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Open campus 11月16日現場抽五月天演唱會門票
為增進對校園的認識,長榮大學將於11月16日舉辦Open campus活動,當天除了課程體驗活動外,安排國際村主題展,現場更有抽獎活動,特別獎為五月天年底的演唱會門票2張,另有Switch lite、藍芽耳機(AirPods)等豐富大獎,邀請大一學生與高中生共同參與。
大學校園 【109招生】成大新增 綠材應用╳智慧製造╳人工智慧 3碩士班
國立成功大學於109學年度將新增3個碩士班,包括「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綠色應用材料碩士班」、「智慧製造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以及「人工智慧與資訊系統碩士在職專班」,全都呈現多元跨域的未來趨勢。基於未來新興產業發展以及培育高科技人才,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示,大學教育著重在奠定專業學識基礎與應用,研究所則是培養高階人才以及創造知識的價值,成大有9大學院,跨領域研究是常態。 綠材應用碩班 整合材料與工程 王育民表示,發展綠色經濟是全球趨勢,政府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需要的高階人才不僅要懂材料,也要有一定的電機、機械、資訊等專業,「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綠色應用材料碩班」,由材料系、工程學系共同設立,配合國家發展培育所需的高階跨領域人才。 智慧製造碩班 跨域機電、生醫和資訊 智慧製造國際碩士學位學程,雖然是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單一申請設立,然而支援的系所含括機械系、工程科學系、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資訊管理研究所、資訊工程學系、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等,跨及的領域非常多元。 人工智慧碩專班 產業人力再升級 人工智慧發展快速,產學界對於人才需求殷切,坊間推出許多相關課程,反應熱烈。成大已在今年108學年度新設「人工智慧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支援系所為工程科學、資訊管理、電機工程、資訊工程、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考量到業界現職人力對於人工智慧學習與精進的需要,109學年度電機資訊學院資訊工程學系增設「人工智慧與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以回應業界發展之需。王育民透露,不少知名廠商基於本身發展需要人力再升級,在符合規範下主動與成大合作開設產碩專班,提供對特定產業有興趣之考生就讀、提升專業的機會。 人文理工跨域 培養創新人才 王育民表示,現今科系的疆界愈來愈模糊,單一領域的專業已經不夠用,成大積極推動跨域學習,提供學生挑戰性的題目、跨領域學習的機會,以培養出解決問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理工雖是成大強項,但多年來成大也積極推動人文、社會科學與理工的跨域,例如建築系氣候研究室,針對蘆筍園創新設計可監測溫度的智慧噴灌系統,幫農民解決作物面臨高溫化,影響產量的問題。此外,科技發展雖然帶來創新與便利,卻也考驗著人性、公德心,如無椿式的共享單車,最後導致的棄置與環境髒亂等問題,都需要深入的人文反思。 全國就讀研究所人數雖然下滑,成大研究所報考人數卻上揚。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至今,10年來全台就讀研究所人數減少9%,但其中國立大學碩士班報考人數呈上升趨勢。106學年度成大碩士班報考總人數為19236人、107年18520人、108年報考人數20634。王育民表示,是否就讀研究所,各有不同的考量,不過現今大學學歷幾乎已成為基本,就讀研究所的相對訓練以及獲得更上一層知識,都是競爭力的提升,除了會反應在薪資上,也有助於未來職場的發展與升遷。
大學校園 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開啟新頁 正式改名揭牌
醒吾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日前獲教育部通過改名為「新媒體傳播系」,簡稱「新媒系」,今日舉行揭牌儀式,正式向外界宣告未來發展方向以因應新媒體世代的到來,並藉著改名突顯課程的新媒體及科技藝術特質,落實辦學特色。 數位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媒體生態及人們使用媒體的習慣,因應新媒體浪潮到來、產業型態變遷與人才需求轉變,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積極規劃新媒體產業中具特色的實作課程。 讓教育與人才的培育能夠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脈動,改名後的學系名稱能更貼切反應出新世代媒體傳播教育的走向與內涵。 新媒體傳播系揭牌儀式由醒吾科大校長陳義文主持,並邀請許多教育界先進出席,包括1111人力銀行李大華總經理、自由人國際事業黃振家先生、私立光啟高中陳成業校長,私立清傳高商林怡宏校長、私立智光商工黃益政主任、觀英高中黃仁健主任、鶯歌高中資處科蔡曜如主任、羅東家商單益章實習主任。 典禮中並邀請與會貴賓蒞臨「醒吾科技藝術展演中心」體驗觀賞新媒體世代的創意演出,這項結合AI科技、科技互動投影動畫、全息投影與表演藝術的演出給予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 於108年啟用的「醒吾科技藝術展演中心」是一座媲美小巨蛋的多功能實作與展演場域,具備光、聲、影先進的科技元素:包括高畫質攝影、光雕投影、VR與MA2燈光系統等。 這座科技展演廳將提供本系學生與「科技藝術」學程及作為優化實作場域的使用。 由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主導的「科技藝術」學程以培育跨領域的科技藝術與新媒體傳播人才為目標,是國內唯一一所專精於新媒體科技與藝術的學系。 正式更名後,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在課程規劃上將結合多年在影視製作及數位傳播領域深耕的資源與經驗,以現有的4K超高畫質、VR(虛擬實境)影視科技、水下及空拍攝影、科技藝術展演互動科技等優勢融合新媒體特性,發展出極具特色的實作課程。 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在未來除持續深耕原本影視內容製作的特色,並將創意內容跨域結合流行生活與產業趨勢,學生未來在內容設計與製作上會有更多元的展現與應用。 醒吾科大陳義文校長表示:「醒吾在數位浪潮中領先趨勢,積極規劃創新課程因應新媒體世代,新媒體傳播系配合學校發展方向重新定位,正式改名後更強化辦學特色,大幅提升學生優勢競爭力,達到『務實致用』的目標。」
大學校園 醒吾觀餐新風貌 鳳凰展翅夢飛翔
為因應現代社會注重觀光休閒旅遊生活品質的提升,醒吾科技大學在董事會支持下,耗資新台幣三億七千餘萬元興建觀光餐旅大樓,10月18日(星期五) 9:30~11:00舉辦落成啟用典禮。參加典禮計有醒吾科技大學陳義文校長、周燦德前校長…等業界嘉賓與歷屆醒吾校友等觀禮見證。 醒吾科大陳義文校長致詞表示,民國54年,「醒吾商業專科學校」為全國最早設立觀光科系之學校。技術學院時期,陸續開設觀光餐旅相關系科;民國101年8月1日升格後成為一所具備商管、觀餐、資訊及設計等四個學院之科技大學。醒吾觀光餐旅學院結合觀光休閒、餐旅管理、旅運管理與應用英語四系與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培養學生具有「實務執行力」、「創新設計力」、「資訊應用力」、「國際接軌力」、「職場適應力」等五項核心就業競爭力,順應社會期待,培育業界所需人才。近年來,國內外觀光餐旅產業不斷推陳出新,休憩產業蓬勃發展,因應時勢潮流並與產業接軌。在醒吾科技大學即將邁向一甲子的同時,新觀光餐旅大樓的完成象徵觀餐師生新夢想的啟航。將持續在觀光餐旅學術領域耕耘不懈。 醒吾觀餐學院院長黃寶元說明,未來觀光休閒系將致力在休閒遊憩產業,發展智慧旅宿、遊憩體驗師相關領域;餐旅管理系集合系上菁英師資,擴充教室與設備,全力發展中西餐、精緻餐飲(fine dining)、休閒餐飲與烘焙相關領域;旅運管理系則化理論為實作,建置航空模擬、機場地勤服務與遊輪巴士情境教室,讓學生學習旅遊業、郵輪旅遊、旅遊新創等熱門發展趨勢;應用英語系則專注發展連鎖兒童美語教學人員與觀光餐旅美語服務人員領域,在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具、教學活動,與業界專業人才訓練同步,並且安排業師來校進行實務授課,強化實務技能,達到訓用合一之目標。 醒吾觀光餐旅大樓採五樓挑高設計,樓地板面積約6767平方公尺。觀光餐旅大樓硬體設備融合在樂活環境中,將「餐飲技術」、「觀光休閒」、「旅館管理」,透過課程規劃與實務訓練,培養學生學理與實務兼備的專業人才,是醒吾「服務教育」的提升、「辦學精神」的落實、「經營教育」的體現。
大學校園 【聯合大學】「建築與工業設計跨產業聯盟」產官學跨域協力模式 設計產業聯盟成立大會
本校設計學院、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建築系系友會及建築與工業設計產業之企業於9月25日(三)上午11點在國立聯合大學第一(二坪)校區建築系館舉行「建築與工業設計跨產業聯盟」產官學跨域聯盟成立大會,由設計學院吳桂陽院長、建築學系梁漢溪主任和工業設計學系方裕民主任共同舉辦成立大會,並邀請本校蔡東湖校長、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林彥甫局長、文創產業科何文琪科長、新緯建築陳元吉總經理、文元營造許育誠總經理、苗栗縣建築師公會葉啟明理事長及苗栗縣室內設計裝修公會胡國勇理事長蒞臨出席。聯盟發展目標:強化在地連結、實踐社會關懷、協助產業發展、推動社會創新。
大學校園 花甲男孩在聯大!
為了使民眾和學生認識新一代的台灣文學優秀作家,在旅日醫師張武彥的大力推廣與贊助下,促成本校與台灣文學學會攜手合作。特別邀請知名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編劇,同時也是原著小說作者-楊富閔擔任本校駐校作家。於10月2日(三)上午11時在本校第二(八甲)校區國鼎圖書館二樓大團體視聽室舉行國立聯合大學駐校作家記者會,期望透過新生代作家前衛的視野和積極的創作活力,為苗栗地區注入一股「文學瘋」。
高中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黃資翔&吳興明,不畏逆境正向積極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黃資翔、吳興明的故事。 黃資翔-「突破逆境」 黃資翔出生八個月時,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是第五對染色體異常所造成的染色體突變。開了四次刀,髖關節突出、膝蓋韌帶斷裂、腳部逐漸萎縮進行放筋手術、因脊椎側彎嚴重擠壓到心肺等重大器官,安排全身性的開刀治療。一直到麻醉前,他的眼淚才滴下來,因為覺得,死亡離他好近。他希望自己的病情可以穩定,順利考上理想的大學,未來能獲得彩券經銷商的資格,並承接電腦文書相關工作,減輕家中經濟負擔。 資翔榮獲107年第十五屆全國身心障礙技能競賽電腦軟體應用第五名、通過勞動部網頁設計、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檢定、獲頒新北市立自強國中優秀校友獎、新北高工106學年度孝悌楷模。並曾經在101年自強國小階段獲得2012年總統教育獎國小組進入複審階段,受到鼓勵。 106年9月,除了病痛的折磨,屋漏偏逢連夜雨,唯一經濟支柱爸爸罹患口腔癌末期。為了子女,爸爸決定跟癌症大戰一場,投入金錢與體力,跟上天借命。資翔跟爸爸住在不同的醫院,媽媽來回奔波。不久,爸爸癌細胞復發,再度走向手術台。如今,爸爸切除半邊的臉,病情相對穩定,爸爸願意用半張臉的代價來換取跟他們相處的時間,讓他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價值,也真切地希望著,把握多一些時間能陪伴在父親身邊。 文書處理是資翔擅長且感興趣的科目,進入資料處理科,認真投入每一門課,成功獲選為身心障礙技能競賽選手。培訓過程中,自願從早練到晚,突破身體的障礙,手腕因過度使用導致發炎。成績公布,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榮譽榜上,一切都值得了。資料處理科教師吳勝雄認為,資翔在校技藝成績優異,並且認真向學,考取多張證照,更曾獲第15屆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電腦軟體應用第五名,雖遭遇家庭遽變,卻沒因此而意志消沉,反而積極向上、努力完成學業。 黃資翔同學從小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手腳萎縮不良於行,父親罹癌,家庭經濟困頓。雖然身心條件深受限制,但求學動機極強,在電腦資訊表現優異,除了取得乙級技術證照之外,參加技能競賽屢獲佳績,熱心服務他人,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足為年輕學子之楷模。 高中職組獲獎者-熱心服務、突破障礙的黃資翔。 吳興明-「一路前行的美好人生」 藉由運動,發揮天賦,是吳興明期望前往美好人生的道路。他獲得106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高男組個人型第2名、107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高男組個人型第3名、2018年亞洲盃糸東流空手道錦標賽青少年個人型第3名、107年全國啟仲盃高男組個人型第1名。 自興明懂事以來,都是由阿嬤一人扶養長大。爸爸在他小學二年級時因九二一地震創傷症候群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媽媽為了家計鋌而走險誤入歧路而服刑。和姐姐、阿嬤相依為命,阿嬤年邁平時在自家種菜維持家計,靠著些微的收入生活。國小二年級在道館外面偷看姐姐練習空手道,而讓教練發掘,進入空手道隊幫忙學長姐倒水、煮茶葉蛋等雜事,就這樣加入了南投空手道訓練這個大家庭。而後在國小五年級時,考上黑帶,並在國小階段就獲得全國賽金牌。 該校空手道隊是全國運動的強隊,練習強度非常的高,全隊都是金牌的常勝軍,教練常要求他們要正面思考、正向積極,而興明的運動成績保持在全中運前三名,在校學科亦然。空手道項目中他主攻個人型和團體型,「型」是內在心理素質的涵養,是一種精神氣度。練習時的爆發力與速度,消除了恐懼與壓力,提升韌性,鑄造強韌與自信。一次學校進行反毒宣導,看著各式各樣像糖果般美麗繽紛的毒品,興明就想到在監獄裡灰色的母親,他開始思考,他是毒品的最大受害者,家庭因為毒品支離破碎,因此他加入社區反毒小尖兵,擔任青少年反毒大使,積極參與南投草屯分局反毒志工宣導、埔里仁愛之家藝起做公益關懷老人、南投北安功德會服務志工、參與「停好Talk」公益影片拍攝、南投縣國姓鄉孝悌楷模獎。未來希望繼續上大學,繼續往選手的路前進,繼續擔任反毒志工,協助更多青少年不要陷入毒品的泥淖。 吳興明同學生長在父亡艱困的家庭,姐弟與阿嬤相依為命。他奮發向上,積極參加空手道訓練,不畏艱辛,屢獲冠軍並當選國手。學業成績名列前茅,更利用課餘時間,關懷長者,擔任反毒大使,熱心投入公益活動,出類拔萃,堪為典範。 高中職組獲獎者-正向思考、投入公益的吳興明。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19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左營高中林生祥:挫敗是生命的沃土
武俠小說中,男主角通常在跌落山崖後,經高人指點反而武功大增,「跌落山崖,象徵人生的挫敗;但若不遭遇挫敗,也不會有遇到高人指點、武功大增的機會。」左營高中現代五項教練林生祥,就是如此看待成功與失敗的關連,因為他的人生,也是從失敗沃土中獲得成長。 出身貧困的林生祥,國小二年級時,母親就意外過世,家人因忙於生活,無暇照料,突失至親的傷痛,靜靜埋藏在他幼小心靈中,林生祥只能將這無可言說的寂苦帶到運動場上,在烈日下,隨著汗水一起蒸發。 生性自卑、不愛說話,體育是他唯一的朋友,也是他做得最好、最擅長的事。「我啊,20多歲才拿起書本來看,30歲才考取教育學程,33歲了,才開始當體育老師……」林生祥的人生進程,在國小二年級就暫停了,在拿起書本之前,他是谷底的「魯蛇」;從33歲手執教鞭那天開始,他才以大叔的姿態,從山崖下一躍而起。 教體育也教人生 一般人偶嚐失敗滋味沒什麼,但對出身弱勢家庭的孩子,如果沒有一躍而起的支點,更注定了失敗以終的結局。「體育班學生多來自單親或弱勢家庭,他們大多功課不好,家境貧困,乏人照顧」,林生祥認為,體育就是這群孩子反敗為勝的支點,「人生並不公平,但努力是公平的。體育讓願意努力付出、不斷訓練自我的人,有站在競技場上贏得勝利的一天。」 林生祥不但是一位體育教練,更是學生的人生教練,因為他們一樣有著貧弱家庭的記號。「與一般科別不同,我們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家人,我們四處征戰討伐,共同經歷成功與失敗,彼此了解與信任,擁有超越家人的革命情感。」這樣的教練,孩子信得過。 林生祥(圖中)與學生擁有超越家人的革命情感。 挫敗是變強的開始 「50分到80分的愛」是林生祥特有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哪怕學生一開始只有50分的程度,只要努力進步到80分,在他心中,就已經算是成功了。運動場上講究結果,教育卻著重成長過程,即使世界索討的仍是100分的成功,林生祥卻寧願和學生站一起,幫助他們努力成長。 「老實說,我希望看到學生輸。」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名體育教練之口,「因為當學生出現挫敗時,才是變得更好更強的開始。」林生祥稱它為「觸電理論」,被電過的人,才懂得如何避免觸電,「很多道理,在志得意滿的時候聽不進去;失敗了,才是我們可以介入的時候。」這時,耳朵打開,心也開了,成長就開始了。 態度正確才是成功核心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是世人對體育選手的看法,但林生祥認為,四肢發達的人,頭腦不可能簡單,「運動員必須不斷反省自己,為什麼這次跑得比較快?又要怎麼做才能變得更強?」反省,思考,運用智慧,找出破解之道,才能不斷進步,但更重要的是謙卑與感恩的生命態度。 他說,一個人的體育成就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關,因為一面獎牌,背後就累積了無數人的智慧、汗水與淚水,榮耀不專屬一人,驕傲自滿只會讓運動員的成就於獎杯前止步;而謙卑、感恩,願意為人服務的態度,才能吸引更多人靠近,增添更多力量。 林生祥曾因見一名在辦公室掃地的女同學,做事態度認真、細心、謙和,而邀請她加入擊劍隊,果真,經過兩年苦練,她成為女子銳劍團體的金牌選手。從拿掃把、拿劍到拿牌,林生祥見證了生命態度才是運動員成功的核心關鍵。 「人生重於金牌」,林生祥希望有一天,世人可以聽到更多運動場上激勵人心的人生故事,使社會力量重新凝聚,國民也因體育而產生對國家的認同與光榮感,否則,再多的金牌與臺灣之光,人們也都無動於衷。「這世界太多負面聲音、混亂的成功觀,我們需要更多正面光明的力量。」這是一位金牌教練的期盼。從失敗貧瘠土壤中成長,最懂得失敗的林生祥,也是一位最懂成功的教練。
高中校園 8所高中職辦學出色 榮獲108教學卓越獎
108年度教學卓越獎的獲獎名單已於9月20日揭曉,在高中職部分,入圍學校共8所,其中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等學校、臺北市立啟明學校、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等4所學校榮獲金質獎;銀質獎則分別由國立羅東高級中學、臺中市私立弘文高級中學、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高雄市立海青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等4校獲得。 獲獎的這8所學校經過初選和複選,在32所高級中等學校中脫穎而出,入圍教學團隊皆各有特色,並深獲評審肯定與讚嘆。 金質獎4校 【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等學校】 「風光誰管領,盡數武陵人。好似武陵地,桃花一樣新。」埤塘是桃園最具代表性的地景,住在桃園的學子,怎麼會對桃園的特色--埤塘,那麼無感呢?武陵也與桃園、與水、水源息息相關。故本方案以埤塘作為重點發展課程,且以全桃園為範圍,希望來自桃園各地的優秀學生,在成為各界具影響力的人物前、在面向廣裘世界昂首闊步前,站穩腳步認識腳下的這片土地,以桃園為立足點,邁向國際。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 「跨」指的是跨山、「越」指的是越海、「戰」指的是自我挑戰系列活動、「探」指的是定向行動系列的探索課程。同時也是臺北啟明這幾年一系列的活動。視障學生可以騎馬、射箭、征服百岳、下海航行嗎?臺北啟明推動戶外教育成果豐碩,化不可能為可能!以《三「生」有幸的視障者:多彩生活、體驗生態、肯定生命》為主題,規劃多元體驗教育方案,使學生都能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能體驗自然生態的美好,能自我肯定生命的價值。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玩美 MUSE × 跨界創作家」是集合四大跨域教學方案與一個行政教學方案而成的大型「微課程」。課程發想是由文學出發,並配合學生跨域能力,有系統地設計各式主題與相關的課程,依照引導教學→師生討論→共備閱讀→跨域實踐→發表共學→省思成長→修正設計等七大步驟,實施翻轉學習主體、結合社區能量、落實跨域主題、延伸公民教育。「家」也是「+」,所有科目對於此教案都會產生「加乘」的效果;「家」也是「+」,這個教案讓學生對於國文的理解也有「加分」的感受。期望學生在學習上能深深扎根於文學的沃土,加入他科的學習,進一步走出文字、國界藩籬,讓文學體驗化、生活化、具象化。有如文化深根,再如文化發揚,讓文學變成一種載體,更是一種成長與創作的養分,最後回歸學生自我成長的省思。 【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唯有讓孩子能自立,父母才能放心過自己的人生。在別人眼中也許他們是群折翼的天使,但是他們折翼並不折「毅」。教師要的絕不是有愛心與耐心就可以達到成功的教學,唯有合作與找出方法,扮演學生探索與學習的鷹架,才能帶領他們成功。 銀質獎4校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學校是一種社會組織,因此校園生活也是一種認識自我與探索的歷程。因此,以「閱讀羅高」為思想及知識的「飛躍」起點,以「樂趣」作為羽翼,透過「實境解謎」的尋訪歷程,逐步建立學生「自學的能力」,期真正培育出「與時俱進」、「關懷社會」、「了解自我」的生命個體。本方案的課程目標在使學習更貼近生活與土地,透過瞭解校園與家鄉的美,讓學習成為一種有趣且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此學生也更能進行對生命、生活與生涯的反思與實踐。 【臺中市私立弘文高級中學】 「自然人憑證」的理念簡單直接,就是要利用老師與學生著迷「集點活動」的特性,引導學生建立自身的學習地圖。團隊老師透過所開發「NATURE」教學模組,設計相關學習活動和主題課程,同時讓家長認同新課綱的精神,其內涵建立在「生活情境」的「探究與實作」中,以普及和多元活動引發師生自主參與,建立個人的學習歷程。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探究與實作」為貫串各學習階段且整合各學科內容的核心素養,並規劃一門適合普通高中的「跨領域選修課程」。開發結合以「數學建模」、「自然探究」、「科技實作」及「問題解決」的PBL課程,期激發及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為目標。 【高雄市立海青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戀戀海青 舊城風華」方案發想源自於課程設計的初衷希望藉由這門課讓海青學生認識學校、探索鳳山舊城,同時以此為前提,結合室內設計科與廣告設計科作跨域,產出與鳳山舊城有關的設計作品,讓學生在歷史、地理、公民三科潛移默化的陶冶下建立先備知識,之後將此運用在自己專長的設計部分,從中獲得成就與樂趣。 優質教學 榮獲獎金 教學卓越獎從92年開始舉辦,迄今108年共計17屆,分為幼兒園組、國小組、國中組和高級中等學校組。獲獎隊數總計約670隊。今年全國共有229隊報名參賽教學卓越獎,各縣市共計推薦105個教學團隊參與複選,評選過程中,各團隊全力呈現最優質的教學理念與策略,展現教師的專業與熱忱。經過評審委員審慎討論,評選出40個入圍團隊,其中20個金質獎團隊可獲60萬元獎金,20個銀質獎團隊則可獲30萬元獎金。
高中校園 【內埔農工】農機╳野保╳農經,業界人才需求高
近年來,高中職學校積極發展在地特色,吸引國中畢業生適性選擇、就近入學,社區高中職紛紛展現教學亮點,如位於屏東縣大武山麓的內埔農工,利用地理優勢,積極爭取教育部優質化各項競爭型計畫,著重學科與實務能力的養成,成功創造農業機械、野生動物保育、農場經營等產業特殊需求類科,深獲各界好評。在升學表現方面,內埔農工近幾年升學成績也相當亮眼,畢業班平均有3分之1錄取國立大學院校,今年更有畢業生甄選入學錄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 農業機械科,業界需求高 內埔農工的農業機械科,除傳統的農業機械修護,更積極爭取教育部優質化各項競爭型計畫,逐步發展動力機械操作課程,像是堆高機、小山貓、怪手、天車等,均是業界需求度相當高的項目,該校也是目前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三項動力機械操作檢定場的國立學校。 此外,內埔農工也積極辦理推廣教育,協助行政院原民會、屏東縣政府及鄰近科大辦理堆高機訓練,幫助屏東縣民考取證照、順利就業。台糖公司為肯定校友表現,今年3月與該校簽訂產學合作,讓畢業生在台糖員工甄選時享有一定的錄取優勢。 內埔農工表示,以往農機科新生入學的學業成績並不理想,經過老師教導後,生活禮儀、學識技能均進步甚多。畢業時很多學生就已擁有多項證照,提升就業能力。常有優秀學生經繁星計畫及技優甄試保送國立科技大學,深獲家長及學子肯定,近幾年招生也因此常常滿招。 農機科-堆高機操作訓練。 野生動物保育科,全台唯一 此外,該校野生動物保育科是全臺唯一以培育生物資源保育人才為目標的科別,多年經營下來,已成為招牌科系之一。課程以動物傷救保健、野生動物飼育管理、生態資源野外調查為三大主軸,著重學科與實務能力養成,課程特色有趣。不止在地學生就讀,甚至吸引全臺各地學生,像是目前就有11位臺北、臺中、南投、高雄、臺東及小琉球的學生,在偏鄉學校中相當少見。為此,學校今年暑假也改善住宿環境,讓遠道學生有更舒適的學習空間。 野保科-學生外科縫合技法競賽。 農場經營科,生態創意結合 內埔農工地處熱帶及低海拔環境,農場經營科除原有的水稻、熱帶果樹、熱帶觀賞植物栽培生產外,更結合當地作物及新興作物,配合當地閩客與原住民族群的文化,推展精緻化農業與休閒農業,像是香草植物應用在精油、手工皂、防蚊液等,以及可可栽培到巧克力製作完整的系列課程、穀類紅寶石紅藜及薑黃等保健作物栽培等,也與校內家政科膳食製作、食品加工科等跨域合作,發展農業教學、生產、生活及生態相結合的創意教學。 農經科-穀類紅寶石紅藜栽培。 內埔農工屬偏鄉學校,面臨少子女化趨勢,學生來源大幅減少,但歷任校長及教職員仍持續努力,逆勢打造出許多產業特殊需求類科的教學亮點,包括農業機械、野生動物保育、農場經營等。內埔農工校長張世波表示,學校或許外在條件艱困,但仍努力發展特色,經過大家的共同奮鬥,已有顯著成果,未來將繼續發掘學生潛力,結合產業趨勢,讓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的理念在學校中實現。
大學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吳承嶸&張仕菁,突破障礙成就自我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吳承嶸、張仕菁的故事。 吳承嶸-「逆境前行,勇者之聲」 吳承嶸不畏腦麻困境,曾獲教育部奮發向上獎肯定,也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拿到混聲合唱優等,除了報刊報導他的成長心路歷程,更出版書籍《擁夢飛翔8》喚醒大眾對生命學習的熱情。 因為腦性麻痺病症在行動上比常人不方便,靠著助行器、電動輪椅才能前進。在他九歲那年,媽媽生病成了植物人,生活瞬間破滅,承嶸情緒遭受打擊變得自卑、怨天尤人。是爸爸、老師們鼓勵了他,讓他走出傷痛繼續前行。家中經濟依靠身心障礙的補助、基金會的補助款,以及爸爸臨時工的微薄收入過活,雖然生活辛苦,但爸爸始終提醒:「不要顧著省錢,該花的錢要花,要吃得有營養、穿得暖。做人要誠實、要堅持。」又怕他長大以後,父親不在了,會過得很辛苦。 「我想我會繼續努力下去、勇敢堅持生活,不讓父親失望。」承嶸希望自己能在完成大學學業後繼續攻讀心理諮商研究所,考取諮商師執照,並在未來從事少年犯罪輔導相關工作,或是到監獄輔導受刑人。希望自己有能力保護照顧自己愛的人和愛他的人,換他來做這個支撐的盾牌,在他們危難的時候替他們抵擋,也希望用音樂唱出自己的故事、分享生活的力量。 對一位年輕的身心障礙學生來說,初次離家上大學開始獨立的生活,充滿挑戰。承嶸獲得105學年度新北市身心障礙優秀學生獎、105學年度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福佬語系高中職團體組優等、106學年度勵志獎、媒體報導身障生奮發不懈錄取屏東大學故事。 吳承嶸同學自2012年獲得奮發向上獎,這六年多來仍持續樂觀地學習,參與生命故事計畫致力於身心障礙者自立行動,透過音樂與奮鬥故事的結合發揮良善的影響力,其處於逆境展現對生命高度的熱情,值得與更多人分享,讓愈多人可以從他的故事中得到感動與啟發。 大專組獲獎者-不畏腦麻、奮發不懈的吳承嶸。 張仕菁-「溫暖人心的司法燭光」 對慈母有萬千感恩,母親每日往返嘉義與臺南,載送張仕菁與同樣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的哥哥上學。仕菁從未抱怨身體自幼就不健康,因為從小和病痛對抗,就是她的日常。 十年前為家中經濟支柱的父親嚴重中風後至今未癒,沒有力氣的仕菁和哥哥大至洗澡、移位,小至拿水、開筆蓋,生活起居都要由母親獨力照顧,就連晚上睡覺也要她來幫忙翻身。身體嚴重變形,姿勢稍微不對,就坐不住。羸弱的抵抗力,感冒時肺部大量的痰,總使她發燒、喘不過氣來。仕菁三歲發病,無法走路,四肢及軀幹嚴重變形,要穿背架支撐身體並仰賴電動輪椅代步。 但對於求學的渴望,讓仕菁找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升上高中,學習課業,當上動漫研究社社團幹部,成為中華資優教育學會第五屆惜才育英計畫的學員。多年學習經歷讓她體認,雖然身體病弱,但只要有心想完成,就算是身障生也能做到很多事。就讀法律系期間,每學年均是班級前三名,榮獲校長獎。2010年曾榮獲總統教育獎的肯定,並於同年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熱愛生命獎學金。多次獲得慈濟新芽獎學金學習領域獎,積極樂觀令師長動容。 仕菁就讀國小時有機會擔任校內的司法小志工,從此與法律結下不解之緣。高中決心要報考中正大學法律系,雖然對法律系繁重的課程略顯吃力,每日嘉義臺南兩地往返通勤又更增負擔,但是她仍相信,能善用自身成長環境所培養的同理心,成為司法界的一盞小小燭光。希望未來能儘快通過國家考試,進入司法體系就職,貼近人民期望改進造福人群。就讀法律系期間,成績優異,除嚴重生病外,不論風雨或寒流,勤學而未曾缺席,更從不遲到。大二下學期協助系上法律論文期刊「中正法學集刊」編輯工作,細心負責,深獲肯定。 張仕菁同學與哥哥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疾病,成長過程備為辛苦,且家境極為困難,但從小積極樂觀,不為困境所擊倒,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多項獎助學金,讓弱勢學生引為學習楷模,立志將來進入司法體系,發揮法律專業所學,貢獻自我力量,足堪逆境學習的典範。 大專組獲獎者-罹患罕病仍積極樂觀的張仕菁。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19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逢甲合經翟本瑞 6招讓通識不一樣
說到通識教育,曾經也是大學生的你會想到什麼?許多學生將通識教育視為「營養學分」的一種,因為通識教育老師不像必修課教授般,握有攸關學生能否畢業的生殺大權,學期末給的成績也往往比專業課程來得漂亮,但也因此讓部分學生上課態度不像必修課那樣「兢兢業業」,甚至打混摸魚者亦大有人在。 學生神遊誰之過? 相信不少大學教授們都曾碰過以下情況: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在臺上傳道、授業、解惑,為何臺下還會有學生「夢周公」或心不在焉、不知神遊到哪裡去?當下不禁納悶:究竟是自己教得不好,還是學生不專心聽講? 「隨著時代改變,教育也逐漸在轉變,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要老師在課堂上認真教授,學生就會在臺下專注聽講。」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合作經濟系教授翟本瑞表示,這樣的情況並非學生變懶惰,而是教育本身已隨著時代變遷。他坦言自己也曾納悶過,並以開過的課程「網路文化」為例,這是他最拿手的領域之一,還特地在課堂洋洋灑灑準備一百多張投影片,但用心備課的結果卻沒有換來預期的熱烈迴響,讓他開始體悟到,必須改變既有授課方式,才能找回學生專注力。 第一招:以分段式議題代替單一主題 翟本瑞談到,國外曾經做過研究統計,隨著社會與科技發展多元化,現代人專注在同一件事的時間已不像過去那樣長,而已縮短到15分鐘左右,因此知名網路演說TED才會以18分鐘為主,讓講者將精華濃縮於18分鐘內,藉此吸引聽者專注聆聽。 以目前大學一節課50分鐘來看,要讓學生每分鐘都保持清醒、專心聽講,單單只靠老師認真講解專業知識還不夠,得運用一些技巧才行。多數教師過去每堂課都以一個議題為主軸重點,但這樣很容易變成同一個主題從頭講到尾,學生易因長時間聆聽相同主題而分神,翟本瑞建議老師不妨準備二至三個議題來代替單一主題,每個議題最好在20分鐘內講述完畢,然後就切換到下個議題,藉此把握學生「最佳專注時間」。 第二招:打破行政框架,賦予開課彈性 從以前到現在,大家都很習慣一堂課由固定教師來授課,但大學通識教育也要依循這樣的遊戲規則來進行嗎?翟本瑞表示,通識教育的存在是為了發展通才教育與全人教育,透過多樣化課程來彌補大學教育分類過於專門、知識過於單一化的不足。 既然如此,通識教育就應跳脫一般系上必修課的行政框架,賦予更多彈性。於是他決定開始推動一項實驗,讓授課師資也能因應通識教育多元而跟著多樣化。翟本瑞以之前開設的「自我認識與行銷」課程為例,內容是拍攝一部行銷逢甲特色與校園之美的宣導影片,但逢甲本身並沒有傳播科系,因此授課師資得向外尋覓,並且打破單一教師授課模式,改由四位老師共同教授這門只有兩學分的課。 這樣的突破並不容易做到,得打通行政體系的任督二脈。因此,除了自己外,他另外找了三位老師來幫忙,分別是逢甲主秘(負責協調課程行政)、課外活動組長(負責協助學生舉辦活動)、紀錄片導演(負責教導影片拍攝與剪輯技巧),透過四名教師各司其職,讓這門課得以跳脫舊有框架、為通識教育帶來創新面貌。 第三招:跳脫傳統授課場域,化理論為實作 翟本瑞笑著說,課堂名稱看似靜態的「自我認識與行銷」,實際上是一門走出教室、讓學生在外頭趴趴走的課。由於學期報告要求學生製作校園宣導影片,因此學生很多時間都要到校園各處勘景、進行拍攝,過程其實比在教室上課投入更多心力,但跳脫傳統場域的形式,也讓學生更樂在其中、課上得更起勁。 不只如此, 提供「實務操作」的機會,亦是點燃學生心中小宇宙、激發學習熱忱的良方。他談到,很多大人都說現在年輕人是承受不了壓力的草莓族,但其實學生並不怕吃苦,而是怕沒有辦法從中獲得成就感。翟本瑞發現,相較於聽老師在臺上唱「獨角戲」,學生更享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因此即使沒有攝影專業背景,學生們卻肯在老師指導下從零開始學起,甚至甘願投入課餘時間來剪輯影片,進行後製,連影片小細節都不放過,就是為了在期末呈現出具有影像張力的拍攝作品。學生的用心讓老師看了也很感動。 第四招:分組學習,打造跨領域合作能力 通識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修課學生來自五花八門的科系。因此,翟本瑞也善用此特點來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透過學生彼此不同的專長,激盪更多創新火花。校園就如同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每個人都無法預期未來在職場上會遇見什麼特質或具有那些專業背景的人,因此,翟本瑞希望透過通識教育,培育學生畢業踏出校門後與他人共事的能力,因此特別強調「分組學習、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以拍攝影片為例,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科系、具備不同專長,經過分組後,必須學習如何善用優勢與專長相互協調合作,過程中難免會有人際衝突或意見相左,但同學必須懂得化解衝突、良性溝通,從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順利完成作品。 翟本瑞強調,這樣的溝通、協調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歷程,即使到最後因種種因素無法完成拍攝作品,他也不會以成敗論英雄,重點在於學生已經走過這段歷程、從中有所收穫。對翟本瑞而言,這正是通識教育的教學目標之一。 第五招:校園搖身通路,激發學生創意 翟本瑞表示,他在逢甲和另一名老師合開一門「熱賣商品創造」的課程,為了讓學生了解商品熱賣的「眉角」是什麼,他會在課堂上先進行國際品牌的商品分析,融入實例相互比較,像是分析蘋果與三星智慧型手機的優缺點及產品特色等。 不只如此,翟本瑞還要求學生運用創意,設計可用於市場銷售的商品,例如有一組學生就從日常生活常乘坐的捷運大眾運輸系統來發想,發現許多民眾進入捷運站前才開始東摸西找捷運卡放在那裡,因而開始思考設計可以直接將手環與悠遊卡結合的佩戴裝置,就可改善老是找不到卡片的困擾,類似創意讓其他同學看了都眼睛為之一亮。 光只有這樣還不夠,為了避免這門課淪為「紙上談兵」,翟本瑞還巧妙結合其他課程,幫助學生製作創意結晶,例如透過通識教育中心開設3D列印課程的教師協助,讓學生藉由3D列印機,直接列印出創意作品。同時還結合逢甲大學設立的校內實習商店,讓學生設計的產品可以在實習商店販售,藉此讓大學校園搖身變成一個「小型通路市場」,也讓未來打算自己設計產品的學生可以提前在校園市場「試水溫」,了解什麼樣的商品才會受到消費者青睞。 第六招:結合外界資源,課程見樹又見林 翟本瑞表示,老師並不是超人,無法樣樣精通、什麼都會,但要懂得尋找其他資源來協助,讓自己走出理論象牙塔、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見樹又見林。他強調,教師本身必須勇於嘗試,才能帶來教學創新。 有一個創意十足的知名弟弟、臺北市長柯文哲的市政顧問「翟神」翟本喬,翟本瑞在大學也教創新創業。他以自身在通識教育開授的創業課程為例,除了以「創業九宮格」模式告訴學生創業時應考慮目標客戶、成本考量、行銷策略等九大要素外,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創意風險與箇中甘苦,翟本瑞還請來企業家擔任「課堂業師」,分享自身創業心路歷程與實務經驗,讓未來有意走上「頭家之路」的學生更能體會創意眉角,而「翟神」當然也是他「網路科技」課程的授課業師之一。 「教學是良心事業,老師要具備熱忱,才能為教育帶來更多可能!」翟本瑞表示,雖然通識教育不像系上專業課程,學生會因怕被老師當掉、畢不了業而自動上緊發條,但通識教育卻是打造大學全人教育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接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後,翟本瑞一直積極推動創新、打破傳統形式,希望藉此培養學生對不同專業的興趣與跨領域合作能力。 他笑著說,曾有兼任老師告訴他,雖然每周上課一次所領的鐘點費並不多,但教通識課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卻比其他課程都要來得多;也曾有上過通識課的學生對他說,感謝老師用心指導,讓大學生涯留下美好充實的學習回憶。這些課程迴響也成為翟本瑞心中最感動的教學回饋!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55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化通識課為神奇 翟本瑞的教學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