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題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 英文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英文考科以部定的英文必修課程(高一到高三上)為考試範圍,測驗考生英文詞彙與語法運用、閱讀文本與篇章結構的理解,以及翻譯及寫作等語言能力。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題型包括:選擇題型、混合題型及非選擇題型三大部分,前兩者以評量閱讀理解能力為主,後者則以寫作能力的評量為主。 三大題型 選文多元 英文考科三大題型的命題選文是以連續性文本為主,涵蓋多元主題,搭配各種文體呈現,並適當融入多元表徵資訊,如:圖片、表格等。取材來源多為報紙、雜誌、書籍、網際網路等,考生平日若多方涉獵各種不同主題及文體的文章,則能提升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 【選擇題】 第一部分是選擇題,占分62%。包括詞彙、綜合測驗、文意選填、篇章結構、閱讀測驗等五大類,其中詞彙題為單題試題,主要評量考生常用詞彙的理解與運用;而綜合測驗、文意選填、篇章結構、閱讀測驗則為題組型態的篇章閱讀,以選文搭配數道試題。這些主要評量考生是否能閱讀文長約180至400字的選文,理解其文意脈絡及篇章結構。 【混合題型】 第二部分為混合題型,也是180至400字選文的題組型試題,占分10%。會包含兩種以上的作答方式,例如選擇、表格填充或簡答等。藉由不同的做答設計,引導評量考生的理解、分析與表達能力。 【非選擇題型】 第三部分則非選擇題型,占分28%。分為兩大題,第一大題為中譯英,評量考生是否具備英文句子書寫能力,內容以高中階段所學之基本句型(如單句、合句、複句)為主。第二大題則為英文作文,如:簡函寫作、看圖寫作、圖表寫作、主題寫作等,寫作主題會與考生日常生活及學習範疇密切配合,用以評量考生書寫短文的能力。 混合題型 怎麼考 混合題型主要在評量考生綜合運用詞彙(含慣用語)、語意、語法、語用以及篇章結構的知識,進而理解文意脈絡、擷取文章重要訊息,並加以分析、比較與推理的能力。以下題為例,考生必須根據文章的文意於每題選出最適當的一個選項或填寫出最適當的答案。 █ 題組主文 第1至4題為題組   It is an appealing idea that some foods are unhealthy, some healthy, and some super-healthy. About 61% of British people reported buying foods because they were supposed superfoods, according to a 2014 survey. But what are superfoods? Are they really so good for our health?   Currently, kale is one of the coolest superfoods around. Kale, a very common vegetable, has grown in northern Europe, and plenty of other plac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s nutri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cabbage, broccoli, and cauliflower. Is kal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her vegetables? Fans of superfoods like to list the things that kale contains a lot of, such as iron and vitamins, and point out what those things do (make red blood cells). But that doesn’t mean your body gets superpowers if you eat more than you need, especially if you’re already getting enough from other sources. It is like trying to make your car go faster by putting in more petrol. No good evidence shows that eating plen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with kale is any better than eating plenty of them without.   Another example is chia seeds. One hundred grams of chia seeds contain about 17g of Omega-3s, about eight times as much as salmon. However, the Omega-3s in chia seed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nes in fish: Our body turns the chia kind into the fish kind very inefficiently, meaning that you will actually absorb less. Nor is it easy to eat a full 100g of chia seeds, which contain 486 calories, almost as much as a Big Mac. So fish is definitely a good source of Omega-3 fatty acids for you, which help to protect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o suggest the health benefits from chia seeds.   Indeed, good nutrition helps the body fight against diseases. The truth, however, is that nutrition is fabulously complex, different for everybody and mostly mysterious. We know that if you eat a balanced diet with plen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do regular exercise, you don’t need any superfood. And if you don’t, no superfood will save you. 【第1小題題目】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health benefits of superfoods? (A)Doubtful. (B) Optimistic. (C) Objective. (D) Frustrated. 【參考答案】:(A) 【解析】:本題評量考生能否判斷作者的態度。作答線索在於每一段落中作者的意見,尤其最後一段倒數第三行 We know that if you eat a balanced diet with plen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do regular exercise, you don’t need any superfood. And if you don’t, no superfood will save you. 【第2小題題目】 Choose ONE sentence from Paragraph 3 that best indicate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chia seeds. Write down the WHOLE sentence on the answer she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o suggest the health benefits from chia seeds. 【解析】:本題評量考生能否判斷作者的態度並加以舉證。作答時須分別從第三段中判斷出最後一句為作者對 superfoods 健康益處存疑之佐證。 【第3小題題目】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 if you don’t” in the last paragraph? It means “… if you do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eat a balanced diet with plen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do regular exercise 【解析】:本題評量考生能否掌握文章結構(cohesive devices,動詞結構的刪略法)。作答線索在於前一句所提的 We know that if you eat a balanced diet with plen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do regular exercise, you don’t need any superfood. 【第4小題題目】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rite down the major nutrient(s) we can find in kale and chia seeds and the benefits of these nutrients. nutrient(s) benefit(s) of the nutrient(s) kale chia seeds 【參考答案】: nutrient(s) benefit(s) of the nutrient(s) kale iron and vitamins make red blood cells chia seeds Omega-3 protect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解析】:本題評量考生能否找尋特定的資訊。作答時需分別從第二段第四、五行及第三段第五、六行找到 kale 與 chia seeds 的營養成分及其所帶來益處。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
學測考題 【111學測】知性統整╳情意抒發 國寫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國文考科分為兩堂考試,一是「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另一是「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也就是「國綜」和「國寫」,成績各占50%,考試時間各為90分鐘。 【國文考科原始得分=(國綜得分 × 0.5)+國寫得分】 以「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來說,滿分50分,以「三等六級制」來評分。題型有兩大類,一類在測驗考生「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另一類則是評量考生「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主要採情境化的命題,藉由試題的引導,評量考生是否能透過生活經驗的體察,統合不同領域的素材,適切地運用語文表達能力;能對試題所提出的問題、情境或現象,進行分析推論與創造抒發,並具體闡述個人的見解與感受。 ★看看新型學測「國綜」怎麼考?請參考:【111學測】混合題型 國文怎麼考? 知性統整 怎麼考 「知性統整題」主要在測驗考生的文辭組織與表達,是否具備統整判斷的省思推論能力,能否正確解讀文字或圖表,有系統地理解、分析歸納,並具體描述說明;或是針對議題進行思辨,提出個人的見解與評斷。 以下題為例,在網路搜尋資料極為普遍的時代,個人不利或錯誤資訊,可能帶給人長遠的傷害,在世界各地,已經有無數此類的案例。考生可藉由此題了解歐盟提出「被遺忘權」的內容與用意,思辨「被遺忘權」正反雙方的理由,同時思考網路資安的相關問題。 █ 題目   1998 年西班牙一家報紙報導了一位律師的房產被拍賣償債的新聞。事後這位律師還清債務,可是這篇報導卻被轉到 Google 上,任何人以律師的姓名上 Google 搜索,就可見到他房產被拍賣償債的紀錄。2010 年這位律師向「西班牙資料保護署」(Spanish Data Protection Agency)投訴,請求該署命令上述報紙將該筆資料自其網站移除,同時請求該署命令 Google公司將這筆資料的連結刪去,以落實法律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   2012 年西班牙法院雖以新聞自由駁回律師刪除報紙網站上該筆新聞的要求,但卻判決Google 敗訴,認為 Google 應刪去該律師拍賣房屋償債的連結。在 Google 向歐盟法院上訴後,歐盟法院判決表示,個人應該有「被遺忘權」(a right to be forgotten),若以某人姓名進行搜尋,出現不利或錯誤的資訊,則資料主體(個人)可向網路營運商要求刪除該網頁的連結。   2016 年歐洲議會通過資料保護規例(簡稱《2016 年規例》),確立「被遺忘權」的合法性,其影響廣泛而深遠,網際網路業者都極力反對,怕不利搜索引擎相關業務。「被遺忘權」雖看似簡單和直接,卻引起很大爭議,支持和反對的陣營各有一定理據,旗鼓相當。   支持者認為,在數位時代有必要推動「被遺忘權」成為個人隱私法規,因為任何個人資料及其連結久存網路上,只需使用搜索引擎就能輕易找出。因此,法律必須加強個人資料的保障,讓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行使「被遺忘權」,阻止一些個人負面或錯誤資料繼續被連結轉載。然而,反對者認為被遺忘權的界限和內涵不易釐清,「被遺忘權」一旦成為法律,可能用於隱瞞個人不光彩的過去,甚至有助竄改和否認重要事實,這會剝奪公眾的知情權、損害公眾利益,更可能會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產生巨大的衝擊。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第1小題題目】 請就以上短文說明你所理解的「被遺忘權」。文長限 60 字以內(至多 3 行)。(占 4 分) 【參考答案】 在網路上搜尋,若出現不利或錯誤的資訊,則資料主體(個人)有權向網路營運商要求刪除該網頁的連結,避免搜尋結果持續被引用。 (因為有些原始報導不能更易,「被遺忘權」重視的是刪除或移除網頁連結,若文字中沒有提到移除的是「網頁連結」,至多只給 2 分) 【評分原則】 【第2小題題目】 請以「被遺忘權」為題,明確表明你贊成或反對,並提出此權利應否推行的理由。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參考答案】 考生可以站在贊成或反對的立場,但應清楚表達立場。 *贊成「被遺忘權」施行的考生,可就網路上不利資訊對個人造成的困擾加以發揮,舉相關實例加以印證,以說明「被遺忘權」施行的必要。 *反對「被遺忘權」施行的考生,可就公眾的知情權,以及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各種面向,所產生的衝擊加以發揮。 【評分原則】 情意抒發 怎麼考 「情意抒發題」主要在評測考生的文辭組織與表達,是否具備情意、想像等感發體悟能力,能否具體寫出個人的生活經驗,從中感知聯想、創造抒發;能否針對問題的情境,真誠抒發個人的情感與體會。 以下題為例,以琦君文章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同樣是哭,文本中的「我」與「弟弟」的原因是不同的,並可寫出具體內容。第2小題則在瞭解學生對文章取材構思的方向、睹物思情的書寫技巧的掌握能力,希望學生閱讀此篇作品之後,能舉一反三,連結切身經驗,妥善運用此能力以進行書寫。 █ 題目   記得五歲的時候,我與長我三歲的哥哥就開始收集各色各樣的香煙片了。經過長久的努力,我們把《封神榜》香煙片幾乎全部收齊了。我們就把它收藏在一隻金盒子裡—這是父親給我們的小小保險箱,外面掛著一把玲瓏的小鎖。小鑰匙就由我與哥哥保管。   有一次,父親打仗回來時,帶了一百名大兵來了。父親分給我們每人五十名帶領。這玩意多麼新鮮!我們就天天臨陣作戰,一兩星期以後,他們都折了臂斷了腿,殘廢得不堪再作戰了,我們就把他們收容在金盒子裡作長期的休養。   後來我與哥哥因故而分別,我們覺得難以割捨的是那唯一的金盒子,與那整套的《封神榜》香煙片。它們究竟該託付給誰呢?兩人經過一天的商議,還是哥哥慷慨地說:「金盒子還是交給你保管吧!」   在故鄉寂寞的歲月裡,我寫信告訴哥哥說金盒子是我寂寞中唯一的良伴,他的回信充滿了同情與思念。他說:明年春天回來時給我帶許許多多好東西,使我們的金盒子更豐富起來。   第二年的春天到了,我天天在等待哥哥歸來。可是突然一個晴天霹靂似的電報告訴我們,哥哥竟患急性腎臟炎去世了。金盒子已不復是寂寞中的良伴,而是逗人傷感的東西了。我縱有一千一萬個美麗的金盒子,也抵不過一位親愛的哥哥。   父親歸來也帶來了哥哥在病中寫給我的信。他寫著:「妹妹,我病了不能回來,你快與媽媽來吧!我真寂寞,真想念媽媽與你啊!」那一晚上我整整哭到夜深。第二天就小心翼翼地把小信封收藏在金盒子裡,這就是他留給我唯一值得紀念的寶物了。   三年後,母親領了一個族裡的小弟弟,父母親都非常愛他。有一次,被他發現了金盒子,他跳著叫著一定要,我無可奈何,含著淚把金盒子讓給小弟弟。   金盒子在六歲的童子手裡顯得多麼不堅牢啊!我眼看他扭斷了小鎖,打碎了爛泥兵,連那封小信封也幾乎要遭殃了。我的心如絞著一樣痛,趁母親不在,急忙從小弟弟手裡搶救回來,可惜金盒子已被摧毀得支離破碎了。我真是心疼而且憤怒,忍不住打了他,他也罵我「小氣的姊姊」,他哭了,我也哭了。(改寫自琦君〈金盒子〉) 【第1小題題目】 文章的最末作者寫道:「他哭了,我也哭了。」請就文章脈絡分析文中弟弟哭的原因是什麼?「我」哭的原因又是為了什麼?文長限 150 字以內(至多7行)。(占 7 分) 【參考答案】 弟弟不瞭解金盒子對作者的意義,僅視它為玩物,甚至因而被作者打了,所以他的哭是因為委屈,基於情緒,認為作者小氣! 作者的哭是基於情感,因為金盒子包含了兒時與哥哥一起收集香煙片,一起玩大兵的珍貴回憶;是哥哥對她的情感以及她對哥哥的思念的唯一寄託物品,也是逝去的哥哥留給作者唯一值得紀念的寶物。 【評分原則】 【第2小題題目】 作者琦君以「金盒子」為題,內容敘寫「金盒子」的來歷與它承載的故事與情感,這是一種「睹物思情」的寫作手法。請試著選取一項對你有特別意義的物件,並以此物件為題,敘述物件背後相關的故事與情感。文長不限。(占18 分) 【評分原則】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 國文怎麼考?
★看更多學測混合題型:【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年將舉辦的新型學測中,國文考科分為兩堂考試,一是「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另一是「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也就是「國綜」和「國寫」,成績各占50%,考試時間各為90分鐘。 【國文考科原始得分=(國綜得分 × 0.5)+國寫得分】 以「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來說,滿分100分,以部定的國文必修課程(高一到高三上)為考試範圍,測驗考生的語文能力、文學與文化素養。題型包括:選擇題型(單選題、多選題)、混合題型(兼含選擇題與非選擇題),滿分為100分,占整個國文考科成績的50%。國綜主要在評量考生「國語文知識的認知與應用」以及「文本的理解與探究」的能力。題型除了原有的長文、多元文本的取材方向外,新增的「混合題型」則多半在評量考生對於文章的理解、分析與表達。 ★看看新型學測「國寫」怎麼考?請參考:【111學測】知性統整╳情意抒發 國寫怎麼考? 混合題型 怎麼考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的混合題型為題組的形式,內含選擇題與非選題,會視文字量多寡以及文章主旨的豐富度,設計成若干小題,分別測驗考生擷取與檢索文本訊息、統整與理解文意、分析與推論篇旨或作者言外之意等語文思辨能力。 以下題為例,該題組選用表演藝術領域的評論文章,設計成兼採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混合題型,有層次地測驗考生閱讀理解與表達說明的能力。該題組設計成4個小題,第1小題要求考生擷取文本訊息,第2、3小題要求考生依據文意,判斷《關於島嶼》的舞作形式與創作理念,第4小題統整分析林懷民三階段舞作創作理念與代表作。 █ 題組主文 閱讀下文,回答1-4題。   隨著蔣勳低沉的嗓音,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詩人一行行描繪島嶼的文字,緩緩地在空白的投影背幕中浮現,如長軸畫般悠悠捲動。影像中因排版所產生的字句間距,時而停頓,時而流暢,宛若詩人的呼吸與語氣,也如劇場中被舞者的移動所拉開又聚合的空間。   在舞者身後流動蔓延的漢字,特別選用印刷體,而不再是「行草三部曲」中的書法。改用印刷體,林懷民所在意的,已不是《行草》中永字八法的氣韻、《狂草》那不拘於形的酣暢淋漓,而是空間—那在每一筆每一劃之間,直的、橫的、尖的、各式線條所構成的空間。影像設計周東彥將筆劃之間的空間,變化、拆解,逐漸讓可辨的文字成為非文字的抽象圖像,讓每個筆劃彷彿都有著獨立的意志。   字可以小如星辰,也會被放大到失真,好比那偌大的「麗」字吧,就如同一個巨人倚坐在地板,從地面爬到背幕,當舞者昂揚地站在最上方「一」的末端,彷彿就站在凸起的小丘陵瞭望遠方,那一刻,機械印刷的字體竟滲出山水文人畫的味道。在機械裡產生「人」的有機,是林懷民的堅持。於是人景之間,總在《關於島嶼》裡相互映襯,有著寧靜山水的悠遠,也存在山崩地裂的震懾:一個個文字落石從空中轟然墜落,舞者在地面被擊沉、滾落與翻騰,文字與身體,成了被肢解的山林與肉塊,在山崩中一同碎解成骸。   林懷民曾說:「正如文字不能取代舞蹈,舞蹈也不該受到文字意義的牽制。」然而文字的魔障並不易走出。《白蛇傳》、《薪傳》之後,林懷民用了廿年,洗去文字所承載的敘事性,讓身體從文句意義和角色故事的轉譯,轉變成墨色的濃淡、行筆的走勢與氣韻的流轉。從字義到字意,林懷民開展了文字與身體之間多重層次的映照關係,卻也始終將身體圍繞著「字」。身體在「行草三部曲」中無疑是物質性的,臺上的雲門舞者,總是如雲如風如水如墨,而不見其七情六慾與生命故事,他們總是向內觀照,也鮮少對望。   爾後,雲門又過了一輪歲月,經歷《花語》、《稻禾》、《微塵》數個舞作,而在《關於島嶼》裡,出現了雲門少見的動作:舞者們將手牽起,一同踏著類似原住民舞蹈的舞步;舞者們圍坐成半圈,圈內的兩人互視,其中一人衝向前去,兩人僅僅藉由軀幹的互相抵禦,給予彼此重心移動;舞者們如獸般扭打;舞者們如常地行走。在這些動作裡,舞者已不再是「行草三部曲」中的書法墨跡與行筆留痕,而滲出了「人」味,更準確地說,是集體的「人」所構成的島民群像。   事實上,從林懷民對《微塵》的描述,便可窺見他對待身體的轉變:「你會發現這裡頭沒有程式化的動作,我們不需要做雲手或馬步,因為整個傳統肢體的訓練已經變成舞者身體裡的自然。」動作的解放讓舞者不再是字的化身,在《關於島嶼》裡,人與字,已是兩個獨立的主體。(改寫自吳孟軒〈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林懷民與《關於島嶼》〉,《PAR 表演藝術雜誌》2017.11) 【第1小題題目】 文中提及林懷民對於「布景文字」,不再重視字的氣韻與走勢,轉而看重空間的展演。請寫出《關於島嶼》在影像設計上,呈現此看法的兩項具體作法,並分項書寫。(建議作答字數:合計30-40字)。 【參考答案】 1. 以印刷體文字取代行書草書。 2. 將字形縮小放大到難以辨識或失真。 3. 拆解文字為筆劃線條。 4. 影像中的文字因排版所產生的字句間距,時而停頓,時而流暢。 【評分原則】:若此題滿分為2分,則評分原則如下。 2分:至少寫出二項完整而正確的答案。 1分:僅一項答案完整正確或二項答案大致正確但不夠完整。 0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第2小題題目】 依據上文,符合《關於島嶼》這部舞作呈現形式的敘述是: (A)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人均以聲音參與演出 (B)書寫島嶼的文學作品,漸次投影在背景布幕上 (C)舞者藉畫軸的拉開與聚合,創造出空間的移動 (D)舞者的情慾歛藏不外顯,彼此之間亦極少互動 【參考答案】:(B) 【第3小題題目】 依據上文,不符合林懷民《關於島嶼》創作理念的敘述是: (A)機械之中蘊藏人文,二者相容不互斥 (B)舞蹈藉文字豐富意蘊,但不受其牽制 (C)舞者轉譯布景文句意義,述說島嶼故事,具現島民群像 (D)去除程式化動作,讓傳統肢體訓練,自然透過身體呈現 【參考答案】:(C) 【第4小題題目】 本文認為在林懷民舞作中,舞者身體與布景文字間的映照關係,呈現三階段的轉變。請據本文所述,依序填寫A、B、C的答案,完成下列圖表。(建議作答字數:A、C各約20字) 【參考答案】: A「身體為文句意義和角色故事的轉譯」或「身體轉譯文字的敘事性」 B行草三部曲或《行草》、《狂草》 C身體與字是兩個獨立的主體,相互映襯。 【評分原則】:若A、C題滿分為2分,B題滿分為1分,則評分原則如下。 A、C 2分:答案完整正確。 1分:答案部分正確或不完整。 0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B 1分:答案正確。 0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111學年度「考試說明」
學測考題 【111學測】混合題型╳卷卡合一 兩大特色搶先看
111學測具有不同於以往的兩大特色,一是「混合題型」,二是「卷卡合一」。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選擇(填)題、非選擇題外,111學測將會新增以選擇、選填及非選組成一題組的「混合題型」,也將使用「卷卡合一」的新式答題卷,可依命題需要於答題卷中適當納入部分試題內容,設計對應的作答格式,取代過去分開的答案卡與答案卷,藉由多樣化的設計提升評量層次。 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學習,核心精神將會體現在111學年度舉辦的新型學測中,不管是測驗目標、題型設計、命題方向等都將呼應核心素養的精神,評量考生的閱讀理解、圖表判讀、邏輯分析、表達運用等能力,使其能在不同情境運用所學的基本學科知識,解決問題。 特色1 混合題型 111學測一共有7堂考試,分別為國綜、國寫、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考生可依需求選考。其中國綜和國寫成績合併為國文考科成績;數學A和數學B則有難度和內涵上的差異。「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111學測各科的命題方向與題型、測驗範圍,特別是混合題型的設計,整理如下供考生參考。 ★【111學測】混合題型 國文怎麼考? ★【111學測】知性統整╳情意抒發 國寫怎麼考? ★【111學測】混合題型 英文怎麼考? ★【111學測】混合題型 數學A怎麼考? ★【111學測】混合題型 數學B怎麼考? ★【111學測】混合題型 社會科怎麼考? ★【111學測】混合題型 自然科怎麼考? 特色2 卷卡合一 從111學年度開始,作答處改為「卷卡合一」(如下圖的下方示意題),會用一張A3大小的答題卷來取代現行分開的答案卡與答案卷。作答方式不變,選擇題或選填題使用 2B 鉛筆作答,非選擇題則使用較粗的黑色墨水的筆作答。 (圖取自大考中心的「111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 考試說明問與答」) 參考試卷 搶先看 因應111學測的變化,大考中心也於今年初公告各科111學測的參考試卷,呈現未來命題方向、組卷架構、答題卷設計、參考答案或評分原則等可能的樣貌,可作為參考練習或評量之用。 參考試卷是由各科試題研發小組研擬組卷。試卷初稿會先經過高中學生測試,再諮詢大學教授與高中教師意見,審議後才定稿。 ★【111學測】各科參考試卷 搶先看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統測考題 【109統測】國文寫作5大建議
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公布了「109學年度統測國文科寫作測驗評分說明」,閱卷委員老師除了說明上、中、下三卷的評分原則外,還提供寫作引導及五大建議。「大學問」(www.unews.com.tw)整理如下,協助同學了解統測國文作文的評分原則,在平日練習時能有依循的標準,找到正確方向,寫出情意通暢的優美好文。 109統測國文寫作 109統測國文科寫作測驗為「題意引導寫作」,考生閱讀完引導文字後,敘述自己的經驗、感受,不用訂題目,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評分規準採三等六級制,依內容、組織、語言三個面向進行評閱。 【作文題目】   常有人說:我們應該「展現真實的一面」,相關看法可能是:魅力來自你的獨一無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何必在乎他人的評價……   但也有人說:我們應該「展現完美的一面」,相關作法可能是:上菜注意擺盤、面試穿著體面、編輯相片用修圖軟體、經營網拍找開箱文寫手……   「展現真實的一面」與「展現完美的一面」是否彼此衝突?對於個人或社會,會產生什麼影響?   請就上述兩面的展現,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敘述你的經驗、感受或看法。文章不用訂題目。 【寫作引導】 就題目引導語的結構,可分為兩部份: 第一段及第二段分別就「展現真實的一面」、「展現完美的一面」舉例提示,部分舉例暗示可能的反向意義,如「何必在乎他人的評價」可能成為妨礙他人的「我行我素」;「修圖、找人寫開箱文」可能是為求完美而不惜「粉飾」、「造假」。 第三段提示「衝突」,引導學生思考兩者間的多元關係;提示「個人或社會的影響」,引導學生繼續做深入的探討。 而題意中將範圍設定在「展現真實的一面」與「展現完美的一面」討論,毋須涉及立場選擇,只要能自圓其價值判斷的邏輯理路即可。 因引導語分別就兩個面向舉出常見看法以及生活事物,讓學生容易從中發想,反思論述。是以在取材上,學生會以自己的經驗或事例進行論述,如:親友交際關係、面試、外表印象、歷史人物軼事等,皆化成述說分析的素材。 ★觀摩他人好文,請參考:【109統測國文】技測中心精選10大佳作 寫作5大建議 1.堅持立論:論點宜準確、鮮明,無須擔心是否獲得他人支持,只要一路大膽堅持到底,自圓其說,呈現邏輯力、思考力、說服力即可。 2.多方閱讀:針對取材有限,論理不足,建議平日宜多閱讀書報雜誌,累積見識,配合議題論點蒐集論證資料理據,必要時,需記憶學說理論、名言佳句、典故資料,甚至統計數據,再佐以清晰的邏輯推理、獨立思考能力,使論述更形強固。 3.呼應論點:表述論據宜精練、簡要,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無須長篇敘述,並且時時呼應論點,保持一致,圍繞論述,方能自成規矩軌道,獨樹一幟。 4.靈活佈局:熟練各類常見議論結構及論證,善用並列、對照、總分、層進等結構,使例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引證法等方法,鋪展思路,俾使文章段落間展現靈動佈局手法,邏輯層次及開闊的眼界。 5.辯證養成:平日教師教學不妨每次設定一議題,讓學生提出贊成反對同論向的論點,再簡單說明生活論據,培養學生立論題觀點及累積生活素材,逐日養成個人辯證看法。 「上卷」評分原則 【內容】:立意取材上,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皆為上選,在多元呈現中,能擇一偏以自好,或呈現真實、或堅持完美、或因時因地制宜二者兼容並蓄,都不妨礙其書寫,如:由「真實」與「完美」兩者衝突為論述核心展開立論,認為「完美」代表零瑕疵,且需要努力與練習,並進而指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展現真實自我」其實是阻止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的藉口,甚至暴露短處;最後歸結:「展現真實會使社會失去秩序,而展現完美可使社會成長進步」之結論。 通篇以「完美」立論,文意脈絡層層遞進,立論明確,觀點新穎,從生活實例凸顯自己的觀察及省悟,別具個人見解。也有以自我經驗中矛盾掙扎、前進、豁然開朗的歷程為材料,以「一步步提升自我,找出真實的樣子,進而平衡真實與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為中心立論,內涵深刻,論述透澈,敘寫生動,皆為上卷之選。 【組織】:作品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承轉流暢。 【語言】:遣詞造句上,上卷文句普遍明暢而富變化,句型亦靈活。在論述的內容中,文字精鍊條暢。部分文章敘事流利靈活,妙用比喻,遣詞造句恰當,語句通順簡潔。 「中卷」評分原則 【內容】:中卷在立意取材上大致能依據題目敘寫,文章論述有中心,素材選取與運用,大致得宜。例如:選擇「個人眼疾的面對與治療的相關經歷」為敘寫內容,陳述面對生理狀況的應對與掙扎,是真實的面向;敘寫鼓起勇氣治療的信心與感激,是追求完美生活的面向,選材與文章中心,大致能結合。整體內涵平平,該寫的寫了,但尚未能展現個人對二者的深度探討與分析。 【組織】:文章平實而有基本的結構,理路尚清楚。雖具基本結構,但文段前後欠缺連貫,結尾亦嫌簡略。 【語言】:文意大致通順,然口語化較為明顯,也可見修辭文采較為薄弱,詞語常重複出現,語多雜沓。 「下卷」評分原則 【內容】:行文之際無法有效取材與開展,以致內涵淺顯,未能完整表達文章的主旨。是為下卷。 【組織】:文章段間缺乏連貫,開展不足,無法有效凸顯論析重點。 【語言】:遣詞造句不通順外,錯別字多,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盡理想。 ★資料來源: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109 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共同科目國文科寫作測驗評分說明」
統測考題 【109統測國文】技測中心精選10大佳作
★想知道統測作文怎麼評分嗎?請參考:【109統測】國文寫作5大建議 109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國文科」的作文題型為「題意引導寫作」,要求考生在閱讀完引導文字後,結合自己的經驗與感受,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評分採三等六級制,依內容、組織、語言三個面向進行評閱。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閱卷委員從中挑出10篇佳作,篇篇掌握題旨,層次分明流暢,情思承轉流暢有致,供考生參考。 【109統測國文寫作測驗題目】   常有人說:我們應該「展現真實的一面」,相關看法可能是:魅力來自你的獨一無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何必在乎他人的評價……   但也有人說:我們應該「展現完美的一面」,相關作法可能是:上菜注意擺盤、面試穿著體面、編輯相片用修圖軟體、經營網拍找開箱文寫手……   「展現真實的一面」與「展現完美的一面」是否彼此衝突?對於個人或社會,會產生什麼影響?請就上述兩面的展現,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敘述你的經驗、感受或看法。文章不用訂題目。 佳作一:遣詞精確,刻劃細膩 在到達完美過程中,看到人生追求的目標與動力,而在一步步提升自我中,找到人生真實的模樣,進而悟出生活中應平衡真實與完美。以個人經驗中矛盾掙扎、前進爭取、遲疑反轉的歷程為材料,透過具體事例與逐層展開的思考,揭露所思所感。開篇以登山客攀爬山路,懷著柳暗花明之盼望不斷前行的意象,貫串全文,途中有對完美的過度追尋、有對自我的懷疑迷惘、有柳暗花明的豁然,跌宕起伏情意動人,思慮誠摯而深細綿邈。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一 佳作二:立意新穎,情致動人 以個人的創造過程來剪裁,訴說出創作完美的理念與實際展現的侷限與情思。鮮明具體的摹寫途顯內在心緒幽微的轉變,是真實的一面;理想理念的執筆追求,是完美的一面,二相衝擊之下,心態轉折與感觸,動力與實務的落差失意,探悉出一幅幅自我內在的深化與超越創作限制的歷程。全文充滿個人風格,情致動人而立意新穎,餘韻緜邈而細膩深邃。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二 佳作三:扣緊主軸,豐富深刻 文章先為「完美」與「真實」做定義註解,再就二端來分析個人的思考與判斷。由他人評價的「盡善盡美」和接受自己盡全力的「與眾不同真實面」,二者都應由自己生活日常去實踐體會。取材個人自拍作品放上媒體社群的過程,由化妝和濾鏡的追求完美畫面,到放上素顏照眾人不同的反應與個人心路歷程,進而體悟到完美真實各有特色,能交融並存於生活中。由實證而醒悟,由粗淺到深細,層層轉進,敘說過程中不斷反思剖析對二者間的思索探求,起伏跌宕明暢有致,扣緊凸顯主軸,豐富而深刻。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三 佳作四:言之有物,論述精闢 本文以「真實是一種完美,完美亦是不一樣的真實」的角度,來客觀的分析「古今風行扭曲的完美」和「自以為是粗鄙的真實」的各形各色,進而拈出對題旨二個面向的個人詮釋與思考。修飾真實到完美,欣賞不同真實的美好一面,二者同等關鍵,能平衡二者、揉合二者方為自處之道。取材纏小腳、螞蟻腰、行為乖張等現象,具體呈現社會現象的觀察,及人與社會間關係的理解。對於完美真實的分合與連動關係,提出個人選擇的探討,言之有物,論述透闢而深刻。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四 佳作五:緊扣題旨,內涵深刻 文章首段先從大千世界多元思維中,人慣於隱藏而吝於展現完美的心理入題;次段舉自身實例,敘述自己年幼時樂於在彈琴、攝影、繪畫等才藝上展現獨樹一幟見解與創意,然接受學院教育後,反而選擇漸漸隱藏內心真實想法;第三段敘述自己怯於表達想法,且面臨巨大壓力的心情,但終能透過媽媽的開導而豁然開朗;第四段從上述經驗中,延伸闡述人不需害怕展露真實想法,思考也不應被框架限制,呈現多元世界;末段總結情思,強調展望未來應「勇於探索內心與展現真實」。全篇立意一貫,取材緊扣題旨發揮,精巧細膩的敘述節奏,配合心境轉變的摹寫,並展現層層遞進的思考體悟,內涵深刻,並能言之有物。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五 佳作六:感悟深刻,情致懇切 文章以思索「真實」和「完美」的真正內涵為出發點,分成二條理路來說明思辨的過程與心緒變化,再以更成熟而通透的態度,體悟出實現「完整」才是人生的完美與真實。取材《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分析與思考面向,並以個人取悅他人的心路歷程,一層又一層的反思做不到完美的無奈悲愁心境,最終能自我療癒而昇華,轉為接受另一種面貌的自己。析論立場清晰而穩妥,感悟表述真摯而懇切,能藉書中內涵,展現層層的體悟歷程與人生境界,深具個人視角感悟深刻。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六 佳作七:文氣流暢,深具見解 對於「追求完美境界」和「顯露真實本色」之間的關聯性,有獨到的觀點與詮釋,對完美堅持的立場明確,清晰有力的舉證論析,個人對二者的取捨與因應的態度。取材自己在演說方面努力的過程,以近似零瑕疵的的嚴苛態度來精心訓練,是完美境界的表徵。而友人參加面試的服裝穿搭,是另一層面的真實視角,不修飾的個人外貌,造成他人放大真實的外在瑕疵,而失去原來想呈現的,自以為是的個人魅力。從生活實例凸顯自己的觀察及省悟,深具個人見解。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七 佳作八:層層剖析,感悟深切 對於追求完美的過程動機,和呈現真實面貌的思索探求,應有不同情境下的意義與樣貌。文中透過他人事例分別展現出完美與真實各自的風情,進而提出自我的詮釋看法。由李紈所體現的書香世家典範,反觀自己擔任餐飲服務的技巧,來詮釋何謂完美的風情。以傾城之戀的流蘇她的勇敢無畏、不受他人影響,反思個人心中找到桃花源記的那個光。一事一例中刻劃心緒的思辨,一層一層的剖析中,敘說個人對完美與真實的觀察與體現。感悟深切而事理完足,能自圓其說而一氣呵成。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八 佳作九:立意新穎,引人入勝 這是一段尋思個人想追求耀眼人生與陷落療癒的心路歷程。在母親的鼓勵寵溺而養成的過度自信與極力表現,是自以為傲的完美,在一件件的挫折中,一次次的自我反問下,把這樣個人式的完美表象,撕開最赤裸的真實面。而老師的殷殷誘導,彷若暮鼓晨鐘敲醒完美的自己,去勇敢面對真正的自我面貌。此刻的我不再迷失徬徨,而能找到正視「真實脆弱的我」,去面對擔憂「無法完美的我」,進而展現「更真實的完美」。立意新穎有巧思,或敘或論,詳略得宜,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九 佳作十:析論剴切,通達有致 文章從「真實」與「完美」間二者的分合關係、輕重取捨與相互的影響來探討敘說。在二者未必絕對衝突的角度下立論,取材個人喜愛模仿、附和他人行為、改變顏色喜好以及尋找自我的心路歷程,來分析「真實完美的樣貌」與 「真實自我的醒悟」。敘說素材獨具個人特色剪裁得宜,析論剴切而能自圓其說,展現層層遞進的自我體悟過程,營構出自成一格的個人立場與觀點,為題旨翻出另一層面的詮釋與析論。 ★觀看作文原件: 佳作十 ★資料來源: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生物 非選答案╳評分原則
★109指考其他各科的非選答案,請參考:【109指考】大考中心10科試題解答下載 109指考生物的非選擇題答案已公布,一起來看看大考中心閱卷老師針對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和參考答案吧。 第一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二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三大題 【題目】 【答案】 第四大題 【題目】 【答案】 評分原則 生物非選擇題利用開放式作答,測驗考生的基本概念,由答題結果可看出考生對重要概念的了解情形,酌以給分。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化學 非選答案╳評分原則
★109指考其他各科的非選答案,請參考:【109指考】大考中心10科試題解答下載 109指考化學的非選擇題答案已公布,一起來看看大考中心閱卷老師針對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和參考答案吧。 第一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二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三大題 【題目】 【答案】 評分原則 化學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與給分方式上,會因試題要求的不同有所差異,例如:計算重量百分比,列式正確,可得部分題分;數值運算正確且答案正確,可再得部分題分。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物理 非選答案╳評分原則
★109指考其他各科的非選答案,請參考:【109指考】大考中心10科試題解答下載 109指考物理的非選擇題答案已公布,一起來看看大考中心閱卷老師針對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和參考答案吧。 第一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二大題 【題目】 【答案】 評分原則 物理非選擇題評量重點為考生是否能夠清楚表達分析推論過程,故答題時應將解題過程說明清楚。解題的方式有很多種,但考生用以解題的觀點必須符合題目所設定的情境。若考生表述的概念內容正確,解題所用的相關公式也正確,並得到正確答案,則可得到滿分。若考生的觀念正確,也用對相關公式,但計算錯誤,則可獲得部分分數。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地理 非選答案╳評分原則
★109指考其他各科的非選答案,請參考:【109指考】大考中心10科試題解答下載 109指考地理的非選擇題答案已公布,一起來看看大考中心閱卷老師針對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和參考答案吧。 第一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二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三大題 【題目】 【答案】 評分原則 地理非選擇題若題號標明清楚,答題內容正確,則給分。若未標示題號或標示錯誤,而答題內容仍可辨識為正確者,亦予以給分。而在文字表達上的評分原則是:關鍵詞寫注音、錯別字不給分,關鍵詞若用俗體字(簡體字),則以臺灣常用簡體字(俗體字)為限。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歷史 非選答案╳評分原則
★109指考其他各科的非選答案,請參考:【109指考】大考中心10科試題解答下載 109指考歷史的非選擇題答案已公布,一起來看看大考中心閱卷老師針對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和參考答案吧。 第一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二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三大題 【題目】 【答案】 第四大題 【題目】 【答案】 評分原則 歷史非選擇題在文字表達上的評分原則是:錯別字不扣分(重要關鍵詞或專有名詞則除外),若需扣分,每1小題最多扣1分。若文字表達不清晰,用字不當,可酌予扣分,最多扣1分。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考考題 【109指考】數學乙 非選答案╳評分原則
★109指考其他各科的非選答案,請參考:【109指考】大考中心10科試題解答下載 109指考數學乙的非選擇題答案已公布,一起來看看大考中心閱卷老師針對非選擇題的評分原則和參考答案吧。數學非選擇題的解法通常不只一種,大考中心提供多數考生可能採用的解法供同學參考。 第一大題 【題目】 【答案】 第二大題 【題目】 【答案】 評分原則 數學乙的非選擇題主要評量考生是否能夠清楚表達推理過程,答題時應將推理或解題過程說明清楚,且得到正確答案,方可得到滿分。如果計算錯誤,則酌給部分分數。如果只有答案對,但觀念錯誤,或過程不合理,則無法得到分數。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