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陳裕安&簡國洋,不畏困境向上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逆風中勇敢前進。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陳裕安、簡國洋的故事。 陳裕安-「克服挑戰,創造未來」 成長於臺東縣南端的大武鄉,父母經常因為吸食非法物品進出監獄,祖父在國小時過世,生活都是由叔叔和祖母管教,母親目前仍在監獄,父親在國中畢業那年罹患肝癌,無法工作,在105年2月逝世,家中仰賴祖母和叔叔在家賣冰塊維生,堂哥和兩位姐姐都在大學就讀。 裕安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經濟狀況不良沒有接受學前教育,小時候有相當嚴重的語言障礙,幾乎沒有人能夠聽懂,別人講話速度稍快她就聽不懂,有段時間非常害怕開口說話。國小到特教班接受語言治療,情形稍有改善。於臺東女子高中求學期間,選擇居住在臺東家扶中心設立的希望宿舍,從國小時就開始接受家扶中心的扶助,住宿期間學會煮菜、修理更換生活用品,漸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與信心。 高中時一直在成績最優秀的自然組班級。高一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高瞻計畫,以生物類作品獲得銀牌獎、高二時科展以物理類作品獲得前往花蓮比賽的資格,高三代表學校參加物理組學科能力競賽(宜花東區),目前已錄取成功大學不分系學士學程。裕安希望能在大學階段學習物理或電機相關專業知識,成為就業的能力,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工作。最希望母親能脫離毒品的控制,能為她的表現感到開心和驕傲。 從小就接受到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助,陳裕安常會透過課餘時間擔任志工以回饋社會,感覺到不再只是接受幫助,而也能有所貢獻。陳裕安家庭功能不健全且為低收入戶,但她不怨天尤人,能樂觀面對各項事物。學業優異是理科長才,更知曉積極奉獻回饋社會。自立自強,認真學習,樂於付出擔任志工,服務他人。其學習精神與待人態度,足堪楷模。 高中職組陳裕安。 簡國洋-「克服逆境,奠定成功的基石」 陽明高中簡國洋歷經生活的經濟壓力、體認到家人的艱辛積並極嘗試走出困境。他相信,所經歷過的,都將成為人生中豐富的養分,也是成長過程中超越現狀的穩固基石,更是積極面對未來、成功的動力來源。目前經由特殊境遇升學管道錄取臺大職能治療相關科系。 國洋出生低收家庭,父親有身體及精神疾病,目前仍在醫院治療中。母親罹患癌症且有躁鬱症纏身,小妹是輕度身障(頑固型癲癇)。家中生活重擔,都落在罹癌母親身上扶養全家人。高一時,母親情緒身體每況愈下,家中經濟雪上加霜。簡國洋決定休學工作,以分擔家中重擔。歷經工作體會到,沒有專業技術很難翻轉困境,經濟弱勢是一時的,但能力弱勢是終身的束縛。於是復學重返學校尋找具備的專業。復學後,持續打工以支付生活開銷,並更專注讀書,申請獎學金補貼家用。母親罹癌時,他慢慢了解她的辛勞;母親躁鬱症發作時,他逐漸懂得體諒她的難處;妹妹飽受癲癇痛苦時,他對社會上許多像妹妹一樣疾病纏身的人更能感同身受。 在校擔任保健志工隊長,負責認真、到天使發展中心打掃環境並協助照顧身心障礙者、參加真善美基金會公益洗車募款活動,籌備老憨兒建立訓練室所需經費,照顧、陪同失智老人,努力付出、貢獻服務。擔任班長,帶領班上完成競賽、學科活動,無私分享課業知識及自身生活經驗,鼓勵同儕積極學習與生活。 父親殘疾,母親罹癌並有躁鬱症,小妹則為頑固型癲癇患者。國洋面對家庭困境,雖曾困惑迷惘,但仍以正向態度迎接困境及挑戰,勇於承擔責任,學業名列全校前3名,並擔任班長及熱心弱勢團體的志工服務。樂觀進取、奮發向上,翻轉自己的人生,成為學子典範。 高中職組簡國洋。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108課綱】羅東三高中職 連線跨校選修
108課綱即將上路,為使新課綱得於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階段順利實施,教育部遴選59校擔任試行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綱的前導學校(以下簡稱技、綜高前導學校);並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組成專業團隊,系統性規劃及辦理因應新課綱轉化所需的專業增能培訓,擘劃後續前導學校試行經驗的分享與推廣,以利各技術型及綜合型高中可於108學年度順利銜接新課綱實施。 三校跨校選課 國立羅東高商為綜合型高中前導學校,該校106學年度起試辦同科跨班、同群跨科、同校跨群等多元選修課程,不僅打破學術與專門學程兩個學制的界線,並在107學年度領先試辦與羅東高中、羅東高工合作建構跨校選修機制,培養學生跨領域合作學習力。 地理條件創優勢 為讓跨校選修的理想得以實踐,3所學校研擬共同選修時段;除此之外,由於羅東高商、羅東高工與羅東高中3校地理位置均在步行時間15分鐘內可抵達,地理範圍與學校學科屬性互補的特性,均為3校規劃跨校選修的有利條件。 高二不分群選修 在跨校選修的課程規劃方面,羅東高商針對全校二年級共10班於同校跨群時段開設13種務實致用課程,例如:因應宜蘭產業需求於全國首創「民宿實務」與「微型創業」課程,商管群與設計群學生得至餐旅群選修「民宿實務」課程,餐旅群學生則可選擇至商管群選修「多媒體APP設計」與「國際禮儀」課程,所有高二學生不分群皆可選修「微型創業」課程。 圖取自羅東高商官網 課程別具特色 羅東高工開設「智慧機器人」課程,羅東高中開設「森羅萬象」、「生活中的地球科學」與「生物動手做」課程,由於3所學校分具商業類科、工業類科與學術特色,這些因應新課綱研發的特色課程,可以適時提供3校學生在跨領域學習之需求。期待不同學科背景學生在課堂相互學習,這樣的跨領域合作學習能力與學生適性、多元選課,正是落實新課綱「自發、互動與共好」精神之具體展現。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陳柏翰&林佩貞,綻放生命的光彩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翻轉困境、奮發向上是教育學習的重要動能。獲獎者秉持著以順處逆,發揮生命特殊才能,勇敢追逐夢想。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勇敢,克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陳柏翰、林佩貞的故事。 陳柏翰-「陶笛樂聲飄揚」 左眼全盲,右眼僅存0.01破碎視力的重度視障高中生,儘管對於愛、希望與勇氣的態度一如往昔,在課業繁重下仍努力抓住學習的機會。 就讀嘉義高中二年級的柏翰以撫慰人心的陶笛演奏、成長故事與學習歷程,在嘉義縣東石國小成了學生們的生活教材,與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等家喻戶曉的名人,一起成為了走廊上勵志的典範人物,分享學習,激勵青少年上進與回饋,獲得志工菁英獎肯定,2016年榮獲臺灣省政府頒發優秀畢業生奮發向上獎。國小階段獲選2012總統教育獎肯定,此番再度獲選,是他持續好學累積、奮發向上的再次證明。他感恩長期獲得教育部學產基金對於弱勢學生的補助,在逆境中追求卓越與分享學習。 柏翰在課業、文學與音樂領域均有優異表現,更能參與社會服務,參與公益活動,分享生命歷程,傳達正向能量。榮獲第18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和熱愛生命獎。樂觀進取、奮發向上,發揮服務奉獻,對社會風氣產生良善影響。 高中職組陳柏翰。 林佩貞-「恩典豎笛手」 自詡為「恩典豎笛手」,因為背後藏著一段曲折又充滿恩典的成長故事。 佩貞是視障生,八歲起即在臺中私立惠明盲校住宿讀書學習,十五、六歲時先後失去雙親,家中六個弟妹全由在夜市設攤的舅舅、外婆、阿姨等親人接續撫養。失去雙親,對已經生活在黑暗中的佩貞,如同吹熄暗夜中的燭光,打擊甚大。當她再度回到學校,是豎笛老師蔡佩珊重燃火光,鼓勵她帶領她走向信仰與藝術,關心教導、安慰激勵,藉由學習豎笛的過程中,建立信心。 升上高中一年級,來到臺中啟明學校就讀,接受了更多的照護。學科方面,老師們鼓勵教導;術科方面,學到了新技能:按摩。經過一年的學習,以及利用課餘時間不斷勤加練習,在105年11月通過了按摩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取得專業證照及街頭藝人證照,開始了夜市人生,貼補家用。加入學校「玩樂樂團」主奏豎笛,獲邀30場以上公益演出及生命教育音樂分享講座。佩貞期待有一日,能像原住民音樂人「巴奈」、視障者蝦米人樂團的「阿卡貝拉」一樣,獲邀在總統面前演奏。106年4月進入2016年總統教育獎複選階段,榮獲奮發向上獎的肯定。 佩貞樂觀向上,靠著毅力考取街頭藝人證照,演出貼補家用。以優雅樂章分享愛與溫暖,獲邀公益演出。正向樂觀的面對人生考驗,並樂於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感動許多學生。 高中職組林佩貞。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畢業起薪6萬,臺南海事輪機科復招翻紅
因應「國艦國造」、「離岸風力」等國家政策,國內外輪機所需人才大增。國立臺南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簡稱臺南海事)輪機科停招14年後,重新復招連續2年皆為滿招,深受學生及家長肯定。臺南海事輪機科畢業後月薪新台幣6萬元起跳,也可選擇繼續升學,前景看好! 臺南海事輪機科畢業後月薪新台幣6萬起跳,也可選擇繼續升學,前景看好。 情境教學 海洋教育宣導 臺南海事透過「產業捐贈計畫」,於校內建置「輪機一號實體情境教學場地」,結合輪機科的專業科目、實習科目,進行船舶實體情境教學。而建輪機專業實習工場大樓,將於108學年度完工。設置有鉗工、車床、電銲、主輔機、PLC可程式控制、船用配電等專業實習工場。 此外,臺南海事編製海事相關教材,增強國中小海洋教育宣導及職涯規劃,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船舶維修相關技能。 產學攜手 有望年薪百萬 臺南海事輪機科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學生不僅有直升國立科技大學的優勢,又能於國內知名優質航運公司實習與工作,以目前甲級船員起薪13萬元計算,一畢業即能躍升年薪百萬的所得行列。 課程著重務實致用之專業技能,實施四項專業訓練及海上實習,並輔導考取船員證照。畢業生可報考臺電「海事工程人員」,也可投入航海人員公職考試。就業市場涵蓋海事工程公司、航運公司、造船廠、船舶設計中心、港務局、臺電、鋼鐵廠、電機廠等,未來出路廣。 臺南海事輪機科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學生有直升的優勢,又能在航運公司實習。
高中校園 【2018國際資奧】臺灣榮獲4銀,軟實力受肯定
我國參加2018年第30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7個國家、335名學生參賽中,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4銀,表現優異。 參加2018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由左至右:彭道耘、陳冠宇、陳威翰、王師宇。 臺灣軟實力獲國際肯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忠謀教授(兼任副校長)自2018年起連續3年擔任國際資訊奧林匹亞主席(IOI President),顯見臺灣軟實力深獲國際肯定,得以站上國際舞臺發光發熱!而各國亦透過本項競賽之過程相互交流、經驗分享,我國除爭取最高榮耀外,更期盼為國家爭取最大能見度,讓世界各國看見臺灣! 榮獲4銀佳績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李忠謀教授等十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4階段在153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學生王師宇表現最佳,他也是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獎的得主。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最佳成績3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19金50銀24銅。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興大附中林慧貞 活化地理體驗生活
臺中興大附中的地理老師林慧貞曾經在課堂上發起一場突擊式的隨堂測驗,將臺中地圖挖空了29處,讓同學們填填看,沒想到竟有同學一處都認不出來! 「說也奇怪,讓他們去填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歐洲的地圖,都還比較熟悉,反而是對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卻是一片茫然。」林慧貞感嘆地說道,臺灣的地理教育太少融合於生活了!為了能將地理知識帶入生活,林慧貞設計了一系列豐富且具啟發性的課程,將學習場域拉到大自然。 走出教室探索大自然 林慧貞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她也是從小在臺中長大的,每逢暑假,都會隨著家裡人下田,幫忙農事,爬山涉水更是不在話下,可是現在的孩子卻幾乎沒什麼機會親近大自然。「光是在課堂上記誦課本的內容,對於同學們來說,根本毫無感動,他們無法從中領悟大自然的珍貴,當然也不懂得愛護環境有何重要性。」 下田插秧、去海灘淨灘、爬山撿垃圾、穿著青蛙裝下綠川清河道等等,藉由這些戶外活動,學生們能親自接觸課本上所描述的各種地理環境,不再只是一頁頁死板板的文字與地圖。林慧貞笑道,有一回,班上一個同學的阿公借出自己的農田,她就帶著一群年輕的高中生浩浩蕩蕩的前往。阿公親自擔任義工老師,指導同學們如何插秧,哪知真正分批下田實作時,卻是笑料百出——有同學在爛泥裡站都站不穩,有同學把秧苗插得歪歪斜斜,更有人整個跌撲在地。一堂課下來,笑聲夾雜著汗水,「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不再只是課本上的一首詩,而是活生生的體驗。 大甲海邊淨灘可親眼觀察潮間豐富的生態以及多變的海岸地形。 地理知識更貼近生活 去大甲海邊淨灘,出發前林慧貞先替學生複習了相關的地理知識,瞭解相關的海岸地形,以及潮間帶通常有哪些生物等等。在現場,同學們便可親眼觀察潮間豐富的生態以及多變的海岸地形。最後到了淨灘的重頭戲,學生們更寫下感言:「一整趟淨灘活動,撿垃圾撿到心酸酸的無話可說,與其說是服務社會,不如說是在懺悔…。」課本上列舉再多的文字敘述,不如一次親眼所見。透過這樣的戶外教學,除了讓知識與生活結合,也有凝聚班級向心力的效果。 由於常有學生反映搞不清楚春麥、冬麥到底有何分別?林慧貞積極向校方爭取資源,在校園內闢出一塊土地,交給班上同學去種麥,從雙十節前後播種,接著發芽、結穗,待到過年後收成,這一整輪下來,同學們自然就牢記了整個麥收的過程,也記得春麥、冬麥是依播種季節來區分。而中間為了讓作物順利成長,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照顧土壤施肥,有人幫忙趕走來偷吃的小鳥,一株株迎風搖曳的麥穗,成了班上同學共同的寶貝,一起呵護其成長。 林慧貞老師(中間黑點衣服者)和學生一起為種植冬麥整地。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鞋子 林慧貞的班級每學期會辦一次慶生會,在慶生會上,她會鼓勵同學表演各種節目。有的學生不擅長讀書但歌聲美妙,有的則是跳舞令人驚豔;或是彈奏樂器、或是表演武術;甚至說相聲、變魔術,每個人都有機會秀出自己的才藝,表現不輸給別人的一面。 我記得我的大學老師講過這樣一段話,「最漂亮的鞋子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穿,要挑選適合自己的鞋子,這樣的鞋子可以陪著你走最長的路,最久的時間,走到適合你的天地。」而這也是林慧貞抱持的教育理念,除了把地理融入生活之外,她更希望能幫助每個孩子適性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
高中校園 【108課綱】臺東女中用數學畫心 結合藝術更有趣
國立台東女子高級中學配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培養未來公民所需的素養能力,校方讓學生透過實際規劃和參與,在校內集合場上製作放大版的愛心圖形,和傳統不同的是結合了數學原理來進行藝術的創作,學生從做中學,讓學習歷程變得更有趣。 如何將數學實作變有趣? 台東女中數學老師林志全為了讓學生瞭解數學怎麼應用,帶領學生花費一周製作愛心圖形,總共使用約70捲紅色尼龍繩,最後展現寬約27公尺、長約25公尺的巨型愛心圖形。製作過程中不巧遇上了寒流,但學生還是每天到學校報到,熱情不減。 參與活動的學生巫品瑩也表示,過去在紙上操作幾何圖形,可以依照比例調整、繪製較精準;此次將圖形「放大」,難度倍增,必須調整間距、考驗應變能力,完工後非常有成就感。「把數學應用在生活中相當有趣!」另一參加學生鍾沛純說,大家一起努力參與一件事情,讓製作過程更有意義,也讓彼此留下了很棒的回憶。 數學不只是解題 林志全老師認為,過去在數學專題課時,若單純的只是上課,多只會讓學生學習到運用數學解決問題,但帶領學生結合數學的原理,作為藝術創作原理,無形中也培養了人類感知模型的素養,因此,他念頭一閃,就決定讓學生將紙上用線條操作愛心圖形,製作放大版圖形。 今年當學測結束後,他便召集學生籌劃整個活動,從選定材料、場地測量和計算、經費評估、進行程序,各種細節皆由學生操刀。林志全老師也指出,愛心圖形並不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透過一條條的直線,一樣能夠把這樣曲線呈現出來,並且有不同的美感,希望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解決問題,並願意嘗試運用數學原理協助藝術創作。 知識用來解決問題 教育部強調,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非常重要,而曹學仁校長也大力配合新課綱,希望所有課程都以學生為學習主題,建立互動、自發、共好的學習模式,並培養學生能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以培養未來公民所需的素養能力。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協作中心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教育部推動素養導向的數學實作課程-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盧浩華&王家貞,向夢想前行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盧浩華、王家貞的故事。 盧浩華-「跨出自我」 浩華來自花蓮太魯閣族的孩子,生長於萬榮鄉紅葉部落。從小家中經濟重擔全由父親一人扛起。高中時,父親失業,只能依靠低收入戶補助與打零工所得來維持生計。 國小畢業時,曾加入體育田徑訓練,怕耽誤課業,一度想要放棄。國三第1場全國賽,終於獲得第1面全國賽金牌,開始橫掃各項賽事,有「跨欄飛人」之稱。在教練建議下,來到花蓮海星高中並繼續訓練。規律與專業化的訓練,使他不斷超越自己,多次入選國家代表隊選手,並拿下亞青少金牌與世青少銀牌,同時也創下我國青少年的全國紀錄。2016年世界中學運動會代表隊選手、中日陸上競技交流賽事代表隊選手。2017年世界、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代表隊選手。在高一時跨出生涯最佳成績,奪得世界青年歷年排名第14傑,亞洲歷年第3傑之頭銜,同時也是全國青少年紀錄保持人、2017年入圍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精英獎─最佳新秀運動員獎。儘管成績亮眼卻從不驕傲,更為自己設定更高目標,期望跨出潛能,邁向世界紀錄,透過各種計畫與體育獎金來幫助家庭改善生計。 來自原住民低收入單親家庭,家中經濟困頓,靠打工及運動獎金貼補家用。浩華曾因受傷復健想放棄,終能克服困難,獲得2017年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男子110公尺跨欄金牌、2017世界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在體育競技上發揮潛能、出類拔萃,足堪楷模。 高中職組盧浩華(右2)。 王家貞-「不忘本心」 家貞17歲,4歲時父母離婚,父親帶著他到大陸工作生活8年。國小畢業後,舉家回來臺灣。那時爸爸記憶力開始衰退,常常什麼都想不起來,診查發現罹患腦瘤末期。因家族經濟條件不允許,無法開刀。哥哥為了照顧爸爸休學工作,而她則在假日到醫院照顧爸爸,讓哥哥可以休息,就這樣一直持續到爸爸過世。 那段時間,經濟困窘,晚餐常常只吃白麺,或者打包學校營養午餐回家吃。老師協助申請急助救難金和友愛基金會的補助,讓家貞可以專心讀書,不用煩惱學校需要的一切費用。家貞開朗懂事,獨立樂觀,與父親感情甚篤,經常將父親遺物隨身珍藏。雖然經濟不寬裕,她卻力爭上游,省吃儉用,經常將零用錢捐給慈善團體,延續父親樂善好施的身教。「爸爸一直教導我們錢夠用就好,要把更多錢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為了讓爸爸在天上不要擔心,家貞比同學更努力讀書,學習技能,亞洲高級餐旅職業學校就讀時參加金爵全國調酒大賽獲得銅牌(全國第26名)、投稿南市青年獲得刊登、考取餐服、中餐、飲調、烘焙、中麺、電腦軟體應用等丙級證照、全民中檢中高級證書、子曰盃文藝創作中高級丙級、考取領團人員證書、擔任舊鞋救命志工。 父母離異、父親早逝,生活困苦,家貞與哥哥相依為命,但仍積極奮發,取得7張丙級證照、3張認證證書。經濟雖不富裕但仍承襲父親助人美德,行有餘力、熱心助人。在學業及技藝表現傑出,也能感恩惜福、回饋社會,值得獲獎並成為全國楷模。 高中職組王家貞。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內壢家政李秀靜,「食育食安」向下傳承
面對許多家長仍以為家政課是隨時可以被犧牲的「營養學分」,國立內壢高中家政教師李秀靜始終堅持家政是一門生活藝術也是生活哲學,簡而言之是家庭生活教育,培育孩子帶著走的能力。 身為全國家政學科中心種子教師,李秀靜分享,家政教學錦囊從1996年以「第1袋」命名,除了扣合錦囊的特色,也希望取其「代代相傳」的傳承意義,是由全國無數家政課老師共同推行的一項跨校教學計畫。在教學錦囊中,李秀靜著力於飲食教育,除了持續重視孩子的膳食營養,更透過各種創意課程,為這階段的孩子注入「食品安全」及「環境成本」等概念。 議題融入課程,注入食安概念 在課堂中,名為「青春營養四部曲」的課程正上演著,從「帥哥西裝」的電影片段,到「法國紙片女模瘦到死,得年28歲」的新聞分析,除了引導學生思考外表的美醜胖瘦和真誠內在孰輕孰重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帶領學生為自己規劃符合每日飲食黃金比例的菜單。這堂課,隸屬於全國家政學科中心「家政教學錦囊」第11袋的一環。 2005年,李秀靜以「黑心食品與良心食品」教案,榮獲教育部家政學科中心教材競賽全國特優,因此開啟對「家政-食育課程」的深耕與努力。 李秀靜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會融入資訊科技及行動學習。課程中會以青少年最愛的速食產品「漢堡」為例,讓孩子們知道儘管每個速食漢堡看似便宜,但在精確計算後會發現,原來光是要生產一人份午餐的225公克漢堡肉,釋出的溫室氣體竟然和一輛1,360公斤重的汽車行駛近16公里一樣多! 「除了食安、碳排放等議題外,透過飲食文化的檢視,不但可以爬梳出在地特色,也可發現臺灣多元文化的樣貌,甚至透過各國飲食文化,讓孩子具備世界觀。」李秀靜說。 跨校跨域合作,食育理念傳承 「事實上,透過與ACE跨校社群伙伴無償無私的投入下,國內家政課程不但已做到跨域與跨校,更已發展出符合ACE的教學特色。」李秀靜說明,A指的是Art Performance藝文展現,C強調Care for All的關懷包容精神,E則是融入資訊。 「一個教案的成熟,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才能確定是可行、可操作,也可推廣的。」李秀靜表示。10年前,李秀靜與永豐高中家政老師黃筱玲共同研發在地化食育課程,由自然、安全、健康、環保、低碳與永續的角度,重新詮釋綠色安全飲食觀,進而展開兩校間的情誼。 透過跨校結合及5年的課程精煉,所首創的「跨校跨科競合模式」,李秀靜於2016年以教案「尋找121.25的藝文基因」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結合兩校家政、資訊、音樂、美術等老師跨校合作,學生則在真實情境中,以在地特色為素材,產出自己的學習成果,發展自主性的「創客」精神。兩校師生並以桃園美食、在地情懷、推廣食育為理念,出版了《桃園在地醍醐味》一書,深具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業,更是神聖的工作,能奉獻於教學,成為人師,是一種福氣,更是一種使命。」創新教學的李秀靜,2017年榮獲教育部杏壇芬芳獎,她除了提醒自己,孩子才是教育的主體,總是抱持著學生優先的理念外,更期許自己要挖掘孩子的需求,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並將持續把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傳承分享給更多老師。 內壢高中李秀靜-校外踏查照片(右上)
高中校園 【2018地科奧林匹亞】2金1銀1銅,榮獲世界第三
我國高中生參加2018年第12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在38個國家、139名學生共同參與的競賽中,獲2金1銀1銅,國際排名第3名,團隊成績優異。 由左至右為任瑨洋、劉承瀚、鍾承成、蔡承軒。 2金1銀1銅,3項特別獎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等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今年全國初賽總計有493名學生參加,經過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等過程,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 而特別獎項部分,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任瑨洋所屬小組,獲得地球科學專題(Earth Science Project)第2分組第1名、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劉承瀚所屬小組,獲得地球科學專題(Earth Science Project)第2分組第3名、臺中市私立衛道高級中學蔡承軒所屬小組,獲得國際團隊野外考察(International Team Field Investigation)第1分組第3名,收穫豐碩! 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高中學生獲獎情形表。 地科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Olympiad,簡稱IESO)是專為18歲以下的各國學生舉辦的年度科學競賽,內容包括地質、氣象、環境科學及天文學等領域。IESO賽事分為兩部分,包括:70%的筆試及30%的實作測驗。近年來氣候環境劇變,地球科學逐漸成為顯學,每年舉辦一次的IESO不僅可加強高中學生認識地球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能促進國際間地球科學教育的交流。 本屆競賽中,學生不但要挑戰理論測驗(Written Test),同時還要在隔日進行實作考試(Practical Test),後者除考驗專業知識外,連同操作儀器及進行實驗的過程也包含在評分項目之中。實作考試分為多個階段,部分階段的考場選定在戶外,學生需進行實地的考察探勘,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經過縝密思考融會觀察所獲得的資訊,才能得以順利作答。 在計分的兩項目考試之外,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還安排國際團隊野外考察(ITFI, International Team Field Investigation)及地球科學專題討論(ESP, Earth Science Project),每個小組成員皆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溝通、分工、實地考察、討論、製作簡報及手繪海報,且所有成員於簡報期間皆必須開口進行發表,並且在討論抽選得到的議題後,團隊共同繪製專題海報,這些環節活動的設計,對於學生未來求學生涯相當有助益,為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的特色。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若於地科奧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並可分別獲得獎學金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而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我國榮獲33金 我國自2007年起參加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33金14銀1銅。 我國參加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獲獎情形表。
高中校園 【108課綱】麗山高中地理 跨科課程多元設計
編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核心素養」引導各領域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培養跨領域的知能、態度與實踐能力。學校要如何建構整體課程計畫,落實學生的選課自主權,是每一個高中面對108課綱的重要挑戰。麗山高中地理科集結校內、跨校教師資源,共同推動跨科多元選修課程的設計,可作為其他高中推動新課綱的參考。 多元選修的第一哩路 對於大部分高中教師而言,新課程的研發、設計並付諸行動於教學實務上,一開始總是充滿忐忑與不安!繁多的課務與愈來愈多的學生事務外,額外的課程研發,除增加教師負擔外並無實質誘因,這些都是讓老師望而卻步的主因。但快速變化的教育環境下,擔心被前進的教育洪流所淘汰,也是大部分第一線教師所擔憂的。如何面對未來挑戰的不斷衝擊,趕在12年國教正式實施前,有較充裕時間進行相關課程的設計與規劃,成為部分教師願意嘗試設計多元選修的動力之一。 基於這樣的背景因素,自身開始思索如何能將學術性的地理知識加以生活化,讓學生畢業後一樣受益活用的課程設計,便成為本課程最原始的概念與內涵。同時,在高三臺灣的環境災害課程教授過程中,談論臺灣的天然災害非常頻繁多樣,但課程中並無多餘時間加以應用,如何讓學生了解水災、地滑、土石流和地震頻繁的臺灣,天災可能就在你住家發生的概念下,開啟了多元選修課程設計的第一步,而「大臺北地區如何選擇安全的居住環境」,就成為本課程的主要議題。 從單一走向多元 本課程的初始構想是從地理的觀點導入,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漸漸發現,單一學科在部分課程上專業不足,例如:讓學生了解將來租屋、購屋等契約中潛藏的危機,或是家族選擇居住地點的傳統喜好,或從歷史的觀點看盆地內先民如何選擇居住地點及居家風水等概念,均非單一地理專業所能勝任,於是跨科合作的想法就逐漸融入課程的設計中。 多元選修課程既要符合素養的精神,也強調課程的跨科或跨領域的多元性,尋找跨科或跨領域的合作夥伴,成為課程持續發展重要的要項,但尋找好的合作夥伴並非如此容易,有些是家庭因素,有些則是觀念想法的差異,這些都是較難一起共同設計課程的原因;因此在規劃多元選修課程的初期,建議先思考哪些同事和自己觀念、想法比較契合。 此外,在擔心跨領域課程設計差異性較大,可能無法進行跨領域課程的擔憂下,可以從領域內的跨科課程內容作為起始。尋找合作夥伴前應先擬定初步的課程目標與架構,如此才能讓加入合作的夥伴能快速地進入狀況,而不須花很長的時間討論課程的方向與架構。 但如何讓課程符合素養課程的精神,就要尋求專家的協助了,本課程的研發過程中,臺師大教育系陳佩英老師提供了一個學習素養課程的機會,此時才慢慢了解其內涵。問題導向的開放式主題、將議題透過課程活動單的方式以導引學生共同討論、蒐集資料並共同提出答案等等,都是素養課程的基本精神之一,因此為了讓本身設計的課程符合素養意涵,請求大學端專業的協助,也是課程設計成功的重要關鍵! 鑑往知來 「大台北地區如何選擇安全的居住環境」課程經歷三年多在校內老師與跨校老師的共同合作下,課程設計終於有較完整的架構與內容(如下圖),其過程是經歷不同學科老師多次來回討論與溝通後,才整合出漸趨一致的課程想法。 課程設計與內容架構圖 回首來時,為了課程完整性討論中常有意見相左的爭執,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來自不同領域與學習背景,一開始就可以很有默契地合作或具有一致的課程理念是困難的!因此尋找契合的夥伴是課程設計成功的重要元素,課程開發過程中彼此尊重對方想法、傾聽夥伴觀點與提出適切的建議,都是課程能邁向成功的關鍵!跨科的課程設計過程雖然艱辛,但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每個老師都可以設計出很棒的素養課程。 本課程能逐步走向成熟,也受惠於本校校長與教務單位的鼎力支持,因此最後想呼籲的是,相關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行政單位,在老師設計多元選修的素養課程時,提供老師足夠的行政資源與支援是必要的,若老師提出相關支援與協助時,卻得到經費和資源不足的回應,如何能期待老師積極進行課程的研發與設計!不是嗎? ★看看麗山高中的跨學科課程:「小心災害就在你身邊」(完整影片版權屬國家教育研究院所有)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跨科或跨領域的多元選修課程設計—麗山高中地理科的經驗
高中校園 【108課綱】百齡高中齡園課程 彈性學習多元化
唐朝詩人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猶如百齡高中用十年的光陰,慢工細活地磨出「齡園課程」,新課綱課程正散發微微亮光,此刻是百齡校史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再創另一個輝煌十年的重要轉淚點。提供百齡一步一腳印發展新課程的經驗,希望能作為其他友校推動新課綱的參考。 課程發展簡史 民國98年,基於提升學校競爭力的需求,百齡開啟連續六年高中優質化歷程,以「多元百齡、培育群英;優質百齡、永續精進」為願景,扣緊願景描繪出五大關鍵能力的學生圖像。106年重新盤整凝聚共識後,學校願景2.0:「有創藝的智慧學校」成形。 百齡高中多元選修上課情形。 98年開始發展「數學90俱樂部」、「英語菁英班」學術性社團,為多元選修課程前身。101學年度開始,每週2學分,學生自由跑選的校本課程正式上路,開設「藝遊數學」、「Python程式設計」、「表達的藝術」等課程。 百齡高中課程發展相關簡介影片: 新課綱推動的協作策略 【發揮優勢克服弱點】 不願被「完全中學行政負擔重」等非主控圈的老問題困住,百齡高中著眼在「資源共享」、「大手攜小手」…等主控圈項目,試著讓國、高兩部有良性競合,進而形成向上提升的力量,當主控圈放大後,非主控圈的問題將會越來越無影響力。105學年度,國中部七年級「專案專題」課程開跑,106學年度,七、八年級「專案專題」課程全面開展,從親師生的回饋,證明學校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發揮課程教學領導】 校長以身作則公開授課,支持鼓勵教師發揮行動力、研究力及團隊力,教師由課程傳遞與執行者變成課程研究與發展者。 百齡校長以身作則公開授課,並邀請佐藤學教授觀課指導。 【成立課程革新組織】 成立課程核心小組,強調新課綱與各學科的緊密相關性,賦予學科專業學習社群(PLC)新課綱相關任務,並提供資源。 【建立各式對話平臺】 善用備課日、教學研究會及相關會議,搭起多元對話機制。這些互動性活動不僅為了課程發展,也促進不同社群的同理,增加團體動能,形塑校園正向文化。 【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各學科新課綱的準備工作包含:研讀總綱及領綱、解讀升學考試試題趨勢、提升課程發展設計能力、學習專題研究課程法…等。另安排校外典範學校參訪見學,讓百齡鮮師有跳躍式學習。 【統整內外不同資源】 98學年度起優質化方案在六年內漸漸開展不同課程的可行性,104學年領先計畫為學校發展選修課程的重要資源。有效整合「資訊、智慧校園、永續校園、E化學習、國中亮點等計畫經費,家長會資源及外部捐款」等,支持課程發展、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 【組織變革分工合作】 為平衡教務處負擔並順利完成新課程規劃,百齡高中由學務處負責執行前導計畫,計畫採處室分工模式辦理,如:輔導室主政選課與輔導;總務處負責學習空間;圖書館參與自主學習規劃…等。 結語 在「前導計畫」給力的協助下,百齡高中在10年基本功基礎上,已重新確認或完成「三年課程規劃」、「成立核心團隊」、「學生學習圖像」、「課程學習地圖」、「多元選修跑班(101年起)」、「校定必修架構」、「彈性學習時間草案」…等。眼前將聚焦「校定必修課程發展」、「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彈性學習實施細則」、「課程輔導諮詢機制」…等,順利完成新課綱課程的規劃與試行準備工作。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資料來源: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第10期:協作中心電子報:百齡高中 - 十年慢磨齡園課程 開啟學習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