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看表秒懂:14所大學漲價後,學費變多少?
14所大學提出105學年度大專校院擬調整學雜費的申請,調漲幅度在1.1 %-3.5 %間。以學費較高的醫學系來看,若漲幅3.5%,則每學期的學雜費將會增加2千多元。教育部為此將組成學雜費審議小組,預計6月底前公告審議結果。 大學問將14所大學(包含公立大學3校、私立大學6校、公立技專1校及私立技專4校)分類整理後,列出漲價後各學院(類科)的收費基準表。其中有包括你的學系嗎? 日間部四年制大學:漲後學雜費列表 日間部四年制科大:漲後學雜費列表 日間部五年制專科:漲後學雜費列表 【延伸閱讀】:105學雜費調漲結果:14所大專校院2校通過
大學校園 除了上課用電腦,科技會將教育如何改頭換面?
在過去一百年之間,我們吃飯、聽音樂、購物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受限於時間、空間、人物的限制。原因是什麼?不是法令寬鬆了,不是推動了改革,不是人們讀了哲學。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變化從何而來。 科技翻轉人們生活,飲食、音樂、購物已做了示範 過往,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吃飯,不是因為法令,也不是極權壓迫,僅僅是因為科技程度不夠高──燒柴加熱食物非常麻煩又難控制火候,食物難以長期保存,很容易腐壞,風味更是容易流逝。因此,吃飯這麼單純的事,無可奈何地被限制在特定時間、空間、人物條件下,而不得自由。 在二十世紀,因為發明了殺菌技術、因為冷凍設備普及,所以食物即使不脫水醃漬也可以保存很久;因為發明了密封包裝,即使是有湯有水的食物也可以帶到遠方,到荒山野嶺沒有主婦與廚師的地方,甚至到外太空出任務都有東西可以吃。 聽音樂這件事之所以不再受限於音樂廳表演現場,是因為今日我們有錄音科技,讓瞬間消逝的樂音成為永恆;是因為網路上有線上音樂平台,讓我們隨點隨聽;是因為我們有耳機或音響,把電流再還原成樂音。這一連串科技,讓聽音樂這件事跨越時空成為可能。 今天我們不再需要趕集購物,也是因為科技讓我們可以隨時逛線上商城,讓我們可以線上付款而不必面付現金,而且透過物流可以快速運貨到府。 現在,家長每到四五點,要到學校接孩子下課。未來,還會如此嗎? 科技翻轉教育,箭已在弦,指日可待 現在教育的形制、面貌、規則,大致上都是配合五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科技限制而設計的。 在五十年前,知識傳遞困難,成本昂貴。傳遞知識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將知識壓縮成教科書,全國共用一套,平均成本最低。教科書通常很難讀,需要進行「解壓縮」,而這個人就是老師。老師只出現在學校,在特定時間走進特定班級教課。 在當時的科技與資源限制下,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能適應這種方式的人,不好意思,你就是爛、就是笨,就該被責罵和羞辱。 但現在,知識貯量無限,傳遞極為快速便利,成本向零逼近。透過線上課程、圖書館、社群平台,其實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找最適合自己的授課者,找自己喜愛的同學,用合適自己的速度,學自己當時想學的科目。在過去幾篇文章(中,我們知道這些變化乃是現在進行式。 當科技已經讓這些事情變得可能,教育會走向什麼面貌?教育的翻轉,不會停留在在家看教學影片,回到班上進行討論。那些在教育體系中,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現象與架構,也許都會消融改變。 未來,學校還需要圍牆嗎?或者,城市就是學校? 當教育打破時間、空間、人的限制,想像大爆發 當科技允許我們隨時都可以學習,那些有關時間的教育概念都可以重新構思─什麼是放學?什麼是上學?到學校可以是為了和朋友玩,可以是和同學討論,回到家或是到圖書館可能正是學習的開始。學校不必開門也可以學習,那麼什麼是開學?當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什麼是畢業? 當科技允許我們在家就能查全世界的資料、參與全世界一流大學的課程,所有和空間相關的教育概念都會被顛覆─當哈佛和史丹佛歡迎全世界的人修它的線上課程,台灣各大學的入學資格價值將要如何改變?如果有時,我們在學校圍牆之外學得更快更好,教育要如何融入都市規劃? 當科技允許我們跨時間及空間和人進行學習與交流,所有和人有關的教育概念都將重組:同時修習線上課程的人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同班同學」意義將被改寫;若十五歲的學生可以修高中程度歷史、大學程度英文,年級也不再有意義;當小小程式高手十四歲可以開始教程式,十七歲孩子教網球來回報,老師和學生的定義,也將和過往不同。 這些聽起來很奇幻嗎?不,這些學習與教育方式,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實踐、運作、茁壯。 這些例子,在下一篇之中仔細分說。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除了上課用電腦,科技會將教育如何改頭換面?
大學校園 人類生活在往自由方向衝刺,教育呢?
深夜在便利商店買一碗關東煮當消夜,散步的時候透過手機聆聽音樂,縮在被窩裡從網路商城下單…對現代都會年輕人而言,這一切再也熟悉不過。我們似乎已經無法想像,日子曾經並不是這樣。時代的轉變總是如此:在變化之前,沒人想像得到,說出來都像神話;等到變化真實發生了,人人卻視它為理所當然。相似的事,很可能將發生在:教育。 那些發生在飲食、音樂、購物上的改變,都將在二十一世紀發生在教育事業上。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自由」 教育究竟要如何自由?這件事我們稍後細談,先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吃飯、音樂、購物這三項人類活動在二十世紀發生了什麼樣的釋放,教育的走向也就不言可喻了。 吃飯、音樂、購物,從時間、空間、人物的囚禁中釋放 在十九世紀之前,吃飯這件簡單的事有重重限制。吃飯時間並不自由隨意─要吃飯就得要在菜餚剛做好的時候吃。地點並不自由隨意─主婦做好之後大家立刻得上餐桌排排坐。而且若不是有善於掌杓的主婦或廚師在場,把飯煮熟不燒焦都不容易,更別說好吃。 吃飯這件事,在二十世紀被釋放了─從時間、空間、人物的限制之中被釋放。現代人隨時可以吃,在哪裡都可以吃,不必身旁有大媽和廚師也可以吃。或者到超商購買,或者加熱冷凍食品,或者叫外送,任何人都可以輕輕鬆鬆吃得非常營養飽足。 街頭的麵包店,隨時販售新鮮麵包,嘗味不必等。 同樣地,在錄音、撥放、音訊傳輸等科技發明之前,沒有任何人能自由自在地聽音樂。即使是權傾歐洲的法國皇帝,也只有在皇宮演奏廳裡,樂師齊聚演奏的時刻,才聽得到美妙的舞曲。樂師奏罷,音樂就消散在空氣之中,無法重複,也無法保留。無論權位多高,皇帝在打獵的路上想聽首音樂,也絕無可能。 今天,我一邊打字,一邊從YouTube 聽著披頭四1964年在華盛頓演唱會的現場錄音。即使已經事隔五十年,即使披頭四之中有兩人已經仙逝,但今日,不花費我分毫金錢,音符重現在我的耳畔,清晰如昨。我去上廁所的時間,還恭敬地按了暫停,等我回來後再繼續聆聽。 購物這件事亦然。過去,購物受到嚴苛的限制:所有的顧客和商家(人),要在每月的同一天(時),出現在一個市集(地),才可能販售和購物。沒有在正確時間、地點出現的貨物、商家、顧客,就斷然被排除在購物與買賣的權利之外。哭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早就可以釋放的教育,仍然以囚禁的模式運作 今日,你我隨時拿起手機,無論身在辦公室或是廁所,點進一家網路商城,可以是雅虎、阿里巴巴,也可以是亞馬遜,隨時可以買到全世界各地種類無限的商品。人、時、地的囚禁,在購物這件事情上,已經幾乎完全釋放。 發生在吃飯、音樂、購物這三件事情上的改變,給人類帶來了大量的便利與祉,這就叫「進步」,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光榮篇章。 然而,教育呢? 今日,教育的實況,仍然嚴嚴實實地被囚鎖在特定的地點、時間、人物情境之下。 要接受教育,每天得定時7:30踏進學校的四面圍牆之中,和三十來個同學坐在某個教室裡,往往連哪個屁股坐在哪張椅子上也被死死規定。9:10上課鐘一打,數學老師走進教室,你就不准讀英文,不准就是不准。10:00下課鐘一打,數學老師走出教室,你就無法繼續學數學,連門都沒有。學得快的科目想學深一點,不可能;不擅長的科目想學得慢一點,不可能;因為老師教這班學生只能有一個進度。 網上訂購,超商取貨,或是送貨到府。秀才不出門,能買天下貨。 教育的走向,(幾乎)只有一種可能 三十年後,教育會走向吃飯、音樂、購物的路,鬆脫時間構成的鐐銬,解散空間打造的牢房,拆卸一切因人物而設置的鐵欄嗎? 或者,三十年後,教育仍會維持過往的形態。學生在何時、何地、學什麼、怎麼學、向誰學、和誰一起學,仍然無法自主。被安排了就無法變更; 只要想變更就被視為找碴、惡劣? 其實,答案很明顯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切的生命都有一個相同特性:厭惡囚禁─而人類也是生命之一。你要讓任何生命脆弱萎縮的最好方法就是囚禁他─這也是我們對待肉雞、肉豬、肉牛、刑事犯的作法。 我們用「囚禁」對待學生,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過去式。這項改變,將會來自教育改革家的推動,或是來自教育部官員的德政?也許都不是。 造成改變的來源,下一篇文章告訴你。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人類生活在往自由方向衝刺,教育呢?
大學校園 沒有文憑到底多糟糕?過往的限制不必決定未來的教育
在我認識 Adrian 這個國中三年級的少年時,他已經透過在網路上修程式課程成為程式高手。他修的課程有不少都非常抽象困難,一般大學資工系的學生,即使有教授講課面授,他們可能都被這些課折磨得七葷八素、叫苦連天。但國中年紀的Adrian,靠線上資源學得不亦樂乎。 廖爸本身是台大資訊系畢業,經歷過打紙卡寫程式的時代,後來也一直在軟體業工作,算是這行的老兵。廖爸和他的同行、朋友,都看得出Adrian的實力。從國二升國三的暑假,Adrian與廖爸就決定自學,不再固定上課。 天哪,有沒有太冒險了一點? 世界將如何看待有能力而無學歷的一代? 國三下開始,Adrian已經和兩位業界高手創業了。雖然大部分時間在開發軟體系統和參加研討會,但還是經常練鋼琴。他還是會自己讀學校的課本,並且考學校的段考、期末考。在考前用心地把課本讀過一兩次,考試大致上都及格。因此,他還是能拿得到國中畢業證書。但是,要不要高中畢業證書、大學畢業證書,實際上廖爸和Adrian現在還沒有定見。 隨著資訊科技開展,愈來愈多人發現學習可以更自由;「自由學」案例愈來愈常見。 我問廖爸:「依您在資訊業多年工作的經驗,Adrian的實際能力,和一般資工系學生畢業比,是比較強或比較弱?」廖爸這樣回答我: 「這要分兩方面來說。第一方面,資工系學生會修許多理論課:離散數學、演算法等。使用某些技術的時候,確實要用到高深的數學,所以日後也許需要補。至少,當他日後要學的時候,他知道為什麼要學,以及如何運用。 但在另一方面,在一般業界所需要的軟體、程式實作能力上,Adrian的能力可能是一般大學資工畢業生再工作一兩年之後才能達到的水準。事實上,那些理論性的能力和知識,在一般的企業中其實很少用到。也就是說,Adrian現在要到業界找份寫程式的工作,已經是沒問題。」 想想也有道理。如果要以電腦、資訊為專業,Adrian現在的實作能力已經勝過大學畢業生,在未來三年要補齊理論和數學基礎也不見得難──因為網路上、書籍上都有,而且他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與意願。 沒有大學學歷,到底是否致命? 如果要學到扎實的能力,可以不用上大學,何必在高中、國中,和體質不良的制度拉扯掙扎呢?有很多人的擔憂是:沒有學歷,還是不利於就業。這個問題,我也和廖爸討論了。 廖爸是這樣說的:「放長遠來看,我並不很擔心是否能讀正式的大學,拿大學的學位。」在軟體界來看,Udacity線上課程認證代表的意義,和實體大學學歷愈來愈近。Udacity的課程是Facebook、Google、Georgia Tech 都有參與經營,其品質有目共睹。 此外,Udacity這些線上課程平台的學習認證,都有愈來愈成熟的檢核體系,只要通過檢核,就代表一定程度的學習成果。而且,軟體能力有多少,其實高手們之間只要幾局問答,檢視彼此的作品,什麼都瞞不了人。 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已經訪問過好些程式界的高手,許多人是大學沒讀畢業,也不少人大學不是學資訊的。許多知名軟體公司都有錄取高中生的前例,未來線上課程認證愈來愈普及,這樣的例子只會更多。(註:Facebook 案例、Google 報導) 「自由學」是程式界的特權?其實不是! 程式和軟體的業界確實是最不受學歷限制的專業領域,但事實上,許多其他領域也一樣可以。 所有人文學科(外文、史哲、藝術)、所有社會學科、所有商管學科、所有的技能專業(舞蹈、攝影、文字創作),都可能脫離學校體系,利用圖書資源、利用網路上的名師課程、共學社群進行學習。只要擅長英文的閱聽,這些領域在網路上的資源齊備、成本低廉、品質極高,絕不遜於台灣最好的大學。而且,學習者完全掌有學習的主動權,自己決定何時、何地、向誰學,和誰一起學,進度多快或多深 -- 這本身就是一大樂事。 也許,自然科學、生物醫學、各種硬體類工程等領域,需要儀器與材料進行實驗,所以短時間內還不可能被自學取代,但是那些自學能取代的領域,已經非常可觀。 某大學博雅教學大樓。在人文社會領域,許多知識和學養都可以在校外習得。 有一件事是我們知道的:世界對人才的需求在變化,教育的資源與方式更在快速改善──但台灣的教育體質一直沒有進展。為了追求大學文憑而做無效率的學習,本身也是很大的風險,不見得小於放棄文憑而追求實力。尤其,所有能展示成果作品的領域,學歷的價值都愈來愈縮水。 現在有點像清朝末年,局勢大轉變的時代,過往的經驗習慣還能指導我們嗎?赴歐美求西學是否冒險,讀四書五經考科舉又是否安全?現在誰也說不凖。也許,我們要借用五十年後的眼光,才能評斷。 可以肯定的是,當制式教育的變革蝸行牛步,自學體系與資源卻突飛猛進。過往,少數人自學是逼不得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許多人將擁抱自學,而且迫不及待。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沒有文憑到底多糟糕?過往的限制不必決定未來的教育
大學校園 如何造成欲罷不能的自主學習
在別的青少年在打電動的時候,一個剛上國中的孩子,沒人強迫,沒有考試,沒有老師當面講授,沒有同學砥礪,卻可以利用線上課程,在短時間內自學程式,許多人可能認為,一切只是因為這個孩子特別天才。 真的嗎? 到目前為止,Adrian已經在Udacity拿了七張修課認證,都是最優異的等第。在了解他的學習經驗之後,我非常好奇地問Adrian和他的父親廖爸:這是意外,或是只是我們還不習慣的常態。 擋不住的自主學習,背後有原因 面對我的問題,Adrian認為這不是意外,也不是他本身有多特別,而是他認為,無論Scratch或是Udacity,他們都掌握了課程編排的藝術,學生被吸引、進入門檻低、學習有效率,這是課程精心設計的結果。 在Udacity上,大課程被切成許多兩分鐘到五分鐘的片段,每個片段講解一個重要的觀念,之後接著一個小測驗,每看懂了一個觀念、做完了一個小測驗,就往前進了一步,就像電動遊戲破關,讓學員非常有成就感。Adrian 的原話是說:「當課程編排得好,一步步學習會讓人有『莫名的爽感』;學習一點都不覺得難受、壓迫,看到喜歡的課就會想鑽下去學。」 其實,教材如果設計得好,學習艱難的程式也可能像遊戲一樣精采刺激、欲罷不能。 並且,雖然 Adrian年紀尚小,他卻已經極了解這些課程、講師的價值─他說,這些課深入淺出地解說世界上最前緣的科技發展趨勢,讓人深受震憾。 舉例來說,「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這門課是 Google 智能車計畫的主導者(Sebastian Thrun)親自規劃與授課,而且其實他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史丹佛大學,都開授過這門課。他真的能將這個領域最核心、最精華的內容,用最淺近的方式說明解釋。在我們聊天的時候,Adrian 好幾次用「經典」、「世界級」這些詞來描述他修過的課。 自學不是自己學,有同伴和成就感 現在,自學已經不再是自己孤單地學;線上和實體的社群,讓全世界的學習者們能溝通和交流。 自發性的交流社群一直是軟體界重要的傳統。Adrian開始學習程式後不久,就開始參加台北Agile Code Camp這樣的社群活動─這是一個初學者教學相長的地方,再笨、再基礎的問題也可以問,許多人在其中毫無架子地互相分享資訊,教導彼此突破難關。在台北的Agile Code Camp,有時甚至有外國人參加,Adrian 還能在其中建立國際友誼。 Adrian在國二的時候完成了一套自動解魔術方塊的程式;但在上了「電腦程式設計」這門課之後,學到了分析課題與設計規劃的技巧,於是他再寫了一個結構更有條理的版本。也因為寫了這個相當優秀的版本,他在程式語言社群聚會當中登台發表,這年他也才國三。Adrian晚上則經常去參加業界實務社群的聚會、研討會、也因此打開他的視野。 在社群之外,Adrian也認識了一批在網路創業的年輕高手,他們非常認可Adrian 的程式能力。他們已經在工作地點為Adrian安排了一張工作桌,歡迎Adrian沒事就去。這些人都有相當好的程式背景,甚至其中還有數學奇才,常常熱心地和 Adrian分享學數學的心得,並教Adrian程式需要用到的數學工具、觀念。 因為學校體系也走向彈性,Adrian還可以每星期一兩天回他的原學校原班級,上體育課或美類課這類的課程。 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聯繫平台、制度彈性,自學愈來愈不是一件寂寞孤單閉門造車。自學不但可以學得精深有效,而且可以自由自在地結交朋友、拜師學藝。 某課程演講的現場─在校外,有愈來愈多的知識資源。 今日的例外,未來的常態? 「自學」這件事,在今日其實有和過往極度不同的面貌。自學,過去是爸媽在家教孩子讀教科書,這樣做也這能讓孩子不必受到考試每天摧殘,但確實受限於父母本身的才學與智識。父母二人,真的能勝過學校十幾位各科專業教師? 但今日,自學並不是爸媽扮老師;只要有電腦,就可以把全世界許多領域第一流的老師請到面前開講授課,而且多是免費。 廖爸說:「我認為Adrian基本上是聰明的,但還不至於是天縱英明的天才。」兩年前和Adrian一起上 Scratch 啟蒙課程的那一批孩子,是沒經過篩選的,只要願意就來了。這小群孩子之中,有13個完成修習困難的「電腦概論」,並且拿到認證,而且其中和Adrian程式潛力在伯仲之間的,至少就還有兩位。 電腦,從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變成人手一台的基本工具,不到二十年。手機,從少數人身分地位的象徵,變成人手一台的基本工具,不到十年。現在,自學還是少數人看似奇特的選擇,十年後呢、五年後呢? 現在,和Adrian一樣學習的人還少,但是未來,可不見得是今日的複製。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如何造成欲罷不能的自主學習
大學排行 2016全球年輕大學排名TOP10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布2016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依據學院的研究引用、教學表現、師生比例及國際形象等13項指標,來選出全球前150間年輕大學。 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榮登榜首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已連續兩年居冠。而德國的康斯坦莰大學和卡爾斯魯厄大學、法國的巴黎第六大學,以及義大利的比薩聖安娜大學今年都是第一次進入前10名。 由榜中可見有4所年輕大學來自亞洲,包括: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中國的香港科技大學,以及南韓的浦項科技大學和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其餘皆是歐洲大學。至於美洲大學,今年並無進入前10名。去年尚有美國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分居第7、8名,今年因超過50歲,不屬於年輕大學而未被選入評比。 臺灣入榜的年輕大學 臺灣也有5所入榜的年輕大學,其中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排名最佳,為43名,是臺灣入榜大學之首。另外還有排名第96的國立陽明大學,以及排名在101到150名間的長庚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和元智大學,辦學成效受到國際肯定。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 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想知道更多全球年輕大學的排名嗎?請點我進入。
大學校園 程式小天才的誕生過程
「我們去某頂尖大學的資訊工程碩博班分享,台下學生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這些學生都沒上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 ,這個當時才剛升上國二的小男生修課通過認證,而且是特優。」 在當天的談話之中,我想我一定也常常作出不可置信、深受震驚的表情。 程式小天才,兩年前只是普通電玩小孩 廖爸的表情很平淡,沒有特別高興、欣喜,或是驕傲─和聊各種生活瑣事一樣的表情。也許他習慣了,也許他打從心底覺得,這個情況才是「正常狀態」。 在去年暑假,我在一個程式教學的場合認識了廖爸和他的孩子 Adrian——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將升國三的年紀─看起來太純真可愛,我本來以為是五年級。我後來發現不能小看這個孩子,原來他差不多是助教,他在場的主要功能是指導那些高中年紀的學員。 這是異常,是天才,或者,這可能是未來教育的正常狀態(的一種)?在我訪問廖爸和 Adrian 的時候,這個問題不斷出現在腦中。 其實,Adrian 開始認真學電腦的時間並不特別早,他從小也是玩遊戲、上網、應用程式,一直到小六。 小學畢業的那一年暑假,廖爸讓 Adrian 報名了一個程式研習營。這個創新的程式研習營,使用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 Scratch 這個視覺化的程式軟體,教學生程式語言的基礎概念。 這是所有改變的開始。 方法對、思維對,學習可以自然而然 這可不是玩玩而己——Adrian 竟然在這個課程的期末作業,用這個軟體做了一個類似超級馬利的遊戲:一個人偶可以跑、可以跳躍避開陷阱,最後升級破關。 在這門課程後的另一個成果,是寫一個平面幾何的程式。我們都知道 Y=aX b 這個式子,可以在平面座標系上畫成一條直線。Adrian 寫了一個程式─在輸入 a 值和 b 值後,由電腦畫出直線;或是拉動直線,自動算出 a 值和 b 值。 Adrian 學兩個月後的程式作品:二元一次方程式代數與幾何 Adrian 玩出了興趣,於是國一後繼續參加研習營,老師教學生們使用 Udacity 這個網站,讓學生們自修「電腦概論」這門課。這門課的影片有中文字幕,但是非常難,比一般資工系大一教得還深,最後的期末專案也不是開玩笑:做搜尋引擎,並且將搜尋結果排序。 這門課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開始要使用非圖像化的程式語言,而且是在家自修線上課程,並沒有老師在旁邊盯進度、逐級解說。即使這樣,Adrian 還是花了三個月上完。他每天看課程大約一小時,周末 3-5 小時。 完成「電腦概論」之後之後,Adrian 就不繼續和老師上課了。他開始自學程式課程。 早上五點起床學程式:不為成績! 他開始自己在 Udacity 網站上逛街、找課來上修。他為自己選了「網頁程式」這門課,花兩個月上完。這門課在學習上又更難一級,因為沒有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 ─但也因為這樣,Adrian 的英文程度突飛猛進。 接著,Adrian 又選了「程式語言」這門課,這門課其實是在解釋一個很抽象困難的運作原理:人寫的程式語言如何編譯成機器運作的電子指令。 Adrian 的程式——展示方塊的產生、破解、圖像 在修這些課的時候,Adrian 常常早上五點自己起床看影片上課,直到必須去學校上學,然後晚上放學回家,做完功課後再繼續上課,一直學到晚上睡覺前。這一門課雖然作業不多,但是內容卻非常難,在一般大學資工系是開在大學三年級的程度。 在國一升國二的暑假,Adrian 自己說這是一個「瘋狂砍課」的階段。這兩個月之中,他選了「網路遊戲開發」、「立體圖像」,這兩門課各花了大約三周。國二之後繼續修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電腦程式設計」,這些都是一般大學資工系大三以上的課程。 例如,在「立體圖像」這個課程結束後,Adrian 做了一個魔術方塊的專案─先用亂數產生一個魔術方塊,用程式算出解方,然後用 3D 立體圖像展示解魔術方塊的過程。 我愈聽愈驚訝,我們總以為青少年只愛打電動。但其實,一個國中年紀的孩子,只要在合適的教材、合適的引導向,完全有可能自動自發學習程式:沒人強迫,沒有考試。 Adrian 的個案,並非顯示了他有多天才多優秀,而是預示了未來學習的一個可能性。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程式小天才的誕生過程
大學校園 《從零到一》創新先覺談教育:特異者昌,標準者亡
一位全世界最成功的創投,會問面試者什麼問題?他的畢業學校、科系、名次、科目成績,還是課本中的某段落知識? 彼得.提爾會問:「你有什麼異於常人的重要見解,說來聽聽。」 如果被他面試到,你會說什麼?台灣的年輕人,有幾個人說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答案? 也許你不知道彼得.提爾是誰,但你一定知道臉書。在臉書剛剛成立的時候,第一筆創投資金就來自獨具慧眼的提爾,他現在還控有臉書十分之一的股分。他看過數百個矽谷創投案例,成功協助了臉書等許多創新企業站穩腳跟,之後改變世界。他是這個世界上,看科技、看變化、看未來,最精準的一個人之一。 彼得.提爾沒有為教育特別寫書,但在他的近作《從零到一》之中,許多異於常人的重要見解,卻可引伸到教育的探討上。 安穩而傳統型的事業,或者,從無到有的冒險創新? 彼得.提爾並不是從小就冒險創新的,他曾經試著走上安穩而傳統的事業。 在大學畢業後,彼得.提爾就讀法律研究所,並且爭取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助理。他和大法官相談甚歡,差一點贏得職務,但是最後沒有錄取,當時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敗。但是因為這個挫敗,他從重視傳統、依據、條文的法律領域,走進面向未來,沒有具體規則的創新道路。 《從零到一》 十年之後,他往回看,說:「真是好險」。他知道,如果得到法官助理的職務,他許多年的青春歲月將用在採錄證詞,草擬交易合約,而不是創造新東西。 回首當年受教育的歷程,他批評,連美國教育也走向對競爭的癡迷,以類似的方法教導每個年輕人追求相同的目標,不問各別天分和喜好。不擅於透過閱讀,筆記,考試,作業等評量中表現出色的小孩以為自己不如別人,成績優異的人就走進和現實世界沒有交集的學術界 -- 這一切其實不是對美國有利的教育。 當你將視野放在長期,總會有人看到你 彼得.提爾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世界其實已經預備好接受長程的創新。 在 2012 年,紐約時報獲利 1.33 億美元,在同年,推特還在虧損。但推特的市值到 240 億美元,超過紐約時報 12 倍。原因在於,投資人看好推特的未來收益,因為它能取得獨佔利潤,而報紙的時代已經過去。 LinkedIn 也是一個例子,在2014 年,該公司市值是245 億美元,但它2012年營收僅10 億美元,淨利才2160萬美元。目前的獲利與市值根本不成比例 -- 原因是許多有長遠眼光的投資人,思維已經超越了短期損益。 今天,我們教育的思維是短期損益,還是長期評估?今日的世界,已經願意給思考長期的人合理的回報。 比誰比較早來排隊,是競爭;成為吸引別人排隊的表演者,是創新。 思考未來與人生,不要被學校誤導 彼得提爾發現,如果只看大學科系,而不了解世界,不思考未來,很可能會被誤導。 他舉了一個例子──多數歷史優久的著名大學都有物理系,其中許多學者在研究天文學,而且還投入大量預算;但相比之下,許多著名學校根本沒有營養學系,也沒有投入資源與人力去研究營養學。 但是,天文學許多重要的內容早已確知,不會改變,也很難基於天文學創造能改善人類生活的事業。但營養學相反,許多基本課題還沒有明確答案,而且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營養學沒理由不比天文學重要,但大學卻因為幾百年的學術體系,不見得重視營養學。如果你不思考世界,眼光只看到大學,你可能不會注意到研究營養學的價值。 無法「分散風險」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能和別人長得一樣 彼得.提爾建議我們以投資人的思維看待教育歷程。因為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是投資人——我們要選擇一個職業生涯,而且我們最終要承擔這個選擇的結果,無論是收入、成就,還是各方面對我們的影響。 然而,投資金融中的鐵律:「多元投資組合」──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卻不適用於人生,人生無法分散風險,自己可不能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提爾建議我們向企業的興衰借取教訊: 成功的公司都長得不一樣,靠解決一個獨特的問題而取得獨佔地位,倒閉的企業卻都長得很像,因為他們沒有特色。 要標準,還是特異;要競爭,還是要創新 台灣的教育,太強調標準,太強調競爭力,許多學生贏在短期爭成績爭名次,但是台灣最終輸掉了我們在世界的獨特地位。標準化就能替代,要壓低成本一定競爭不過中國、印度、孟加拉。 彼德.提爾在《從零到一》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教育者一件事:創新才能擺脫競爭,特異才是真正的優勢。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從零到一》創新先覺談教育:特異者昌,標準者亡
大學排行 【2016國圖大調查】私立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想知道哪些大學的論文影響力較高?看看國家圖書館的分析報告就知道。 今年國家圖書館利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截至105年1月31日為止收錄的 59,070 筆博碩士論文資料,將全國142所大學分為「公立」、「私立」、「技職」等三大類,採用「103 學年度電子全文授權數」、「103 學年度電子全文送存率」、「104 年論文書目點閱率」、「104年電子全文下載率」等四大指標,來分析學位論文的影響力。 而在全國36所私立大學中,哪些學校的論文最具影響力呢?快來一窺究竟。 ★你或許也想看: 【2016國圖大調查】公立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2016國圖大調查】科技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論文影響力TOP10 【103 學年度私立大學學位論文學術影響力綜合指標排名表】 南華大學奪冠 由上表中可見,南華大學、世新大學、實踐大學,分居排行榜的前三名,綜合指標的總分以南華大學最高,達34.75分。 榜首的南華大學雖然全文授權數名列第五,但其全文下載率和書目點閱率皆高居第一名,榮登影響力排行榜首也算是實至名歸。 然而,全文授權數最高的文化大學,卻因其書目點閱率最低,而全文下載率也不高,因此拉低了整體表現,位居影響力排行榜第八名。 同場加映:綜合大學論文熱門研究主題 系統程式將103學年度全國綜合大學的46,430筆博碩士論文資料,進行論文題目自動斷詞,取得前 50 名的熱門研究主題,包括:教學、學生、教師、網路、企業、細胞等,可一窺綜合大學的學術研究趨向。 【103 學年度綜合大學學位論文熱門研究主題 Tag Cloud 圖】 ====【小編提醒】==== 學位論文的公開發表是學術研究能力的展現,藉由學位論文的公開傳播,各校研究成果將擁有更多機會在國際學術領域中取得更高的曝光率以及被引用率,進而提高學術影響力。 想進一步了解學位論文的相關分析,請參考:103 學年度臺灣學位論文研究趨勢與學術影響力分析報告(http://goo.gl/zLrYp1)。
大學排行 【2016國圖大調查】公立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哪些大學的論文影響力較高?看看國家圖書館的分析報告就知道。 今年國家圖書館利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截至105年1月31日為止收錄的 59,070 筆博碩士論文資料,將全國142所大學分為「公立」、「私立」、「技職」等三大類,採用「103 學年度電子全文授權數」、「103 學年度電子全文送存率」、「104 年論文書目點閱率」、「104年電子全文下載率」等四大指標,來分析學位論文的影響力。 而在全國34所公立大學中,哪些學校的論文最具影響力呢?快來一窺究竟。 ★你或許也想看: 【2016國圖大調查】私立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2016國圖大調查】科技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論文影響力TOP10 【103 學年度公立大學學位論文學術影響力綜合指標排名表】 屏東大學奪冠 由上表中可見,國立屏東大學、國立臺南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分居前三名,其綜合指標的總分都在29分以上。 其中,國立屏東大學雖然全文授權數不算高,但其全文下載率和書目點閱率皆分居第一名和第二名,也就是說在屏大所有授權的論文中,最多人點閱和下載觀看,可見其論文影響力之大。 其中,雖然臺灣師範大學的全文授權數最高,達30分,但由於其書目點閱率與全文下載率都不到25分,因此整體表現稍弱,位居影響力排行榜第五名。 知名大學缺席 在這次的排行結果中,不少知名大學因全文送存率與全文授權數偏低,因而影響綜合排名的成績,未能進入前10名。知名大學之所以不願將學位論文送國圖典藏或授權國圖,原因可能如下: 1. 有些大學基於獲益的考量,而將學位論文電子全文授權給商業資料庫廠商,採付費下載的模式提供給使用者利用,以獲得更多的回饋金,因此不願送存國圖典藏或授權開放利用。 2. 有些大學基於專利申請與智財權保護之考量,因而不願提供學位論文電子全文,對於論文書目亦採取延後開放的策略,使民眾無法即時查詢利用。 3. 有些大學的電子全文上網授權書採取授權開放與送存典藏同步的方式,因此若該電子全文未授權國圖上網公開,則電子全文亦不提供給國圖典藏。 4. 有些大學基於突顯學校數位典藏特色、衝高世界網路大學排名之考量,因而學位論文電子全文不送存與授權國圖,而僅於自校學位論文或機構典藏系統中開放民眾免費查詢與下載使用。 ====【小編提醒】==== 學位論文的公開發表是學術研究能力的展現,藉由學位論文的公開傳播,各校研究成果將擁有更多機會在國際學術領域中取得更高的曝光率以及被引用率,進而提高學術影響力。 想進一步了解學位論文的相關分析,請參考:103 學年度臺灣學位論文研究趨勢與學術影響力分析報告(http://goo.gl/zLrYp1)。
大學排行 【2016國圖大調查】科技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想知道哪些大學的論文影響力較高?看看國家圖書館的分析報告就知道。 今年國家圖書館利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截至105年1月31日為止收錄的 59,070 筆博碩士論文資料,將全國142所大學分為「公立」、「私立」、「技職」等三大類,採用「103 學年度電子全文授權數」、「103 學年度電子全文送存率」、「104 年論文書目點閱率」、「104年電子全文下載率」等四大指標,來分析學位論文的影響力。 而在全國68所技專科大中,哪些學校的論文最具影響力呢?快來一窺究竟。 ★你或許也想看: 【2016國圖大調查】公立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2016國圖大調查】私立大學論文影響力排行榜Top10 論文影響力TOP10 【103 學年度技專科大學位論文學術影響力綜合指標排名表】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奪冠 由上表中可見,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以及南開科技大學,分居排行榜的前三名,綜合指標的總分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最高,達61.60分。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在全文下載率和書目點閱率皆高居第一名的狀態下,雖然其全文授權數不算高,名列第六,但無損其整體表現,在影響力排行榮登榜首。 然而,全文授權數最高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在其書目點閱率表現居中的狀況下,卻因其全文下載率敬陪末座,因此拉低了整體表現,無法擠進前三名,影響力排名第五。 同場加映:技專科大論文熱門研究主題 系統程式將103學年度全國技專科大的12,642筆博碩士論文資料,進行論文題目自動斷詞,取得前 50 名的熱門研究主題,包括:網路、績效、學習、產業、企業、消費、滿意度等,可一窺技專科大的學術研究趨向。顯而易見地,技專科大的論文研究主題與臺灣相關產業之發展有較高的關聯性。 【103 學年度技專科大學位論文熱門研究主題 Tag Cloud 圖】 ====【小編提醒】==== 學位論文的公開發表是學術研究能力的展現,藉由學位論文的公開傳播,各校研究成果將擁有更多機會在國際學術領域中取得更高的曝光率以及被引用率,進而提高學術影響力。 想進一步了解學位論文的相關分析,請參考:103 學年度臺灣學位論文研究趨勢與學術影響力分析報告(http://goo.gl/zLrYp1)。
大學校園 考大學:經濟科系學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活動的一門社會科學,它可以拿來解釋經濟行為、甚至是預測人類行為!小從消費交易,大到公部門決定國家政策,所有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都能透過分析及推理解決所有問題,進而產生社會影響力,主導國家未來發展。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惠玲指出,經濟系培養學生能正確找出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甚至做出預測,因此人人都適合念經濟。對經濟科系有興趣的同學,快來看吧! ​​​​​​​ 國家經濟與重大決策掌舵者 在臺灣政經發展的重要人物中,李登輝、郭婉容、孫震、邱正雄都占有一席之地,他們背後都有一門強大的學問藉此支撐,那就是:「經濟學。」 什麼是經濟學?簡單來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所有行為的學問,其實就是拿來分析跟推理邏輯的一項專業工具,其概念及主軸非常簡單;第一,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第二,經濟學研究社會現象,舉凡國家所衍伸的一切經濟行為,包含貨幣、利率、金融與經濟成長,全都包含在經濟學的範疇裡,因此經濟學就是社會科學,而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並無差異,比較不同的是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現象,而經濟學研究全人類的經濟活動。 舉例來講,因為人類慾望無窮、但資源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個條件之下,做出相對較佳的決定,如何安排有限的資源成為關鍵,這在經濟學中都有解決辦法。因此我們要求學生進到校園後,必須學習並具備三個核心價值,一是具備專業經濟知識的能力,二是學生須有獨立的分析能力,三是對事物有正確邏輯推理的能力。 【偉大的經濟學家都是思想家】 首先是專業的經濟學基礎,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們會讓學生深刻了解什麼是供需法則,什麼是機會成本,什麼是外部成本等等,這部分我們可以透過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等等提供相關學問。我們也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獨立的分析能力,因此結合統計學的內涵相當重要,因為經濟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過程中如果只是隨意推斷必會失去可信度,因此透過數字分析及運算計算,才能達到精準與正確。最後是學生必須具備正確的邏輯推理能力,簡單來說,現在若面臨某原物料價格上漲,經濟學家必須推理出可能產生哪些民生問題,又或是政府失靈、特許產業的相關論述。 當然有學生因此提出疑問:「想讀好經濟學,數學底子要非常好?」我必須提出一個比較值得思考的方向,那就是「偉大的經濟學家都是思想家」,這也應證我上述所提及的,經濟系學生必須具備經濟專業知識、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在這個宏觀的架構之下,經濟學家即能正確找出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甚至做出預測的可能,我們期望學生都能具備這三個能力。例如我們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先生,在做出任何跟貨幣或是利率有關的重大政策之前,前提是因為有精準的數學運算及經濟學專業知識所支撐,否則無法做出如此困難的決定與正確判斷。 【人人都適合唸經濟】 至於什麼人適合來唸經濟學系,就我個人所觀察,其實所有人都適合,只要你對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事物都感到興趣,你會在經濟學系中如魚得水;經濟學結合各種社會議題探討,對於自身的邏輯推理能力訓練會更有幫助,了解我們如何面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社會資源分配,並找出解決國內、國際間經濟問題的方法。 由於重視理論,對於有意從事教職,或進入研究機構,又對經濟學有興趣的學生來說,經濟學系自然是不二選擇,但有意就業者也不用擔心未來出路,由於 4 年所學沒有針對特定行業設限,就業領域反而更加寬廣。 最後我想特別提及,去年我們臺大社科院大樓新落成,並且成功整合院內各系所及校內社科相關中心,如人口性別中心及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的研究能量,為的就是能進行跨領域的先驅研究及資料蒐集,以建立國內社會科學的研究典範,因此就如同我期望所有進來臺大研讀經濟學系的學生,我們期望透過跨領域的學習,讓學生具備更為宏觀角度的思維,而這群經濟系學生的確也在社會上產生正面影響力,並且主導國家往好的方向,我們期許師生共同努力! 本文摘錄自《大學財經科系指南-選對科系你就是最搶手的CEO》 p102,﹤國家經濟與重大決策掌舵者﹥一文。 對其他財經相關科系也有興趣,可以參考: 【考大學:財金科系學什麼?】、【考大學:保險科系學什麼?】、【考大學:國企科系學什麼?】 【考大學:會計科系學什麼?】、【考大學:財稅科系學什麼?】、【考大學:統計科系學什麼?】 ★★經濟相關科系都在這(財經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