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大學

  大中華地區

大陸高等教育的「本科」類似台灣的「大學」,著重於理論和科學研究,本科生即為正式的大學生,本科為四或五年制,而醫學及建築專業多為五年制,部分臨床醫學系為八年制,如順利畢業,即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大陸的本科(大學)畢業有兩種證書,本科生透過學校學習順利畢業者,會授予畢業證書,另外學術水平需達到一定要求(通常為在校成績),才可獲得官方授予的學位證書。

想到大陸就讀大學,台灣高中生可透過兩種管道,學測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高中應屆畢業生,可直接以學測成績向大陸高校個別申請(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或者報考大陸的「港澳台聯合招生考試」取得入學資格。

★2019/1/30中國教育部宣布,因應學測五選四,2019年招收台生門檻降至「學測國英數3科任一科達均標即可報名申請大陸大學」,但實際申請標準包括科目、數量及成績等,仍由各陸校自行規定,採計不得超過四科,也可增加筆試或面試。請參考:【110學測】申請大陸大學 入門攻略




資料來源:大陸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
高中應屆畢業生當年度的學測國文、英文、數學A或B任一科成績若達均標,可至「大陸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查詢有開放免試招生名額的各校簡章。除了個別申請外,2022年新增線上統一報名方式,每人最多填寫6校6專業共36個志願。再經由大學考核,擇優錄取。

線上報名多半在3月,考生須填寫志願、上傳相關資料,無需繳交報名費。各校則於4月至5月中進行初審與考核,初審為考生身分、學歷、學測成績等的資格審查,通過後則會接到大學的考核通知,要求筆試或面試。錄取結果則會在5月中公布。

若考生未獲錄取,則可報名5月下旬的「徵集志願」,參加尚有缺額校系的招生作業。「徵集志願」的錄取結果通常會於6月下旬公告。


有些大學則仍維持過去的報名方式,即是以電子郵件在校方規定的時間內寄送報名資料,截止日和報名方式皆與線上報名不同,還請考生詳閱各校簡章。



資料來源:大陸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
「港澳台聯合招生考試」分為文史和理工農醫兩大類,考試通常於5月下旬舉行,分兩天進行。文史考試科目為中文、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理工農醫考試科目則為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

每年3月開放考試報名,報名分成兩階段,通常3月1日至3月15日為網路預報名時間,同時線上填寫志願,完成網路預報名後,須於3月16日至3月31日期間親自至大陸指定地點現場正式確認報名,報名地點依每年簡章公告為主(目前港澳台考生可以在網路上進行報名確認,而華僑考生則須現場確認報名
)。確認報名時需繳交畢業證書或在學證明、高中各學年成績單、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影本及報名費(人民幣550元)。

如果考生無法至指定地點完成確認報名,經報名地點同意,可委由親屬代為報名,親屬需攜帶本人及考生個人的身分證件、委託書、考生照片及其他報名文件至指定地點代為完成報名手續。

每位考生可填本科10所大學、每所6個專業共60個志願,並選擇是否服從志願調劑;報考預科的考生則可填報5個大學預科志願。7月初會分成本科、預科兩個梯次進行錄取分發。



資料來源:大陸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
無論是以台灣學測成績向大陸大學申請,或是參加聯招,通常須於3月時報名,而在6-7月獲知錄取及分發結果,錄取的考生開學前會收到大學寄發的「新生入學通知書」,大陸本科通常為9月初開學,新生需攜帶「新生入學通知書」至學校完成報到。

新生入學時,學校一般都會安排新生健康檢查,經檢查不符合要求者,會取消新生入學資格。



資料來源:大陸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

  國外大學情報站

大學排行 【THE泰晤士】2024世界大學排行,臺灣45校入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於今年9月公布的「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中,臺灣入榜45校,較去年多了2校,其中國立臺灣大學上升至152名,雖尚未回到百大行列,但較2023年的187名,進步了35名。全球榜首依然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的史丹佛大學居次,麻省理工學院第三。 2024年世界大學的排名納入108個國家(地區)共1904所大學,透過18項績效指標,衡量各大學的教學、研究、知識移轉和國際視野等績效。 臺灣入榜45校,7校在500內 臺灣共有45所大學入榜,進入全球500名內的大學共有7所,包括臺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臺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數量較去年多,且多數的學校名次呈現上升的現象。 世界大學的指標與權重 2024年起,《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的排名指標從原來的13項擴增為18項,增加了:研究能力、研究卓越度、研究影響力、項目專利及國際合作。指標涵蓋教學、研究環境、研究品質、國際展望和產業等五大面向,以這18項指標來對世界大學進行評分排名。各指標的權重如下表。 2024世界大學TOP10 亞洲百強大學 在亞洲部分,中國有7所大學入百大,清華大學為全球12名,是亞洲排名之首。香港則有4所大學進入百大,其他如南韓有3所,新加坡、日本則各有2所。 【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19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32名。 【日本】:東京大學29名;京都大學55名。 【南韓】:首爾國立大學62名;延世大學76名;韓國科學技術院83名。 【中國】:清華大學12名;北京大學14名;上海交通大學43名;復旦大學44名;浙江大學55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7名;南京大學73名。 【香港】:香港大學35名;香港中文大學53名;香港科技大學64名;香港城市大學82名;香港理工大學87名。 ★資料來源: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大學排行 【2023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灣14校入榜
「上海軟科 ShanghaiRanking」(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發布了「202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一共有14所大學進入千名排行中。今年仍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居冠,其次為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在衡量世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強調科學方面的表現。評比標準以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數量以及科研成就等為重。 臺灣14大學入榜 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有所變動。今年仍是中國醫藥大學居首,其次是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500名以內的學校有5所。 TOP10美國居多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但名次也不變。榜中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 此外,在百大排行中,中國今年有11所大學入榜,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是22名和29名,浙江大學33名、上海交通大學為46名、復旦大學5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4名、中山大學73名、香港大學88名、華中科技大學91名、中南大學95名、以及96名的南京大學。 而日本則有2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27名的東京大學及39名的京都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為第71名和第93名。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分別是:教育素質、教職員素質、科研成就,以及人均學術表現。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指標中,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 ★資料來源: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排行 【2023 QS】亞洲排行 臺灣46大學上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的「2023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6所大學入榜,9所進入百大,而國立臺灣大學的排名和去年一樣,皆為19名。整體來說,進入2023QS亞洲排行榜的大學,中國共有128所,香港有9所,日本有106所,南韓有89所,新加坡則有3所大學入榜。 此項排名是針對亞洲760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依據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論文引用、國際師生比例等11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分別是:中國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 臺灣46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和去年一樣共有46所。其中只有9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榜首。今年新入榜的是國立宜蘭大學。 亞洲排行TOP10 進入「2023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6所大學,前3名就包辦了2名,分別是第一名的北京大學和第三的北京清華大學。去年第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退居第二。 QS亞洲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亞洲排名的指標共有11項,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用數、國際師生比例等來對亞洲區各大學進行評分排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