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

25年來高教師數先增後降,生師比近30 收藏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員/許品鵑;專案助理/謝秉弘   2017-09-20    大學 , 評鑑

  分享

若將大學生比喻成顧客,那麼教師扮演著提供服務、影響大學教學品質的角色。本文透過統計1990年至2014年間不包含助教職級的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數,並依學校性質分為公立與私立學校,依培育學生性質分為一般與技職體系學生,以探討教師數及生師比的結構與變化,了解25年來高等教育教師數量發展的趨勢。

教師數與學生數於2010年同達高峰

由下圖一的長條圖中不同色塊,可看出各類別教師數概況,整體而言,教師數從1990年的22,071人成長至2010年的50,213人,2010年教師及學生數皆達到高峰,而後開始出現下降。私立學校中,技職與一般體系分別於2005年的18,056人與2009年的13,658人達到高峰;公立學校中,技職體系於2011年達4,541人的高峰,一般體系2014年為15,174人,尚未有高峰時期。

由25年之間各類別教師增減數量,可了解新進與退休教師交互影響後的情況。私立學校的最大增加數,技職與一般體系分別出現於1999與2001年(各增加1,260及953人);公立學校的最大增加數,一般體系出現於2003年(增加718人),技職體系出現的時間則較其他類別早,為1992年的515人。

最大減少數部分,私立學校中,技職與一般體系分別出現於2008與2011年(各減少268及237人);公立學校中,技職體系於2000年出現最大減少數(減少271人),一般體系則尚未出現教師數減少的現象。

一般體系教師占比高於技職體系,技職體系公立學校占比最低

歷年各類別教師數所占比例,皆維持一般體系較技職體系多的情況,兩者比例消長逐漸趨近,1999年一般與技職體系最接近1:1,而後技職體系比例漸減至2014年的42%。

若再比較學生數,1999年一般體系與技職體系教師數最相近時,一般體系學生數占全部的43%;2007年兩體系學生數最相近時,一般體系教師數占全部的55%。公立學校教師數較私立學校少,25年間公立學校教師比例約在36%至47%,最多與最少分別在1990與2005年,其中技職體系公立學校教師數所占比例最低,約維持在10%左右。

生師比趨近每師30人,一般體系公立學校相對較低

生師比是指平均每位教師所需照顧的學生數,根據生師比來比較具有不同規模的各類別,上圖一的折線圖呈現歷年生師比變化,而新設學校甫起步招生,生師比往往較低,圖中以圓圈標示該類別當年新增的校數。

整體而言生師比情況,公立學校相對低於私立學校,一般體系相對低於技職體系,但在2006年技職體系公立學校超越一般體系私立學校,接著便維持前者高於後者。25年間生師比發展趨勢,各類別差距逐漸縮小,除一般體系公立學校外,其餘類別於2006年生師比最接近每師30人,而後各類別彼此又各有歧異,但差距程度並未有2006年前明顯。

技職體系1999年生師比明顯上升,而後公私立趨向不同發展

2000年前後是大專校院學校數擴充速度最快的時期,除了新設的學校,亦有許多學校紛紛改制升格。雖然1999年起技職體系新增數間學校,但生師比卻有明顯上升,可見這段時間學生數發展的速度大於教師數;而2001年以後的技職體系,私立學校生師比明顯下降,公立學校則持續上升。一般體系儘管2000年時新增數間學校,但生師比波動較不明顯,公立學校呈現穩定上升趨近每師20人,私立學校則穩定下降。

教師數變化與高教發展

雖然25年間整體教師數的變化和學生數一樣,於快速擴張後出現些微下降,但各類別亦有不同的發展趨勢。私立學校教師數的變動往往早於公立學校,一般體系教師數發展的波動則相較於技職體系平穩。大專校院的教師數量亦會受到少子女化的影響,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亦應將其納入考量。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61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教師數變動趨勢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