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驗交流激盪創新思維 水環境巡守隊20年 多元傳承永續經營
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於8月17日在長榮大學承辦「2022年民眾參與流域管理暨水環境巡守隊經營經驗交流討論會」,邀請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及澎湖縣等南部七縣市的縣市業務主管人員、委辦經營團隊及巡守隊代表來校研討,集思廣益,透過縣市間交流討論,激盪出巡守隊經營之創新思維。 本次會議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以跨區縣市巡守隊經營經驗交流及志工經營挑戰與回應為主軸,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顏旭明致詞時表示,環保署自91年起就與長榮大學合作推動「二仁溪及將軍溪志工巡守及檢舉機制推動計畫」,與嘉義縣朴子溪同步試辦水環境巡守隊,於93年正式催生全國水環境巡守隊政策。水環境巡守隊是環保署推動民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政策,透個各縣市經常性經營輔導,構建出一個公私協力守護水環境的民間網絡,這項政策在今年度邁入第20年,在公私協力下全國水質有明顯改善。未來將朝公民意識及公民培力持續提昇,包括先進設備的使用,由環保署添購手持式水質檢測器材供巡守隊操作使用,及接軌「向海致敬」,由陸源進行河川淨溪,防治海洋廢棄物問題,盼透過這次的經驗交流討論,為水環境巡守隊政策再創下一個二十年。 這次會議邀請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老師黃魏慶由民間觀點來看環境保護,提醒水環境巡守隊的經營者應該要引導民間志工,從土地倫理及人文角度來思考環境並付諸行動,確實解決民間通報的污染案件,是促進民間持續投入的最大動力。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科長朱健瑋則從桃園市運作的規模、各項工作及成效,跨區分享北部的水環境巡守隊運作情形,也以SWOT解析桃園市水環境巡守隊的困境及解決策略。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老師蘇文彬也分享經驗講解「水環境巡守隊經營之困境、挑戰與策略」,引導省思運作志工的目的,然後帶領與會者討論水環境巡守隊所遭遇的困境、挑戰及解決策略。活動最後在大家寫下對下一個二十年的期許中圓滿結束,全體夥伴總結出「多元發展、創新傳承與永續經營」作為目標來邁向下一個階段的水環境巡守隊。 會後七縣市夥伴前往長榮大學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生態教育中心參訪,此處為10年前博士珍古德來訪二仁溪後而所延伸發展的行動學習場域,珍古德讚許長榮大學推動民眾參與二仁溪守護的經驗,希望長榮大學持續透過教育來引動環境守護行動,並擴散、連結到國際環保行動。場域今年度取得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認證,在軟硬體設備及教學內容經過國家審定,長榮大學期許這裡能夠成為一個「環境行動、社區發展」的培力基地,讓河川及社區社群能在這裡做互動,並鼓勵七縣市水環境巡守隊能多運用學校場域,延伸環境守護與大學社會責任的連結。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永續發展國際學程6位畢業生 獲教育部及國合會獎學金繼續留台深造
長榮大學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IPSD)第二屆畢業生好學不倦,多人留在台灣繼續就讀各大學碩士班並且獲得教育部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等各單位的獎學金。其中本年度教育部台灣獎學金頒發就讀碩士班的名額共有14名,長榮大學畢業生有5人獲獎,另有1位同學獲得國合會獎學金,是本校畢業生首位得獎者。 IPSD 2022年級應屆畢業生共11位錄取台大、成大、長榮、中山、台北、北醫、東華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等校碩士班。5位獲得今年度教育部臺灣獎學金補助,分別是考取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碩士班的Buhombe Barnaba Alanus、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學程碩士班Bonzo Veronica Costa、成功大學自然災害減災及管理國際碩士學位學程的Mtweve James Travor、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學程碩士班Nsia Asanterabi Ulomi以及長榮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班Jomalema Patrick Chris。獲得國合會獎學金者為考取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的Massao Angelbetter Marselian,這6位學生均來自東非的坦尚尼亞。 「臺灣獎學金」計畫於2004年由外交部、教育部、經濟部及國家科學委員會共同倡議成立,並於2011年分流成「外交部臺灣獎學金」及「教育部臺灣獎學金」。教育部臺灣獎學金旨在鼓勵優秀非邦交國學生來臺攻讀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獎學金」於1998年起,透過與國內大學合作提供全額獎學金方式給予友邦及友好發展中國家推薦並經甄選之外籍人士來台就讀,以期協助友邦及友好發展中國家培育政策規劃、技術及管理高等人才。 應屆畢業學生Barnaba說到,收到獎學金錄取通知時相當高興,許多獲獎者都是同班同學,這讓成為長榮大學校友而感到更加自豪,並感謝學校與每位師長們、學程的所有支持與幫助! 另一位學生Patrick表示,非常感謝台灣政府提供教育部臺灣獎學金讓下一階段的學涯能在長榮大學繼續學習,台灣是第二個家鄉,期望學成歸國後能協助社區與國家的永續發展。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表示,大部份外籍學生前來台灣接受高等教育是從研究所開始。學校自2017年與珍古德協會合作,成立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及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目前已有二屆的畢業生,而這些學生能夠在長榮大學就學期間,把握機會為自己下一階段的學涯努力打拚,讓學校師長們也與有榮焉。長榮大學的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已成為非洲國家學生來台就學的重要門戶。
大學校園 實踐根與芽行動 長榮大學USR計畫跨國合作促進性別平權及人才培育
長榮大學「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從在地到國際」第二期第三年,進行非洲實踐之旅,將台灣經驗於非洲實踐,開展更多量能,發揮國際影響力。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IPSD)學生Benica Evarist Ndziku 8月回到母國坦尚尼亞推動跨國合作Care計畫。 Care計畫目的是以環境永續及關懷為出發,以實踐友善地球Earth Care、女性力量Girls Care及照顧健康Health Care為理念,實踐社會責任外,也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五項,為性別平權,為培育人才而努力。 Benica代表本計畫與坦尚尼亞在地組織合作,包含 Fahari (史瓦希利語:以女性為榮) 根與芽計畫、Girl’s Power Initiative (GPI)、Builders for Future Africa (BFA)等團體,建立正向的月經知識與態度,破除「月經污名」等不合時宜的文化習俗與社會觀念。8月7日於阿魯沙 (Arusha) Lenjani村莊的 Cornerstone中學進行了縫製布衛生棉的工作坊,培養將近30位學生成為解決「月經貧窮」議題的種子。除此之外,Benica、Habiba (坦尚尼亞根與芽行動志工)還外展到學生家戶拜訪,實踐社會工作精神,將關懷送至偏遠部落。Benica 提及為了接觸村莊裡12至26歲的女孩們,在黃土路上走了7公里的路程,透過他們的拜訪女孩們建立起更多的正向月經觀念,辛苦很值得,未來也會持續推廣Care 計畫。 Care計畫另有來自史瓦帝尼的IPSD學生Sindy,以線上方式進行性別平權行動 「Kutichenya Kwentfombatana」(史瓦帝尼語:以女性為榮) 並且與當地的組織共同合作。7月時,當地團隊負責人Neliso和隊友參訪SASHO建築公司。向男性傳達月經知識以及善待包容女性的理念,讓Care 計畫的推動不僅於女性,加入男性的力量一起支持共好。 本計畫主持人暨環境教育實驗學院院長洪慶宜表示,Care計畫除了推動SDGs5性別平權外,更是實踐培育人才的目標。鼓勵國際學生進行跨國行動,解決環境議題,實踐根與芽行動的精神,如同珍古德博士所說:「Together we can change the world」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標竿學習 邀請奇美醫院分享 整合加速數位轉型 提昇競爭優勢
長榮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於8月17日辦理系列活動第六場Research Cafe,邀請奇美醫學中心行政副院長鄭天浚分享「智慧醫療行政-從醫療照護到醫療行政的數位化發展」。 鄭天浚指出,電子病歷的推動不僅打造無時差的醫療環境,還能提高醫療品質並發揮經濟效益。鄭天浚也大方分享奇美醫院帶動雲端發票風潮、接收雲端發票比率居全台醫學中心之冠並獲南區國稅局頒獎表揚的歷程。 奇美醫療體系每年收到約17萬張供應商開立的龐大紙本發票,造成人工對帳作業、紙張儲存的負擔以及供應鏈無法整合等等問題,因此,從2020年開始導入「雲端電子發票」、率先使用資訊系統做流程自動化檢核,有效簡化醫院採購與會計作業,大幅提升醫院數位化成效與整合度、有效落實減紙化作業,達到低碳轉型、節能之成效。 鄭天浚也提到醫療是高碳排的產業,今年在副校長吳佩芝的邀請下加入長榮大學籌組的零碳轉型聯盟,一同面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的課題,更藉由結盟共創模式來創造新機會,期許聯盟資源能夠協助醫院,攜手合作成為ESG永續醫院。 校長李泳龍表示,長榮大學一直以「國際綠色永續大學」為目標辦學,今年在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評核標準的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名列世界前800強;2023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名也進步200名,排在第801-1000名,顯現出在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的能量。另外,因應台灣的2050淨零碳排計畫,長榮大學也成立淨零永續推動辦公室和ESG產業永續研究中心,積極培訓校內教師掌握國際標準驗證體系,並協助輔導中小企業具體執行減碳,提升企業綠色創新的競爭力。此次特別邀請奇美醫學中心行政副院長鄭天浚分享醫療行政的數位轉型,非常值得長榮大學學習,因為這證明只要願意翻轉思維,就能帶來長足的進步,甚至帶動風潮。 長榮大學一級長官及行政、教學單位等多位同仁都到現場取經,期望透過分享,能將長榮的行政作業效能更加提升。
大學校園 無懼少子化風暴 長榮大學超前部署淨零永續 前瞻佈局精緻辦學
出生率降低已成為近來全球趨勢,全世界各個已開發國家都面臨少子化發展。位處南臺灣的長榮大學,預見此一趨勢,提前規劃轉型策略與變革方案,朝向以敏捷組織應變挑戰、培育永續未來人才、瞄準大南方新科技的國際創新大學發展。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強調,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是為下個世代培育人才,「淨零碳排」與「南方戰略」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與克服的挑戰。 這幾年無論通訊科技或商業模式的變化都非常迅速,大型多層級組織不利於快速因應趨勢變革,必須要改變。對高等教育來說,調整規模且精進品質、強化產學合作,培育學生成為「問題解決者」,是當今全球大學轉型的重要潮流。例如長榮大學在奧地利的姊妹校—約翰·克卜勒大學(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ät Linz,1966年創校),僅有約130位教授,雖是歐洲德語區第五年輕的大學,卻是知名汽車品牌奥迪的自動駕駛深度學習中心(Audi.JKU deep learning center)所在,奧地利國家科學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ÖAW))也把數個研究中心設置在周邊。臺灣近年來為因應國家能源轉型,於台南創建了國家級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長榮大學與約翰·克卜勒大學相似,不僅與沙崙科學城核心營運單位工研院擁有密切的產學合作,也是科學城周邊,包括大台南會展中心、商業區(三井購物中心)、產業研發專區唯一的綜合型人才庫。 李泳龍校長指出,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承諾,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甚至顧問業都對淨零永續相關人才高度渴求。為此,長榮大學設置了「淨零永續推動辦公室」,統合校內教學與研究單位,讓學生取得跨學院「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課程與「零(碳排)」學分的基礎知識。校內正積極規劃興建綠能電廠作為附屬事業,希望透過南臺灣豐富的風光資源,讓同學可以實際參與創造清淨能源的過程,體驗發電設備鋪設與維護管理,學習綠電憑證的營利模式,對於能源開發商來說,即是畢業即戰力的重要禮聘人才。 此外,本校也特別邀請知名顧問公司SGS來為校內已有豐富專業學識與產業經驗的教授師資進行包括能源管理、溫室氣體盤查、足跡盤查等ISO國際標準的培力訓練,希望未來能夠讓掌握ISO國際驗證體系思維的教授們帶著學生輔導企業實施碳中和相關措施。基於碳中和需求的世界趨勢,長榮大學亦早將合作佈局延伸至東南亞,除校內已有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印度等21國、近300名國際學生外,校方也與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再生能源廊帶(Sarawak Corridor of Renewable Energy,簡稱SCORE)的重要學校—砂勞越科技大學(UTS)簽署合作意向書,除了每年選派優秀學生進行交換研修,雙方也有包括農業科技、無人機應用、AI系統、安全衛生教育等多方面的教研合作,未來也會與在東南亞設有據點的鋼鐵與石化等材料台商進行深入合作,讓同學擁有更多海外就業機會。 環顧今年國際化佳績,長榮大學2022年THE Impact Rankings大學影響力排名601-800名,而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則為801-1000名,較去年大幅躍進200名,學校將持續以「深耕在地、連結國際、成為永續發展典範大學」為目標精進努力。 李泳龍校長表示,校門口外觀富有南方熱帶風情的圓頂建築,是即將在111學年度啟用的竹構多功能展演教室(竹構集會堂/名稱暫定),使用臺灣在地的生質材料作為支撐結構,是臺灣少見以最新穎的「負碳」理念與科技設計的永續建築,代表本校在下個世代裡的精神—無懼挑戰、擁抱永續、迎向南方。堅持這樣的精神與努力,少子化趨勢其實是大有可為的轉機。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整體招生率佳 大一新生註冊率可望逾九成
111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管道於8月12日放榜,在少子化浪潮衝擊下,今年考生人數大減,招生名額遠高於報名人數,全國公私立大學招生嚴峻,皆受到極大影響,共有51所學校缺額數大增,總缺額逾1.4萬。近年來在逆勢中穩健成長的南華大學,雖然分發入學也受到少子化海嘯波及,但在特殊選才、繁星推薦及獨招皆滿招;申請入學分發率達88%,排名全國第14;另四技甄選也有達85%,就整體招生績效,預估111學年度大一新生註冊率可達91%,排名全國25名。
大學校園 【111陸生來台】碩博士錄取465名 較去年銳減
111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博士班已於7月18日放榜,總計有45校共錄取465名,較去年減少241名(去年51校錄取706名),今年仍僅限在臺陸生報名,招生達成率為31%。其中,博士班有29校共錄取155名,碩士班則有39校共錄取310名。 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大陸籍應屆畢業生約881人,約3成7共327人報名碩士班,有302人獲錄取;碩士應屆畢業生約1,200人,報名博士班共157人,約1成3,有150人獲錄取。 僅限在臺陸生報名 由於今年仍僅限在臺陸生報名,所以碩博陸生大多來自國內的大學,最多的是輔仁大學27人,其次是淡江大學23人、逢甲大學21人、中國文化大學20人、國立臺灣大學18人、東海大學18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7人、國立清華大學16人、銘傳大學16人、靜宜大學15人。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仍以國立臺灣大學錄取人數最多,共計78人,其次依序為國立清華大學64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40人。 碩博陸生偏愛軟體應用開發 至於陸生報考錄取的校系學類則以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41人最多、其次是時尚、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學類37人、管理及行政學類34人。
大學校園 【2022泰唔士】臺灣40大學進亞洲排行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今年6月公布了「2022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0所大學入榜,較去年增加2所,其中6所進入百大。2022年的亞洲排名包括來自31個地區的616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教學、國際化、研究、論文引用次數和知識傳遞(或智財收入)等13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與去年相同仍是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臺灣40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40所,較2021年多了2所。包括臺大、北醫、中國醫、陽明交大、清大、亞洲大學等6所學校皆進入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為21名。 亞洲排行TOP 10 今年,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再次獲得「2022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3名。進入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6所大學,新加坡次之,有2所。 排名指標與權重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地區大學的排名是依教學與學生、研究、國際化等五大面向,共分13項指標來對大學進行評分排名。各指標的權重如下表。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THE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學系停看聽-環境與食品安全檢驗學士學位學程 許淑真副教授(安全衛生科學學院)
大學校園 考前衝刺輔導 長榮大學食安學程舉辦食品檢驗分析技術士輔導班
長榮大學食安學程於每年暑假都會開設為期一週的食品檢驗與分析丙級技術士術科考試輔導班,輔導學生考取證照與強化學生的實作能力。 食品檢驗分析是食品品質管理與食品衛生安全維護過程中不可獲缺的一環,從原料的成份分析到成品規格是否達成出廠標準,都依靠具有高度專業技術的檢驗分析工作來進行把關。勞動部職訓局編訂本職類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時明確表示,通過本職類檢定取得丙級技術士證照者,於就業時,可視為具有相當於在「食品檢驗分析職類具有擔任現場操作技術及領導現場作業的工作知能。」由此可知,食品檢驗與分析丙級技術士證照是食品相關科系學生進入職場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張證照。 此次參與輔導班的學生表示,很感謝系上的老師願意在暑假特別安排時間給與輔導訓練,而且藉由考前輔導班能夠再次練習實驗關鍵技巧,提升實驗操作的正確性、精準度與時效性,不僅降低面對術科考試的緊張,同時也增進了考取證照的信心。 食安學程教授梁哲豪指出,本學程針對食品檢驗分析技術士證照,精心規劃以課程結合輔導方式,給予學生充足練習分析技巧的機會,提升同學考照實力。109年度食安學程大三學生共有22位通過丙級食品檢驗分析技術士的檢定,考取率近8成。其中更有2位同學取得目前食品檢驗分析最高級的乙級技術士證照。110年度的丙級技術士考取率又提升至86%,現也已經有1位同學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輔導考照成效顯著。 食安學程主任許淑真提到,輔導學生考取食安或食品檢驗分析相關證照,除了能增進學生多元化知能與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對產業來說,專業的檢驗人才對食品安全把關至為重要。而本學程於111學年獲教育部同意更名為「食品安全衛生與檢驗學士學位學程」,顯示食安學程為了加深專業人才培育之廣度與深度以符合產業需求的決心,戮力於培育「食品衛生安全與品質管制」及「食品檢驗分析」等食安專業人員,滿足國家人才需求趨勢,也符合全球「農場至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 國際趨勢。許淑真也勉勵參與輔導班的學生都能考取專業證照,未來都能成為食安守門員,為我國食品安全盡一份心力。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攜手產官學推動永續發展 共同打造民雄鄉菁埔社區永續農場
南華大學長期重視生命教育與永續發展,致力落實節能減碳並推廣環境教育,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近年來,實施績效卓著,屢屢獲獎,不僅是中南部地區唯一、全國第二獲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雙認證的大學。該團隊更將其經驗加以分享及推廣,協助輔導民雄鄉菁埔社區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並於8月8日在菁埔活動中心與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共有近20位學員參與,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及民雄鄉長何嘉恒亦蒞臨共襄盛舉。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學系停看聽-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莊啓佑助理教授(安全衛生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