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新生始業式 校長化身為機長帶領全體師生夢想起飛
為歡迎大一新生,長榮大學4日晚上於體育館舉辦新生入學式,今年入學式以「夢想起飛」為主題,校長李泳龍更身著機師服帶領校內行政、教學主管與公關天使一起進場;過程中更安排校長有獎徵答,增進現場互動,學生回答踴躍,歡呼聲四起,最後讓全體師生射出由無人機中心設計的紙飛機,象徵夢想起飛。
高中校園 【2019國際資奧】臺灣獲2金2銅,國際排名第6
我國參加2019年第31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7個國家、327名參賽學生中,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2金、2銅,國際排名以獲獎牌數計算為第6名(俄羅斯為4金;中國及美國為3金、1銀;南韓及越南為2金、1銀1銅),表現優異。 由左至右為蘇柏瑄、王師宇、蔡旻諺、唐博彥。 榮獲2金2銅,國際排名第6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李忠謀教授等十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選、選拔訓練營、複選及決選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在161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競賽。其中,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學生蘇柏瑄成績最佳,獲得個人排名第6名,另一名金牌獲獎者為王師宇,亦為該校學生,獲得個人排名第11名。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 臺灣已獲21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21金50銀26銅。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建國中學黃儷慧:卓越的孩子也可能有危機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黃儷慧說。的確,在她的生命裡,有兩個人的生命,深深影響了她。 「會不會讀書都無要緊,一支草一點露,凡事好好做就很好…」,纏小腳的祖母,卻有著最開明、遼闊的胸襟,她從不打罵,但深得兒孫們的尊敬,她不滿口大道理,卻是黃儷慧心中的典範。祖母的父親是私塾老師,所以她對選擇就讀師大的黃儷慧有著深深期盼:「阿慧啊,汝就愛好好做!」這樣的期盼,溫柔地引領著黃儷慧,走上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之路。 黃儷慧也是家中第一位基督徒,每當她混亂失措,或遇到難解的學生問題,耶穌的生命便化為聖經的話語,躍然紙上,安慰、造就、勸勉著她。祖母與耶穌,他們的生命,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成為黃儷慧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優秀的孩子也有危機 成為老師,一開始,黃儷慧任教於私立高職,所接觸的都是愛打架、鬧事,以拳頭證明自我價值的孩子,「他們的問題是外顯的,比較容易找出癥結所在。」23年前,黃儷慧轉任「集全臺第一名於一校」的臺北建國中學,在這個朋友笑稱「躺著教都行」的學校,身為國文老師兼導師的她卻發現,各方面表現卓越的孩子,或許正隱藏著難以觸及的巨大危機。 「許多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失敗,就出現在這裡!」進入高中第一學府,以前隨便讀就能考第一名的學生,現在竟然會吊車尾,於是內心惶惶不安,於是自我否定,出現憂鬱、恐慌,甚至不斷以乖張扭曲的行為,企圖證明自我價值。 「然而,他們的癥結難以被發現,」因為過於優秀,不願示弱;因為各界期望過高,不敢發出求救信號。這樣的孩子,如何引導他們交付信任,打開心、打開口,不再於黑暗中踽踽獨行,是黃儷慧最大的挑戰。 「惟有在愛的溫度裡,教育才能真正影響人的內心深處。」黃儷慧相信,無論問題外顯或隱藏,當孩子面對軟弱時,愛是唯一的解方。 大男生合織紫色圍巾送黃老師(圖中)。 用愛引導 細心關懷 曾有學生上課趴在桌上睡覺或做自己的事,為呵護學生自尊,黃儷慧不當場斥責,而會在下課時找學生聊聊,深入瞭解原因,然後笑著對他說:「ㄟ你欠我一堂課喔,下次好好聽課啊!」她知道建中學生有完美主義的傾向,總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對於學期成績55分的學生,黃儷慧也會半開玩笑的說:「這次給你60分,但你欠我5分喔,下學期要更努力!」 被欠了這麼多,黃儷慧卻贏得了孩子的心,學生們反而更努力,以不辜負老師的細心關懷。曾有學生上傳色情影片,她知道後,心痛又嚴肅的對學生說:「我很愛你,但不愛你的行為!」黃儷慧以一句話說明了愛的聖潔與界限,讓學生深感羞愧,不再犯錯。 「要用愛引導,不要只會打罵、批評,讓孩子失了志氣,」黃儷慧說,與孩子溝通時,要善用讚美的力量,「讚美、建議、再讚美」,將大道理夾進讚美裡,才不會讓人難以下嚥。師生發生衝突時,黃儷慧更認為自己比學生年長,理應先道歉,為的是將關係挽回,使學生仍能回到愛的關係中。她看重愛,甚於事、甚於理、甚於為師的顏面,如此生命,自然能夠敲開孩子緊閉的心。 面對挫折 克服軟弱 黃儷慧透過國文教學,以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品及其生命,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敗。她引羅曼羅蘭的話:「英雄不是沒有怯懦的時候,只是不會被怯懦征服。」讓孩子知道,所謂英雄,不在於能夠征服什麼,而在於能夠承受什麼。她也引司馬遷被處宮刑一案,看見他忍人所不能忍,最終完成《史記》的生命態度;更借燭之武的臨危就國、虯冉客的能捨能讓,引導學生師法古人,發現生命的價值。 黃儷慧如此為學生的軟弱擔憂,是因為她也曾經軟弱。年輕時,經歷父親經營山林失利,鬱鬱寡歡的歲月;中年喪偶,哀傷痛苦無法自己。「因此我更能了解軟弱者的心情,也樂意與學生分享我的生命,好激勵他們不被挫折所困。」黃儷慧將自己的生命如五餅二魚撥開,與人分享,使年輕的生命得以飽足,不再軟弱,因為她相信,生命影響著生命,那是時間與空間都無法阻隔的力量。
高中校園 【我的18歲】高中決定從醫,期許大學莫忘初衷
走過高中,邁入大學,看看過去的三年和未來的歲月,我想引用王國維於著作《人間詞話》中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來做紀錄。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境界: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有明確目標與方向,登高望遠,瞭解成就事物的體系與方法。 初進高中的我和許多學子一樣都不太清楚自己以後要幹嘛,還記得那個暑假參加了科學奧林匹亞選訓營,我對於參加競賽的興趣和感動於焉誕生,想要變強的念頭在心中萌芽,同時也訂下目標要朝科學相關的領域發展,我將持續參加學科能力競賽、奧林匹亞和國際科展並以此鍛鍊自己。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中時常聽到師長分享臺大醫科學長們的輝煌過往,參加校外競賽時也發現我在化學和生物領域表現相對優秀,在經過師長的潛移默化和自我探索後,我發現醫學是個不錯的路,加上定期捐血的習慣告訴我,我有樂於助人的特質;喜歡參加競賽營隊並廣交朋友的個性告訴我,我能夠很快和陌生人建立起互信和友誼,這些都在在說明了自己適合從醫。我知道醫學系所要求的成績標準是很高的,尤其是目標臺大醫科,但當時的我知道非努力於高中課程而已,我要將精力放在競賽上,為自己未來的個人申請備審資料努力,我很清楚現在課業到高三複習時能夠精熟,所以拿到一些同輩沒有的證明是比較有價值的。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意指必須經過一番努力,堅定不移,無怨無悔走下去。 在得知自己取得問鼎臺大醫科的學測成績後,我便全心投入個人申請的資料準備,也遇到許多挫折,自傳和自我介紹被老師說沒有亮點而無法吸引教授,接觸許多醫療議題後才發現醫師的工作環境或許不是那麼理想,也有過徬徨,我曾坐在電腦前崩潰而放聲大哭,只因為感覺自己不會是那40人其中之一,準備過程不像是學測那樣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會因個人的價值觀有關,當時準備起來就覺得特別的無力。 一階放榜時我就覺得無法承受而去找導師聊我的狀況,他提醒我其實我上的機率比其他人都大,因為臺大看化學和生物的實作成績,有參加過競賽會有不錯的幫助,就算沒考上,指考用兩個月準備也綽綽有餘,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其實當初真的不必那麼焦慮。得知結果後我便開始做一些上大學的準備,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我開始找時間游泳,培養未來極需的體力,開始把荒廢已久的饒舌樂拿出來聽,希望以後加入臺大嘻哈文化研究社,同時學開車考駕照,暑假時參加一些營隊再次認識新朋友和更了解大學生活。 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境界:意指必須下足功夫,反復探索、研究,自然有所發現。 面對大學生活,我的想像就是自由變多了,但這也同時意味著責任。我即將進入臺大醫學系,課業的繁重自然是一大重點,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是一大關鍵;此外,我也有志於在未來投入一些醫學相關研究,因此在大學階段希望能夠參加學校實驗室的研究,為未來的研究能力鋪路;另外我也要加入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代表臺灣參加國際的醫學生交流活動,像是SCORE研究交換部門就是很好的機會,可以到國外的實驗室進行短期的醫學相關研究,相信在這些研究相關的學習下在未來能夠發明更好的醫療技術。 其他關於大學的想像和期待就比較屬於生活方面,兼家教一直是我對自己的期望,高中之前父母是我生活和課業支柱,我希望在未來頂著臺大醫科的光環兼一點家教,幫家裡減輕負擔,但也不能因此而在學習有所滑落,必須要取得平衡。最後最重要的還是莫忘初衷,我不能因為外在環境的困難就遺忘當初為何決定當醫生,或許深入接觸後會和自己的期待有所差異,但我也會努力走下去。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走過高中,邁入大學,對大學生活的想像與期待 Back to the future
大學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許詠竣&王明亮,熱情進取創造奇蹟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許詠竣、王明亮的故事。 許詠竣-「我會更勇敢」 許詠竣在繪圖基礎課程扎根很深,主動蒐集資訊掌握趨勢符合脈動,對師長交付作業進度總是超越同儕,成績優異履獲獎學金。患病後,未中斷學習,克服身體上的不適,繼續進修擴增語言。詠竣努力向學積極參與國際競賽,獲得TOEIC多益考799分、107年代表學校到上海觀摩汽車設計展、到武漢參加個人汽車設計展、同年11月獲頒罕病基金會成績優異獎、12月獲邀到貴州省聯合製造公司實習。他善解人意樂於助人、個性開朗,是一位努力不懈的學生典範。同學說:「當有一天你再也無法走路時,我們會用輪椅推著你、會背著你上學」。 詠竣今年21歲,工業設計系汽車設計組學生。從小就對繪畫充滿熱情,對在路上馳騁的名車更是著迷。兩歲時,不幸被傳染劇毒的七十一型腸病毒併發腦膜炎,在加護病房醫生發出三次病危通知,充滿色彩的童年被痛苦的復健塞滿,在醫生和家人的照顧下才漸漸康復。國三以第五名的佳績考上南應大七年制美術系(每年都領全額獎學金),但童年的汽車設計夢仍未消失,利用假日北上學習汽車設計和3D建模,在老師的鼓勵下插班考上華梵大學攻讀汽車設計。但在二十歲那年卻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粒線體缺陷肌肉萎縮。 再度穿梭於白色巨塔裡,無法抵擋病魔到來,他選擇更勇敢去面對,每天吞下十幾顆藥丸,不斷告訴自己要努力活下去,才能把手中的設計帶給這個世界。他盼著能在這短暫如煙花的生命裡做得更多,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德文和日文,目標是進入德國普福爾崁海姆大學攻讀研究所或到日本豐田汽車實習。詠峻熱愛汽車設計,逐夢從不被動等待。然身體病變讓築夢之路蒙上陰影,在無藥物可治、腦部不停放電、肌肉逐漸萎縮,生命隨時終止的情況下,其求學態度堅強異於常人,師長同學眼中倍覺不捨。 許詠竣同學成長過程歷經兩次重大惡疾,仍積極樂觀勇於面對,並努力向學爭取國際競賽的機會,展現堅強的生命力量。求學態度積極,完成各種競賽挑戰,獲取各項國際競賽殊榮。友善地關心同儕,謙虛有禮,努力積極生活每一天,對未來充滿正向想法,推薦為全國學生學習典範。 大專組獲獎者-樂觀進取的許詠竣。 王明亮-「努力向上,回饋家鄉」 2017亞洲青年角力錦標賽榮獲男子自由式74KG級第三名的王明亮,是臺灣代表隊唯一的得獎人,不僅打破臺灣角力男子自由式12年來的獎牌荒,更是馬祖角力史上第一面的國際獎牌。 王明亮出生馬祖,國中時,父親、爺爺即相繼離世,媽媽獨力撫養他與哥哥。王明亮不忍母親辛勞,要求自己更加認真讀書獲取獎學金來貼補家用,甚至藉由角力比賽獎金分擔家裡經濟。媽媽希望明亮持續讀書上學,朝自己理想前進完成大學,因為兒子是媽媽活下去的動力,是她的希望。到臺灣本島讀書,用成績爭取獎金支撐生活開銷,遭遇困難都堅強面對,不讓母親擔心。未來想努力當上體育老師,回到馬祖幫助與自己一樣弱勢的人,讓他們可以受到更多教育啟發,創造更好的成績,回饋自己成長的故鄉。 大學體育室主任兼中華民國角力協會秘書長黃彥翔老師表示,王明亮品行端正,認真負責,努力進取,在角力舞台上發光發熱、屢獲佳績,雖然生活困苦弱勢,卻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在國際運動舞台上為臺灣創造奇蹟,重新燃起國人及政府對角力運動的希望與熱情,將臺灣角力推向國際舞台,表現相當優異。 王明亮出生在馬祖偏遠離島資源匱乏的家庭,但能以轉念與不放棄的精神,轉化成為角力發展運動選手,並於2017年代表臺灣參賽獲獎,將臺灣推上國際舞台,也再次證明新臺灣之子的不平凡。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19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交大電機陳永平 引導學習課堂10招
別以為電機工程離我們很遙遠,事實上它和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從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到開車導航的衛星系統等,都離不開電機工程的應用範疇。正因應用廣泛,也讓電機系成為許多大學都開設的重要科系,但如何把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卻內容不簡單的課程教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對此,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永平認為,高等教育中,教授被賦予的教育目標主要分為「知識傳授、技術指導、思想啟發、職業導引」等四項。以知識傳授為例,就是老師將本身的專業知識,透過授課教給學生;技術指導則是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應用知識;思想啟發是透過老師的身教與言教,引導學生吸收老師的人生經驗以幫助其成長;職業導引則是協助學生認識與自身所學相關的產業,以及早了解踏出校門後的就業市場,做好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教學本質不在教,而在把學生教好 陳永平認為,這是身為一個大學老師應該具有的能力,但這樣的能力養成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逐步累積。投入電機工程教育二十餘年,曾獲三次交大傑出教學獎肯定的陳永平笑著說,自己也曾經歷過「菜鳥教師」的歲月,走過多年教學路,他漸漸體會到教學的本質不在於「教」了多少內容,而是如何把學生「教好」。 此外,對新進老師來說,有些教學上的問題往往在課堂授課時才出現,導致缺乏教學經驗的新進教師手忙腳亂。對此,他建議新進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設計好課程教材外,最好能再花一點時間將那堂課要講授的內容事先演練一遍,一方面有助於熟悉教材,另方面也可藉此找出教學上的疑點或問題加以改善。這樣的準備功夫對新進老師不可少,對資深教師來說亦是如此。為分享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他也將教學歷程歸納成以下十招與大家分享。 第一招:教學研究並進,雙管齊下 教學與研究孰重?孰輕?長年來引發很多人討論,有些人認為一旦投入研究可能就偏廢教學,導致授課力不從心。對此,陳永平則認為研究是教學基礎,要把教學提升不可能等到研究好了才開始,而是兩者要齊頭並進,不能偏廢,他鼓勵教師應該努力兼顧教學與研究,練好該有的基本功。 第二招:多與學生聊天,觀察學習特質 陳永平說,每年學生的程度與性向都不盡相同,即使交大電機系也是如此。有些學生可能是理論型,但有些則是實作型,如何因材施教是教學重點之一,老師不只要把內容教好,還要具備「慧眼」去觀察學生的學習特質與性向。以自身為例,他會利用與學生聊天、對話的方式,觀察學生性向特質與學習優劣勢,幫助自己多了解學生,施以適合的指導方式。 第三招:改變教學心態,以免學生吸收不良 陳永平表示,多數大學老師都想把一身絕學傳給學生,就像教高中生一樣,把每門課程都鉅細靡遺地教,卻忽略一股腦把知識傾巢而出,有可能讓學生吸收不良。他強調,學生的學習成效才是教學的真正目標,重點不在於老師教多少,而是學生從中學到多少。 第四招:與時俱進,修正教材內容 陳永平說,電機是一門普及化的整合應用科技,廣泛應用在各領域,不斷的求新求變。因此,老師的上課教材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是要跟隨時代與科技發展腳步不斷更新。以他自己來說,每門課都會自編講義,整合各家教科書精華內容來編寫適合學生程度與學習需求的課程講義,絕不會讓授課內容成為一成不變的萬年教材。 第五招:善用生活化例子,說明艱澀理論 有時候為幫助學生理解較艱澀的理論,陳永平也會結合生活案例加以說明。以電機工程學中的「脈衝響應」為例,他表示,每個系統有輸入就有輸出,脈衝響應簡單來說就是用來測試系統的特性與回應;為解釋這個理論,他在課堂教導學生想像去拍一個人的後背,來觀察一個人的反應如何,從中了解他的個性。 第六招:激發自主性學習的動機與能力 教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為此,陳永平會在授課前一年就先設計規劃好這門課整學期要授課的講義,每學期第一堂課即發放整學期的講義,讓大家能循序漸進預習,培養預習能力。不只如此,他每周都出課堂作業幫助學生課後複習、釐清概念、打通學習任督二脈。為養成學生準時完成工作的好習慣,他還要求學生不能遲交,只要遲交就算零分,所以學生都會乖乖按時交作業。 第七招:適當運用小考,提升學習成效 很多人以為既然已念到大學,就不需再考小考。但陳永平認為,考試是一種工具,恰當的隨堂小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成效,讓上課更專心,也可幫助老師驗收學生吸收程度。除適時隨堂考外,他也會利用手做實驗讓學生有「做中學」的機會,像是透過控制馬達轉速的實驗,讓學生了解如何從做的過程中去整合課程所學、釐清觀念。 第八招:下課別急著走,留下來為學生解惑 陳永平教學多年,發現下課十分鐘的時間很重要,因為有些學生個性較害羞,不敢在課堂發問,但心中仍有滿腹疑問,所以他上完課不會馬上離開教室,而會特別留下來等待學生提問求解答。有時學生一問起來欲罷不能,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往往自動延長為一小時。 第九招:勿幫學生劃地設限 陳永平說,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年輕學生是「媽寶」,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大人自己把孩子當成寶,忽略他們也具備自己的能力,因此不要一開始就認為學生做不到。為此,陳永平會在每學期丟出題目讓學生去思考、去發想。 他表示,知識與技能的養成是一天天累積下來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騎腳踏車一樣,剛開始學騎時,總是跌得鼻青臉腫,但隨著日積月累練習,有一天就突然「開竅」會騎了。陳永平也將這樣的「默會理論」用在學生學習上,有時候學著學著,學生某一天就突然懂了、恍然大悟。 第十招:培養聽說讀寫的外語能力 學好外語是提升學習成效的良方,所以陳永平常鼓勵學生透過聽、說、讀、寫等方式來培養英語實力,像是收聽英語廣播與閱讀英語雜誌。以班上碩士生為例,為提供學生練習英語寫作的機會,陳永平還會要求碩一生每周要寫英語週記、將生活點滴或近日閱讀感想以英文書寫,由他親自批改,看到錯誤英語文法還會加以修正,藉此一點一滴提升學生外語能力。 科技人不可缺人文素養 除教授系上的專業科目外,陳永平也教授通識課程,迄今已邁入第十年。為何會想教通識?陳永平說,主要是希望透過通識課程,讓其他領域學生也能了解電機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與之間的關係,因此除了自己教授外,還會邀請其他領域學者專家講授環保等知識,幫助學生觸類旁通。 陳永平有感而發表示,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與技能外,最重要的是人文素養的扎根。他一再強調「科技人不能缺少人文素養」,當學生踏出校門後,大學所學的專業往往只夠滿足邁入社會前幾年所需,當大學所學的專業已不再是專業時,後面就得仰賴學生主動學習,而這些都得靠人文素養的扎根,希望藉此讓學生了解「科技並非萬能,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為激發學生思考力與聽說讀寫能力,他會在每堂課一開始先丟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像是「舉一個有得有失的科技例子」。而學生也常出現令他激賞的好答案,例如智慧型手機雖然帶來資訊流通的便利,但也製造了汙染環境的科技垃圾等。 歸零做學生,向資深師請益 最後,陳永平談到,新進老師開始教學時常會遇到挫折,不知如何把課上得充實有趣,點燃學生興趣。對此,他以「過來人」的經驗談到,自己開始教通識課程時也常流於「教條式授課」,投影片寫什麼就教什麼,枯燥的授課不僅讓台下學生瞌睡連連,自己也教得十分挫折。陳永平的解決之道是將自己「歸零再出發」,利用半學期時間每周去清大通識課旁聽,向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讓自己重新再當一次學生。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58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走出教室體驗學習 詹錢登傳授水利工程武林秘笈
高中校園 【我的18歲】高中學到時間管理,期許大學拓展人際
十八歲,美好的十八歲,在青少年小說裡,這大概就是小說主角的年齡上限吧!在我與其他無數少年少女的故事裡,十八是從高中畢業邁向大學的年齡。一個章節的尾聲,另一個的起頭。 高中三年就這麼莫名其妙的過了。段考、段考、段考,一個學期就不見了,重複幾次,就帶著胸花走出剛進的校門了。長愈大時間似乎過得愈快,但回頭一看,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那麼多。區區三年,從人生尺度來看,只不過是幾十分之三,但這三年是人從小孩轉變成稍不那麼煩人的小孩的關鍵時光。 高中三年所學 【時間管理】 我是那個到國中畢業都靠deadline和腎上腺素活下來的僥倖之徒!但上高中,這個方法就不行了。抬頭一看,所有同學都帶著高手的氣勢,實在嚇人。但同學還是其次,光課本內容就讓我無法正常運作。我還記得第一次做歷史練習題的時候,我的玻璃心碎了滿地…… 時間分配是自然而然摸出來的東西。上學一段時間後養成了一定的作息,我習慣一大早起床、頭腦清醒的時候寫數學一個小時。仔細審視每天的行程,會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有非常多零碎時間不知不覺浪費了。調整習慣讓被吃掉的時間空出來,其實每天娛樂的時間很多。 至於長期的時間規劃,是無意間在臉書上看文章習得的技能。美觀的年曆、月曆和每日行程留白太可惜了,於是動筆填滿它們不小心就變成習慣,用那些清楚明瞭的版面做讀書計畫。彷彿多了個秘書,生活比較有條理了。似乎大部分事情節和畫畫都會變得有趣。 【調整情緒,取得平衡】 盡力不代表會把自己逼死!很重要的靠螢光筆畫起來。不能因為追逐目標而忽略了自己是個青少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計畫表上排了滿滿的進度,雖然美觀,達成的機率卻不高。我學會了在進度中排入休閒行程,在每天讀書時穿插娛樂。一點點速度不值得彈性疲乏和恐慌。 高中和國中差別是考試的頻率和範圍。考試多,必定會有成績太差或分數比某某某低的時候。考試失分只是其中一種挫折,憂鬱還有千百種其他色調。面對打擊時,必須把得失心放開,告訴自己:「過個幾年後這些都不算什麼。」甚至完全不記得。 有效嗎?有。大概持續個幾秒吧。 其實說學會調整情緒是誇大了,這是一輩子的課題。多刺激幾次就不那麼敏感了。情緒就像潮水:它會來,終究也會走,也會再來。 【Wing it !】 即興演出是個無敵重要的能力!我還沒完全學會,但有進步了。不但要克服緊張,還要臨時編出可接受的內容,每次都讓我感到腦內有股壓力,讓我在最不適當的時機漲紅臉。有時極度緊張,說話速度反而會飆快,劈哩啪啦爆出一長串異常專業的話。臺下聽眾頻頻點頭,我內心卻十分訝異,腦袋跟不上自己的舌頭。不幸的,這種好運不是想要就有,其他九成時候要靠練習。 我有種很難消除的想法: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才有資格接下任務。因為如此,我對各種競賽的第一個反應都是:Hell no. 但不做,不會找出自己到底行不行。不主持班上活動,我不會發現我其實可以。參加作文比賽等其他活動也有同樣的感悟。不需要有無懈可擊的準備,因為我永遠等不到認為自己合格的一天。遇到機會先答應再說。有了動力,將舒適圈往外推一些,其實做得到。 對大學的期待/目標 大學是比高中還重要的里程碑。除了學業上再深入研究外,身分更從小孩畢業成為大人。雖然隨稱號而來的是相應的責任與紅包收入的消失,但大學所代表的自由依然讓人憧憬。 【生活自理】 要真正出家門才會明白自己平時有多公主病。我一直很期待大學的住宿。能夠離家存活超過一個禮拜是種獨立的初步證明。總是被家人嫌內務糟糕,但我相信我能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收入是另一個獨立的指標,上大學後,我計畫找份工作。 【拓展人際關係】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我有朋友。不知道怎麼主動接近人、脾氣古怪、興趣不主流、有保持聯繫的障礙……大學面對的是一群陌生的人,像一張空白的紙,我可以重新形塑自己給人的印象。同學會來自四面八方,不可能沒有志同道合的人。根據經驗,只要主動示出善意和笑容,很少有負面的回饋。交友是我升上大學最重要得目標之一。但現在想想,這樣大肆宣傳我的弱點也許是不智之舉? 【面對挑戰】 這是個持續性的目標,因為苟安是人的天性。但我知道我可以比現在做得更好。過去有多少良機是在安逸中漏接的,我不願也不敢去想。就如前面所述,遇到機會就先把握,失敗的話,到時再說。 我是個沒有真正摔過的人,所以激勵的話寫得多勇敢、多動人都是空談。所有逆境都是親身經歷過才會有感觸。但是,我願意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不管什麼都會熬過去。這樣寫還是顯得天真,真正遇到困難時一定還是不會有什麼正面的想法。不過,既然吃苦是人生的必經過程,也只能坦然承認它未來的存在。到時總會有辦法,以及留下的重要領悟。 對學業隻字未提,不是否認它的優先順位,而是因為求學問的精進是當然的。然而,智育僅是一個完整的人的一部分。將來到底會如何,只有走了才會知道。高中三年,有哭有笑,有犯錯也有學習。大學,想必一樣,也很不一樣。面對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我不能說我準備好了,但我即將往前走。很確定的是,我很期待。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關於我的18歲
大學排行 【2019世界學術排名】強調科研表現,臺灣13校入榜
軟科(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於8月中發布了「201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灣包括臺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成功大學等,一共有13所大學進入1000名的排行榜中。今年仍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居冠,其次為史丹佛大學和英國的劍橋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在衡量世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強調科學方面的表現。評比標準以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數量以及科研成就等為重。 臺灣13大學入榜 今年臺灣入榜的校數較去年少2所,只剩下臺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和成功大學仍在500名以內。除了台大、成大、交大、陽明、中央等名次與去年相同以外,其他8校的排名都下降,其中高雄醫學大學的排名掉最多。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分別是:教育素質、教職員素質、科研成就,以及人均學術表現。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指標中,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 TOP10 美國居多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排名也未變。榜中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 此外,在百大排行中,中國今年有4所大學入榜,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是43名和53名,浙江大學70名、上海交通大學為82名;而日本則有3所大學入榜,分別是:第25名的東京大學、32名的京都大學,以及90名的名古屋大學。新加坡則有2所,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為第67名和第73名。 ★資料來源: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9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高中校園 太陽能模型車競賽 高雄高工奪冠
今年「第14屆全國高中職學生太陽能模型車競賽」於8月初進行總決賽,共有來自全國24所高中職學校、將近300位師生,共計58隊報名參加,角逐冠、亞、季軍及最佳環保創意獎、最佳技術獎、最佳表現、最佳口才與競速佳作、創意海報等獎項。最後由高雄高工奪冠,基隆二信中學、高雄高英工商則獲得本次競賽亞軍、季軍。冠軍可獲得獎金五萬元、亞軍三萬元、季軍一萬元,還可直接進入今年11月底或12月初的澳洲塔斯馬尼亞世界太陽能模型車挑戰賽,為臺灣爭光。 由教育部南部太陽能中心、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澎高屏推動中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共同主辦的「第14屆全國高中職學生太陽能模型車競賽」,綜合評比各參賽團隊所有表現,包含製車影片(30%)、面試(30%),以及最後的模型車競速比賽成果(40%)。 冠軍獲獎隊伍-高雄高工。 激發太陽能光電轉換創意 第14屆全國高中職學生太陽能模型車競賽大會主席、聖約翰大學校長艾和昌表示,今年競賽方式是應用主辦單位提供的太陽電池模組,由學生挑戰在不同天候下太陽能模型車光電轉換的思維與創意。本屆比賽更增加挑戰難度,學生須將一顆生雞蛋、與一顆網球放置太陽能模型車內,生雞蛋代表駕駛,網球則代表車內的置物空間。賽後檢查雞蛋的完整性,挑戰學生製作車體的細膩度與對驅動原理的掌握度。 艾和昌校長也分享了去年勇奪高中職太陽能模型車競賽冠軍及季軍的基隆二信高中,並代表臺灣赴澳洲參加世界大賽,他們是所有參賽隊伍中唯一沒翻車的隊伍,最後更抱回第二名及第三名的優秀成績,極不容易;而太陽能模型車包含光電系統及機械製造等原理,非常有利於設計、統整與創造能力的激發,也讓學生面對未來作專業選擇時,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高中職太陽能模型車競賽至今已持續14年,它提供了高中職生有機會參與能源科技交流活動、開拓視野,讓同學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展示自己的設計及創造力,激發他們對太陽能世界的不懈探索。
高中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林宇翔&謝孟恩,毅力驚人服務奉獻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林宇翔、謝孟恩的故事。 林宇翔-「由0與1組成的另一扇窗」 已經獲得特殊選才錄取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林宇翔,是資訊領域的解題柯南,即使彎曲的肢體也無礙於他特殊才能的出類拔萃。他主動設計開發學校線上點名系統,協助學校校園安全管理。 宇翔先天骨骼問題,全身上下的關節都異常腫大,導致手腳無法完全伸直,尤其腳部彎曲最為嚴重,無法正常行走。國小二年級時動過手術,目前仍是藉由輪椅行動。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動過三次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又因為視網膜剝離,動了兩次手術。 國小開始就對資訊有興趣,國一暑假,參加臺南一中資訊社所舉辦的國中生程式設計營,開始學習C 程式解題,開啟他對資訊世界的智慧引動。順利進入南一中就讀後,就積極投入0與1資訊教育的學習,發揮虛擬空間資訊才能的天賦,參與學科競賽的磨練,高二時過關斬將,最後晉級全國決賽。除了程式解題競賽、網站開發、網路與資訊安全等領域,林宇翔都展現天份,設計開發學校的線上點名系統。高二擔任資訊社網管,管理社團多部伺服器。通過甄試參加教育部資安人才培育計畫—台灣好厲駭、107學年度資訊學科能力競賽第七區複賽,獲得第二名。2017榮獲罕見疾病基金會成績優良獎學金、2017、2018臺灣大學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全國大賽(NPSC)優勝、教育部資安人才培育計畫106學年度MyFirstCTF資安競賽--銀質獎、2018資訊學科能力競賽全國賽三等獎、臺南一中第四屆國中生程式設計營擔任講師。校長張添唐眼中,阿翔充分認識他自己,充分實現天生我材、殘而不廢氣如虹的生命情懷與學習毅力。 林宇翔同學先天骨骼異常,眼睛嚴重白內障,歷經數次開刀治療,仍需靠輪椅行動,但他克服身體限制,充分展現資訊專長,在資訊相關競賽屢獲佳績,並協助開發學校許多資訊系統,樂於服務奉獻,足為全國學生之楷模。 高中職獲獎者-充分實現天生我材、殘而不廢的林宇翔。 謝孟恩-「舉起夢想」 出生高雄桃源部落,爸爸在山裡種芒果,國小時媽媽離開謝孟恩,爸爸因採收芒果受傷,引發組織炎截除一半腳掌,此後無法工作,家中經濟靠低收補助。國中時教練教他練習舉重,國三全中運獲得金牌,開啟舉重之路。 考入鼓山高中後,在教練指導下孟恩身體精壯許多,技巧提升。吳銘通教練給予專業訓練外,也關懷給予最好的生活照顧,剛到鼓山,孟恩連適合的運動鞋都沒有,教練量他的腳,晚上就送他運動鞋;訓練學習心情沮喪時給他安慰,在國外比賽安定信心,是他最好的心理支柱。學校全力支撐課業學習及住宿三餐,是孟恩生活無虞的後盾。孟恩期許未來成為奧運選手可以改善家庭經濟、光耀部落,成為專業的教練或老師,不負教練長年的培養。鼓山高中校長表示,孟恩是舉重隊隊長,自小缺乏母愛,家庭極度貧困,但卻有禮謙遜、樂觀勇敢,在舉重這樣充滿寂寞單調的運動中,堅持至今成為世界級選手,他經常觀看孟恩比賽訓練,孟恩總是整隊為場上選手打氣、國外移地訓練結束帶全隊刷淨器材、向管理人員彎腰鞠躬表達感謝,都讓校長感到驕傲。 孟恩是體育班學生,家貧如洗,身世坎坷。就讀寶來國中時被發掘舉重天賦,考入鼓山高中舉重成績突飛猛進,106年獲全中運94公斤級銀牌、總統盃銀牌。107年獲市中運94公斤級金牌破大會紀錄、全國青年盃金牌破大會紀錄、全中運舉重賽94公斤級銀牌,挺舉破大會紀錄。2018獲選國家代表隊參加烏茲別克亞青舉重錦標賽,為台灣拿下金牌。2018獲選阿根廷青年奧運國家選手、2018年全國總統盃以高中生挑戰社男組96公斤級獲金牌、獲選土庫曼世界盃舉重賽國家選手、107年獲教育部頒國光獎章、108年全國青年盃96公斤級獲金牌。已為世界級舉重選手,孟恩期望自己舉起夢想朝奧運獎牌邁進。 來自單親家庭,謝孟恩同學父親因傷病無法工作,家庭經濟困頓,雖身處逆境,卻積極奮發向上,辛苦練習,在舉重方面表現傑出,全國賽事屢獲佳績,多次代表國家出國比賽,出類拔萃,練習之餘熱心公益回饋社會,足為全國學生表率。 高中職組獲獎者-身處逆境卻奮發向上的謝孟恩。 高中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19國際化奧】榮獲2金2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參加2019年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在80個國家、309名學生參賽中,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學生榮獲2金、2銀的佳績,國際排名第5名(以金牌數計算;俄羅斯與韓國分別獲得4金,並列第1名,美國與中國為3金,臺灣、日本及越南皆為2金),成績表現優異。 由左至右:王昱翔、沈智恩丶郭倫昕丶吳宗鴻。 2金2銀,個人世界排名28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林文偉教授等十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4階段在1,501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郭倫昕表現最佳,榮獲個人排名第28名。 國際化奧需融會貫通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簡稱IChO)是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化學領域實作與理論的年度國際競賽。比賽分為「理論」(占總分的60%)和「實驗」(占總分的40%)兩部分,各部分比賽時限都是五小時,不在同一天內舉行(一般實驗先考)。 考題為英語版,由帶隊導師負責翻譯,考生可用母語作答。試題涵蓋化學中多項領域,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以及光譜學等。雖為中學範疇,但較深入,需要較高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應試考生不僅需要對化學高度的理解力和極大的興趣,更需要一種突出的融會貫通、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近5年排名前3 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52金、48銀、11銅,近10年參賽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於1993、1997、2009、2013、2015及2017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大學校園 國際交流 學習體驗 醒吾科技大學「韓語教育中心」揭牌
校園韓風來襲,醒吾科技大學「韓語教育中心」8月30日正式揭牌成立。此一中心由醒吾科技大學和姊妹校韓國德成女子大學攜手合作,除了醒吾自身既有的韓語師資外,德成女子大學也將派遣韓籍師資來台,原汁原味推廣韓語及韓國文化,並打造醒吾國際化學習環境。參加揭牌活動計有醒吾科技大學陳義文校長、國安民國際長、應英系李路得主任、語言中心吳繼芬組長及韓國德成女子大學姜秀景校長、語言教育院李源廷院長、金聖姬教師與方濟高中胡嘉強校長等人。 醒吾科技大學陳義文校長致詞表示,韓國是我國最緊密伙伴之一,雖然從1992年以後,臺灣與韓國之間就不存在正式外交關係,但二十年來雙方在經濟與文化關係卻相當密切,尤其近年來韓劇受到廣泛歡迎,認識韓國成為年輕人的時尚。這次「韓語教育中心」的成立,感謝德成女子大學的協助,未來將藉由兩校的合作,除了讓醒吾的學生有機會深入瞭解韓國以外,也希望帶動高中職學習韓語與韓國文化的風氣。目前醒吾已有32位交換學生至韓國學習語文、文化及專業知識,並考取韓國語言及專業證照;今年暑假更有70多位學生要到韓國去深度研習,透過校內的學習以及韓國當地實際的體驗,深化學生的韓國文化交流及學習體驗,並結交更多外國朋友。 韓國德成女子大學姜秀景校長則指出,德成將在明年創校滿100年,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來到臺灣、來到醒吾。德成和醒吾,兩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國際移動力。這是德成第一次在海外設立韓語教育中心,希望中心的成立,能夠成為兩校多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關係的開始,進而成為韓國與臺灣教育、文化深度交流的開端。 陳義文校長進一步說明,未來醒吾與韓國方面交流方式包括:1.姐妹校交流2.招收韓籍生3.赴海外修習雙聯學位及交換生4.教育研習。此外為培養學生重視外語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幫助學生獲得宏觀國際移動力,醒吾將持續舉辦韓語夏、冬令營;並透過交換生學習體驗、國際壯遊體驗及國際志工等方式,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增廣見聞。醒吾也將藉由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加強國際交流,引進國外人才與技術,展現優異的辦學成果。藉由國際化接軌平台,全面提升師生國際化視野、強化國際競爭力,並朝向全方位國際化大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