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06英聽 Ⅱ】12/9公布試場,搶先看
Photo credit: 端木月明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SA 106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將於12月17日上午11點登場,12月9日已公布試場分配,請考生至大考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進入「106英聽試務專區」,點選「試場查詢」,即可利用考生身分證 生日或准考證號碼查詢考場位置。 也可直接查閱下列全臺31個考區的分區位置與准考證配置一覽表,找到自己的試場位置。或者利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試場所在。 請考生在考前一天的下午 2 時至 4 時先行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但試場不開放讓考生查看座位。若有任何問題,請與該考(分)區連絡或與大考中心 02-23661416 轉 608 洽詢。 臺北考區 新北、基隆考區 桃園、中壢、新竹、苗栗考區 臺中考區 南投、彰化、雲林、嘉義考區 臺南、高雄、屏東考區 宜蘭、花蓮、臺東考區 澎湖、金門、馬祖考區
大學考情 考大學:術科體育組考什麼?
Photo via thephilippena via Visual Hunt 擁有運動才能的高中生們,若想就讀各大學的體育或運動相關學系,除了需要報考學測外,有些校系也會需要術科考試的成績。 大學術科體育組考試分為:60公尺立姿快跑、20秒反覆側步、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連續三次跳、1600公尺跑走等五大項,考生五項皆須報考。分數計算方式為各項原始成績分別轉化為T分數,再將五項T分數加總,即為總成績,並以百分等級與級分二種方式呈現。男女考生分別評比。 這五大項目的考試方式與時間各為何呢?想報考的同學快來看看大學問的整理。 一、60公尺立姿快跑:占20%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二、20秒反覆側步:占20%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三、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占20%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四、立定連續三次跳:占20%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五、1600公尺跑走:占20%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體育組考試注意事項 1.考生考試時須穿著運動服裝、運動鞋或赤腳,不可穿牛仔褲、皮鞋、釘鞋(含除去鞋釘)或足球鞋。 2.各項考試時,現場除當組考生外,其餘考生請在指定休息區靜候。考生所屬小組正進行考試時,考生不得擅自離場。 3.各項考試間隔期間,考生如須暫時離開,應向各組試務人員請假。 106學年度體育組考試日期 106學年度術科體育組的考試日期為106年1月23日至1月25日。1月9日時會再依實際考生人數狀況公布最新考試日程、地點及時間表。有關術科考試的最新試務消息,可上「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http://www.cape.edu.tw/)查詢。 *各項考試時程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術科考試的重要試務日程表嗎?請參考:【高三生必看】106學年度四大升學考試日程表 ★想了解關於體育組術科考試的其他相關升學資訊嗎?請參考:認識升大學的術科考試—體育組篇。 ★106學年度術科報名將於11/10截止,你報名了嗎?請參考:【106術科】10/27起報名,個別報名請注意。
大學考情 是否可能,有一天我們都不再讀書?
最近常聽到一個論點見解:台灣人讀書太少,買書愈來愈少,閱讀風氣愈來愈弱,大家都只看讀網路文章了。再這樣下去,將會危及競爭力啊!關於這個見解,我稍有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求知,不只能透過「閱讀」 先說結論:大致上我認為「哪個國家的人讀了幾本書」沒有什麼好拿出來比較的。我不會以我買比較多本書、讀比較多本書為傲;我也不會以我買書較少、讀「書本數量」比誰少而引為恥。 求知,不一定要讀字,讀字不一定要讀書。最終的目標是成為擅長運用知識、擅長思考的人,其他都是工具。 曾經,很久的一段時間,文字是承載知識、交流知識,散佈知識唯一的工具。如今它顯然不是唯一。是最好的嗎?不見得。以後呢?很難講。 最近幾年,我接觸許多文字之外的知識管道。例如講論式的線上節目,例如TED,可以透過講者的聲調、語氣、動作,牽動觀眾感情,帶來沉刻的衝擊與啟發。 又例如各種的記錄片,做得最多、最好的,莫過於BBC。其自然科學類記錄片,這幾年給我很大的助益和樂趣。例如地塊變動、地景變化、動物行為⋯⋯影片傳達的效力,不只文字的千萬倍。不僅BBC這樣的大機構,許多人都在網路上貢獻很有價值的影音內容,例如「越南工程師」在YouTube上用影片解說1700種構造──聯軸器、離合器、差速器,就是極端珍貴的教育/知識資源。 因為各種優質多媒體內容,少讀書已經不代表少求知。如果能有效求知,也許不見得少讀書就一定不好,多讀書也不一定就比較好。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閱讀,不見得只能是書本 現在許多人憂心,大家一天到晚看臉書以及線上數位內容,愈來愈少讀書本。這個現象在台灣確實存在,但它是一個時代轉變的現象,或者是社會劣化的問題? 我本人有寫作書籍出版,而且還正在計畫再出版,也希望更多人買我的書(好讓我繼續寫作貢獻給大家),但是長遠來說,我覺得實體書要把大片江山讓位給數位內容,這個趨勢很難改變──類似一百年來,馬匹讓位給汽車,毛筆讓位給硬筆,硬筆又將讓位給鍵盤。 有人說數位閱讀會流於淺薄,我並不那麼悲觀。首先,閱讀網路資訊和閱讀書本,差別沒那麼大。現在很多書籍的前身就是網路文章,後來再集結潤飾成書。很多網路作家的文章是有系統性的、全面地探討一個主題:例如林之晨、我自己、范疇先生、彭明輝教授⋯⋯如果長期閱讀,效益不弱於一本書。 網路資訊的強項是即時性。尤其各種公共議題,網路上百家爭鳴,而且不經編輯篩選,幫助人們釐清事件,等到寫成書,早就過時了。當然,網路上的資訊有拙劣有假造,但是也有不少真實披露及深刻評論。我們這個時代,已經無法退回以往那個由編輯篩選「優良資訊」餵給讀者的時期,讀者要能夠培養品味,由海量資訊中找尋優質內容。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其實我是個重度數位閱讀者,閱讀線上資料(文字和影音)已經是我了解世界實況與脈動的重要工具。數位化的資料容易蒐尋查找,而且連上網路,就是在閱讀全世界的知識。 而且數位資料,容易跨文本、跨資訊源蒐尋、查證、組合、凝結成自己需要的完整概念,而且可以快速編輯(加上截圖、超連結、插放影音),生產新概念。無論是自己生產的知識,或是讀到別人寫的好內容,在線上可以快速分享、傳遞、寄送、影響他人。其實,在臉書上,我和朋友們是天天在開讀書會。 看不慣,是否是因為不一樣?⋯⋯ 電子屏幕是否傷眼,發育中的幼兒和青少年是否不能看屏幕太久⋯⋯這些都是可能的。我們要做的也許是研發使用更好的屏幕,也許是建立好的使用習慣。然而,敵視、輕視,甚至妖魔化網路上的資訊,是開倒車的落後做法。 網路上有錯誤資訊,有傷風敗俗的內容,看太久會浪費時間與傷害視力,這一切問題 電視、書籍、雜誌都會發生。事實上,每一次傳播方法的革命,都會引發相似的不安疑懼。後來事實都證明,人類總能駕御與運用新的媒材形式,開出更麗亮的文明之花。上一代可能覺得看不慣,但請分辨那是自己對不一樣的事物不習慣,還是它真的比較差。 當汽車要取代馬匹的時候,請推動改善引擎,不必呼籲補貼騎馬;當原子筆替代毛筆的時候,請開始練硬筆書法,抗議「傳統藝術消亡」不能讓它回來。對於電子閱讀取代紙本,或許也相似。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是否可能,有一天我們都不再讀書?
大學考情 以學生為主體的110招考新藍圖
Photo via Visual hunt 談到考試制度,學生、家長與高中老師們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與期待,學生們總希望考試越少越好、家長們則期待壓力越少越好但考試制度務必公平,高中老師們則期盼自己的學生都能全數上榜。考招制度在社會這樣不同氛圍與期待的狀況下,要設計符合多數人可接受的制度來施行之外,還期待教育的成果能讓孩子的未來可與世界接軌、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確實有其難度,但孩子是我們生命中的最愛,而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土壤,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本份,帶好每一個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因此,未來考招制度的想像藍圖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穩健踏實的引領孩子適性揚才,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讓孩子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預計於107學年上路的高中新課綱,就是希望能達到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目標,並能讓學子依自己的性向與興趣多元選課,而新課綱的實施,勢必使得大學考招制度亦須跟著適當調整。在這過程中,許多人殷切期盼招生考試的制度不要引導教學,讓高中的教學能正常化,讓莘莘學子在高中三年能獲得完整、適性且多元的學習,這些期盼無非是希望學子們能享受知識並探索自我,亦希望能減輕學子們的升學壓力與負擔。因此,大學考招制度的調整,將是新課綱實施前,必須慎思與研議的重要課題。筆者將就未來個人申請和考試分發的考招制度,提出個人淺見。 維持兩種考試,依據課綱命題 首先就考試規劃架構與考科設計而言,建議以部訂課綱的「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為考科設計的依據,讓高中生在準備入學考試時能有明確的課綱可以依循。由於「部定必修」主要是以奠定學生基本能力為主;「加深加廣選修」則是以滿足銜接不同進路大學教育的需要,即培養高中生的進階能力。因現行的考招制度已為大家所熟悉的模式,若新考招制度與現行制度差異較大時,會增加高中端及大學端摸索與重新學習的時間成本,且也可能引發考生及家長對考招制度規劃的疑慮,故建議仿現行學測、指考兩次考試方式,一為基本學科能力測驗,另一則為評量進階學習成效的分科能力測驗。(圖1) 基本學科能力測驗考國英數三科 因基本學科能力測驗是以部定必修為主,而新課綱和99課綱最主要的差異之處為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學分,而部定必修學分中,社會、自然科學分減少幅度較大。因此,建議基本學科能力測驗可思考僅測驗國、英、數三科即可,如此亦可減輕高中生考試的負擔。 分科能力測驗則以具部定課綱的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為主,但建議考科中不再包含國文、英文,且大學採計科目以1-3科為原則,若學生性向、志趣明確,應可減輕考生負擔。 加強採計學習歷程 另為達到學習正常化與完整化,在搭配高中新課綱的考招制度中,也將參採學生的學習歷程相關資料,以便強化高中生的多元學習歷程,讓學生於高中三年的求學生涯中,紀錄其多元學習或課外活動的體驗。因為人生的學習無所不在,故高中三年不應只侷限在教課書內的學習,學生學習歷程的紀錄可輔助學子達到探索自我、勇敢創新、獨立判斷與多元學習的目的。 至於考試日程與招生方式,個人建議思考以下兩種方式(表1): 【1.高三寒假進行基本學科能力測驗,於5月高三課程結束後進行分科能力測驗及提供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並於高三畢業後進行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的分發作業。】 此方式是依據104年教育部所核定配合十二年國教大學考招三原則中「所有入學考試成績公布後再依序進行個人申請與分發招生作業。」並搭配現制作法進行調整。其優點為較能逐步引導高中學子多元學習及探索自我的契機,因為在基本學科能力測驗結束後,或許較可以靜下心來思索自己在感興趣或擅長的科目中,那些可以在持續加深加廣學習,這對於分科能力測驗科目的學習是有幫助,因為當孩子在感興趣或擅長的科目中學習時,好奇心就會導引其探尋知識,而喜歡就能堅持,學生在高三畢業後在進行個人申請或考試分發選填志願時,也可引領其找到願意專注的學系。此外,在高三課程結束後再提供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可促使高三下學習正常化。個人申請以採計基本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為主,是否採計分科能力測驗及其他方式可由各大學自訂;考試分發則建議採計基本學科能力測驗與分科能力測驗成績。 【2. 以現制進行微調,即高三寒假進行基本學科能力測驗,並提供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高三下即進行申請作業;於5月高三課程結束後進行分科能力測驗,加上基本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於高三畢業後進行分發作業。】 此做法的優點為與現制差異不大,考招作業可駕輕就熟,家長與考生可減少摸索及重新學習的時間,亦可避免社會大眾對新制度的疑慮。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可能並不成熟,但希望藉此能讓閱讀者有所發想,透過溝通、討論形成共識,期望能建立因應新課綱之理想考招制度,以達到高中教學正常化、學生學習適性多元化與大學選才多角適性化的三贏局面。(圖2)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以學生為主體的招考藍圖
大學考情 【106個人申請】14資訊系審查APCS或Bebras成績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想就讀資訊工程學系的高三同學們,請注意,106學年度「個人申請」已有14所校系將「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成績或「國際運算思維能力測驗」(Bebras)成績列入第二階段審查項目中,也就是說,如果考生有APCS的成績或是Bebras的成績,可拿來作為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時的「資訊學習證明文件」。 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生,也可以先了解APCS或Bebras的相關資訊,參考一下今年的測驗時程,之後提早準備,為自己未來申請大學時多一項加分利器。 什麼是「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 「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的檢測模式參考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AP),與各大學合作命題,讓具備程式設計能力的高中職學生,能夠藉此檢驗學習成果,並提供作為大學選才的參考依據。檢測題目皆經過信校度考驗,以確保檢定結果的公信力。 【報名資格與費用】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的學生均可免費報名參加檢測。(報名請點我) 【測驗方式與內容】 採線上測驗的方式,題目為中文命題,分為兩大類,包括:「程式設計觀念題」30題,總分100分,以及「程式設計實作題」4題,總分400分。前者為單選題,測試考生的運算思維、問題解決與程式設計觀念;後者為實作題,考生可自選程式語言( C, C , Java, Python )實際撰寫完整程式或副程式。 ★試題範例參考:點我下載觀念題;點我下載實作題。 【命題範圍】  • Programming Concepts  • Simple I/O processing  • Data types, constant, variable, array, pointer  • Control structures  • Loop structures  • Functions  • Global, Local, and static local variable, static function  • Recursion  • Structures (Struct and Class) 【105年重要時程】 報名日期:105年9月6日到9月30日。 檢測日期:105年10月29日。 成績公布:105年11月14日。 什麼是「國際運算思維能力測驗」(Bebras)? 國際運算思維挑戰賽(International Challenge on 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主要是在測試8至18歲(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以提升學生利用資訊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自2004年開始,挑戰賽於每年11月中的國際Bebras週(World-Wide Bebras Week)舉行,我國自2012年開始加入,與全球同步舉辦,教師可於挑戰賽期間內選擇一堂課讓學生線上施測。 【報名資格】 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在學學生皆能參與。其中,高一生可參加Junior組,高二、高三生可報名Senior組。 【測驗方式與內容】 採線上測驗方式,Junior組和Senior組的考題各為15題,各考題皆為情境式的任務題,敘述淺顯易懂,讓參賽者運用自己既有的知識進而完成任務。難易度部分則是難、中、易三種等級的題目平均分配。 ★試題範例參考:點我看Junior組試題;點我看Senior組試題。 【105年重要時程】 報名日期:105年10月3日。(由教師為班級學生報名) 測驗日期:105年11月7日至11月25日。 將APCS或Bebras納入審查的17學系 今年的「個人申請」共有14個資訊學系將APCS或Bebras的成績列入審查項目中,而「四技甄選」則有3個科大校系納入。包括: 【普大校系】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2.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3.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資電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3.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資訊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3.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網路與多媒體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4.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5.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6.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7. 國立嘉義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8.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數位創意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8.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軟體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8.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資電工程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9.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資訊系統與管理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9.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網路與多媒體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9.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學習與數位科技組(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0. 元智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1.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2. 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3. 長榮大學資訊工程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14. 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系( 106個人申請校系分則) 【科大校系】 15. 嶺東科技大學資訊科技系(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16. 崑山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17. 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數位行銷組(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17. 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數位創新應用組(請查閱12月中旬公告的106學年度四技甄選簡章) ★資料來源: 1.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 2.國際運算思維能力測驗(Bebras) 3.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考情 【106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12/2起報名
Photo credit: Rex Pe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106學年度「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資格審查於12月2日開始報名,不論是離島考生或原住民考生,報名期限皆為12月9日截止。 符合離島生或原住民生資格的考生,請在截止日前備妥相關文件和報名費,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的申請。經過學校、地方行政機關以及「聯保會」審查通過後,且學測或術科成績符合檢定標準就能上網選填校系,最多可填6個系組。 今年共有10所大學提供40個招生名額,有意參加「師資保送甄試」的離島生或原住民生,快來看看應備妥哪些文件,在報名截止日前提出申請喔。 離島生:所需文件與報名繳費 【所需文件】 1.填妥的「離島地區考生專用報名表」(點我下載)。 2.國中三年成績單正本及國中畢業證書影本(由畢業學校確認,並請加註「與正本無誤」)。 3.高中普通類科(含綜合高中學術學程)在校一、二年級共4個學期的成績單正本。 4.新式戶口名簿一份(含詳細記事),且此戶口名簿於105年12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 【報名繳費】 考生請於報名截止日前,送交上述文件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並繳交報名費110元(中低收入戶考生77元,低收入戶考生免繳)。 原住民生:所需文件與報名繳費 【所需文件】 1.填妥的「原住民籍考生專用報名表」(點我下載)。 2.高中普通類科(含綜合高中學術學程)在校一、二年級共4個學期的成績單正本。 3.全戶新式戶口名簿一份(含詳細記事),且此戶口名簿於105年9月1日以後申請的才有效。(如果考生未與生父母同居一戶或生父母已經死亡者,請加繳考生生父母戶籍謄本正本一份,且須有「山地原住民」或「平地原住民」的註記)。 【報名繳費】 考生請於報名截止日前,送交上述文件向所屬高中提出資格審查申請,並繳交報名費110元(中低收入戶考生77元,低收入戶考生免繳)。 資格審查結果公告 資格審查結果符合名單將於106年2月14日上午10時起公告於「聯保會」網站( http://2017.web2.nhcue.edu.tw/bin/home.php ),考生可自行查詢。「聯保會」也會將審查結果通知書寄發給考生及所屬高中。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與原住民生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大學考情 考大學:術科美術組考什麼?
Photo via VisualHunt 對於擁有美術才能的高中生們,若想就讀各大學的美術相關學系,除了需要報考學測外,有些校系也會需要術科考試的成績。 大學術科美術組考試分為:素描、彩繪技法、創意表現、水墨書畫、美術鑑賞等五大項,考生可依招生校系篩選或採計項目自由選考,每項考試皆以100分為滿分。各校系的採計項目與數量不一,有些校系並無採計,有些會採計三項,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復學系,採計素描、彩繪技法、水墨書畫等三項,不僅設有檢定標準,也有篩選倍率和加權,因此想進此系的考生就須三項考試皆報考。 此外,若報考水墨書畫,則水墨畫(占70%)、書法(占30%)等兩考科皆應參加考試,才能取得水墨書畫完整成績。 這五大項目的考試方式與時間各為何呢?想報考的同學快來看看大學問的整理。 一、素描:考150分鐘 二、彩繪技法:考12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三、創意表現:考12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四、水墨書畫:水墨畫考120分鐘,書法考6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五、美術鑑賞:考60分鐘 *各項考試內容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美術組考試注意事項 1.考試用具如筆、墨、硯池、炭筆、水彩等著色顏料、調色盤、水盂、素描用固著噴膠(不可使用完稿膠)、墊布(限單色)等,皆請考生自備。 2.吹風機由考區承辦學校提供,考生可自行攜帶充電式或電池式吹風機,但考場不提供充電設備,且必須於考場規定吹風區使用。 3.畫板由考區承辦學校提供,考生禁止使用各種樣式的畫架、形板。 4.請詳閱各考科試題內容,並應於考試規定時間內完成作答(含紙張吹乾、噴膠等時間),若交卷時考卷未乾,請向監試人員索取透明塑膠袋將畫面做隔離。 106學年度美術組考試日期 106學年度術科美術組的考試日期為106年2月10日至2月11日。1月9日時會再依實際考生人數狀況公布最新考試日程、地點及時間表。有關術科考試的最新試務消息,可上「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http://www.cape.edu.tw/)查詢。 *各項考試時程請以術科考試最新簡章為準。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術科考試的重要試務日程表嗎?請參考:【高三生必看】106學年度四大升學考試日程表 ★想了解關於音樂術科考試的其他相關升學資訊嗎?請參考:認識升大學的術科考試—美術組篇。 ★106學年度術科報名將於11/10截止,你報名了嗎?請參考:【106術科】10/27起報名,個別報名請注意。
大學考情 106英聽考試Ⅱ:11/28寄發准考證
Photo via VisualHunt 106學年度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的准考證將於11月28日寄出,考生若遲至12月1日仍未收到准考證或領取通知時,集體報名的考生,請洽代辦報名單位;個別報名的考生,則可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或以電話(02-23643677)語音查詢寄送狀況。 請考生留意,除將准考證妥善保存外,在准考證上切勿書寫其他文字、數字或符號,以免違反應考相關規定。如果不慎遺失或發現資料有誤,該如何處理呢?快來看看大學問的整理吧~~ 准考證印錯,怎麼辦? 收到准考證後,請考生仔細檢查各欄位資料,如果發現准考證上的姓名、身分證號、性別、考區及相片等5個欄位,有任一欄與原報名資料不同,則須將准考證寄回大考中心辦理准考證更正作業。 若有上述5個欄位以外之資料(如地址、電話等)有誤而需要更正者,准考證不須寄回,直接上網至系統更正即可。 【更正期間】:10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下午5點。 【更正方式】: 1.上述5欄位須更正者:請先以紅筆在准考證上更正並註明『作廢』字樣,並將欲作廢的錯誤准考證以限時掛號郵寄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地址:臺北市舟山路237號),以辦理重製作業。 2.上述5欄位以外須更正者:請考生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點選「106英聽試務專區」,選擇「准考證資料更正」,直接在系統上更正即可。 准考證遺失,怎麼做? 准考證如果不慎於考試前毀損或遺失,請考生於考試當日,攜帶身分證(或居留證、護照、駕駛執照、全民健康保險卡之一),向考(分)區試務辦公室申請補發,未帶證件者則不予補發。 考試結束後若遺失,則不再補發准考證,請考生妥善保存。 准考證號碼,怎麼查? 如果想要知道准考證的號碼,請在105年11月28日至106年8月31日間,以下列兩種方式查詢: 【網路查詢】:請考生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點選「106英聽試務專區」,選擇「准考證號碼查詢」即可。 【語音查詢】:電話直撥02-23643677,即可語音查詢准考證號碼。
大學考情 哪些人可以申請「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
Photo credit: Rex Pe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有意投入教育圈且具有離島或原住民身分的高三生們,請留意,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共有50個招生名額。欲參加此招生管道的考生除須注意資格限制外,仍須考「學測」或依招生校系要求報考「術科」喔。 「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由「聯保會」(離島地區及原住民籍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國(市)立師範及教育大學聯合保送甄試委員會)主辦,是為離島地區學生與原住民學生開設的師資培育招生管道。經由此管道錄取的學生可享公費生補助,畢業後將被分發至指定的鄉鎮任教達一定年限。 由於報名的資格條件較複雜,大學問將各身分的資格限制整理如下,並附上106學年度的招生校系與名額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 離島生的資格限制 離島生指居住於離島地區的考生,符合下列條件才有資格申請「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 1.考生須設籍於連江縣、澎湖縣、金門縣(含烏坵鄉)至少9年(設籍截止日計算至106年8月31日滿九年)。 2.考生須於上述設籍地完成國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學業,且為高中應屆畢業生。若當地無高中,則須就讀同縣之內的其他高中。 3.考生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60分。若想報名數學系、數學教育學系、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數學組),則數學、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及基礎地球科學等各科成績每學期均須在60分以上。 原住民生的資格限制 原住民生分為「山地原住民生」、「平地原住民生」、「不分山地平地的原住民生」等三種,符合申請「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的資格條件如下: 【山地原住民生】 1.考生須設籍於桃園市、花蓮縣、新竹縣、臺中市或屏東縣。(考生本人與家庭成員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其中1人在105年9月1日前同時設籍於上述縣市即可,且報名前戶籍未曾遷出) 2.考生須為上述設籍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50分以上。 3.考生的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相同者,屬於「山地原住民甲種考生」;若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不同者,即屬於「山地原住民乙種考生」。 【平地原住民生】 1.考生須設籍於花蓮縣或臺東縣。(考生本人與家庭成員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其中1人在105年9月1日前同時設籍於上述縣市即可,且報名前戶籍未曾遷出) 2.考生須為上述設籍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50分以上。 3.考生的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相同者,屬於「平地原住民甲種考生」;若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不同者,即屬於「平地原住民乙種考生」。 【不分山地平地的原住民生】 1.考生須設籍於臺北市或南投縣。(考生本人與家庭成員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其中1人在105年9月1日前同時設籍於上述縣市即可,且報名前戶籍未曾遷出) 2.考生須為上述設籍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高一高二在校每學期學業平均成績均需達50分以上。 3.考生的戶籍地與選填校系的保送縣市相同者,屬於「不分身分別之原住民甲種考生」;若戶籍地並非設於臺北市或南投縣,則屬於「不分身分別之原住民乙種考生」。 共同特殊限制 有下列情形的考生,不建議參加師資保送甄試,以免有學習適應上的困難。 1.患有精神病、活動性肺結核、惡性傳染病、重症慢性疾病。 2.辨色力不正常、口吃或語音不清。 3.視聽力嚴重障礙者(即兩眼視力經矯正後皆未達 0.4,聽力矯正後優耳損失在四十分貝以上)。 4.身體障礙或畸形(上肢異常或下肢不使用拐扙無法自由行走,或脊柱側彎超過二十五度者)。 106學年度招生校系與名額一覽 【離島地區】:招生名額19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山地原住民】:招生名額12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平地原住民】:招生名額11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不分身分別原住民】:招生名額8名 資料來源:106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簡章
大學考情 【106指考分發】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26名
衛生福利部自105年度起開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預定培育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於「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兩大招生管道辦理。 今年106學年度「指考分發」有6所大學的醫學系持續辦理,目前共提供26名公費生名額(7/19將會另行公布回流後的名額)。大學問將此6系的招生條件(校系分則)先整理如下,供有志報考醫學系的高三生參考。 1.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公費生10名 2.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5名 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公費生2名 4.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公費生5名 5.長庚大學:醫學系公費生2名 6.慈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2名 享公費待遇6年,履行服務義務6年 醫學系公費學生就讀期間可享公費待遇6年,畢業並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需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檢具服務證明文件,送核准後即可離職,衛福部則會將醫師證書發還給公費生。 若畢業後不履行服務義務,醫師證書將會由衛福部保管,直到完成服務後才發還。並會應依公費生未服務的年數除以應服務年數的比例,要求公費生償還在學期間所享受公費總金額的四倍罰款(罰款部分尚待行政院核定中)。 ★資料來源: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網站(http://www.uac.edu.tw/ )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個人申請」中有哪些學校的醫學系招收公費生嗎? 請參考:【106個人申請】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54名
大學考情 【106個人申請】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54名
衛生福利部自105年度起開辦之「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預定培育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於「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兩大招生管道辦理。 今年106學年度「個人申請」有6所大學的醫學系持續辦理,共提供54名公費生名額。大學問將此6系的招生條件(校系分則)整理如下,供有志報考醫學系的高三生參考。 1.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公費生10名 2.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5名 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公費生8名 4.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公費生15名 5.長庚大學:醫學系公費生8名 6.慈濟大學:醫學系公費生8名 享公費待遇6年,履行服務義務6年 醫學系公費學生就讀期間可享公費待遇6年,畢業並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需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檢具服務證明文件,送核准後即可離職,衛福部則會將醫師證書發還給公費生。 若畢業後不履行服務義務,醫師證書將會由衛福部保管,直到完成服務後才發還。並會應依公費生未服務的年數除以應服務年數的比例,要求公費生償還在學期間所享受公費總金額的四倍罰款(罰款部分尚待行政院核定中)。 ★資料來源: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https://www.caac.ccu.edu.tw/) ======【小編提醒】====== 想知道106學年度「指考分發」中有哪些學校的醫學系招收公費生嗎? 請參考:【106指考分發】6校醫學系公費生共招26名
大學考情 我們期待怎樣的考招制度?
Photo via Visualhunt 教育的目的是要教育出有競爭力的學生,國內學生目前學習上的一個問題是過於短視與窄化,學生缺乏探索自己興趣的機會,對知識的追求及學習缺乏熱情。 考試引導學習,不改不行 受到考試的影響,當前學生的學習活動,多著重於對考試的範圍與內容,做重複性的練習,對課本之外的知識,與考試無關的領域,甚少去關心,也不重視延伸學習及閱讀。這是我們必須去面對與改進的事情,也是基本需要解決的問題。 12年國教課綱正在修訂,社會、學校、家長的觀念也都需要隨著改變,如果還依循以往模式,以考試來引導學習,學生對於新知的探索與追求就不可能保有熱情,如果我們的考試還是以知識記憶的型態為主,就不可能培育出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學生,我們的教育就僅止於「訓練」學生,而不是在「教育」學生,這對國家長遠的發展及競爭力十分不利。 新課綱的精神是適性與多元,希望高中要辦出自己的特色,那麼太過一致的課程規劃,就不利於高中發展特色,高中又都變得一模一樣,也就不可能有所謂的特色。因此應該讓高中設計自己的課程,鼓勵學生找尋自己的志趣。多留一點時間給學生做自我探索,學習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 多元的社會,單一的價值 我們的社會多元,但價值觀卻極為單一,教育強調適性,但教育目標卻十分單一。多數的人仍奉讀書、爭取好成績、進名校、拿學位、找到令人稱羨的工作,為人生的正途,甚至是唯一的目標。我們的教改「舒緩學生升學壓力」喊了許多年,但只要進名校、進國立大學仍然是家長與學生的首要目標,學生的壓力就難以解除。只要我們教育上的「考試文化」不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無可避免的被「考試」所扭曲。考試考不出熱忱、考不出積極專注與企圖心、考不出使命感與責任心、考不出溝通與領導能力,更考不出品格與教養,遑論藝術文化內涵、個人品味。 過度強化複習,難有創新人才 考試看似公平,但我們的教育資源,一直都偏向補貼家庭經濟背景好、競爭力強的學生,對偏鄉地區及弱勢家庭的幫助相對不足。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人家的孩子讀國立,貧窮人家的孩子讀私立」的現象,一直被社會所詬病的原因,社經弱勢家庭的子弟,越來越不易經由教育翻轉,社會階級流動不易,造成「強者益強、弱者益弱」,這將是我們社會發展的警訊。 我們的考試制度,讓教與學受到嚴重的扭曲,老師的教學,如果引導學生向「界外」領域探索,往往受到家長「不適任」的質疑。因研發LED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說:「認知是拓展而變化的,其本質是創造或學習新的事物。如果教育過度強化複習,是產生不出創新人才的。」這是我們人才培育上面臨瓶頸的癥結所在。 12年國教新課綱的方向:發展多元智能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說: 「不要再寄望更多的考試可以評量孩子的潛能,一個會問問題、願意解決問題的人,才是未來需要的人才。」 他提出「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能組成光譜不同,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優勢智能,去學習其他面向的智能。要真正的發展多元智能,需要父母的價值觀有所改變。」這正是12年國教新課綱修改所希望的發展方向。 十二年國教的施行,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認知的分歧:一方認為,只有拿掉考試,中學教育才能恢復正常;另一方卻堅持,一定得維持考試,而且透過考試的評量,才有可能因材施教,保障教育的品質。考試成為問題探討的核心,除了考試之外,該給學生什麼不一樣的學習經驗,反倒鮮少探討。將學習活動與學習動機和考試緊密連結,絕非學生的意願,而是學校、家長期望所造成的集體氛圍,打造出只為考試而學習、越來越缺乏求知熱忱的下一代。我們教育上最大的問題是,下一代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學習,但學到的卻不是未來所需要的能力,成績好的學生,日復一日在考學循環中,也被訓練成考試的機器。 只會考試,將無法面對未來挑戰 在知識量大增,資訊高度紛雜的時代裡,未來的教育目標,無可避免的,將從以往以老師為核心的「怎麼教」,轉而成為以學生為導向的「如何學」。學習,不是為了要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獲得未來生活所必須的知能,甚至是學會如何能夠持久而有效的學習。我們的下一代,所需要的絕非考試的能力,而是面對問題能夠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絕非靠課堂上的教學及考試所能培養與造就的。 鬆開考試迷思,回歸多元才能 當輿論及社會大眾不斷的大聲疾呼,考試制度綁死了我們年輕一代的思維、綁架了我們的學校教學、僵化了學生的學習活動的同時,本以為調整大學考試制度,必定是水到渠成;而事實上卻仍是迷思未解、歧見重重。社會面,家長及社會大眾開始擔心不以考試為主的招生制度,將產生公平性的疑慮;學校面,中學老師質疑,一旦失去考試的引導,學生將失去學習的動機,讓教學現場的管理變得困難。這樣的質疑聲音,讓我們在招生制度的設計淪為考科與考試時程的斤斤計較。當「不該讓考試過度引導教學,應該讓學生多元適性學習」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當有心之士正積極致力於讓我們的學習活動脫離分分計較,讓分數的影響逐漸模糊,而回歸於多元才能呈現的同時,我們卻看到教育主管機關仍不得不向考試科目的設計與參採靠攏的無奈。 改變考試文化,改變臺灣學生的未來 就理想面而言,考試應該是考學生的素養與能力,跟課程無關,至少應該不是密切的相關。考些什麼應該比怎麼考來得重要,只有考試內容不侷限於教科書,教學才可能活化,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真正的多元,如果不將考試內容與教科書脫鉤,教學活動只能在一個窄化的內容中翻炒,學生只能在一個窄化的內容中反覆不斷的練習,一旦損耗了追求新知的熱情,教育前景就堪慮。只有取才不被考試所主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才不會跟著考試的內容而準備,被考試所綁架、侷限。大學的取才的參採,應該是一種全面性的能力考試,加上整個學習過程中綜整而成的能力與素養的評量,才有機會把時間留給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激發出追求新知的熱情。在設計考招制度時,我們真心盼望能改變我們的「考試文化」。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我們期待怎麼樣的考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