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2017國際地科奧林匹亞2金2銀,世界第二
由左而右盧柏元、陳映樵、吳宗勳、黃申昌 我國高中生參加2017年第11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在29個國家、108名學生共同參與的競賽中,共獲2金2銀,國際排名與日本並列第2名,團隊成績相當優異。 2金2銀,獲專題銀獎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等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今年全國初賽總計有478名學生參加,經過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等過程,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其中獲得金牌的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黃申昌更榮獲地球科學專題銀獎,表現卓越。 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高中學生獲獎情形表 地科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Olympiad,簡稱IESO)是專為18歲以下的各國學生舉辦的年度科學競賽,內容包括地質、氣象、環境科學及天文學等領域。IESO賽事分為兩部分,包括:70%的筆試及30%的實作測驗。近年來氣候環境劇變,地球科學逐漸成為顯學,每年舉辦一次的IESO不僅可加強高中學生認識地球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能促進國際間地球科學教育的交流。 本屆競賽中,學生不但要挑戰理論測驗(Written Test),同時還要在隔日進行實作考試(Practical Test),後者除考驗專業知識外,連同操作儀器及進行實驗的過程也包含在評分項目之中。實作考試分為多個階段,部分階段的考場選定在戶外,學生需進行實地的考察探勘,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經過縝密思考融會觀察所獲得的資訊,才能得以順利作答。 在計分的兩項目考試之外,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還安排國際團隊野外考察(ITFI, International Team Field Investigation)及地球科學專題討論(ESP, Earth Science Project),每個小組成員皆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溝通、分工、實地考察、討論、製作簡報及手繪海報,且所有成員於簡報期間皆必須開口進行發表,並且在討論抽選得到的議題後,團隊共同繪製專題海報,這些環節活動的設計,對於學生未來求學生涯相當有助益,為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的特色。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若於地科奧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並可分別獲得獎學金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而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我國十年蟬聯國際第一 我國自2007年起參加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31金13銀,已連續10年蟬聯國際排名第1。 我國參加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獲獎情形表
高中校園 2017國際資訊奧林匹亞1金3銀,排名第5
由左至右:鄭仲堯、王彥仁、吳聖福、蘇柏瑄。 我國參加2017年第29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2個國家、304名參賽學生中,4名代表參賽的學生總計獲得1金、3銀。國際排名以獲獎牌數計算,我國與伊朗及俄羅斯並列第5名,表現優異! 1金3銀,成績亮眼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十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選、培訓工作。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共有155名學生參加,經過4階段遴選過程,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 大學問製表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最佳成績3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19金46銀24銅。 大學問製表
高中校園 【108課綱】科技與多元增能,高中教師動起來
12年國教新課綱預定108學年度上路,因應新課綱的推動,相關師資的增能與培育為重要的關鍵之一。教育部除持續評估師資供需情形外,也同步辦理教師增能或開辦第二專長學分班,包括科技領域、多元選修等課程,皆有管道供在職教師進修增能。 「科技領域」的進修管道 新課綱的科技領域包含「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二科,在高中部定必修為4學分,並納入加深加廣選修課程8學分。有意願進修科技領域的現職教師,可選擇「增能學分班」或「第二專長學分班」。 增能學分班部分,「生活科技」科計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原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等4校開班,11班次,提供305人次進修機會。「資訊科技」科則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靜宜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銘傳大學、中原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慈濟大學等10校,10班次,提供385人次進修機會。(逐年預計開班情形如下表) 另外,對於現職編制內專任教師而有意願進修科技領域專長者,也可經過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薦送修習「第二專長學分班」。 「多元選修」的師資增能 新課綱著重各教育階段學校特色與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在職教師皆需具備跨領域統整學科教學的能力,以符合未來素養導向,協助學生的學習兼具深度與廣度。 為因應高中多元選修課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推動工作圈,選編多元選修課程相關推動策略與示範,提供全國高中各校發展課程參考。此外,高中各學科中心研發多元選修課程、議題融入及創客數位加工等教案,並辦理成果發表研習;規劃辦理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設計工作坊,發展與推廣課程模組;師資培育大學也持續辦理增能學分班、第二專長學分班,提供教師學科專業進修管道。
高中校園 【2017總統教育獎】56位獲獎者,不畏逆境奮發向上
「2017總統教育獎」大合照 「2017總統教育獎」在七月初頒獎,總計有56位學生獲此殊榮,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獲獎同學們無不力爭上游、發憤學習、以樂觀面對逆境,在各校園角落中昂然樹立起模範表率。(2017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997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熊韻凱、林詩亭、簡彤紜的感人故事。 「永不萎落」的熊韻凱 就讀桃園市私立成功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的韻凱,出生南投,921大地震時家庭震毀,被安置在香港救世軍組合屋中又遭祝融肆虐,遷至大愛組合屋,家庭經濟窘迫,舉家遷至桃園以謀生計。5歲時,媽媽離去,父代母職。國小四年級時,疾病無預警地發作,脊椎逐漸嚴重側彎、肌肉萎縮,造成心臟衰竭,身形成90度彎曲,日前四弟亦罹患同病發作。 高一時,病情加劇,進出加護病房,次次病危通知,韻凱感念師長、善心人士的照顧,讓他更加知福、惜福,堅強生活,不輕言放棄,他知道生命長度無法控制,但是堅持生活每一日,可以讓自己生命精神永不萎落,雖然脊椎側彎越來越嚴重,心肺器官越來越受到壓迫,但他很極極的學習,學業成績越來越進步,也取得乙級電腦軟體應用技術士證、丙級電腦軟體應用與網頁設計技術士證。 韻凱從小面臨家庭變故、失去母愛,又須承受肌肉萎縮、脊椎彎曲、心臟衰竭、咀嚼困難,甚至幾次病危等諸多逆境與考驗。面對惡疾纏身、生活困頓窘境,仍堅持學習,學藝卓著表現,勇敢不向命運低頭,凡事正向思考,珍惜學習機會,在校成績優異並通過乙級電腦軟體應用技術士檢定,珍惜生命,勤勉學習,堅毅樂觀,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足堪為青年學習典範。 高中職組熊韻凱 「風速女孩」的林詩亭 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的詩亭,家在臺東縣東河村靠山鄰海的原住民部落,單親、隔代教養下長大的孩子,家中經濟靠阿公河邊捕魚和外地工作的爸爸維持,國中即離家在外求學,國中時接受教練的田徑運動種類訓練,啟發她對跨欄項目的熱愛,她以認真努力的訓練來化解思鄉的孤獨情感,熱衷參與班級事務、盡心盡力,也因為她認真謙卑的態度,受到師長及教練們的肯定。更於中華民國10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擔任運動員宣誓代表;教練的啟發與教導及家人、師長、同學、朋友的支持,讓她為家人努力而與風追逐,立志成為能提攜後進的教練,希望能有穩定收入來改善家境,日後有機會也能幫助像她一樣的孩子,秉持著對田徑的熱忱與夢想,成為更有能力的人,為臺灣、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詩亭為單親、隔代教養之原住民學生,自幼家境清苦,個性陽光,積極進取,成熟懂事,面對困難,專注自律,勇於挑戰,從小就展露運動天賦,當選第17屆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國家代表隊,並榮獲2016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女子組100公尺跨欄項目第四名、中華民國103與10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田徑運動種類高中女生組100公尺跨欄項目第一名及中華民國10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田徑運動種類高中女生組100公尺跨欄項目第二名並破大會紀錄,出類拔萃,足為楷模。 高中職組林詩亭 「盡情微笑」的簡彤紜 就讀國立鳳山高級中學的彤紜,小時候父母離異,由媽媽帶回外婆家扶養,小學五年級,固定在放假時和媽媽在菜市場打零工,學習做生意,分擔家計,直到現在,她省吃儉用,刻苦耐勞,乖巧安分,孝親認真。 高中時,媽媽罹患腫瘤、舅舅過世、阿公開刀,她也因為長期工作造成腰部受傷,高三因為昏倒而檢查出心臟有缺損,需要開心導管手術,生活難關接踵而至,並以樂觀進取的態度勇敢面對難關,她知道生命的寶貴,挫折挑戰都是生死之外的小事,因此在照顧家庭及分擔經濟下,努力完成學業。她感念貴人、師長及同學幫忙與鼓勵,慈善團體在突遭變故時給予經濟協助,加上在菜市場長大,更能了解勞工階層的辛酸與辛苦,積極參加慈善團體的志工,並且熱愛這份純粹無私的奉獻精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常常藉由自身經歷去鼓勵安慰很多人,幫助他們走出傷痛,不要輕言放棄,協助有需要的人發聲。國中時,成績保持全班第一名,連續擔任三年班長,並獲得市長獎和模範生,以及全校唯一的孝悌楷模獎。 出生單親邊緣家庭的彤紜,高一時,家庭變故,除照顧罹癌的媽媽、車禍開刀的外公,每天凌晨從3點至7點半,還要到菜市場送貨打工,負起全家生計,侍親至孝,堅忍獨立,樂觀奮發,在校待人謙恭有禮,體恤他人,善用每一時間努力學習,從不缺席各種活動,擔任幹部,負責盡職,熱心服務,現已經「拾穗計畫」甄選錄取國立清華大學,身處逆境,力爭上游,足為楷模。 高中職組簡彤紜 ★資料來源:2017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17國際生物奧林匹亞,4金榮耀入袋
我國參加2017年第28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由左至右:盧謙、劉濬維、黎瑞廷、陳泰禕。 我國參加2017年第28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4名學生全數獲得金牌,在68個國家、264名參賽學生中,成績亮眼,表現優異! 囊括4金,個人世界排名第6名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陳錦翠教授等2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在全國3,412名參加學生中,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劉濬維表現最佳,獲得個人世界排名第6名。 國際生奧命題範圍廣 國際生物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簡稱IBO)是為國際間高中生舉辦的生物智能競賽。競賽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實作)兩個部分,各占總分的50%。 試題涵蓋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行為學、遺傳學與演化學、生態學、系統生物學等學門範疇。命題方向寬廣,讓考生能充分發揮認知及技能上的潛力,並可展現其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近5年平均排名前5 我國自1999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54金19銀3銅,近5年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曾於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年及2017年的競賽中全數榮獲金牌。
高中校園 2017國際物理奧林匹亞,勇奪3金2銀
由左至右:王少群、陳允中、白奇剛、陳宣叡、謝豐仰。 我國5名學生參加2017年第48屆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在全球86個國家、395名的參賽學生中,獲得3金、2銀的佳績。 3金2銀,表現出色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高賢忠教授等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5名學生經過國內各階段賽程,在2,355名學生之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個人表現成績優異。 國際物奧考驗臨場反應 國際物理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簡稱IPhO)是專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國際年度物理競賽,目的在促進物理教育的國際交流,也促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的重要性。由於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規模逐年擴大,遂有分區預賽,即2000年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出現。 國際物奧的賽程分兩天進行,一天為理論競試,另一天為實驗競試。其中理論試題含三道題,總分30分,競試時間全程為五小時。而實驗試題含一至二道題,總分20分,競試時間也是五小時。試題難度高,範圍包括力學、剛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和分子物理學、震動和波、電荷和電場、電流和磁場、電磁波、量子物理、相對論、物質等領域,雖用中學數學即可解出,但也考驗學生的臨場反應。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近5年平均排名前3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67金、24銀、18銅及8面榮譽獎,近5年參賽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3名,參賽學生於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及2016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高中校園 一個高三學測生對教育的困惑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資料照片) 在捷運上聽見兩個16、17歲的學生說著,模擬考錯三題就沒有心中想要的級分了,同時討論著哪一科、哪一個版本錯幾題就掉一個級分。而這個話題,充斥在我生活的周遭,班上同學也常說著一樣的話,尤其是重視成績的學生們。 僵化的教育,以追求高分為要 臺灣的教育,讓學生們執著於一題兩題的差異,斤斤計較,但卻無法普遍讓學生想去思考──面對中華民國政權現在在國際上的困境,能否自己組織出策略解決;卻無法普遍讓學生知道世界上現在最急迫的議題,並且嘗試解決或自己推估日後可能會面臨的議題。 許多學生迷惘:為何而讀書?為什麼教學現場無法引導思考並且解惑。我碰到的許多長輩,甚至認為與其思考為何讀書,還不如趕快投入唸書更實在。這樣的心態很詭譎,教育教出了學生無奈的服從精神,卻無法引導自由思考,找出心中問題的答案沒有來得比考高分重要。 歷史講義上列了表格,一欄寫著歷朝動亂、一欄舉出改革措施。我們課本中有著大量平淡的敘事知識,一個措施則大多三兩句話帶過,卻少見著重篇幅描寫分析困境與改革措施間的脈絡,以及細究策略背後成敗的原因。 考試體制讓學生明白,最重要的不是有無真知灼見,而是就算用刪去法,做再多考古題也在所不惜,只要填對ABCD就好。對學生思維養成的不用心、對學生創造力的不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在意,我們的體制,教出了許多服膺現況的庸才。 要創新發展,就要重視思維 高二地理課堂上,老師分享:「大家可以發現,在產業鏈當中,高度發展的國家(像是美國)通常扮演著創新、研發的角色,這也就是他們往往能開啟產業潮流,保持領先地位,賺取產業鏈中最大利潤的原因。相較之下,臺灣大都扮演著代工的角色。所以,同學們,要加油,臺灣的未來就寄託在你們身上了。」 即便有些長輩發現了創新的重要,他們用著相同的體制:大量灌輸知識為主的方式,教育新生代,並且引頸期盼著有朝一日學生能開竅創新,卻從來不用重視思維的方式培養學生。什麼樣的體制,就容易培養出什麼特質的學生。我們現在仍用著斤斤計較、不重思考的方式教育學生。 我是高三生,明年一月考學測。我仍對這樣的體制感到疑惑,然而,我好像無從選擇,只能服膺現況了。我很害怕,害怕自己變得愈來愈題題計較,或許將來的某一刻,我重視做考古題的程度會高於我關心重大國際新聞的程度;或許將來的某一刻,我會因為自己多答對或多錯一題而有了極大的心情起伏,而這種起伏可能高過於察覺司法體制不健全之處的感受;或許將來的某一刻,我會忘記自己曾經有過這些疑惑,然後考了一個漂亮的級分,並且認為自己是人生勝利組、臺灣的菁英,以此為傲,並感謝體制讓我獲得利益。 至此,只好承認,我很平庸,我無法想出解決方法,也缺乏勇氣跳脫體制。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對教育體制有感的學測考生
高中校園 2017國際數學奧林匹亞,榮獲1金4銀1銅
前排由左至右:高暐竣、王師宇、鄭容濤、後排由左至右:李雙言、鄭天鈞、邱于賓。 在2017年第5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111個國家615名參賽學生中,我國參賽學生表現優異,共獲得1金、4銀、1銅,國際排名第9名。 1金4銀1銅,個人世界排名30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傅承德等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經由初賽、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等過程,選出6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學生鄭天鈞成績最佳,獲得金牌獎,個人世界排名第30名。 國際數奧靈活,考驗正確思維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是專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國際數學競賽,也是國際科學奧林匹亞中歷史最悠久的賽事。 國際數奧競賽分兩天舉行,試卷共有6道題目,滿分42分(每題7分)。參賽者每天有4.5小時來作答3道試題。題目以中學數學課程為範疇,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等四大類。難度大,靈活性強,富於智巧。參賽者不見得需要具有高深的數學知識(例如微積分),但需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基本功,以及堅韌的毅力和創造性,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平均排名前10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是目前我國參加的奧林匹亞競賽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競賽,自2008年起參與本項國際競賽的國家已超過100國。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37金、88銀、22銅及8面榮譽獎,參賽26年以來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10名。
高中校園 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思辨與邏輯嗎?
每年六月法國高中會考普結束,就有一些台灣的媒體或是旅法的作家或教改人士大力盛讚法國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培養思考與邏輯,想要帶領風向批判台灣的教育制度。 法國洋洋灑灑的哲學考題,「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無知能是幸福的嗎?」這些被教改人士拿來批判台灣教育的哲學考題,看似沒有標準答案,但其實兼具了基礎能力的涵養。思考,絕對不是天馬行空地冥想或是任憑學生分組討論就能有所得!以下幾點意見供參。 哲學其實也有標準答案 首先,很多人普遍的迷思就是,哲學沒有標準答案。可惜的是,哲學裡面其實充滿了一定程度的標準答案。例如:盧克萊修的矛並沒有辦法說明宇宙沒有邊界、阿基里斯追不到烏龜並非健全論證等等。即便某些哲學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也不代表怎麼說都對,否則哲學界該用什麼標準來評斷那篇論文是好論文,而那篇不是呢? 哲學這門古老又組織完善的學問絕對不是胡亂冥想、思考,說出一些看似抽象的言語就能含混過去。 《阿基里斯的凱旋》。Franz Matsch繪。阿基里斯宮藏。(圖片來源:Franz von Matsch,公有領域) 標準答案與邏輯思辨不衝突 其次,很多盲目崇拜外國教育的人士總是認為,標準答案考不出思辨能力,沒有標準答案比較好。筆者忝為數學老師,對於這種說法更是嗤之以鼻。 思辨能力指的是一個人理解複雜問題,將問題拆解重組成更清楚的形式,利於自己思考評估,易於讓他人理解問題的模樣。思辨能力的好壞在讓自己或他人理解的過程中就充滿了一定程度的標準答案。否則我們就無法分辨每個人思辨能力的優劣程度,從自身錯誤中學習他人更佳的思辨能力。 同樣地,擁有標準答案的數學試題可以從學生作答過程中看出其思考脈絡與優劣程度。良善的老師會從學生作答思辨的過程中找出學生觀念的盲點,從而導正迷思,而不是盲目地以思考之名,放任學生進行無止盡的錯誤思辨。 標準答案與邏輯思辨並不衝突,更非零和遊戲。思辨能力值得追求,是因為思辨有對錯之分。哲學能培養思辨力,也是因為哲學討論裡能夠有對錯之分。 有基礎能力才能貫通思辨 最後,閱讀思考很重要,學科基礎能力更重要。近年來,推動翻轉教育的教改人士總是看見某種教育理念的優點就無限上綱,偏好一味,想要一體適用。 閱讀很重要,所以有些老師認為國字書寫、字詞解釋無需背誦,認為這是「死」的能力。筆者想問,沒有這些「死」的能力,作家或記者如何寫出一篇「活」的文章讓讀者閱讀思考;同樣地,分組合作學習可以活絡課室風景,每一科、每一個求學階段都要讓學生為了討論而討論。1 1=2、3x5=15這些數學運算基本能力,教師就具備專業引導的能力,但是許多翻轉教育人士就非要藉由學生討論、發表的方式,「佯裝」看見學生的思考,「感動」學生求知後的笑容。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著一定的規則遵循。題目有著標準答案並不代表學生沒有多樣化的思考,更不意味在追求活化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全盤揚棄基礎學科能力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思辨與邏輯嗎?
高中校園 2017國際化學奧林匹亞,臺灣奪4金居冠
由左至右-林暐祐、方東華、袁崇越、葉遠蓁。 2017年第49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中,我國4名代表參賽學生勇奪4金,國際排名世界第一,成績亮眼,表現優異!本屆競賽總計有76個國家參與、279名學生參賽,我國學生的優異表現,顯見臺灣軟實力深獲國際肯定,得以站上國際舞臺發光發熱。 全數獲金,國際排名第一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林震煌教授等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等4階段,奪金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4階段在1,030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紛紛奪金。其中,以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葉遠蓁表現最佳,獲得個人世界排名第2名。 國際化奧需融會貫通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簡稱IChO)是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化學領域實作與理論的年度國際競賽。比賽分為「理論」(占總分的60%)和「實驗」(占總分的40%)兩部分,各部分比賽時限都是五小時,不在同一天內舉行(一般實驗先考)。 考題為英語版,由帶隊導師負責翻譯,考生可用母語作答。試題涵蓋化學中多項領域,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以及光譜學等。雖為中學範疇,但較深入,需要較高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應試考生不僅需要對化學高度的理解力和極大的興趣,更需要一種突出的融會貫通、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平均排名前5 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49金43銀11銅,近10年參賽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並曾於1993、1997、2009、2013、2015年及2017年均獲得國際排名第1名的好成績。
高中校園 【106杏壇芬芳】37位高中職老師獲獎
106年度「杏壇芬芳獎」110位教育人員獲獎大合照。 106年度的「杏壇芬芳獎」共有110位教育人員獲獎。其中包括高中組20名和高職組17名教職人員。得獎者的身分多元,共同的特質就是充滿愛心與耐心,以及對本身工作充滿執著熱忱;得獎原因除了有創新教學外,也有全心奉獻的動人故事。 高中組:20位獲獎老師 高職組:17位獲獎老師
高中校園 【106學年】配合春節,寒假挪後先補課
為配合農曆春節假期的到來,教育部決定將明年國高中小的寒假挪後到107年1月25日至2月14日,並於寒假前先補課三天,讓學生可於寒假後連著春節繼續放假,一直放到2月20日。 教育部6月16日指出,106學年度國中小及高中的寒假原為107年1月22日至2月11日,基於兼顧學生學習完整性及便利學生家長配合農曆春節假期(107年2月15日至2月20日)進行家庭活動安排,在獲得地方政府、校長、教師及家長等相關團體的共識後,決定於寒假前先補上課三天,並將寒假後挪,使寒假結束後接續春節連著放。 調整前:假期被切斷 調整後:假期連一氣 原來的規劃如上圖,學生在下學期開學上課三天後就要休春節連假6天,為使學習完整且方便安排假期,故教育部規劃將下學期的前三天往前挪至上學期的後三天,在寒假前先補上課。調整後使寒假與春節假期可連續放。(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