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瑞祥高中】新興科技教學結合防疫 自製紅外線熱像儀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新興科技融入教學,並與生活議題相結合。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嚴峻,各校全力推動防疫措施,許多學校陸續添購「紅外線熱像儀」加速入校人員測量體溫,但價格不斐且製造商供不應求。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掌握此趨勢,與科技公司合作辦理「自造紅外線熱像儀研習」,用不到1萬元的預算即可自製1套設備,備受各校矚目。 目前教育部國教署在全國建置10所區域推廣中心及45所促進學校推動新興科技融入教學,鼓勵各校師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認識新興科技發展的熱潮,創造更符合潮流的學習環境。面對疫情持續嚴峻,促進學校之一的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利用假日與嘉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自造紅外線熱像儀研習」,由於相當具有實用性,吸引各校老師熱烈參與。 老師們指導製作紅外線熱像儀。 瑞祥高中莊訓當校長表示,學校致力於推動「普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新興科技認知計畫」,希望將科技與生活結合,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這次研習一方面可將相關知識融入教學,另方面也可為防疫盡心力,雖然研習時間在假日舉行,仍吸引二十幾所高中職老師熱烈參與。 承辦研習的學務主任柯尚彬表示,只要將M5 Stack教學模組接上THERMAL CAMERA MLX90640紅外線熱像儀模組,再利用線上圖控程式,就可完成微型紅外線熱像儀或額溫計。因應疫情,包括學校在內的許多機關團體都很想運用「紅外線熱像儀」加速體溫測量,但價格動輒十萬元左右且供不應求。而這套自力製造的「紅外線熱像儀」可協助防疫工作,且費用不到1萬元,對學校可說是一大福音。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面對全國防疫總動員,很高興看到學校將科技教育融入校園防疫,如此學以致用的科技防疫,不僅可培養師生具備更有深度的科技素養,也加強對生活環境的關懷與聯結。未來將持續協助各校加強防疫整備,建立更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
高中校園 【2020高中地奧】建中.中一中.師大附中 獲個人組金牌
第19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總決賽金牌得主已出爐,「個人組」由建國中學二年級江彥德、台中一中二年級蘇子強和師大附中一年級李適軒同獲金牌殊榮;「地理論文組」有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中、花蓮縣私立四維高中等3校同獲金牌;「實察繪圖組」的金牌由來自台北市復興實驗高中、台北市立中山女中、彰化縣精誠高中分別獲得。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由教育部國教署擔任指導單位,是國內最具翻轉地理學習指標的競賽,也是國內最具國際視野的社會學科競賽項目。本屆由中國地理學會和彰化師大地理學系合辦,彰化師大地理學系及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共同承辦,迄今已進入第19個年頭。總決賽分「個人組」、「地理論文組」和「實察繪圖組」。在十二年國教多元理念下,「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已成為許多對地理領域展現熱情和優勢能力的學子們期待參與的平台,透過自發性、團體合作和統整探索的漸進歷程,培養獨特的觀點。 個人組 需英文應試 「個人組」總決賽由來自14所學校、35位高中生參加,全程以英文命題和作答,並且比照國際賽事規格安排野外實察,今年以舊山線的泰安火車站地景變遷為主題,融合農業、鐵道、觀光的發展和人與環境互動等多元題目,考驗高中生對生活環境觀察、彙整與評論,挑戰度極高,由建國中學江彥德、台中一中蘇子強和師大附中李適軒等三位同學榮獲金牌殊榮。其中,江彥德曾經獲得地理競賽國中組銅牌。這三位金牌得主,在地理知識、活用技巧、和跨領域統整都有穩定超高表現,實力相當,平分秋色。 2020高中地理個人組金牌得主合照。 實察繪圖組 強調實作技能 基於強調技能、重視實作,在「做中學」的學習素養,今年特別試辦「實察繪圖組」,以手繪地圖的作品畫出人與環境的故事,有86所學校,高達167隊參加,當中更是有多所社區型高中、職業學校首次參與高中地理奧林匹競賽。參賽的地圖主題包羅萬象,其中有多件展現新生代對本地異文化的高度關注,如台北穆斯林餐廳攻略、台中東協廣場周邊商店分布、彰濱工業區勞工國籍統計、中和緬甸華僑生活艋舺公園等。 「實察繪圖組」金牌由來自台北市復興實驗高中、台北市立中山女中、彰化縣精誠高中分別獲得。復興實驗高中的許菡倪、楊孟依的得獎主題為「背包客落腳處-台北市東區特色青年旅館」、台北市立中山女中陳昱君、葉子誼的「新板特區立體空中通廊系統行人通行地圖」、彰化縣精誠高中許沛涵、江品萱作品是「彰濱工業區-鹿港、線西區主要工廠勞工國籍統計地圖」。 2020高中地理實察繪圖組金牌得主合照。 地理論文組 自訂研究議題 「地理論文組」採自訂研究議題,需實地考察、收集資料後提出精闢的地理小論文。前8強隊伍每隊只有8分鐘進行論文簡報,宛如TED式車輪戰。今年論文題目豐富多元並且與時俱進,共有三組同獲金牌獎,分別是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中、花蓮縣私立四維高中。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的周德佾、黃翎瑋兩位同學以新竹市的白牌車做為探討主題;台北市復興實驗高中沈睿名、單武同學從廟宇的違建分布看處理的困境;花蓮縣四維高中的王思元、藍唯善則關注「養雞場」的危機與轉機。「地理海報組」的特優獎則由屏東縣陸興高中的張元貞、郭東妤獲得。 2020高中地理論文組金牌得主合照。
高中校園 【109教學卓越獎】高中職8校 獲最高榮耀
109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頒獎典禮已於9月25日隆重登場,各組角逐競爭激烈,在公平嚴謹的評選機制下,在高級中等學校組部分,入圍8所,其中4所金質獎,分別為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學、臺中市立霧峰農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4所銀質獎分別為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新北市立樹林高級中學、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金質獎四校 榮獲金質獎的四所高中職團隊方案理念如下。 【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學】 「發聲.VOICE 」,課程設計以VOICE為經、DNA為緯,縱橫交織本方案的層次性與脈絡化,具體實踐在三大課程主軸,分別為在地關懷、文化傳承及發聲,並透過教學模組形塑VOICE的時空性。就時間性來說,課程內容依循學生的發展,從高一到高二,由淺入深;就空間性而言,踏查與觀察土地與社會環境的變遷,引領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精神,藉由創發實作與表達發聲,引起更多共鳴,一起發聲VOICE! 【臺中市立霧峰農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 「霧農—悟農 食農—永續」方案之核心理念為「食作營養,農作健康」學校教師透過教育讓孩子們瞭解人與萬物共存共榮的重要性,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實踐,學習透過與自然的對話,反思並修正自己的行為,進而認同這片土地,讓自己能以職科專業切入食農、食安、食育等面向,成為以跨域合作模式共同肩扛社會責任的霧農人。 【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 在「福爾摩斯上法庭」方案中,希望涵養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態度,在理解與分析刑事案件之後,能夠針對被告是否為犯罪嫌疑人,依據法律規範進行判斷,進而成為有能力依據證據、理性對呈現問題,做出有邏輯的判斷。其次,在學習過如何解決問題之後,能夠依照習得的知識,獨立進行科學探究與實作,期望本方案的實施可以縮短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用探究的眼睛重新看世界」以「適性揚才,培養未來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公民」為目標,期望培育學生科學素養,使學生能發現自然現象的趣味並自發地探索解密,如同科學家用探究的眼睛重新看世界。有感於學生在傳統單向教學中,不免自限其知識追求於紙筆測驗,進而引導學生以「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探究成因」開發素養課程,促發學生主動探索及思考,增進其學科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銀質獎四校 榮獲銀質獎的四所高中職團隊方案理念如下。 【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為促使學生提前適應工廠生活的教育訓練、提升專業視野,「千思萬旅,旅獲奇機」方案課程設計融入德國師徒制與「工匠精神」理論,其精神包括專業、情感、負責三個要素。方案中的專業理論採雙軌制度,邀請業師及工廠管理幹部,入班宣導新穎專業知識,專業實作採用工廠的師徒制教育模式,進行跨視界的專業致理學習,培養精益求精專業力,打造出具有社會適應力、職場應變力,在生活上能熱情自立的技藝達人。 【新北市立樹林高級中學】 「八條遊風櫃 四方燦樹林」方案內容分為四個面向,尋根覓史—探究地方文史和產業發展,培養學生對樹林的在地認同,落實鄉土與部落關懷;生態保育—致力原生植物和魚類的保種育種,以及原民文化傳承,實現環境永續;美創輯影—培養學生文創寫作和藝術實作能力,實踐創客行銷;跨域視界—訓練學生外語表達並推廣在地產業文化,深化國際教育。 【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 方案內容以「藝遊左中,與詩漫舞」為題,讓觀者貼近藝術,讓藝術走入生活,校園中環境劇場以舞蹈結合自然地景舞過16稔,歷屆舞者透過肢體、動作,傳遞了藝術的力量,並且為突破框架,嘗試融入裝置藝術、音樂旋律、詩歌文學,舞者透過肢體說話,裝置藝術透過形態表達、文學透過字詞傳情。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玩、遊、戲是方案的動詞,智能、議題、行動則是教師關注的向度,臺南女中以「玩智能,遊議題,戲行動」課程,結合多元智能理念與融入重大議題,透過桌遊、實境遊戲與密室逃脫遊戲課程設計,培養、強化學生多元智能的展現,並訓練重大議題的思辨能力,課程最後的表現任務則落實對周遭生活的關懷與行動。「玩智能」是自發,「遊議題」是互動,「戲行動」是共好,結合全人教育的新課綱精神,激發學生潛能,在方案中習得的一切將是終身學習者必備的素養。 金質60萬,銀質30萬 教育部表示,教學卓越獎從92年開始,迄今共舉辦18屆,獲獎隊數總計約710隊。今年度教學卓越獎全國共有209隊報名參賽,各縣市共推薦105個教學團隊參與複選,評選過程中,各團隊全力呈現最優質的教學理念與策略,展現教師的專業與熱忱。經評審委員審慎討論,評選出40個入圍團隊,其中19個金質獎團隊可各獲60萬元獎金,21個銀質獎團隊則可各獲30萬元獎金。
高中校園 【2020國際資奧】臺灣獲3銀1銅,國際排名第6
我國參加2020年第32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7個國家、343名參賽學生中,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3銀、1銅,國際排名以獎牌積分計算為第6名,表現優異,是四名學生全都獲獎的18國之一。 今年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改為線上賽,各國代表隊伍各自在國內尋覓符合大會規定的場地參賽,並依規定建置競賽環境及訓練監考人員。 左起曹宸睿、楊承澔、陳冠辰、林秉軒。 榮獲3銀1銅,國際排名第6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位教授、學者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選、選拔訓練營、複選及決選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在2,045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競賽。四名小將表現優異,建國高中學生楊承澔(個人排名第34名)、竹科實中學生陳冠辰(個人排名46名)及臺南一中學生曹宸睿(個人排名60名)等榮獲銀牌;另一名銅牌獲獎者為建國高中學生林秉軒(個人排名138名)。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 臺灣已獲21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21金53銀27銅。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中港高中蔡芳玲 愛與陪伴打開心門
從辦公室到教室,這一條路,蔡芳玲每天要走上好幾回,無論有課或沒有課,有事或其實也沒什麼事,總之她就是喜歡朝教室走去,因為教室裡有她最喜歡見到的人。「芳玲」,學生們都這麼叫她,似乎有點沒大沒小,卻又萬分親切。「那是他們展現親近的方式,我一點也不覺得被冒犯!」蔡芳玲喜歡和學生們靠近到一種地步,就連中午用餐時間也捨不得放過。 鐘聲響起,蔡芳玲擱下手邊正忙著的工作,起身走向教室,熟練地拿起菜夾、湯杓,一面幫學生打菜,一面東聊西聊起來,「打菜媽」的名號因此不脛而走;這,也是一種親近的展示。吃飯、添菜、沒大沒小的亂聊,如家人般共聚的溫馨畫面,因著蔡芳玲,在升學壓力高張的教室裡,在孤僻、拒絕關心的慘綠少年們的生活中,每天如常上映。 蔡芳玲認為每個學生都是一朵花,而陪伴花開,是種幸福。 王校長的身教 影響深遠 「從小我就想當老師。」小時候覺得老師總是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很權威、很巨大,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直到長大後,蔡芳玲終於如願成為老師,可以權威、足以巨大,卻因深深被學生們的單純吸引,使她甘願走下講臺,成為學生生命中聆聽、陪伴的同行者。於是23年教職生涯,導師就當了22年。「我是一個不喜歡複雜的人,成為導師,每天與孩子們近距離接觸,他們的單純影響了我,使我對教育工作總是充滿熱情,且熱力不減。」 影響蔡芳玲的,還有兩位校長。初出茅廬於私校任職時,整整三年時間,每一個學期,校長王和明會親自帶著菜鳥蔡芳玲,挨家挨戶到每一位學生家中進行訪問。「一個班36名學生,每一位學生畢業前,我們會到他家至少6次,不但深入瞭解學生與家庭,更讓我學會了與家長互動的方式。」 王校長親自演繹了身教的重要,這股精神,為菜鳥蔡芳玲的教師生涯刻下難忘的痕跡,「他永遠是全校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的人。」如今羽翼已然豐厚的蔡芳玲,依舊維持著每天6點出門、9點回家的習慣,上課、備課、晚自習陪讀,勤勤懇懇的教職日常,就像在向王校長致敬。 周校長的堅持 成就榮耀 「堅持」則是中港高中校長周文松所展現的教育熱忱。周校長甫到任時,學校經營正逢低谷,蔡芳玲所負責的特色班「設計思維班」,也正面臨缺乏計畫經費的窘境,最艱困的時刻,卻在新任校長不計代價的堅持下,使班級得以倖存,不單如此,還紅紅火火發展了8年。 設計思維班的表現,確實未叫周校長的堅持失了底氣。在蔡芳玲帶領下,設計思維班於「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中,每每創下教人咋舌的表現,8年來不但屢獲金銀大獎,更是2017年臺灣唯一榮獲「團隊貢獻獎」的團隊,成為中港高中的榮耀。 中港高中由於位處偏鄉,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動機較為薄弱,因此蔡芳玲認為,學校應主動提供讓孩子安心的學習環境,家裡缺乏唸書環境或繳交不起晚自習費的孩子,皆可安心留校晚自習,蔡芳玲全程義務陪伴,讓學生在毫無經費負擔的顧慮下,安心學習。 「我們常說『學習低成就』,這句話往往窄化在課業成績的表現不夠理想上;但是,學業成績並不代表孩子的人生成績。」她希望打造一個讓孩子「安心失敗」的學習氛圍,「帶領孩子們參加發明展的過程,其實就在做這件事。」玩腦力激盪、不斷動手做try and error、團隊合作,目的就是為孩子搭建一個安心失敗的舞臺,使他們身上的光芒得以盡情綻放。 沒有「問題學生」 對於甫獲師鐸獎肯定的蔡芳玲來說,沒有所謂的「問題學生」,只有「有問題的」學生,這些在課業或生活上,甚至成長過程中遭遇困境的孩子,他們不見得會主動來到你面前尋求解答,他們需要時間以及足夠的愛與陪伴,才有可能打開心門。 所以蔡芳玲化身打菜媽,每天在孩子面前晃來晃去,便是為了等待一扇門的開啟,因為「陪伴花開,是種幸福。」她說,「我希望喊過我一聲『老師』的孩子,將來不見得要大鳴大放,但都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那正是花開的時候,從播種到開花,蔡芳玲願用一生陪伴,見證一朵花開的奇蹟。
大學校園 【109通識教師獎】大專傑出教師 4人獲表彰
「第9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獲獎人名單已出爐,包括: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張立鴻助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郭欣茹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焦傳金教授、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楊佩玲助理教授等四位教師,得獎人將獲頒獎狀、獎座及獎金新臺幣30萬元,以肯定與表揚他們在通識教育的貢獻。頒獎典禮暨座談會將訂於10月30日在教育部本部5樓大禮堂舉行。 為鼓勵大專校院優秀教師投入通識教育,教育部特訂定「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及獎勵要點」,公開辦理選拔,迄今已邁入第9屆,經由嚴謹公正的初審、複審及決審遴選機制,自44校63位參選教師中評選出4位得獎教師。 四師四風采 本屆4位獲獎教師各有其獨到的教學特色,郭欣茹副教授透過文學教育讓學生從思辨過程中暸解自己、與己身相繫的他者及世界,以研究學理聯結醫學與文學教學現場,優化醫療人文教學實踐。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郭欣茹副教授。 張立鴻助理教授以自己的心理學專業為工具,透過諸多日常實驗、設計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連結至生活經驗,貫徹通識教育在基礎教育上的意義。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張立鴻助理教授。 焦傳金教授的課程特色之一,在於結合時事話題,例如食安議題與新冠肺炎等,透過貼近生活議題的討論,讓學生掌握生命科技與科學知識的發展,增進對生命科學內涵的認識與了解。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焦傳金教授。 楊佩玲助理教授利用多元教材以及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打破學生原本對英文學習的刻板印象,為學生量身打造課程、教學環境,讓人感受到老師的熱情與用心。 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楊佩玲助理教授。 通識教師最高榮譽 為落實「通識教育為大學教育基礎」的理念,使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均衡發展並能有效連結,以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及培養核心能力,教育部於96年創辦此獎項,建立獎勵機制,期使長期默默努力耕耘的通識教師,因教學表現傑出而同樣能得到肯定及鼓舞,並激勵其他優秀的教師願意投入通識教學。 教育部的「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是授予教師個人教學獎勵的最高榮譽,具有高度的指標性意義,希望藉由標舉典範,持續引領各大專校院對通識教育發展的重視,願意投注資源在校內推動通識課程教學相關革新措施,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同時,得獎教師也將應邀至各校進行通識教育課程活動推廣,使通識教育理念可獲得更多教師的認同與支持,凝聚向心力,為提升教學品質及成效而共同努力。
大學校園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宣傳會 炸翻醒吾科大
外貌酷似年輕金城武的陳昊森,今(30)日與邵奕玫(米米)共同出席母校醒吾科技大學《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宣傳會,吸引全場爆滿同學分享上映喜悅。導演柳廣輝與監製暨編劇瞿友寧現場透露,會挑選上昊森與米米擔綱演出,主要是兩人在試鏡時,真誠的表達了內心故事,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別人,期待這部片能感動更多觀眾,即時關懷你身邊的人。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1988年剛解嚴的社會環境為背景,描述三位高中生的純真戀情及曖昧糾葛情愫,影片不只深入探討同志議題,更廣泛的詮釋家庭親情、同學友情及剛解嚴時代的深層社會面向。瞿友寧開場白就宣布令人振奮消息,這部片口碑場已締造國片最高紀錄,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有說不完的內心話想與身旁的人分享。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片中三位主角張家漢(陳昊森)、王柏德Birdy(曾敬驊)及吳若非班班(邵奕玫)扣人心弦情感,已在全國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成了熱門討論話題,其中陳昊森與邵奕玫分別就讀醒吾科大流行藝術學院表演藝術系四年級及一年級,加上全校共42位同學一起參與演出,更創下國片由同一所大學擔綱兩主角及參演學生最多紀錄。 醒吾科大校長陳義文表示,陳昊森一到表演藝術系就讀,他就發現昊森不論是外型或表演天分,都是不可多得的演藝人才,而邵奕玫就讀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時就就相當亮眼,選讀醒吾科大接受完整表演藝術訓練,更增加她參演機會,兩位同學在這部片中演出精湛,學校將包場力挺!  宣傳會中昊森與米米一開場,全場驚叫聲此起彼落,兩人回到母校也首次公開分享家庭成長背景內心話。昊森最感謝其姊姊陪伴他成長,他希望目前在法國讀書的姊姊能有機會看到這部片子,如果有下一次演出機會,他最想演片中神父角色;米米說出曾有過孤單童年,最感念已逝世的奶奶陪伴她成長,演完這部戲更感受即時關懷親人的重要性,不要成天只忙著看手機。 宣傳會中醒吾科大表演藝術系同學精心安排舞台劇,表演片中學校體罰及向神父告解橋段,搞笑演出全場爆笑聲不斷。瞿友寧現場邀請舞台劇中演出Birdy的表演藝術系四年級同學王文彬,兩人即興演出張家漢與Birdy最精彩的對手戲,只見瞿友寧一轉身一回頭,對著Birdy(王文彬)高聲吶喊,全場同學被眼前這幕「張家漢大叔」驚呆,因這一幕就是昊森在片中與敬驊最糾葛的內心戲。 宣傳會在醒吾科大摘星閣實驗劇場舉行,由表演藝術系方靜琦教授主持,流行藝術學院院長舒宗浩致詞表示,透過這部片正式上映,可以讓外界認識醒吾科大在流行藝術教育的多元化,只要有心往演藝圈發展的同學,都可以在醒吾科大找到學校打造好的舞台。 導演柳廣輝也分享這部片兩要角為何挑上昊森與米米,因他們兩人在試鏡時真誠的說出內心故事,真誠元素感動了自己,就可以感動別人,他物色人選不見得要很會唱歌或跳舞;監製暨編劇瞿友寧也勉勵同學,最重要的是不斷的充實內涵,像這部電影就是進入時光隧道,不只是探討同志議題,而是深一層的探討那個年代情感,甚至包括省籍情結等,他也期待未來能與醒吾科大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高中校園 【108課綱】中山附中跨域專題 引導探索學習
108課綱實施後,各校持續強化核心素養多元課程。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的專題研究課程,由跨領域教師參與,以學生感興趣的題材進行教學與研究。106學年度試行後,陸續獲全國中學生小論文競賽、全國科展及旺宏科學獎等佳績,於108學年度列為高一校訂必修。校長陳修平表示,新課綱提升了教師專業知能,也為學生邏輯論證、解決問題能力、科學思考等打下穩健基礎。未來將持續精進,累積學生更佳的實力。 教師跨域 社群增能共備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的專題研究課程,先以組織教師社群的方式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社群中有語文、數學、自然、社會及生活科技等五大領域、共11名教師參與。由於屬於跨領域課程,任課教師除本身的專業知能外,還需擴展其跨學科統整應用的能力。因此社群固定每月有增能活動,規劃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系統思考、閱讀素養、科學素養、研究方法等增能研習內涵,並搭配社群共備、觀議課及讀書會,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社群共備是提升課程品質、減輕教師備課負擔的關鍵。社群參考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課程發展模式,決定教學目標與課程架構,再分工編寫擅長主題的教案,例如國文老師撰寫文獻分析、數學老師編寫邏輯論證、生物老師發展實驗設計等;再透過社群分享,由其他領域教師進行回饋與修正。此方式使每個成員都能快速而有效率地掌握各單元精髓,學校也建立雲端資料庫,將課程資料全數上傳共享,同時進行公開授課或攝影觀摩,再議課討論學生學習狀況,進而反思、調整,讓課程內涵日益精緻。 引導學習 強化創意表達 中山大學附中指出,老師扮演的是課程活動設計者、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搭設學習框架,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互助學習」中發現原理原則。生物科老師黃翠瑩說:「我們儘量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題材切入教學,並且放手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主題進行專題研究。」學生研究主題常是充滿創意、超出預期,像是死刑存廢、青銀共居、綠能發電等重要社會議題;橋頭糖廠、左營房地產、高雄捷運等在地議題;夾娃娃機、美圖軟體、Youtuber、掃地機器人等生活議題,都成為小論文研究主題。 課程也運用專題講座、內容分析、實地觀察、實驗研究、創客動手做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學生王玫琁表示,這門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老師的講述時間很少,大多是小組同學間的構思、論辯、規劃和修正……,我們從討論中瞭解每個人的想法,然後再去調整,找出更好的答案。 為落實學生實務學習經驗,並強化其創意及表達力,學校會為學生舉辦一場「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鼓勵學生將所學之研究方法理論與專題研究實務密切結合,除了讓學生間相互切磋、彼此激盪之外,並邀請大學教授擔任提問與講評者,提供學生建議與改進的方向。 專題研究發表會台下學生提問。 校長陳修平表示,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到來,雖然教育現場的老師有一定的挑戰與壓力,然而也開啟了教師展現專業知能、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契機。每一堂用心設計的課程,都可看見學生的成長與改變,這樣的感動與成就難以言喻。未來學校將持續規劃更多元豐富的課程,讓學生獲得更良好的學習成果。
大學校園 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舉辦高中生「與客為友~客家文化體驗營」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於109年8月26日(三)至8月29日(六),舉辦為期四天的高中生「與客為友~客家文化體驗營」,引導參與學員深入了解客家文化、領會客家四大產業內涵及創新發展,過程中帶領學員們導覽本校校園及八甲茶園、參觀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所屬「台灣客家文化館」以及多處苗栗在地文化場所,包括客家粄仔工坊、嘉盛社區五文昌廟、湯氏宗祠、春田窯和苗栗市公所貓裏客家學苑,並透過粄食製作、藍染染布、茶席展演、手做拉坏陶器、觀賞客家電影等多元體驗活動,提升學員們對於客家文化的興趣。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文創系學生數位文創加值 農會月營收飆破10萬
本校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以下簡稱文創系)三年級陳巧蓉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所舉辦的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彰化縣竹塘鄉農會擔任數位行銷企劃人員,成績亮麗,開展「數位行銷」,讓農會團購月營業額突破10萬,彰視新聞等媒體爭相報導其利用一個半月時間運用其在聯大文創與數位行銷學系所學之、社群、社會行銷廣告露出、電子商務、以及客群經營的技能,協助農會團購活動、管理官網以及製作系列文創商品宣傳等等,提高彰化縣竹塘鄉農會曝光率、瀏覽人次與訂單,同時為自己留下一個難忘且充實的暑假。   陳巧蓉在設計上,為彰化縣竹塘鄉農會製作吉祥物米寶寶LINE貼圖,貼圖生動活潑且實用,考慮客群多為年齡層較高的長者,她將貼圖文案用語及視覺上調整為長者能夠時常應用的款式,同時也製作農會產品型錄,以她擅長的插畫風格勾勒出竹塘鄉農會農特產品,體驗期間竹塘鄉農會臉書粉專每篇貼文附圖也是由她所設計,協助竹塘鄉農會粉專貼文觸及率達到萬人,在行銷方面,她和同事及竹塘鄉農會員工協助下,共製作兩部以竹塘鄉農會農特產品為主軸的微電影,從腳本製作至實際拍攝及後製拍攝皆為她和另名學生共同完成,以置入式行銷手法結合劇情推廣農特產品-竹塘飄香米及竹塘米冰棒,而兩隻影片皆已於竹塘鄉農會youtube頻道上架 ,而為了促進竹塘鄉觀光人潮,她也規劃遊程設計,陳巧蓉製作了遊程海報及地圖,並將遊程地圖立體化,發揮她插畫能力將景點化為可愛生動畫面並製作成小立牌,增加遊程地圖趣味性,跳脫舊有平面單調地圖使人耳目一新。
高中校園 技職.科大攜手產業 強化職場英語
針對技術型高中學生英語文能力的「職場英語文能力體驗課程學習活動計畫」,108學年度共計有68校申辦,以學校特色為基礎,進一步與技專校院或相對應產業合作,開發各專業群科的職場英語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職場情境中提升英語文學習的成效。該計畫未來也將持續推動,鼓勵更多學校申辦,持續強化英語學習多元管道,以推動雙語國家政策。 東吳高職╳環球科大 嘉義市東吳高職與雲林縣環球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合作,以古坑咖啡產業英語導覽為主題,進行語文密集訓練的過程中,同時強化了旅遊餐飲管理專業與外語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介紹雲林在地產業的能力。參與的學生實際走訪咖啡莊園,體驗一日咖啡農職人,輪流用英語介紹古坑咖啡的歷史、咖啡豆的品種等,並錄製導覽影片,擴大服務範圍。 另外,東吳高職的學生也前往商業旅館與美式咖啡店學習職場英語會話,包括櫃檯服務及咖啡點餐等應用都是學習的範圍。透過各階段的逐步學習,學生們不僅可以加深學習印象,也能強化開口說英語的信心。 南投高商╳南開科大 國立南投高商則與南開科技大學外語教學中心合作,舉辦為期3天的在地藝文觀光文創職場英語文體驗課程學習活動。首先透過竹編實作與創意發想,讓學生探索在地傳統產業發展及外語溝通表達能力的可行性,各項竹編文化課程均結合英語聽力的表達密集訓練,也提供英語導覽實作與競賽的機會。在參訪三級古蹟「藍田書院」過程中,學生不只認識古蹟,更運用數位科技進行「有故事的藍田書院」攝影實作,完成後再進行英語故事文案撰寫與簡報,最後票選攝影創作及中英創意文案,編輯製作成跨年文創桌曆,為學習活動留下獨一無二的紀念品。 南投高商校長何景標表示,學校應用英語科長期努力營造全英語學習環境,創造職場英語應用的多元機會,並致力結合南投在地觀光文化資源。感謝南開科技大學專業師資的協助,結合學校教師團隊及外籍教師等力量,共同發展屬於該校的主題特色教材,讓學生兼顧學習在地文化與專業英語能力的運用,甚至進行文創、數位行銷等跨域發展,相信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專業群科與產業對應關係 除了東吳高職與南投高商,108學年度各參與學校也針對學校專業群科與產業對應關係,選擇多元的職場英語文體驗課程學習活動,例如到國際飯店體驗職場餐旅英語、至國立博物館進行情境英語文藝文導覽、參訪科大學習食品外銷所需專業英語文與知識、結合技專校院及產業資源,培養資訊技術相關職場專業英文能力,或與業界合作辦理學生舞台時裝實境走秀,營造全英語學習環境。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讓英語文學習與專業群科相互結合,將可提升學習與實務運用的成效。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項計畫,鼓勵更多技術型高中或設有專業群科高中申辦,讓更多學子藉此增進英語文學習動機,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
高中校園 【2020國際生奧】榮獲2金2銀,國際排名第4
我國參加2020年第31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獲得2金、2銀,在53個國家、212名參賽學生中,國際排名第4(以金牌數計算),成績亮眼,尤其是兩名獲銀牌的張翔鈞及黃示其升,獲得日本主辦國大會頒發的理論難題成績冠軍特別獎。今年因國際疫情持續嚴峻,原訂於日本旭州舉辦的競賽改為線上國際賽的形式來辦理。 由左至右:楊承寯、陳謙毅、黃示其升、張翔鈞。 2金2銀,獲理論難題冠軍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陳錦翠教授等2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營四階段,在全國4,646名參加學生中,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 國際生奧命題範圍廣 國際生物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簡稱IBO)是為國際間高中生舉辦的生物智能競賽。競賽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實作)兩個部分,各占總分的50%。 試題涵蓋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行為學、遺傳學與演化學、生態學、系統生物學等學門範疇。命題方向寬廣,讓考生能充分發揮認知及技能上的潛力,並可展現其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但同一年度獲得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二種以上獎項者,應擇優以最高獲獎額辦理。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國際平均排名前5 我國自1999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63金22銀3銅,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曾於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至2018年的競賽中全數榮獲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