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文藻外大東南亞學系首屆啟航 註冊率達98%!
文藻外語大學108學年度設立東南亞學系招收第一屆新生共45名,註冊率高達98%,其中甄選入學管道的註冊率更是100%!東南亞學系主任林文斌表示,本校東南亞學系籌備多年,集合優秀師資、熱情東南亞台商、有理念的非營利組織,提供本校學生海外實習機會,一起攜手培育生力軍,擴展台灣與東南亞的全方位關係。 文藻外大98學年即起在校內開始教授東南亞國家語言課程,103學年設立東南亞語言教學中心,開辦東南亞語言與產業學分學程,「比新南向政策還早關注東南亞」,系上現有專兼任師資國籍多元,包括越南、印尼、泰國及新加坡等,並邀請校內菲律賓籍、馬來西亞籍博士教師,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甚至於本國籍老師也都在國內外東南亞研究和教學,享有盛名,師資一流、陣容堅強,5年來累計有高達4千多名學生修習越南語、印尼語、泰語、柬埔寨語、菲律賓語等,顯示年青學子的學習熱情。 文藻外大於東南亞地區姊妹校超過50所,如泰國的清邁大學、詩納卡寧威洛大學、易三倉大學、泰國基督教大學;菲律賓國立大學、馬尼拉雅典耀大學、德拉薩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峴港外國語大學;印尼的珮特拉大學、阿達瑪迦亞大學等亞洲知名大學;且實習合作廠商亦包括臺灣的寶成工業、嘉豐水產集團、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泰國最大渡假飯店集團Centara、印尼Tasikoki野生動物及環境教育中心、亞洲基金會雅加達分部等機構,交流學校既多且廣。 文藻外大持續專著於東南亞語言教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延攬相關專業師資、知名學者,獲得教育部肯定,核准在107學年度設立東南亞碩士學位學程,並於108學年度成立東南亞學系,是私立大學中唯一具有學、碩士班者。林文斌主任表示,文藻外大東南亞學系(含碩士班)的師資不僅國際化,也非常「東南亞」,除語言課程由具有博士候選人資格的外師授課,結合台籍專業師資,開設東南亞區域的歷史、文化、政經、社會、產業發展等多樣課程供學生選讀。本校也為外語檢定之辦理學校,已連續兩年開辦印尼語、越南語及泰語檢定考試,與印尼瑪朗大學(Universitas Negeri Malang)、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Hanoi)及泰國清邁大學(Uniserv Chiang Mai University)合作,供本校學生就近報考之便利性。 第一屆東南亞學系新生日前受邀參加新生營隊,與系上教師相見歡,並由印尼籍的學姊們演奏印尼國寶樂器「昂格隆」,和同學們一起合奏,初嚐東南亞風土民情滋味;本校亦有來自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外籍生,系上學生可透過和外籍學生交流,增進語言學習成效。文藻外大學東南亞學系阮清廉老師更致力於協助學習越南語的台灣學生,在校內舉辦「台越學生相見歡 語言交換更好聊」活動,望透過 「學伴」進行語言交換學習,「多互動、多聊天、多明瞭」! 文藻外大係以語言教育知名,東南亞學系進一步結合台商、非營利組織,透過舉辦東南亞台商企業研習團、東南亞企業中高階幹部職場講座、東南亞企業實習等方式,為同學打造從學校通往就業的「最後一哩」,培育同學的「就業即戰力」,成為「下可接地氣,上可跨國際」的東南亞全方位人才,因此,不少同學在家人的鼓勵下選擇就讀本校東南亞學系,更有同學放棄國立科大,重考統測以本系為第一志願,造就出第一屆新生便有高達98%註冊率之成果。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南臺企管楊雪蘭 教學創新6法寶
談到企業管理,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有些人可能以為這是大老闆才需要用到的專業技能,然而,對於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楊雪蘭來說,這卻是你、我、他都需要學習的管理能力。 楊雪蘭表示,企業管理的核心領域可區分為兩大塊,第一塊是企業功能,一言以蔽之就是「管、銷、人、發、財」,涵蓋生產管理、行銷管理、人事管理、研發管理、財務管理等多元面向。而第二塊則包括規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能力。 為了讓學生具備理論與實務能力,多次獲得南臺科大教學特優獎的楊雪蘭自有一套教學法寶,來幫助學生融會貫通。而經常為教學添加創新能量的她,更是臺灣少數不仰賴學術論文升等,而以教學成果升上正教授的企業管理領域學者。 「老師的教學方法必須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追求教學的創新才具有意義。」楊雪蘭談到,她的教學創新動力其實是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透過教學現場去思考如何在教學上有所改革,拉近「教」與「學」的距離。教學創新其實沒想像中這麼困難,她特別與大家分享教學多年來的心得體會與創新教法。 第一招:教學創新要貼近社會脈動 楊雪蘭認為,高等教育的教學應該與時俱進,尤其商業脈動瞬息萬變,企業管理系學生更要懂得社會脈動,才能掌握先機、站在企業最新發展的浪頭上,因此她每周都會帶領學生閱讀報章雜誌刊登的重點財金新聞、分析當前的金融趨勢經濟發展,並結合臺灣近年流行的商業平台,來為教學加入創新能量。 像是臺灣近來興起的「群眾募資平台」就是很好的課程案例,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募資平台概念有點像是房地產中的「預售屋」概念,可以透過事先募資的方式提供創業者一筆資金。而它也是免費的宣傳廣告平台,有助於帶起社會能見度,對於資金有限的初次創業者來說是一舉多得的平台工具,如此多元功能的募資平台也是企管系學生都應該了解的社會脈動資訊。 第二招:讓學生做中學,累積實務經驗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為了累積學生實務經驗,楊雪蘭說,南臺科大向來很鼓勵老師帶著學生參加民間企業或政府機關舉辦的創業企畫競賽,一方面提供磨刀的練習機會,另一方面可作為學習成果的展現舞台。她以2014年帶學生參加龍騰微笑創業競賽且獲獎的例子為例,這類結合創新、創意、創業的「三創競賽」,往往每次參加就得耗時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參與過程等於是將課程所學的管、銷、人、發、財等領域知識加以整合運用,學生得先上網收集正確資料,再相互討論,透過腦力激盪思考與整理重點,進而撰寫創意企畫書、製作PPT等。透過學生實際參與其中,也能有助於老師了解學生是否將課堂所學融會貫通。 第三招:透過團隊合作,培養跨領域溝通能力 企管系學生必須具備跨領域對話能力,才能以自身專業幫助公司整合不同領域人才的研發技能,強化產品特色,提升企業獲利,因此,學習如何與其他領域進行溝通、合作也就相對重要。 以龍騰微笑競賽來說,就是以南臺科大工科師生研發的「奈米級隔震系統」來撰寫創業企畫,因此首要之務要先了解產品特性與優點,所以企管系學生必須與工科師生進行跨領域合作,去實驗室看產品,請工科教授與同學示範,了解使用過程需要哪些步驟、需要連結哪些上下游廠商,並從中思考哪些廠商可以作為合作夥伴。 看完創業產品後,還必須到專業產業分析網站收集相關資料,分析該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前景、市值以及各廠商市占率,了解主要的競爭對手及次要對手,才能在商場如戰場的激烈競爭中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此外,企管系學生也要扮演「業務員角色」,將產品優勢與特色介紹給客戶知道,因此也要協助工科學生將創業產品的使用過程、相關數據、客戶使用心得拍成宣傳影片,就像Google推出智慧眼鏡時,特別拍攝一段使用情境模擬影片,讓客戶了解產品特色在哪裡。 楊雪蘭說,可別以為影片愈長愈好,這樣反而會讓宣傳效果打折扣,學生也須學習如何取其精華、擷取重點,讓產品在有限的宣傳時間發揮最大行銷效益。 第四招:從模仿學習入手,進而激發創新思考 所謂重賞之下有勇夫,要在大型創業競賽中獲獎,往往得「過五關、斬六將」,經過重重關卡,但不少民間企業的大型創業競賽因獎金豐厚,如龍騰微笑競賽首獎就有高達兩百萬獎金,因此也成為各大學的兵家必爭之地。為脫穎而出,如何想方設法撰寫一份具競爭優勢的創業企畫書,也就成為能否獲得評審青睞、通過初賽審核進入複賽的第一步。 楊雪蘭表示,好的企畫案要具備「一目了然、確實可行」的特點,必須要能有實際創業的目標藍圖,甚至可以預估獲利多寡,絕不能是空中畫餅的浪漫想法,因此,光收集資料的前置作業就得花上兩三個月時間。 但萬事起頭難,對初次參賽的企管系學生而言,對於如何撰寫企畫書根本毫無頭緒,此時楊雪蘭為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與上手,會巧妙運用見賢思齊的模仿創新教法,從其他優秀的企畫書成品中學習撰寫的眉角與特色,再將其融會貫通、激發創新,讓學習不會像無頭蒼蠅般,不知該往哪裡飛,才能找到目標物。 第五招:社群軟體集思廣益,加強團隊互動 撰寫創業企畫書的過程就如同是「長期抗戰」般,必須仰賴良好的溝通互動,因此楊雪蘭特別利用時下流行的社群軟體如臉書社群、成立line群組等來「互通有無」,作為師生的溝通輔助平台,一旦團員忽然「靈光乍現」,想到什麼好點子時,就可以及時將想法傳遞給其他團員與老師知道,避免創意因為來不及動筆寫下而溜走。 但楊雪蘭也強調,儘管社群軟體具有即時通訊的便利性,但也不能完全只仰賴社群軟體,重要資訊最好還是透過電子郵件往返較佳,一方面可以在寄出訊息前有比較長的時間思考,另一方面也可整合完整資訊於一封電子郵件中,避免讓重要訊息「散落」在一封封短訊裡而不小心錯過。 第六招:培養財務規劃能力,練好基本功 對企管系學生來說,如何具備良好的財務規劃專業、懂得編企業預算,是很重要的基本工,為此楊雪蘭特別開設「財務規劃」課程,透過一學期的時間,教導學生看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三大報表,並透過四大課堂作業報告,讓學生練習,強化規劃能力。 以第一份作業為例,就是讓學生為目前上市上櫃公司進行財務分析,從中了解優質企業如何進行現金流量控管,以及負債比例與獲利能力,藉此掌握企業管理要領。第二份作業則是創業企畫書,並透過前述的三大報表來進行預測規劃,讓學生模擬創業者,為自己作一份創業規劃,了解創業風險以及幾年內可以損益平衡等重點。 第三份作業則是學習找尋資金來源(融資管道),亦即培養創業者所需的「找錢能力」,像是獎勵、補助、低利借貸、創投等資金來源平台,以免創業者因資金不足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最後一份作業是專案成本效益分析,像是獲利率的分析等。楊雪蘭希望透過上述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讓企管系學生可以一步步打下重要基本功,為將來邁入職場做好準備。 企管能力影響每個人 從上述教學法寶來看,企管系所學似乎包山又包海,學生必須具備精通十八般武藝的能力,但對楊雪蘭來說,這樣的企管能力並非只有企管系學生才需要了解與學會,幾乎每個領域都會涉及管理能力,從小至個人到大至一個國家,都需要具備管理的能力,才能讓社會更進步。 投身高等教育迄今,回首教學路的楊雪蘭笑著說,雖然帶領學生參加創業競賽得花上許多時間,投入相當大的心力,但透過參賽過程,能讓學生從中學到團隊合作、抗壓能力、口語表達、即席反應,這些都是書本理論學不到的東西,也是她為何特別讓學生從「做中學」的原因所在。許多參加過競賽的學生都表示自己收穫良多,尤其是在競賽得獎時的喜悅神情,更讓身為老師的她看了難以忘懷,因此,即使帶學生參賽的過程再辛苦,楊雪蘭也都覺得很有價值與成就感。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60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讓企業管理貼近日常生活 楊雪蘭分享教學六法寶
高中校園 【108課綱】武陵高中探究實作 氣候變遷選修開課
107年起,武陵高中自然科學領域教師與高中化學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吳德鵬、張明娟合作,依新課綱自然科學領綱精神,費時1年以每月進行1次共備討論後,預開以全球氣候變遷為主題的選修課程,提供一年級學生選修。課程實施過程中,有超過11位教師一起觀課,經試行、調整後,進一步共編單元教材,期望可提供他校於108學年度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參考。 自然科學結合公共關懷 武陵高中期望學生在公共議題的關懷方面,提升將知識轉化為行動、自我反思、表達、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選擇以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為主軸,藉由觀察、查找、驗證、整合相關資料、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小論文撰寫、相關議題公聽會等方式,探究國內外對氣候變遷的應對措施、相關國際公約的精神,蒐集並分析在地能源的消耗與排碳的趨勢,思考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並檢驗解決方案的效益。該課程呼應新課綱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積極與他人及環境互動、欣賞大自然之美,善用並珍惜自然資源,為環境的永續經營作努力。 探究與實作 科學跨域整合 新課綱自然科學領綱的基本理念,強調科學學習的方法應從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意願為起點,引導其從既有經驗出發,進行主動探索、實驗操作與多元學習,使學生能具備科學核心知識、探究實作與科學論證溝通能力,並強調跨領域/科目間的整合,以綜合理解運用自然科學的概念。因此,於高中階段增列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 國教署未來將持續推動探究與實作課程發展,辦理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課程研討會、入校諮輔等教師增能活動,深化教師關於科學本質、方法論、論證、建模、引導及發展評量測驗的能力,並開發、推廣課程模組,包含課程設計、多元評量方式及測驗試題等,以協助現場教師發展、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
校長開講 【彰化】建國科大校長江金山:實作能力才是就業本錢
從機械轉向管理再走入教育的建國科技大學校長江金山認為,每個學習轉折都有意義,過去走過的路都是未來的養分。高職同學無須擔心所學非興趣,只要把握機會做好準備,轉換跑道的機會很多,重要的是,要擁有專長與實作能力。 年輕人對於自己喜歡什麼,應該都有感覺與想法,不至於完全沒有方向,但在18歲就找到能做上一輩子的目標,只有少數有特殊喜好傾向或專長的人,才有辦法做到。人生的際遇是會改變的,不是你立志當總統,就能達成目標,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握當下每個學習機會做好準備。 回顧自己的求學經驗,我們那個年代臺灣正在發展十大建設,最夯的領域多為電機、機械、電子。當時認為電子變化很快,機械產業發展應該比較穩定,可說是在選系時較佳的選擇。因此大學考上逢甲大學機械系,退伍後進入雨衣工廠工作。工作幾年後,發現除了機械專業外,應該要學管理才能滿足未來的工作需求,於是負笈美國唸企管碩士。 回國後,除了回原公司服務,因緣際會下到學校兼課,後來教書教出興趣來,因此考慮轉換跑道到學界發展,毅然決然地回到美國修讀教育學博士,主修課程與教學。學成歸國再度回學校教書,剛好碰上教育部開放大專自編教材,在此之前多數教材都是「部定」的。於是,美國所學的專業剛好派上用場。在當時美國課程與教學已經發展一段時間,而臺灣才剛要起步。 從機械轉向管理再走入教育的江校長(攝於高中時期)。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 現在回頭看,當年的每個轉折和努力都有意義,走過的路一定不會白費。很多高職同學對於過去三年選擇的專業沒有興趣,想轉換跑道,進入大學就是你轉換跑道的好機會。首先是四技二專招生,每個系最多會開放招收三個相關群類的考生,若是真的對原來所學專業沒興趣,入學時,就能選擇轉換跑道。 或者進入大學之後再轉系也是一項選擇,目前大學對於學生轉系的設限不多,想轉換跑道並不困難,只不過想轉系時要先想清楚,如想轉進理工科系,門檻相對比較高,同學必須具備數理基礎,例如原本餐飲、觀光要轉到機械系,難度就高了;可是,相對的工程要轉到軟性科系就容易得多。 過去幾年,社會上普遍有種氛圍,父母怕孩子吃苦,傾向支持小孩選擇「輕鬆」的科系,選擇工科的學生相對減少。然而,目前產業界缺乏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工科畢業生非常搶手。這些製造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已經不是傳統刻板印象,純粹勞力付出的工廠作業員,而是擁有技術專長的工程師,他們必須經過大學工程科系訓練,具備一定電腦、儀器操作專長的專業技師。 利用實習拚實作能力 以CNC車床為例,目前除了老技師面臨退休年齡外,產業需要大量人力,這類工作薪水都不錯,出社會幾年,成熟的專業技師薪資水平都有50k以上水準。跟傳統工廠作業環境比起來,自動化程度高的企業,需要具備大學以上專業能力的工程師,廠房甚至都是全空調,工作環境比傳統好上許多。 這些年,社會上常抱怨技職體系出現斷層、社會新鮮人學用落差等的議題。確實在技職教育轉型的過程當中,這些現象都陸續發生,然而這幾年情況已經改善許多。以建國科大為例,目前學校工程科系學生人數占了六成以上,我們透過「產學合作」和「以賽促訓」的兩大實作方向,培養同學們的實作能力。 例如,和國內汽車零件大廠全興、精密機械隱形冠軍高明鐵等公司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讓同學們直接到公司實習,同時企業也提供獎學金,除了實習津貼外,也鼓勵同學能夠提早進入產業現場,讓理論與實務無縫接軌。 還有,車燈大廠帝寶工業,從他們年營業額七、八億時,我們就帶著學生進入企業做工業工程管理的專題,一方面透過產學合作方式,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另外同學們也從中學到實務經驗。 江校長(中)以「產學合作」和「以賽代訓」培養同學們的實作能力。 利用比賽強化專題製作成果 專題製作是我們從五專以來的傳統,同學們必須分組完成畢業專題。現在由於各項競賽多,老師們利用「以賽促訓」的策略,讓同學們依據各項賽事要求的規格,執行他們的畢業專題。 以機械系為例,目前國內外的機器人賽事相當多,每項賽事的指定主題不同,全班50位同學分成10組,各組可以選擇有興趣的賽事主題,以此發展專題。例如,大陸北京機器人比賽指定題目為「跳舞機器人」、臺北賽事是「摔角」、山東賽事為「走迷宮」等等。 由於,各組選的題目不同,同學要從研究比賽規則開始,按照賽事規則要求設計他們的機器人,期末時打完分數,老師選擇作品優秀的小組,參加校外比賽。而非另外培養選手參加比賽,如此一來,全班每位同學都是儲備選手,大家為了爭取比賽機會,自然就會卯足全力參與,「做中學」無形中也培養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認為,學校教育不是硬梆梆的,選讀哪個科系只是當下學習的主軸,透過這個主軸,同學們可以從中延伸觸角,學習各種廣泛的知識技能。在學校裡,還要有基本品德教育,其中包括團隊合作、人際溝通的各項能力,技職實作就是從專業延伸出來最好的練習。 建國科技大學校長 江金山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建國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二中、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美國林登塢德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運動休閒、運動行銷、運動設施服務管理、運動賽會服務管理、美容業經營管理、美容業產品市場研究與行銷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管理學群企業管理學類、教育學群教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陳冠文&潘進富,突破困境綻放異彩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陳冠文、潘進富的故事。 陳冠文-「泳不放棄,奏出希望」 獲得2018年維也納全國音樂大賽菁英獎鋼琴高中組決賽第一名、亞洲盃國際音樂大賽古典鋼琴青年組第一名及2016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游泳項目一金三銀一銅,100公尺仰式金牌,破大會及全國紀錄的優異藝術、體育表現,陳冠文是個堅持執著天賦異稟的青年。 2歲時診斷出患有中度自閉症,3歲時仍完全沒有語言,叫他沒有反應,也不會與人互動。眼神空洞,沒有學習動機,時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打斷他的重覆性或儀式行為,就會尖叫、自傷。冠文從小就密集接受職能、物理、語言、水療、感覺統合等治療,每周三次的頭皮針灸,瘦弱的身軀在頭皮上插滿20根針,強忍痛苦密集治療、漸漸開口發音。所有的學習都需要比一般孩子花上好幾倍的時間,但即使充滿艱辛,冠文沒有放棄,一次次練習終於突破自閉症所帶給他的限制。 十幾年來不懈的努力,冠文已比別人具有更大的堅持度及耐力,他把不可能化為可能,連續四年全國中等學校身心障礙會長盃游泳錦標賽奪下十二面金牌。國家代表隊選拔賽中,得到四金一銀的好成績。更代表臺北市參加身障全運會勇奪一金三銀一銅、仰式100公尺項目同時破大會及全國紀錄。 冠文有絕佳的音樂天份,常常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儘管理解力不好,他需要重複一百、一千次才學會,但他勇敢堅持,挑戰各種音樂比賽,國際比賽,榮獲無數大獎。冠文期待能參與更多的國際賽,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台灣之光,為家人爭取榮耀。 陳冠文同學患有中度自閉症,且語文表達不足,雖學習歷程艱辛,但能奮發學習,在艱困中找到自己的才能,在國內外鋼琴大賽多次勇奪第一名,並在身心障礙游泳比賽屢獲冠軍,熱心參與公益性演出,關懷自閉症患者。不向命運低頭,勇敢突破身心障礙的限制,特殊才能出類拔萃,足為楷模。 高中職組獲獎者-堅持執著天賦異稟的陳冠文。 潘進富-「相信自己,感恩他人」 潘進富從小在育嬰院長大,為肢體與智能重度多重障礙學生,先天脊椎畸形導致身型較小、下肢癱瘓,有明顯的學習困難。但是他不屈服於先天的缺陷,而以樂觀進取的態度奮鬥不懈。曾獲得106學年度臺中市模範生、2018第9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中區初賽個人組第六名、最佳個人魅力獎、團體組第一名、考取臺中市街頭藝人表演藝術類個人組、團體組兩張證照。 潘進富身型較小,細小彎曲的腳也沒有辦法站立和走路,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輪椅。從小努力嘗試自主行動雖然生理障礙箝制著他,但是現在他可以爬上輪椅自己推著輪椅行動、坐在地上自己洗澡、尿布髒了自己換尿布。 記憶裡不曾和親人一起住過,但是潘進富自覺很幸運,身邊有許多愛他、關心他與支持他的院長、督導、師長和社工,一群育嬰院中相互扶持與做伴的兄弟姐妹們。他喜歡表演,在育嬰院和學校有表演機會,他加入太鼓隊和合唱團。進入臺中特殊教育學校以後,開始學習12孔陶笛,無數次反覆練習下,考取臺中市街頭藝人證照。期許自己能夠當一個帶給別人歡樂與希望的街頭藝人,參與更多的公益表演,讓更多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知道,只要願意相信自己、不斷努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夢想。 潘進富是從小在育嬰院長大的原住民孩子,患有先天脊椎畸形、下肢癱瘓等肢體與智能多重障礙,但努力學習生活自理,並在太鼓、合唱、陶笛吹奏上有非常亮眼表現,考取多張街頭藝人證照,積極參與公益表演活動,其綻放堅韌的生命力及積極進取的正向能量,足為全國學子之典範。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19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19國際生奧】榮獲3金1銀,國際排名第4
我國參加2019年第30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獲得3金、1銀,在72個國家、288名參賽學生中,國際排名第4(以金牌數計算),成績亮眼,其中以臺中一中二年級學生曾治蓁表現優異,榮獲個人排名第12名。 由左至右:朱奕帆、曾治蓁、李祥宇、邱楷納。 3金1銀,個人排名12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陳錦翠教授等2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營4階段,在全國3,685名參加學生中,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 國際生奧命題範圍廣 國際生物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簡稱IBO)是為國際間高中生舉辦的生物智能競賽。競賽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實作)兩個部分,各占總分的50%。 試題涵蓋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行為學、遺傳學與演化學、生態學、系統生物學等學門範疇。命題方向寬廣,讓考生能充分發揮認知及技能上的潛力,並可展現其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但同一年度獲得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二種以上獎項者,應擇優以最高獲獎額辦理。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國際平均排名前5 我國自1999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61金20銀3銅,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曾於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至2018年的競賽中全數榮獲金牌。
大學排行 【2019泰晤士】全球年輕大學排行,臺灣13校入榜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近日公布了「2019全球年輕大學排名」,臺灣今年入榜13所,比去年多2所。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依據學院的研究引用、教學表現、師生比例及國際形象等13項指標,在全球選出351所年輕大學。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 臺灣入榜13所年輕大學 今年,臺灣有13所年輕大學入榜,比去年還多,新入榜的學校有三所,分別是: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大學,校齡雖短但辦學成效受到國際肯定。 其中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是臺灣入榜大學之首,但排名從去年的57名下降至93名, 國立陽明大學維持排名在101-150,其他排名在151-200間的有長庚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而 亞洲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則落在201-250間。逢甲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和元智大學落在251-300間,排名與去年相比均下滑。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今年,香港科技大學仍居榜首,瑞士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居次,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則為第三名。整體來說,在亞洲方面,臺灣入榜13所大學、日本11所、南韓8所、香港3所、中國6所;而在歐美地區,則是英國34所、法國24所、德國11所、美國7所大學入榜。 ★資料來源: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9全球年輕大學排行」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證照實習皆俱備 長榮大學安全衛生科學院實現未畢業就有工作的夢想
走向更健康安全的社會,是每個人心中的心願,長榮大學安全衛生科學學院為亞洲第一個以安全衛生、消防、食品安全與綠能環境為主軸的專業學院,109學年度將新增「無人機應用學位學士學程」。以107學年度來看,安全衛生科學院共計取得290張國家級證照,在職場實習上也受肯定,共有10位同學獲徵詢留用,讓學生未畢業前就已有工作。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全國綜合大學唯一的美術專業學院 就在長榮大學
台灣社會走向以創意與創作的時代,藝術創作成為這時代最好的投資。長榮大學設有全國綜合大學唯一的美術專業學院,108學年度開始招生,包含美術創作、書畫藝術、文創工藝產品等系,課程注重傳統與當代藝術觀念與表現之整合,且透過學科整合與跨領域探索,發展學生寬廣的人文視野及進階的視覺藝術專業能力。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生活機能強 校內校外多元選擇
大學指考放榜後,對考生而言,除了選擇科系外,大學生活周遭的環境也是重點考量。位於台南市歸仁區的長榮大學,校內設有各種學習設備,在對外的交通上,則擁有全國大學唯一以學校命名的台鐵車站,台南沙崙支線直接就在學校旁,讓師生們都能以便捷安全的方式,縮短校內與校外的距離。透過鐵路的連結,讓學校離高鐵台南站僅需4分鐘,市區僅需20分鐘車程,到台南機場也僅需20分鐘,到北部高鐵時間也僅需近2小時,省下回家的時間,增加與家人朋友相聚時間。
大學校園 開闊眼界 接軌國際 長榮大學推動海外實習佳績頻傳
108年大考分發放榜,長榮大學獲得分發100%佳績,因應國際化時代來臨,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觀與競爭力是長榮大學辦學重要方針。自102學年度各系結合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積極推動海外實習方案,目前共約有300人至海外實習。今年度長榮大學申請教育部108年度學海系列計畫共獲補助533萬元,相較107年度,新增168萬元,顯示本校推動學生海外研修、海外實習成果,獲教育部肯定。
大學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廖曼婷&呂豐和,不因身障而喪志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廖曼婷、呂豐和的故事。 廖曼婷-「堅持社工師夢想不設限」 雖然早產可能影響她的生命歷程,也造成對身體的限制,但廖曼婷助人的夢想卻並未因此而停留。因為先天罹患輕度腦性麻痺,而導致左側腳部不便(腳部張力高、時常跌倒)的廖曼婷;出生時,體重僅有1200公克(26週),全身插滿管路。當時,臺灣尚未開始實施健保制度,要價高昂的保溫箱及治療費用,對於北上打拼父母親而言,無法負擔。社工與父母親討論後,準備將廖曼婷送至美國出養。關鍵時刻連結了資源補助醫療費用,從此曼婷留在臺灣,也促使她未來從事社會工作助人的動機。 求學階段,同儕會模仿她走路步態與譏笑,承受心理異樣壓力。考取國立基隆商工綜合高中後,老師課餘加強輔導,同學分享讀書技巧,使她在課業上找到成就感成績突飛猛進。大學畢業後,考取社工師執照,至今投入直接服務已逾五年,幫助許多弱勢長者,見到他們久違的笑容,是她最大的生活安慰。如今就讀研究所,為的是追求更專業的助人工作方法與相關研究的專研,讓自己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因為看見失智症照護需求,未來論文撰寫將專研早發性失智症,進而減輕主要照顧者負荷。期許自己能在不久的未來,出國攻讀博士,進而學習他國的長期照顧典範制度,造福更多弱勢族群。 廖曼婷為先天輕度腦性麻痺之早產兒,生命成長及求學過程備極艱辛。但樂觀進取且具備實踐理想的決心,克服種種障礙,並進入臺大社工系就讀,擔任身心障礙學生權益促進會社長,積極為身障同學爭取權益,未來更自許在專業上繼續深造,並矢志為早發性失智症及弱勢族群服務,足為青年學子典範。 大專組獲獎者-樂觀進取的廖曼婷。 呂豐和-「輪轉人生」 出生六個月後即罹患小兒麻痺,造成行動不便,使得在求學時屢屢遭受同儕語言嘲笑及異樣眼光,讓呂豐和對學習生活感到灰心失望。 一直到高四時,因腳部變形而休學接受開刀治療。療養期間偶然發現醫院特殊的輪椅,好奇嘗試的往後翻,激發他對運動的潛能與學習的動力,不願再被曲折的雙腳困住。經由啟蒙教練武而謨物理師鼓勵指導與勤加練習,呂豐和在民國79年首次參加第七屆身心障礙者運動會,在輪椅競速400公尺中就得到金牌。從此輪椅改變他的人生模式,民國84年獲頒十大傑出運動員,入選為國家代表隊參加殘障亞奧運,85年獲得北京亞運(遠東及南太平洋運動會)輪椅競速400公尺金牌,獲頒國光獎章總統召見表揚。107年參加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獲得輪椅競速100、200、400、800公尺第三名,1500公尺第二名。 競賽之外,他也參加伊甸基金會成立的輪椅舞蹈班,學習體驗多元輪椅運動風貌。並到荷蘭、波蘭、香港等地比賽。其中在參加香港輪椅舞蹈運動協會第三屆亞洲輪椅舞蹈比賽,更榮獲輪椅舞拉丁舞項第二名。 呂豐和因運動而體認生命的可貴與天賦的潛能,在伊甸基金會培訓課程中成為生命教育講師,到各地分享自己坎坷而律動的心路歷程。輪椅成為他的跑鞋、舞鞋,把他「推向亞奧運,舞進全世界」。透過學習,他跨域成為藝術舞蹈治療社工師,以親身經歷的生命歷程來回饋社會,激勵幫忙更多需要的人。大學導師眼中的豐和,認真學習積極服務,常幫助比他更重度肢障的同學學習,就讀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運用所學社工專業協助執行衛福部原民健康促進計畫,多次深入烏來、忠治、信賢原民偏鄉部落進行長照服務學習,充分發揮弱勢關懷弱勢的同理精神。 呂豐和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困境獲頒十大傑出運動員、國光獎章等眾多獎項,並參與國內外之公益演講與活動超過300場,不因身心障礙而懷憂喪志,以個性樂觀開朗、充滿希望正面的生命態度迎向人生,這股精神示範著逆境中的勇氣和力量,值得欽佩與讚賞。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19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