同學不管在學習或生活態度要像古代的銅錢一樣,「內方外圓中空心」。內方,表示隱於內心的原則,也代表學習的基礎;外圓,指的是外在態度的圓融,懂得「審勢」調整,隨著環境擴展去學習。而「空心」則表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保持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這些都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高中職學習階段,我認為「自然」和「生物」這兩門學科很重要,不能因為將來不從事相關行業就捨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科學。自然科學訓練的邏輯思考及解決問題方式,都是你未來在職場生存的核心能力。除了打好學科基礎外,也要了解自己適合從事哪個行業,並注意職業及產業的發展動態,增進相關技能,讓自己成為該產業「未來需要的人才」。若面臨學非所愛的困境也別灰心,可針對有興趣的產業,找出跨域的機會。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 林志城 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與食品科學系合聘教授 ★學歷:宜蘭高中、淡江大學化學系學士、淡江大學化學碩士、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博士(含重點科技公費留學日本東北大學一年) ★專長及研究領域:食品科技、儀器分析、保健產品開發、品質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 數理化學群化學學類、醫藥衛生學群食品營養保健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化工群、衛生與護理類、食品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排行 【2019 QS亞洲排行】臺灣入榜36所 臺大22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10月公布「2019亞洲區大學排名」,今年臺灣有36所大學進入榜中,較去年增加1所,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由25名上升至22名,但其他進榜學校排名普遍比去年退步。 今年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榮登亞洲之冠,第二、三名分別為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臺灣入榜36所,11大進百強 臺灣今年有36所大學進入QS亞洲的大學排行榜,比去年多了一所。以國立臺灣大學居首,為22名,名次較去年提升;科大部分,臺灣科技大學再度入百大,然名次稍退。 今年進入百大的學校中,多所的排名皆較去年退步,只有臺灣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等三所名次較去年為佳,然也有去年未入排行榜者,今年突圍進榜,為元智大學與雲林科技大學。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亞洲大學排名,是調查亞洲萬名學者及雇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7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教員論文平均發表數、國際與國內學生占比與來校與赴他校的交換學生占比等來對大學評分排名。 QS亞洲區大學排行TOP10 今年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相似,惟香港城市大學跌出十名之外,而首爾國立大學則進入前十名,其餘僅名次稍有調換與升降。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重回榜首,而去年榜首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今與中國的清華大學並列第三。前十名的大學中,新加坡有兩所,香港三所,中國三所,南韓兩所。 ★資料來源: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大學校園 【中正大學】陽光熱分離再利用 研發創意獲金獎
太陽能使用逐漸普遍,但在室內使用太陽能電力需設置電線傳送相當不便,中正大學光機電所團隊,日前研發一項太陽光熱分離裝置,不僅結合無線充電技術,讓太陽電力不用透過任何實體線路就能傳輸,更設計智慧型電池管理系統掌控儲能電池狀態,及開發手機APP遠端監控整體裝置的供電情形。該作品創新與實用價值高,受到評審青睞,拿下「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大專太陽能光電創新應用組金牌獎。 中正大學光機電所團隊作品奪冠。左起為:葉人瑀、張祐睿、王欽戊教授、陳駿勝、陳彥廷。(圖/中正大學提供) 太陽能電力傳輸不受限 中正大學光機電所教授王欽戊表示,太陽能電力引進室內必須先拉電線、配置電路,使用者要用電也只能在固定地點或拿著延長線接電。於是他指導碩士生葉人瑀、陳彥廷、張祐睿、陳駿勝共同開發與設計一個「創意太陽能源傳輸裝置」,結合太陽光熱分離與無線充電技術,希望讓太陽能電力傳輸不再受到空間環境的限制,而能更加便利民生。 王欽戊教授指出,跟一般無線傳輸技術不同的是,新研發裝置更在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加入中繼線圈,提高傳送電力的距離與效率,這次作品也開發遠端監控系統的手機APP,能隨時隨地監控整體裝置的電池健康狀態,甚至讓太陽能電力透過無線傳輸,開啟或關閉供電功能。 太陽光熱一併儲存 中正大學表示,這次競賽中,中正光機電所團隊也持續運用「太陽光熱分離」的獨家專利技術,不只太陽「光」,連太陽「熱」都不浪費,通通轉成再生電力並儲存至智慧型電池管理系統。學生陳彥廷表示,智慧型電池管理系統可偵測電池的健康狀況,包含電壓、電流、溫度及殘餘電量等資訊,當儲能電池的電壓或溫度過高時,將可自動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斷開負載。王欽戊則指出,電池管理系統也設計主動式充放電平衡裝置,在充放電過程中平衡每顆電池電壓,維持在一定數值,避免造成過載發生危險。 智慧多功太陽能帽 中正大學表示,嘉義民雄在地盛產鳳梨,中正大學電機工程所余國瑞教授指導的學生李柏翰、李亞宸、蔡誠祐觀察到農民會幫鳳梨「戴帽子」防曬,因此設計一款「智慧型多功太陽能帽」。該作品不僅降低日照對鳳梨的傷害,也將太陽光轉換成電能,供其他作物夜間照明使用,還有防止蟲害、加裝水霧機噴水維持鳳梨水分等附加功能,獲得該競賽「大專太陽能光電創新應用組」銅牌。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842期:太陽光熱分離再利用 中正師生研發創意獲金獎
校長開講 【高雄】和春校長王嘉男:從未來願景規劃現在
擁有台積電與外派美國的歷練,和春技術學院校長王嘉男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遊刃有餘。對他而言,與其服務一間公司,不如在學校幫助學生更有意義,因此從業界轉至學界奉獻。他認為,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最重要的莫過於三件事:態度、專業和感恩的心。 在選擇大學科系時,高中同學們感到茫然是正常的,畢竟在求學階段,較少有機會可接觸到不同的專業領域。如果本身沒有明確的興趣與目標方向,「從未來反推現在」不失為一個選擇志願的方法。例如,如果未來想當廚師,可以選擇餐旅學校;你喜歡讀書想當學者,就選擇學術型大學;若想駕駛船舶當船長,可考慮航運相關學系。 現在資訊發達,從網路、電視上,可以了解很多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例如AI人工智慧、工業4.0等,可多方了解有興趣的領域,開始蒐集情報。以未來想從事的職業,來反推你現在需要學習的專業,藉此來決定升學志願,千萬不要因為分數落點而選擇一個沒有興趣的校系。因為,專業的學習是需要堅持不懈的,若沒有興趣與目標當作動力,很難長久支撐下去。 王校長認為,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最重要的莫過於三件事:態度、專業和感恩的心。 選填志願有策略 選擇志願是決定未來職涯發展的第一步,一定要有策略,要請教師長,多方蒐集情報,而非盲目前行。首先,要瞭解自己的實力,認清自己的強項與弱點,分數大致落在哪類學校區間。其次,認識社會未來發展趨勢,找出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或行業。最後,還要多向親友師長請教職場現況,了解薪資行情、職業甘苦與發展。 當初我之所以選擇就讀交大的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也是在請益親友師長並蒐集相關資料後才做出的決定。我高中時工科強文科弱,在選擇大學工科相關學系時,著重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專業領域,希望未來畢業後不管是選擇創業或是成為公司雇員,甚至從事公職,這項專業都能讓我有所發揮。而在多方了解後發現,交大工管系的領域型態有T型的性質,專業不會過度集中以致廣度變小,反而可廣泛學習也可從中取一加深成專長,較難符合我想進退兼顧的想法,是我的理想志願;因此捨棄台大或成大的其他熱門科系,選擇工管。 所以,同學在面對生涯抉擇時,一定要經過策略考量,有目的地做準備。重要的不是當下熱門與否,而是要從對未來的期待,來決定現在需要做什麼努力,應具備什麼專業,再考量學校與科系特色是否符合你的學習需求。唯有選擇適合且符合興趣的,才能走得長遠。 態度決定高度 在做好選擇後,未來職涯發展的好壞,還要仰賴三個重要關鍵:「態度」、「專業」、「感恩」。尤其是態度,就是要有「把事情做好」、「持之以恆」的想法。同學們在大學畢業後,不管是繼續攻讀碩博士,或是直接進入職場,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唯有堅持與做好的態度,才能助你度過難關。我在博士班看到許多學生,他們不見得比別人聰明,但他們能順利完成研究和學業,就是抱持著持之以恆的態度,認真地想把事情做好。如此一來,事情就會有轉機,成就你日後的發展。態度會決定你的高度,是幫助你精進躍升的跳板。 有了良好的態度,同學也要長期不間斷地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未來競爭激烈,若無專長很難生存。雖說科技發達,AI人工智慧有可能取代人類的工作,但仍有許多工作需要人來判斷與設計、或解決問題,這類工作很難被取代。所以同學要隨時關注產業發展,在選擇專業時,要能緊扣未來市場需求,提升自己。我也建議技職同學在校期間努力考取證照,除了驗證自己的實作能力,也為就業之路預做準備。以和春技術學院的工管系焊接班為例,每屆學生100%具備證照,而80%考上甲級證照,這些學生在畢業前,便具備企業所需的專業能力,因而往往在就學期間,就已成為台船等公司的搶手人才,所以不管是一般大學或技職學校,只要具備專長,並且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都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王校長(中間)任職台積電外派美國時,常利用假日研讀資料、加強英文。 吃苦當吃補 此外,保持感恩的心也十分重要,切勿將他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懂得感恩,周圍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愈來愈多人願意幫助你,未來的路就會更加順遂。反之,若太過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到處結仇,路就會愈走愈窄。 我大學畢業後在台積電工作六年,之後念了博士班,轉而進入學界服務。當時在半導體產業工作非常辛苦,特別是在外派美國時,外語能力不好的我又身處來自各國的精英環境中,只能比別人努力、花更多的時間來工作,甚至假日也在研讀資料、加強英文。就像我前面所提,態度很重要,萬事起頭總是辛苦的,但只要努力付出,保持願意學習的態度,慢慢地就會有所改變,也因此成就現在的我。所以,我十分感謝當年業界的訓練,也因為有台積電的工作經歷與磨練,讓我有所成長、現在處事游刃有餘。 艱困環境可以讓人成長,只要你抱持感恩的心看待所有磨練,將其當作激發自己潛能的推手,把吃苦當吃補,抱持這樣的態度,相信你未來的高度也會不同凡響。 和春技術學院校長 王嘉男 小檔案 ★出生:1969年 ★現職:和春技術學院校長 ★學歷:嘉義高中、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士、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碩士、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作業管理、科技管理、系統性創新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科技管理學類、管理學群科技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工程與管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高雄】高餐大校長林玥秀:事情做好就有人挖角
基於對觀光的熱忱與好奇,從歷史系畢業後,便毅然決然轉往觀光休閒領域發展。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林玥秀認為,目標應該要遠大,但也要具體可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設定完成的期限,並且逐步實踐,才有夢想成真的可能。 「如果沒人挖角你,不要說自己有多棒。」對餐旅科系的同學而言,畢業後的就業場所幾乎都是飯店或休閒觀光產業,也是大老闆會頻繁出現的地方。所以我常鼓勵同學,不管是實習或就業,只要你服務夠好,態度正確,做事認真迅速,建立個人好口碑,就不怕沒人看見,也會有被挖角的機會。 餐旅服務除了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術,更強調「態度」,不管是校內或校外的實習,皆是如此。以高餐大來說,在校內接待貴賓一律採取國際飯店的規格,使訪客有賓至如歸之感,藉此也讓同學了解服務的內涵與氛圍。此外,服務首重溝通,不論是技職或高教體系的學生,基本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做出精要的報告,明確表達想法與重點,不僅攸關你在工作上的順暢度,甚至會影響升遷。 林校長認為,只要建立個人好口碑,就不怕沒人看見。 善用資源主動求知 在高餐大,每年都會有一千多名的大三學生到企業實習,其中約有三百名學生到國外企業,學習不同國家的經營模式。出國提升視野,對觀光相關學系的同學尤為重要。因此在大學階段,建議同學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如果有機會到國外看看,絕對會為自己帶來不同的視野。記得我大三寒假參加旅行團去日本,那時臺灣剛開放出國觀光,也是我第一次出國,領隊是個年輕留學生,第一次帶團所以顯得十分緊張。我見他忙不過來,就主動幫忙照顧團員的小孩,讓他專心處理其他事情,晚上也協助處理團員在旅程上遇到的瑣事。藉由那次經驗,讓我瞭解領隊的工作內容,覺得旅行、觀光這個行業很有趣,想要嘗試。 其實我大學並非讀休閒觀光相關學系。當年一心想進臺大,目標是讀到博士後可在大學教書,在選校不選系的狀況下,進了臺大歷史系,但我時常在中文系或外文系旁聽。在還未出國前對於觀光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旅行社是什麼,且那時的臺灣也沒有觀光系所。直到跟團去日本後,才對觀光產業有初步的認識,想攻讀觀光領域的博士。大四時請教從美國回來的黃俊傑教授,得知美國沒有觀光博士班,但他指引我可以念休閒相關領域。在當時「休閒」是相當嶄新的概念。有位友人在國外念書剛好修過休閒相關課程,我了解相關課程後更加確立自己的目標,也因此在大學畢業後,考上美國奧瑞岡大學休閒研究與服務研究所,到美國攻讀休閒專業。 透過我的經驗,同學可以理解到,學習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就算要轉換跑道也無需因而害怕或退縮。對於有興趣的事物要牢牢地抓緊它、訂下目標,就算不瞭解,也可主動請教師長友人,善用身邊資源。只有起身嘗試,積極找尋機會,才能達成目標,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林校長(最前面中間長髮穿格紋洋裝)大一時跟社團「臺風社」(意指台大之風)海報組同學合照。 實踐目標首重行動 此外,面對生涯發展的選擇,除了訂定明確的目標外,具體的執行方式與時間規劃更為重要,藉此你才能督促自己逐步執行。目標你可以設得遠大,也可以勇於嘗試,只要你將目標往回推估,實際了解自己還需要做什麼準備,預計用多少時間,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舉例來說,假如你想當歌星,那你必須思考:想成為哪個層次的歌星?立下明確的目標後,要盤點自己欠缺的能力有哪些?以及回推達成目標所需的時間要多久?像歌手李恕權就曾說過自己本來在美國NASA工作,後來確定要轉向演藝事業發展時,便回溯自己在達成目標前應需先具體完成哪些項目,包括他必須在一年內搬到加州,請那裡的專業人才幫自己錄音、作詞和作曲;此外在這個逐夢的過程中也必須估算目前的存款,能夠支撐多久以達成願望。因此,若已立下目標,一定也要同步規劃可付諸執行的任務與時程表,不能抱著可有可無、「有就做,沒就算」的態度,這樣按表操課,目標才不會是遙不可及的願望。 IHG洲際飯店及度假村曾表示五年之內要在亞洲開五百家飯店,同學們可以試想:五百家飯店等同有多少的工作機會啊!五百家飯店就有五百個總經理,或副總,或總監,需要多少國際飯店專業人才?這些都是同學們未來的機會。所以我鼓勵餐飲觀光休閒相關學系的同學,現在就為自己設定目標,規劃要在幾年內成為國際飯店搶手人才?了解自己不足的項目趕緊加強,寫下可執行的提升能力時程表、徹底實踐。如此,你的目標就是具體可行的方案,而且未來有機會成真,因為你已經在往前出發的路上了。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林玥秀 小檔案 ★出生:1959年 ★現職: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學歷:北一女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美國奧瑞岡大學休閒研究與服務研究所碩士、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規劃學院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餐旅倫理、服務業品質管理、餐飲行銷、旅館管理、公關與行銷企畫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遊憩與運動學群休閒管理學類、遊憩與運動學群觀光事業學類、文史哲學群歷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餐旅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