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107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 收藏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文富 2016-11-08
隨著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推進,最近大學考招制度可能搭配調整的消息再度引發媒體關注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有人倡言大學自主何須理會高中教育及其教學是否正常,更對所謂的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的討論機制嗤之以鼻;另有些人相信,臺灣的教育就是考試領導教學,大學怎麼考,高中怎麼教,如果大學考招選才制度不改變,107高中課綱要落實適性揚才、高中大學優質銜接的理想很難落實。
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連動關係
其實,以上兩派的觀點都只說對一半。大學對於招生選才確實有其自主性,這樣大學也才能建立學校特色。不過,高中教育的功能之一,始終包含做為大學的預備教育。既然有「大學預備教育」的功能,那麼高中教育本來就會與大學教育的發展與變遷趨向產生連動,這連動關係會受不同的時代社會對學校教育圖像及人才培育圖像之不同理解而牽引、而轉變。
舉例來說,以前大學是提供少數人就讀的菁英教育,因此普通高中教育是學術導向濃厚的課程設計。但現在大學及高中教育趨向大眾化,大學性質的多元化,連帶也讓高中教育要更加強調如何透過課程與教學設計回應學生的多元、差異與適性發展。而同樣的,隨著知識的演化、社會的複雜化及產業型態的轉變,人才培育觀也由過去強調培養各專門領域的專精人才,轉而強調培養能夠因應這個快速變動世界的跨界能力、知識統合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自主學習能力、更具通識性的全人教育及現代公民的核心素養。
若前述這樣的人才培育觀若是我們的教育所追求,那麼除了高中與大學教育就要所有改變與回應之外,大學考招選才,顯然就不是過去聯考時代只看學生考試分數所能達成。而目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雖廢除聯考,但學測轉成為入學篩選關鍵,且備審資料的採計設計不夠完善,也未完全落實,從而導致高中為了幫助學生準備學測10科測驗,犧牲原本應提供學生適性探索與進路準備的選修課程,同時也窄化了學生學習僅關注國英數社自等考科,其他有助適性發展與探索的課程被嚴重忽略。
大學入學制度配合高中課程設計是時代趨勢
基於此,大學考招方式確實會牽引高中課程及教學,但大學考招變革與高中課綱連動,不應被表面與膚淺的理解為只是因為「考試領導教學」,而應從人的教育或人才的培育角度來看,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本來就具有連續性,高中與大學教育無論從知識層面的銜接或學生適性的進路選擇及人才的培養,高中與大學教育,以及大學在高中升大學的考招選才設計方面,確實應該被系統性與整體性的看待。我們若考察世界主要國家,其大學入學制度的設計,也確實會與高中課程設計,學生修課方式及學習表現相搭配。
招考原則呼應國家人才培養、個人適性發展與高中正常教學
因此,高教司與國教院共同籌組的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小組,對未來大學考招變革的調整才會研訂出三項基本原則。三原則的主要精神闡述如下:
原則一是回應人才培育觀的改變,強調大學考招選才將呼應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跨領域及選修。
原則二主要是回應如何讓學生更能適應揚才,依其潛能與性向,選擇其所愛,有興趣的大學科系,並幫高中及大學教育能優質銜接。因此,強調大學選才要重視學生學習歷程,參採學生修課紀錄、以促成適性發展與銜接大學基本學力。
原則三則是指出未來考試日程的設計要關注是否對高中教學正常產生衝擊。
大學選才的「XYP」
至於大學考招制度的初步設計,日前大學考招單位提出的草案指出可能採用X Y P模式。這模式就我個人的理解,基本上也是順著前述脈絡一貫發展下來。從前述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應回應人才培育新趨向、培養多元人才,達成學生適性揚才的目標來說,理想上,大學考招選才的考量就必須同時關注以下三個層面:
【1.學生是否具有在大學繼續學習的基本知能:X】
這部分對應到考試,就是一般所理解的學測考試,也就是所謂的X,對應到課綱就是共同必修(部定必修)的課程,目前是考國、英、數、社、自等5個領域/科目(實際為10科)。至於以後要考哪幾科,或打破學科框架考試方式,本文不討論。不過從課綱設計來說,學測考試以部定必修為範圍,這屬學生共通基本的能力與素養部分,考試命題應能回應此部定必修的共通課程之設計,強調跨領域、統整與素養導向。其次,學測考試不宜在大學考招選才上占關鍵的影響作用,未來設計必須降低「學測」在大學選才的影響效力。
【2.學生是否對所選擇的大學院系或群組有一定程度的準備或進階能力:Y】
這部分不同的院系或科系群組要求不同,例如:理工學院,因知識屬性關係,通常比較會要求學生在數學、物理及化學課程有進一步學習與準備,以能較好的銜接大學學習;部分校系也會希望透過考試來檢測學生的準備程度,挑選合適的學生。這部分對應到考試,就是所謂的分科測驗,也就是選科考──Y。當然,要了解學生對所欲就讀院系或類組的準備情況、動機與潛能,不一定只能透過考試,也可以從學生的修課記錄及在校成績來評判。這部分接下會再延伸說明。
【3.學生是否具備考試分數所不易看出的其他重要能力、潛能與特質:P】
這部分就是學生的綜合表現之評估,也就是所謂的P。P裡面一項很重要的參採項目就是前面所談到的──修課紀錄。大學不一定都用分科考試來評判學生學習情況,更何況某些大學院系所需看重的學生性向、潛能及專業準備,也非純然用筆試考試所能展現出來。這部分未來大學可從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看到學生各類選修課程的修課紀錄,包括:加深加廣的選修,這有部定課綱。這次107課綱除了國英數社自之外,藝術、資訊、健體等每個領域與科目都有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用以回應學生多元與適性發展的需要,避免將所有高中學生都框在學術課程。除此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大學還可從學生其他的選修課程,例如:校訂必修及多元選修課程,來了解學生的興趣傾向、潛能以及在相關領域方面的準備程度。學習歷程檔案除了呈現學生的修課紀錄之外,還能記錄學生在團體活動、自主學習以及校內外的相關學習及表現,這些都可做為大學選才之參考。
課綱與考招連動≠考試領導教學
總之,本文想強調: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應該要從教育系統中人的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連續性與發展性的角度來看待,不是狹隘的以為只是考試領導教學,若沒有這樣典範與視角的轉換,很快又會延伸出一些應付新制度的弊端。其次,本文就日前大學考招單位所提出的未來大學考招制度的可能方向草案,從107課綱設計的角度進行相關的詮釋的說明,並強調這些設計在回應人才培育新趨向、培養多元人才及達成學生適性揚才的合理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107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從理念到設計的幾項概念與原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