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大學

  亞太地區

日本高等學校可分為:大學、短期大學。不論是綜合大學或是單科大學都一律稱為「大學」,多以學術取向為主,修業年限一般為4年,畢業後可取得「學士」學位。而醫學部、齒學部、一部分的藥學部、獸醫學部等四類則是6年制。

「短期大學」偏重實務技能的學習,通常以社會、家政、教育、文學科系為主,女校居多。入學資格與大學相同,高中高職畢業即可進入短大就讀。修業年限大多為2年,但醫療技術學科、看護科等則需3年時間。畢業後可取得「準學士(Associate Degree)?學位。

資料來源:日本留學綜合信息指南
留學生欲在日本讀大學,除了須具備高中同等以上學歷外,也必須具備足夠的日語能力。

大學、短期大學等入學甄選考試中,經常參考「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須達到N2以上或「日本留學試驗」(EJU)的成績,考生可依報考學校要求選擇JLPT或EJU。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會以「日本留學試驗」的結果作為留學生錄取與否的主要依據。「日本留學試驗」(EJU)沒有所謂合格成績,係根據學校的入學選拔標準有所不同。有些大學除了EJU外,另外有個別考試(入學試驗等),請同學依要報考的學校的簡章規定為準。

資料來源:日本留學綜合信息指南
「日本語能力試驗」(Japa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簡稱JLPT)為國際性測驗,可供世界各國日語學習者、日語使用者檢測日語的能力,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與日本國際教育支援協會共同舉辦。

測驗共分五個級數,由難至易依序為N1~N5。測驗成績可作為學習評量、入學甄選及求職時的日語能力證明,合格者可取得國際認證的合格證書。成績沒有效期限制,惟部分採用此測驗成績的企業或教育機構仍設有採認年限。

台灣考區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及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主辦,一年辦理兩次,於每年7月及12月第一個週日舉行。一律採網路報名,N1~N3每名新台幣1,600元整,N4、N5每名新台幣1,500元,同時於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桃園(2018年新增)舉行。

資料來源: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官網
「日本留學試驗」(The Examination for Japanese University Admiss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簡稱EJU)乃日本文部科學省為擬赴日留學者可先在當地參加留學考,將「私費外國人留學生統一試驗」及「日本語能力試驗」兩項測驗整合而創辦的測驗,主要是測驗欲至日本留學者的日文能力及基礎科目的學力。

台灣地區委託語言訓練測驗中心辦理,於每年6月、11月舉辦。不止是日本國內,海外也實施考試,台灣考試地點則是在台北。報考一科目者,每名新台幣1,280元;報考二科或三科目者,每名新台幣1,680元。成績可保留兩年。未設定通過標準,但日本大學各系所可能指定測驗年度、回數的成績,所以要事先確認欲就讀學校的規定。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會以「日本留學試驗」的結果作為留學生錄取與否的主要依據。這樣,想要到日本留學的同學就不需要特別到當地報考個別大學所舉辦的入學考試。「日本留學試驗」的成績以及高中學校的成績如果達到大學的資格標準,考生到日本之前即可取得該大學的入學許可資格(視各學校報名規定)。

資料來源: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官網
日本的升學制度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高中、大學不是用分發,而是獨立招生,要一間間考。因此報名、考試日程也不同,選擇目標學校後,就要按照該校的考試內容去做準備。如果設定好幾所目標,也要注意考試日程是否有衝突。

考試日程大多會分為前期、後期,前期日程通常在每年2月底進行,後期日程通常在每年3月中旬進行。部分學校(尤其是前段名校)只將入學試驗成績當做門檻,審查通過後還要進行二次筆試與面試。

各校對入學考試的成績要求有所差異,多數的大學基本上都會要求附有「日本留學試驗」的考試成績。而一部分學校,還希望留學生能提出托福(TOFEL)或托益(TOEIC)等英語檢定成績。

資料來源: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
欲申請日本大學就讀,首先是直接聯繫日本的學校或台灣代辦機構了解申請所需資料和面試等,然後由日本國內的日本語學校及入國管理局辦理書類審查。

日本一般高等教育機構的學年開始於每年4月,到隔年3月結束。也有非常少部分的學校或科系於10月份開學。課程安排為上半學期(4-9月)、下半學期(10-3月)的兩個學期制。

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的4月入學招生簡章約在前一年的8月公告,私立大學、短期大學則在6月到8月左右公布。大學、短期大學各校招生簡章的公告日期多有不同,須直接洽詢該校。

而大部分學校的申請報名期間和入學考試日期是在9月到11月這段期間,有些學校則延至約在1月到2月左右才開始接受報名。因為每間學校的日期不同,所以要申請時需要個別確認。

資料來源:日本留學綜合信息指南

  國外大學情報站

大學排行 【2024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灣13校入榜
「上海軟科 ShanghaiRanking」(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8月發布了「2024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包括臺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一共有13所大學進入千名排行中。今年仍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居冠,其次為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在衡量世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強調科學方面的表現。評比標準以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數量以及科研成就等為重。 臺灣13大學入榜 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有所變動。今年由國立臺灣大學居首,其次是中國醫藥大學、國立成功大學,500名以內的學校有5所。 TOP10美國居多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但名次有所變動。榜中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 此外,在百大排行中,中國今年有14所大學入榜,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是22名和24名,浙江大學27名、上海交通大學為38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2名、復旦大學50名、香港大學69名、中山大學72名、華中科技大學79名、南京大學82名、武漢大學89名、中南大學94名、西安交通大學95名、以及98名的四川大學。 而日本則有2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28名的東京大學及45名的京都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為第68名和第90名。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分別是:教育素質、教職員素質、科研成就,以及人均學術表現。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指標中,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 ★資料來源:2024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排行 【2024QS】大學學科TOP 500,臺灣15校入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的2024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臺灣共有15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在五大學科領域中,「藝術與人文」有6校、「工程與科技」8校、「生命科學與醫學」7校、「自然科學」6校、「社會科學與管理」8校。 QS的「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分為五大學科領域55學科進行評比,評鑑排名的指標包括:學術權威與聲望、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論文引用與影響、國際研究合作指標等項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500大:臺灣6校 「工程與科技」領域500大:臺灣8校 「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500大:臺灣7校 「自然科學」領域500大:臺灣6校 「社會科學與管理」領域500大:臺灣8校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4
大學排行 【2025 QS】臺灣27校進世界大學排行 臺大68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6月公布「2025世界大學排名」,臺灣有27校進入排行榜,其中8所大學在500名內,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為68,較去年進步1名,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大學。 世界大學前三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及英國牛津大學。在亞洲部分,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第8名,為亞洲最佳名次。其他亞洲前十的大學分別是:北京大學14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5名、香港大學17名、北京清華大學20名、韓國的首爾國立大學31名、日本的東京大學32名、香港中文大學36名、復旦大學39名、上海交通大學45名。 臺灣入榜27所,8校進五百強 臺灣今年有27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國立臺灣大學為68名,較去年進步;另有7所大學在500名內,包括清大、成功、陽明交大、臺科大、北科大、臺師大以及中山大學;科大部分則有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9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國際學生與教員,加上永續發展、就業成果、國際研究網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仍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蟬聯第1。前10名入榜大學中,美國、英國各有4所有4所、瑞士、新加坡各1所。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