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教育科系學什麼?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而人才培育則是一切建設與發展的基礎,大學教育相關科系主要以培養優秀教育學術及行政人才為主,並進行教育學術研究創新及推動國家教育發展與改革。在師資培育方面,傳統師範體系當中,過去的師範學院較偏重培育小學師資,師範大學則著重中學師資,而中、小學教師的學歷相同,工作則各有專精。本文以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為例,讓大家了解教育科系的學習內容與職涯發展。 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成立於2007年,以培育國家公務人員及國民小學教師為主要任務,成立至今,已有不少畢業的系友在實際職場發揮其理念與理想,服務社會大眾。 培育公務人員與國小教師 要成為一位公務人員,學習行政管理與經營是重要的能力基礎,因此在課程設計方面,除了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的基礎課程之外,還要修習教育行政核心課程與行政文教專業學程,以培養執行與管理公眾事務的能力。至於國民小學師資培育部分,則除了院基礎課程及系核心課程之外,則還要修習國民小學教育學程課程,以取得國民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課程。 像東華大學的課程設計是採模組化的專業學程規劃,因此學生除了可以修習他系或他院的專業學程外,也可以同時修習本系的兩個專業學程,取得兩項專業能力,尤其是在大學階段,修學分並不用多繳學分費,加上這種可以客製化,又能兼顧專業發展需求的設計,有利於有理想的學子一起來努力。 由學生舉辦的小小領袖營活動,幫助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東華大學提供) 從活動培養實務能力 此外,教育科系也著重培養學生的活動策劃、溝通、與執行能力,讓同學能獲得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與結合的經驗。東華教育行政管理系爭取到固定社會資源(經費補助),每年度都分別辦理到國民小學弱勢學生寒、暑假學習營、及小小領袖營等活動,其中寒、暑假英語學習營讓學生獲得課程設計規劃、實際教學、班級經營等能力;小小領袖營則學生必須設計活動計畫、活動設計、招生、活動實施、經費核銷等等實際操作的經驗。 有志於教育科系的同學,可以再進一步了解各校教學方向的異同。例如東華教育行政管理系著重訓練學生的文字敘述、口語表達、組織溝通、團隊合作、活動實施等能力,希望就讀的同學對國語文、歷史、哲學、及心理學等方面有興趣者為佳;至於國民小學師資方面,因為國民小學教師資格尚無分科登記,能夠在數學及自然科學二領域均具有基礎能力者較為理想。 當然,國際化也是時下應該正面以對的課題,所以有好的外語能力(尤其是英語),在面對地球村的時代,會是更為便利的助力,雖然本系在核心課程中有開設相關課程,但更重要的是能夠主動自發的持續學習與運用,相信能夠為自己開出另一扇方便之門喔。 ★★教育相關科系都在這(教育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數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各大學應用數學系的課程內容雖然略有不同,但核心課程或訓練目標幾乎都一樣:邏輯分析、抽象思考、符號運用;同學在畢業後,這三大能力將會脫胎換骨。 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系主任楊智烜指出,高中數學成績的好壞與是否適合應用數學,這兩者的關聯不是很明確。是否適合學應用數學,牽涉到數學性向、數學興趣兩個面向,同學們可以參考本文自我檢視。 各大學應用數學系的課程內容雖然略有不同,但核心課程或訓練目標幾乎都一樣:邏輯分析、抽象思考、符號運用。簡言之,應數系的同學大學第三年結束時,將會脫胎換骨:因為經歷抽象思考的訓練,面對問題時能直指問題的本質;因為經過邏輯分析訓練,面對問題時能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因為熟悉符號的運用,能發明解決問題的新的工具。 上述的訓練大約是透過應用數學系的幾門核心核心課程來達成,此刻如果列出這些核心課程的名稱,可能對多數高中同學來說太過陌生。這些課程大約可區分三大類:代數、微積分、幾何,這些同學在高中數學可能略學過一些,而應用數學的核心課程就是將其加深、加廣、同時達到邏輯分析、抽象思考、符號運用等訓練目標。 你適合唸應用數學系嗎? 坦白說,高中數學成績的好壞與是否適合應用數學,這兩者的關聯不是很明確。是否適合學應用數學,牽涉到數學性向、數學興趣兩個面向。數學性向是必備,數學興趣則會影響學習成效。數學性向比較不容易自我檢視,高中所做某些性向測驗的能力指標例如:數學推理、抽象推理、空間關係等指標的分數,也許可作為自己數學性向強弱的參考。建議數學興趣可自我檢視,請試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是否總是對數學課本內解法的原理或來由感興趣? ●是否總是想改善數學課本既有的解法? ●是否總是對未知解法的數學問題有挑戰興趣? ●是否總是對自己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持續嘗試而不放棄? 如果回答「是」愈多,代表數學興趣可能愈高。如果你的數學性向與數學興趣兩者的組合很高,那麼你很合適念數學系或應用數學系。 數學性向與數學興趣兩者的組合很高就適合唸數學系(東海大學提供) 應用數學---跨域學習的最佳基礎 以數學為工具的分析方法,具有邏輯上的正確性與嚴密性;舉凡需要透過數量化作刻畫、分析、或預測的領域,都與應用數學密切相關。因此,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工程、資訊、管理等領域的學系,以及部分社會科學領域例如經濟學系,都將微積分、線性代數等基礎數學課程列為必修課;而以上述為基礎的進階數學數相關課程,例如工程數學、管理數學等,則是從數學系的幾門進階課程中精簡出所需的數學工具集結而成。一般而言,學習數學的效率隨著年紀增加而遞減,年輕的心智學習數學的效率最高,所以大學階段以應用數學為基礎的跨域學習是最好的。 數學對產業影響---現況與趨勢 中華民國數學學會與台灣工業與用數學學會在2015年發行《產業中的數學》(翻譯自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在2012年的調查報告),列出應用數學在某些產業的重要應用與未來趨勢,這份報告的調查背景雖然是美國的產業,但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其內容對我國的產業界與應用數學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商業分析:數學早在1950年開始就一直被應用在物流、倉儲與設施位置的選擇上。該領域未來的機會是利用數學最佳化工具,發展低成本的演算法,使其能分析大量的結構化或非結構化資料,例如行銷、人力資源、金融、供應鏈管理、設施位置選擇、風險管理、產品與物流設計等。 ●金融數學:隨機微積分在1970年就被用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避險策略上。金融產業需要貼近現實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對數學模型,它雖然會比較複雜,但可能更適合為客戶做避險策略的規劃。因此建立在金融產業知識上的數學專業將會受到金融產業的重視。 ●系統生物學:雖然人類基因組計畫已經在2000年完成,但是科學界發現,多數常見的疾病例如癌症,實際是肇因於複雜基因網路的機能失常,而非單一基因的的損壞。醫生需樣以特定的劑量、在特定的時間、於基因網路特定處實施一串的治療,才有可能治癒些疾病。分析基因網路的數學方法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製造業:應用數學一直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產品原型設計、生產與庫存規劃、供應鏈管理等,都仰賴應用數學的工具。以電腦輔助設計系統為工具的產品原型設計,通常需要幾何、數值方法、微分方程等數學方法給電腦作分析與模擬。以機器手臂的設計為例,關節愈多則運動方程式愈複雜,運動過程累積的誤差也愈多,如何精確的控制機械手臂的運動軌跡就是一個數學問題。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設立機械手臂控制實驗室,希望引導應數系的同學,利用應用數學方法,設計精密控制機械手臂的演算法。生產與庫存規劃、供應鏈管理的目的都是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資本,盡可能貼近市場的需求。對於生產流程或供應鏈複雜的產業,規劃與管理需要決策演算法的協助。 ●通訊與運輸:長久以來,數學一直大量用在通訊網路與運輸產業。例如物流供應網的排程,用的是稱之作業研究的數學工具。例如通訊網路流量與程式碼的演算法使手機能共享頻寬,對網路商業與無線通訊成功有關鍵性貢獻。隨著通訊或運輸網路的複雜度愈來愈高,流量管控與排程將愈仰賴數學與運算技術,如機率演算法、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與作業研究等技術。 ●複雜系統建模:複雜系統例如交通網路、智慧節能電網、醫療資訊網路、水供應系統等系統工程的關鍵是數學建模。複雜系統的數學模型之建立、分析、模擬、到評估其風險,這中間都需要數學工具,好的數學模型能正確反應複雜系統的重要指標。東海大學應數系未來幾年計畫透過大學生專題研究的方式,引導同學利用所學嘗試為實際系統作數學建模的工作。 ★★數學相關科系都在這(數理化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數媒設計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在設計領域中,數位多媒體融合了美學、科技和企劃,打造出迷人的互動設計,豐富了數位內容產業。義守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系主任孫述平指出,數位多媒體需要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與分工,只要理解了其中基本的設計架構,同學們會發現數位多媒體設計非常迷人,而且這些辛苦學得的專業也是就業的保證。 數位多媒體設計是藉由鑽研與實踐美學、科學、企劃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再加上衍生科技,來製作數位內容產業中的各種互動設計(如數位遊戲等等)、動畫設計及智慧行動裝置APP的學科。這些知識與科技多運用在人們的「娛樂、生活及教育」上,因此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的目的就是訓練出能讓我們的生活愈來愈方便、安全與舒適的設計師。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數位多媒體設計師的傑作;從行動裝置中的各類APP、PC上使用的互聯網內容、還有各類主題展覽與娛樂內容,可以發現生活中所需的食、衣、住、行、娛樂的訊息及內容,都有著數位多媒體設計師的身影。 綠色產業火車頭 數位內容產業已成為台灣綠色產業的火車頭。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主要仰賴傳統產業工程師努力打造堅實的基礎建設而來。現在面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影響,過去許多的建設變得與綠色文化相形矛盾,如何將其作華麗的轉身,也成為數位多媒體設計師的重大職責。義守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特別把綠色文化的理念融入在課程設計中,讓學生能更從容面對未來的挑戰。 在學校裡,數位多媒體設計系除了教導數位動畫設計與企劃、互動媒體設計與企劃,與各種數位多媒體設計方法外,友善設計的認識也是一大重點;如何設計符合綠色文化的數位多媒體作品,來提升人民生活的內容與素質,並讓設計師在多媒體設計領域中發光發熱,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務。 對數位多媒體跨領域和團隊設計中複雜的合作與分工,過去常常有同學感到迷惑,不過只要理解了其中基本的設計架構,同學們會發現數位多媒體設計非常迷人,而且這些辛苦學得的專業將讓讓你驕傲地悠遊於數位多媒體設計領域,同時也是就業的保證。 虛擬實境技術是數位多媒體設計關注的新科技之一。(義守大學提供) 整合創新科技 除了跨領域及團隊設計的鑽研外,數位多媒體設計也整合了許多的創新科技。像義守大學的算圖農場實驗室、互動媒體設計實驗室、視覺設計實驗室就呈現了許多3D擬真科技、即時動態互動及視覺設計風格的設計成果。而最近義守大學與大陸姐妹校共同成立了系統架構研訓中心,更進一步示範了最新的智慧系統設計技術、混合虛擬實境技術,以及物聯網和次世代穿戴裝置在數位多媒體設計的應用可能性,讓學生站在科技進程的最前端,在未來需要跨域整合的就業環境中更具競爭力。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畢業後的出路,有動畫設計、遊戲設計、影音設計、行動設備APP設計、出版典藏設計、3D美術設計、動畫師、企劃師、專案經理等。另外,對學術理論實踐感興趣的學生,可規劃到國內外研究所深造。數位多媒體設計的視野可以貫穿古今、也可成就綠色文化的永恆,台灣的數位內容產業需要具有使命感與創新思維的年輕設計師加入,期待大家一起來成為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實踐者。 ★★數位媒體設計相關科系都在這(資訊學群、建築與設計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中國文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一)
中文系是學習漢語文學、文化的科系,學習內容以古典文學,哲學思想和語言課程成為三大主軸,再延伸連結語文應用課程。另外,課程雖以古典為主,但現代的文學、思潮與語言文化也是是關心人文的中文人不能缺席的。 大學中設有文學系所,是大學負有提昇人文素養的責任,語言文字的運用,需經錘鍊才能精緻細微,文學的發展使得文化精緻深刻,這正是各國大學皆設有本國文學系所的原因。 訓練邏輯 審美 表達力 中文系是學習漢語文學、文化的科系,內容不僅是眾所熟知的古典文學,還包含哲學思想、語言課程,在三大主軸之下,延伸連結語文應用課程,如:語文教育、對外華語教學、編輯書寫,皆為學習範疇。課程雖以古典為主,但現代的文學、思潮與語言文化,是關心人文的中文人不能缺席的,因此現當代的作家作品、語言、文化,皆為中文系的關注範圍。 文學作家作品的閱讀與解析,主要培養審美觀點,訓練篇章的洞知能力;哲學經典的閱讀,主要訓練思惟能力,建立價值的認知;語言知識的學習,則是訓練自我表達、開拓文化視野。中文系有感性的課程,如文學作品,也有理性的課程,如思想、語言,可知中文系訓練的專業能力,除了厚植語文知識與語文涵養之外,所訓練的邏輯思辨、審美經驗與表達能力,正是無論從事任何工作都需具備的核心能力,是適合所有人就讀的系所。 語文應用課程提昇就業力 以東華大學中文系為例,除了中文系必備的文學、思想、語言核心課程外,另規劃語文應用課程,包括新聞採訪寫作、應用文書、書法等,並可依同學對未來的生涯規劃,選擇專題內容,包括出版業界實習、活動企劃與執行、舉辦藝文活動、發表學術論文。規劃應用課程,並活化應用課程,目的是使中文理論以及語文能力,能有實踐的場域,作為未來就業的先行課程。此外,對外華語文教學是東華中文的發展重點之一,有完整的學程規劃,並與華語中心合作,在學期間就有充分的實習機會,輔導外籍學生學習華語、練習中文。 一般大學中文系的課程設計,所培養的專業能力皆極為相近,以學習作品、理論、培養語文核心能力為主,語文應用能力為輔,重視語文涵養與基礎能力;技職體系中文相關科系,多為應用中文,較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相對而言,理論及核心課程較少,重視與產業結合的就業能力。 在大學有限的128畢業學分裡,兼重理論與應用有實際的困難,因此技職與高教體系,各依辦學的目標規劃課程內容,或以理論為主,或是應用為尚。任何學科付諸實踐,皆需奠基於內在的涵養與能力,否則易流於空談與形式,理論及核心能力的培養需長時間的浸潤,而大學四年正是能夠心無旁騖潛心學習的最好時機。但無論最後選擇就讀的是何教育體系,只要能夠不斷自我成長與學習,最終都能成為理論、應用並擅的語文高手。 中文系進修與就業 中文系的畢業生進修管道方面,有國內外中國語文、文學、史學、哲學、民俗、社會科學或教育等領域相關研究所。就業進路則可以至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從事學術研究或研究助理工作,中小學、補教界語文教學工作。報社報社、雜誌社、出版公司的企劃及編輯。傳播、工商業界從事廣告文案儲備華語文師資,擔任華語教學工作。或是成立個人工作室,承包語文、編寫影視劇本等相關之編撰工作。 ★★中國語文相關科系都在這(文史哲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運動保健科系學什麼?
運動保健科學是一門融合運動、保健、理療、心理與養生等知識的學門,因此課程設計重點在於統整運動科學、運動指導、紓壓理療等專業知能,以因應未來人口發展與社會趨勢。運動保健系精神在於結合運動科學與健康促進,以培養中高階運動保健專業人才。 運動保健系的課程內容包括統整運動指導、紓壓理療、健康促進及運動科學等專業知能,不論是術科或是學科,都講求學以致用,在學科上,需要對於基本解剖學、運動生理、心理、運動處方設計、基礎營養保健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術科方面,則有專項體能訓練、有氧團課指導、軟組織放鬆法、徒手保健等。 ​​​​​​​ 深入了解人體運動機制 選擇運動保健系,不僅僅是單純喜歡「動」,還要全心投入,要花時間深入了解「人」本身,了解人體筋膜、肌肉、關節等,還要學習如何訓練大肌群小肌肉,用什麼手法放鬆什麼方法伸展等,這是需要花時間及精神的。身為運動保健系的學生要刻苦、勤能補拙、喜歡接觸人群、有毅力及耐心教導他人,充分發揮自我,畢業後才有能力投入職場,展現自我能力與知識,實現自我理想。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是國內唯一設立有運動保健系的醫護專業大學,希望以正向積極的運動手段達到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目標,發展方向主要是針對一般大眾、運動選手、女性、銀髮族及慢性病病患,提供完整的保健知能及適宜的運動處方,積極培育國內運動指導與紓壓理療保健之專業人才。 運保系學生要喜歡人群,有耐心教導他人。(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提供) 健康產業成長迅速 經濟部工業局103年度推動了健康產業發展計畫,首先由消費者需求與產業發展潛力,歸納出「健康管理」、「健康安全餐食」、「運動健身」、「心靈健康」等四大面向。就市場現況顯示,2013年健康產業整體產值約1044 億元,其中健康服務約佔 22%、設備產值約佔 78%,經濟部工業局將大力推展輔導「健康產業」,讓整體健康產業產值持續成長到2020年,整體產值達2,467億元。 目前運動保健風潮已在台灣逐漸蓬勃發展,成為國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並創造運動相關就業機會與提升經濟產值,運動保健系要培育具「運動科學」與「健康促進」跨領域之專業實務人才,提升國民高品質健康照護,並落實「健康、安全及高品質」的運動保健行為,補足國內健康產業人力之缺口。 畢業生未來的就業選擇主要有目前台灣地區之運動休閒與保健機構等的專業指導、管理、理療人才,以及各種休閒運動保健產業相關工作。 運動保健需要對人體有深入了解。(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提供) ★★運動保健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遊憩與運動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機械工程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機械為工業之母,各行業從傳統產業如汽車、紡織、飛機、鋼鐵,到科技產業如電腦、手機、面板、半導體,終端產品均需仰賴精密的機械設備才得以製造完成。 機械系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三大核心能力:第一個核心能力是創新設計能力,勇於突破傳統,發揮創造力,設計出更符合人類需求與生產效率之機械設備;第二個核心能力是務實分析能力,以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務實評估創新設計之可行性;第三個核心能力則是動手實作能力,創新設計均須經由實作才得以落實。此三大核心能力可簡而言之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身體力行,具有上述人格特質學生即適合選填機械系。 為培養上述三大核心能力,機械系大學四年所需學習的專業課程,以元智大學機械系為例包含:圖學、機械畫、電腦機械繪圖、機動學、機械設計等課程,培養創新設計能力;而應用力學、材料力學、熱力學、熱傳學、自動控制、應力分析實務、工程數學、數值分析等課程,則是培養務實分析能力;還有工場實習、機械工程實驗、暑期實習、半年專業實習、透過學士論文實際解決產業界發生之問題等課程培養動手實作能力。 2016元智大學機械系學士論文海報競賽(元智大學提供) 因應工業4.0的挑戰 近年生產製造技術不斷創新進步,從早期自動化機器設備大量生產,導入機器人取代人力,到近日工業4.0製造襲捲而來的產業革命,對台灣以代工生產為主的製造業形成莫大挑戰,更須仰賴機械人才。工業4.0結合物聯網使製造業從上游原料中游產品到終端使用者聯成一體,不僅能大量生產更能客製化滿足個別客戶需求,智慧機械與彈性製造即應運而生,提供機械系學生更寬廣的發揮空間。元智大學機械系因應此發展趨勢,開設跨領域之「工業4.0-智慧生產學程」目標即在培養學生具備最新之生產製造觀念與方法,習得機器人、感測技術、自動化產線、雲端運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專業知識。 2017元智大學機械系機械設計期末競賽-IoT機器人籃球九宮格大賽(元智大學提供) 系統整合人才正夯 面對產業的迅速變化,機械系學生除必須擁有機械專業知識,更需培養跨領域專長與終身學習的態度,成為具備整合能力的領導人才。另外,今日數位時代所需資訊科技能力及全球化競爭所必備的外語能力,也是機械系學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有鑑於此,元智大學近年積極推動新雙語課程,培養每位學生具備程式語言與外語的新雙語能力,提升就業市場競爭優勢。總之,機械系的課程包含很廣泛,念起來會很有趣,尤其是目前知識爆炸及科技整合之時代,極需要有系統整合知識之人才,而目前機械系就是扮演培育系統整合人才之最佳系所! ★★機械工程相關科系都在這(工程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時尚設計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在美學經濟及文化創意高度發展下,時尚領域是這股趨勢中的重點產業,它包含服裝設計、整體造型設計、珠寶配飾設計、流行資訊整合以及時尚商務與行銷。時尚產業結合了設計實務以及其他時尚專業領域,達到縱向與橫向的廣泛連結,因此學生必須學習相關專業技術,加強美學素養與設計能力,發展自我獨立的思辨與建立自我風格,才能打造未來就業的能力。 全球時尚產業變動快速,需要創新與創意,以及務實地將創意轉化為可銷售商品,因此,在時尚設計學系的學習,除了實務的技術學習,更需要高度團隊合作、溝通能力,以及國際化視野。 在時尚系學系學習的專業技術包含服裝設計、打版與製作,彩妝髮型設計、金工珠寶設計與製作等,從美感的培養,創意啟發,一直到設計製作,這一系列的專業能力,都可以在時尚設計學系中學習。以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為例,從大一開始每年的動態展,就是透過不同主題與每年的時尚趨勢分析,讓學生發揮創意,以服裝、配飾與整體造型的動態走秀呈現,藉此磨練學生來提升專業技術,此外,更透過大型的走秀活動建立互相支援、溝通的團隊合作能力,縮短進入職場的適應期。 對接產業的實習機會 對時尚設計有憧憬夢想的學生,可能要先認清時尚設計是並不是輕鬆的學系,所有專業技術的學習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反覆練習,才能讓自己的技術精熟,因此,對實做、手做有興趣的,對美的事物、對設計充滿熱情,喜歡嘗試創新的,有耐心的學生都適合到時尚設計學系來學習。許多對時尚設計抱有憧憬的學生都希望能提早進入時尚產業磨練,因此,在大學階段的實習就是熟悉產業的第一步。以服裝設計來說,打版與製作都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好的打版能力能將設計更完整的表達,好的製作能力可以提升服裝的價值感,許多大學與廠商簽訂合作計畫,讓學生有機會在大學期間到業界長時間的實習,提早適應產業環境。 在整體造型領域,除了基本的妝髮技術之外,隨著電影阿凡達興起的特殊彩妝也是整體造型學習的主流,打破過往學造型只能做新娘秘書或在婚紗店工作的情況。由於目前全球影視的造型人才需求,因此到電視劇組實習更能貼近未來就業的競爭力。與產業合作,提供學生更寬廣的就業機會也是玄奘時尚設計學系學習的重點特色之一。 連結國際,走出自我風格 台灣近年來有許多高教和技職體系的大學設立時尚相關科系,由於高教體系大學和技職大學招生學生先備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學方向以及對接未來升學就業也有所不同,目前許多高教大學逐步走向適性適能的分級分流課程教學,讓不同先備特質的學生在學習時能各取所需,同時邀請業界專家大師協同教學,讓學生學習成效更顯著。 台灣的時尚產業與國際化密不可分,因此接軌國際十分重要,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特別強調學生語言能力,積極推動美國與日本時尚知名學校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大學四年有機會到海外學習,開拓學習視野與豐富國際觀,希望學生能具備多元文化的設計能力,以利未來在時尚相關設計業界順利就業。 ★★時尚與服裝設計相關科系都在這(建築與設計學群)
大學校園 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
Photo via VisualHunt 台灣有一句俗語說的好:「行行出狀元」,這個狀元在字典的解釋,是指科舉時代的第一名,而這句的狀元,則是象徵著一個領域中最傑出的那一群人。沒錯,過去台灣從經濟上需要依靠美援,逐漸轉為自給自足、加工出口的經濟成長與奇蹟的過程中,依靠的就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心態,撐起了當時台灣的中下階層技術人力需求。那時,是個技職出頭、一技在手勝過閱萬卷的年代。 時光飛逝,台灣彷彿在一瞬之間走過了經濟奇蹟的黃金歲月,在民國80年代以後,追求一技之長混口飯吃的日子逐漸隨著產業的升級而改變,台灣人面臨產業逐漸轉型、經濟的成長開始遲緩甚至後退、普遍人家的生活逐漸好轉等現象後,一股要讓人人都念得起普通高中、上得了大學的氛圍開始蔓延,或許,台灣的技職教育就是從那時開始殞落的。 技職教學轉為追求升學分數 高苑工商(圖源:高雄市高中職學校特色網頁) 時至今日,台灣的技職隨著經濟的變化,經歷了輝煌與蕭條,在政府一再扼殺專科學校的生存空間,瘋狂地升格專科、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的政策下,技職體系的基層學校,也就是俗稱的高職,從專業、畢業即就業的實務教學導向,轉為升學為主追求統測分數的升學主義。這些政策與政策底下的單位為了因應政策而做的種種轉變,加上台灣人民追求普高、普大體系的渴望,讓技職從此掉進深淵,至今仍無法重振。 2016年的總統大學結束兩個多月,當時仍是總統當選人的蔡英文曾在高苑工商的校慶典禮致詞中,宣示未來的政府會讓技職重返榮耀,會讓百大變成百達。三個半月過去了,筆者深知技職體系的再造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成,但仍求好心切的想報告總統:「技職教育在現今的體制之中,仍是孤兒一個。」 讓技職教育回歸實務與技術 筆者身為準科大新生,從今年度上戰場考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到成績出爐、甄選入學的相關報名與放榜,每一次對於技職體系的學生而言事關重大的日子,我都很仔細地找尋有沒有新聞媒體針對技職人的重大日程做詳盡的報導。但一直到甄選已經報到截止的7月14日止,我只能非常遺憾的講,技職的一切事務與高中比起來,是多麼的無助與微不足道!基於這般無助感,筆者想再次針對技職的發展濃縮為兩點向總統提出建言。 【第一點】:筆者建議總統與教育政策決策團隊重新思考「技職」教育中,授予「學士」學位的技專院校,他們的招生該是什麼樣子。以當今純紙筆測驗的統測作為升學依據的現況,實在難以說服教育現場的老師,該把時間花在實作。所以筆者仍要建議,政府應效法國外大學全面「獨招」,並舉辦全國性的入學測驗考試,提供技專院校入學時一小部分的參考依據。 【第二點】:在技專院校的改名改制的未來發展,筆者建議政府可朝向「鼓勵」以醫事專業起家的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能自主提起降名為「專科」或「技術學院」,以讓醫事相關領域實務人才的培育,能重回專科層級進行扎實訓練。同時,亦應鼓勵其他領域起家的大專院校,依校務發展與培養技術人才的需求性,自主提起降級的申請。 我相信,只要蔡英文總統有心想要重振技職,在技職教育這一塊加以著墨與重視,台灣的技職一定可以更好。但在這之前,筆者提出的兩點無非是有一個訴求:讓技職教育回歸以實務、技術導向為主體的教育型態,讓追求升學、校名的歪風經由大刀闊斧的改革來加以改正。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
大學校園 考大學:特殊教育科系學什麼?
特殊教育是教導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國民的學問,一般的教育方法無法滿足他們的個別需求,因此必須透過特殊教育方案,或是其他相關服務,才能符合他們的需要、並發揮學習潛能。 我國的特殊教育法將特殊兒童分為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兩大類。其中身心障礙大致有智能、視覺、聽覺、語言、肢體、情緒、學習等障礙。資優則可以分成一般智能、藝術才能、創造力、領導,或是其他特殊才能等項目。 培育特教人才 特殊教育系的主要精神是關心社會弱勢身心障礙者生活、教育與福利,以及社會菁英資賦優異與特殊才能者的潛能發展及教育。希望培育出小學特殊教育教師、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基金會與早期療育單位等教養人員。此外,也關心身心障礙者生活與教育的輔助科技設計與應用,以及未來高級學術研究人才。 以東華特教系為例,課程結合特教理論與實務,除了通識、院基礎學程、特教系核心學程外,還必須在「資賦優異教育學程」,以及「身心障礙教育學程」中二選一,修畢學分後參與特殊教育實習並通過教育部教師檢定考通過就可取得教師資格。特教系各科教學,除了強調本科專業之外,也相當注重e化教學、強化外語能力及多元成績評量,例如操作、參觀、報告、實習、創作等。在東華特教系裡,有專業教室以及齊全的設施與設備,在大學評鑑結果中,東華特教系的成績在特教系中也是屬一屬二,培育出許多優秀的特教人才。 ​​​​​​​特教的教材必須因應學生不同的情況來計。(東華特教系提供) 多元發展與出路 特教系學生生涯多元發展,主要有三種進路。首先是國小的身心障礙班教師與資賦優異班教師。其次是繼續深造,包含特殊教育、輔助科技、復健諮商、早期療育、教育、心理輔導與諮商等研究所都是選項之一。一般就業選項則是進入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協會、基金會、教養院與早期療育等單位成為教保人員,也可成為大專院校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教室輔導員,輔助科技事業從業人員,或進入補教、安親、才藝事業等等。 特教是一條非常有意義但不輕鬆的道路,比起一般教育工作者,特教老師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愛心,更要配合專業的特教知能。而且特教工作也著重團隊合作,必須依學生需求與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家長、行政人員協調合作,歡迎有志同學們一起加入特殊教育的大家庭。 ★★特殊教育相關科系都在這(教育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生態科系學什麼?
生態學即是「家學」,是我們了解與管理地球環境的工具。生態與任何領域的產業皆相關,例如生態旅遊、生態農場、生態工法等,皆是與生態結合發展出來的新興產業。這些產業皆須要生態背景的人才投入。未來與生態相關的產業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對生態專業人才需求也更大。因此,對生態有興趣的同學,如能在大學期間具備良好的生態科學以及人文知識與技術,再結合自己的興趣跨領學習,必能成為業界搶手人才。 任何生物,包括我們人在內,皆脫離不了環境,需要環境才能生存。但近年來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災害頻傳,造成生命財產重大的損失,追根究底在於人類對生態環境缺乏正確的思維與利用方式。例如森林砍伐、環境汙染與氣候變遷等最終都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與大自然的反撲。環境的破壞根源於我們每個人,不論你未來在社會上從事那一個行業、扮演什麼角色,唯有地球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正確的生態觀念,我們才能安居於地球這個「家」。生態學即是「家學」,是我們了解與管理環境的工具,生態人文告訴我們如何與環境相處,如何對待環境。 生態產業正夯,跨域學習必備 生態與任何領域的產業皆有相關,任何產業只要與生態相連結,就讓人覺得它是ㄧ門最新穎的產業,最夯的產業。例如生態旅遊、生態調查、生態農場、環境教育、生態工法、生態景觀設計等,皆是與生態結合發展出來的新興產業。這些產業皆強調如何管理與對待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尤其環境災害頻傳與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任何的產業都需要與生態結合,才能符合地球生態系統永續發展的要求。 目前各學術領域的學習都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以生態人文為主體的學習,再搭配相關跨領域的學習,將能創造出新興的產業。例如生態結合文學創作,可形成生態文創;生態與觀光結合可形成生態旅遊;生態與教育結合可形成環境教育;生態與工程學結合可形成生態工法;生態與園藝景觀結合可形成生態景觀設計;生態與休閒農場的結合則可形成生態農場;生態與大眾傳播結合即可形成生態傳播,如此種種的結合不勝枚舉。 以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為例,除了著重生態科學與生態人文的學習外,也重視其他領域專業的學習,並提供結合的媒介,與校中其他科系合作,培養同學結合生態領域的專業能力。此外,亦提供同學許多跨領域學習的機會,如生態文創、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生態調查、生態傳播與生態研究等,同學可視個人興趣決定跨何種領域來學習。 人類應省思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圖為從靜宜大學遠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景象。(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提供) 自然與人文並重,關心生態就能就讀 目前,國內與生態科學相關科系皆隸屬生命科學院或理學院,對同學只進行純自然科學的訓練,唯獨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隸屬於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師資與課程規劃包括生態科學、生態思想、生態實踐等三大領域,除了對同學進行生態科學的訓練外,也有人文社會科學的訓練。同學不但須具備基礎生態科學的知識與技術,也須培養生態思想、生態哲學、環境倫理等人文涵養;除了要能夠對生態環境議題做科學的分析與探討外,也可以做人文暨社會科學的批判與反省,並能夠身體力行與宣揚生態環境保育,以提升並建構台灣的生態文化。 生態相關學系適合個性動靜皆宜的同學就讀,尤其適合喜愛大自然、關心我們周遭生態環境議題,以及有志於從事生態理念宣揚與力行的同學。 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跨域生態人才搶手 在可預見的將來,生態環境問題只會更趨嚴重,各行各業皆須與生態結合,進行自身產業的改造,以減少產業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近幾年新興產業,例如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生態調查等,皆是因為社會環保意識的抬頭而產生的生態相關產業。未來各個產業皆須要有生態背景的人才投入,因此與生態相關的產業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社會將需要有更多生態專業背景的人才。 純生態科學產業領域的人才已達飽和,但與生態結合的跨領域產業則正在蓬勃發展,如上述列舉的相關生態產業皆是。對生態有興趣的同學,如能在大學四年期間具備良好的生態科學及人文知識與技術,再結合自己的興趣跨領學習,必能成為業界搶手人才,在不同的生態產業中鴻圖大展。 ★★生態相關科系都在這(生物資源學群、生命科學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通訊工程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通訊科技突飛猛進,目前的應用除了語音、影像、數據傳輸,還有視訊會議、智慧型家電系統、智慧型車輛與公路系統、無線辨識與感測系統以及遠距醫療等明星高科技產業。 通訊系畢業後,升學可以選擇國內外電信、通訊、光電、電機及電子研究所,就業則可以在通訊元件廠商、積體電路公司、通訊系統廠商、光電元件公司、生化科技公司、遠距醫療公司等產業服務。本文以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為例,探索學習內容與就業發展。 通訊系主要訓練學生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並且能夠設計與執行實驗,並分析與解釋數據。此外,也培養設計與製作通訊工程系統,以及執行工程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工具的能力。中央通訊系也訓練學生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並且認識時事議題,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並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物聯網離不開通訊產業,未來發展看好。(中央大學提供) 通訊工程三大應用領域 以中央大學通訊學系為例,課程與研究主要內容著重以下應用領域: 通訊系統:多天線與MIMO訊號處理、基頻傳輸系統設計、主動噪音與干擾消除、無線通訊、同步技術、正交分頻多工、檢測與估計理論、錯誤更正碼、編碼調變、非同調檢測、通訊訊號處理演算法、訊號處理、最佳化理論。 訊號處理:訊號壓縮、訊號處理、多媒體網路應用、磁記錄信號處理、影像壓縮編碼、編碼理論、消息理論、軟體無線電、數位音視訊廣播、通訊數位訊號處理、FPGA實現、video coding、image/video processing、robot vision。 通訊網路:電腦通信、寬頻整合網路、行動通訊、無線網路、高速電腦網路、通訊協定設計、嵌入式系統、演算法、寬頻行動網路、雲端架構與服務、新世代網路技術、智慧型行動裝置應用服務、嵌入式軟體設計、行動計算、數位家庭、動態資訊傳播、網際網路技術、無線網路、多媒體通訊、數位信號處理。 通訊系主要訓練學生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中央大學提供) 通訊工程前景看好 通訊系的必修課程除了資電學院所謂三電(電子、電路、電磁)、一工(工程數學)課程,及通訊原理、訊號與系統、網路概論等專業課程,還必須搭配修習相關實驗實作課程,還有計算機概論及實習課;未來畢業後進入職場,多從事程式設計、資訊系統分析或網路管理工程等相關職涯,因此善於思考、分析、推理、有耐性、講求實際、喜好動手操作、對訊號、網路傳輸等事較有興趣的學生,都可選讀通訊工程。 手機網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科技日新月異,再加上物聯網都離不開通訊產業,未來發展看好。通訊系學生畢業出路除較為人熟知的通訊電信產業、其他如半導體製造業、光電、消費性電子、電腦系統整合等產業,都以吸納通訊系所畢業生為主力。 ★★通訊工程相關科系都在這(工程學群)
大學校園 電競是運動嗎?Sport這個字,其實我們誤解了一輩子
2015年10月底一度傳出電競被列為運動項目之一,許多人嚇一大跳,甚至大為反對,其中不少是學生家長。這些家長平常就苦惱於子女電動打太兇,現在突然聽說他們心中萬惡的電動是運動之一,實在是驚嚇萬分。 如果政府「官方正式承認」電競是運動項目,電競選手(在某些人裡,只是沉迷電玩的屁孩)就可以比照超跑選手林義傑、跆拳女將楊淑君、籃球和棒球選手一樣,得到政府的各種獎勵、保障。這在許多人看來簡直無法想像。 無法想像的原因之一在於,在許多人的眼中,電競根本不像是運動啊!徹底不像。但不像就不可能是嗎? 電競,不運不動,怎是運動? 要被認定為一項「運動」,照字面解釋,你要「動」吧?大部分的電動遊戲,動的是電子,是畫面,是螢幕上的人物!而打電動遊戲的人,手指要動很快,但是身上的其他地方都沒有在「運動」。 在台灣,運動和體育常被視為相似詞,而電動在一般人的想法裡,甚至和對體育是有害的。體育,顧名思義是要發展和培育體能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電動遊戲常常損害視力,對心肺機能、肌力耐力、肢體柔軟度都沒有好處。 當然有部分電動是有助運動效果的,例如跳舞機──但偏偏電競運動的主流,並不是跳舞機,而是《星海爭霸》這類戰略遊戲,和籃球、慢跑比起來,真的很難有鍛練體能力效果。 但是,如果沒有運動效果,如果無助鍛鍊體能,電競就不能算成運動項目嗎?其實,有許多運動項目,是沒有運動效果,無助鍛鍊體能的。 電子遊戲,怎麼會有「運動」效果呢?(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這些也是運動?未免太瞎! 為了解世界脈動,我常常看歐美的新聞頻道,例如BBC、歐洲新聞。多年以來,他們的體育新聞總是讓我不能理解。第一是,他們的體育新聞超長,半小時的新聞中可能有15分鐘是體育。第二是,他們的體育新聞好不「體育」、好缺乏「運動」啊! 例如說,歐洲體育新聞有大量賽車──賽車是體育嗎?拼命在跑的明明是車子,而人坐在車子裡不動,不跑不跳,根本也無助心肺機能、肌力耐力、肢體柔軟度,不是嗎? 例如說,體育新聞中會報導撞球、保齡球。我也總是不懂,撞球有在運動嗎?從頭打到尾,汗也不會流一滴,大氣也不會喘一口是吧?保齡球不也是一樣? 讓人看不懂的運動項目還多得是。 如果以維基百科上的資料為準,圍棋被視為運動,而西洋棋是被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視為運動。這太奇怪了,圍棋和西洋棋靜態到不行,可能只有睡覺比下棋更不像「運動」。 還有更奇怪的。「大胃王比賽」在英文中稱為competitive eating,在歐美也被廣泛地視為運動──維基百科也是這樣寫的。這不是很誇張嗎?大胃王比賽不但沒有在跑跳消耗熱量,反而將大量熱量往身體裡塞,而且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活動根本無益身體健康,明明很多人都吃到吐,強吃下去也可能傷胃。 我們完全無法理解,因為我們所認知的「體育」、「運動」,和英文中的Sport根本是不一樣的事情。 一般認定的運動,總要在操場上奔跑流汗(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Sport =運動?Sport =體育? 是中文的構詞方式,讓我們在認知一個詞彙的時候,常常「字面解釋」、「顧名思義」。運動總要有在動吧,動愈大,動愈快,動得愈激烈,看起來就是愈好的運動;體育,是關於體能的培育吧,愈有益身體健康,愈有利美好體態,似乎愈像是體育該達到的目標。 但是Sport,S P O R T這五個字母,有任何地方暗示它應該要和肢體、健康、力量、身材、追趕跑跳有關嗎?沒有! 說白一點,Sport就是一個從來沒有被台灣主流教育、社會大眾、政府部門正確理解、正確翻譯的西洋概念。從來沒有,一直到今天。Sport可以說在中文中沒有對等詞彙,勉強翻譯,其實「競技」還比較相近;體育、運動,這兩個詞給人的直觀理解,反而和Sport差距甚大。 這也許和民國初年翻譯各種外國詞彙時,仍受傳統儒家影響,對「競爭」存有反感,把Sport硬是譯成了體育或運動。 在英語中納入Sport的各種活動,其共通特質都在於用技巧公平競爭,以達到娛樂及展現自我。我們從小教育體制裡的思維,一向是體育 運動思維,其實向來不是Sport思維。大部分的學校把體育課當成學生練身體、活動筋骨、流汗發洩的時段,這個定位並不是Sport思維。 Sport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培養健康的身體,看NBA每年多少球員受傷,看拳擊場上多少人打殘打傷。Sport打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瘦身與身材,看相撲選手可以把自己養得多胖。Sport本來就不是一定要和流汗、喘氣、練肌肉連在一起的。這就是為什麼,賽車、撞球、西洋棋、大胃王比賽都可以是Sport。你說大胃王比賽沒技巧?錯了!在快速取食、咀嚼、下咽等流程,都有大量的技巧。 當我們把Sport視為保持健康的工具,我們永遠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歐美國家會有職業球員,而且極為高薪,而且能成為全國英雄──其實原因在於,歐美國家眼中Sport從不是運動或體育,它不是一個工具。Sport就是展現智慧、品格、技巧、力與美的方式。某程度來說,它體現了生而為人的價值與美好,和科學、藝術一樣。 不了解Sport,將它誤解為運動或體育,其實就很難真正了解它為什麼能歐美社會與生活中成為這麼重要的元素,我們的人生也將錯過它最珍貴的那一個部分。 是非搞不清,因為錯在一開始 行文至此,回到原題。 用中文的直覺來看,我們當然會覺得電競不是體育,不是運動。但是切換到英文(也就是世界慣用溝通工具)的視角,電競顯然要用技巧公平競爭,有娛樂和展現自我的效果,被當成一種Sport其實合理──和賽車、撞球、西洋棋、大胃王比賽同樣合理。 然而一碼歸一碼。即使電競被當成一種Sport,這也不代表它就是優良活動,不代表我支持政府以法令及預算來推廣,不代表可以長時間無休止地玩,不代表可以因此放棄課業。我個人也不支持政府用預算推廣大胃王比賽,打籃球或棒球也需要和生活中其他的元素取得平衡。 順帶一提。體育署(Sport Administration)要不要改名為競技署?體育課,到底是要基於世界上通行的競技思維,還是基於台灣因中文詞彙發展出來的運動思維?這些都值得一併思考。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電競是運動嗎?Sport這個字,其實我們誤解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