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元培學生赴美實習參與「紐約州政府高齡福利計畫」獲肯定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與護理系學生,暑假期間前往美國紐約健康保險公司實習,學習因應疫情的營運管理模式,包括線上課程推廣及非營利組織推動部門的新事業部門;同時參與「紐約州政府高齡福利計畫」,優異表現備受肯定。 元培自2019年暑假第一次選送醫管系學生前往紐約健康保險公司進行海外實習後,直至2023年疫情趨緩,8月間再度選送6位學生到該公司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總部實習,不僅學習一家專精服務高齡者保險公司的營運管理模式,更學習該公司在疫情期間拓展的新事業:線上課程推廣部門及非營利組織推動部門,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實習內容。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健康講座 嘉義長庚醫院蘇建安主任談失眠的西醫治療
南華大學與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共同主辦,大林鎮公所、大林鎮民代表會、大林萬國戲院共同辦理的「2023現代華佗大林開講」,日前邀請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蘇建安,以「失眠的西醫治療」為 題,與大家分享失眠的成因。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同時也是南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的陳明璋教授為演講引言時指出,命以睡為先,若睡不好生命便失去一大半,睡得好便成功一大半,蘇建安主任畢業於中山醫大及長庚臨床醫學研究所,專攻於睡眠障礙及情緒性相關研究,此次相當難得邀請到蘇建安主任演講,分享相關健康資訊。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民音系精湛演出 獲大馬禾樂國際藝術節5金2銀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由執行副主任張雅婷與助理教授蕭呈叡率一行21位師生,於日前至馬來西亞參與由大馬教育部、旅遊部支持,馬來西亞禾樂藝術及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2023馬來西亞禾樂國際藝術節」活動,該國際活動涵蓋四大賽事,包括國際舞蹈大賽、國際器樂獨奏大賽、國際管絃大賽、以及國際華樂大賽,共計超過6500人次來自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印度等國家音樂舞蹈愛好者與團體報名此次國際藝術賽事
高中校園 【臺東女中】帆船、風浪板課程 推展海洋教育
臺東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資源,國立臺東女中以跨領域、跨校教師社群共同規劃「人與海的N次方」,設計理念以臺東的海岸及水域為起點,將健康與體育領域融入海洋教育課程,開設「帆船及風浪板體驗課程」,透過參與水上活動,涵養學生人文與海和諧共處的觀念,並邀請縣內非臨海的國立關山工商參與,讓更多學生一同體驗海洋生態。 為推展海洋教育,國教署自110學年起委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辦理「高級中等學校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課程及教學」計畫,並辦理高中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111學年度由海洋教育基地學校之一的國立臺東女中進行帆船及風浪板體驗課程,進而提升學生海洋教育素養。 學生實際體驗帆船操控。 利用水上活動 體驗海洋安全 「帆船及風浪板體驗課程」針對風帆歷史、種類、風帆操作原理、風向判斷、雷射帆船結構、功用與組裝進行解說,再進入活水湖進行分組實作課程:包含:帆船體驗及風浪板體驗,邀請西班牙國際風帆教練進行水域活動安全說明,並教導落水翻覆時補救措施,透過實際參與水上活動,讓學員能了解水域安全及的重要性,熟悉帆船的結構、動力來源及操作方式,增進學生探索海洋的興趣,涵養人與海和諧共處的觀念。 國教署表示,藉由參與生動活潑且安全健康的海洋體驗活動,讓學生願意分享體驗經驗,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加深個人對駕駛帆船興趣與技巧,未來將持續透過研發基地的能量,將海洋教育建立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理念推廣到更多學校,培養學生能有「知海、愛海、親海」的態度。
大學校園 北海道札幌國際大學與嶺東科大攜手共推國際師生共學計畫
深耕南屯一甲子的嶺東科技大學和日本姊妹校北海道札幌國際大學攜手合作,積極推動國際師生共學計畫,豐富兩校間的學術交流和文化互動。近日由札幌國際大學杉江?子教授帶領海老名美有、島田美紀及安達優梨香3位同學至嶺東科大進行為期11天交流,並在9月18日舉辦歡迎會,正式展開在臺的研修生活。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高雄女中蔡靜誼 讓地科鮮活有趣
幾包玉米粒加熱以後,開始蹦出白白的爆米花,隨著時間越長,蹦蹦聲逐漸趨緩,高雄女中地科老師蔡靜誼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記錄爆米花蹦開的時間數據,再分析建模,學習考古學家破解史前謎團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自創蔡氏「爆米花定年法」,讓同學玩得不亦樂乎。 用市售的洋芋片罐子裝水並放入珠珠,製作出冰芯,教導同學觀察冰芯中的「氧同位素」數值,瞭解古代的氣候變遷,每位同學都成為小小的古氣象學家。蔡靜誼的地科課活潑又有趣,採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來形塑教案,傳遞艱澀的地科知識,MM巧克力、洋芋片罐搭上考古學,同學在課堂上不會瞇瞇眼偷睡覺,隨著蔡靜誼神遊地球與外太空,感受學習知識的喜悅。 高雄女中教師蔡靜誼的地科課活潑又有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喜悅。 教案設計 貼近生活經驗 「我會讓同學操作科學家進行的實驗,以此來傳遞知識。」觀察大氣、學習天文、探索太空與海洋、觀測地質與古化石,蔡靜誼的課程深受同學歡迎。一身短裙、腳蹬長靴,裝扮時尚的她,總是能發想出許多有趣的教案,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學習建模,或是到校外進行田調與觀測,把原本在課本上的死知識,變成鮮活的生活經驗,讓同學從此深深愛上地球科學。 「我喜歡課程裡有幸福感,希望自己的課程能夠傳遞知識與熱情。」蔡靜誼不諱言,每一次的教案設計,不僅希望令孩子感到開心,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因此撰寫原創教案時,蔡靜誼會思考孩子喜歡什麼,如何令他們感到印象深刻,讓孩子在短短的課堂中,輕鬆吸取知識。 求學期間,蔡靜誼深受高中國文老師啟發,老師講解《桃花源記》時,不只帶領學生賞析詩文,還陪著學生觀賞作家張曉風的劇本《武陵人》,以及賴聲川的舞臺劇《暗戀桃花源》。當年老師的創新教學風格,深印在蔡靜誼腦海,也影響了她日後的教學。「那位老師成為我教學的楷模。」蔡靜誼回憶。 利用遊戲巧思 讓科學變有趣 為了讓課程兼顧知性與趣味性,蔡靜誼做了許多別出心裁的教案。例如在探究實作課程中,需要介紹紫外線,蔡靜誼就打造一款遊戲:遙遠的外太空中有一顆克卜勒438b行星,居住在上面的外星人因為被紫外線照射到不行了,只好跟進行紫外線探究與實作的同學求救。這時同學要取得三樣東西:錢幣、地球上最厲害的金屬「鎠」(Kn),以及地球上最厲害的動力能源「波」(Bo)。有了「鎠」跟「波」,才能依照飛行地圖,飛往不同的行星,展開搶救外星人的任務。 現實世界中其實找不到「鎠」跟「波」,「這是我特地請國文老師想出來的元素名,讓同學覺得超厲害!」蔡靜誼笑說,遊戲推出後,同學上課像挑戰電玩打怪,闖關或獲得獎勵時,學生笑得比誰都開心。 「科學除非你超級有興趣,不然會有一點硬;就算你很感興趣,有時卡在那邊,也是會有一點苦。」蔡靜誼傳神形容科學家埋首研究的艱辛歷程,身為地科老師,她能做的,就是以具有巧思的活動、遊戲與案例來豐富地科課,幫助學生打破學習門檻,無形中潛移默化地科的知識。上蔡靜誼的課,就算文組的學生也能玩得很開心。 勤學不倦 師生情誼融洽 多年來,蔡靜誼開設「地科福爾摩斯課程」、「高中生地球偵探」等有趣課程,搭配實驗、觀摩及講座,深耕同學的地科知識;帶領學生參加國際科展,屢獲佳績;此外,她也積極參與教師社群共備,開發有趣的教案,豐富地科的教學型態;同時還替教育部撰寫「氣候變遷調適」教材,擔任教育部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教科用書審定委員會委員,製作103年高雄市教育局「Dr. GO」教材及動畫,並在地球科學學科中心參與課綱的編修,積極推動地科教育。勤學不倦的她更自我充電,赴美攻讀取得博士學位,不時投稿國際期刊,提升我國的學術地位。 認真負責的蔡靜誼與學生初見面時,往往一下就被學生看破手腳,很快就察覺出蔡靜誼的「阿呆」,而且發現老師超愛笑的,永遠笑容掛在臉上,寫給她的小卡不時都會大膽披露老師的趣事:「穿著有曬衣夾的衣服到學校」、「愛吃又不會胖」、「差點被老師氣質的外表矇騙……」融洽的師生情誼令人稱羨。 深受學生愛戴的她,帶領孩子快樂的學習,實踐教育家的夢想,翻轉教育,每位上過蔡靜誼地科課的學生,一定難忘全班哄堂大笑的青春歲月,原來,學習科學也可以這麼美好。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舉辦「儷影雙珍書畫展」 視覺盛宴線上同步登場
南華大學藝文中心舉辦「儷影雙珍-蔡賢謀、王美美雙人書畫展」,為大家呈現中華東亞藝術研究會理事長王美美與榮譽會長蔡賢謀共同展出的70件精緻的藝術作品,並於9月14日舉行開幕式,該校校長林聰明、副校長高俊雄、主任秘書兼研發長胡聲平、總務長鄭絢文、圖書館館長賴淑玲等一級主管及教職員生出席共襄盛舉之外,來自教育及藝術界貴賓冠蓋雲集,熱鬧非凡,更贈與畫作予南華大學作為紀念。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迎新致贈「蘋」安果 棒球隊喜獲桃園盃冠軍
南華大學於9月13日舉辦「南華大學新鮮人認識校園活動」,藉以讓大一新生透過校園踏青認識校園環境,也鼓勵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身心健康。活動當天董事長慈惠法師特別贈送象徵「平安」的蘋果給大一新生,由駐校董事覺禹法師率10位法師代表董事長一一發送,歡迎大一新鮮人入學並給予勉勵及祝福。每位大一新生拿著一顆紅紅的大蘋果,深深感受到師長的關懷,現場充滿歡喜與溫馨感。該校棒球隊甫獲2023桃園盃全國四級棒球錦標賽大專組「冠軍」,也於活動中由隊長邱亭堯代表獻獎給學校,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大學校園 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 南華大學生死系提供身心療癒體驗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於9月7日至9日參加全國照顧產業最大盛會「2023年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該展覽為期三天於9月7日隆重開幕,展會有4大子展、6大主題館、9大論壇、300家廠商、500家攤位,超過百場講座活動。此次是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第四年投入參展活動,該校校長林聰明更受邀擔任開場嘉賓,生死學系主任孫智辰副教授與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暨該系兼任助理教授賴添福受邀擔任論壇主持人,足見該校生死學系在高齡照顧領域備受肯定。
大學校園 不同以往的迎新!新生嗨翻中華大學活動中心
中華大學今(112)年的迎新活動特別邀請行銷團隊合作,設計一系列的團康活動,利用互動遊戲來破冰,縮短老師、學長姊及新生之間的距離。 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指出,往年的新生入學指導活動較為單調,都是教育講座及測驗為主,為了打破往年的傳統,讓學生能夠熱情地參與其中,甚至沒有時間來滑手機,這次特與活動團隊合作,在固定的教育項目中,穿插有趣、互動的遊戲,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尤其,首(11)日晚上的迎新晚會,在校長一起跟新生共舞的時刻達到一波高潮,很多新生都表示,第一次跟學校的校長近身跳舞,感覺超新奇的!甚至有同學主動與校長互動,完全打破學生對校長高高在上的形象。
校長開講 嶺東科大新任校長陳仁龍:一起走過一甲子 再創高峰
今年嶺東科技大學迎來立校60周年,一起迎接60 歲的,還有上月1日甫上任的陳仁龍校長,「我是嶺東培育出來的嶺東人」,陳校長說,他35年前就在嶺東科大教書,看著嶺東科大從商專、技術學院,到現在科技大學,自己也從什麼都不懂的社會新鮮人,走到結婚生子,從基層的課堂,到課外活動組的營造,再到行政的高層,足跡遍布各個角落,完整歷練基層教育及行政工作,對學校方方面面都非常了解,並在就任後,提出以「人文嶺東」、「科技嶺東」、「時尚嶺東」及「國際嶺東」為目標,以年輕、專業、友善為治校準則,開創嶺東科大的下一個新紀元。
大學校園 嶺東科大以資訊專長跨域整合成立智慧製造科技系培育新一代人才
隨著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高效自動化的生產線成為自動工廠所追求的目標。近年來由於競爭的激烈化、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以及少量多樣混線生產的採用,高效自動化生產線的製程設計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製造業開始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和概念,例如彈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和數位雙生(Digital Twin),以提高製程設計的速度、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彈性製造系統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靈活性和高效性。它結合了自動化技術、程式控制和訊息管理,能夠快速轉換生產需求,實現多樣化和小批量生產。彈性製造系統由多個相互連接的設備和工作站組成,包括數控機具、工業機器人、傳送系統和自動化物料處理系統等。這些系統透過控制程式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另外,製造業還採用了其他一些技術和概念來推動自動化和效率提升。其中,產品生命週期設計(Design For X,DFX)是同步工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DFX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例如可製造性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DFM)、可裝配性設計(Design for Assembly,DFA)、符合成本性設計(Design for Cost,DFC)等,這些設計原則和方法旨在產品設計階段考慮各種因素,以優化產品的製造、組裝、成本和品質。 數位雙生則將物理實體和數位模型融合在一起,通過電腦模擬技術和數據分析實現對生產設備和工廠的實時監控和優化。而利用攝影機來模擬人類的視覺能力,搭配數位場景,經由AI來模擬人類的大腦及思考模式的電腦視覺技術已成為AI發展最迅速之領域,可用於產品辨識、檢測、人員監控、環境資料收集與虛實整合協助AI演進等多重應用等。此外,以3D列印將數位模型輸出,可以加速夾治具設計、可行性驗證及設計人員訓練成本,縮短人員培訓及驗證時程,降低製程開發的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