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景觀系學生《流轉五分鐘》打造台18線生態友善森林之道 收藏

  國立嘉義大學   2024-05-29    國立嘉義大學

  分享

2024阿里山台18線72K-75K公路「森之行-生態公路隙地設計」全國競圖頒獎典禮5月25日於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行,嘉義大學景觀學系林冠妤與陳?同學《流轉五分鐘》作品,利用民族植物群落展示在地鄒族文化,提供路段間的用路人暫停處,增添生物多樣性,讓使用者在短短五分鐘的路程中感受自然景觀的流動與變化,榮獲貳獎之殊榮。

該次全國競圖活動由嘉大景觀學系與交通部公路總局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共同辦理,主要結合道路安全、生態保育、休閒行等為議題,邀請臺灣各大專校院景觀、建築等設計相關科系學生參與,為阿里山台18線公路隙地提出創新設計方案,提升阿里山公路整體旅遊體驗及地區發展水平。該(25)日共展示11組得獎作品,活動亦結合「2024第十屆景觀新秀展」活動,促進10所大專校院景觀系學生交流。

台18線是嘉義縣通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重要道路,其中70K-78K處自芙谷?橋上行,經十字路至76K之明隧道,不僅是星空攝影勝地,更有多處適合作為公路生態復育示範點之隙地。此次競圖活動激發學生之創意與設計能力,為阿里山公路注入更多創新元素。

其他優秀獲獎作品設計理念,例如:《伐木聲林》將隙地打造成環境縫合點,紀錄在地文化脈絡,讓遊憩空間回歸自然,使公路旅程更具意義;《還山於林 森林低語》,通過逆向推演林業開發歷程,採用低危害、低衝擊的手法,逐步減少人為介入,恢復阿里山原生樣貌;《雲森山里》聚焦阿里山自然景觀,利用框景及少量設計凸顯美景,結合在地文化元素,讓遊客留下難忘的記憶;《Reverse 1982》則透過梳理、連結與強化機能,設定永續目標,結合生物、非生物與文化構築阿里山公路隙地景觀,實現回歸山林的願景;《尋尋秘密》利用阿里山的生態特色,讓人們在隙地停留時認識生態棲地,並體驗尋寶的樂趣,作品表現出景觀學生的創意與構思,並賦予阿里山公路新願景。

競圖活動啟發學生對融合文化、生態與公路沿線管理新思維,也為阿里山公路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今年廣納新一代青年學子創意想像,未來將結合公部門、學界與業界,共同研議台18線未來亮點營造之最大可能,將理念延伸至實踐層面,透過沿線隙地特色盤點,強調減量設計、生態平衡以及道路安全的核心價值,發揮創意,將台18線70K-78K打造成一條安全、生態友善,並具備在地特色的阿里山生態公路。

圖1:嘉大景觀學系學生陳?(左1)與林冠妤(左2)榮獲全國競圖貳獎

圖2:台18線「森之行-生態公路隙地設計」全國學生競圖頒獎典禮,與會人員合影

圖3:交通部公路總局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賴世寶主任工程司致詞

圖4:得獎作品5月25日在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展示

圖5:嘉大景觀學系學生陳?、林冠妤競圖作品《流轉五分鐘》

 返回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