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醒吾幹部研習線上蹦跳 熱情新鮮感如初戀甜蜜
疫情影響,醒吾科技大學靈活運用Google Meet與Gather軟體,將全校幹部研習轉為線上,設計新鮮有趣活動如談戀愛充滿新鮮感,參與人數超出預期達107人。活動總召鄭妤慧形容班級、社團幹部間熱情互動,有如陷入初戀甜蜜,增進彼此向心力更增加學習多元性。  疫情二級警戒延長至9月6日,打亂了醒吾科大年度全校幹部研習會原訂計劃,活動幹部化危機為轉機,重新思考如何辦理這次的研習活動,利用Gather軟體打造出醒吾科大校園景觀並利用線上圓桌會議模式來增加學員之間的互動,希望每位學員都能更同理心的對待大眾。  活動總召鄭妤慧同學剛卸下新媒體傳播系會長重任,原本擔心線上活動會冷場,經精心準備小禮物搭配趣味遊戲,增加服務學習的課程,視訊幹部研習活動反而像初戀充滿新鮮感,參與學生更熱情有勁,充滿創意的做法令學員讚不絕口!  此次活動靈活運用Google Meet與Gather軟體,透過「實現自我-打造你的鋼鐵人生」、「認識服務學習-做中學」、「活動企劃發想與執行」、「時間管理」、「從DISC人格特質做個高效領導者」、「世界咖啡館-校園議題討論」等課程,建構經營社團知能,並運用軟體打造校園景觀,學員不用到校就有親臨校園氛圍。  「服務同學在嚴峻的疫情下成軍,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線上會議籌備,沒想到還能達成線上107位同學共襄盛舉。」鄭妤慧開心表示:「這樣別開生面的活動形式,突破我們對於活動的想像,寫下一篇屬於我們學生時期的珍貴回憶,未來進職場更能適應多變的工作環境。」  餐旅管理系游景頎學員有感而發:「原以為線上課程只是聽聽演講,沒想到有這麼多的互動和小遊戲,活動整體很豐富,我也學到很多,我本身是活動長,因此企劃部分的課程真的是受益良多!很謝謝辛苦的組輔們,我很喜歡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跟隊員們一起討論企劃書的過程,大家為了一個目標努力並討論到很晚,真的是很感動。」觀光休閒系林慧玲學員分享心得:「最打動我的課程是服務學習,在這邊期許大家都可以把人放心上,把心的位置留給別人,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醒吾科技大學陳寶億副校長說:「這次的人數遠超我們預期,同學參與度很高,包含服務員、社團幹部和班級幹部總共達到107位,印證課程內容真的吸引同學,也謝謝同學願意在疫情狀況下支持學校的活動,課程討論非常熱烈!希望同學都可以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未來校園活動,盡快回歸正常校園生活。」
大學校園 元培校友表現好 生技製藥系研究生疫苗廠及藥廠搶著要
「元培學姊在公司表現很好,相信你也可以,歡迎加入!」,生技製藥系研究生林秀樺7月才拿到畢業證書,同時就被上市櫃疫苗廠商錄用,面試時公司主管一句話讓她更有信心投入生技製藥產業,也確認在學期間所培養的專業與能力已為她開啟另一個生涯。 林秀樺畢業於石碇高中普通科,因為對生物有興趣,很快就決定大學要選讀生命科學或生物科技領域系所,進入元培生技製藥系後,深受學長姐們影響,不僅樂在課業,也積極投入系學會等社團活動,並期待著海外研習的機會,大二時就擔任系學會會長,大三上了校長林志城的課之後,決定加入生體分子實驗室,並直升研究所,一路跟著校長從系上到台灣茶會、再到台灣健康管理學會做計畫、研究助理。
大學校園 有藝無疫表演頻道14日開播 醒吾表藝系化疫情為藝情
疫情二級警戒延長至8月23日,如何排解防疫生活?醒吾科技大學開設YouTube表演頻道,舉辦《有藝無疫》創意影片比賽,表演藝術系參賽學生創意大爆發,使出性別反串及創作彈唱等十八般武藝,演出疫情生活點滴,把疫情轉為藝術心情,說演逗唱保證看了嗨翻天! 《有藝無疫》創意影片比賽構思,源自疫情下許多表演藝術課程改變教學方式。醒吾科大流行藝術學院院長舒宗浩鼓勵學生天馬行空腦力激盪,拍出防疫生活面面觀,經剪輯成為表演頻道最佳題材,自娛娛人且達到表演、音樂、劇本導讀及詞曲創作之基礎與進階訓練。 頻道開播活動由研發處提供優渥創作獎勵金,總策劃表藝系老師吳函砡指出,創意影片總共40多組表藝系同學拍片參賽,經初審入圍20組影片進入決賽,每5組創意競賽影片剪輯成一集影片、從中分別選出3組優秀影片,再從未入選的8組影片中,敗部復活遴選出一組,總共遴選出13組優異影片敘獎。 創意影片比賽從14日起,每週六晚上8點於YouTube完整播出,相關訊息於醒吾科大表演藝術系臉書粉絲專頁公告,第一集首播5組創意競賽影片,參賽同學大都一人分飾兩角。第1組表演的表藝系3年級洪暐男扮女裝,激情演出「勤防疫!吃柳丁!」誇張表情與肢體動作,笑點十足。 第2組由品學兼優、台灣藝術大學轉學至醒吾科大表藝系3年級的舒敞自創歌曲彈唱,悠揚輕快歌聲中,舒敞妹妹配合即興演出,兩人完美詮釋「這是一部正常的防疫生活影片」,詼諧感性又逗趣;第3組表藝系3年級蔡依霖與藝人蔡依林同音,表演「疫起罩顧自己」頗有明星架勢,提醒外出戴口罩是防疫之日常! 第4組表藝系3年級陳巧凌有感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辛苦付出,表演「遠距教學」落下衷心感恩眼淚,真性情演出連評審都被感動;第5組表藝系3年級葉雲章也分飾兩角,辛辣演活了如影隨形的「正義魔人」,不堪其擾情境讓觀眾心有所感。 創意影片比賽現場由表藝系老師王鏡冠、吳函砡及黃智涵老師共同主持,三人默契十足,全場嗨翻天絕無冷場!活動由科技藝術培訓TA人才林子瑄與林芷伃協助策劃,多才多藝表藝系3年級學生魏君佑負責剪輯影片,擅長企劃的表藝系3年級學生黃宏元與陳安榆擔任小編,加上新媒系與畢業生蔣尚霖全力支援拍攝,共同激發出令人驚艷專業表演頻道。 醒吾科大流行藝術學院課程以「就學即就業」為目標,表演藝術系涵蓋劇場與影視之演藝編導創作領域、及時下熱門之跨境演出實務應用與演藝行政之企劃,課程多元豐富在大專院校獨領風騷,14日起每週六晚上8點於YouTube開播的專業表演頻道,更是全國大學首創!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旗山農工楊淋貴 臺灣之光的推手
2003年,當學生洪偉倚站在瑞士聖嘉倫國際技能競賽舞臺上,手拿中華民國國旗,接受模具職類金牌表揚時,全場華人都難掩激動,因為這是臺灣40多年來,國際技能競賽中第一面,也是至今唯一一面模具類金牌獎;而這得來不易的肯定,背後負責指導訓練的無名功臣,卻是一位來自南部偏鄉學校,旗山農工老師楊淋貴。 楊淋貴(右一)認為,旗山農工學生靠的並非天分,而是「勤能補拙」(拍攝時間109年12月)。 懷抱夢想 師生傳承 「看到我們的國旗在國際舞臺上被高高舉起,真的百感交集。」16年前,年輕的楊淋貴也曾在國際技能競賽中獲得銅牌肯定,他因此保送師範大學,進入旗山農工,為國家培育更多技職人才努力。從師以來,楊淋貴始終懷抱著「於國際技能競賽中為國人奪下金牌,讓中華民國國旗為世人所見」的夢想,而這份夢想,16年後,他的學生做到了。 不只如此,楊淋貴更為國家培育出多達7屆的模具職類國手,在國際技能競賽中大放異彩;並透過各種競賽,成功幫助17位同學獲得國立大學保送。「偏鄉學校的孩子,大多來自單親或弱勢家庭,升學意願不高,需要為他們培養一項專業技能,讓他們未來能夠憑藉著這份技能,順利就業或就學,改善家庭經濟,改變自我命運。」 培訓選手 成就他人 楊淋貴從技能著手幫助孩子,輔導參加技能檢定;而技術表現突出的學生,若有意願,就鼓勵他們參加選手培訓。參加選手培訓,代表得付出時間接受艱苦的訓練,無分假日或夜晚;楊淋貴為了訓練選手,每天10點後才回家,假日放著自己的孩子不陪,都在陪別人孩子,而這樣的生活,他已經過了至少22年。 「幸好,有老婆支持。」老師的使命,同樣身為老師的妻子最能理解與支持;「我們都相信,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楊淋貴形容,自己只是傻傻的做,不知道什麼是辛苦,從不期待於工作中獲得獎項肯定,但去年,在蔣壁輝校長的鼓勵與推薦下,竟一口氣得到師鐸獎與杏壇芬芳獎肯定。他從不認為成功必須在我,但每幾年,就有孩子在國際舞臺上將榮耀獻給他,這些,都是他不曾奢求的成就。 「透過每天的練習,學生的技術到後來一定會超越我們,我們是已經離開競技場的教練,教練會老。」然而,技術並非專業人才的全部,身為績優教練,楊淋貴相當重視觀念養成,「技術很重要,但技術深化到一個地步可能會出現瓶頸,而突破瓶頸的關鍵,唯有依靠觀念。」 突破瓶頸 唯有觀念 什麼樣的觀念呢?無論職業道德、職業倫理、工作態度,甚至包括讓選手比賽時可以站上一整天的體能訓練等等,這些看不見的價值與能力,在關鍵時刻,往往可以帶領選手突破盲點。 「有時去爬爬山強化體能,轉換一下心情,就能有所突破。」楊淋貴說,好的觀念,可以讓學生不斷修正自己以持續訓練,在比賽中有優秀的表現,甚至出社會後,成為出色的員工或老闆。 不過,高中階段的孩子,並不容易接受管教,「有的孩子,會磨你的心。」他感嘆,特別是機械專科要求精密度,有的學生無法接受高標準的要求,容易反彈或唱反調。「老師需要調整自己!」楊淋貴不求學生馬上改變,反讓自己變更策略以適應學生,他改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降低標準,讓學生可以跟上,然後再將標準逐步拉高。 勤能補拙 邁向頂尖 楊淋貴認為,旗山農工的孩子之所以能夠擊敗群雄,在技能競賽中有令人驚艷的表現,靠的並非天分,或知識吸收的能力,而是「勤能補拙」四個字,無分日夜的苦練,為的就是站上競技臺上的那一刻,「有一次,我完全忘記,學生們已經在工廠裡默默訓練了一個多月都沒回家。」苦練,讓老師與學生都忘我了。 他舉「一萬小時定律」,說,要達到專業頂尖人才的門檻,需要一萬小時的辛勤練習,成功之神才會來敲門;但是敲了門,也不代表人生從此一帆風順,「比賽贏了,人生就贏了嗎?」身經百戰的楊淋貴,從競賽中獲得的人生智慧,幫助年輕孩子們勇敢面對挑戰,以及迎面而來的成功,或者失敗。 教的是技術,練的是人心,楊淋貴是一盞點亮臺灣之光的火,而這點點微光,也照亮了他的人生。
大學校園 醒吾江旻樺愛心大無限 榮獲學生社團優秀幹部
大學生活可以揮霍青春「由你玩四年」,也可以積極參與社團散發年輕人熱情。甫卸下醒吾科大學生議會議長重擔的江旻樺,除了鼓勵同學參與學校議題討論,更燃燒熱情投入社團活動,愛心大無限關懷教養院,獲評選為學生社團優秀幹部榮耀。 大學是全人教育學習環境,教育部近年關注大學社團活動,建構學生自我價值觀,培養解決問題能力,並由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舉辦全國學生社團評選活動。今年全國共152所大專校院角逐,僅遴選10位優秀幹部,競爭激烈,即將升大四的醒吾科大商業設計系學生江旻樺,日前脫穎而出獲選優秀幹部。 江旻樺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畢業升大學時,想轉換跑道學習商業設計,毫不猶豫選讀選讀軟硬體設施齊備的醒吾科大設計學院商業設計系,除了認真學習商設本職學能,更積極參與系學會等社團活動,包括擔任醒吾科大幹部研習及百大菁英活動召集人,進而扛下學生議會議長重擔。 「我是一個停不下來的人,每天都要透過社團活動不斷吸收養分,雖然很累、甚至每天累到半死,內心卻很踏實!」江旻樺很享受醒吾科技大多采多姿社團活動,全力投入社區關懷活動,去年耶誕節至庭芳啟智教養院主持歡樂耶誕活動,帶動跳「喜德漂移舞」,看著院民綻放真誠燦爛笑容,被歡樂感染當下,激動得快落淚。 這次獲評社團優秀幹部殊榮,她開心表示:「這是對我社團幹部能力的一種肯定與鼓勵,這幾年裡時常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因此擔任任何角色始終兢兢業業,多思考、多關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很謝謝同學支持及課外組與系上老師、主任指導,常常鼓勵我多嘗試,我會繼續保持在進步和成長的狀態,不斷向前邁進!」 同樣參賽的財務金融系鄭雯心同學說:「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全國社團優秀幹部遴選,凡事皆從零開始,我也從中學習到許多不同的事物,雖然最後沒有獲獎,準備過程中累積了經驗,真的收穫良多。感謝師長們對我的肯定,讓我有機會參加此次的活動,給予我一個很好的學習體驗。」 醒吾科大課外活動暨服務學習組長陳宥愷說:「這次只遴選出全國10名幹部,競爭異常激烈,醒吾科大有6名社團幹部參與評選,商業設計系江旻樺最終榮獲全國社團優秀幹部殊榮,一路看著她從系學會會長成長到學生議會議長,充滿熱情的團隊特質且精益求精,獲獎實至名歸,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高中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徐瑋佑&曹靜茹,彩繪人生不留白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徐瑋佑、曹靜茹的故事。 徐瑋佑-「輪轉追夢的人生」 徐瑋佑來自單親家庭,但媽媽總是用滿滿的愛和關懷,滋潤一家人,可是在他有機會成為一位棒球選手時,卻突患橫斷性脊隨炎,使得脖子以下無法動彈,連呼吸都得借助機器幫忙。在媽媽的陪伴照顧及不斷地艱辛復健過程,經過半年治療,終於可以生活自理,只是往後的人生可能都必須倚賴輪椅生活。 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症,徐瑋佑不放棄自己,他參加兒少培力課程,了解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開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除了代表苗栗縣及中央參加各種會議及活動,更曾以兒福聯盟兒少特使的身分,赴泰國參加2019亞洲兒童高峰會。而熱愛運動的他,也嘗試各種能力所及的身障運動,更於全國田徑及游泳賽事有傑出的表現,先後獲得107、108年度全國中等學校身心障礙者會長盃田徑錦標賽高中男子組肢障F53級標槍、鉛球、鐵餅第一名,更在109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肢障男子組F53級田徑標槍、鐵餅第二名的成績,表現亮眼。 病後重生的徐瑋佑,目前除了繼續參與公共事務及從事身障運動,也從事助理主持、影片拍攝、活動接待等活動,嘗試激發自我潛能,未來還想將熱愛的運動結合感興趣的傳播領域,期待有朝一日能成為體育播報員,不讓生命留白。 國立竹南高級中學徐瑋佑。 曹靜茹-「超越障礙,滾球冠軍」 曹靜茹罹患重度腦性麻痺伴隨智能障礙,從小只能躺在床上,幾乎無法站立,在爸媽辛苦協助下四處求醫進行早療。國一時接受醫生建議開刀,鬆腳筋打鋼釘,雖然痛苦,但唯有這樣,兩隻腳才有機會穩穩地站立。經過漫長復健,她開始用懸吊機掛著身體學站立的姿勢做家事、練投籃鍛練腹部與手臂肌肉,國二時她的腹背肌肉終於有力挺直坐好,並使用助行器練習身體的移位。 即便身體病痛,但曹靜茹在學期間仍表現優異,國中小階段都獲選模範生、國小獲孝親獎、畢業獲縣長獎,國中也獲議長獎。更以開朗樂觀的態度勇於接受挑戰,參與地板滾球訓練,累積6年的球場經驗,讓她在場上能臨陣不亂,並且在有限時間內做出判斷與決定,是國內地板滾球BC5積分制中目前積分最高的選手。參加全國中等學校會長盃地板滾球錦標賽BC2個人賽第一名、高中獲得全國身心障礙運動地板滾球錦標賽BC5第二名、全國身心障礙者會長盃地板滾球錦標賽BC5個人賽第一名,展現堅毅的生命力。 曹靜茹也不忘回饋社會,她學習打擊樂,參加小小樂團,到安養中心表演給爺爺奶奶們看,未來她期待自己繼續進步,並能自己照顧自己,進而服務他人。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曹靜茹。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木柵高工王詩欽 夢想永不放棄
白天教書,放學後帶著學生做訓練、四處參賽,晚上拖著疲累身軀回家,還有成疊成疊的作業等著他批改,總要忙到清晨1-2點才能歇息;而有時還得一邊訓練學生,一邊追著兒子餵飯。王詩欽的青春歲月,甚至家庭生活都與學生密不可分,就連他從師10多年來的期望,也是:「希望他們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 王詩欽希望學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 生命典範 榮耀恩師 從小不愛唸書的王詩欽,原本應該離「老師」越遠越好,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竟也成了老師。「因為被一位很厲害的老師影響了。」進入國中技藝班,他遇到啟蒙老師梁鶴騰,發現這個老師什麼都會,課本沒教的技術也難不了他,並且具備高尚的品格與專業精神,凡事以身作則,說到做到。 正值叛逆階段的王詩欽,從梁老師身上看見生命典範,他決定起而效尤,不但努力精進技術,成為國手,更代表臺灣獲得國際技能競賽金牌肯定,然後保送師範大學,就像梁老師一樣,成為為國家培育國手的老師。 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也當了老師,對王詩欽來說,這是他最能夠榮耀老師的方式;不但如此,他更複製梁老師的教學方式與處事態度,「我希望當別人看到我的時候,就像看到了梁老師。」他將自己完全奉獻在教學上,陪伴學生,無分假日或夜晚,像個工作狂,老師當得比學生還認真。 然而,正值國高中時期的孩子,哪個不愛玩,一支手機就足以讓他們失了魂,該學的學不好,該做的事不做,這種學習態度,時常讓每天工作到深夜才能歇息的王詩欽,感到挫折失望。 陪伴學生 等待改變 「你只能等待,等待他們成長改變。」因為這條成長之路,王詩欽也曾經走過,他知道不愛唸書的孩子心裡在追求什麼,也知道他們只是現在,還看不清楚前方道路,還找不到自我價值,不代表人生一無是處,理該放棄,「如果連我也放棄了等待,就看不到他們的改變了。」 而等待並非毫無作為,王詩欽會以過來人的角度不斷提醒學生,前方有哪些目標、手上有什麼選擇、會遭遇哪些瓶頸、可善用哪些資源與協助、該如何突圍,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自我檢討,才能決定下一步如何前進,更重要的是,這個老師,會一直陪著他們,直到他們成長改變。而當那一天來到,看到學生願意無條件的信任老師,選擇改變自我時,「厚,那真的會感動到我耶!」 不愛讀書、不會讀書的孩子容易自卑,為建立學生自信,王詩欽時常鼓勵學生多參加技能競賽以累積信心,「競賽只是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不見得一定要得獎,才能產生自信;只要能夠藉此找到非你不可的特質,努力鍛鍊自我,未來無論做什麼,都能有精彩的表現。」 努力不放棄 才有機會 王詩欽認為,成功與失敗只是一時的,努力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他回想自己在準備教師資格檢定考時,《教育概論》因有10多本書要準備,對於從小不愛唸書的他來說,更顯困難,因此第一次考就慘遭滑鐵盧。 於是他下定決心,把重要章節貼在屋子裡每個角落,睜開眼就讀書,護背後貼在浴室牆面,洗澡時閉著眼默背,哪也不去,甚至放棄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如此努力下,終於順利取得教師證,但考試成績只少少進步了5分。「有人只準備2個月就考過了…」但他卻準備了整整2年。 「努力才有機會,不努力你連機會都沒有了。」王詩欽相信,認真努力的人不會輕言放棄,即使短暫失敗,但懂得從失敗中站立,學會成長與改變,而他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的夢想,不是學生都能比賽獲獎,成為國手來榮耀自己,而是希望學生和他一樣,學著不輕易放棄。 有人有天分,有人有背景,有人有能力,技藝班的學生有什麼呢?努力,加上一位不放棄,永遠站在他們身邊的老師,還有什麼比這更強大的?
大學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黃瀚勳&劉育琛,無懼身障綻放光彩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黃瀚勳、劉育琛的故事。 黃瀚勳-「利人利己,怡然自足」 黃瀚勳就讀國立臺北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博士班一年級,因患有遺傳性痙攣性下身麻痺,從小到大每天都得靠媽媽推著輪椅去上課,加上是吶語症患者,退化性疾病的影響身體逐漸萎縮變形,別人無法理解他的說話。而爸爸是家中經濟支柱,媽媽則負責照顧他和同樣有罕病的姐姐。 黃瀚勳在修大學專題實務課程時,選擇「利用App來讓說話有困難的病友和聾啞人士順利從機器表達出自己想法」的題目,在不斷遇到的困難中仍順利完成這項專題。進入研究所後,為了有效解決自己與別人溝通的問題,他秉持著自己的問題自己最清楚,與其等待別人不如自己來當那個「別人」,就此踏入語音辨識的領域,學習以AI(人工智慧)來辨識自己的聲音,並轉換成別人可以聽得懂的聲音。在學習路上勤奮不懈,大學時不僅四度獲得書卷獎,更不斷挑戰自己參加海內外競賽,曾獲第13屆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程式設計組第五名,參加2016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 「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黃瀚勳站在身障者的角度,設計出更加便利、人性化的程式,來提升生活品質,期許有一天這樣的精神與成果繼續研究下去,除真正幫助到自己,也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其樂觀積極的態度與推己及人的特質,足為楷模。 國立臺北大學黃瀚勳。 劉育琛-「用心看見社會角落」 劉育琛患有先天性視覺障礙,父親也是視障者,生長環境十分艱苦,僅靠社福資源勉強度日。對他來說「貧窮不只是一個詞彙,更是一種感受」,但他努力在校內工讀,並申請獎學金賺取生活費,不僅省吃儉用,也希望可以幫忙家裡,在學期間,每個月也會回家與家人作伴,積極向上的他,2010年獲選全國家扶中心自強兒童。 進入臺大社工系就讀後,劉育琛與同學相處融洽,除了讓成績維持中上以申請獎學金之外,也加入系學會協助遠距課輔,在系學會社會服務部進行與馬祖東引國中小的遠距課輔及寒暑期營隊,關懷偏鄉教育,榮獲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團體獎。同時也擔任過一個學期的文山區武功國小晨間課輔老師,讓弱勢孩子的學習不落人後。在服務過程中,孩子們總能看出劉育琛的不方便,他也常藉此機會教育,告訴孩子:「我一出生眼睛就不好,可是我沒有放棄自己,雖然辛苦但我們一起加油。」在許多專訪、節目中,他也是如此勉勵世人。 劉育琛大二開始修習老人與長期照護相關課程,也累積許多與老人互動的經驗,看見許多因為年齡增長、功能退化或不符時代而被社會排除的街友個案,因而確立未來要往相關領域發展。憑藉樂觀的態度、不服輸的精神,在學校成立了「勤心社」,擔任教學長,長期關懷社區獨居長者;也創立「無家者服務社」照顧街友,未來期待以老人福利、長照服務單位為目標,更加精實相關經驗。 國立臺灣大學劉育琛。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21國際物奧】勇奪4金1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參加2021年第51屆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在全球76個國家、368名的參賽學生中,代表參賽的5名學生獲得4金1銀的佳績。國際排名以金牌數計算,我國第5;美、中、韓與俄羅斯分別獲得5金,並列第1。今年受疫情影響,競賽改為線上辦理,各國代表隊伍在各自國內尋覓符合大會規定場地參賽,並依規定建置競賽環境及訓練監考人員。 由左至右:賴禹宏、牟宗晞、李逸寬、蔡杰達、凃凱翔。 4金1銀,個人排名13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十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工作,歷經初選、複選、選拔訓練營及決選4階段,從2,942名學生中選出5名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精誠高中三年級學生牟宗晞表現最佳,獲個人排名第13名。 國際物奧考驗臨場反應 國際物理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簡稱IPhO)是專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國際年度物理競賽,目的在促進物理教育的國際交流,也促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的重要性。由於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規模逐年擴大,遂有分區預賽,即2000年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出現。 國際物奧的賽程分兩天進行,一天為理論競試,另一天為實驗競試。其中理論試題含三道題,總分30分,競試時間全程為五小時。而實驗試題含一至二道題,總分20分,競試時間也是五小時。試題難度高,範圍包括力學、剛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和分子物理學、震動和波、電荷和電場、電流和磁場、電磁波、量子物理、相對論、物質等領域,雖用中學數學即可解出,但也考驗學生的臨場反應。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近5年平均排名前3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77金、29銀、18銅及8面榮譽獎,近5年參賽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3名,代表參賽學生於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及2016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大學排行 【2022 QS】臺灣25校進世界大學排行 臺大68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6月公布「2022世界大學排名」,臺灣有25校進入排行榜,其中10所大學在500名內,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為68名,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大學。 而亞洲國家前五大與去年相同僅名次有些微差異,新加坡國立大學為1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12名、中國的清華大學17名、北京大學18名,以及香港大學22名。而世界大學前三名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牛津大學,還有並列第3名的美國史丹佛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 臺灣入榜25所,10校進五百強 臺灣今年有25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位列百大排行的仍是臺灣大學,為68名;科大部分則有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入榜。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6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國際學生與教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前10名入榜大學美國共有5所、英國有4所,另有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榜,僅名次稍有升降。前三名有蟬聯9年第1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2名的英國牛津大學以及並列第3的美國史丹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 亞洲26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和2021年的百大名單相同,包含國立臺灣大學一共有26所大學進入世界大學百強排名。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11名,為亞洲最佳名次,其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為12名。 日本則有5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第23名的東京大學、33名的京都大學、56名的東京工業大學、75名的大阪大學,以及82名的東北大學。 南韓有6所,包括:第36名的首爾國立大學、41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74名的韓國大學、79名的延世大學、81名的浦項科技大學,以及97名的成均館大學。 香港也是5所大學進入前100,其中香港大學居22名,而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則分別是34、39、53名,還有66名的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入榜百大的則有6所大學,包括:17名的北京清華大學和18名的北京大學,31名的復旦大學和45名的浙江大學,以及50名的上海交通大學和98名的中國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高中校園 【特色課程】高中職自造實驗室 實作多元展創意
為鼓勵學生「動手做,做中學」,教育部國教署協助各縣市高級中學建置「自造實驗室」,並推動區域自造者運動,透過參訪、體驗實作與競賽等活動,以及與大專校院興創基地與地方產業、政府及民間機構合作,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及創意發想,同時也更瞭解產業發展方向。而各校也持續展現亮眼成果,校園創意自造及創客精神風氣越來越普及。 花蓮高工-梭織技藝特色課程 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推動原住民太魯閣族梭織技藝特色課程,利用自造實驗室設備加工課程所需的材料及工具機,以3D列印製作梭刀、雷射切割製作梭織圖卡,實為原創性極高的教案,也透過課程讓學生更認識太魯閣原住民梭織文化、織布技術及獨具特色的編織作品。 花蓮高工自造實驗室。 金門高中-天文氣象特色課程 國立金門高級中學則整合了天文與氣象兩大主軸科學特色課程。天文方面,搭配校內圓頂天文臺與星象館,放學後開設天文跑班,讓學生瞭解VR星空、立體球幕電影、天文教具的手作原理。去年也舉辦「舉頭望日月—日環食科普活動」,除了學生,更邀請在地民眾手做太陽濾鏡,讓科學與手作結合運用。氣象方面,則有The GLOBE Program百葉箱放置校園內觀測,利用3D列印建模雨量筒外,也跨校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立中央大學合作開發校園百葉箱動手做課程。 金門高中自造實驗室。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學校因自造實驗室的建置,發展跨領域特色課程、教材、教案,讓創意自造及創客精神與風氣在校園中實踐與發展,未來將持續推動自造教育,培養學生動手實作與解決問題的素養。
高中校園 【2021國際數奧】榮獲1金3銀2銅 國際排名第9
在2021年第6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107個國家619名參賽學生中,我國參賽學生表現優異,共獲得1金、3銀、2銅,國際排名第9。其中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辛瑋軒表現最佳,獲個人排名第3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的賽事,改為線上國際賽由各國自行辦理境內考場,我國於國立中央大學與世界各國同步辦理。 由左至右為嚴暐華、喬奕翔、辛瑋軒、許博翔、廖郅凱、鄭百里。 1金3銀2銅,表現亮眼 我國代表隊由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經由初賽、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等過程,在2,185名學生中選出6名代表參賽。 國際數奧靈活,考驗正確思維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是專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國際數學競賽,也是國際科學奧林匹亞中歷史最悠久的賽事。 國際數奧競賽分兩天舉行,試卷共有6道題目,滿分42分(每題7分)。參賽者每天有4.5小時來作答3道試題。題目以中學數學課程為範疇,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等四大類。難度大,靈活性強,富於智巧。參賽者不見得需要具有高深的數學知識(例如微積分),但需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基本功,以及堅韌的毅力和創造性,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迄今已獲42金牌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是目前我國參加的奧林匹亞競賽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競賽,自2008年起參與此國際競賽的國家已超過100國。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42金、97銀、32銅及8面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