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題

學測考題 【110學測必備】6科參考試卷 模擬練習
110學測考試將於110年1月22、23日舉行,高三同學在考前除了勤做歷屆考題之外,也可拿學測參考試卷來做練習。 通常大考中心會針對各科課綱的調整,做出各科測驗目標、測驗內容以及題型示例的考試說明,並另外研發針對學測和指考的各科參考試卷做為參考範例。參考試卷雖不是正式考題,但其命題範圍與內容和題型卻會最接近調整後的課綱,因此對於考生而言也有參考價值。 目前,學測國文和英文考科的考試範圍都增加至第五學期(高三上);且學測國文考科包含「國文(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國寫)」,其中「國寫」另外獨立一堂考試。建議高三同學快下載做模擬練習,藉以熟悉題型並拿捏作答時間。 學測國文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1課綱。 ★下載:試題內容 ★下載:參考答案 學測國寫 參考試卷 ★下載:試題內容 ★下載:試題解析 學測英文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99課綱。 ★下載:試題內容 ★下載:參考答案 學測數學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99課綱微調。 ★下載:試題內容 ★下載:參考答案 學測社會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歷史適用於101課綱,公民、地理適用於99課綱。 ★下載:試題內容 ★下載:參考答案 學測自然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99課綱微調。 ★下載:試題內容 ★下載:參考答案 ★資料來源:大學考試入學中心
術科考試 【110術科必備】音樂組101-109考古題下載
大學術科音樂組考試分為:主修、副修、樂理、聽寫、視唱等五大項,考生可依招生校系篩選或採計項目自由選考,每項考試皆以100分為滿分。「大學問」(www.unews.com.tw)整理出樂理和聽寫兩項考試101-109年的歷屆考題,供考生下載參考。 樂理 ※ 109年:題目、選擇題答案 ※ 108年:題目、選擇題答案 ※ 107年:題目、選擇題答案 ※ 106年:題目、選擇題答案 ※ 105年:題目、選擇題答案 ※ 104年:題目 ※ 103年:題目 ※ 102年:題目 ※ 101年:題目 聽寫 ※ 109年:答案 ※ 108年:答案 ※ 107年:答案 ※ 106年:答案 ※ 105年:答案 ※ 104年:答案 ※ 103年:答案 ※ 102年:答案 ※ 101年:答案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委員會聯合會
術科考試 【110術科必備】101-109年美術考古題下載
大學術科美術組考試分為:素描、彩繪技法、創意表現、水墨書畫(分水墨畫、書法)、美術鑑賞等五大項,考生可依招生校系篩選或採計項目自由選考,每項考試皆以100分為滿分。「大學問」(www.unews.com.tw)整理出各項考試101-109年的歷屆考題,供考生下載參考。 素描 ※109年:題目 ※108年:題目 ※107年:題目 ※106年:題目 ※105年:題目 ※104年:題目 ※103年:題目 ※102年:題目 ※101年:題目 彩繪技法 ※109年:題目 ※108年:題目 ※107年:題目 ※106年:題目 ※105年:題目 ※104年:題目 ※103年:題目 ※102年:題目 ※101年:題目 創意表現 ※109年:題目 ※108年:題目 ※107年:題目 ※106年:題目 ※105年:題目 ※104年:題目 ※103年:題目 ※102年:題目 ※101年:題目 水墨畫 ※109年:題目 ※108年:題目 ※107年:題目 ※106年:題目 ※105年:題目 ※104年:題目 ※103年:題目 ※102年:題目 ※101年:題目 書法 ※109年:題目 ※108年:題目 ※107年:題目 ※106年:題目 ※105年:題目 ※104年:題目 ※103年:題目 ※102年:題目 ※101年:題目 美術鑑賞 ※109年:題目、答案 ※108年:題目、答案 ※107年:題目、答案 ※106年:題目、答案(含分析) ※105年:題目、答案(含分析) ※104年:題目、答案 ※103年:題目、答案 ※102年:題目 ※101年:題目、答案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委員會聯合會
英聽測驗 【111英聽】參考試卷 搶先看
因應108課綱的施行,大考中心已於今年初公告111學年度英聽的參考試卷,除了試卷和答案卡外,還包括錄音檔、參考答案,以及試題解析。 通常大考中心會針對課綱的調整,提供測驗目標、測驗內容以及題型示例的考試說明,並另外研發參考試卷做為參考範例。參考試卷雖不是正式考題,但其命題範圍與內容和題型卻會最接近調整後的課綱,因此對於考生而言也有參考價值。建議111年要考英聽的同學下載參考試卷做模擬練習,藉以熟悉題型並拿捏作答時間。 111英聽參考試卷 適用於111學年度英聽的參考試卷,全卷包括「圖片聽解」、「對答」、「簡短對話」、「短文聽解」與「長篇聽解」等五大題,每大題有8小題,共40題,皆為選擇題,除了「圖片聽解」包括部分多選題外,其餘皆為單選題。作答時間60分鐘。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111英聽參考試卷 ★111英聽參考試卷 音檔 ★111英聽參考試卷 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音檔稿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英聽測驗 【111英聽】新增「長篇聽解」 怎麼考?
因應108課綱素養導向的精神,111學年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英聽)也以課綱部定高一高二必修英文為範圍來命題,主要評量考生在公共與私人場所等不同生活情境中,以不同媒介呈現的對話或短文的聽力理解,及記錄重點的能力。英聽的詞彙範圍以高中英文常用4,500字詞為主,可參考大考中心「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第一至第四級,為保留真實語言的使用,偶爾會有第五級(含)以上詞彙。 新增 長篇聽解 111年英聽最大的改變就是新增「長篇聽解」的題型,以題組形式呈現,每一題組有4小題,語音內容可能為一篇演講或2至3人的對話,貼近真實生活,也可能是校園中常見情境。「長篇聽解」主要在評量考生是否具備掌握有明確主題之長篇內容的聽解能力。 長篇聽解 怎麼考 「長篇聽解」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長篇對話類,一種是長篇演講類,以題組設計,每組4題。考生須先閱讀試題本的大綱或圖表及選項,然後聽語音播出的內容,可同步利用試題本上的大綱或圖表,記錄重要訊息與細節,此部分不計分)。再根據語音播出的題目,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每個題組播放一次。 █ 長篇對話 【題目】:音檔 1. (A) To ask if the man has received her email.  (B) To ask what is wrong with the application.  (C) To ask who will be holding a student event.  (D) To ask how to sponsor the 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 2. (A) Plato Hall.  (B) Socrates Hall.  (C) Aristotle Hall.  (D) Democritus Hall. 3. (A) Facilities.  (B) Facilities and AV equipment.  (C) Facilities, AV equipment, and catering service.  (D) Facilities, AV equipment, catering service, and student event staff. 4. (A) One.  (B) Two.  (C) Three.  (D) Four. 【解析】 1.(B)。此題評量考生能否推測對話的目的。對話開始時,女子提到 But I just got an email yesterday, saying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with our application.,由此得知女子是來詢問場地的申請出了什麼問題,故為選項(B)。 2.(C)。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中的細節資訊。對話當中,男子問: Where are you going to hold your event? 女子回答:Well, it’s going to be in Aristotle Hall.,由此得知舉行活動的場地是在 Aristotle Hall,故為選項(C)。 3.(B)。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中的細節資訊。在對話的後段,女子回答需要桌子、椅子時,男子請她勾選 Facilities,並接著說到需要 AV 設備,但不需要其他服務,故為選項(B)。 4.(C)。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中的細節資訊。對話中,當男子詢問是否需 AV 設備時,女子回答:Yes, we’ll need three microphones.,故為選項(C)。 【音檔文字】 █ 長篇演講 【題目】:音檔 1. (A) The problems of alternative energy.  (B) The various causes of nuclear accidents.  (C)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uclear energy.  (D) The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and alternative energy. 2. (A) Less expensive.  (B) More convenient.  (C) Less construction space.  (D) Mor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3. (A) They produce toxic waste.  (B) They can cause serious accidents.  (C) They are targets for terrorist attacks.  (D) They are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4. (A) Preventing nuclear accidents.  (B) Handling nuclear waste properly.  (C) Finding more sources of alternative energy.  (D) Building less expensive nuclear power plants. 【解析】 1.(C)。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的主旨和要義。作答線索為老師所說 Let’s look at a number of pros and cons.,由此得知整段談話重點在於核能的優缺點,故為選項 (C)。 2.(A)。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中的細節資訊。作答線索為 The advocates of nuclear power say that it produces vast amounts of electricity at relatively low cost.,由此得知核能的好處是較為便宜,故為選項 (A)。 3.(C)。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中的細節資訊。談話的中段提到核能可能造成的問題:Nuclear power plants create a lot of radioactive waste. It’s toxic and can cause serious harm to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isk of accidents is high.,(A)、(B)、(D)皆有提及,但未提到(C)核電廠為恐怖攻擊的目標。 4.(B)。此題評量考生能否理解對話中的細節資訊。談話的後段提到 Scientists have begun to develop new techniques… there’s been good progress in the handling of nuclear waste.,由此得知科學家致力於研究如何處理核廢料,故為選項(B)。 【音檔文字】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111學年度起適用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考試說明
英聽測驗 【110英聽必備】8年參考試卷 一次下載
大考中心已於今年9月底公布最新的109年英聽參考試卷(試題示例),參考試卷的難易度與考試題型皆與正式試卷相同,可供考生做模擬練習之用。 由於英聽測驗比照大型英語文測驗如托福(TOEFL)、雅思(IELTS)、全民英檢等採一年多試的測驗,並未於考後公布試題,但大考中心會每年公布一卷由正式試題組成的參考試卷,內容與難度分布與正式考試試卷相仿,也提供參考答案,因此,想報考英聽的同學可以利用歷屆參考試卷多做練習,了解自己的英聽程度,加強不足之處。「大學問」(www.unews.com.tw)整理102-109年的參考試卷(試題示例),提供考生下載。 109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8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7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6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5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4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3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102英聽試題示例 【試題下載】 【語音檔下載】 【參考答案下載】 ★資料來源:大學考試入學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英文】大考中心嚴選11篇佳作
109年指定科目考試「英文考科」的作文題目是「維護校園安全」,第一段說明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及校園內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第二段說明身為校園的一份子,覺得校內成員應該採取哪些作為以維護校園安全。 大考中心指考閱卷組從中挑出11篇佳作,每篇文章內容皆能切合題意,組織條理分明,文意連貫性以及文法、句構、用字、拼字均佳,可做為同學練習英文作文的最佳範例。 佳作一:內容充實,用字精準,文筆流暢 第一段先說明校園安全重要性在於應確保學生無憂的就學環境;續指出兩項校安問題:缺乏定期維護的校園硬體結構及校外人士闖入。第二段提出三項措施:愛護校舍、加強保安系統、學生之間合宜的互動。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一 佳作二:內容具體、論述完整、全文流暢 第一段以新聞事件及親身經歷帶出校園安全重要性,並指出校園缺乏圍牆及存在部份死角之缺失。第二段則從學生、老師及行政人員的角度,分別針對第一段所指出之問題說明可採取之措施。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二 佳作三:內容簡明、說明具體、文筆通順 第一段說明校園生活對學生身心的影響甚於家庭,凸顯校園安全重要性,指出網路霸凌為校安問題。第二段指出具體措施,如校園巡邏隊、裝設監視器,及同儕互相關懷,可維護校園安全。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三 佳作四:內容豐富、論述深入、文筆細膩 第一段指出學校為學生的第二個家,並以實際案例,將校安問題聚焦於惡人入侵校園。第二段提出具體因應措施,如所有校園出入口的門禁管理及所有學生都應留意並舉報可疑人物。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四 佳作五:內容豐富、論述完整、文筆細膩 第一段說明校園對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性,並指出暴力、霸凌、校舍老舊及門禁鬆散為主要問題。第二段提出落實導師輔導學生、校方聘用專業人員安檢校舍、強化校園保安人員及系統。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五 佳作六:內容充實、舉例具體、詞藻豐富 第一段說明校園安全屬憲法保障之受教權,並詳細說明外人入侵偷竊及危害學生人身安全的問題。第二段具體提出校方及師生可因應之措施,如設立監視系統、落實校警巡邏、及課後緊閉門窗等。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六 佳作七:內容簡潔,描述具體,文筆流暢 第一段以霸凌、歧視、外人入侵等問題,鋪陳校園安全的重要性。第二段列舉具體措施,說明如何藉由教育課程及校園警衛提升校園安全。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七 佳作八:內容豐富,論述完整,文筆流暢 第一段清楚陳述校園對學生學習新知及人格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出危險物品、外人入侵、霸凌等校安問題。第二段針對上述校安問題,提出具體防範及改善措施。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八 佳作九:內容豐富,條理分明,行文流暢 第一段說明校園安全對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將校安問題分類為與人及與物相關兩類。第二段列舉因應措施,說明學生如何藉由注意周遭環境及約束自身行為,以竭盡所能維護校園安全。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九 佳作十:內容豐富,文筆細膩,全文流暢 第一段清楚陳述校園對學生在校學習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並指出霸凌及毒品為校安問題。第二段列舉具體措施,說明如何藉由懲罰及道德教育以營造安全無憂的校園環境。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十 佳作十一:內容精簡、用字精準、條理分明 第一段清楚陳述安全及友善校園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並指出外人入侵校園及霸凌的問題。第二段列舉具體措施,說明師生如何各盡其職,共同提升及確保校園安全。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十一 【你可能也想看】 ★【109指考】英文作文與翻譯 評分原則 ★【109學測英文】大考中心嚴選12篇佳作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學測考題 【111學測】各科參考試卷 搶先看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因應108課綱的施行,大考中心已於今年初公告111學年度起學測各科的參考試卷,除了試卷和答題卷外,還包括參考答案、評分原則,以及試題解析。 通常大考中心會針對各科課綱的調整,做出各科測驗目標、測驗內容以及題型示例的考試說明,並另外研發針對學測各科參考試卷做為參考範例。參考試卷雖不是正式考題,但其命題範圍與內容和題型卻會最接近調整後的課綱,因此對於考生而言也有參考價值。 111學測包括國文、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等六考科。其中國文考科分兩節測驗,分別為國文(一):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簡稱國綜),與國文(二):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建議111年要考學測的同學下載參考試卷做模擬練習,藉以熟悉題型並拿捏作答時間。 學測國綜 參考試卷一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學測國綜 參考試卷二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學測國寫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試題解析 學測英文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學測數學A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學測數學B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學測社會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學測自然 參考試卷 【依據課綱】:108課綱。 【下載題目】 ★參考試卷 ★A3答題卷 【下載答案】 ★參考答案評分原則 ★試題解析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 自然科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自然考科以部定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四科的必修課程(含探究與實作)為考試範圍,滿分128分,考試時間為110分鐘。物、化、生以及地科四科試題所占比例相當,主要在測驗考生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與概念;對科學資料和圖表的理解能力;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分析與歸納能力,以及綜合與表達能力。 兩大部分 三大題型 自然考科的題型包含選擇題型(單選題、多選題)、非選題型與混合題型,其中選擇題型占分約70-80%,非選擇題型占分比例以20-30%為原則。全卷分為兩大部分。 【第壹部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占72分。 【第貳部分】:為混合題型或非選擇題,占56分。 混合題型 怎麼考 自然考科的混合題型以題組形式呈現,內含單選題或多選題搭配非選擇題。在設計上,會融入探究與實作的概念評量,也會有跨科跨域考題的應用。以下混合題型為例,第1至2小題為多選題,第3、4小題為非選題。該題組藉由生活化的議題,整合地球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學習概念,引導考生體驗科學實踐的歷程,培養探究與分析的能力。 █ 題組主文 外傘頂洲不久後將消失?   臺灣沿海最大沙洲─外傘頂洲(下圖),很多人認為它將面臨壽終正寢的時刻,當地漁民說,「再三、五年,就不見了。」學者專家也說:「再八年吧!」。   外傘頂洲主要由濁水溪、北港溪泥沙沖積而成,現在乾潮時面積可達 1 千多公頃,滿潮時則僅剩2 百多公頃。   外傘頂洲在不同年代的位置及面積大小並不完全相同。依據○○大學水工試驗所調查資料,外傘頂洲超過平均海水位面積,在 1999 年約有 2888公頃,而 2012 年僅剩 1220 公頃。   依目前沙洲面積縮減的速度,倘若沒有適當防治措施,沙洲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就真的會消失了。到底外傘頂洲為何會消失,各方說法不一,但有不少人把矛頭指向北邊新建的工業區。這座原被暱稱為「移動的國土」的沙洲,可能即將成為「消失的國土」。(文本改寫自2013 年某媒體時事報導) 【第1小題題目】 如果要驗證該媒體報導所述「有人認為近年外傘頂洲面積消減主要由北邊新建的工業區建廠造成」是否為真,下列哪兩項最適合做為對照佐證的資料?(應選 2 項) (A)臺灣各工業區面積的數據 (B)外傘頂洲面積隨時間變化的數據 (C)外傘頂洲附近產業隨時間變化的數據 (D)各式防治外傘頂洲被侵蝕的措施之分布位置 (E)各種可能會影響外傘頂洲面積事件的發生時間 (F)外傘頂洲上及附近居民人口數隨時間變化的數據 【參考答案】:(B)(E) 【解析】:影響沙洲面積變化的因素很多,如沉積物來源及數量、海岸地形及侵蝕速率變化等,要驗證「近年外傘頂洲面積消減主要由北邊新建的工業區建廠造成」這句話是否為真,應該要將外傘頂洲以往面積的變化歷史對照各種可能影響外傘頂洲面積事件發生的時間點,才能比較出「新建工業區建廠」是否是影響近年沙洲面積變化的主因。因本題只選兩項答案,故以(B)和(E)是最適合的選項。 【第2小題題目】 讀了以上報導後,為了想知道沙洲消減的狀況,阿文和小星以衛星圖來計算沙洲面積。已知沙洲面積是依沙洲露出海面的部分來計算,阿文從某張衛星照片計算為1000 公頃,但小星用另一張衛星照片計算的結果則為 400 公頃。已確認兩人計算面積的方法及結果都是正確的,下列哪些最有可能是造成兩者結果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應選 2 項) (A)照片解析度不同 (B)拍攝的年份不同 (C)拍攝照片的衛星軌道高度不同 (D)衛星偵測到的電磁波波段不同 (E)因潮汐造成的海平面高度不同 (F)因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的高度變動 【參考答案】:(B)(E) 【解析】:因題幹說明兩人計算面積的方法及結果都是正確的,所以應該是沙洲本身露出海面的面積變化造成。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不同時間,潮汐造成海水面高度不同,因沙洲較平緩,潮間帶很大,故面積變化很大;原因之二可能是在數年間沉積侵蝕過程造成的沙洲面積變化。故(B)(E)為正解。 【第3小題題目】 根據報導中○○大學水工試驗所提供的資料(報導中標示底線的部分),假設外傘頂洲面積縮減速率維持不變,試畫出其面積值的變化趨勢線,用作圖法推估並標示出外傘頂洲消失(全部低於平均海水位)的年份為何?(注意事項:作答區方格紙上已畫出坐標軸,請標出兩坐標軸的單位,面積資料點的坐標,並以實線畫出趨勢線,虛線表示推估線,留意作圖範圍勿超出方格紙) 【參考答案】 【解析】:利用文本資料提供的數據「在1999年約有2888公頃,而2012年僅剩1220公頃」,及題幹中說明「假設外傘頂洲面積縮減速率維持不變」之條件,可以用年份及沙洲面積分別為兩坐標軸,在圖中畫出兩點,通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為其面積縮減速率,直線延伸外推到面積為0時的年份即為沙洲消失的時間。 【第4小題題目】 下列是六位學生對於外傘頂洲面積變化及其影響的推論,已知丙同學的論述是錯誤的之外,還有一位同學的敘述也是錯誤的。請找出那位敘述錯誤的同學,並更正其敘述錯誤之處(參考丙同學的更正方式)。 甲:外傘頂洲主要由濁水溪、北港溪泥沙沖積而成,所以兩條河流上的水庫和攔沙壩等工程也會影響其面積變化。 乙:外傘頂洲被稱為「移動的國土」,表示沙洲靠近海岸部分的沙,是不斷被侵蝕和沉積的。 丙:在外傘頂洲上放置消波塊,可以減緩海浪侵蝕的速率,同時增加沉積物的來源及沉積的量。 丁:以目前外傘頂洲面積不斷減少的狀況,表示沙洲已沒有沉積物來源。 戊:外傘頂洲面積的縮減可能減少沙洲對雲嘉海岸線的屏障,造成其海岸線的後退。 己:如果外傘頂洲消失,附近雲嘉海岸生態及經濟產業可能要改變。 錯誤同學 更正方式 丙 在外傘頂洲上放置消波塊是為了用來減緩海浪侵蝕的速率,但不會增加沉積物的來源及沉積的量。 【參考答案】 錯誤同學 更正方式 丁 以目前外傘頂洲面積不斷減少的狀況,表示沙洲被侵蝕的速率大於沉積的速率。 【解析】:錯誤同學丁:外傘頂洲的面積取決於整體的侵蝕速率和沉積速率,當侵蝕速率大於沉積速率時則面積減少。其他敘述補充說明如下: 甲:沙洲面積受沉積和侵蝕作用影響,如果沉積物被水庫和攔沙壩等攔截,沉積物減少,面積就會縮小。 乙:移動的國土表示沙洲處於侵蝕和沉積不斷作用的動態變化中。 丙:消波塊可以減少水衝擊的能量,減緩侵蝕作用,但不能增加沉積物的來源。 戊:當沙洲縮減或消失時,外海的大浪會直接影響雲嘉海岸,侵蝕力增加,海岸線會後退。 己:雲嘉海岸的經濟主要為海水養殖業,受地形影響很大。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 社會科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社會考科以部定的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的高一、高二必修課程為考試範圍,滿分144分,考試時間為110分鐘。歷、地、公三科試題所占比例相當,主要都在測驗考生是否能掌握社會科的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以覺察說明、分析詮釋社會現象,並進而判斷、反思與評鑑;能否整合社會領域學科方法,擁有探究的能力。 兩大部分 三大題型 社會考科的題型包含選擇題型(單選題)、非選題型(填充題、問答題、繪圖題、製表題)與混合題型,其中非選擇題型占分比例以20-30%為原則。全卷分為兩大部分。 【第壹部分】:為單選題,占70分。 【第貳部分】:為混合題型或非選擇題,占74分。 混合題型 怎麼考 歷史、地理、公民三科的整合題通常會以混合題型的形態出現,有時是三科的概念整合,有時是兩科。試題設計成一個題組,同時包含選擇題和非選題。 以下混合題型的整合題為例,第1至3小題為單選題,第4小題為非選題。試題整合歷史、地理、公民三科的概念,評量考生是否能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 題組主文 以下是有關某個事件的三份資料。   資料一:新疆地區民族多元,居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頗有差異。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新疆因民族、宗教問題與清政府發生衝突,導致大量人民外移至屬同樣宗教信仰的中亞地區。   資料二:中國政府以維持新疆地區社會秩序的名義,於 2011 年 3 月起在烏魯木齊、北京等地,透過手機基地台獲得手機用戶的即時位置,以了解當地民眾聚散的即時情況。   資料三:2014 年前後,中國政府倡導「宗教中國化」,並以防範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極端等三股勢力蔓延的名義,在新疆維吾爾地區設立許多「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再教育營),將眾多穆斯林維吾爾人及部分基督徒留置於該培訓中心,實施「寄宿管理制度」,使學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知識、職業技能和去極端化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課程」。中國官員曾於聯合國表示:「去極端化是有效打擊暴恐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實際上就是去極端化的寄宿學校」。 【第1小題題目】 下列哪項技術可用於分析新疆地區手機用戶的位置資料,以了解其聚集情況? (A)地理資訊系統 (B)地圖投影判讀 (C)航照判釋分析 (D)遙感探測技術 【參考答案】:(A) 【解析】:此題以新疆地區手機使用的現況為情境,評量學生能夠理解地理資訊系統的基本分析功能及其應用層面。擷取資料二中提到透過手機基地台獲得手機用戶的即時位置,以了解當地民眾聚散的即時情況,推知為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功能。 【第2小題題目】 在清末,除了新疆之外,雲南也發生類似的事變,導致該區的人民外移,他們最可能移往的地區是? (A)緬甸 (B)俄國 (C)哈薩克 (D)馬來亞 【參考答案】:(A) 【解析】:唐、宋時期,中亞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陸續移居西域(新疆)以及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一帶;元朝時,一部分穆斯林進入雲南,他們在中國被稱為「回民」。十九世紀時,雲南回民組織馬隊,經由高原峽谷往來於滇、緬之間進行貿易。咸豐六年(1856)爆發雲南回變,回民在清軍的追剿下,為了避禍而移往緬甸,主要居住在中、緬邊界一帶。 【第3小題題目】 從多元身分之認同與國家政策之關係而言,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族的措施,最主要的目的為何? (A)提升其多元認同 (B)保障其宗教認同 (C)弱化其民族認同 (D)模糊其地域認同 【參考答案】:(C) 【解析】:此題是以題組中近年來中國政府在新疆維吾爾地區所實施政策的情境為素材,旨在測驗考生對於多元身分認同的建構、肯認與保障,和國家政策關係密切的概念。題幹中提供一反面例證,說明國家除能以政策正面保障人民多元身分認同,也能以政策反面弱化多元身分認同,故答案選(C)。 【第4小題題目】 針對資料一的人口遷移案例,請從推拉理論的角度,以示意圖的方式呈現此遷移現象。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 *完全給分:推力與拉力部分,皆能寫出地點與影響人口移動的因素。 *部分給分:推力與拉力部分,僅能針對其中一項完整寫出地點與影響人口移動的因素,而另一項無法完整寫出,只能寫出地點或是人口影響因素。 *不給分:未作答,或完全答錯。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 數學B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數學考科以部定的數學必修課程為考試範圍,會分為數學A和數學B兩堂考試。數學A較難,銜接高數學需求的科系;數學B較易,低數學需求的科系採用。不管是數A或數B,都在測驗考生的數學概念,能否整合運用知識與技能以處理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的問題,包括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判讀等,並連結不同領域的學科知識或生活經驗。 以學測數學B來說,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範圍包括高一數學和高二數學B。 ★數A和數B的差異在哪?請參考:【108課綱】數A╳數B 大學招生要什麼? 兩大部分 三大題型 數學B的題型包含選擇題型(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型與混合題型,全卷分為兩大部分。 【第壹部分】:為單選題、多選題、和選填題,占分80%~85%。單選和多選題主要評量考生的數學概念,並鼓勵考生根據所給予的選項作判斷,選填題則評量考生主動解題的能力。 【第貳部分】:為混合題型,占分15%~20%。除測驗考生的學科知識、解題能力外,也同時評量閱讀表達及推理的能力。 混合題型 怎麼考 混合題型是指同時包含選擇題(或選填題)與非選擇題的題型,以題組方式呈現,例如將多個步驟的問題分成數小題,各小題可能以不同題型評量,例如多選題搭配非選擇題,也可單選題搭配非選擇題,將試題內需要的資料或作答線索,在題組中的小題呈現,引導作答。 以下題混合題型為例,第1小題為單選題,第2小題為非選擇題。試題以物流的送貨路線為素材,評量考生是否能將直線排列與組合的知識應用在解決生活問題。 █ 題組主文 某國際服飾品牌計畫在A B C D E F六個城市設立門市。成立之初,準備在六個城市共設立15家分店,每個城市至少有兩家分店;為使各家分店之間能夠迅速調貨,要求在不同城市中,任意兩家分店之間必須設置一條快遞路線;同城市的分店之間則不需要設置快遞路線。假設初期規劃15家分店的分布如下表: 城市 A B C D E F 分店數 3 3 2 2 2 3 【第1小題題目】 試問A城市中每家分店需要幾條快遞路線?(單選題) (1) 6 (2) 9 (3) 12 (4) 24 (5) 36 【參考答案】:(3) 【第2小題題目】 因業績良好,總公司打算展店,並計畫在六個城市共設立21家分店,每個城市至少有三家分店,試問最少需要幾條快遞路線?(非選擇題) 【參考答案】:180條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 數學A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數學考科以部定的數學必修課程為考試範圍,會分為數學A和數學B兩堂考試。數學A較難,銜接高數學需求的科系;數學B較易,低數學需求的科系採用。不管是數A或數B,都在測驗考生的數學概念,能否整合運用知識與技能以處理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的問題,包括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判讀等,並連結不同領域的學科知識或生活經驗。 以學測數學A來說,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範圍包括高一數學和高二數學A。 ★數A和數B的差異在哪?請參考:【108課綱】數A╳數B 大學招生要什麼? 兩大部分 三大題型 數學A的題型包含選擇題型(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型與混合題型,全卷分為兩大部分。 【第壹部分】:為單選題、多選題、和選填題,占分80%~85%。單選和多選題主要評量考生的數學概念,並鼓勵考生根據所給予的選項作判斷,選填題則評量考生主動解題的能力。 【第貳部分】:為混合題型,占分15%~20%。除測驗考生的學科知識、解題能力外,也同時評量閱讀表達及推理的能力。 混合題型 怎麼考 混合題型是指同時包含選擇題(或選填題)與非選擇題的題型,以題組方式呈現,例如將多個步驟的問題分成數小題,各小題可能以不同題型評量,例如多選題搭配非選擇題,也可單選題搭配非選擇題,將試題內需要的資料或作答線索,在題組中的小題呈現,引導作答。 以下題混合題型為例,第1小題為多選題,第2小題為非選擇題。試題以經濟學常見的成本與獲利情境為素材,利用因式定理找出正確的函數,並能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推得獲利金額的最大值。主要在評量考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題組主文 【第1小題題目】 【參考答案】:(1)(2)(3)(4) 【第2小題題目】 【參考答案】:2.7萬元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