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

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系科所變動趨勢 收藏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案助理/謝秉弘;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員/許品鵑   2016-08-16   

  分享

臺灣的發展是朝向科技之島?亦或是蘊含人文素養的社會?或許我們可以從大專校院的系科所變動趨勢,了解高等教育培植各領域人才的情況,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本文透過統計1990年至2014年間臺灣高等教育系科數與研究所數,依學科標準分類探討學門的結構組成與變化情況,並以學校性質分為公立與私立學校;依培育學生性質,分為一般與技職體系進行比較。

高教快速擴充後,系科數呈減少趨勢,研究所數量持續成長

本文之系科所資料來源,以教育部統計處公布之科系別概況為主,不同日夜別、等級別視為不同系科所,但若研究所同時設有博士與碩士等級則視為一所。各系科所依學科標準分類可歸納至所屬學門(或稱學類),該分類經歷1995年、2007年之修訂,2007年並將部分學門名稱進行調整,因此下文劃分兩區間進行討論,而修訂對照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國內高等教育整體系科所數量由1990年的2,046個,增加至2008年的8,608個後開始減少,其中系科(學士以下)數量以2007年的5,455個達到高峰;而研究所(碩士以上)數量2014年為3,417個,尚未有下降的趨勢,反映出高階人才之培育依舊在擴張發展的階段。

各年度的學門比例,不論是系科或研究所數量,皆是以工程學門與商業及管理學門占較高比例,但除此兩類學門之外,2007年以前,前期以醫藥衛生學類占較高比例,而後系科轉為數學及電算機科學類、研究所轉為教育學類占較高比例;2007年以後,為研究所之教育學門、系科之民生學門占較高比例,詳見圖一。

而就歷年研究所及系科數量成長率來看,各學門在1997至2000年間成長幅度最大,2007年以後,研究所之教育學門與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以及系科之人文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與環境保護學門,皆出現連續數年的負成長。

科技類系科所數雖占多數,在私立學校卻出現減少趨勢

各學門可進一步依大專校院學科分類為人文、社會與科技三類,並區分為一般與技職體系、公立與私立學校共四種類別,來觀察系科所數量在三分類之變化趨勢。

表一 學科標準分類及三分類歸納表(1990-2013)

從下圖二可看出,科技類數量在各類別皆占較高比例,人文類除一般體系公立學校外,其他類別皆占較少比例。私立體系技職學校的科技類數量在2005年起出現陡降的情況,公立體系一般學校的人文類在2010年起亦出現小幅度的減少。而私立學校中,社會類數量的發展在一般與技職體系皆有超越科技類的情況。

系所消長與社會變遷的關係,值得進一步研究

25年來臺灣高等教育系科所的發展,於1997年起大幅度成長後呈現趨緩,系科數量亦出現減少的趨勢,相對在研究所的發展經營與高教的供需平衡更顯重要。人才培育不論是大學或高階研究人力,歷年皆是以工程及商管為大宗,後期教育與民生領域的擴張是否受社會結構轉變的影響,抑或如何影響著社會的變遷,可再深入研究,但部分領域在近期出現負成長,其是否為過度膨脹產生的情況,還是少子女化衝擊的徵兆,值得進一步探討。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62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系科所變動趨勢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