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高中生選大學的三大考量因素
對一名高中生來說,高中生活是絢爛而多彩多姿的青春歲月,但同時也是壓力重重的青澀歲月,高中生面臨主要來自課業、考試、同儕競爭和家庭的多重壓力,「升學」─從來都是高中生無可迴避的挑戰,升大學的壓力在高等教育供給量充足和少子化的衝擊下仍未減緩,因志願校的選擇自然地與未來的生涯理想、職業選擇等議題連結,做此生涯抉擇時,多重考量的複雜性使得在各因素取捨中的困難度倍增。大學欲選才,學生欲擇良木而居,本文試圖以一名高中現職輔導老師的角度,剖析高中生選擇大學時的考量因素,以提供高中與大學間交流,並作為招生宣導之參考。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提供學生不同的升學管道 目前國內大學升學主要是以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制度進行,希望藉由更多元的入學方式,給予高中生更多的選擇,並緩和升學的壓力。高中生在高三上學期結束並參加學測之後,同時面臨多種入學管道的選擇,包括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繁星推薦)、四技個人申請、軍校、警察大學、特殊選才、大學進修部學士班、國外大學、各種獨招等,並可同時選擇不同管道來進行(繁星推薦另有錄取未報到,當年度僅能參加考試分發入學之規定);而若是不以學測成績透過前述管道升學,即可以參加指定科目考試並以考試分發方式入學。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初次接觸的高中生和家長而言,舉凡從管道到簡章,都是複雜難理解的,學生須從學校或其他管道得到充足的資訊,並據此做出重要的生涯抉擇。 生涯金三角理論 因為大學教育是學習階段和初進入社會間重要轉折,選擇大學可能是高中生在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生涯抉擇,Swain所提出生涯金三角理論便是一生涯規劃模式,認為生涯規劃應該包涵「自我特質」、「自我與環境的關係」與「教育與職業資料」(金樹人,1991)。針對這個有如「金三角」般三足鼎立的Swain生涯金三角理論,如圖一(Swain, 1984): 選擇大學校系是高中生生涯規劃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選擇,茲以生涯金三角的概念,也就是從高中生「知己」─認識自己、「知彼」─了解外在環境以及自己與環境之間的交互影響等三個面向來分析高中生選擇大學校系之考量因素: 一、自我因素 1.能力與興趣 影響高中生生涯決定的個人因素中,很重要的考量就是能力,學生會以在校學業成績、學測和指考成績作為評估自身能力的具體標準,並配合自己的興趣做考量。 對自己興趣的認識往往是選系的關鍵,這亟需高中生真正認識自己的興趣和校系的特色,否則在申請校系準備審查資料時會缺乏清晰且強烈的申請動機,且面試時準備度也會不足。甚至自己對多個領域的興趣相當而沒有明顥的分化,或對多個領域都感到興趣而難以抉擇。 2.對自身興趣與校系關聯性缺乏理解 高中生在升學壓力之下,與自己內在的連結漸行漸遠,缺乏對自己的觀察和好奇,不易專注發展在學科以外的興趣,或可能因興趣的雛型尚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而不被家長或重要他人認可而早早夭折,也可能因缺乏足夠時間認識、發展與興趣相關的經驗,對於將興趣深化、發展成一項專業或成為一種生涯選擇自然就缺乏視野和產生信心,因對自己的興趣未來的可塑性不理解,實在也無從了解大學校系與興趣之間的關聯,無法將興趣轉化成對大學校系的期待。 3.生涯價值觀─理想人生的圖像 大學教育的目的具有多重意義,通識教育的洗禮、思考和思想的啟蒙尤其珍貴,但在社會上普遍仍把大學教育視為未來職業的訓練所時,選擇校系有時猶如選擇職涯,對未來工作世界和生活型態的期待均不免投注在校系選擇上,也造成青少年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拉鋸,高中生對於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之生命議題又尚未及深思,可能仍在暫時的答案中,加上外在經濟狀況變差和退休年齡延後之影響,讓學生期待自己選擇對未來更有「安全感」的校系,專業性高和培養具體就業能力的校系因而更吸引學生。 4.個人特質與生涯決策能力 在升大學前,高中生生涯抉擇的經驗僅限於高一升高二的選組,生涯決策的經驗和能力均有限,對自我的認識和個人忠於自我的毅力與堅持在選擇大學校系時就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二、環境因素 1.重要他人的影響─父母是關鍵中的關鍵 根據莊珮真(2003)的研究發現,重要他人的意見是高中生選擇大學校系的關鍵因素,老師、父母、同學是重要的資訊提供者和討論對象,而其中,父母和同儕更是影響高中生生涯決定的關鍵角色。 父母的期待與認可毋寧是影響高中生選擇大學校系的最大關鍵,橫跨孩子從出生、接受教育到升學的過程,父母本身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的有限性、過去生命經驗所形塑的生命議題(例如:生存焦慮、未完成的事件或夢想)、工作經驗、對特定職業的想像與期待等,均影響對子女的期待,同時也可能會有困難全然去接納與支持孩子的抉擇,限制了子女的選擇。 因此選擇大學校系,幾乎從來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同時也是父母的大事,親子衝突在校系選擇上不時上演,高中生正值後青春期在追求自我認可和父母認可之間,也往往要面臨很大的拉扯。 儘管如此,父母仍是高中生選擇大學校系時最重要的資訊來源和討論對象,而父母也在自己有限能力和想保護子女中盡全力給出最好;倘若父母在自身經驗及對子女的關懷中給予客觀中立的意見,就能將這些力量化為子女生涯抉擇上的幫助,對人生經驗尚淺的高中生而言,就能夠成為一大助力。 2.產業發展趨勢與社會經濟景氣 高中生對產業發展趨勢的資訊普遍不足,往往受媒體影響,「熱門校系」就在高中生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成為安全的選項;以目前產業趨勢而言,有科技島之稱的臺灣,高中生和家長普遍認為資訊學群、電機學群、數學等科系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選擇,而文創產業的蓬勃也使學生心生仰慕而對設計學群趨之若騖,但今日的熱門校系是否為4年後或繼續攻讀碩士班的6-7年後的熱門校系,實在值得高中生在選擇大學校系前深思。 當社會經濟景氣不佳時,就業機會多、保障性高的校系就特別吸引人了,而提供學費與生活補貼的的公費生、未來較有職業保障(例如:軍、警)或專業證照的大學校系均讓學生和家長視為「保障選項」;另外,近年優秀學生申請國外頂尖大學比例增加,在相對歐美高學費、離家距離遠等因素下,申請學費相對較低、未來發展可能性大的香港和大陸地區的學生也逐年增加。 3.選校或選系 傳統名校的光環,如家長朗朗上口的「臺清交成政」,是學生心中師資、設備等資源較優越的學校,也是未來在「名校血統」影響就業機會時的保障,甚至是進一步至國內外進修時的跳板,高中生往往有「選校不選系」的掙扎。 相對於為名校光環的「選校不選系」的考量,「選系不選校」則是為校系特色與前景發展而來,熱門科系如:資工系、資管系、電機系即存在這種跨越各校仍是熱門科系的現象。 在入學後若能透過輔系、雙學位等方式學習跨領域專長,或是進入科系較多元的大學,進一步自我探索繼而爭取轉系機會,皆被視為有發展潛力的大學。 4.大學的地理位置 高中生會依據大學地理位置選擇大學,普遍認為都會區有較豐富的資源和較便利的生活,另外離家遠近也是重要考量,因此,位居偏鄉的大學即便是國立學校, 仍不易受高中生青睞。 5.實習、國際姐妹校交流、國際交換學生等學校資源 實務的實習經驗有助學生開拓視野、累積資歷,而與國際姐妹校固定交流,或成為國際交換學生,不僅能以低成本滿足前述需求,並能在青春歲月時豐富人生經驗,是高中生考量大學校系時的加分選項。 三、教育與職業資訊 1.學校是高中生獲得大學生涯抉策資訊的重要來源 大學科系的多樣性本身就是一個讓高中生頭痛的複雜資訊,根據莊珮真(2003)研究,學校是高中生獲得大學生涯決策資訊的重要來源,其中,輔導室和輔導老師是高中生初步得知多元入學管道和資訊的啟蒙者,而導師、任課老師、甚至補習班老師的經驗分享也是高中生取得大學校系資訊的重要來源。因此,各高中輔導室在提供升學資訊和諮詢的功能大大影響學生資訊取得的情形,而大學校系與高中輔導室合作辦理大學宣導講座,或辦理大學博覽會、各式寒暑假營隊、大學校系參訪活動,都是高中生初次接觸大學校系的契機,初次接觸的經驗往往為高中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時單憑攤位學長姐的經驗分享或營隊經驗就深刻影響高中生的選系意向。 2.難懂的大學校系 高中生對大學理解有限,往往從「系名」或校系網頁的資料去了解科系,理解有限、粗糙且表面,而在目前大學校系種類繁多的情況中,「科系」龐大難懂的資訊,只能從學校提供的有限資訊,並從身邊重要他人(父母、師長、同學、朋友)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去理解和討論,未免瞎子摸象。所幸目前有不少大學校系經驗分享平台(例如:Urschool大學科系教授評價網、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1111大學網─認識了解大學、大學問等),由大學在學生、畢業生或教授以文字或影片等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大學校系,讓高中生得以突破藩籬一窺大學科系之真面目。而大學校務及系所評鑑的結果,也可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讓高中生了解大學科系的辦學成效。 3.從興趣到大學教育—遙遠的距離 以高中施測的「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的30種知識領域為例,不同的學群、學類其實需要跨領域的知識作為基礎,但學生對此常感到不解,由此可看到高中生對大學校系的內涵確實很難理解。 部分高中生對興趣的自我認識上原本就已薄弱,但對大學不同科系之間的內涵難以理解,使高中生更難以想像要唸什麼科系才能發展和滿足概念也很模糊的「自我」?在生涯金三角「自我」與「資訊」的兩端—模糊對上模糊,難怪考上大學後申請轉系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大學宜找出自我特色以吸引學生就讀 綜合上述,從生涯金三角「自我」、「環境」、「資訊」三個面向看高中生選擇大學時的考量因素,可發現高中生宜積極探索自己的興趣、能力,並累積相關的經驗,以分化和深入自己的興趣領域,同時要對大學校系有更多理解,以分析和連結自己的興趣至下一階段的大學教育。大學端則須持續提升教學品質、畢業出路與發展機會、發展校系的特色並增進科系的能見度與聲望、 提供更多拓展視野和增進學生經驗值的機會、支持學生在大學中發展跨領域專長的資源;更應審察產業脈動及社會需求,確立學校定位、發展特色課程以區隔巿場,並願意積極與高中生接觸且以多元的方式提供易懂的校系資訊。 受到少子化現象的衝擊,高中生升學大學的方式,已由早期大學選擇學生,而轉變為由高中生選擇大學,高等教育的供給量充裕,而當大學的供給面越能滿足需求端高中生與家長的需求時,也就更能在大學激烈的招生爭奪戰中突圍而出。 ◎參考文獻 1.金樹人(1991)。大專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以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為例。學生輔導通訊,14,25-29。 2.莊珮真(2003)。高中生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3. Swain, R. (1984). Easing the transition: A career planning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 529-532.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中輔導老師看學生選擇大學的考量因素──師大附中觀點
大學考情 【108英聽Ⅱ】12/15考試,哪些事該注意?
108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將於107年12月15日登場,考試時間為上午11點。請考生依著考試通知上註明的場次時間,提早至考場準備,別忘了攜帶身分證和作答文具。大學問整理了英聽測驗的考試重要事項,請考生多加留意喔~ 進入試場注意事項 【必帶身分證件】:今年起取消准考證的印製,考生應試時需攜帶身分證,或附有照片能證明身分的居留證或護照或駕駛執照或全民健康保險卡的正本,以供查驗身分。若未攜帶且無及時送達,雖能應試,但將扣減1題分。 【禁用手機或行動裝置】:若攜帶入場或放於臨時置物區的行動電話等物品發生聲響,或在考試中使用行動通訊裝置(如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等),則該節成績不予計算(英聽全部題分)。 【禁飲食】:考生進入試場坐定後,不可以吃東西、喝水及嚼食口香糖。違者扣1題分。 【確認號碼、禁翻題本】:考生請依指示確認座位標示單上的姓名與應試號碼與答案卡是否正確,用錯答案卡將不予計分;於考試開始鈴響前,不能翻閱試題本,也不能書寫、畫記和作答。違者扣2題分。 【禁離場】未經監試人員許可,不可離開試場,違者扣減該節全部成績。 考試作答注意事項 【試題本缺漏或不清,舉手反映】 1.進入試場後,請考生依播音指示檢查試題本,若有缺漏、汙損或印刷不清等問題,則立即舉手請監試人員處理。 2.若試題開始播放後,才發現試題本有缺漏、污損或印刷不清楚以致無法作答,請考生先標記題號,繼續考試,待全部試題播放結束後,再舉手反映,更換試題本、重播。 【若需重播試題,播畢反映】 1.試題包括紙本試題及語音試題兩部分,語音試題每題僅播放一次,並連續播放至全部試題播完為止。故考生應在每題播放完畢後,立即作答該題,過程中不得要求中止播放或重播試題。 2.若在考試過程中,遇噪音干擾或其他突發狀況以至於無法聽清楚試題時,請考生先標記題號,繼續考試,等到全部試題播放完畢後,當場舉手申請重播。 【答案卡畫記要小心】 1.作答時請使用黑色2B軟心鉛筆畫記。畫記要「粗」、「黑」、「清晰」,且須畫滿方格,不可畫記不全或超出格外。 2.更正時請用橡皮擦完全擦拭乾淨,禁止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或在橡皮擦上沾口水,以免卡片受損。 3.請保持答案卡清潔,避免橡皮屑沾黏。請勿破壞、塗改准考證號碼及條碼,或任意挖補汙損、作記號、摺疊卡片。 4.答案卡邊緣的黑色條紋及黑點,請勿任意增減或汙損。
大學考情 【108英聽Ⅱ】12/7公布試場,快確認
108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將於12月15日登場,12月7日公布試場分配,請考生直接查閱下列全臺31個考區的分區位置與應試號碼配置一覽表,找到自己的試場位置。或者利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試場所在。 也可至大考中心網站點選英聽的「試務專區」,再進入「試場地點查詢」,即可利用考生身分證+生日或應試號碼查詢考場位置。 請考生在考前先行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但試場不開放讓考生查看座位。若有任何問題,請與該考(分)區聯絡或與大考中心 02-23661416 轉 608 洽詢。 考試當天,考生須需攜帶身分證(或附有照片能證明身分的居留證或護照或駕駛執照或全民健康保險卡)正本供查驗身分;若入場應試時未攜帶相關身分證件,且至當節考試結束鈴聲響畢未送達指定地點,則屬違反試場規則,將扣減英聽成績1題分。 ★依考區找到試場地點後,可進入試場分配一覽表,點選各校配置圖以了解試場地理位置。 臺北考區 新北、基隆考區 桃園、中壢、新竹、苗栗考區 臺中考區 南投、彰化、雲林、嘉義考區 臺南、高雄、屏東考區 宜蘭、花蓮、臺東考區 澎湖、金門、馬祖考區 ★下載:試場分配一覽表
大學考情 【108指考分發】9校醫學系招公費生36名
108學年度「指考分發」有9所大學的醫學系共提供36名公費生名額。「大學問」(www.unews.com.tw)先將此9校系的招生名額列表整理如下,有志報考醫學系的高三同學可先了解各系的採計科目。 衛生福利部自105年度起開辦的「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預定培育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於「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兩大招生管道辦理。要注意的是,醫學系公費生於新生註冊入學時,須填寫契約書及保證書,就學期間享公費待遇,畢業後需履行醫療服務義務,違者則無法領取醫師證書並需繳納罰款。 108指考分發醫學系公費生名額 享公費待遇6年,履行服務義務6年 醫學系公費學生就讀期間可享公費待遇6年,畢業並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需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檢具服務證明文件,送核准後即可離職,衛福部則會將醫師證書發還給公費生。 若畢業後不履行服務義務,醫師證書將會由衛福部保管,直到完成服務後才發還。並會應依公費生未服務的年數除以應服務年數的比例,要求公費生償還在學期間所領受公費總金額的四倍罰款。 ★資料來源: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網站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8學年度「個人申請」中有哪些學校的醫學系招收公費生嗎?請參考:【108個人申請】9校醫學系招公費生64名
大學考情 【108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12/3-12/7報名
108學年度「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資格審查於12月3日開始報名,不論是離島考生或原住民考生,報名期限皆為12月7日截止。 符合離島生或原住民生資格的考生,請在截止日前備妥相關文件和報名費,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的申請。經過學校、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以及「聯保會」審查通過後,且學測或術科成績符合檢定標準就能上網選填校系,最多可填6個系組。 今年共有10所大學提供50個招生名額,包括:離島地區21名、山地原住民16名、平地原住民7名、不分身分別原住民6名,有意參加「師資保送甄試」的離島生或原住民生,快來看看應備妥哪些文件,在報名截止日前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喔。 離島生:所需文件與報名繳費 符合資格的離島應屆畢業生,請在報名期限前備妥下列資料,向就讀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 【所需文件】 1.填妥的「離島地區考生專用報名表」。 2.國中三年成績單正本及國中畢業證書影本(由畢業學校確認,並請加註「與正本無誤」)。 3.高中普通類科(含綜合高中學術學程)在校一、二年級共4個學期的成績單正本。 4.新式戶口名簿一份(含詳細記事),且此戶口名簿於107年12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 5.遷徙紀錄證明書一份,且於107年12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未曾遷徙者,亦需檢附遷徙紀錄證明書)。 【報名繳費】 考生請於報名截止日前,送交上述文件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並繳交報名費110元(中低收入戶考生44元,低收入戶考生免繳)。 原住民生:所需文件與報名繳費 符合資格的原住民籍應屆畢業生,請在報名期限前備妥下列資料,向就讀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 【所需文件】 1.填妥的「原住民籍考生專用報名表」。 2.高中普通類科(含綜合高中學術學程)在校一、二年級共4個學期的成績單正本。 3.全戶新式戶口名簿一份(含詳細記事),且此戶口名簿於107年9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如果考生未與生父母同居一戶或生父母已經死亡者,請加繳考生生父母戶籍謄本正本一份,且須有「山地原住民」或「平地原住民」的註記)。 【報名繳費】 考生請於報名截止日前,送交上述文件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並繳交報名費110元(中低收入戶考生44元,低收入戶考生免繳)。 資格審查結果公告 資格審查結果符合名單將於108年2月15日上午10時起公告於「聯保會」網站( http://abo.web.nthu.edu.tw/),考生可自行查詢。「聯保會」也會將審查結果通知書寄發給考生及所屬高中。 ★資料來源:離島地區及原住民籍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國(市)立師範及教育大學聯合保送甄試委員會
大學考情 【108個人申請&繁星推薦】16系組採計體育術科
108學年度「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的簡章日前皆已出爐,其中「個人申請」中採計術科體育成績的系組共有10個,而「繁星推薦」採計術科體育成績的系組則有6個,「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其整理如下,供有心報考大學體育相關科系的同學們參考。 108個人申請:10系組採計術科體育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體育學組 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4.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5.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 6.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 7.國立體育大學球類運動技術學系 【南區】 8.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9. 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 【東區】 10.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108繁星推薦:6系組採計術科體育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中區】 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 【南區】 4.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 5.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東區】 6.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大學考情 【108個人申請&繁星推薦】58系組採計美術術科
108學年度「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的簡章日前皆已出爐,其中「個人申請」中採計術科美術成績的系組共有29個,而「繁星推薦」採計術科美術成績的系組則有29個,「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其整理如下,供有心報考大學美術相關科系的同學們參考。 108個人申請:29系組採計術科美術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視覺設計組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西畫組 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國畫組 4.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5.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6.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 7.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 8.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9.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10.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1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1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1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14.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15.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16.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1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中區】 18.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19.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20.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21.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南區】 2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2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24.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25.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造形藝術組 26.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27.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東區】 28.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29.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 108繁星推薦:29系組採計術科美術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視覺設計組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西畫組 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國畫組 4.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甲類 5.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產品設計組甲類 6.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7.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8.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9.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 1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1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1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1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14.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15.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16.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1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中區】 18.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19.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20.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21.明道大學景觀與環境設計學系 【南區】 2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2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24.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25.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造形藝術組 26.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27.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東區】 28.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29.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
大學考情 108五大升學管道時程表,高三生必藏
高三同學請留意,108學年度升大學五大管道中,除了各校「特殊選才」早於107年11月即開始報名與甄選外,其他如「個人申請」、「繁星推薦」、「四技申請」等皆於108年3月報名繳費,「指考分發」則於5月報名考試科目。「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高中生升大學五大管道的最新時程表整理如下,供考生參考。 108五大升學管道時程表 108「繁星推薦」於108年3月11日開始報名,「個人申請」則於108年3月20日開始報名。其中「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則於4月10日起至4月28日止,於週間及週末辦理;而「指考分發」則於108年5月7日開始報名指考。 至於想進入科大就讀的同學請留意,「四技申請」於108年3月18日起開始報名,經第一階段篩選後於3月28日公告,4月將進行第二階段複試,具體日期依各招生學校而定。 *各項考試及招生日期,請以108學年度各入學管道招生簡章為準。 ★資料來源:大學多元入學升學網
大學考情 【108英聽II】11/27寄考試通知,請留意
108學年度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將於11月27日寄出「考試通知」,考生若遲至寄發後第5天(不含例假日)仍未收到「考試通知」,集體報名者,請洽代辦報名單位;個別報名的考生,則可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查詢列印或以電話(02-23643677)語音查詢應試相關資料。 「考試通知」印錯,怎麼辦? 收到「考試通知」後,請考生仔細檢查各項資料,如果發現姓名、身分證號、考區、無冷氣試場等5項,有任一項與原報名資料不同,請在「考試通知」寄發後3個工作日內以傳真方式更正。(傳真號碼02-23661365;連絡電話02-23661416 轉 608) 【集體報名】:集體報名的同學請向代辦單位反映,由代辦報名單位傳真「考試通知資料更正表」至大考中心。 【個別報名】:個別報名的考生,請傳真身分證影本、更正項目及聯絡方式至大考中心,傳真完成後並以電話確認收件與否。 「考試通知」遺失,怎麼辦? 若於考試前毀損或遺失「考試通知」,大考中心不再重製或補發。考生可自行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應考資訊查詢系統」瀏覽列印應試相關資料或以電話(02-23643677)語音查詢。 「應考資訊查詢系統」的開放時間至108年8月31日。 考試當天請攜帶有照片證件 考試當天須攜帶身分證正本或附有照片的居留證、護照、駕駛執照、全民健康保險卡等作為身分查驗的證件。 ※身分證或健保卡遺失怎麼補辦?請參考:【學測新制】身分證帶了沒?沒帶就GG了
大學考情 【108個人申請&繁星推薦】38系組採計音樂術科
108學年度「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的簡章日前皆已出爐,其中「個人申請」採計術科音樂成績的系組共有31個,而「繁星推薦」採計術科音樂成績的系組則有7個,「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其整理如下,供有心報考大學音樂相關科系的同學們參考。 108個人申請:31系組採計音樂術科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3.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4.東海大學音樂學系 5.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 6.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 7.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器樂組 8.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公費生) 1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芝山組) 11.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 12.實踐大學音樂學系(臺北校區) 1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14.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作曲組 15.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聲樂組 16.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管樂組 1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彈弦組 18.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撥弦組 19.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擦弦組(胡琴) 20.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擦弦組(低音擦弦) 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擊樂組 22.真理大學音樂應用學系演奏教學組(臺北校區) 【中區】 23.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南區】 24.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25.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26.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27.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 28.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 29.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 【東區】 30.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甲組 31.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一般生) 108繁星推薦:7系組採計音樂術科成績 【北區】 1. 東海大學音樂學系 2.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器樂組 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4.實踐大學音樂學系(臺北校區) 5.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中區】 6.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南區】 7.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
大學考情 【特殊選才】免學測,擺脫考試展現自己
「特殊選才」主要招收具有特殊才能或不同教育資歷學生,讓部分具有特殊才能、經歷、成就或不同教育資歷的學生(如境外臺生、新住民、弱勢族群、實驗教育學生等)能順暢升學,大學能錄取真正具有潛力與才能的學生。 教育部104學年度起推動「大學辦理特殊選才招生試辦計畫」,自107學年度起特殊選才招生已納入正式入學管道,鼓勵學校以單獨招生方式進行小規模試辦,學校提供並強化學生學習適應與輔導機制,以協助經由特殊選才入學的學生適性發展。108學年度大學持續辦理特殊選才招生,共有44校403學系參與,提供1,014個招生名額,各校目前正在受理報名。(★請參考【108特殊選才】44校403系招生免學測) 學經歷不同也可以 海大海洋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大二陳可安同學,從小跟著爸媽駐外,回臺灣後唸了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一直很想留在臺灣唸大學,剛好得知海大特殊選才的招生以英文為專長、在校成績為輔。入學後,經過和教授們的溝通,發現大學教授們的包容力和多元性比高中的老師要高許多,並認同可安使用英文原文書、用英文寫作業和考試。可安建議在高中時期多參與課外活動和志工服務,創造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殊性,感恩自己擁有的,努力圓一個屬於自己的夢。 而海大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大一謝緯儒同學,在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就讀時,懷著試一試的心情,在學測前,將部分時間拿來準備。緯儒向學校闡述身為一名臺商子女和在臺學生的視野及生長背景不同,包括長期在工廠學習機器、獲得設計專利、到其他公司的學習經歷、以及高中和同學成功創業網路商店等經歷,順利進入理想校系。緯儒建議欲參加特殊選才管道升大學的學弟妹們,首先,學習重心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再來,要清楚地表達出為什麼希望學校能錄取自己,選擇適合的校系就讀,透過自身的獨特性並展現決心,讓學校看見自己的特色及努力,適性學習。 堅持可讓夢想成真 靜宜大學社工系大三劉子瑜同學,清楚自己不是天賦異稟的人、在學習階段得第一名都是比別人多花十倍努力才能得到的。但這樣的努力,無法應付接踵而來的大範圍模擬考,長期下來產生的挫敗感,曾讓子瑜思考過畢業後是否要直接就業。直到大學辦理特殊選才招生,讓子瑜的「不放棄」有機會被看見,亦十分感謝父親的教導─讀書不要有壓力,但不能輕易放棄,盡力就好。透過特殊選才進入社工領域後,子瑜不忘高中在建築科所學,各行各業皆有跨領域合作之處,並樂於學習。 志向明確脫穎而出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大二徐韻芬同學,在高三教師宣導時,發現大學也有設計相關系所辦理特殊選才招生,有設計相關比賽經驗的自己,也想試試看不同的入學管道,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韻芬高一時確定未來科系方向後,開始訓練基本繪圖能力,並在讀書之餘準備作品集和備審資料,雖需承受獨自面對的壓力,但最後苦盡甘來,努力得到回報。入學後,韻芬更加努力學習,在設計課上得到好成績,且大學老師的教學方式讓韻芬能更加輕鬆自在地面對學業,助於正向學習。 而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大一生張登清,高中就讀興大附農園藝科,出身農家的他,以植病為目標,希望未來能成為協助農民解決耕作疑難雜症的植物醫師。登清參加106學年度全國技藝競賽獲得金手獎第二名,對於植物嫁接及栽培十分純熟,經由師長得知自己符合興大植病系特殊選才的報考條件,順利進入理想校系就讀。開學至今,登清對於大學生活的自由與多元,感到悠然自得,除加強自身的基礎學科,同時也選修大三的作物保護學,希望可多深入學習植病專業;並建議欲以特殊選才管道進入大學的學弟妹,應提早確定方向,立定未來目標。 特殊經歷成就能加分 交大百川學士學位學程大一石恩亞同學,來自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自幼幼班開始就在體制外的華德福體系就讀,從小就對各類體育富有熱情,從高一開始撰寫籃球專欄、經營粉絲專頁,至今已經寫了超過四百篇文章,並在各大體育網站擔任專欄作家。恩亞在高中期間參與國際志工、智慧鐵人競賽、學生會等經歷,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進入交大就讀,他認為交大百川除了有專業核心課程之外,可以選擇其他課程來輔助主要專業,再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對未來發展有更多幫助。入大學後,選擇傳播科技作為專業核心,除了平時仍維持運動的習慣以及撰寫專欄外,與同學們的互動也相當熱絡。
大學考情 【108個人申請】師培公費讀大學,5校招生18名
108學年度「個人申請」有5所大學10系招收師資培育公費生共18名。「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5校10系的招生名額及類別和分發縣市列表整理如下,供想要當老師的高三同學們參考。 師資培育公費生就學期間享公費待遇,畢業後需分發至偏遠或特殊地區學校履行服務義務,違者需退還所領之公費。此外,就學期間也須維持學業成績和達到輔導時數,否則會喪失公費資格。 108個人申請:師培公費生名額 享公費待遇4年,履行服務義務6年 師資培育公費生於就讀期間可享公費待遇4年,畢業並取得合格教師後,需分發至規定縣市地區學校服務至少6年。若公費生畢業分發任教後未依規定年限連續服務滿3年,則需償還已領的全部公費;若已連續服務3年以上但未滿應服務年數,則依其未服務之年月數比例償還已領的公費。 此外,請特別留意以下情況將會喪失公費待遇: 1.學業總平均成績連續二學期未達班級排名前30%(但成績達80分以上,不在此限)。 2.曾受申誡處分三次以上或記過以上處分。 3.畢業前未取得符合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 assessment)B1級以上英語相關考試檢定及格證書(但離島地區及原住民籍公費生取得 A2 級以上英語相關考試檢定及格證書,不在此限)。 4.每學年義務輔導學習弱勢、經濟弱勢或區域弱勢學生課業,未達72小時。 5.畢業前未通過教學演示。 6.畢業前未符合中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教育專業知能需求。 ★資料來源: 1.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 2.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