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06個人申請】14資訊系審查APCS或Bebras成績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想就讀資訊工程學系的高三同學們,請注意,106學年度「個人申請」已有14所校系將「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成績或「國際運算思維能力測驗」(Bebras)成績列入第二階段審查項目中,也就是說,如果考生有APCS的成績或是Bebras的成績,可拿來作為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時的「資訊學習證明文件」。 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生,也可以先了解APCS或Bebras的相關資訊,參考一下今年的測驗時程,之後提早準備,為自己未來申請大學時多一項加分利器。 什麼是「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 「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的檢測模式參考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AP),與各大學合作命題,讓具備程式設計能力的高中職學生,能夠藉此檢驗學習成果,並提供作為大學選才的參考依據。檢測題目皆經過信校度考驗,以確保檢定結果的公信力。 【報名資格與費用】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的學生均可免費報名參加檢測。(報名請點我) 【測驗方式與內容】 採線上測驗的方式,題目為中文命題,分為兩大類,包括:「程式設計觀念題」30題,總分100分,以及「程式設計實作題」4題,總分400分。前者為單選題,測試考生的運算思維、問題解決與程式設計觀念;後者為實作題,考生可自選程式語言( C, C , Java, Python )實際撰寫完整程式或副程式。 ★試題範例參考:點我下載觀念題;點我下載實作題。 【命題範圍】  • Programming Concepts  • Simple I/O processing  • Data types, constant, variable, array, pointer  • Control structures  • Loop structures  • Functions  • Global, Local, and static local variable, static function  • Recursion  • Structures (Struct and Class) 【105年重要時程】 報名日期:105年9月6日到9月30日。 檢測日期:105年10月29日。 成績公布:105年11月14日。 什麼是「國際運算思維能力測驗」(Bebras)? 國際運算思維挑戰賽(International Challenge on 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主要是在測試8至18歲(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以提升學生利用資訊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自2004年開始,挑戰賽於每年11月中的國際Bebras週(World-Wide Bebras Week)舉行,我國自2012年開始加入,與全球同步舉辦,教師可於挑戰賽期間內選擇一堂課讓學生線上施測。 【報名資格】 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在學學生皆能參與。其中,高一生可參加Junior組,高二、高三生可報名Senior組。 【測驗方式與內容】 採線上測驗方式,Junior組和Senior組的考題各為15題,各考題皆為情境式的任務題,敘述淺顯易懂,讓參賽者運用自己既有的知識進而完成任務。難易度部分則是難、中、易三種等級的題目平均分配。 ★試題範例參考:點我看Junior組試題;點我看Senior組試題。 【105年重要時程】 報名日期:105年10月3日。(由教師為班級學生報名) 測驗日期:105年11月7日至11月25日。 將APCS或Bebras納入審查的17學系 今年的「個人申請」共有14個資訊學系將APCS或Bebras的成績列入審查項目中,而「四技甄選」則有3個科大校系納入。包括: 【普大校系】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2.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3.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資電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3.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資訊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3.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網路與多媒體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4.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5.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6.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7. 國立嘉義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8.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數位創意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8.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軟體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8.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資電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9.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資訊系統與管理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9.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網路與多媒體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9.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學習與數位科技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0. 元智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1.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2. 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3. 長榮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4. 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科大校系】 15. 嶺東科技大學資訊科技系(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16. 崑山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17. 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數位行銷組(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17. 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數位創新應用組(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資料來源: 1.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 2.國際運算思維能力測驗(Bebras) 3.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考情 【106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12/2起報名
Photo credit: Rex Pe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106學年度「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資格審查於12月2日開始報名,不論是離島考生或原住民考生,報名期限皆為12月9日截止。 符合離島生或原住民生資格的考生,請在截止日前備妥相關文件和報名費,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的申請。經過學校、地方行政機關以及「聯保會」審查通過後,且學測或術科成績符合檢定標準就能上網選填校系,最多可填6個系組。 今年共有10所大學提供40個招生名額,有意參加「師資保送甄試」的離島生或原住民生,快來看看應備妥哪些文件,在報名截止日前提出申請喔。 離島生:所需文件與報名繳費 【所需文件】 1.填妥的「離島地區考生專用報名表」(點我下載)。 2.國中三年成績單正本及國中畢業證書影本(由畢業學校確認,並請加註「與正本無誤」)。 3.高中普通類科(含綜合高中學術學程)在校一、二年級共4個學期的成績單正本。 4.新式戶口名簿一份(含詳細記事),且此戶口名簿於105年12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 【報名繳費】 考生請於報名截止日前,送交上述文件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並繳交報名費110元(中低收入戶考生77元,低收入戶考生免繳)。 原住民生:所需文件與報名繳費 【所需文件】 1.填妥的「原住民籍考生專用報名表」(點我下載)。 2.高中普通類科(含綜合高中學術學程)在校一、二年級共4個學期的成績單正本。 3.全戶新式戶口名簿一份(含詳細記事),且此戶口名簿於105年9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如果考生未與生父母同居一戶或生父母已經死亡者,請加繳考生生父母戶籍謄本正本一份,且須有「山地原住民」或「平地原住民」的註記)。 【報名繳費】 考生請於報名截止日前,送交上述文件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並繳交報名費110元(中低收入戶考生77元,低收入戶考生免繳)。 資格審查結果公告 資格審查結果符合名單將於106年2月14日上午10時起公告於「聯保會」網站( http://2017.web2.nhcue.edu.tw/bin/home.php ),考生可自行查詢。「聯保會」也會將審查結果通知書寄發給考生及所屬高中。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與原住民生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大學考情 考大學:術科美術組考什麼?
Photo via VisualHunt 對於擁有美術才能的高中生們,若想就讀各大學的美術相關學系,除了需要報考學測外,有些校系也會需要術科考試的成績。 大學術科美術組考試分為:素描、彩繪技法、創意表現、水墨書畫、美術鑑賞等五大項,考生可依招生校系篩選或採計項目自由選考,每項考試皆以100分為滿分。各校系的採計項目與數量不一,有些校系並無採計,有些會採計三項,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復學系,採計素描、彩繪技法、水墨書畫等三項,不僅設有檢定標準,也有篩選倍率和加權,因此想進此系的考生就須三項考試皆報考。 此外,若報考水墨書畫,則水墨畫(占70%)、書法(占30%)等兩考科皆應參加考試,才能取得水墨書畫完整成績。 這五大項目的考試方式與時間各為何呢?想報考的同學快來看看大學問的整理。 一、素描:考150分鐘 二、彩繪技法:考12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三、創意表現:考12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四、水墨書畫:水墨畫考120分鐘,書法考6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五、美術鑑賞:考6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美術組考試注意事項 1.考試用具如筆、墨、硯池、炭筆、水彩等著色顏料、調色盤、水盂、素描用固著噴膠(不可使用完稿膠)、墊布(限單色)等,皆請考生自備。 2.吹風機由考區承辦學校提供,考生可自行攜帶充電式或電池式吹風機,但考場不提供充電設備,且必須於考場規定吹風區使用。 3.畫板由考區承辦學校提供,考生禁止使用各種樣式的畫架、形板。 4.請詳閱各考科試題內容,並應於考試規定時間內完成作答(含紙張吹乾、噴膠等時間),若交卷時考卷未乾,請向監試人員索取透明塑膠袋將畫面做隔離。 106學年度美術組考試日期 106學年度術科美術組的考試日期為106年2月10日至2月11日。1月9日時會再依實際考生人數狀況公布最新考試日程、地點及時間表。有關術科考試的最新試務消息,可上「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http://www.cape.edu.tw/)查詢。 *各項考試時程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術科考試的重要試務日程表嗎?請參考:【高三生必看】106學年度四大升學考試日程表 ★想了解關於音樂術科考試的其他相關升學資訊嗎?請參考:認識升大學的術科考試—美術組篇。 ★106學年度術科報名將於11/10截止,你報名了嗎?請參考:【106術科】10/27起報名,個別報名請注意。
大學考情 106英聽考試Ⅱ:11/28寄發准考證
Photo via VisualHunt 106學年度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的准考證將於11月28日寄出,考生若遲至12月1日仍未收到准考證或領取通知時,集體報名的考生,請洽代辦報名單位;個別報名的考生,則可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或以電話(02-23643677)語音查詢寄送狀況。 請考生留意,除將准考證妥善保存外,在准考證上切勿書寫其他文字、數字或符號,以免違反應考相關規定。如果不慎遺失或發現資料有誤,該如何處理呢?快來看看大學問的整理吧~~ 准考證印錯,怎麼辦? 收到准考證後,請考生仔細檢查各欄位資料,如果發現准考證上的姓名、身分證號、性別、考區及相片等5個欄位,有任一欄與原報名資料不同,則須將准考證寄回大考中心辦理准考證更正作業。 若有上述5個欄位以外之資料(如地址、電話等)有誤而需要更正者,准考證不須寄回,直接上網至系統更正即可。 【更正期間】:10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下午5點。 【更正方式】: 1.上述5欄位須更正者:請先以紅筆在准考證上更正並註明『作廢』字樣,並將欲作廢的錯誤准考證以限時掛號郵寄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地址:臺北市舟山路237號),以辦理重製作業。 2.上述5欄位以外須更正者:請考生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點選「106英聽試務專區」,選擇「准考證資料更正」,直接在系統上更正即可。 准考證遺失,怎麼做? 准考證如果不慎於考試前毀損或遺失,請考生於考試當日,攜帶身分證(或居留證、護照、駕駛執照、全民健康保險卡之一),向考(分)區試務辦公室申請補發,未帶證件者則不予補發。 考試結束後若遺失,則不再補發准考證,請考生妥善保存。 准考證號碼,怎麼查? 如果想要知道准考證的號碼,請在105年11月28日至106年8月31日間,以下列兩種方式查詢: 【網路查詢】:請考生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點選「106英聽試務專區」,選擇「准考證號碼查詢」即可。 【語音查詢】:電話直撥02-23643677,即可語音查詢准考證號碼。
大學考情 哪些人可以申請「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
Photo credit: Rex Pe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有意投入教育圈且具有離島或原住民身分的高三生們,請留意,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共有50個招生名額。欲參加此招生管道的考生除須注意資格限制外,仍須考「學測」或依招生校系要求報考「術科」喔。 「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由「聯保會」(離島地區及原住民籍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國(市)立師範及教育大學聯合保送甄試委員會)主辦,是為離島地區學生與原住民學生開設的師資培育招生管道。經由此管道錄取的學生可享公費生補助,畢業後將被分發至指定的鄉鎮任教達一定年限。 由於報名的資格條件較複雜,大學問將各身分的資格限制整理如下,並附上106學年度的招生校系與名額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 離島生的資格限制 離島生指居住於離島地區的考生,符合下列條件才有資格申請「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 1.考生須設籍於連江縣、澎湖縣、金門縣(含烏坵鄉)至少9年(設籍截止日計算至106年8月31日滿九年)。 2.考生須於上述設籍地完成國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學業,且為高中應屆畢業生。若當地無高中,則須就讀同縣之內的其他高中。 3.考生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60分。若想報名數學系、數學教育學系、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數學組),則數學、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及基礎地球科學等各科成績每學期均須在60分以上。 原住民生的資格限制 原住民生分為「山地原住民生」、「平地原住民生」、「不分山地平地的原住民生」等三種,符合申請「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的資格條件如下: 【山地原住民生】 1.考生須設籍於桃園市、花蓮縣、新竹縣、臺中市或屏東縣。(考生本人與家庭成員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其中1人在105年9月1日前同時設籍於上述縣市即可,且報名前戶籍未曾遷出) 2.考生須為上述設籍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50分以上。 3.考生的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相同者,屬於「山地原住民甲種考生」;若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不同者,即屬於「山地原住民乙種考生」。 【平地原住民生】 1.考生須設籍於花蓮縣或臺東縣。(考生本人與家庭成員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其中1人在105年9月1日前同時設籍於上述縣市即可,且報名前戶籍未曾遷出) 2.考生須為上述設籍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50分以上。 3.考生的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相同者,屬於「平地原住民甲種考生」;若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不同者,即屬於「平地原住民乙種考生」。 【不分山地平地的原住民生】 1.考生須設籍於臺北市或南投縣。(考生本人與家庭成員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其中1人在105年9月1日前同時設籍於上述縣市即可,且報名前戶籍未曾遷出) 2.考生須為上述設籍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50分以上。 3.考生的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相同者,屬於「不分身分別之原住民甲種考生」;若戶籍地並非設於臺北市或南投縣,則屬於「不分身分別之原住民乙種考生」。 共同特殊限制 有下列情形的考生,不建議參加師資保送甄試,以免有學習適應上的困難。 1.患有精神病、活動性肺結核、惡性傳染病、重症慢性疾病。 2.辨色力不正常、口吃或語音不清。 3.視聽力嚴重障礙者(即兩眼視力經矯正後皆未達 0.4,聽力矯正後優耳損失在四十分貝以上)。 4.身體障礙或畸形(上肢異常或下肢不使用拐扙無法自由行走,或脊柱側彎超過二十五度者)。 106學年度招生校系與名額一覽 【離島地區】:招生名額19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山地原住民】:招生名額12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平地原住民】:招生名額11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不分身分別原住民】:招生名額8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大學考情 【106指考分發】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26名
衛生福利部自105年度起開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預定培育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於「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兩大招生管道辦理。 今年106學年度「指考分發」有6所大學的醫學系持續辦理,目前共提供26名公費生名額(7/19將會另行公布回流後的名額)。大學問將此6系的招生條件(校系分則)先整理如下,供有志報考醫學系的高三生參考。 1.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公費生10名 2.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5名 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公費生2名 4.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公費生5名 5.長庚大學:醫學系公費生2名 6.慈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2名 享公費待遇6年,履行服務義務6年 醫學系公費學生就讀期間可享公費待遇6年,畢業並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需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檢具服務證明文件,送核准後即可離職,衛福部則會將醫師證書發還給公費生。 若畢業後不履行服務義務,醫師證書將會由衛福部保管,直到完成服務後才發還。並會應依公費生未服務的年數除以應服務年數的比例,要求公費生償還在學期間所享受公費總金額的四倍罰款(罰款部分尚待行政院核定中)。 ★資料來源: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網站(http://www.uac.edu.tw/ )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個人申請」中有哪些學校的醫學系招收公費生嗎? 請參考:【106個人申請】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54名
大學考情 【106個人申請】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54名
衛生福利部自105年度起開辦之「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預定培育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於「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兩大招生管道辦理。 今年106學年度「個人申請」有6所大學的醫學系持續辦理,共提供54名公費生名額。大學問將此6系的招生條件(校系分則)整理如下,供有志報考醫學系的高三生參考。 1.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公費生10名 2.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5名 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公費生8名 4.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公費生15名 5.長庚大學:醫學系公費生8名 6.慈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8名 享公費待遇6年,履行服務義務6年 醫學系公費學生就讀期間可享公費待遇6年,畢業並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需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檢具服務證明文件,送核准後即可離職,衛福部則會將醫師證書發還給公費生。 若畢業後不履行服務義務,醫師證書將會由衛福部保管,直到完成服務後才發還。並會應依公費生未服務的年數除以應服務年數的比例,要求公費生償還在學期間所享受公費總金額的四倍罰款(罰款部分尚待行政院核定中)。 ★資料來源: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https://www.caac.ccu.edu.tw/)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指考分發」中有哪些學校的醫學系招收公費生嗎? 請參考:【106指考分發】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26名
大學考情 我們期待怎樣的考招制度?
Photo via Visualhunt 教育的目的是要教育出有競爭力的學生,國內學生目前學習上的一個問題是過於短視與窄化,學生缺乏探索自己興趣的機會,對知識的追求及學習缺乏熱情。 考試引導學習,不改不行 受到考試的影響,當前學生的學習活動,多著重於對考試的範圍與內容,做重複性的練習,對課本之外的知識,與考試無關的領域,甚少去關心,也不重視延伸學習及閱讀。這是我們必須去面對與改進的事情,也是基本需要解決的問題。 12年國教課綱正在修訂,社會、學校、家長的觀念也都需要隨著改變,如果還依循以往模式,以考試來引導學習,學生對於新知的探索與追求就不可能保有熱情,如果我們的考試還是以知識記憶的型態為主,就不可能培育出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學生,我們的教育就僅止於「訓練」學生,而不是在「教育」學生,這對國家長遠的發展及競爭力十分不利。 新課綱的精神是適性與多元,希望高中要辦出自己的特色,那麼太過一致的課程規劃,就不利於高中發展特色,高中又都變得一模一樣,也就不可能有所謂的特色。因此應該讓高中設計自己的課程,鼓勵學生找尋自己的志趣。多留一點時間給學生做自我探索,學習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 多元的社會,單一的價值 我們的社會多元,但價值觀卻極為單一,教育強調適性,但教育目標卻十分單一。多數的人仍奉讀書、爭取好成績、進名校、拿學位、找到令人稱羨的工作,為人生的正途,甚至是唯一的目標。我們的教改「舒緩學生升學壓力」喊了許多年,但只要進名校、進國立大學仍然是家長與學生的首要目標,學生的壓力就難以解除。只要我們教育上的「考試文化」不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無可避免的被「考試」所扭曲。考試考不出熱忱、考不出積極專注與企圖心、考不出使命感與責任心、考不出溝通與領導能力,更考不出品格與教養,遑論藝術文化內涵、個人品味。 過度強化複習,難有創新人才 考試看似公平,但我們的教育資源,一直都偏向補貼家庭經濟背景好、競爭力強的學生,對偏鄉地區及弱勢家庭的幫助相對不足。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人家的孩子讀國立,貧窮人家的孩子讀私立」的現象,一直被社會所詬病的原因,社經弱勢家庭的子弟,越來越不易經由教育翻轉,社會階級流動不易,造成「強者益強、弱者益弱」,這將是我們社會發展的警訊。 我們的考試制度,讓教與學受到嚴重的扭曲,老師的教學,如果引導學生向「界外」領域探索,往往受到家長「不適任」的質疑。因研發LED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說:「認知是拓展而變化的,其本質是創造或學習新的事物。如果教育過度強化複習,是產生不出創新人才的。」這是我們人才培育上面臨瓶頸的癥結所在。 12年國教新課綱的方向:發展多元智能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說: 「不要再寄望更多的考試可以評量孩子的潛能,一個會問問題、願意解決問題的人,才是未來需要的人才。」 他提出「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能組成光譜不同,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優勢智能,去學習其他面向的智能。要真正的發展多元智能,需要父母的價值觀有所改變。」這正是12年國教新課綱修改所希望的發展方向。 十二年國教的施行,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認知的分歧:一方認為,只有拿掉考試,中學教育才能恢復正常;另一方卻堅持,一定得維持考試,而且透過考試的評量,才有可能因材施教,保障教育的品質。考試成為問題探討的核心,除了考試之外,該給學生什麼不一樣的學習經驗,反倒鮮少探討。將學習活動與學習動機和考試緊密連結,絕非學生的意願,而是學校、家長期望所造成的集體氛圍,打造出只為考試而學習、越來越缺乏求知熱忱的下一代。我們教育上最大的問題是,下一代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學習,但學到的卻不是未來所需要的能力,成績好的學生,日復一日在考學循環中,也被訓練成考試的機器。 只會考試,將無法面對未來挑戰 在知識量大增,資訊高度紛雜的時代裡,未來的教育目標,無可避免的,將從以往以老師為核心的「怎麼教」,轉而成為以學生為導向的「如何學」。學習,不是為了要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獲得未來生活所必須的知能,甚至是學會如何能夠持久而有效的學習。我們的下一代,所需要的絕非考試的能力,而是面對問題能夠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絕非靠課堂上的教學及考試所能培養與造就的。 鬆開考試迷思,回歸多元才能 當輿論及社會大眾不斷的大聲疾呼,考試制度綁死了我們年輕一代的思維、綁架了我們的學校教學、僵化了學生的學習活動的同時,本以為調整大學考試制度,必定是水到渠成;而事實上卻仍是迷思未解、歧見重重。社會面,家長及社會大眾開始擔心不以考試為主的招生制度,將產生公平性的疑慮;學校面,中學老師質疑,一旦失去考試的引導,學生將失去學習的動機,讓教學現場的管理變得困難。這樣的質疑聲音,讓我們在招生制度的設計淪為考科與考試時程的斤斤計較。當「不該讓考試過度引導教學,應該讓學生多元適性學習」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當有心之士正積極致力於讓我們的學習活動脫離分分計較,讓分數的影響逐漸模糊,而回歸於多元才能呈現的同時,我們卻看到教育主管機關仍不得不向考試科目的設計與參採靠攏的無奈。 改變考試文化,改變臺灣學生的未來 就理想面而言,考試應該是考學生的素養與能力,跟課程無關,至少應該不是密切的相關。考些什麼應該比怎麼考來得重要,只有考試內容不侷限於教科書,教學才可能活化,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真正的多元,如果不將考試內容與教科書脫鉤,教學活動只能在一個窄化的內容中翻炒,學生只能在一個窄化的內容中反覆不斷的練習,一旦損耗了追求新知的熱情,教育前景就堪慮。只有取才不被考試所主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才不會跟著考試的內容而準備,被考試所綁架、侷限。大學的取才的參採,應該是一種全面性的能力考試,加上整個學習過程中綜整而成的能力與素養的評量,才有機會把時間留給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激發出追求新知的熱情。在設計考招制度時,我們真心盼望能改變我們的「考試文化」。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我們期待怎麼樣的考招制度?
大學考情 教育部12月公布註冊率,高三生請留意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午邀請教育部長潘文忠進行業務報告。聯合報記者黃義書/攝影 今年105高教大限,各大學註冊率是大學是否溺水的指標之一。教育部表示,12月將公布各大學系所及各學制註冊率,所謂學制註冊率包括日間部、進修部、碩士班及博士班的註冊率。 今年公布系所學制註冊率,明年公布校註冊率 日前網路流傳一份少子化大學溺水名單,今天成為立委質詢焦點之一。立委要求教育部最晚明年3、4月應公布全校註冊率,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預計今年12月底前公布105學年度各校系所及學制的註冊率。 這也是教育部首度公布以校為單位的學制註冊率,以台大為例,揭露的註冊率包括台大各系所註冊率,以及大學日間部、碩士班及博士班的全部註冊率,這份資訊的揭露,將對目前就讀高三的學生,明年升大學選填志願最具權威性的參考資訊。 但關係到大學退場的全校註冊率,則要等到明年12月公布106年度註冊率時才會公布。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去年公布各系所註冊率,今年公布學制註冊率,明年公布全校註冊率,這是依據立法院要求的公布時程。 大學退場不能只看註冊率 立委柯志恩上午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時表示,網路流傳大學溺水名單引起部分私校抗議,教育部指這份溺水名單資訊太粗糙,不足以反映大學真實辦學狀況,她追問教育部會不會正式公告全國各大學的全校註冊率,潘文忠答詢作上述表示。 楊玉惠表示,12月公布的大學公開資訊,除了全校日間部、進修部及碩博班註冊率之外,也會公布財務資訊,而且會以更簡單易懂的方式揭露大學財務資訊。 她強調,註冊率只是單一指標,大學是否退場要看辦學品質及財務狀況,若大學招生數少,但董事會願意支持辦學,例如宗教支持小而美的大學,不能只看註冊率低就認為會退場。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聯合新聞網文教頻道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教部12月公布註冊率 宣判大學大限?
大學考情 107學測國寫:文采閃邊,見解出頭
Photo via VisualHunt 2014年醫科不採計指考國文的警鐘響起,我即為文呼籲國文界應停止獨尊美文。但臺灣一向考試引導教學,還是得大考先改! 科技時代重視實用文本 近年(今年除外)大考長文,必須以著重文采的記敘抒情文,或者架構似論說文,骨子裡仍是記敘抒情美文式書寫,才會得高分。然而科技時代需要的是表意清晰及見解效度,美文滿篇藻飾、表意率低,不切日用,早已淪為當代駢文!而滑世代學生沉浸網路、鮮少看課外書,別說美文,很多人寫不出通順文章。大考若持續標榜美文,豈不像體質孱弱的孩子,走路都不穩,卻要求他只能跳舞?所以應該要重視實用文本。 所謂實用文本,非應用文,而是文章不雕琢文采、目的非記敘抒情。實用文本內容不必然非得是科學或理工,也可以是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只要文章的目的在傳達訊息與資料,分析、歸納、演繹、比較、表達意見與批評,即可歸於實用文本。身處資訊爆炸時代,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能否迅捷從一大篇資料中抓到重點、摘要吸收,並提出自己的看法,無疑是必須的能力。 解讀文學培植文化素養 但我認為不能只訓練實用能力,也需培植文化素養。畢竟教文學目的不在教文學書寫技巧、修辭及意象經營,而是透過文本,培養學生體會同理他人的感受、洞察人性、了解人生。所以最理想應是兩者兼顧:未來需要的觸類旁通、批判思考、關心時事、條理表達等能力,可以透過論說文加以訓練。不過論說文最重要在於見解,學生囿於年齡經歷有時力猶未逮,因此也可以考能否掌握所讀文本的論說技巧、對文章論點的看法等,而非一定得考自創觀點。記敘抒情文亦然,有多少人要當文學家?根本不需人人寫一手美文!但必須培養解讀文學、掌握意象的分析欣賞力,這不僅是文化素養,對於影視、文創相關產業,以及現在最紅的說故事力,都是必須的基礎。 防堵流弊增加國家競爭力 雖然有人批評今年考題「我看歪腰郵筒」,不是欣喜小確幸,就是罵媒體助長盲從並同情災民,也難脫制式,但是我很肯定「揮別美文傳統,改以見解取勝」的大方向。若擔心二元角度成為制式,將來題目中的事件/文本就挑選能以多個角度切入者。不過我想建議以後宜設計為:不是單憑個人好惡自圓其說即可作答,而是需再用到分析歸納力,還有得假設某些可能的論點,予以駁斥,即能破能立等議論技巧。若有適當的地方,也可稍微設喻說理。然而最重要的是得用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這樣才能使文章的考量面向變廣、思想變深、見解更有效。甚至以後作文獨立施測,直接在閱讀的資料提供正反面論據,或者更乾脆,像國語即席演說比賽一樣,准許學生帶紙本資料應試,現場查閱以引為論據。 擔心強調論據會重蹈以往套故事的覆轍嗎?只要考題是個人之外的務實面向,而且避免可預測的固定模式就不會。好的論說文本來就需要論據,在論證時還能展現平日閱讀的廣度,如此可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社會脈動實用文本的習慣,畢竟見解的深刻,不是考前惡補新聞就能想出,而是平日就要持續關注、長期思考。 下段即為以論據論證的示範: 我認為國寫有必要朝訓練「思想深度」及「多元視角」發展,為什麼?首先,依據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網路讓我們變笨?》,網路上的評論和訊息都相當簡短,人們習慣後,會養成又快又短的思考模式,容易變膚淺。再者,凱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網路會顛覆民主嗎?》在十多年前即成功預測,網路興盛會使網民只看自己喜歡的觀點,並透過網路過濾掉自己厭惡的觀點,造成物以類聚、更排斥異見。總之,人們沉浸網路容易變得思想膚淺而且排斥異見,不利於國家發展,甚至由催生阿拉伯之春戈寧(Wael Ghonim)解放埃及的經驗可知,還會有害民主運作!但滑世代學生無法沒網路,根據2012年調查,臺灣竟然有2成學生網路成癮,是全球最嚴重的!學生透過寫作訓練深入思考,並在觀摩佳作後,發現原來還有別的思考角度,就越能多方考量、尊重異見。雖然可能也有別的課具類似效果,但這些課不會以訓練書寫為主,最多是討論,而討論和書寫畢竟有差,寫作需要更深入而完整,又同時動用觀察感受力、想像創造力以及邏輯思考力,最能活化大腦,促進神經迴路高度聯結,特別是注重表意清晰、見解效度的議論力, 甚至攸關國家競爭力。猶太人沒有優渥的天然資源、國土有一半是沙漠, 但因為chutzpah (此字無法翻譯成任何一種語言,意思大約融合自信、大膽、放肆、不懼權威,習於議論的精神),成就超凡:金融、證券和好萊塢業界、IT業,世界知名企業的創立者一半以上都是猶太人,連諾貝爾得獎者也占三到四成,當然chutzpah也有其缺點,而且我們的民族性並不適合直接移植,但利用作文訓練近乎chutzpah的議論思考表述力,是可行的!尤其大學後若不再自我鍛鍊,高三學生大考前的中文寫作力就是一生的頂鋒了,所以國寫攸關國民的程度,真的是任重而道遠!未來107學年作文獨立施測後,考題是閱讀與寫作同時並行,如果知性方向的考題,再加上「思想深度」及「多元視角」的設計,就能防堵沉浸網路造成的流弊、訓練見解效度、裨益民主發展,為國家培育具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只有改變,才可能進步,但改革不會一步到位,大考及國文界皆然。國寫改革已初曙,盼早日燦然! 【參考資料】 尼可拉斯.卡爾:《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貓頭鷹,2012年1月出版,2015年7月新版。 凱斯.桑斯坦:《網路會顛覆民主嗎?》,新新聞,2002年5月。 催生阿拉伯之春的戈寧(Wael Ghonim)去年底在TED的演講:「我曾以為,只需要網路就可以解放社會。我錯了。」5年前,他利用臉書號召群眾,在18天內推翻了獨裁政權。他夢想埃及將成為和平包容、充滿偉大希望的國家。但時至今日,埃及兩極化的對立更嚴重,經濟未見改善,人民生活未見提升。戈寧曾經相信,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可以公正客觀進行各種觀點的討論,呈現多元理性的公民社會。但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結果剛好相反。 葉家興<網路強化了偏見>,中國時報,2016年04月04日。 張翠芬:<2成學生網路成癮全球最嚴重>,中國時報,2012年2月29日。 吳錦勳<越寫越聰明>,商業週刊第1012 期,2007年4月11日。 丹恩.席諾、所羅.辛格:《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木馬文化,2010年5月。 石角完爾:《勇敢議論所有事!: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術》,商業週刊,2016年4月。 林琮盛<在「自我感覺極度良好」的以色列,半澤直樹只能算平凡的小咖>The New Line 關鍵評論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文采閃邊,見解出頭──國寫改革曙光
大學考情 基礎科學出路廣,數理化成業界寵兒
很多高三生不敢念基礎科學,擔心沒前途,其實數學、化學、物理等系的學生只要好好念,若能跨域整合,出路不是問題。(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很多家長有刻板印象,以為讀物理、化學、數學,不當老師或做研究,出路就受限,不鼓勵孩子讀基礎科學;因此即使在國際奧林匹亞賽奪牌的資優生,也會改選看似較有前途的電機、醫學系。 不過,學者專家提醒,基礎科學的出路遠比大家想像的廣。例如有物理博士任職律師事務所,協助打專利權官司,收入超高;數位加密、臉部及指紋辨識,則用到高深數學;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尤其喜歡基礎科學扎實的研發人才。 數學:數位時代,運算無所不在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說,時代不斷改變,對於不同科系出路的看法,也要跟著改變。例如當紅的大數據,電腦科學、財金、數學或統計這三大類人才跟著炙手可熱;數學系學生若專攻精算師,收入更高。 電機、數位產業也需要數學高手。吳志揚分析,數學主要處理數字和圖像(幾何),在數位時代,3C產品的影像,都要數碼化,形和數已融為一體;要防止駭客入侵的數位加密技術,更需要高深數學;逐漸發展成熟的臉部及指紋辨識,要比對圖形,也用到數學技術。 數學系的大考錄取分數,一向低於電機、資工、材料等系,吳志揚有次回母校臺大數學系演講,卻告訴學弟妹,「對數學系而言,偉大的時代已來臨!」 物理:電子產業侵權,官司最仰賴 物理系前途其實也很不錯。臺師大物理系教授賈至達指出,國內物理相關系所約30幾個,但畢業生當物理學者不到1/10,多數分散到各行各業。 他說,有學生拿到哈佛物理博士,卻到專打國際專利權訴訟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因為像宏達電、三星、蘋果等手機大廠常互告侵權,要仰賴基礎科學人才找出問題。 化學:化工製藥食品,產業都需要 至於化學系出路更廣。臺師大理學院長、化學系教授陳焜銘說,化工、製藥、食品堪稱全球最大產業,化學系畢業生很容易在這些產業找到工作。 其他像半導體、生醫產業,也需要化學人才,例如今年諾貝爾化學獎3名得主研究的「分子機器」,將來就很可能用於尖端的微創醫學。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聯合新聞網文教頻道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讀數理化出路窄? 錯!這些現代產業都需要基礎科學
大學考情 【新制度】107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
隨著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推進,最近大學考招制度可能搭配調整的消息再度引發媒體關注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有人倡言大學自主何須理會高中教育及其教學是否正常,更對所謂的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的討論機制嗤之以鼻;另有些人相信,臺灣的教育就是考試領導教學,大學怎麼考,高中怎麼教,如果大學考招選才制度不改變,107高中課綱要落實適性揚才、高中大學優質銜接的理想很難落實。 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連動關係 其實,以上兩派的觀點都只說對一半。大學對於招生選才確實有其自主性,這樣大學也才能建立學校特色。不過,高中教育的功能之一,始終包含做為大學的預備教育。既然有「大學預備教育」的功能,那麼高中教育本來就會與大學教育的發展與變遷趨向產生連動,這連動關係會受不同的時代社會對學校教育圖像及人才培育圖像之不同理解而牽引、而轉變。 舉例來說,以前大學是提供少數人就讀的菁英教育,因此普通高中教育是學術導向濃厚的課程設計。但現在大學及高中教育趨向大眾化,大學性質的多元化,連帶也讓高中教育要更加強調如何透過課程與教學設計回應學生的多元、差異與適性發展。而同樣的,隨著知識的演化、社會的複雜化及產業型態的轉變,人才培育觀也由過去強調培養各專門領域的專精人才,轉而強調培養能夠因應這個快速變動世界的跨界能力、知識統合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自主學習能力、更具通識性的全人教育及現代公民的核心素養。 若前述這樣的人才培育觀若是我們的教育所追求,那麼除了高中與大學教育就要所有改變與回應之外,大學考招選才,顯然就不是過去聯考時代只看學生考試分數所能達成。而目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雖廢除聯考,但學測轉成為入學篩選關鍵,且備審資料的採計設計不夠完善,也未完全落實,從而導致高中為了幫助學生準備學測10科測驗,犧牲原本應提供學生適性探索與進路準備的選修課程,同時也窄化了學生學習僅關注國英數社自等考科,其他有助適性發展與探索的課程被嚴重忽略。 大學入學制度配合高中課程設計是時代趨勢 基於此,大學考招方式確實會牽引高中課程及教學,但大學考招變革與高中課綱連動,不應被表面與膚淺的理解為只是因為「考試領導教學」,而應從人的教育或人才的培育角度來看,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本來就具有連續性,高中與大學教育無論從知識層面的銜接或學生適性的進路選擇及人才的培養,高中與大學教育,以及大學在高中升大學的考招選才設計方面,確實應該被系統性與整體性的看待。我們若考察世界主要國家,其大學入學制度的設計,也確實會與高中課程設計,學生修課方式及學習表現相搭配。 招考原則呼應國家人才培養、個人適性發展與高中正常教學 因此,高教司與國教院共同籌組的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小組,對未來大學考招變革的調整才會研訂出三項基本原則。三原則的主要精神闡述如下: 原則一是回應人才培育觀的改變,強調大學考招選才將呼應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跨領域及選修。 原則二主要是回應如何讓學生更能適應揚才,依其潛能與性向,選擇其所愛,有興趣的大學科系,並幫高中及大學教育能優質銜接。因此,強調大學選才要重視學生學習歷程,參採學生修課紀錄、以促成適性發展與銜接大學基本學力。 原則三則是指出未來考試日程的設計要關注是否對高中教學正常產生衝擊。 大學選才的「XYP」 至於大學考招制度的初步設計,日前大學考招單位提出的草案指出可能採用X Y P模式。這模式就我個人的理解,基本上也是順著前述脈絡一貫發展下來。從前述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應回應人才培育新趨向、培養多元人才,達成學生適性揚才的目標來說,理想上,大學考招選才的考量就必須同時關注以下三個層面: 【1.學生是否具有在大學繼續學習的基本知能:X】 這部分對應到考試,就是一般所理解的學測考試,也就是所謂的X,對應到課綱就是共同必修(部定必修)的課程,目前是考國、英、數、社、自等5個領域/科目(實際為10科)。至於以後要考哪幾科,或打破學科框架考試方式,本文不討論。不過從課綱設計來說,學測考試以部定必修為範圍,這屬學生共通基本的能力與素養部分,考試命題應能回應此部定必修的共通課程之設計,強調跨領域、統整與素養導向。其次,學測考試不宜在大學考招選才上占關鍵的影響作用,未來設計必須降低「學測」在大學選才的影響效力。 【2.學生是否對所選擇的大學院系或群組有一定程度的準備或進階能力:Y】 這部分不同的院系或科系群組要求不同,例如:理工學院,因知識屬性關係,通常比較會要求學生在數學、物理及化學課程有進一步學習與準備,以能較好的銜接大學學習;部分校系也會希望透過考試來檢測學生的準備程度,挑選合適的學生。這部分對應到考試,就是所謂的分科測驗,也就是選科考──Y。當然,要了解學生對所欲就讀院系或類組的準備情況、動機與潛能,不一定只能透過考試,也可以從學生的修課記錄及在校成績來評判。這部分接下會再延伸說明。 【3.學生是否具備考試分數所不易看出的其他重要能力、潛能與特質:P】 這部分就是學生的綜合表現之評估,也就是所謂的P。P裡面一項很重要的參採項目就是前面所談到的──修課紀錄。大學不一定都用分科考試來評判學生學習情況,更何況某些大學院系所需看重的學生性向、潛能及專業準備,也非純然用筆試考試所能展現出來。這部分未來大學可從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看到學生各類選修課程的修課紀錄,包括:加深加廣的選修,這有部定課綱。這次107課綱除了國英數社自之外,藝術、資訊、健體等每個領域與科目都有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用以回應學生多元與適性發展的需要,避免將所有高中學生都框在學術課程。除此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大學還可從學生其他的選修課程,例如:校訂必修及多元選修課程,來了解學生的興趣傾向、潛能以及在相關領域方面的準備程度。學習歷程檔案除了呈現學生的修課紀錄之外,還能記錄學生在團體活動、自主學習以及校內外的相關學習及表現,這些都可做為大學選才之參考。 課綱與考招連動≠考試領導教學 總之,本文想強調: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應該要從教育系統中人的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連續性與發展性的角度來看待,不是狹隘的以為只是考試領導教學,若沒有這樣典範與視角的轉換,很快又會延伸出一些應付新制度的弊端。其次,本文就日前大學考招單位所提出的未來大學考招制度的可能方向草案,從107課綱設計的角度進行相關的詮釋的說明,並強調這些設計在回應人才培育新趨向、培養多元人才及達成學生適性揚才的合理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107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從理念到設計的幾項概念與原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