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海大產學合作,海浪發電不是夢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日前與哈哈世代科技公司簽訂「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效能提升及技術移轉合約。(圖/海洋大學提供)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日前與哈哈世代科技公司簽訂「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效能提升及技術移轉合約,透過產學合作,為臺灣綠能環保科技的實踐,往前再邁進一步。 產學攜手,提升海浪發電效能 海洋大學海洋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表示,目前世界各國所發展的海浪發電技術不易大量推廣的原因,主要在於單機作業、單機發電,成本高、效能低。同時,發電裝置通常是架設在深海中,或是離岸式的設置,導致無法固定、容易鏽蝕,加上架設成本高、施工不易,完工後容易故障、不易維修保養,傳輸電力的纜線從海底拉到岸邊,花費高昂又會耗損電力,更極易遭受破壞等等問題。 對此,海洋大學表示,該校擁有世界級的海洋工程實驗館及大型空蝕水槽,同時校區又緊鄰海洋,周遭亦有充足碼頭及水域設施,是國內獨有的研究環境,非常適合進行海洋能源開發的相關研究,目前校內在海洋能的開發主要有溫差、波浪、潮流發電等三大研究團隊正在進行。透過這次合作,將協助哈哈世代公司進行「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效能測試、技術指導與建議,朝向商業運轉的目標邁進。 哈哈世代科技總裁廖人立表示,希望透過這次的合作,借重海洋大學海洋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專家的專業,進行技術指導與效能測試建議,檢測人工造浪模擬系統的性能,並改進缺失,作為提升效能及後續下海測試商轉的參考。 將海浪動能轉化電能,邁向綠能家園 廖人立總裁強調,哈哈世代致力於綠能新科技的研發,經過多年的研發與測試,避免現行海浪發電技術常見的問題,發展「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藉由浪波的上下高低起浮能量,轉化為動能並予串連集中,複數連動裝置是此設備一大核心技術,可以允許串連各並聯裝置的傳動軸,使得傳動能量集中於飛輪而推動發電機發電,達到方便管理並減少發電機組數量。並以慣性飛輪作為動能儲存,進而可穩定地經由發電機構轉換成電能。單位面積的發電效能可超越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數倍以上,且全年無休發電穩定。 哈哈世代強調,此新型發電系統是一套低成本、高保固,以更易維護的方式把大面積的海浪動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一旦商轉量產,將為臺灣推動非核家園與再生能源提供解決方案。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759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哈哈世代與海洋大學簽約測試新型海浪發電
高中校園 高中職生快看,技能清寒獎學金在此
Photo via target="_blank" 高中職以及大學的清寒在學生,只要擁有藝術、體育或技職類的專長,成績表現優秀,附上老師或教授的推薦信函以及清寒證明,即可向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申請「技藝職能獎學金」。不限時間,可隨時辦理。 「財團法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為培育清寒在學優秀的藝術、體育、技職類學生,特別針對公私立高中職、大學院校設立「技藝職能獎學金」,每年預算最高達新臺幣500萬元,以協助青年學生發揮天賦長才並培育潛在專業技能。 獎學金申請條件 【對象】:公私立高中職、大學院校(含研究所、碩士班)藝術、體育、技職類清寒優秀在學學生。 【高中職成績條件】 1.高中職二至三年級在學生前一學年的術科成績總平均在80分以上或校排名40%(含)以上,且操行成績甲等以上或80分(含)以上可申請。一年級新生則以入學考試或申請入學成績提出申請。 2.若未能提出在學成績或入學成績證明文件者,可提出得獎紀錄以供審查。 【大學成績條件】 1. 大學院校(含研究所、碩士班)二至四年級在學生前一學年的術科成績總平均在80分以上或校排名40%(含)以上,且操行成績甲等以上或80分(含)以上可申請。一年級新生則以入學考試或申請入學成績提出申請。 2.若未能提出在學成績或入學成績證明文件者,可提出得獎紀錄以供審查。 獎學金申請方式 【申請資料】 1.在學或入學成績證明文件。 2.系所或教授、老師推薦信。 3.中低收入戶證明或相關證明家境清寒文件。 4.「技藝職能獎學金」申請表(點我下載)。 【申請方式】:備妥上述資料文件,以掛號郵寄至: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 125 號 6樓「財團法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 【注意事項】 1.申請資料短缺或逾期者皆不受理,且不另行通知。 2.獎學金的申請審查採書面方式進行,必要時得面談與實地查核。 3.已受獎助的學生於接受獎學金屆滿一年後(即已接受兩學期之獎學金),可檢附相關文件再申請。 4.申請文件若有不實或違反規定者,得撤銷獎助,並追繳已申領的金額。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技藝職能獎學金設置辦法
大學排行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特色
編按: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的世界大學排名在高等教育界有其重要地位,此文詳述《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在2010年的排名變革,以及新排名的特色。雖於2011年所撰寫,但仍能帶領我們了解大學排名的評量指標多元,需多方理解才不會有失偏頗,也才能提供大學端更客觀多元健全的資訊,協助大學更具競爭力。 ======【正文開始】====== 高等教育界普遍好奇,去年(2010年)起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獨立於Quacquarelli Symonds(QS)之外自行發表新排名,究竟會提出哪些新點子?就在去年(2010年)9月《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發表新世界大學排名後不久,其副主編Phil Baty 於2010年11月初來到臺灣,並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主辦之「全球大學排名現況、發展及對臺灣各大學國際競爭力之影響」國際論壇中,闡述其新排名的新思維。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名興革 值此高等教育全球化方興未艾之際,《泰晤士報高等教育》與QS於2004起合作發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THE-QS)已六個年頭,其評比特色在於屬「聲譽評比」的學術同儕意見與雇主意見調查高達50%,卻因而也引起頗多爭議,Phil Baty提及降低聲譽評比比例是提出新排名的動機之一。 Phil Baty亦提到高等教育機構的複雜性,一些大學最有價值的努力無法以數據呈現,更無法進行測量與全球性的比較,常用的一些指標亦很難令人滿意。而根據湯森路透調查發現,有超過九成受訪者反映,教師發表產出與被引之影響力需要納入測量;超過八成受訪者希望了解師生比與研究經費收入等;超過七成表示同儕聲譽測量亦須納入。Phil Baty說明,最後根據諮詢會議,THE-QS世界大學排行榜有三點必須改進之處:1.來自於主觀意見占50%,其樣本卻薄弱;2.論文被引次數受領域影響產生偏差;3.僅以師生比作為教學品質測量過於粗糙等。 因此,《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0年起另與湯森路透合作發表新排名,於該年9月16日公布新世界大學排名;新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降低同儕意見比重,同時增加教學評比內容,並採用經校正(考慮領域差異性)的論文被引用影響力,同時提出研究卓越性須考量經費、規模、領域、國際化等,並將指標增至13個之多。 比較《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新舊世界大學排名指標權重如下表一,可以觀察到《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面對世界大學排名對國家政策與經費分配等可能有所影響,因而加以改善,使新排名指標更多元、健全且透明。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新排名的特色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新排名的學術聲譽調查包含教學與研究部分,由湯森路透就全球具資歷學者於今年春季進行調查,共回收13,388份各地區各領域的問卷,據以代表全球高等教育意見進行統計,除教學聲譽調查指標權重占15%,研究聲譽調查指標權重占19.5%,合計聲譽調查指標權重占總分之34.5%,較舊排名的50%為低之外,並設計部分指標由學校自行陳報,比重約占10.75%。對於諮詢意見反映較有意義的指標,且數據本身信度足夠,則給予較高之權重;反之,若數據本身信度較不足,或指摽有效性不夠,則給予較低之權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新排名的特點之一,在於考量經費、規模、領域等影響;在機構收入、研究經費運算上,先除以教師數,數據再經「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power parity)校正,使所有國家能在公平基準下競爭;而進行論文被引用影響力運算時,數據亦經「領域差異性」校正,因此,新排名結果使得小而美、非綜合型大學有機會勝出。2010年排名前五名分別為美國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進入前200名最多的國家依序為美國72所、英國29所、德國14所、荷蘭10所、加拿大9所,另臺灣有4所進入前200名。學界分析前述表現與各國高等教育經費占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之百分比有關,美國、英國與德國分別為3.1%、1.3%與1.1%。 多元指標排名 提升大學競爭力 除了《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新排名的演進,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近年辦理之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計畫,也從2007年推出的全校不分領域排名,至2008年新增領域排名,2010年再細分至學門排名,一路不斷精進發展,也讓小而美的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競賽中脫穎而出,甚至新興國家大學亦可有不錯的表現,相信世界大學多角度的指標排名數據,與一再改良的新排名、新思維與新作法,可提供大學更客觀多元健全的資訊,協助大學更具競爭力。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29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新排名新思維
大學排行 【2017 QS學科排名】臺灣19所進世界大學500強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三月公布「2017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在「藝術與人文」、「工程與科技」、「生命科學與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等五大學科領域中,臺灣共有19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表現優異。 其中,國立臺灣大學在五大領域的排名皆在50名內,成績最為亮眼。而科技大學中,則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列入500大。此外,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輔仁大學、逢甲大學等私立大學在各領域中也不錯的名次表現。 「QS」的「2017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共評鑑全球4,438所大學,排名的指標包括:學術權威與聲望、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論文引用與影響等項目。今年在學科部分新增4項,包括:神學與宗教研究、解剖學與生理學、餐旅與休閒管理、運動相關學科,使原本的五大領域42學科變成五大領域46學科。 「藝術與人文」領域500大:臺灣12所 「工程與科技」領域500大:臺灣14所 「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500大:臺灣10所 「自然科學」領域500大:臺灣9所 「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500大:臺灣12所 ★資料來源:QS官網「2017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大學校園 臺師大遇見北大:暢談教育鬆綁與翻轉
臺師大校長張國恩(左)與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右)演講前會面 高等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當大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大學針對教師的教學該進行什麼樣的思考與改變?針對這樣的議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2月24日下午受北京大學邀請進行一場「21世紀高等教育兼論翻轉教育思維」的演講,暢談科技帶來的教育新思維,以及老師和學生所要面對的困境,甚至大談教育鬆綁、跨領域學習的想法。 大學須促進學生統整學習與多元理解 面對網路科技的進步,高等教育也面臨重塑的問題,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與臺師大校長張國恩對科技時代背景下,大學所扮演的角色提出許多疑問,昨天兩人在演講之前,針對當今的高等教育問題進行討論。北大校長林建華指出,大學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他憂心學校教育已經跟不上時代,甚至老師的教學已不符合社會的需求,所以現在所關心的不僅是學校的建設,而是教師的提升和學生的需求。張國恩亦表示,科技不代表創新教學,教師不再是本位主義,而大學的價值絕對不再只是企業培訓人才的場所,而是一個促進學生統整學習、提供多元理解的環境。 「大學不該有退學制度;應該是一個天天有畫展、周周有音樂會的環境;大學應該幫助學生規劃世界足跡地圖…..」張國恩指出,教育不該有太多限制,大學可以說是人力資本的養成的場所、提供人們對真理追求的環境,大學是提供全方位環境的地方,大學是個平台,首要考慮學生生涯輔導與職能探索的適性發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架構與教學設計,打破以教師自我立場為主的課程規劃方式,未來教師要更能掌握未來趨勢與產業發展需求的跨域整合。如此達到因材施教、適性學習。強調老師不再是權威代表,不能在有限的能力中限制學生的發展,更不要以為科技帶來的教育模式就是翻轉教育,而是要了解科技帶來的創新教學模式。 學會觀察與跨領域運用,才能創造自我價值 張國恩認為翻轉教育並非侷限在科技教學上,他也對學生談起網路時代所引發的「迷失概念」議題,他認為許多學生認為網路世界可以解決所有疑問,但卻可能取得錯誤訊息而讓學生迷失其中,他認為應該學會觀察,對於未來,也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跨領域的運用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他更強調meta- knowledge的重要性,因應科技帶來的創新教學模式,他鼓勵跨域與統整學習以促進多元理解。 面對世界的競爭,張國恩認為大學不是企業管理化,本身要做到企業化管理,以提升競爭力,克服國家經濟成長率下降、高齡化社會,以及低就業人口的結構性因素等問題,維持高教品質增進全球移動力以發展國際化校園、運用數位科技於校務研究與教學活動、建立具多元價值與效率的校務經營文化。 台下坐滿聽演講的北京大學學生 大學不僅學習知識,也學習合作與共生 張國恩分享師大許多做法,包括減少必修學分數與授課時數,以增加學生學習機會。與技術型高中合作「生活技能通識課程」,讓大學生回到高職去學習實作技術。也取消「雙二一退學制」,重視學生學習權利及回歸教師評量權;率先廢除「操行成績」,培養學生自律能力;率先設置「專責導師」,進行全方位學生輔導;率先設置「社團人專業領導培力學分學程」,專業學識課程搭配社團實務經營。 張國恩說,每個人都要尊重多元的校園價值,自由自治的校園文化,每個人不該有「只要我不喜歡,你也不可以」的想法。對於來自哈佛大學的留學生認為大學許多知識可以從互聯網得到,技術可以透過實習在企業中學習,大學存在的價值是不是只剩下提供文憑,張國恩則回應,大學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而是提供一個多元的環境,讓學生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學習,並學會與人共同生活、合作。
大學校園 【學海計畫】大學生海外研修實習,別錯過
Photo via VisualHunt 凡就讀國內公私立大專校院一學期以上的在學學生,皆有機會參加教育部「學海系列計畫」,獲得出國修讀學分或至國外企業實習的補助機會,以擴大國際視野,提升自我競爭力。目前正值各校受理申請期間,有意出國研修或實習的大學生,請依就讀學校規定的時程辦理。 教育部為擴展國內具發展潛力的年輕學子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規劃有「學海系列計畫」專款補助,鼓勵各大專校院選送在校成績優異學生赴國外大專校院研修或至國外企業、機構實習。 106年新增的「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預計選送600名以上學生赴新南向國家實習,包括:印尼、越南、寮國、汶萊、泰國、緬甸、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紐西蘭及澳洲等18國。期望培養精通該地區語言,以及瞭解當地政經背景的國際實務經驗專業人才。 學海計畫:四大類型 學海計畫:申請條件 1.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並於薦送學校就讀一學期以上的在學學生(不包括國內及境外在職專班生)。 2.申請「學海惜珠」者,應有各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定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相關補助資格。 3.參與學海系列計畫的學生須通過薦送學校規定的專業及語言能力條件。 4.依規定申請計畫補助者,同一申請人、同一教育階段,以補助一次為限。但不同補助類型計畫名額及經費有剩餘時,薦送學校得選送學生至不同補助類型計畫。 學海計畫:各校簡章辦法查詢 各大專校院的校內申請時程與甄選方式各有不同,有意申請的同學請點選各校簡章查詢。 ★106年「學海飛颺」124校:各校簡章查詢請點我 ★106年「學海惜珠」105校:各校簡章查詢請點我 ★106年「學海築夢」134校:各校簡章查詢請點我 ★106年「新南向學海築夢」123校:各校簡章查詢請點我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內大專校院選送學生出國研修或國外專業實習網站
大學校園 考大學:商業設計科系學什麼?
「設計」是一項有目的的創作行為,「商業設計」則是以促進商業活動為目的的設計創作。一般而言,國內商業設計大致分為2D的平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與3D的產品設計、商品設計。全國技職與高教體系校院普遍設有商業設計相關科系,技職校院之科系數量大於高教體系。雖然兩者所開授的課程內涵大同小異,但由高工/高職升學技職校院的學生,普遍具有較佳的術科基礎與實作能力,而普通高中升學高教校院的學生,則相對具有較優的語文與通識素養。 對「商品設計」與「產品設計」領域而言,「設計」是一連串複雜問題的解決程序,針對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中所發掘的問題,透過「設計」技法產出概念構想與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具體化轉換成有形的商品或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具美觀、舒適、便利與安全的生活質感。因此,商品(產品)設計專業包含設計美學、設計商學與設計工學等三大範疇。 其中,設計美學賦予商品獨特的美感價值,課程包含設計素描、表現技法、造型原理、色彩應用等專業訓練;設計商學創造商品優勢的商業利基,課程涵蓋商品企劃與行銷、消費者行為與生活型態分析、商品研究、專利智財、設計專案管理…等;設計工學則具體實現商品量產目標,包含材料與加工、機構設計、人因工程、模型製作、設計工坊實習…等專業。除此之外,數位技法應用包含電腦美工與影像處理、3D電腦繪圖、電腦輔助設計、逆向工程與3D列印…等,也是商品(產品)設計科系重要的專業訓練課程。 日常所見都是商品設計成果 商品(產品)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小至一根迴紋針文具商品設計,大至巨無霸噴射客機的座艙內裝規劃設計。商品設計學系強調學生「創意」與「實作」訓練,而伴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與文化創意產業興起,商品設計專業呈現多樣化與前瞻性。例如義守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分為「文創商品組」與「生活科技商品組」,學生可依其性向志趣,選修相關類組專業課程。搭配校外「專業實習」、「畢業專題設計」(大四總結課程,學生分組完成至少一件設計作品,赴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青春設計節與台北世貿中心新一代設計展公開發表展覽),以及每年執行之就業學程及產學人才培育計畫成果。 由於學生具備充分的設計創作能力與實務經驗,畢業後可從事商品設計開發與設計行銷服務等相關行業,職業選項包含擔任專業設計公司或企業設計部門之商品設計師;一般產業界之商品企劃、行銷或設計開發人員;開設個人工作室,承接委託設計案或自行開發創意商品行銷;成立設計公司,承接專案商品設計開發、設計行銷服務或自創設計師品牌。 創意商品設計系的畢業作品展。(義守大學提供) 創意是知識經濟時代關鍵 「創意」是現今知識經濟時代產業致勝的重要關鍵要素,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不僅是當代傑出的創意夢想家、創新實踐家與典範創業家,更是位具有高瞻遠卓及堅定科技美學信仰的商品設計家,其所主導研發一系列創新商品,不僅帶領蘋果公司邁向企業頂峰,更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 而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產業發展趨勢與工業4.0(Industry 4.0)環境浪潮催化下,創意商品設計將在企業扮演更前瞻的主導地位。如果您不安一成不變的平凡現狀、喜歡天馬行空揮灑創意空間、對週遭事物充滿關懷與好奇、且具有獨特的科技、人文及美感品味,就有可能成為一位頂尖的商品設計師,設計您的精采世界、創造您的卓越未來Design your wonderful world; Create your excellent future! 說作品。(義守大學提供)創意商品設計系學生正在展示與解 ★★商業設計相關科系都在這(建築與設計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體育科系學什麼?
大學體育學系大都是各校體育相關科系中歷史最悠久的科系。隨著社會的變遷,課程設計上除了培養體育教師及運動優秀人才外,更擴展到培育休閒及健身運動指導人才及運動科學相關研究人才。相對體育其他相關科系,體育學系學生畢業後,因為接受學、術科雙重的專業的訓練,提升就業上的能力,更能在各領域中競爭。 體育學系畢業生未來可從事工作主要有中學及小學體育教師、運動教練、運動設施管理人員、運動中心體適能指導員、體育運動休閒用品製造業、運動藝術教育表演服務業、運動產業行政人員與銷售人員,以及體育運動休閒相關組織之領導、企畫行銷、相關指導人員等。 喜歡運動是先決條件 想讀體育系的同學,喜歡運動、喜歡觀賞運動賽事是先決條件。體育學系課程上,都會有各種不同的運動術科課程,雖不會要求每位同學都要達到競技運動選手的標準,但喜歡運動、懂運動競賽規則、參與運動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未來從事體育相關運動工作的基礎。 體能訓練與運動科學並重 體育系除了學習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課程與體能訓練外,也重視體育運動相關科學。各大學體育相關的研究所,也都以培養體運動研究人才為主旨,包括了運動生理、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社會、運動管理、運動心理…等各種領域。近年來,各體育學系師生及相關的學會也不斷地參加及辦理國際研討會,增進國際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觀。 各校發展重點的異同 目前國內各大學體育學系發展重點差異性不大,在體育教師部分,有些學校是小學教師的教育學程,有些則是中學的體育教師。在運動科學各領域的研究以及運動、休閒產業職場上發展,則大致類似。 專業運動指導人才的發展 隨著科技發展,醫藥衛生及生活水準的提高,相對地也剝奪了人們體能活動的空間。預防醫學與照護是未來的發展重點,正確的運動觀念及需求也日益提升,目前國內也已不斷地在推動各項體育政策,提升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未來專業運動指導人才,將是一個廣大的產業需求。體育運動不再是只有肌肉表現,運動科學與專業體育的結合,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也是體育學系畢業生的未來。 ★★體育相關科系都在這(遊憩與運動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政治科系學什麼?(系列一)
政治是一種「有限社會資源的權威性分配」,也就是各種團體進行決策的過程,一般來說,政治多用以來表示政府或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那麼,要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政治社會呢?自古以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曾試著提供解答,而這些答案到今天一直都影響著大家的生活。 東海大學政治系系主任胡祖慶指出,政治學就是專門研究政治的社會科學,例如政治理論、比較政治、公共行政與國際關係,或是政治制度、民主憲政、中西治思想史、政黨與選舉、公共行政與組織管理、國際政治、外交與談判和政治學方法論等,都屬於政治學的範圍。 2016年,台灣政治圈吹起一股年輕氣息。7月,各政黨推派10位代表組團前往克里夫蘭觀察共和黨代表大會,其中半數在30歲上下。對照過去,這是個不尋常現象。在那裡,我們會見共和黨重要策士陳仁宜,他只有38歲。四年前,他已經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首席幕僚。 這意味年輕人越來越有機會在人生前半段參加有限社會資源的權威性分配,或者幫忙替社會公道下個註腳。我們在核能,年金,以及性別平等各項議題上頭一再觀察到這樣的現象。 從最近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脫離歐盟…等等事件可以看出,全世界的政治局勢正在劇烈變化,而我國也身處政治民主化的關鍵時刻。在變動的年代裡,雖然有許多變數,卻也擁有無窮的希望。在這個極需要科際整合與決策能力的時代,政治系的青年更有發揮的空間。 政治系進路 以東海大學政治系為例,畢業生的進路大致有以下方向: ☆政府機構:服務於中央及地方政府單位;近年多位系友在外交領域中表現相當傑出。 ☆大眾傳播媒體:透過政治專業上的完整訓練,加上傳播媒體的實務操作課程,畢業生往傳播界發展多有傑出表現。 ☆政黨及國會助理:近年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蓬勃發展,畢業生可進入各政黨及國會擔任助理工作,甚至日後投入競選民意代表行列者亦不在少數。 ☆中學教員:東海大學提供完善之教育學程,政治系同學在校期間成教育學程後任教於各高中及國中教職者日漸增多。 ☆民間機構:多元化的課程設計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服務於民間中小企業、外商公司者,有相當傑出的表現。 ☆學術研究機構:畢業生畢業後可繼續深造而取得學位,之後任教於各大學,或是於學術研究機 構擔任教職或研究職位。 期待在政治系相遇 在政治系度過20個寒暑,期間無數次相遇豐富了個人生命。這樣的巧遇曾經發生在我和系友牟華瑋先生之間。2009年,我應外交部邀請訪問英國,受到駐處熱忱接待。當時是駐英副代表的牟華瑋陪同一行人到「薔薇與皇冠」啤酒屋小憩。能夠造訪經典影片《魂斷藍橋》著墨的名店令人驚喜。三年以後,我隨團參加美國共和黨黨代表大會,又和調任邁阿密辦事處處長的華瑋兄不期而遇,值得在「阿甘餐廳」多喝一杯瑪格麗特。 類似巧遇數也數不清,曾經在政黨活動碰到任職於新北市政府的系友誌雄。到國家文官學院授課,遇見高考及格的系友俊達。去年6月,學生一夫陪同我前往廈門,出席第八屆海峽論壇。看到學生卓然有成,那份成就感難以形容。 除了實務之外,我更喜歡和學生在學術方面相濡以沫。也在東海政治系任教的張峻豪副教授是親手教過學生。系友孟翰先前悠遊在早稻田校園,以及村上春樹住過的宿舍。系友競妤前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讀將滿兩年。這告訴各位,只要努力就能複製相仿的美好人生。而我也會因此更加期待與各位在政治系相遇,共同開創無限可能。 ★★政治相關科系都在這(法政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健康照護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愛默生曾說過:「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擁有健康的人,才擁有希望;擁有希望的人,才能擁有一切」。健康管理可謂人生的重要課題,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健康管理學系就是基於積極促進民眾健康的熱情而成立的,在健康管理學系中,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是運用整合性與創新性的思維與策略,突顯健康的核心價值,最終達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的! 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已成為重大議題,再加上慢性疾病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上最大的隱憂,無論是在家庭、社區、職場或是學校,協助民眾培養正向的健康意識與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已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專業。而在健康促進風氣日漸興盛的趨勢下,不只民間的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政府單位也不遺餘力規劃並執行各項健康及長照政策,因此,致力於推動健康的各機構組織,都需要擁有健康與管理雙技能的健康管理人才;相關人才不僅要熟習健康相關企劃,也必須善於管理和執行計劃,以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為例,在課程中強調「健康促進」與「健康產業管理」的雙特色領域,就是為了培養出符合健康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 健康管理四大專業能力 想投入健康管理這個領域,在學校必須從四個方向來紮根。首先,要先學習健康的基礎知能,對身體的解剖生理與功能機制要有充份的認識,才能對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關係有充份的瞭解。其次要能累積對健康政策、法規及健康國際趨勢的敏感性,以符合大環境的要求,建構符合時勢的健康策略。第三則是要有改變人類行為的專長,健康行為是健康生活型態的基礎,因此會學習如何改變人類的不良健康行為,增進人類的正向健康行動。最後,就是要具備管理的技能,包括:健康數據分析能力、溝通統籌的協調技巧、或是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等。只有具備以上四大能力,才能成為稱職的健康管理人才。 學生到偏鄉為小朋友舉辦衛教服務健康營隊(義守大學提供) 目前產業相關人才需求 健康管理學系畢業後除了可考取健康管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師、食品技師等相關證照,亦能報考衛生行政高普考,成為公部門、健康產業、一般職場、醫院及衛生單位、非營利組織等機構推動健康促進活動的重要推手。由於就業市場廣泛,因此,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在實習課程與實習單位的規劃上,十分重視多元場域的安排,好讓同學在畢業前就對職場中的健康專業角色有完整的認識,也開拓其實習後即就業的機會,實習單位包括:健保署、衛生局等政府部門單位;醫院、養護中心、長照中心等醫療養護機構;董氏基金會、紅絲帶基金會、社區醫院協會等非營利組織;以及健康管理中心或健身中心等私人健康產業等。 事前預防成健康照護趨勢 全球健康照護趨勢已由治療轉向事前的預防,健康促進的風氣也日益盛行,無論政府及民間都紛紛投入資源,推展及活絡健康產業,無論國內外、各族群、各年齡層在飲食營養、運動健身、休養心靈、菸酒防制等面向的健康需求,都是健康管理未來的商機所在。想從事健康管理相關事業的年輕學子,只要有對人類健康的熱情與關懷,我們都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 ※想了解其他醫藥衛生相關科系嗎?請參考: 「考大學:影像暨放射科系學什麼?」、「考大學:醫檢生技科系學什麼?」 「考大學:護理科系學什麼?」、「考大學:藥學科系學什麼?」 「考大學:醫務管理科系學什麼?」 ★★健康照護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輔導諮商科系學什麼?
諮商與輔導是目前最夯和最熱門的科系,包括學校諮商、社區諮商、企業諮商、醫療諮商和矯正諮商等皆需要專業人才投入。諮商與輔導是一項助人的工作,藉由人感動人、人接觸人、人與人交心,協助個人自我覺察、調整與行動,達到自我實現。 諮商與輔導人員所需的特質,包括對人有興趣、喜歡與人接觸聊天、同理心、溫暖、將心比心、助人、利他、樂觀、快樂、幽默、真誠、情緒穩定變通…等等。其實,並非所有的諮商人員都具備這樣的特質或能力,而是諮商輔導人員要能夠知己知彼,覺察自己的優勢、資源與限制,針對不同的族群或個案,提供客製化的協助。因此,到底哪類型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讀諮商輔導學系,以前有很多迷失,認為具備溫暖特質的諮商師效果最佳,然而此特質可能僅適合某些領域或個案,並非所有的諮商師都需要這樣的特質。 另外,在諮商過程中,工具的發展與編製以及應用也很重要,國內缺少這一方面的專長人才與工具,若為自然組或對分析能力較有興趣的高中生,也可以選擇諮商輔導學系,因為修讀諮商輔導學系可以強化自己心理計量能力,未來可以從事測驗編製或應用,成為專業人才。 因應社會需求的諮商課程 諮商與輔導系的課程設計是理論、實務和研究三項同時兼顧。以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為例,課程很強調實作、體驗,以及案例教學,讓學生玩在其中、樂在其中,進而自我探索、自我覺察,先將輔導知能用在自己身上,進而運用在其他人身上。諮商專業領域的教師除了具有心理師專業證照的資格,也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讓同學的學習兼具豐富的理論知識及紮實的實務技巧。 課程內容除了一般核心的心理學、諮商理論、諮商技術、團體諮商、心理衡鑑、諮商實務、實習課程外,還有一些因應社會需要的課程,例如開列網路心理與行為、兒童心理諮商與治療、遊戲治療、青少年問題適應與諮商、家族與婚姻諮商、性諮商、性別與親密關係、婚姻家族治療、老人諮商、表達性治療等相關課程,落實社區兒童青少年與家庭弱勢族群實踐工作。 圖: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提供 學校與企業人才需求量大 關於未來相關產業發展的趨勢,包括學校諮商、社區諮商、企業諮商、醫療諮商和矯正諮商等。首先,在學校諮商方面,因應學生輔導法,全國未來十年內需要幾千位中小學輔導教師或各級學校諮商心理師,協助學校輔導工作。其次,在社區諮商方面,針對社會變遷的多元化,弱勢家庭或社會問題日益嚴重,需要更多的諮商人力協助社區諮商輔導工作。接著,在企業諮商方面,以前這一區塊是被忽視的,經常造成企業成本的提升,近年來,企業界開始重視此一領域,引進諮商與輔導人員的介入,大大提升企業的績效。 另外,在醫療諮商方面,也慢慢重視臨終關懷、失落與悲傷、老人諮商與照顧等,其專業的介入可能提供醫護人員不同層面的心理協助。最後,是矯正諮商方面,因為成癮行為、犯罪問題日益嚴重,故政府或矯正機關投入大量經費與人力在此領域中。 圖: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提供 諮商畢業生進路分析 諮商輔導學系畢業生未來出路,同樣可以分為五大領域,包括學校諮商、社區諮商、企業諮商、醫療諮商和矯正諮商五類,每個學校依其師資與系務發展,偏重的領域不同。以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為例,主要畢業出路可分為「學校輔導取向」與「社區工作取向」兩部分。 在學校輔導方面,臺南大學諮商輔導學系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小學學程和中學學程的學校,同學可修習課程然後參加中小學的教師甄試,即能成為學校輔導教師或輔導諮商人員。也可到文教機構擔任輔導員、教師或行政人員。亦或經由研究所碩士班訓練並通過諮商心理師高等考試,至各級學校擔任專業諮商輔導人員。 在社區工作方面,學生則可選擇至社福機構擔任生活輔導員或行政人員;或至工商企業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訓練工作;也可至司法體系擔任法院、監獄矯治人員。還能選擇進修,透過研究所訓練並通過諮商心理師高等考試,可至社區醫療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或至社會服務機構、工商企業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 ★★輔導諮商相關科系都在這(社會與心理學群)
大學校園 提倡創新研發,從「打破授課常態」開始─《大學的藝術》12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台灣幾乎所有大學,大部分的課程都是長成這樣: 1.由一個教師從頭上到尾,超過一個教師的很少,偶爾外請講者。 2.每周上課一次,每次連上三節或兩節。(學生往往同時段修5-10門課程) 3.延續一學期,也就是大約15到17周。 4.學分數侷限於二到四之間(看每周上課幾小時)。 很少人發問:為什麼一定是這樣?可不可以不是這樣?會不會有更好的模式?當然,「很少人」之中,有一個是我。因為從許多人的經驗中可以看出,這樣的教法不一定良好,不見得合理: 1.同一個時間修五到十門課,對任何一門課,往往都缺乏深思與探究的時間,思考不斷轉換的結果,每門課都是沾醬油,學習效果不佳。 2.學分應該反映課程的分量與對學生的重要性,而不是授課時間。重要性的差距,往往也不是二到四之間,應該拉出更大的級距。 3.一門課由同一個教授教,往往會缺少多元見解。記得我在讀總經課的時候,梁明義教授教凱恩斯學派,另一門課只學得到貨幣學派,學生被迫二者擇一。 只在台灣內部看,可能會以為這樣的課程形式是唯一可能的形式。這當然是狹隘目光造成的偏差理解,如果了解世界各地大學的運作,其實排課的形式可以相當多元。 以下,舉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課程,以及英美大學作為案例,說明教學安排多元彈性的可能性。 建立短期課程模塊,減少同時間修課數量 在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這門課程總共六個星期,每星期上課三天,而上課之外是學生密集的閱讀、討論、準備報告與作業。因為這門課是非常受重視的課,課程內容也非常豐富,所以它的修課方式是「全時間學習」,學生在同時不修其他的課程,全心學習這門課程,心力不被分散、打斷。 在英美頂尖大學,同時間只修一門課並不常見,但是也遠不會像台灣學生選這麼多課。以哈佛來說,同時手上有四門課是常態;以劍橋來說,同時給學生的必修(選)課程也不會超過四門。在哈佛,開半學期的課程,也就是所謂的half course也很常見。 每門課可以有多位教師協力授課 在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這門課程分成三部分,各是「行銷」、「組織」、「國際企業」,每部分各由兩個老師負責。一門總共六星期的課,共六位老師負責,在共同討論之後,各負責最擅長的內容,但傳授一個整體知識架構。 這樣做,可以讓教師之間將不同的視角和專才融合,幫助學生對某一課題發展更全面的觀點及理解。這樣的課程安排,也將助益不同領域教師之間的互補、溝通、拓展視野。 這樣的模式在台灣很少見,但在英美並不奇怪。例如在史丹佛的設計學院,每門課通常有兩位分屬工程領域和商業領域的教授合教,他們常常辯論,也激發學生討論。 這樣的模式在英國許多大學其實是通例。英國大學有許多課程,都不是由一位教授從頭上到尾,而是由一個教授當課程召集人,整合數位教授的力量,一起教一門課。這樣的方式,往往能確保學生得到較多元的視角與見解。 每門課的上課時間、學分數,都應依實際需求設計 在台灣多數大學,每個禮拜的什麼時間上什麼課都固定好,基本上一門課大概一個禮拜二小時到四小時,學分數也是2-4學分,這樣的「常態」框限,不是在每個國家都存在。 瑞典的大學教師有權(也有責)依授課的內容、重要性,判斷總授課時數以及學分數,限制比台灣少得多。例如,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是安排給企業管理學系大三學生最後一學期上的課程,這一門課就有15學分,占六星期的時間,很難計算它上課的時間總共多久。 英國大學學分制度也與台灣迥異。一般畢業學分是360學分,一個科目學分可能是7.5學分、15學分,最多也可能90學分。科目學分和上課時數無關,而是和重要性與學生該投入的努力程度有關。一門學分很高的科目,可能上課時間很少,但學生自己要投入大量時間探索研究;一門學分很低的科目,卻可能上課時間很多,但學生聽課就好,不必投入大量時間。 教師自行設計最有效的教學節奏與方式 〈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這門課時間安排方式如下: 星期一,老師上午先就該周主題進行一個介紹演講,之後給學生一個小型作業,學生們在當天四點前要將作業完成,進行簡報,並且得到老師、同學的評語及回饋。 星期三是討論課,每班六個組,輪流擔任討論的主導者。在學生們偶爾失焦,或是抓不到討論重點的時候,老師會介入稍微引導,讓討論維持深入而有效。 星期四是兩小時的演講課,老師會綜整同學們的問題、作業、同學們討論的內容,加上老師自己對該主題的知識,為該主題描繪完整的圖像。 在這樣的修課密度之中,學生可以更專心投入一門課的深入思考研究,這更符合某些學習理論及研究。 在台灣,我還很少看到哪一門課是用這麼慎重的方式設計。現在台灣的大學裡,常常喊「研發、創新」等口號,我期待,研發和創新,就從教師的課程設計開始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提倡創新和研發,何不從「打破授課常態」開始?──《大學的藝術》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