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潔能競賽】明志.雲科.中央.中國醫.高科大 榮獲金牌 收藏
大學問編輯部 2019-11-08 國立中央大學 , 中國醫藥大學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明志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總獎金高達190萬,吸引全國國中、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組隊報名。今年度特別針對大專院校學生推出「在地實踐組」、「儲能應用組」及「微電影組」3種主題競賽,其中「在地實踐組」鼓勵學生就其居住、就學、工作等在地性發想,創作融入在地生態環境、區域產業、科技發展等特色作品。此外,去年度結合微電影風潮,首次針對高中職學生舉辦能源「微電影組」競賽,辦理結果頗受好評,因此今年度又增加大專「微電影組」,邀請學生運用影音創作、腳本企劃的方式參賽,期藉團隊的創意表達及闡述,引發國人共鳴,在生活中確實展開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動。
結合在地生態,發揮儲能效益
參賽作品隨處可見年輕團隊的專長與創意巧思。在大專「在地實踐組」榮獲金牌獎的明志科技大學團隊,基於近年臺灣頻傳的漏油事件嚴重影響生態,思考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作出《高效能奈米碳材自動除油器》,在漏油發生的第一時間與攔油索一起投入水中,結合幫浦增加除油速度,又不會重複汙染環境。大專-在地實踐組金牌《高效能奈米碳材自動除油器》。
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聯合團隊的《捕集空氣中二氧化碳發電的電池》,則獲得大專「儲能應用組」的金牌。利用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碳,以含胺吸附劑增加二氧化碳吸附效率,同時採用玻璃真空集熱管逆向釋放二氧化碳,搭配「鋁金屬/二氧化碳燃料電池」轉換成直流電能並將金屬氧化物封存,符合綠色環保的永續循環理念。
大專-儲能應用組金牌《捕集空氣中二氧化碳發電的電池》。
在「微電影組」方面,大專組金牌獎團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團隊的作品《能緣》,故事取材自團隊淨灘過程發現的廢輪胎,進而連結爺爺以及孫女的親情,帶出環保傳承的家族情感以及將垃圾變成再生能源的故事線;高中職組金牌作品為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的《ET》,以「垃圾發電」主軸,介紹臺灣能源發電的困境,向大眾說明何謂垃圾焚化及發電效應,以及落實垃圾分類對於節能的重要性。兩組在創意影像中闡述潔能環保理念,雙雙獲得評審青睞。
應用天然能源,發揮實作精神
全臺水力發電多屬大型水力發電,一般民眾難以參與,高中職組金牌獎得獎團隊大興高級中學隊伍經調查發現,在鄉下或偏鄉地區的河流或溝渠很適合小型水力發電,故設計出體積小、容易安裝、多組流速齒輪比,以及提供3C產品充電使用的儲電裝置《飄移小天兵》。彰興國民中學的《太陽能板最佳架設角度測定儀》則是藉由理論計算、模擬實驗與實際系統量測交互比較驗證,並依據太陽運行軌跡與氣候資料進行10個實驗,成功研製固定型太陽能板架設角度標示儀,提供業者與民眾調整太陽能板架設的最佳角度。
臺灣天然能源缺乏,能源科技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相較其它國家更為嚴峻,為因應能源短缺危機及接軌能源科技的未來發展,能源教育的扎根與推廣更顯重要。透過本潔能競賽優秀作品的啟發,帶動學子、民眾對於能源議題的重視,促進國人關注潔能科技創新應用及環境永續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