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陳裕安&簡國洋,不畏困境向上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逆風中勇敢前進。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陳裕安、簡國洋的故事。 陳裕安-「克服挑戰,創造未來」 成長於臺東縣南端的大武鄉,父母經常因為吸食非法物品進出監獄,祖父在國小時過世,生活都是由叔叔和祖母管教,母親目前仍在監獄,父親在國中畢業那年罹患肝癌,無法工作,在105年2月逝世,家中仰賴祖母和叔叔在家賣冰塊維生,堂哥和兩位姐姐都在大學就讀。 裕安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經濟狀況不良沒有接受學前教育,小時候有相當嚴重的語言障礙,幾乎沒有人能夠聽懂,別人講話速度稍快她就聽不懂,有段時間非常害怕開口說話。國小到特教班接受語言治療,情形稍有改善。於臺東女子高中求學期間,選擇居住在臺東家扶中心設立的希望宿舍,從國小時就開始接受家扶中心的扶助,住宿期間學會煮菜、修理更換生活用品,漸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與信心。 高中時一直在成績最優秀的自然組班級。高一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高瞻計畫,以生物類作品獲得銀牌獎、高二時科展以物理類作品獲得前往花蓮比賽的資格,高三代表學校參加物理組學科能力競賽(宜花東區),目前已錄取成功大學不分系學士學程。裕安希望能在大學階段學習物理或電機相關專業知識,成為就業的能力,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工作。最希望母親能脫離毒品的控制,能為她的表現感到開心和驕傲。 從小就接受到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助,陳裕安常會透過課餘時間擔任志工以回饋社會,感覺到不再只是接受幫助,而也能有所貢獻。陳裕安家庭功能不健全且為低收入戶,但她不怨天尤人,能樂觀面對各項事物。學業優異是理科長才,更知曉積極奉獻回饋社會。自立自強,認真學習,樂於付出擔任志工,服務他人。其學習精神與待人態度,足堪楷模。 高中職組陳裕安。 簡國洋-「克服逆境,奠定成功的基石」 陽明高中簡國洋歷經生活的經濟壓力、體認到家人的艱辛積並極嘗試走出困境。他相信,所經歷過的,都將成為人生中豐富的養分,也是成長過程中超越現狀的穩固基石,更是積極面對未來、成功的動力來源。目前經由特殊境遇升學管道錄取臺大職能治療相關科系。 國洋出生低收家庭,父親有身體及精神疾病,目前仍在醫院治療中。母親罹患癌症且有躁鬱症纏身,小妹是輕度身障(頑固型癲癇)。家中生活重擔,都落在罹癌母親身上扶養全家人。高一時,母親情緒身體每況愈下,家中經濟雪上加霜。簡國洋決定休學工作,以分擔家中重擔。歷經工作體會到,沒有專業技術很難翻轉困境,經濟弱勢是一時的,但能力弱勢是終身的束縛。於是復學重返學校尋找具備的專業。復學後,持續打工以支付生活開銷,並更專注讀書,申請獎學金補貼家用。母親罹癌時,他慢慢了解她的辛勞;母親躁鬱症發作時,他逐漸懂得體諒她的難處;妹妹飽受癲癇痛苦時,他對社會上許多像妹妹一樣疾病纏身的人更能感同身受。 在校擔任保健志工隊長,負責認真、到天使發展中心打掃環境並協助照顧身心障礙者、參加真善美基金會公益洗車募款活動,籌備老憨兒建立訓練室所需經費,照顧、陪同失智老人,努力付出、貢獻服務。擔任班長,帶領班上完成競賽、學科活動,無私分享課業知識及自身生活經驗,鼓勵同儕積極學習與生活。 父親殘疾,母親罹癌並有躁鬱症,小妹則為頑固型癲癇患者。國洋面對家庭困境,雖曾困惑迷惘,但仍以正向態度迎接困境及挑戰,勇於承擔責任,學業名列全校前3名,並擔任班長及熱心弱勢團體的志工服務。樂觀進取、奮發向上,翻轉自己的人生,成為學子典範。 高中職組簡國洋。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臺師大】108年成立教育學院學士班,不分系招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明年9月將開設「教育學院學士班」,以不分系方式招收22名學生,讓學生多元學習、延後分流,培養學生雙重專長,拓展出路,培育企業所需跨領域人才。 教育學院學士班 大一不分系 因應跨領域學習趨勢,臺師大參考國內外大學現況,成立不分系「教育學院學士班」,提供一至二年的基礎養成課程及探索輔導後,學生可選擇教育、社會、心理、學習、健康、家庭、領導等主修領域,另可修習不同輔修課程,大二或大三再銜接到七個學系提供的專業課程,在「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全面推動學程的特色下,可以提升多面向的專業能力。 臺師大近年來推動大學課程改革,透過降低各系必選修至75學分,使學士班學生跨域修習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的比例占約50%;並與臺大、臺科大合作成立臺灣大學系統,每年三校跨校選課學生超過五千人,也推動基礎課程免修認證、創業學分學程、專責導師制度、首創教師同儕觀課、特色領域教師評鑑標準等制度,透過資源妥善分配,推動教學卓越。 專業學院 跨域整合延後分流 隨著AI、大數據時代來臨,傳統學科分野越來越模糊,也越需要跨領域整合,這學期開始,臺師大新成立兩個院級專業學院:「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和「生命科學專業學院」,使屬性相近的學系整合資源,建立專業發展環境。「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設於教育學院之下,包含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及資訊教育研究所。「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則設於理學院之下,將生命科學系、營養科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學程、生技醫藥產業碩士學位學程及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予以整合,將更提升競爭力。 現在先進國家如美國,都以學院招生,大一不分系,學生入學後再分系。「延後分流」的設計,可以讓大一學生對各學系有更深層的認識以及了解自我的興趣方向,大二選擇學系時可以有更適合的選擇。目前全國約有逾10所大學開設不分系學士班,多數設計大一、大二是整合性課程,希望學生先了解各領域面向,再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及專長,到了大三再選一個喜歡的主修,進行專業分流。
大學校園 【屏科大】健康水果珍珠 創農產新價值
在臺灣時有報導水果生產過剩果賤傷農、食品添加物影響健康的問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謝寶全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將臺灣珍奶以及產量過剩的多種水果結合,研發出以百分百水果加上不含磷酸酐無磷酸鹽過量問題的修飾澱粉,做成天然健康、色彩繽紛、Q彈的珍珠粉圓,除讓國人吃的健康,提升水果利用率,並增加農產品之附加價值。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將臺灣珍奶以及產量過剩的紅龍果、香蕉及鳳梨等多種水果結合與屏科大鮮奶調和成水果珍奶。 水果珍珠,解決過剩問題 珍奶有多少商機?一年賣10億杯,全球牽動1.5兆元產值。根據經濟部主計處統計,臺灣每年可以賣出10.2億杯的休閒茶飲,平均每人每年消費44杯,市場潛力龐大。 屏科大戴昌賢校長表示,珍珠奶茶是代表臺灣飲食文化重要的特色,但一般市售的珍珠都含有較多化學添加物,謝寶全教授用食品科學的專業研發出天然且造福國人食品安全的水果珍珠,不只口感風味極佳,又能提升農產品的銷售。 技術研發,提升農產價值 謝寶全教授表示,紅龍果受人矚目的深紅天然色素,屬於健康型色素具有排毒解毒、抗衰老、美白皮膚、養顏、減肥等功效。近幾年需求量大增,農夫們前仆後繼地栽種,導致產量過剩價格下滑,因此開發這個紅龍果風味的珍珠提升銷量。除此之外,氣味撲鼻的香蕉、鳳梨,也因供需失衡及不易保存使得價格低落。 研究團隊針對紅龍果、香蕉及鳳梨等水果及幾項食品添加物的問題加以改善,百分百利用多種鮮豔水果的天然色素,使用不含磷酸酐之修飾澱粉,無磷酸鹽過量的問題,又保有延緩老化、改善彈性、降低糊化溫度等特性,開發出不含焦糖色素、無磷酸鹽、色彩繽紛、Q彈的天然水果珍珠粉圓,除可讓國人吃的健康,提升水果利用率,並增加農產品之附加價值。目前有許多廠商正積極接洽技轉,未來可望在市面上,食用到屏科大研發的水果珍珠。 研究團隊開發出不含焦糖色素、無磷酸鹽、色彩繽紛、Q彈的天然水果珍珠粉圓。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827期:珍愛農民珍惜健康 屏科大研發水果珍珠
校長開講 【台北】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溝通合作是人生必修課
曾是上市公司總經理,現任大同大學校長的何明果,橫跨產業與學術,他說,擔任上市櫃公司主管是每天都在打仗,而當校長則是一個長期抗戰,但「找對人做對的事」是不變的準則! 台灣的教育是以篩選為目的,太過於強調背誦,即使是物理、化學也要靠背誦才能「考高分」,然而這些死記的知識在畢業後,卻無法真正應用到生活中。必須將知識轉化為可運用的能力,不管是商科、設計或工程等,同學都應該具備實作、語言等能力;此外還要多元接觸、跨領域學習,不放棄每個學習機會,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形勢是客觀的,成之於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是我的信念。 何校長鼓勵同學應將知識轉化為可運用的能力,且不放棄每個學習機會。 找大方向不會走錯路 填志願時,興趣指引我方向。我知道自己喜歡理工、想做工程、當科學家,當時也分不清工程師和科學家的不同,就由大方向去歸類,化學考不好就屏除相關科系,其他物理、電機、機械等系都是屬於物理的範疇,就這麼一路填下來,進了大同工學院(現為大同大學)機械系。 就讀機械系後,才發現機械分很多領域,做控制較接近電機、做材料則接近化學,修了大一化學,才發現化學其實還蠻有趣的!於是選擇讀材料,結果到美國讀研究所後,因為有獎學金,對機器人也有興趣,再轉到自動控制,之後研究重心就在機器人、控制等領域。我認為,高中生不用太擔心未來出路的發展,讀工程以後就是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這其實是很刻板的分類。同學要記住,技術和知識只是你的工具,態度才是你的跳板。 另外,不要盲目追求「熱門科系」。在我讀國、高中時,因為登陸月球的關係,流體力學這一門課變得熱門,到大四時則開始流行機器人,過一段時間又變奈米微機電很夯,你就會想:我是不是讀錯了?其實,像AI人工智慧也歷經繁榮與兩次起落,現在因為軟硬體的進步,結合機器人後,AI又再一次席捲大家的生活,而這段時間可能很多人都已經轉行了。但事實上產業不斷在變動,最重要的是具備相關知識、不斷進修,培養隨產業應變的能力。 父母可關心但不主導 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興趣,但父母的影響也很深遠。我小時住在眷村裡十坪大的房子,到美國讀研究所以前,一路從明德國中、成功高中,然後到大同工學院(現為大同大學),沒有離開過中山北路。對於出國拿博士學位這件事,是我小時就有的想法,父母對我的影響很深。 父親在我們三姊弟求學過程中都會給予建議,姊弟由於個性不同也有不同的發展。當年我姊姊想讀電算,卻在父親的勸說下改當數學老師,雖然現在收入穩定但心中不免有些遺憾;而我弟弟則有自己的想法,棄父親建議的電機而讀商管後來當業務,父親雖不認同但仍給予一樣的支持,現在弟弟成了上市公司的總經理,發展也不比當初讀電機差。至於我,小時候成績不好,但很會畫畫,父親買很多畫冊給我參考,希望我至少可以當畫家,如果他知道我現在在當大學校長,一定樂翻了!我建議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多關心,如果孩子有明確的志向或想法,輔導他即可,盡量不主導。畢竟,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現在大學教育是全人的訓練,技職教育更會具體訓練某項專業能力,所以不管同學最後選擇什麼方向,切記不要被科系限制了自我發展。念大學是思考未來的開端,也是發展「能力」的過程。 高中時即有明確志向的何校長(右一),喜歡理工、想做工程、當科學家。 合作應變把事情做好 團隊合作在現今社會非常重要,我之前同時在學校任教和大同公司兼職,常被公司指派去救火,13年大概換13個職位,在不同部門中整併組織,使其轉虧為盈,期間持續在學校上課,帶研究生、發表論文、主持科技計畫,當然不可能所有事都自己一個人完成,而是了解什麼事要給什麼樣的人去做,發揮團隊合作的效益,加上「把事情做好」的態度,讓我可以同時橫跨產業和學術兩大領域。 記得當時在大同公司第一份工作是機器人部門的總經理,只有「機器人」三個字跟我的專業領域相關,工作內容實際上是在管理部門;你會發現,當總經理不必什麼都懂,因為組織是團隊合作,只要一個正確的態度和邏輯思考,組織自會發揮它的作用。 每個專業,都有該領域思考的邏輯。舉例來說,有一個海外華人發起的組織團體Connecting Taiwan,邀請各領域專家利用遠距教學與學生分享相關知識。負責的團隊中有一位是希捷科技(Seagate)的主管、另一位是NASA火星登陸計畫的副總工程師(註)。兩位都是非常頂尖的科學家,但是從事的行業不同,做事的方式也不一樣。希捷科技的人的想法是:「不斷求新,挑戰增加硬碟容量,快速反應市場的需求,邊試邊做,這個不行還有其他方法」;而火星計畫的思考方式則是:「失敗不是選項,一次就要到位」。這樣看似衝突的思考邏輯也能一起合作完成重要任務,因此,每個人都要懂得如何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彼此協調把事情完成,「懂得合作」是一項重要能力,也是人生中不可少的一項任務。 此外,現在行業變動快速,更要縮短你的反饋周期,一旦事態的發展不夠好或不如預期,就要快速調整。另一方面以火星計畫來說,這次若失敗沒做好,下一次就沒你的機會了。因此,你需要的是,周密的計劃以及在現實中盡快測試自己的想法,把握機會、迅速應變。 註:火星登陸計畫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探測計畫之一,曾於1997年與2012年成功登陸火星,大同電機工程系校友劉登凱擔任該計畫之副總工程師。 大同大學校長 何明果 小檔案 ★出生:1961年 ★現職:大同大學校長 ★學歷:成功高中、大同工學院(現為大同大學)機械學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自動控制、機器人學、虛擬實境系統設計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動力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排行 【U.S. News】2019全美大學排行TOP10
今年9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發表了「2019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普林斯頓大學蟬聯第一,哈佛大學居次。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於1983年開始對美國的大學進行排名,提供學生作為入學的參考依據,1985年以後每年更新一次。此年度排名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可說是大學排名界具影響力的榜單。 2019全美最佳大學TOP 10 榜首普林斯頓大學已經連續六年擊敗哈佛大學,蟬聯全美第一,且其為十名榜內學雜費最低的學校,同時是美國第一所完全沒有學生貸款的大學;若拿到獎學金,一般家庭的學生也可負擔。 今年由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4所大學並列第三,杜克大學也較去年爬升1名,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則維持在第10名。前10名學校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略有變更。 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U.S. News 全美大學排名的指標有七項,其中學術聲譽、學生保持率,以及師資資源等三項,占比都在20%以上,影響排名較大。指標的權重也會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對其重要程度的判斷而調整。 七項指標分別是: 1.學術聲譽:占22.5%。 2.學生保持率:占22.5%。包括畢業率(80%)和新生返校率(20%)。 3.師資資源:占20%。 4.新生素質:占12.5%。 5.財務資源:占10%。 6.畢業率表現:占7.5%。 7.校友捐贈率:占5%。 ★資料來源:U.S. News: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校長開講 【屏東】屏科大校長戴昌賢:勇於迎向困難,淬鍊獨一無二
許多人抱持著「科大不如普大」的刻板印象,但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認為,每個人的學習模式不一定相同,用適合自己的步伐向目標前進就好。積極的態度是關鍵,跨域的整合能力才能讓提高未來「觸及率」。 如何讓自己的價值超過22k、擁有更好的人生?取決於「被取代的難易度」。一般而言,工學院畢業起薪多為35-40K,而農學院則是30K起跳,但這些科系念起來相對辛苦。 以機械系來說,無論念普通大學或科技大學都會遇到「五力一工」(即靜力學、動力學、熱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及工程數學),因為概念抽象又難懂,學習過程就會比較辛苦,比起餐飲類科系的實作課程較難看出成果;農學院則不只是務農,範圍涉及農產、畜產、森林、生物科技等,課程份量也不輕鬆。 屏科大的農業相關科系就鼓勵同學走入農村,實際參與後就會知道農村生活不是只有摘摘水果、挖挖地瓜那般浪漫。這些科系皆需要投注持續的努力,才會有點成績。但是,當你通過這些「困難」歷練後,自然能培養出不易被取代的能力,擁有高薪的未來就不是夢想。 一般來說,科技大學的學生在實作上有較大的優勢,加上高職升上來的學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勞的特質,因此為業界所喜愛。所以,不管是讀科大或普大,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讓自己的選擇變成最好。 戴校長認為,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讓自己的選擇變成最好。 動手做再學理論 做學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學術理論下手,必須念很多的書,但這對某些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另一個則是以基礎學科為底,利用實作驗證心得後找問題的癥結點,再回頭探討理論。這就是學術與實作兩條不同的學習方式,後者成為博士或老師的也不在少數,只是走的路比人家長、比較辛苦一點。但是,只要願意花時間投入心力就會有收穫,加點企圖心則會更突出。 技職體系的同學們不要因為選擇一條不同的路,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學校最重要的是培養自信心,即使學科理論不比台清交好,那就專注在實作上、藉由動手做找到表現的舞台。驗證學習成效的最佳方式就是透過競賽,有信心後再去充實理論。 成為想要的自己 我認為,技職體系的孩子並非「不是讀書的料」。很多家庭因素沒有提供足夠的學習環境,造成學習落後。像我一直到上了國中,才知道英文要背、要學音標,但這並不表示一輩子就這樣。建議同學善用手邊一切資源,利用網路查詢,從各種管道吸收知識、找到方法,還是能奮力直追,只要你有目標,朝著願景堅定前進,就有機會成為想要的自己。很多事就看你想不想做而已。 我也不是學霸型人物,因為父親的影響,從小抱有「航空夢」,並持續朝目標前進。父親是軍人,身上好幾處槍傷,晚年也飽受傷口之苦,我聽著父親征戰的故事,深感武器精良、船堅炮利的重要性。 南一中畢業後,雖然考上清大動力機械工程學系,但對研發武器的雄心,讓我選擇就讀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現為國防大學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走上從軍之路。當時的志向是航空領域,我內心也很清楚「航空夢」光靠念大學是無法實踐的,因此每天早上4點就多起床讀書,考上臺大機械工程研究所,之後再繼續赴美攻讀航太工程,也算完成了夢想。 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目標你才有努力的方向,而興趣往往也是目標設立的來源。因此同學們在國高中時期,除了念書也要廣泛接觸,探究自己的興趣,最後聚焦訂下目標,朝著前進。 戴校長年輕時就有研發武器的雄心壯志,因而走向從軍之路。 外語力與資訊力不可少 不管選什麼科系、走哪條升學管道,都要多方充實自己,培養外語能力和資訊能力,讓自己的「觸及率」增加。多學一種語言,就多一項掌握知識的機會,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英語的使用率依然居高不下,所以在國高中職時期就不要放棄學習英語的機會。此外,還要有判斷資訊真假的能力,再更進一步,掌握創新科技的能力。 現在的產業環境,需要的是跨域人才。舉例來說,國際飯店的硬體設備要維修、客戶資料需要資訊人才設計軟體來管理、櫃台需要熟悉語言溝通的人來接待賓客,因此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跨域團隊,包括餐旅、應外、資管、機械等科系人才都在其中。企業主是以跨領域的角度看事情,所以同學不要自我設限,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英語能力,學習把系本位的觀念拋開,培養跨域溝通的能力。 學校就是一個寶山,要善用所有資源「從做中學」,培養跨領域應用的能力,在職場上,才能轉換成專業,甚至是多重能力。除了讀書以外,還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嘗試新事物,在探索的過程中,自然會形成屬於你的思判能力。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 戴昌賢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 ★學歷:臺南一中、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現為國防大學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航空工程學系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技職教育、智慧農業、航太工程、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熱力學、計算流體力學、應用數值分析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工程學群航空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動力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基隆】海大校長張清風:找到定位最重要
「為什麼做罐頭要上大學?」這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當年考上水產製造系的內心獨白,現在則成了正港的「海洋人」,他說,要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定位,積極努力更投入,人生終會翻轉。 臺灣是個航運大國,海岸線長1,600公里,總共121個島嶼,管轄的海洋範圍更是陸地的4.72倍。我們的水產養殖是全球第一,海洋漁業是全球前三,海運則是全球第十,臺灣有自己的優勢,海洋人才的培育不容忽視,須與國際連結,重視自己的獨到之處,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定位,在學術上、教育上、科技研發上加以發展,才不辜負我們在地理位置上擁有的卓越條件。 很多人對念海洋的想法多半還停留在「討海人」的想像,但其實海洋相關科系的出路是非常多元的。以商船系來說,現在船隻的設備都向上更新,通訊、WIFI、娛樂都有,提升了海上的生活品質,待遇各方面也都非常好,船長的月薪更是上看20到30萬。當然,未來的出路也不侷限於海勤,在陸地上工作也是截然不同的一片天。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句古老的俗諺,其實也詮釋了對海洋友善且合理的生活方式。然而應用在學習上,打魚(實踐)、曬網(理論基礎)兩相結合,就能讓你成為企業爭聘的人才。在海大,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我們鼓勵學生至國外企業實習,具備海勤經驗後再到船務公司服務,在管理上會更容易入手,因為你懂船隻,這樣的人才是最吃香的。 張校長認為海洋人才的培育不容忽視,臺灣有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定位最重要。 不迷信冷熱門 現在時代變動很快,所以冷門、熱門科系不是絕對。地質系在早期也是屬於冷門,現在因為災防問題,地震、淹水、礦物開採等都跟地質相關,所以越來越重要。重點還是回歸到同學自身,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適才適所,興趣會決定你是否投入更多時間和心力,像我雖然開竅得比較晚,到大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隨即積極投入。有些同學則志向明確,就可及早努力。校內有個學生從小就對航海極有興趣,英文很好,多益隨便考就870分,便以海大商船系為第一志願,實現他的興趣和夢想。 目前都在提倡跨領域,有些學系的界線也走向模糊化,讓學生可彈性多元選課。因為未來需要的是整合性人才,同學在升學填志願時,大一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等,都是志向不明確時可考量的選項。這些跨域的學習,整合了相關科系的資源,讓學生可以跨出自己的小框框,更容易「探索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成為「解決問題」的跨領域人才。透過跨領域學習和各領域的人合作,激發不同的思維,抱持開放學習的心態,才能因應瞬息萬變的未來。 積極努力翻轉人生 說起來,我的職涯發展和求學經驗有關。從小成績並非特別好,那時沒有很好的學習場所,所以夢想著賺大錢後,在家鄉蓋一棟圖書館。幸運之神的眷顧讓我吊車尾考進雄中。升大學填志願時不填師大,因當時老師是領固定薪水,無法實現我賺錢蓋圖書館的夢想,結果以榜首之姿進入海洋學院(現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水產製造系,就是現在的食品科學系。那時心想,為什麼做個魚罐頭要上大學呢?不過,現在來看食品加工是賺錢的。 唸到一半,發現自己對「死的東西再加工」的食品科學沒什麼興趣,即使就業市場再好,我還是想讀活的生命科學,想了解生命的奧妙、運作、適應等學問,但當時轉系很難,所以唸了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所。之後出國留學,由於家裡經濟因素所以自己惡補英文考古題,歷經兩年終於申請到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動物科學研究所,拿到生理組的獎學金,英文成績只比最低標準高出5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從食品加工跨領域到動物科學,差異極大,美國教授看到我在化學領域上的研究成果,獨排眾議錄取我,不僅給了入學機會還給獎學金,讓我的人生因此翻轉。 赴美讀書這段求學經歷改變了我,也讓我在辦學上更有彈性。只要學生能表達清楚,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事,在海大轉系不一定是看成績而是看想法和興趣;我也提高海外實習的機會,與姊妹校合作,增加到一年有90-100位海外實習6個月到1年的名額,讓學生有更廣的視野;也投入資源在圖書館,算是圓自己一個夢。 張校長(前排右三,攝於大四)發現自己對生命科學極有興趣,想了解生命的奧妙與運作。 人才交流推動發展 近年來,國際人才流動和人才競爭也有新趨勢,不只是高中生、年輕學者開始往大陸跑。面對這個現象,不應該聚焦、指責高中生是否該到大陸,而是去思考人才的養成過程,辦教育不是只為了大學要活存,而應該以學生發展為主體。 像我那個年代,有許多人去美國留學,但回臺者少,10個有8個滯留美國。當時因為愛鄉情懷,希望能回臺貢獻一己之力,因而回國。臺灣早期的經濟發展和美國人才庫回流有密切的關係,從全球的觀點來說,人才庫是互通的,無法禁止;回到教育本質,則必須加強教育的投資,讓年輕人對國家有信心,鼓勵留學和交流,帶來更多國際經驗才會進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 張清風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及終身特聘教授 ★學歷:高雄中學、臺灣省立海洋學院水產製造學系(現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學士、海洋學院水產製造研究所、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動物科學系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水生動物生理、海洋生物、生殖生理與內分泌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生物資源學群海洋資源學類、動物科學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水產群、農業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前教長黃榮村籲打破平均主義 啟動高教發展規劃
高教爭議不斷,前景未明,衝擊國人信心,這幾年的臺灣高教發展趨勢更令前教育部長、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黃榮村深以為憂。他指出,真正關鍵在於國家與社會失去企圖心,無心打造一流與卓越的大學團隊,社會高舉平均主義與狹隘的實用主義大旗,一流與卓越被視為是禁忌語言,若不儘速自覺與反省,將會是臺灣高教的不祥徵兆! 黃榮村呼籲,政府主政部門應在國際脈絡下,於半年內提出具有共識的「臺灣高教主規劃」與「發展路徑圖」,站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上,擘畫國家級的人才培育與高教發展方向,並且吸引對岸人才過來,反制對臺31項措施。針對延燒數月的臺大「卡管」與「拔管」事件,黃榮村則提醒不僅已重創龍頭大學領頭羊地位,更讓臺灣內爆逼近臨界點。 「錯之於始,更錯於後!」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對教育部「拔管」可能衍生的後續效應憂心忡忡,擔心恐拖垮整個高教體系(圖/陳秉宏) 小成本大製作 臺灣高教成血汗大學 【問】:高教現在是多事之秋,最大困境在哪裡? 【答】:高等教育是國家的重要引擎,大學是為國家描繪願景的地方,一旦高教淪落,將是國家大不幸;但與崛起的中國、高教霸主的美國,以及發展不錯的鄰國日本與南韓相較,我們國家投入高教的資源和力道明顯不足。臺灣高教一年的中央政府總經費僅八百多億元,相當於一所北京大學的經費,卻要讓150多所大專校院雨露均霑,可說是將大學都打成「小成本大製作」的「血汗大學」。 除了投資力道不足,臺灣高教的另一大問題是客觀環境變差。少子化已經進入發威的狀態,從2016年起至少將延續12年時間,但現在爆發的威力才不到三分之一,就已經有不少後段班學校「不行了」;國家若再端不出強有力的方案,各界唱衰高教的趨勢恐將無法止息,高教前景堪憂。 廢除平均主義 半年提高教發展路徑圖 【問】:您覺得有力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答】:現在唯一能控制與協助高教度過難關的當然是政策,但不能只是教育部政策,而應是國家政策,因為人才培育工作不單是教育部的事。高教問題太複雜,有全國層次、教育部層次、大學層次,也有戰略層次和戰術層次。要讓臺灣高教恢復成具有強大動力的引擎,行政院應傾國家之力,站在國家高度與國際比較架構上,召集各界組成工作小組,於半年內擘畫出「高教主規劃」(Master Plan)與「發展路徑圖」(Road Map),將臺灣的大學發展路徑,包括高度、本質、願景、各階段的經費重點等描繪出來,不僅要讓一流大學有更大彈性,更應讓產業界多介入人才培育政策,在分工整合下將高教推向更高的高度。 除了凝聚共識,最重要的是,高教路徑圖必須具有先後緩急與經費配置,才是一個保證做得出來而且有效的發展藍圖。千萬不能再用「平均主義」將各項目經費平均分配、齊頭並進,否則一定失敗!看看中國十二五計畫與十三五計畫,哪一些是平均分配與不分輕重緩急齊頭並進的? 高教深耕平均化 重傷真正的一流大學 【問】:最近臺大就為了分到的高教深耕計畫經費縮水頻頻表達不滿,您怎麼看? 【答】:不要平均主義不能只用嘴巴講,要有邏輯。在高教深耕計畫之前,有12所一流大學得到頂大計畫,後來高教深耕決定將國際盃校數從12所降至4所,這4所分配到的經費理應不低於、甚至應遠多於前十年拿到的平均數,減少國際盃校數的邏輯才有意義,而且就不是平均主義;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次臺大拿到的經費反而從過去一年平均30來億降至18億,當然受傷嚴重! 臺灣的一流大學為了追求卓越,好不容易在剛開始的十年間建立了品牌,學術排名與國際表現亦曾領先;但之後十年中國崛起,可以想見後勢當更為強勁,臺灣相形之下已很難相比,本應在若干優勢領域及項目上努力守住,全力打世界盃與強調學術領導,走出去與國際比高,協助提升國家競爭力及能見度;現在卻反向退縮,為了矯正一些大學的缺失而主張高教深耕,避談一流、卓越、典範、評鑑等字眼,經費邏輯也改為打底分配,往平均主義傾斜,不再擇優對一流大學重點補助,還多方限制其發展,用狹義的公平正義法則框住應以國際性及競爭力為主流思想的大學,很可能將過去珍貴的、曾經奮起過的追求一流卓越精神,打成平均化甚至平庸化! 這種走向若再持續下去,就像倒洗澡水卻不知已把孩子也倒掉了一般,將是臺灣高教的不祥徵兆! 唱衰臺大 臺灣高教將失領頭羊 【問】:龍頭大學發展受限對臺灣高教有何影響? 【答】:現在真正被唱衰的就是臺大,不只經費變少,連領導中心都空了快一年!我任教育部長時,國家一有事情,例如發生SARS,臺大總是領銜召集其他大學開會研商,建議國家該怎麼做,一呼百應,十足領頭羊。立法院因永平高中董事會核定案擋了一百多億高教經費,也是教育部商請臺大等多所大學校長拜會立委,協助解決問題。 當時臺大與教育部合作良好,彼此互相幫忙,關係密切,相敬如賓。但曾幾何時,不知何故,臺大已慢慢失去這些功能。國家應該要有警覺,難道大學體系不需要建立傳統、不需要領頭羊?不需要培養一兩間大學,代表國家在國際學術舞台發熱發光嗎?站在國家立場,絕對不能讓好不容易歷經幾十年發展出來的學術領頭羊消失不見,而且難道臺大喪失了領導核心地位之後,其他大學可以及時並全面的取而代之嗎?假使不趕快調整好這件事,對國家社會而言,絕對是一件不可原諒的罪惡。 教育部應多促成大學的未來發展 郝柏村當閣揆時,因不認同臺大自由派師生主張廢除《刑法》100條,公開批評臺大校長孫震,結果激怒了臺大不同派別師生聯合站出來聲討郝柏村、聲援孫震,也影響了日後的修法結果。臺大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從未缺席過,國家怎能不尊重她過去的歷史?後來在國際高教競爭上,臺大的總體表現也算是國內最重要的一所大學,國家為何可以不尊重她的未來?對臺大這樣一間大學,可以不尊重她的歷史、不尊重她的未來,或者無視於她的存在嗎?這不是一個國家該做的事! 教育部不能讓臺大的位置空掉,國家領導人與政府主管部門應警覺如何助臺大一臂之力,推動向前才是。 臺大像魔戒 召喚黑暗勢力讓臺灣內爆 【問】:您如何看待「卡管」與「拔管」事件? 【答】:臺大校長遴選向來是國家大事,遴選委員會與臺大行政單位既已走完所有程序,依過去的慣例大概很難再做任何變更,教育部最適合做的就是依程序儘速核准或批駁,而非依違在各方勢力之間,遲遲難做決定,最後臺大與教育部都因此受了重傷。 值得注意的是,整起事件的導火線乍看像是訊息揭露、利益迴避與赴中兼職問題,但真正影響深遠的,其實是藉著這個平台,讓臺大內外蟄伏的對抗勢力趁機而起,互相對峙。這種非死即傷的內爆,正讓臺大的力量一點一滴耗損,更何況外面還有立法院與教育部加入,以及各大報紙互相廝殺、凌遲臺大的圍城戰爭。整體看來有點像電影《魔戒》場景,臺大就是「魔戒」,召喚各種潛伏勢力與勤王之師,在中土大會戰,傷亡無數。全案看來就像臺灣現狀的縮影,現在的臺灣好像也淪陷在內爆中,這才是更令人擔憂之事。以上想法非關藍綠,我是恨鐵不成鋼! 當心「拔管」釀大火毀臺大與高教體系 現在更麻煩的是,教育部終於在三個多月過後,確定要求臺大檢視並重啟遴選程序,等於直接否決了臺大遴選委員會送部的遴選決議,引發了很大的大學自治爭議!臺大自己選校長選成這樣已很懊惱,現在又被政府踹一大腳,顏面與實質都受到很大傷害。依臺大的歷史傳統以及校友遍布海內外高教與研究機構的情勢來看,臺大對這件事絕不可能善了。以前臺大有難,包括如前所述行政院郝院長公開責罵孫校長時,以及臺大成立教授聯誼會、在校務會議通過軍警不得進入校園、替臺大四六事件與哲學系事件平反時,即使臺大師生可能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很大不同,但獨派仍可以替統派平反,自由派與保守派也可以合作對抗極權無禮的政府頭頭。 除此之外,臺大還勇於揭竿而起,當為社會公義的堡壘與宣揚理念的思想燈塔,聲援各項民主法治與社會正義之事,但現在卻淪落到讓別人來聲援,真是情何以堪!依此看來,現在的爭議究竟會繼續引發臺大校內與校外什麼樣的集體反應,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政府若想解決問題,最好還是往更壞的劇本去想比較好。 尤應注意的是,這件事反映的其實是當前臺灣最難處理的困局:「錯之於始,更錯於後」,在剛開始的利益迴避認定與嚴重程度考量,即應及早作出周全的准否決定,但政府在危機形成之初嗅覺不夠敏銳,又扯進一些沒常識的無謂糾紛,未能尋找真正熟悉學術與大學事務者進行諮詢,以致治絲益棼,等到猛一回頭已是三個多月之後,難以找到能夠順利下台的契機,之後的所作所為及可能衍生的對抗,已經讓整個臺大校園與高教路上充滿凶險!此時只能誠心祝禱不要釀起無法處理的大火,更不要因此拖累拖垮應當作為國家核心機構的高教體系。 反制對臺31項措施 吸引對岸人才過來 【問】:中國大陸最近提出對臺31項優惠措施,對臺灣高教的衝擊有多大? 【答】:對臺31項措施有多項是針對臺灣中青年紀的高教優秀人才而來,若將此舉定調為掏空臺灣,則臺灣當然不能坐視被掏空,必須想出更有吸引力的方案!不僅吸引自己人留下來,還要吸引對岸優秀的人過來!臺灣的大學在某些方面,平均水準比大陸高,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的氛圍對多元特色人才的培育幫助很大。政府應把臺灣友好的環境鋪陳出來,讓對方年輕人願意過來。 臺灣愈來愈不重視一流大學,對方卻愈來愈重視,這就是我們的隱憂。日前行政院公布八大因應策略,並非學術界的共識提案,也絕非最好方案,現在應該趕快從高教發展路徑圖中,集合國內大學的集體智慧,研擬出最佳的戰略與戰術方案才對。 若從學術觀點看,吸引對方人才過來的最簡單有效管道,第一就是讓對岸的教授帶著研究生來臺與大學合作、交流,雙方到彼此的實驗室交換、上課與研究。第二則是臺灣一流大學系所(例如電子、電機與醫學系所)擴大對陸生的招生名額,但名額與相關經費都應以外加方式處理,不能放在總量內,而且要擴充教研能量,否則必遭本地學生抗議。 學雜費解凍 公立大學應合理調高學費 【問】:高教發展路徑圖如何擘畫大學退場問題? 【答】:高教發展路徑圖可以推估幾年後的大學數量與公私立大學比例,並針對打國際盃、力求上進、有生存危機等三類大學分別研提措施。依生源減少的趨勢觀之,十年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大學需要轉型或退場,但私校面臨的壓力更大,預估公私立大學比例可能會從現在的3比7調整為5比5。但公立學校仍要加油,因為現在公立大學招生狀況平均比私校好,部分原因是基於學費比私校便宜一半,而非辦學真的都比私校好。公立大學若辦學績效差,政府亦應促其整併或退場。 臺灣公立大學學雜費只占國人年平均所得的18%,私校則加倍,若考量臺灣平均稅賦水準僅占GDP約13%,二者合併來看,臺灣的大學學雜費幾乎是全球最低。按理學雜費應該解凍,政府應調高公立大學收費,然後將原先補助給公校的經費部分移作競爭型計畫供各校競爭,讓表現好的大學再從中得到經費,提升競爭力。但在平均主義與狹義公平正義高懸的邏輯下,現實上很難做到。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3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黃榮村:儘速啟動臺灣高教主規劃與發展路徑圖
大學校園 【中興大學】研究證實普洱茶具消脂功效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曾志正教授實驗室、興大獸醫教學醫院陳文英院長與進駐興大育成中心廠商鈺統食品公司合作,歷時十年研究(2008-2018),證實普洱茶中的主要多酚成分之一,水解型鞣酸單寧-strictinin可有效抑制胰脂解酵素,減緩油脂分解吸收。研究成果並刊登於九月份《功能性食物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揭開普洱茶去油解膩的科學實證。 興大團隊證實普洱茶中的主要多酚成分之一,水解型鞣酸單寧-strictinin可有效抑制胰脂解。 歷時10年 找到關鍵成分 曾志正表示,普洱茶素有「窈窕茶」、「美容茶」、「減肥茶」等別稱,但始終未有實證,經實驗室分析不同茶種的茶湯成分,結果顯示相較於其他茶種,普洱茶富含「普洱消脂素」,尤其是原始森林野生普洱茶,含量比台地茶高出好幾倍,是其多酚類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甚至高過兒茶素含量。因此將此成分單獨抽離並做功能性評估。 陳文英進行小鼠餵食油脂試驗發現,服用「普洱消脂素」具有下列明顯差異: (1)有效降低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的三酸甘油脂濃度。 (2)明顯增加從糞便排出的三酸甘油脂含量。 (3)對長期(兩個月)食用高脂食物的老鼠,可減少體重之增加與體內脂肪之堆積、降低血脂與血糖之飆升。 此結果吻合先前的大鼠試驗結果,證實「普洱消脂素」作用於腸道蠕動(而非胃排空),能促進腸道運輸率、提升排便量,卻不會造成腹瀉。 證實「普洱消脂素」可以有效抑制胰脂解酵素,此酵素由胰臟分泌,在小腸中主要負責水解食物中的三酸甘油脂,油脂經此酵素水解後透過小腸吸收進體內,未能水解的油脂無法吸收,只能隨糞便排出,所以坊間有些減肥食(藥)品,便是利用抑制胰脂解酵素來達到功效。 興大舉辦普洱茶研究成果發表會,左至右:鈺統食品總經理謝日鑫、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興大校長薛富盛、興大獸醫教學醫院院長陳文英。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835期:興大發現普洱茶消脂解膩主要成分-「普洱消脂素」
校長開講 【花蓮】慈科大校長羅文瑞:別怕犯錯才能成長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認為,大學是學習獨立自主的時期,也是父母放手的最佳時刻。他說,在這個變遷快速的社會,具備單一能力是不夠的,同學要善用資源,發展多元能力為自己創造學習機會、培養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必須學習為自己負責,家長可以關心但不要過度干涉。例如偏遠地區大學的新生入學,首先遇到的就是「交通」問題。記得當年北上就讀師大化學系,從花蓮到台北的車程要近6個鐘頭,班次少且無雙線通車,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家。就連現在,到花蓮的火車票確實也比其他路線難訂,我常建議家長讓孩子在這些過程中學習自己完成,不要過度擔心,終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同學們也不要因為害怕犯錯就不去嘗試,校園是一個學習的環境,也是容許犯錯的地方,鼓勵大家在大學這階段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去學習「出社會」的技能,讓自己更具競爭力。 面對未來的挑戰,更需要擁有「積極」、「勇於挑戰」這些特質,不要安於現狀,要時時關注產業動態、持續更新追上去,才能永遠站在時代的浪頭上。 羅校長鼓勵同學不要怕犯錯,要勇於挑戰,持續成長。 態度正確善用知識 現在只要在電腦或手機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很多資料,與以前相比,資訊非常容易取得,因此無須死記課本內容。我認為,同學進入大學要學習的是: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大學要教你的是如何善用新知識,而「態度」就是那根釣竿,知識是那條魚。 以護理專業來說,課本只能告訴你基本技能,但醫療科技一直在進步,大數據的收集與應用成為趨勢,你必須持正面的態度積極面對,在原有的護理專業上,學習如何好好應用大量的資料數據,並結合專業領域的知識分析,才能提供更精準有效的醫療服務。 另外,若擁有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專業,在學習相關領域時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入門。現在的社會需要具備多元能力,所以同學要了解自己的領域該怎麼和其他專業互相搭配,對未來才會有幫助。 結合優勢適性選擇 近年來,高職也以升學為導向,但我認為適性發展更重要。因為入學管道多元,參與國際賽事獲獎的高職生或具備國手級資質的體育生,可能因父母建議或校譽排名等因素考量,而選擇進入普通大學或警大就讀,但也有部分學生入學後因為基礎養成教育不同,而導致學業成績跟不上,最後無法畢業或是考慮轉學。雖然求學期間轉校或轉系比起以前相對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更要好好選擇,如果學術研究真的不是你的強項,習得一技之長、甚至及早結合本身的優勢去發展另一項專業技能會更好。 每個人的適應能力與興趣皆不同,需要客觀分析、全面了解後再做出選擇。教育沒有標準答案。面對多變的未來,唯有快速適應的能力及正確的學習態度才是存活的重要關鍵。 羅校長(攝於學生時期)認為擁有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專業,在學習相關領域時較易入門。 到落後國家找機會 放眼世界,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也是面對未來競爭必備的條件。一般人多認為出國留學或實習以先進國家如歐美、日、韓等為首選,但是我建議海外實習不要侷限於地域。去先進國家可以看看這些國家在政治、經濟、產業等方面是怎麼運作,甚至瞭解其思考模式;但落後國家也不要排斥,因為尚未高度發展,所以還有很多成長空間。請記得一件事,先進國家可以學習專業跟技術,落後國家可以去找機會。 在慈科大,每年大概一成的學生有機會在暑假期間到海外服務實習。除了非洲、南美沒有外,其他各國都有姊妹校,慈濟的網絡遍布60個國家、300多個分支會,透過這些資源跟補助讓學生出去;同學們到偏遠地區如緬甸、泰北等地進行志工服務後,更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曾經有個學生從我們學校五專部畢業後直升二技,在校7年,他利用交換學生的網絡去過10幾個國家,他很珍惜、也懂得去爭取這些機會,所以資源在手上就看你怎麼運用,我相信這些經驗將會成為日後成長茁壯的養分。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 羅文瑞 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慈濟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花蓮高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研究所碩士、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大氣化學、低溫光譜學、低溫間質隔離技術、雷射化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化學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香港】港城大校長郭位:文憑不能保證未來
來自台灣、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的郭位,認為並非所有人都要念大學。他說,比起擁有一張白紙黑字的大學文憑,還不如能夠活用知識,而求知的殿堂也不限於大學校園,最重要的是不要死讀書,應培養思考、判斷與創新的能力。學分不用多但一定要讀通。 台灣社會強調大學文憑,讀大學的比例也高,但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似乎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容易人云亦云、受到煽動,這就喪失了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並不贊成所有人一定要讀大學。但並非鼓勵不讀書,而是要能活用知識、要有批判能力、跳脫固有思維。不讀大學也能創業成功,在美國、大陸、台灣、香港都有許多例子。 近來每到放榜,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幾乎都是醫學系或其他熱門科系的錄取結果,但事實上,科系領域各有所長,醫學絕對不是唯一的知識。不管同學是選擇就讀一般大學或接受技職教育,最需要思考的其實不是熱門與否,而是實用性。必須要了解這專業與自己的目標是否相關,以及未來是否能夠有效運用它,否則,將來進入職場,學歷反而發揮不了作用。 郭校長認為不要死讀書,要能活用知識、有批判能力,才能跳脫固有思維。 讀大學不一定是就業保證 現在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常感嘆起薪低,這其實和廣設大學等教改政策脫離不了關係。以香港來說,學生就讀大學比例低,只有20%的高中生可以讀大學。以大學數量而言,台灣跟香港也是兩個極端。香港在1990年只有兩所大學,之後變成八所大學一直到現在,而且招生名額有限制。八所大學一年的大一名額是15000個,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香港政府甚至還有人想限縮入學名額。 反觀台灣,十年教改廣設大學和科大百餘所,幾乎人人可上大學。但在經濟發展和產業需求跟不上人才培育的速度下,供過於求,薪資水平如何能提升?那麼,怎樣的薪資才是合理不算低呢?可以簡單粗略以「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和「國民所得」的比值來看,台灣是遠小於1的,而大陸則大於1。兩相比較就可略知一二。所以同學也必須了解,在現今大學生比例過高的情況下,讀大學就不是未來就業的保證了。 跳脫框架勇於創新 在文憑不是未來保證的情況下,年輕人應善用自己天馬行空、沒有框架的優勢。在大學時期,最好要能跳脫慣有思維,才能在專業上有所突破。所以我也鼓勵學生創業,為自己主動爭取機會。有位大學本科畢業、從大陸來香港城市大學就讀機械系的學生,是在大學時期創業的極佳範例。他知道港城大的生物系做過「遇到有毒的空氣或水就會變顏色的魚」的研究,便獨自找該系教授談,說服教授將專利給他,他分乾股給教授,並聘請生物博士當他的技術長,於是在大四時創立公司,專攻毒物研究,不到三十歲,公司規模已有好幾百人。一個機械系的同學能夠想到創立生物科技公司,由此可見年輕人跳脫思維框架,勇於創新的無限爆發力。 在港城大,我們也鼓勵教授創新研發,取得專利賣給學校或以分股方式,由學校創業並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例如現在盛行的無線充電,就是港城大教授的發明專利,以此模式導入商業經營。所以在創新氛圍濃厚的校園中,香港城市大學申請美國專利,與大陸和台灣相比,可以說是第一,而其中一半的專利都是來自於大學生,在這過程中,學校是扮演鼓勵和協助的角色,大學生能有這些突破,最重要的是他們能主動思考、跳脫舊有的框架,創新活用知識。 郭校長鼓勵學生創業,為自己主動爭取機會。 國際交流不設限 現在高等教育皆重視國際化,但國際化程度與英文講得好壞與否無關,重要的是要有內容。一個人是否具國際觀,主要是你的言談是否有內涵,並且能夠接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香港各大學的教授幾乎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光是香港城市大學,就有來自中國大陸、法國、美國、瑞典、澳大利亞、俄國、英國等院士,連我身為校長,都是來自台灣,而不是香港人。 目前港城大的學生已超過50%有國際交流的經驗,特別是商學院和文學院,而工學院的學生較少,因為要做實驗,課業繁重。一般而言,不管是香港或台灣的學生,選擇國際交流的國家時,都傾向去歐洲、英國、北美、日本等地。記得有位女同學,因為想去的歐美日等國都沒有名額,只剩馬來西亞,所以很難過地來找我,我還是鼓勵她去試試看。她交流回來後態度完全改觀,覺得在馬來西亞收穫很多,舉止言談也更加成熟。所以,我會鼓勵同學把握國際交流的機會,不要自我設限,不管是到哪個國家,都會讓你擁有全新寬廣的視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及交流。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郭位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現職: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現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學士、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工程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可靠度研究,特別是電子系統與核能可靠度設計研究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工程科學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工程與管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108課綱】羅東三高中職 連線跨校選修
108課綱即將上路,為使新課綱得於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階段順利實施,教育部遴選59校擔任試行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綱的前導學校(以下簡稱技、綜高前導學校);並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組成專業團隊,系統性規劃及辦理因應新課綱轉化所需的專業增能培訓,擘劃後續前導學校試行經驗的分享與推廣,以利各技術型及綜合型高中可於108學年度順利銜接新課綱實施。 三校跨校選課 國立羅東高商為綜合型高中前導學校,該校106學年度起試辦同科跨班、同群跨科、同校跨群等多元選修課程,不僅打破學術與專門學程兩個學制的界線,並在107學年度領先試辦與羅東高中、羅東高工合作建構跨校選修機制,培養學生跨領域合作學習力。 地理條件創優勢 為讓跨校選修的理想得以實踐,3所學校研擬共同選修時段;除此之外,由於羅東高商、羅東高工與羅東高中3校地理位置均在步行時間15分鐘內可抵達,地理範圍與學校學科屬性互補的特性,均為3校規劃跨校選修的有利條件。 高二不分群選修 在跨校選修的課程規劃方面,羅東高商針對全校二年級共10班於同校跨群時段開設13種務實致用課程,例如:因應宜蘭產業需求於全國首創「民宿實務」與「微型創業」課程,商管群與設計群學生得至餐旅群選修「民宿實務」課程,餐旅群學生則可選擇至商管群選修「多媒體APP設計」與「國際禮儀」課程,所有高二學生不分群皆可選修「微型創業」課程。 圖取自羅東高商官網 課程別具特色 羅東高工開設「智慧機器人」課程,羅東高中開設「森羅萬象」、「生活中的地球科學」與「生物動手做」課程,由於3所學校分具商業類科、工業類科與學術特色,這些因應新課綱研發的特色課程,可以適時提供3校學生在跨領域學習之需求。期待不同學科背景學生在課堂相互學習,這樣的跨領域合作學習能力與學生適性、多元選課,正是落實新課綱「自發、互動與共好」精神之具體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