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園

師大附中多元選修,跨校選課適性揚才 收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2018-01-10    108課綱

  分享

師大附中新北池。(圖取自師大附中官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預計在108學年度正式上路,師大附中提出特色領航學校經營計畫,發揚附中傳統,呼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聚焦學生學習,培養學生成為主動自發的學習者;持續精進創新,積極改善教學環境及教學方法,鼓勵教師發展特色課程,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透過各種多元選修課程,肯定學生能力,給予充分自由,培養寬闊心胸,並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師大附中多元選修特色課程實施多年以來,課程從單科到合科,從單領域到跨領域,從校內發展走到跨校合作,從水平整合到垂直支援,課程模式分享如下:

一、適性發展,多元展能

從102學年度起試辦多元選修特色課程,經由教師籌組教師社群,積極研發特色課程,從原先的7門課程至現在每學期開設至少20門以上課程,供高一學生適性選課,跑班選修。課程範圍涵蓋文學、數理、科學、人文社會、藝術、科技等領域及跨領域,課程內容著重於全人教育(H-Holistic Education)、社會關懷(S-Social Concern)、協作創新(N-Networking Innovation)、寰宇視野(U-Universal Vision)四大目標的達成,以實現學校「成己成物」的願景。

二、跨校合作,師資交流

與北市大同高中合作,互相支援專業教師開設特色課程供學生選修。引進大同高中獲獎課程「空間創意辨變遍」,設計一系列學習設計思考與空間創作的活動,整合應用材料加工與空間構成物設計製作,期許培養學生學習問題解決能力,與探究思考方法。師大附中則以音樂專業的「神隱劇院裡的彩色人生」課程,培養大同學生對歌劇與音樂劇內涵的認識,提升美感分析鑑賞及評論的能力。希望藉由教師們的移動,提供學生拓展不同的專業視野。

三、跨校選修,專業互補

與一路之隔的大安高工策略聯盟,統一開課時段,供兩校學生跨校選修特色課程。師大附中開放23門特色課程供大安高工學生入班選修,近100位附中學生至大安高工選修專業試探課程,普通高中跟技術型高中的交流,激盪出不少火花。大安高工學生對普高的文學課程及實驗課深感驚艷,學習動機興致勃勃,附中學生則對大安的類科實務課程充滿好奇及探索精神,融合兩校各有所長的專業優點。

四、校際交流,互動共好

南北校際交流,豐富學習面向,「雙城奇謀:臺北v.s臺南聲景地圖」特色課程,即是與臺南一中合作,從採集各自城市的聲音開始,瞭解生活脈動,瞭解身處的世界,並進一步構築屬於當地的青春聲景,並於學期末時兩校聯合成果發表,呈現臺北文學聲音v.s臺南文學聲音的採集與研究,希望走出教室,聽見兩地城市的生命脈動,找到互相對話的焦點,進一步從歷史、地理、人文視野瞭解臺南與臺北的在地文學、生活的異同。另「幸福果實」課程,從地球環境、環保作為,到實際動手淨灘北海岸及親自種樹護海岸活動,利用假日與北一女中學生一同合作參與,約150位師生的互動交流,共創美好地球。

五、大學合作,資源共享

希望與大學端合作,引進大學師資、設備資源,提升學生學習品質與深度。105學年度與臺師大物理系大學團隊合作開設特色課程「物理探究與思辯」,提供對物理原理有深入探究興趣之附中學生,親自接受大學教授指導學習的機會。目前也積極與其他頂尖大學洽談策略聯盟,提供更多的課程供學生選修。

希望藉由多元選修課程的實施,重塑每一個附中學子,期能成為「多元開放、自主創新、自我實現、全球關懷」的世界公民,師生攜手共同實現「成己成物」的願景。

師大附中願景。(圖:師大附中提供)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2期:師大附中-多元選修適性揚才,跨校選課共創未來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