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校長開講 【花蓮】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興趣結合產業才能當飯吃
強調掌握產業趨勢的國立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希望同學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確幸,要了解國家與區域發展,多聽、多看、多接觸,將興趣結合產業才有前途。 如今大學已不是窄門,在學歷氾濫的情形下,要接觸不同領域,塑造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能力,在就業市場才能穩站不敗之地。這個時代的人才一定是跨領域的,有時甚至會在自身專業之外的領域獲得成功,所以絕對不要故步自封,只要你有興趣,都值得涉獵。 很多科技公司如遠傳、IBM、Apple等,他們的CEO都不是資工背景,有很多其他領域的歷練。所以我鼓勵同學多聽演講、多參與課外活動;不要侷限於自然或社會的分組,人文與科技的跨領域才是邁向未來新動能。「人文關懷」很重要,透過互動了解,與外界做有感連結,滿足他人的需求,而不僅是付出你想要給的東西。 趙校長強調這個時代的人才一定是跨領域的,所以不要故步自封,有興趣就去涉獵。 掌握產業趨勢 同學在高中時期藉由性向測驗,可以探索興趣所在;但興趣是會轉變的,興趣轉變之餘也要思考:興趣能否當飯吃?工作的選擇和國家發展是否有關連性? 我當年考上成大電機時,系上有很多與交大、清大失之交臂的學生,就算沒興趣也只能硬著頭皮讀下去。但現在大學申請轉系越來越方便,如果就讀的學系完全不符合個人興趣,除了轉系轉校之外,各大學也鼓勵以雙主修或跨領域的方式修習不同課程或學分,可以善用學校的課程資源,在兼顧興趣的狀況下培養就業實力。 此外,工作機會和國家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以台灣和香港的發展走向來說,台灣目前仍以電子業為主力,香港則以金融服務業為主流,了解國家區域重點去衡量未來,問問自己,要走主流路線或非主流路線,走主流路線追求的是「安全穩健」,非主流路線則是「時勢造英雄」。建議同學們廣泛閱讀,才能知道產業最新動態,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更積極的作法就是找到可以學習成長的環境,提高自己的價值。 現在台灣能領先全球的是台積電所屬的半導體產業,但最大的隱憂就是許多同學不想讀理工,而理工學系招不到學生將會是國家發展極大的危機。 趙校長(攝於學生時期)指出,就算所讀的學系不符合興趣,也可以選修的方式跨域發展。 以科學態度面對世界 你不一定要當科學家或AI、大數據的「高階人才」,但擁有科學態度,才能正確理解、求證,建立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 科學其實隨處都是,許多日常現象是可以用淺顯的物理學來解釋的,因此,「科普」的推廣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科普讓同學們對科學保持興趣。偏鄉地區因為地域、資源的關係形成教育的困境,因此更需要用淺顯的語言、生動的實驗或短片,把科學推播到國、高中,甚至到國小,讓科學這種深奧的東西變得有趣! 求知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唯有用嚴謹的態度求知,用科學的方法求證,才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以理性面對雜亂的新聞訊息。 小確幸也要有狼性 至於英語能力則是與國際接軌的基礎,也是投入職場的利器,鼓勵同學要善用學校資源提升英語能力,並自主跨域學習,探索培養多元能力。 生活中,除了小確幸,也要追求狼性。台灣早期的台商,認為越落後的國家越有商機,提一個行李就到大陸或東南亞打天下。現在也有同學選擇到大陸、香港、甚至國外留學。至於有能力卻沒有充裕的經濟條件到國外讀書的同學也不用擔心,可以利用「閱讀」來提升視野。現在網路發達不受侷限,身處台灣也能熟知天下事,多方了解國家脈動和產業發展,建立積極正確的溝通態度,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國立東華大學校長 趙涵㨗 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校長、國立宜蘭大學講座教授、國立宜蘭大學電子系與資工系全職合聘教授 ★學歷:臺北市成功高中、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新世代網際網路協定與整合技術、行動網路運算、跨層式設計概念、雲端運算、物聯網、量子計算。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資訊學群資訊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陳柏翰&林佩貞,綻放生命的光彩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翻轉困境、奮發向上是教育學習的重要動能。獲獎者秉持著以順處逆,發揮生命特殊才能,勇敢追逐夢想。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勇敢,克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陳柏翰、林佩貞的故事。 陳柏翰-「陶笛樂聲飄揚」 左眼全盲,右眼僅存0.01破碎視力的重度視障高中生,儘管對於愛、希望與勇氣的態度一如往昔,在課業繁重下仍努力抓住學習的機會。 就讀嘉義高中二年級的柏翰以撫慰人心的陶笛演奏、成長故事與學習歷程,在嘉義縣東石國小成了學生們的生活教材,與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等家喻戶曉的名人,一起成為了走廊上勵志的典範人物,分享學習,激勵青少年上進與回饋,獲得志工菁英獎肯定,2016年榮獲臺灣省政府頒發優秀畢業生奮發向上獎。國小階段獲選2012總統教育獎肯定,此番再度獲選,是他持續好學累積、奮發向上的再次證明。他感恩長期獲得教育部學產基金對於弱勢學生的補助,在逆境中追求卓越與分享學習。 柏翰在課業、文學與音樂領域均有優異表現,更能參與社會服務,參與公益活動,分享生命歷程,傳達正向能量。榮獲第18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和熱愛生命獎。樂觀進取、奮發向上,發揮服務奉獻,對社會風氣產生良善影響。 高中職組陳柏翰。 林佩貞-「恩典豎笛手」 自詡為「恩典豎笛手」,因為背後藏著一段曲折又充滿恩典的成長故事。 佩貞是視障生,八歲起即在臺中私立惠明盲校住宿讀書學習,十五、六歲時先後失去雙親,家中六個弟妹全由在夜市設攤的舅舅、外婆、阿姨等親人接續撫養。失去雙親,對已經生活在黑暗中的佩貞,如同吹熄暗夜中的燭光,打擊甚大。當她再度回到學校,是豎笛老師蔡佩珊重燃火光,鼓勵她帶領她走向信仰與藝術,關心教導、安慰激勵,藉由學習豎笛的過程中,建立信心。 升上高中一年級,來到臺中啟明學校就讀,接受了更多的照護。學科方面,老師們鼓勵教導;術科方面,學到了新技能:按摩。經過一年的學習,以及利用課餘時間不斷勤加練習,在105年11月通過了按摩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取得專業證照及街頭藝人證照,開始了夜市人生,貼補家用。加入學校「玩樂樂團」主奏豎笛,獲邀30場以上公益演出及生命教育音樂分享講座。佩貞期待有一日,能像原住民音樂人「巴奈」、視障者蝦米人樂團的「阿卡貝拉」一樣,獲邀在總統面前演奏。106年4月進入2016年總統教育獎複選階段,榮獲奮發向上獎的肯定。 佩貞樂觀向上,靠著毅力考取街頭藝人證照,演出貼補家用。以優雅樂章分享愛與溫暖,獲邀公益演出。正向樂觀的面對人生考驗,並樂於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感動許多學生。 高中職組林佩貞。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畢業起薪6萬,臺南海事輪機科復招翻紅
因應「國艦國造」、「離岸風力」等國家政策,國內外輪機所需人才大增。國立臺南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簡稱臺南海事)輪機科停招14年後,重新復招連續2年皆為滿招,深受學生及家長肯定。臺南海事輪機科畢業後月薪新台幣6萬元起跳,也可選擇繼續升學,前景看好! 臺南海事輪機科畢業後月薪新台幣6萬起跳,也可選擇繼續升學,前景看好。 情境教學 海洋教育宣導 臺南海事透過「產業捐贈計畫」,於校內建置「輪機一號實體情境教學場地」,結合輪機科的專業科目、實習科目,進行船舶實體情境教學。而建輪機專業實習工場大樓,將於108學年度完工。設置有鉗工、車床、電銲、主輔機、PLC可程式控制、船用配電等專業實習工場。 此外,臺南海事編製海事相關教材,增強國中小海洋教育宣導及職涯規劃,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船舶維修相關技能。 產學攜手 有望年薪百萬 臺南海事輪機科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學生不僅有直升國立科技大學的優勢,又能於國內知名優質航運公司實習與工作,以目前甲級船員起薪13萬元計算,一畢業即能躍升年薪百萬的所得行列。 課程著重務實致用之專業技能,實施四項專業訓練及海上實習,並輔導考取船員證照。畢業生可報考臺電「海事工程人員」,也可投入航海人員公職考試。就業市場涵蓋海事工程公司、航運公司、造船廠、船舶設計中心、港務局、臺電、鋼鐵廠、電機廠等,未來出路廣。 臺南海事輪機科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學生有直升的優勢,又能在航運公司實習。
校長開講 【桃園】警大校長刁建生:向良師學習,吃苦當吃補
對經濟有興趣,卻進警校就讀的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刁建生認為,想當警察,除了有正義感,更要能抗壓。雖然訓練很辛苦,但畢業後的未來很寬廣,加強外語能力,才能面對工作挑戰。 我的第一志願其實是東吳大學經濟系。那時適逢父親生意失敗,原本想改念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現為大同大學),希望在建教合作的模式下,讓未來就業容易些。但父親很嚴格,在他的要求下,我念了中央警官學校(現為中央警察大學),選擇行政警察系。從小在基隆長大,年輕時常獨自到海邊釣魚、游泳,已養成獨立性格,所以進入警校後,沒有適應上的困難,能夠依學校的課程和訓練,按步學習。 其實警校畢業後路途很廣,進修也是家常便飯。警大畢業後,我在臺北市保安大隊當分隊長,服務兩年後考上了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之後在我當警察局局長時,想去聽臺大政治系很多大師的課,加上看到分局長在準備研究所的期末報告,因此就跟著報考臺大政治研究所EMBA在職專班。那時一班約有三十個學生,兩年畢業不到三個,三年畢業大概五個,還有人八年才畢業,當時要畢業很不容易。不過,遇到一位老師,在學期末時我的報告分數特別好,也鼓勵我提交論文,因此順利畢業。 刁校長勉勵同學,想要當警察,就要能吃苦認命,也要有正義感。 警大刻苦當挑戰 想要當警察,要能吃苦認命,也要有正義感。在警察大學,除了基本課程128個學分外,每星期有四小時的柔道或摔角訓練,一週另有兩小時的軍訓課,所以同學每天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到九點二十分晚點名,十點就寢,基本上都是團體行動。另外在畢業前,不管男生或女生,3000公尺跑步、50公尺游泳及射擊都必須及格。 大學頭一年有暑假,二年級開始,每個暑假都必須實習,實習地點如警察局、海巡署或是消防局。所以受過警大四年訓練的同學,較能刻苦耐勞且盡責。而警察大學畢業的同學,考外交特考,當外交大使,通常都比其他人更積極並能確實完成任務。 同學們如果想讀警大,就必須要認清事實,因為大學的訓練會很辛苦,但相對的,畢業後會有很寬廣的未來,除了特考,你在大學學到的外語能力,未來轉往航空機師或外交特考、司法特考等,都有幫助,而辛苦的訓練會讓你有足夠的抗壓力面對未來的工作挑戰。 中學打好國英基礎 國高中時期,國文和英文很重要,建議同學要打好這兩科的基礎。當時我的國文作文幾乎滿分,所以幸運考上省立中學(現基隆高中)。現在回想起來,小學時父親非常嚴格要求寫書法。字寫得漂亮,當然作文分數也會加分;另外,作文題材與眾不同也是關鍵。記得有一次模擬考,作文題目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大部分的同學都寫看電影、品嘗小吃等,老師曾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怎麼都沒人寫?大家都寫類似的內容,作文很難得高分。」我謹記在心,在考初中時,作文題目是「放學後」,我寫了不一樣的內容,也因此得到極好的作文成績。 我的英文底子也是在中學建立的,英文要好,最重要的是發音要標準,我初中一年級的老師是馬來西亞華僑,師大英語系畢業,發音很標準;二三年級導師還會帶神父來和我們交談,讓我們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我高中時讀乙組(社會組),就是靠國文和英文抓分數,所以在學習的路上,老師真的很重要。 刁校長(最後面那位)就讀警官學校時期參與划龍舟比賽。 恩師以身作則影響深 這輩子影響我最深的人,就是顏世錫署長。他是位很有遠見的人,警察學校升格專科學校,警官學校升格為警察大學都是他完成的。當時他任職臺灣省警察學校教育長時,至美國考察密爾瓦基警察學校,他對室內靶場特別感興趣,還要了靶場的設計圖。當上校長之後,第一個靶場就在民國81年完工。後來我斷斷續續在局長、校長身邊做了好幾年的秘書,就近學習他的處事方法,對我影響很大。 綜觀求學生涯和職涯發展,我何其有幸遇到好老師,不管是中學時期協助打好國英文基礎的老師們,還是研究所時鼓勵我寫論文的教授,甚至影響我職涯至深的顏署長,因為有他們的栽培造就現在的我。所以同學們在求學期間要多觀察師長的言行舉止,不管是課業或工作生活上,相信對你的未來都有助益。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刁建生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學歷:基隆高中、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學士、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交通、行政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政治學類、法政學群行政管理學類、管理學群運輸物流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2018國際資奧】臺灣榮獲4銀,軟實力受肯定
我國參加2018年第30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7個國家、335名學生參賽中,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4銀,表現優異。 參加2018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由左至右:彭道耘、陳冠宇、陳威翰、王師宇。 臺灣軟實力獲國際肯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忠謀教授(兼任副校長)自2018年起連續3年擔任國際資訊奧林匹亞主席(IOI President),顯見臺灣軟實力深獲國際肯定,得以站上國際舞臺發光發熱!而各國亦透過本項競賽之過程相互交流、經驗分享,我國除爭取最高榮耀外,更期盼為國家爭取最大能見度,讓世界各國看見臺灣! 榮獲4銀佳績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李忠謀教授等十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4階段在153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學生王師宇表現最佳,他也是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獎的得主。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最佳成績3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19金50銀24銅。
校長開講 【新竹】交大校長張懋中:成就從提問開始
從大學、研究所至博士班,橫跨了物理、材料及電子等三項領域,面對大學學歷普遍的時代,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說,同學更應該想想,要如何塑造自己,以及什麼事情是值得你花時間及生命解決的。 「一個人的熱忱和好奇心,比知識更重要。」當年聯考,我考上錄取分數最高的台大物理系,但在大學時卻發現自己對於工程類的熱忱勝過於抽象概念的學習,於是研究所時便轉換跑道,考上清華大學材料所,改讀材料科學。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求學轉折十分突兀,但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學過物理的人,再來專研材料學,反而更能以不同的角度來學習。之後再經由清大教授的鼓勵,我進入了電子這塊新興產業,朝這領域持續發展。 因此,對於志願的選填,我認為,不管同學朝哪個領域發展,或中途方向有所改變,都無妨,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有熱忱,只要找到自己的熱忱所在,持續努力精進,必能在該領域發揮長才。 張校長發現自己對於工程類的熱忱勝過於抽象概念的學習,於是轉換跑道,改讀材料科學。 學會提問當郭台銘 當你找到熱忱所在,對該領域自然會充滿好奇心,這時就要勇於發問,懂得如何提問,學習如何定義問題。 我常常舉個例子:猶太人的家長在小孩放學時,最常問的問題,通常是「你今天問了什麼好問題?」而非「你今天考得好不好?」猶太人問問題、定義問題的能力是自小培養的。全世界的猶太人人口大約為2,350萬人,和台灣人口差不多,以諾貝爾獎的獲獎數來看,不包含諾貝爾和平獎的話,諾貝爾得獎者約有25%是猶太人,尤其在經濟方面更是超過40%。猶太人有比台灣人聰明嗎?其實不見得,只是他們自小培養主動思考的習慣,懂得找問題,知道如何定義問題,進而能尋求正確的解決方式。 前陣子在印度德里的理工學院談雙方合作時,校長請我吃飯,茶敘時,我問他:「你們這裡的大學生學習情況如何?」他回答:「我們有非常好的大學部學生,年輕教授幾乎無法掌控上課狀況,因為學生太會問問題,都被問倒了。」 在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通常擅於發現和定義問題,能夠敏銳地發現市場潛在的需要,並且及時探究和應對。正如台灣的知名企業家張忠謀先生及郭台銘先生,當同仁走進他們的辦公室,向他們報告事情時,相信他們會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把你問倒為止,這就是他們的本領。先定義問題,才能把事情做對,並對症下藥,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掌管企業。我建議同學,汲取知識是求學的必經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問問題,找出問題的存在。尤其是處在創新的時代,所有科技、資訊持續翻新,我們不能認為只悶著頭做事就足夠了,必須要學會發問、找對問題。 有狼性的台生在大陸 面對國際化的競爭,有些同學也會掙扎是否要去國外念書。我認為是要依個人需求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出國念書並非絕對必要,我也是接受台灣教育。但我很鼓勵家長,不要太保護子女,當一個上了大學的年青人,他便需要開始嘗試為自己負責任,必須去找尋自己的熱忱,學習照顧自己。現在的父母以前過苦日子,好不容易生活有些餘裕,就盡可能地希望給子女更好的生活,但其實這樣很可惜,過度保護下,會抹損年青人原有的生存本能和企圖心。 今年四月份,我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跟微電子所七年一次的評鑑委員。開會討論時,他們的教授突然對我說:「我們最喜歡台生,台生很有禮貌,在上課時都坐第一排,很認真上課,也常主動發問,充滿戰鬥意識,我們大陸學生沒辦法比。」正如我在交通大學看到的大陸學生一樣,同樣地充滿狼性。可以說台灣有狼性的學生很多在大陸,大陸有狼性的學生很多在台灣,都非常具有學習精神。因此,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年輕人自然會積極努力以求生存。 張校長認為,要擅於發現和定義問題,敏銳地發現市場潛在的需要,並且及時探究和應對。 鼓勵創業獨立自主 以前在交大念書時,那時候大家都窮,急著想改善生活,所以課堂之餘,很多同學都已經在創業賺錢,連我也不例外。新竹科學園區的公司企業就有約70%都是交大校友創建的,所以我很鼓勵同學創業。一般而言,美國的大學生如果對創業有興趣,通常大二、大三時,就會表現出來,並且真的執行。18歲的年輕人體力好,且聰明、反應快,其實不用擔心大學生能力不足或做不到。只要給他們發展的空間,不要過度擔心或保護,他們求生的狼性自然就會展現出來。 其實台灣的學生不是沒有能力,只是生活不匱乏,所以有時會較為被動。說個小故事,我的女婿在就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時想買車代步,當時他的祖母告知可以借錢給他,之後再按月還即可,對美國的年輕人而言,借錢還錢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親人也一樣,祖母的錢是祖母的,所以應當還給她。這樣的思考邏輯才能養成負責不依賴的態度,所以只要我們不過度保護,年輕人的熱忱和奮鬥意識自然就能展現出來,一個人若能夠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將來能做的事情,也必定超乎想像。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張懋中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一中、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博士(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國家工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高速半導體元件、射頻/無線/互聯/數位、類比、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系統積體電路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物理學類、工程學群電子工程學類、工程學群材料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工程與管理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中金院校長施光訓:勇敢當個怪咖蘋果
臺灣讀過最多學校的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從券商分析師投身教育界,不畏懼挑戰,成為別人眼中的怪咖。他說,人才是臺灣最重要的資本,培養「國際力」,語言是敲門磚。 多數大學教授讀書時是學霸,但是我不是,我是「罷學」,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一共讀過12所學校,曾經是個「被選擇」的人。但是,不畏懼挑戰是我的特質,當時念財經系回國求職的人大多以金融業或國立大學教書為目標,而我卻選擇到文化大學任職,一路從教授、系主任,再到校級行政主管職。要懂得抓住機會證明自己,從「被選擇」的人成為「做選擇」的人。 現在的同學則可以去選擇不同的學習機會,當然,排名好的大學競爭激烈,但我認為排名是短暫的,了解自己興趣才是永久的。當高中生面臨喜歡的科系和家長期許有落差的時候,可以參考父母的意見,但要自己做決定、做選擇。遭遇挑戰或抉擇時,要勇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施校長認為年輕人要以全世界為場域,應該把舞臺放在國際。 了解真實自我,熱情投入 高中時,身為警官的父希望我念警察大學刑事系繼承他的衣缽。我雖然很清楚自己不是念自然組的料,但也不想違逆父親的期許,努力靠著背誦勉強考上警大。父親認為我的科系是第二志願,不是「一軍」,到警界不見得會有前途,也就放棄要我繼承衣缽的想法。最後就選擇就讀海大食品加工系,但念了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是金融,畢業後決定到美國攻讀金融研究所。最終還是由食品加工跳轉到財務金融領域,忠於自我實現。 其實,今天的熱門科系,就是明天的過度供給。填志願科系時還是要回歸能力性向來選,才不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也不會因就業市場供過於求而喪失價值。每個年輕學子的心裡面一定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只是長輩習慣去灌輸自己的價值觀。因此,我會鼓勵高中生「選熱門」不如「選熱情」,從興趣切入,對於未來的續航力更持久。 施校長(後排左一)鼓勵高中生在升學時,「選熱門」不如「選熱情」(攝於高中時期)。 相信自己,我就是怪咖蘋果 在同行裡我被認為是異類,之前在號稱「第二大學府」的文化大學是教務長,卻離開舒適圈選擇到南部,因為我看到的是機會。在務實的態度下,挑戰既有的思維、框架。雖然耕耘起來辛苦、但能翻轉的話就贏了;讓教育有更多選擇,學生跟家長有機會去找到符合他需求的產品,這是我的初心。 學歷很重要,因為沒有大學文憑連應徵的機會都沒有,這是臺灣的現況,有了學歷以後,如何在就業市場做出區隔、成為一個怪咖蘋果?怪咖如我,選擇當教育家。 以全世界為場域,學你想學 我認為,在孩子幼年階段要學的是「終身可用」的知識跟技能,例如語言,這是一項現在不學以後就很難跟得上,且可重複使用的能力。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能溝通、能真正使用,這是你唯一可以和機器競爭的工具。至於青少年到大學階段則必須去學「專業性」的技能,如批判及溝通、協調及架構能力等,才能符合企業對於主管能力的要求。 同學要了解的是:即使不出國也能國際化。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所有的年輕人都要以全世界為場域,應該把舞臺放在國際。培養全球化的思維及合作的能力,而不是僅關注臺灣的娛樂和政治新聞。我的朋友在美國當教授,他女兒從小在美國長大,但是藉由網路看哆啦A夢把日文學會,這才是真正的網路學習。建議年輕學子,學你想學,並保持熱情,不因害怕失敗而不去挑戰,即使與讀書成績毫不相關也沒關係。 面對未來的挑戰,你一定要培養三項特質:一是語文能力,二是專業技能,三是人格特質。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務實卻又同時富有創業精神,以及溝通能力。在全球化的競爭下,唯有國際力,才能站上世界的舞臺。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 施光訓 小檔案 ★出生:1971年 ★現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研究所兼任教授、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臺北市東山高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加工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財金研究所碩士、美國佛州諾瓦大學財務金融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金融營運管理、e-Banking、財金資訊系統、金融犯罪偵察、績效評鑑與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生命科學學群食品生技學類、生物資源學群食品生技學類、財經學群財務金融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食品群、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王瑄&巫以諾,突破障礙蛻變重生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克服疾病身心的限制與挑戰。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勇敢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王瑄、巫以諾的故事。 王瑄-「學習與重生」 王瑄突破自己重度肢體障礙與重大傷病的限制,致力於無障礙環境與通用共融設計的研究,並取得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多篇研究論文發表於臺灣、日本、英國、加拿大國際研討會。103至105學年度擔任創意設計學士班創意設計專題助教,多次參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通用設計的相關研究案並擔任兼任研究員。目前擔任北科大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委員,協助校園無障礙環境改善,並促成學校完成第一間無障礙寢室。 她曾自嘲幸運的自幼罹患「遠端性脊髓肌肉萎縮」(Distal SMA)(漸凍人疾病的一種),使她的人生可以因四肢遠端肌肉漸進性的萎縮,不斷地不斷的學習、放棄、重來,不眷戀過往地,嘗試各種新的技能。學習過的技能常因身體機能「突然退化」而凋謝消失。這種不預警的凋零過程,在她身上反覆的發生,常人無法承受的失去、無助不斷輪迴,王瑄卻時常得為了重生而學習,在學習之中她又獲得生活感知的重生。學習與重生,反覆的演練下,使她學會更加珍惜,將失去的苦痛化為探索知識的渴望與實踐! 她是本屆56位獲獎人年紀最長的一位,從校園到社會業界,再重回學術領域,她年少時克服一切障礙,獨自赴英國留學,回國後進入聯華電子擔任高級工程師。工作五年後因病離開竹科,放下一切,再度回到校園。攻讀博士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期許自己在還能自主行動時,可以盡己所長,鑽研出這社會需要的研究。 王瑄雖罹患漸凍人病症,肢體能力漸漸消失,目前就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博士班,專業與學術成就卓著。持續服務人群與推廣無障礙理念,捨棄電腦工程師高薪,投入研究有益於高齡與身心障礙者的共融設計,提升環境友善程度,其克服逆境、奉獻社會的精神,值得嘉許。 大專組王瑄 巫以諾-「罕見的勇氣」 於醒吾學校財團法人醒吾科技大學就讀的巫以諾是「尼曼匹克症C型」罕見疾病患者,今年滿20歲,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20歲,如今打破醫生的預言,繼續揮灑生命的樂章。以諾國一及高一時,坐在輪椅上與同學一起參加健康操比賽,全力以赴,激勵班上同學得到冠軍。2014年因脊椎側彎八十度影響呼吸功能而開刀放了45公分長的鋼條,到現在只能坐在輪椅上,說話也越來越吃力。 他不怨天尤人,鼓起生命的勇氣,反而更堅強的珍惜生命每一天,努力地充實自己,讓生活充滿活力和意義。2010年代言健保,有你真好-擁抱生命篇影片、2010年迄今,到學校、教會、社團機構、公司演講、宣導罕見疾病,近50場。2001年,到西非布吉納法索參觀當地的孤兒院,為貧童學費募款,跟姐姐捐贈撲滿。當孤兒院開幕時,全家受邀去探望當地的孤兒,讓他感受到這世界上不幸的人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很多。2012年國中畢業,榮獲臺北市市長獎、熱愛學習獎。勇敢面對病魔、關心鼓勵病痛的人、榮獲罕病基金會獎助學金,金榜題名、成績優良獎。2015年7月全家築夢合歡山登頂成功、高中畢業榮獲市長獎、輪椅上合歡山登頂成功,2016年與家人坐輪椅完成九公里路跑且至美國參觀自由女神像。 2008年曾榮獲國小組總統教育獎,今年是第2度獲獎(大專組),再度肯定其堅持學習的表現。2013年參與電影《一首搖滾上月球》的演出,對宣導罕見疾病有非常大的幫助。以諾在父母努力照顧下,勇敢的走出課堂,迎向大眾,他堅持學習的熱情,在學校、社團、公司企業和宗教團體發表演講,鼓勵大眾立志向上,精神可嘉。亦擔任全臺監獄生命教化師,用輪椅表現其鼓舞受刑人悟悔的行動力,至為感人,足堪表率。 大專組巫以諾 大專組獲獎名單 ★更多的獲獎故事在教育部網站(最新消息)
校長開講 【台南】南臺科大校長盧燈茂:多閱讀才能翻轉人生
環境能塑造一個人的特質,嘉義新港鄉下出身的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藉由念書翻轉了人生,他認為,必須廣泛閱讀、設立目標,專注學習,然後身體力行。 「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或需求?」我的建議是「多閱讀」,因為不閱讀就無法知道新科技、新知識。而且閱讀要廣泛,才能多方涉略找到努力的目標。此外,還要保持追求成長的企圖心。唯有「興趣」和「成就感」,才能帶給你持續改變的動機,面對變動快速的外在環境就能無所畏懼。 目前,引領世界的變動的是財經,建議同學可以從「財經類」雜誌的閱讀開始,不需要一開始就看很艱澀的書,這樣會打擊信心。一天花一個小時閱讀,你會慢慢讀出興趣。 閱讀興趣廣泛的盧校長,認為知識要靠多元閱讀來融會貫通。 多元閱讀,找到目標 雖然我的專業是機械工程,但閱讀領域卻相當廣泛。除了機械領域的書,其他像是山海經、金剛經、易經、紫微斗數等許多書都看過。我常說技術是讓你活下去的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擁有熱忱、可以當成終身職的事情,持續學習,成為無法被取代的專業。 此外,知識是可以互通的,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學科,在未來也可以互為運用,科系所教授的學問只是提供你一個基礎。講一個學問互為印證的例子,佛法中的寂靜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無波無浪無能量的狀態;而熱力學提到的-273℃時整個動能歸零,這兩者即可互為解釋。只要你通徹後就會了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互通的,想要融會貫通,多元閱讀絕不能少。 利用時間,專注學習 現在常感嘆:「為什麼愛讀書的人變少了?」這當然和大環境的改變有關。早期農業社會,我們只有讀書或種田兩個選項,讀書相對輕鬆。而現在的小孩擁有很多選擇,讀書反而變成最辛苦的事。 我小一就開始下田幫忙了,所有的娛樂、生活就在田間或教室而已。農忙時很辛苦,但考試前一定會把握時間複習,因為那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升學,也考進了淡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成為村子裡面第二個考上大學的人。選擇機械系,除了興趣考量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工科」比較好找工作。其實機械系的出路很廣,畢業後除了繼續進修,也可以參加專門職業人員高考,取得公家鐵飯碗資格或考取證照。我喜歡階段性的工作,這些過程讓我獲得成就感。 大學時期申請台電獎學金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退伍後就到台電服務,須要輪三班,雖然待遇好但工作環境不佳有煤灰、石綿灰等,且很吵雜,因此打算繼續進修或轉換跑道。由於工作在身,只能充分運用輪班休息時間讀書,把高考、研究所要讀的所有基礎課程通通再複習一遍。雖然讀書的時間不多,但我很「專注」,因此順利考上高考及研究所,幾經思考,最後選擇走學術研究,進入成大機械工程所。我們常會感嘆人天生在各方面並不平等,但唯有一樣是公平的,那就是時間,老天賦予每人每天24小時,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才是關鍵,也是人生必修課程。 身體力行,成就自我 我喜歡不斷地自我學習,我相信,唯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戰勝自己的惰性。田徑,是我一輩子的事,在鄉下農閒之餘,跳高、跳遠、鉛球、標槍,任何想得到的運動我都曾嘗試。背向式跳高,利用甘蔗葉堆疊起來當彈簧墊,用鋼筋當橫桿,一開始都會「嚕」到脫皮,但我仍不放棄。運動,靠的是毅力,必須不斷挑戰自我,碩士畢業時,我的田徑獎牌已累積35個。即使現在爆發力沒那麼強,但我仍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我想自己的個性樂觀,跟運動習慣有很大關係。 種田,對我來說也是運動的一種,許多自然科學和文學謬思都在田野間,「觀察」田園生態,不僅可以體驗自然的循環,還能點滴堆積養成人格。我不反對使用3C產品,它可以是一種好的學習工具與資源,正確的運用能養成立即的行動力;身體力行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你付諸行動時,生理機能會改變,產生正向思考。 盧校長認為運動靠的是毅力,必須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己的惰性。 不放棄基礎學科 現在回想起來,英文對我來說是個遺憾,當年考大學時靠背誦因此成績不錯,但沒有系統化的學習,所以在大一時不敢開口說英文。即使如此,我也不輕易放棄任何學科。 因此,我希望同學無論未來選擇的方向如何,在國中時期絕對不要放棄基本學科的學習。如果升學時進入技職體系,將來就算擔任維修技術人員,也需要隨著科技的進步隨時更新,而這些都根基於國高中所學到的基礎學科能力上,唯有厚實的基本功及思考邏輯,才能讓你持續精進。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 盧燈茂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南臺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嘉義高中、淡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創意性機構設計、微奈米工程、科技史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新北】輔大校長江漢聲:態度決定你的人生
身為泌尿科權威的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高中時最有興趣的其實是藝術人文,數理成績並不好。他認為,良好的醫者要具備基本的「人文關懷」,而個人能力的增進,「目標設定」更是重要。 在台灣,醫學系一直都是第一志願,大部分的醫生數理成績都很優異,否則無法考進醫學系。但從小,我很喜歡彈鋼琴,高中時期數學成績則非常差,聯考時數學考40幾分、化學考60分,但是文科成績很好,一樣考到台大醫學系。因此,我的思考模式也比較不一樣。 當醫生,數理成績不是必要條件,讀醫學需要的是人文關懷,有同理心,才能維持良好的醫病關係。我認為,數學考一百分的頭腦,去當醫生是很可惜的,因為在其他方面他的成就會更高;台灣可能少了一個醫師,但是會多了一位科學家、發明家。 建議同學,思考自己的生涯方向時,應該與自己的「特質」結合,而「設定目標」才能讓你的職涯有更久遠的發展。 喜歡彈鋼琴的江校長認為,數理成績不是當醫生的必要條件,需要的是人文關懷和同理心。 沒有名校迷思,贏在決勝點 在升學選填志願時,台灣還是受傳統「科舉觀念」影響,高中生父母的迷思常在於,「要讀『好大學』,否則出社會就矮人一截。」但是「好大學」和「好未來」一定劃上等號嗎?進入職場後,看的是工作歷練,最重要的是你對未來的目標。 高學歷在目前就業環境當中,是否還與從前一樣有價值呢?之前有高中生,沒考上台大醫學系,「只」錄取了輔大醫學系,自認「這是人生中的恥辱,要休學,明年再重考」。但我認為,學歷只是求職的敲門磚,並不是就業保障,未來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就看你如何規劃。目前來說,台灣已經沒有醫學系的校際差別,完全是畢業以後重新開跑。面對競爭,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不一定是贏起跑點,而是贏在決勝點。 在職場上,任何醫院,醫生同僚間不會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因為大家看重的是醫術。」台灣的醫療系統很完善,每位醫生有自己的專業,專業裡面又有次專科。例如,目前最好的外科手術技術「達文西」,以我專長的泌尿科領域來說,台灣達文西開得最好的醫生,並非台大畢業生。我認為,每個領域都有很傑出的人,學校已經不是重點了,在學校表現優秀,並不值得驕傲,如何用你的「能力」讓別人認識你才重要。 盤點資源,決定目標 我有個病人,他的女兒,我看著長大,像我的乾女兒一樣,她高三升大學時,以校內排名有機會可藉由繁星進入清華大學,師長也建議她這麼做,但她沒把握也很猶豫,來問我該怎麼選志願?當時我問她,「妳喜歡讀什麼大學?興趣是什麼?」她的父親是土地測量師,本身又很喜歡建築、設計,我跟她分享,東海建築系不錯,還有重要的是這個系跟她父親的行業有關,未來長輩可以提供許多與專業相關的資源和實習機會。所以,孩子,你要想的是你的未來、你的興趣,而不是國立和私立大學的分數排名,更不是榮耀高中母校的升學榜單。 選擇科系前,最積極的方法,可以先了解該系老師的研究領域,找出有興趣的,直接去談談,先對學校有基本了解,無論是校風或是學校所擁有的資源,不管是得到「負面」或「正面」的回答,都可以當作選擇的參考值,以免考進去之後再花時間轉系,人生又繞了一大圈。在我的建議下,她選擇念東海建築系。 我認為,選填志願時不一定要照分數去排,學生可以把擁有的資源集中思考,包括家庭資源、自我興趣等等。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就開始打拚,設定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興趣。雖然在傳統的升學主義下,不太注重培養興趣這件事,但可以多方嘗試,如果都沒有興趣,就依考試落點做選擇,之後再繼續探索。 江校長說,學校成績優秀並不值得驕傲,如何用你的「能力」讓別人認識你才重要。 不是第一,但要唯一 雖然社會和眾人對「好成績」大力推崇,但我更重視的觀點是「雖然我不是第一,但我卻是唯一」。彈琴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精神享受,也造就「我」是一個很獨特的人,這是一種驕傲。每個人都要創造自己的獨特性,這很重要。 另外,一個學生他的未來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成果,在於目標的設定在哪裡?除了設定自己的目標,同時要有完整職涯規劃,才能循序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 像我在籌設輔大醫院,我的目標是「醫學中心、全國最漂亮的醫院」,經過許多的困難醫院成立。有了這個目標,建造出來的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社區醫院,而是全面性的醫學中心。你對目標的態度,就是你對人生的態度,也會決定你會成就怎樣的人生。 輔仁大學校長 江漢聲 小檔案 ★出生:1950年 ★現職:輔仁大學校長、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 ★學歷:建國高中、淡江大學統計學系、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泌尿外科、男性醫學、生殖醫學、性教育、音樂治療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醫藥衛生學群醫學學類、財經學群統計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衛生與護理類、商業與管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高雄】高師大校長吳連賞:興趣讓人闖出名堂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把「冷門的」地理,唸出門道來。說到有興趣的地理調查,他的眼睛還會閃爍著光芒。他說,選擇有興趣的科系,朝興趣努力鑽研,相信都可以闖出一番名堂。 有些人擔心,唸基礎學科出路不佳,其實行行出狀元,興趣最重要。我建議,大學選填志願時以興趣為優先考量,只要知道興趣在哪,就很容易在興趣領域專精並出類拔萃,工作上更沒有問題。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的熱門科系,大概只有電機和外文沒退流行。所有電子資訊等熱門產業都和電機有關;而國貿、翻譯等都需要外語能力。我不認為,學生選哪個科系有多重要,不管是就業考量或志向考量,如果沒有興趣,讀什麼都不容易有成就。 坦白講,當年聯考,我的第一志願是臺師大英語系,分數太高沒考上,退而求其次,分發到地理系,沒想到地理愈學愈有興趣。學地理,如果把它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輕鬆,若把它當工作,也是很辛苦。例如作高山研究、海岸地形研究,調查要上山下海很辛苦。我對自然地理不是很有興趣,自然覺得辛苦異常。可是,遇上我有興趣的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產業地理,卻樂此不疲,如魚得水。 熱愛地理研究的吳校長認為,只要有興趣、努力專研,都可闖出名號。 興趣讓你找到人生方向 我的專業是研究臺灣所有工業區的布局和產業經濟的發展,重點研究區域就是高雄港、市的互動發展與相互關連性。 教書一年後,發現自己對地理研究很有興趣,後來以滿不錯的成績進臺師大地理研究所,那時候是「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我選擇高雄的加工出口區作為研究主題。1980年,我做了加工出口區田野調查,花了兩個月跑了100家工廠,挨家挨戶調查,取得很多第一手資料,雖然累到吊點滴,因為有興趣卻不以為苦。直到現在對加工出口區還是如數家珍,這和當年很扎實的調查研究有關係,就此也展開了經濟地理研究的興趣和專長。 興趣可以引領你找到人生的方向。好比我的兩個孩子,興趣完全不同,但他們順著興趣走,現在也都有不錯的發展。大兒子從小學三年級就迷上生物和昆蟲,每個禮拜天我都帶他去找鍬形蟲、糞金龜、蝴蝶等,他也自發性的參加科展,研究螢火蟲的覓食行為,到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和研究員睡地板住兩個禮拜,觀察昆蟲的行為。也因為是興趣所以無須強迫,就一路念到墨爾本大學的生命科學博士,現在已經變成昆蟲專家。 二兒子則對昆蟲一點興趣都沒有,反而邏輯概念很清楚,對數學、資訊較有興趣。因此念了清華資訊,現今在台積電工作,不僅專業且一點就通,也很有成就感。 沒有科系是冷門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在啟蒙階段能夠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最好,如果到了高三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就進大學時再試試看。我的建議是按部就班,選擇你有興趣的方向,朝著既定方向努力鑽研,相信都可以闖出一番名堂。 加上現在轉學、跨域學習、輔系輔修的機會都很多。例如高師大就規劃了12個副學程,比如現在最夯的科技管理創新學程,學生可以作數位設計,可以作企業管理,也可以學到文學的應用。學程中有國文系老師開文學課程,軟體工程系開程式設計,企管系開企業經營策略,進行跨領域學習與整合。 因此,同學們不用害怕念冷門科系,跨領域學習將使你的未來有更多可能。如果對地理有興趣,想當老師,再修個教育學程,也就變成雙專長了。現在地理系的學生也意識到就業的重要性,往往在大一就開始修企管的學程了。 此外,多讀書也很重要。18世紀的財富是土地,19世紀是資本,20世紀是知識,所以閱讀是關鍵,可以啟發心智,奠定知識基礎。 吳校長建議同學,不用害怕科系冷門,跨域學習可以讓未來更多發展。 五種挑戰和兩個好朋友 面對未來的挑戰,我認為年輕學子需要具備的能力有五個: 第一、建構文化的素養,做一個「文化人」(Culture Person)。就像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文化是一門好生意》,一定要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對美學的興趣,因為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當文化素養建構後會懂得欣賞與美學鑑賞,受用不盡。 第二、做一個「健康人」(Healthy Person)。終其一生,如果沒有健全的體魄,怎麼成就事業?所以從國高中時期就要培養對運動的嗜好,甚至變成專業,把運動變成嗜好、把嗜好變成習慣。 第三、成為「專業人」(Professional Person)。如前所述,從小培養興趣,一以貫之的訓練,在大學時期將專業學分修好、持續精進。 第四、成為「國際人」(International Person)。除了英文以外,會兩種語言更好,藉此吸收專業知識和國際交流。 第五、要當「科技人」(Technological Person)。把電腦變成你工作的利器,在電腦應用上有好的基礎,對未來的工作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便利。 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好朋友,一是圖書館、一是運動場。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運動場可以鍛鍊體魄,這些都是同學在大學中可以善用的資源。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 吳連賞 小檔案 ★出生:1956年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鄉土地理、中國地理、經濟地理、地理教育、工業地理、人文地理、中國研究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地球與環境學群地理學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興大附中林慧貞 活化地理體驗生活
臺中興大附中的地理老師林慧貞曾經在課堂上發起一場突擊式的隨堂測驗,將臺中地圖挖空了29處,讓同學們填填看,沒想到竟有同學一處都認不出來! 「說也奇怪,讓他們去填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歐洲的地圖,都還比較熟悉,反而是對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卻是一片茫然。」林慧貞感嘆地說道,臺灣的地理教育太少融合於生活了!為了能將地理知識帶入生活,林慧貞設計了一系列豐富且具啟發性的課程,將學習場域拉到大自然。 走出教室探索大自然 林慧貞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她也是從小在臺中長大的,每逢暑假,都會隨著家裡人下田,幫忙農事,爬山涉水更是不在話下,可是現在的孩子卻幾乎沒什麼機會親近大自然。「光是在課堂上記誦課本的內容,對於同學們來說,根本毫無感動,他們無法從中領悟大自然的珍貴,當然也不懂得愛護環境有何重要性。」 下田插秧、去海灘淨灘、爬山撿垃圾、穿著青蛙裝下綠川清河道等等,藉由這些戶外活動,學生們能親自接觸課本上所描述的各種地理環境,不再只是一頁頁死板板的文字與地圖。林慧貞笑道,有一回,班上一個同學的阿公借出自己的農田,她就帶著一群年輕的高中生浩浩蕩蕩的前往。阿公親自擔任義工老師,指導同學們如何插秧,哪知真正分批下田實作時,卻是笑料百出——有同學在爛泥裡站都站不穩,有同學把秧苗插得歪歪斜斜,更有人整個跌撲在地。一堂課下來,笑聲夾雜著汗水,「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不再只是課本上的一首詩,而是活生生的體驗。 大甲海邊淨灘可親眼觀察潮間豐富的生態以及多變的海岸地形。 地理知識更貼近生活 去大甲海邊淨灘,出發前林慧貞先替學生複習了相關的地理知識,瞭解相關的海岸地形,以及潮間帶通常有哪些生物等等。在現場,同學們便可親眼觀察潮間豐富的生態以及多變的海岸地形。最後到了淨灘的重頭戲,學生們更寫下感言:「一整趟淨灘活動,撿垃圾撿到心酸酸的無話可說,與其說是服務社會,不如說是在懺悔…。」課本上列舉再多的文字敘述,不如一次親眼所見。透過這樣的戶外教學,除了讓知識與生活結合,也有凝聚班級向心力的效果。 由於常有學生反映搞不清楚春麥、冬麥到底有何分別?林慧貞積極向校方爭取資源,在校園內闢出一塊土地,交給班上同學去種麥,從雙十節前後播種,接著發芽、結穗,待到過年後收成,這一整輪下來,同學們自然就牢記了整個麥收的過程,也記得春麥、冬麥是依播種季節來區分。而中間為了讓作物順利成長,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照顧土壤施肥,有人幫忙趕走來偷吃的小鳥,一株株迎風搖曳的麥穗,成了班上同學共同的寶貝,一起呵護其成長。 林慧貞老師(中間黑點衣服者)和學生一起為種植冬麥整地。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鞋子 林慧貞的班級每學期會辦一次慶生會,在慶生會上,她會鼓勵同學表演各種節目。有的學生不擅長讀書但歌聲美妙,有的則是跳舞令人驚豔;或是彈奏樂器、或是表演武術;甚至說相聲、變魔術,每個人都有機會秀出自己的才藝,表現不輸給別人的一面。 我記得我的大學老師講過這樣一段話,「最漂亮的鞋子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穿,要挑選適合自己的鞋子,這樣的鞋子可以陪著你走最長的路,最久的時間,走到適合你的天地。」而這也是林慧貞抱持的教育理念,除了把地理融入生活之外,她更希望能幫助每個孩子適性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