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不同以往的迎新!新生嗨翻中華大學活動中心
中華大學今(112)年的迎新活動特別邀請行銷團隊合作,設計一系列的團康活動,利用互動遊戲來破冰,縮短老師、學長姊及新生之間的距離。 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指出,往年的新生入學指導活動較為單調,都是教育講座及測驗為主,為了打破往年的傳統,讓學生能夠熱情地參與其中,甚至沒有時間來滑手機,這次特與活動團隊合作,在固定的教育項目中,穿插有趣、互動的遊戲,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尤其,首(11)日晚上的迎新晚會,在校長一起跟新生共舞的時刻達到一波高潮,很多新生都表示,第一次跟學校的校長近身跳舞,感覺超新奇的!甚至有同學主動與校長互動,完全打破學生對校長高高在上的形象。
校長開講 嶺東科大新任校長陳仁龍:一起走過一甲子 再創高峰
今年嶺東科技大學迎來立校60周年,一起迎接60 歲的,還有上月1日甫上任的陳仁龍校長,「我是嶺東培育出來的嶺東人」,陳校長說,他35年前就在嶺東科大教書,看著嶺東科大從商專、技術學院,到現在科技大學,自己也從什麼都不懂的社會新鮮人,走到結婚生子,從基層的課堂,到課外活動組的營造,再到行政的高層,足跡遍布各個角落,完整歷練基層教育及行政工作,對學校方方面面都非常了解,並在就任後,提出以「人文嶺東」、「科技嶺東」、「時尚嶺東」及「國際嶺東」為目標,以年輕、專業、友善為治校準則,開創嶺東科大的下一個新紀元。
大學校園 嶺東科大以資訊專長跨域整合成立智慧製造科技系培育新一代人才
隨著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高效自動化的生產線成為自動工廠所追求的目標。近年來由於競爭的激烈化、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以及少量多樣混線生產的採用,高效自動化生產線的製程設計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製造業開始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和概念,例如彈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和數位雙生(Digital Twin),以提高製程設計的速度、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彈性製造系統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靈活性和高效性。它結合了自動化技術、程式控制和訊息管理,能夠快速轉換生產需求,實現多樣化和小批量生產。彈性製造系統由多個相互連接的設備和工作站組成,包括數控機具、工業機器人、傳送系統和自動化物料處理系統等。這些系統透過控制程式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另外,製造業還採用了其他一些技術和概念來推動自動化和效率提升。其中,產品生命週期設計(Design For X,DFX)是同步工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DFX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例如可製造性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DFM)、可裝配性設計(Design for Assembly,DFA)、符合成本性設計(Design for Cost,DFC)等,這些設計原則和方法旨在產品設計階段考慮各種因素,以優化產品的製造、組裝、成本和品質。 數位雙生則將物理實體和數位模型融合在一起,通過電腦模擬技術和數據分析實現對生產設備和工廠的實時監控和優化。而利用攝影機來模擬人類的視覺能力,搭配數位場景,經由AI來模擬人類的大腦及思考模式的電腦視覺技術已成為AI發展最迅速之領域,可用於產品辨識、檢測、人員監控、環境資料收集與虛實整合協助AI演進等多重應用等。此外,以3D列印將數位模型輸出,可以加速夾治具設計、可行性驗證及設計人員訓練成本,縮短人員培訓及驗證時程,降低製程開發的碳排放量。
大學校園 展翅翱翔實現夢想 嶺東科大仟萬獎學金助學生與世界接軌
成立近一甲子的嶺東科技大學藉由推動多項國際化活動與計畫,致力於提供學生國際交流的機會和資源,積極提升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近五年來,該校成功獲得教育部學海系列計畫及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資助,計畫總共補助高達新台幣4仟萬元,以支援優秀學生出國研修及實習,同時讓學生與國際知名企業接觸,瞭解國際產業的最新趨勢。
大學校園 嶺東科大榮獲就業學程計畫補助913萬元 居中彰投之冠
為協助在學青年順利銜接職場,並提升大專生實務技能及軟實力,勞動部推出「就業學程2.0」,改變就業學程模式,導入業師、工作崗位訓練及關鍵就業力課程。嶺東科技大學一向以學生畢業即就業、上工即上手為人才培育目標,此次榮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112學年度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共計11件實務學程及3件訓練學程,獲得最高補助金額913萬元,為嶺東學子提供更多的實習與就業機會。
海外校園 嶺東科大承辦2023僑委會海外青年臺灣學習體驗營越南團
為促進海內外青年交流,增加海外青年了解臺灣豐富的多元文化,嶺東科技大學承辦「2023僑務委員會海外青年臺灣學習體驗營」,7月17日於嶺東科大舉辦始業式與課程體驗活動,內容豐富多元,精彩可期。始業式除僑委會貴賓、嶺東科大及嶺東中學師長出席外,更有在越南設廠的合作廠商代表如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園區廠商協進會、宏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及裕可有限公司一同共襄盛舉,期盼未來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此次體驗營活動共招募38位來自越南地區的海外青年來臺參加,嶺東科大規劃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僑生專班學校與海青班學校進行參訪,同時為了讓海外學子體驗臺灣文化,也特別規劃臺灣特有人文教育探索、多元文化體驗、旅遊景點參觀、生態環境探索與政經建設等參訪。
大學校園 2023美國謬思設計大獎!中華大學學生激發創意榮獲國際雙銀獎
中華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張家瑜及景觀建築學系產品設計組簡晧宇、卓虹惠,分別以「Bubblegum」及「3D Magnetic Bricks」榮獲Muse Design Awards銀獎! 張家瑜的作品「泡泡糖Bubblegum」是為6至12歲兒童設計的全面遊戲設施,以攀岩為重點,設計可模組化的遊戲設備,根據場地的尺寸,進行配置變換及持續擴展,以實現多樣性的攀爬遊戲,藉以增強兒童的四肢肌肉發展,及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高中校園 【屏東女中】自主學習課程 以「換位思考」引導
國立屏東女中以「玩創教育─博雅、關懷與傑出的屏女人」為願景,希望學生培養「全人均衡」理念,具備「人道關懷」的素養,進而能「創造高峰」的自我實現,透過自主、思考、溝通、品格、鑑賞與合作等能力的培育,期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以因應瞬息萬變及未知的種種挑戰。 為達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目標,屏女行政單位與教師組成社群,共同規劃課程架構。透過課程一步步帶領學生進行興趣探索、學習步驟擬訂,進而完成學習任務。透過「示範」、「模仿」及「自行練習擬訂學習步驟」等過程,引導學生完成一份自主學習計畫,包含執行考核與成果報告。 導師利用影片、文字和圖像,引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的方向。 換位思考 引導自主學習 課程引導部分,以「換位思考」為設計理念,設想教師若是學生,會如何開啟學習的第一步?透過「換位思考」及「設計思考」步驟,理解學生的疑惑及「痛點」,完成課程架構。課程先由導師運用自主學習計畫範例,示範如何撰寫計畫,由目標開始發想,以終為始,逆向推導出學習的步驟。 內容包含引導學生探索興趣與知識,建構自我興趣的主題,再擬訂欲完成的目標,例如:產出實作作品、專題研究報告或是歷程省思簡報等。在引導學生探索興趣與知識之前,並先介紹學生認識探索工具,像是:焦點討論法(ORID)、設計思考的流程步驟、康乃爾筆記法、視覺化筆記、曼陀羅思考或心智圖等。 學生完成計畫初稿後,再透過課程諮詢師及導師協助進行計畫的初審及複審,確保自主學習計畫具備可行性。學生完成自主學習計畫後,再由導師運用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循環管理原則,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進度管控,確保能產出成果。 屏東女中每週有2小時的空白時間,在開放校園的安全空間提供學生自主學習、依照興趣參加特色活動、進行選手培訓的專業精進,完全由學生自主規劃安排,讓學生主動說出「我要學什麼」,充分展現新課綱「自主、互動、共好」的精神。
高中校園 【2023國際資奧】榮獲1金3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參加2023年第35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7個國家、351名參賽學生中,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1金3銀的佳績,國際排名第5,表現優異。 左起張庭瑋、邱翊均、王淇、陳柏凱。 榮獲1金3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位教授、學者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在2,563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競賽。四名小將表現優異,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學生王淇榮獲金牌;其他3位銀牌獲獎者分別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張庭瑋、陳柏凱及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邱翊均。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 臺灣已獲21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25金61銀27銅。
高中校園 【校長好酷】斗六家商許永昌 教學相長讓學生發光
「把別人家的孩子顧好,就是我們的責任。」從黑手學徒到博士校長,國立斗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校長許永昌投身教育界38年,一路走來不忘初衷,平均每12年就回到學校拿一張畢業證書。對他而言,教學相長永遠是最快樂的事。 斗六家商校長許永昌投身教育界38年,至今仍不減熱忱。 求知若渴 技優升學 許永昌自幼生長在單親家庭,國中畢業後曾一度中斷學業兩年,到機械工廠裡頭當學徒。在工廠期間,許永昌經常向廠內的資深師傅們提問,甚至有天問到師傅告訴他:「你不要再問了,以前我師傅教我的,我都已經教會你了!」求知若渴的態度,讓許多人鼓勵許永昌應該要回到學校唸書。於是,他報考了三重商工進修推廣部模具科,每天下班後從工作地點新莊搭著公車,風雨無阻地前往三重上課。 對於能夠重回學校唸書,許永昌欣喜萬分,更把握難得的機會努力學習,並在高二那年拿到全國技能競賽第一名,代表國家到美國參加模具競賽並獲獎。這樣的好成績讓他在高職畢業後得以透過技術優良保送管道,錄取臺師大工業教育系。 強化品德教育 協助特教就業 半路出家的他,至今仍感謝政府提供了多元的升學管道,讓即使沒有一路循正規教育體制的他,也能有機會念大學,如今更成為一校之長。歷經四年的師範教育培育,許永昌在民國75年大學畢業後,先是分發到臺北縣(今新北市)學校服務,後來又到了雲林。他回憶,調任初期常常有人問他:「還習慣嗎?」確實,剛到雲林時,他感覺自己像是從富人家嫁到了窮人家,深深感受到兩邊的城鄉差距。 幾年後,許永昌開始反駁自己當時的想法,如他在虎尾農工服務期間,目標希望周邊鄰居可以把虎尾當成第一志願。他從品德開始要求學生,每天搭臺西客運上下學時,必須主動跟司機道早安、說謝謝。這樣的良性循環漸漸形成風氣,司機跑去跟公司說,感受到虎尾的孩子變乖了,居民們也開始願意把孩子送來虎尾就讀。 因為在虎尾農工帶的是特教班,許永昌參加了各種研習,以瞭解特教類別與課綱,學習如何幫助特教孩子。深知特教學生更加弱勢,他特別鼓勵老師一定要把孩子們帶好,協助他們順利就業。許永昌還記得,在畢業典禮上,有家長告訴他,原本以為特殊孩子會是家庭的負擔,沒想到在畢業前就能找到工作,還可以分擔家計。看著這群孩子們成長獨立,成就感寫在許永昌的臉上。 任職斗六家商 帶動良性教學 而在斗六家商服務期間,許永昌也一改過去傳統,安排高三學生到附近的孔廟拜拜。他認為:「哪有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於是把新生訓練就安排到孔廟舉辦,同時也讓外鄉鎮來就讀的學生瞭解斗六。此外,他也努力營造溫馨友善的校園氣氛,鼓勵校內同仁把心中對於教育的理想拿出來討論,在同樣是為了學生好的出發點裡頭,一起找到共好的方式,產生良性循環的教學風氣。在許永昌的努力下,學生參加技藝競賽表現經常獲獎,平均六成畢業生考上國立大學。今年斗六家商不僅沒有受到少子化影響,招生甚至超額。許永昌不以此居功,認為這是全校教職員一起努力的結果。 在他任教多年期間,曾有一名旁人眼中的問題學生,許永昌在指導他機械模具時,心想:他鬼點子這麼多、活動量這麼大,不如栽培他當選手。即使最後這名學生沒得獎,但許永昌卻觀察,在準備競賽過程中,自己做事情的態度已影響他,他也開始慢慢變得不再叛逆。 多年後某天,許永昌在TVBS節目「一步一腳印」中看到法國料理主廚介紹,發現眼前的主廚「明明是我學生」!許永昌趕緊和對方聯繫,該名學生看到他也嚇一跳,邀請許永昌到他的廚房參觀,從他廚房的規劃與精細的搭配,許永昌欣喜聽到這位學生告訴他,當年從機械轉行餐飲,把機械課堂上追求精確與熟能生巧的態度,運用在切菜備料上,讓每一個過程都是經驗與汗水累積而來的結果。而即使已經拿到米其林三顆星證書,這名學生平均每兩年仍要出國進修一次,目前也在許多科技大學擔任餐飲相關科系業師,印證了許永昌告訴他:「不斷提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投身教育界38年,身邊許多同學都屆齡退休,許永昌對於學習的熱忱卻未曾降溫。對他而言,進修是一件「辛苦但有趣」的事情,不管是當學徒的時候在工廠跟著師傅學手繪,或是到大學學習電腦繪圖,他都抱持著同樣一顆上進心,每當學到了新的專業知識,就熱情地分享給業界的師傅、學校的師生,「看到身邊的人可以跟著一起成長,我就覺得很開心!」
大學校園 元培護理系學生赴日本實習 學習失智長者照護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連續二年獲教育部補助「日本失智症養護老人之家實習計畫」,由賴玉敏老師在今年暑假帶領8名護理系學生,前往日本熊本縣「特定非營利法人???里(青之鄉)」實習;學習日本以社區及居家方式照護失智症老人的經驗,作為台灣實踐在地老化的參考。 日本「???里」於2001年由岡元俊子所創立,秉持滿足人人一輩子都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豪,並想保持自己應有的面貌,在熟悉的地方繼續生活的理念所創立;為消彌社區民眾對失智症患者的偏見與孤立,進而於2011年與女兒岡元奈央共同規劃失智症咖啡館「as a cafe」,其建設理念設計於2018年獲得Good Design Award的獎項而聞名。
大學排行 【2023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灣14校入榜
「上海軟科 ShanghaiRanking」(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發布了「202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一共有14所大學進入千名排行中。今年仍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居冠,其次為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在衡量世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強調科學方面的表現。評比標準以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數量以及科研成就等為重。 臺灣14大學入榜 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有所變動。今年仍是中國醫藥大學居首,其次是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500名以內的學校有5所。 TOP10美國居多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但名次也不變。榜中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 此外,在百大排行中,中國今年有11所大學入榜,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是22名和29名,浙江大學33名、上海交通大學為46名、復旦大學5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4名、中山大學73名、香港大學88名、華中科技大學91名、中南大學95名、以及96名的南京大學。 而日本則有2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27名的東京大學及39名的京都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為第71名和第93名。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分別是:教育素質、教職員素質、科研成就,以及人均學術表現。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指標中,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 ★資料來源: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