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龍華拔尖獎學金
拔尖獎-高中生申請入學、技優甄審、甄選入學 【獎勵內容】 ‧大一學雜費全免。 ‧大二起每學期如符合續領條件者,可持續獎勵一學期。 【獎勵資格】 第二階段同時正取台科、北科、高科、雲科、中科大、北商大或高餐其中一校之學生,選擇就讀本校並完成註冊者。 【獎助學期/續領條件】 大二起前一學期操行須達80分以上、學業成績須達系排名前10%或實習成績達90分以上。 ◎獎學金申請需提供相關成績單及填寫志願佐證資料 龍華獎-繁星、高中生申請入學、技優甄審、甄選入學 【獎勵內容】 ‧大一以國立大學學雜費收費(以台科大學雜費計)。 ‧大二起每學期如符合續領條件者,可持續獎勵一學期。 【獎勵資格】 ‧繁星選填本校為第一志願,經錄取並完成註冊者。 ‧其他管道第二階段,私立科大只報名本校,經錄取並完成註冊者。 【獎助學期/續領條件】 大二起前學期操行須達80分以上、學業成績須達系排名前10%或實習成績達90分以上。 ◎獎學金申請需提供相關成績單及填寫志願佐證資料 ◎台科大工程學院每學期學雜費為新台幣28,390元,管理學院每學期學雜費為新台幣24,700元 ◎工程學院收費系別(機械、電子、電機、資網、半導體、遊戲、文創) ◎管理學院收費系別(企管、資管、工管、財金、數位商務、應外、觀光)
大學校園 2023全國學生實務專題競賽元培學生獲佳績
教育部主辦2023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團隊以「智能偵測輔具設計及商業模式」獲商業群第二名,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團隊以「智慧農業AI影像辨識雞蛋品質及新鮮度」,獲生技醫農群第三名,都落實永續發展之健康與福祉目標。
大學校園 2023全國創意點子行銷競賽!中華大學抱回9獎獲肯定
2023全國創意點子行銷競賽上周五(12日)在中華大學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競賽共有14所大專校院共159隊參賽,中華大學資工系與應智學程一口氣抱回9座獎項,亮眼表現獲主辦單位「TIPCI臺灣國際專業認證學會」高度肯定。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馳風行旅」行動展 書寫明信片傳遞溫暖
南華大學圖書館與國立臺灣圖書館一起攜手合辦《馳風行旅─館藏舊籍鐵道暨旅行類書展》行動展覽,為使展覽更具懷舊思古幽情,學校除了展示與鐵道相關的館藏書籍之外,於5月9日特別舉辦「獻情意傳情書」書寫明信片活動,該校林聰明校長與林辰璋副校長亦參與活動書寫明信片,並邀師生一同共襄盛舉。
大學校園 回新竹歡度母親節!柯文哲赴中華大學講座談管理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上周六(13)邀請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到校演講,他以「我的市政管理」為題,暢談自己的管理哲學,現場擠滿近200名師生聽講,柯爸柯媽也特別到場相聚,因適逢母親節前夕,柯文哲更獻上康乃馨提前祝柯媽母親節快樂!
大學校園 10廠商齊聚徵才!中華大學人社院就業學程現成果
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數位時代行政業務人才轉型培育學程」上周邀請包括鼎泰豐、UNIQLO、巨城、摩斯漢堡、六福村、芙洛麗大飯店、東慧人資、人材???、台?次世代教育和明來開發(株式?社????)等10家業者齊聚徵才,現場宛如小型就業博覽會般,吸引許多大三、大四學生到場參觀諮詢,還有學生當場就填寫履歷面試,展現就業學程的豐碩成果。
大學校園 「南華好Young 職場飛揚」 校園徵才博覽會
重視學生就業力及專業態度的南華大學為讓學生畢業即能就業與職場接軌,每年在畢業季前皆會舉辦「校園徵才活動」,提供應屆畢業生與企業間的媒合管道,也讓大一到大三的學生瞭解不同產業的職場趨勢,提早訂定職涯規劃。今年於5月11日舉辦「南華好Yuong 職場飛揚」2023校園徵才博覽會,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共襄盛舉,現場超過50家企業,提供超過兩千個職缺,媒合率達80.69%,顯示此次參展企業提供職缺符應學生需求。
大學校園 元培醫工系學生畢業專題內容多元 從醫療輔具到智慧監測
元培醫事科大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畢業專題發表,展現四年所學專業知能與跨域知識運用,內容多元從自製復健輔具並測試、結合腦機介面的AI專注力訓練等;外籍學生潘福霖也獨力完成腦波控制自動車的專題,期待畢業後能繼續留在台灣工作後再進修。 元培醫工系學生畢業專題展是系上年度盛事,除少數學生以參加國際學生論文研討會發表,多數以專題呈現,今年共有14組學生發表;除了系上老師,也邀請曾獲畢業專題優等獎的校友彭梓育返校擔任評審。
大學校園 協助淡江大橋碳盤查!中華大學土木系實習生獲肯定留任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大四生鍾婕云和游雅婷,去年到工信工程實習,協助淡江大橋碳盤查,讓施工排碳減量目標能符合生態保育規定,2名女大生實習表現獲工信工程高度肯定,日前已獲留任,將繼續為淡江大橋節能減碳目標貢獻心力。
高中校園 少子化 技職退場 中階技術人才拉警報
2030年台灣中階技術人才68.1萬的人力缺口,除了少子化影響所及之外,當中選擇進入技職體系的學生人數減少,也是促成未來國家中階技術人才缺口的主因之一。教育部統計,111學年度全台高中職學生比例,高職47.6%、高中52.4%。 5年來,國中應屆畢業生跌破20萬,減少比例最高依序為澎湖、屏東、嘉義縣市、彰化及宜蘭等區域,首當其衝加速了當地高中職退場。目前全台27所進入專輔、停招、停辦的高中職,以少子化情況嚴峻的縣市為多。除了台北市之外,其他縣市進入退場的學校,95%以上為技術型高中。 高職退場及招生人數不足,連帶影響的就是統測人數大幅崩落,科大招生不足。 因應少子化,教育部在105年頒布「高級中等學校因應少子女化調整班級數及班級人數處理原則」,提出公立學校班級人數降低為35人、私立學校降低至45人。然而,按照目前對國家未來人才需求衝擊,7年前的因應措施已不足以解決當前中階技術人才懸缺的問題。 公立普高減招 當務之急 在社會觀念無法立刻扭轉之下,政策能引導的當務之急,一是調降公立普高班級人數至30人以下,二是加強技職教育投入資源,進而解決國家中階技術人才缺口的國安危機。 長期以來,國中生成績好,優先選高中,高職則是最後選項。早期,國中畢業生進入技職體系,除了高職還有五專的選擇。十多年來,廣設社區高中,加上多數五專升格為科大,對家長來說,先選高中,延後分流到大學再選擇專業為主流觀念。 國中階段的職業性向探索多半流於形式,隨著少子化,公立高中普通科入學機會增加,政策未因應少子化趨勢盤點高中職量能,進行高中職學校招生員額比例重新配置,導致國中畢業生選擇志願按照主流價值思維「先高中後高職」、「先公立後私立」,加速私立高職退場速度。 會考免試減招 技術型高中首當其衝 從108年開始,會考免試入學招生名額112年已經比108年減少35,713人,其中涵蓋雙北市及基隆市的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招生名額減少15,131人,減幅高達21.23%全國最高。然而,當中減少名額卻以技術型高中為主。教育部數據顯示,111學年度技高學生比例台北市33.33%、新北市42.56%,遠低於全國平均。 新北市12所私立技術型高中,已有開明及清傳退場,仍堅持辦學的技高,招生名額面臨腰斬;6所公立技高,在新北市教育局政策鼓勵技職發展,註冊率維持八成,可是與市內公立普高相比,招生情況仍為嚴峻。台北市雖無技高退場,但過去人數最多的育達商職,歷經轉型國際教育,一度改名為普林斯頓,仍無法扭轉學生人數減少的壓力。台北市私立技高目前維持辦學量能,則是招收國中部,或者如泰北中學發展國際教育,滿足都會區中產家庭多元化教育需求。 非都會區 教育資源失衡 都會區技高在生源相對充足、政策支持及轉型精英教育的發展下,維持多元化辦學能量。少子化重災區的東部、南部,私立技術型高中退場的壓力則更加嚴峻。辦學品質受到國際肯定的台東公東高工,招生減少、學校因財務缺口被列入專輔,凸顯少子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受到挑戰。 今年台東縣國中應屆畢業生僅有1,784人,比5年前減少13.23%,目前公東高工學生人數為台東縣內高中職排名第4,僅有台東高中、台東女中、台東高商超過公東。雖然,公立高中職沒有少子化生源問題,招生名額沒有減少,但是過去成績上不了公立高中的學生進入就讀後,程度落差大,影響教學及學習成效。 目前,東部國立高中,學生免試入學會考成績,從滿級分5A 到5C皆有,對於5C學生而言,進入國立高中就讀,三年學習跟不上進度,原本適合技術型高中的學生,因社會觀念影響而進入普高,反而違反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精神,三年學習無所得。 輔導學生以108課綱「自發、互動、共好」三大精神的探索和宣導,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性揚才找到自己的未來。
大學校園 元培企管系校友入職科技公司 善用管理學知能表現優
元培醫事科大學企業管理系校友吳育承,畢業後入職科技公司,從基層員工做起,因善用管理系所學許多分析工具及系統化思考,協助各單位解決問題並提升效率,獲主管肯定並一路升遷至高級工程師,日前應邀與學弟妹分享職涯經驗,強調善用所學以強化競爭力。 元培企管系邀請校友、聯電高級工程師吳育承蒞校進行職涯經驗分享,他表示,在職場中觀察到能主動協助主管及同事解決問題,尤其是大家沒想到的事,是他在職場中能屢次受到貴人幫助的原因。
海外校園 【中國】2023公立大學學費齊漲 上海漲幅達33%
2023年秋季學年起,上海市的公立大學平均學費標準將由一學年5420元人民幣,調高至7215元人民幣,調幅約33%。調整後,每位學生每學年學費(兩個學期)平均多支出約為1795元人民幣。 1996年中國政策要求教育收費標準保持穩定,十多年後,部分省份於2012年開始調整收費標準,學費漲幅多在20%-35%之間。近幾年,更多省份宣布調高大學學費。除了上海外,四川、吉林、陝西、山東、安徽等多個省份也在今年針對公立大學的學費進行調漲,不同專業(如文科、理科)、不同學校(如一本、二本),漲幅不同。 公立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但目前在各省市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大的背景下,地方大學僅靠地方政府增加高教投入並不現實,且嚴重影響大學發展。而大學生的培養,是國家、高校、家庭三方合力的結果。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受教育者也應合理分擔培養成本。 然而,在學費上漲的同時,也不能完全忽視個人家庭的承受度。必須建立多元資助獎勵體系,包括獎學金與助學金等,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積極促進教育公平。此外,相關單位也要加強對大學財務、資產和收費資訊等的監督力道,保障學生家長對財政經費、學費收入等經費使用情況的知情權,保證教育經費從分配、使用到評估都在陽光下運行。 ★新聞出處:微信公眾號《北大清華講座》 「多省官宣:大學學費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