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校長開講 【高雄】空軍官校前校長王天祜:專業加語言 四海皆出路
中華民國空軍官校前校長王天祜(現任空軍教準部副指揮官)表示,只要掌握飛行專業及語言能力,空官畢業待遇佳,役滿退伍轉職在國內海外都有寬廣的出路。 當飛行員是我從小的志願及夢想。以前我夜飛F-104曾經遇過一次空中熄火,只好彈射跳傘在鹿港外海,還好及時被救起,不然就要在海裡泡過夜了。即使差點沒命,就算人生可以重來我也還是會選一樣的路。 我中正預校畢業後,進入空軍官校。第一次飛行的時候,教官問我:「你以前飛過嗎?」我說沒有,實際上從小我就已經在腦海裡演練過無數遍的飛行了。小時候我跟我弟很喜歡看二戰影片,看完還會拿著衣架模擬飛機的操縱桿,學得跟真的一樣。我父親為了讓我考空軍,在體檢之前就先帶我去三軍大學檢查,確認眼睛沒問題。結果空勤體檢時我不會看視力箱,不曉得醫官在問什麼,測驗沒過。只好退而求其次填陸軍,因為陸軍也有直昇機可以飛。還好預校每年體檢,到了三年級的時候知道怎麼看視力箱了,才又轉回空軍。 我個人認為讀軍校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國家替你出錢,不會造成家庭負擔,而且畢業以後薪水也比外面好很多。現在軍校也跟以前不一樣了。空軍官校也是大學,外面大學有的我希望本校學生也都能夠有,校內有運動性、音樂性的學生社團,也有熱舞社這類,盡可能讓學生跟一般大學生一樣享受學生生活。但同時,我也希望本校學生能夠有外面大學生沒有的,就是軍人的氣勢,我希望他們走在路上的時候,即使穿的是便服,也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軍人。 來念軍校的學生應該是個性獨立、活潑開朗、抗壓性夠,能夠適應團體生活的比較適合。我們念官校的時候被操得很慘,根本就是凌虐。現在我都要求教官循序漸進,不要給新生太大的壓力,要讓他們慢慢去感受,用一年的時間培養體力。即使如此,還是很多人撐不下來,今年7月一年級有240多位新生入學,才過了幾個月就淘汰40幾個人,剩下不到200人。 中華民國空軍官校前校長王天祜表示,掌握飛行專業及語言能力,空官畢業待遇佳。 女性從軍 比例漸增 現在也越來越多女孩子念軍校,從一開始8%增加到現在有13%的學生是女性,只要你體力好、願意學就沒問題,本校這兩年第一名畢業的都是女孩子。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國家還會補助你去外面念碩士博士。 我跟外面的校長沒有兩樣,對學生的期望很單純。我希望他們承受得了壓力,順利畢業,然後開開心心到飛行線上完成飛行訓練。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自己給自己壓力。你不懂、不會的時候才會有壓力。你會了、懂了,做什麼說什麼都不會有壓力。所以只要把該做的功課做好,需要的知識技能具備了,做任何事情都會很開心。學校只是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在這環境裡面可以開心地讀書,學生要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不能勉強的。學習不能勉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較能夠全心投入,歡樂多於壓力。飛行員更不能勉強,如果你是戰鬥機飛行員,萬一出事也只有你一個人,但如果當空運機飛行員,上面可是載了很多人。所以我也要求教練,飛行不能勉強,行就行、不行就淘汰。我也要學生知道,即使你今天沒辦法飛上天空,地面上還有很多其他工作可以做,不一定要勉強自己當個飛行員。 空官專職 出路多元 現在的空軍也不像從前了,我們那年代天氣再差也要飛,裝備還不比現在。現在安全第一,天邊有一朵雲就不飛了,也不可能讓學生放手去飛。我們從前可以飛海洋低空,低空飛過高雄港的時候,船上的艦橋比飛機還高。現在都不可能,都要保持500呎以上。 我常跟學生說,自己要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因為你不可能飛一輩子。現在把飛行學好、語文學好,以後想在飛行線待你可以繼續待下去,或者14年服役期滿去外面民航公司擔任機長,薪水更高。除了飛行之外,也還有很多可能性,例如派駐到國外外交單位擔任武官;到民用機場擔任航管,地勤或飛機修護也很容易找到國外工作。不管是哪一項,英文一定要學好,航站管制通話程序幾乎都是用英文。所以本校一直很要求學生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英文一定要學好,可以的話再從日文、韓文、西班牙文裡選一個當第二外語,語言學好了,要去哪些國家就看個人的企圖心,我相信行行出狀元,在軍中或出去都一樣。 中華民國空軍官校前校長 王天祜 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中華民國空軍官校校長 ★學歷:中正預校、中華民國空軍官校74年班、國防大學空軍學院88年班、國防大學戰爭學院98年班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軍事學群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北】台北海科大校長唐彥博:成為五星人才
台灣海洋產業其實有許多高薪工作機會卻鮮為人知,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鼓勵學生全方位發展,成為專業、創新、務實、服務、樂活的五星人才。 台灣以海洋立國,海洋產業中,一級產業有漁業、養殖業;輪機、造船等製造業屬於二級產業;而海洋運輸、海洋休閒、海洋文創、郵輪觀光等服務業則屬於三級產業,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致力培養的就是第三級產業的人才。 雖然四面環海,但台灣早年因為軍事考量,失落了親海的傳統。很多人不知道海洋產業裡有許多前景佳、薪水高的工作。我們有校友是台大機械畢業後又考回來台北海科大念航海系繼承父業,月入十幾萬,也有祖孫三代都是我們學校畢業的。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鼓勵學生全方位發展,成為專業、創新、務實、服務、樂活的五星人才。 海洋產業 機會多高薪多 台北海科大航海系近兩年包辦了航海特考的前三名。另外像輕艇、水上摩托車、帆船、獨木舟等特殊領域,也是本校強項,我們在士林有實習碼頭,連續三年交通部評鑑一等,現在也是台灣唯一一等遊艇培訓場地。我還帶頭考營業執照,現在已經拿到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執照及遊艇駕駛執照,校長這麼忙都考到專業執照,學生看到也會被激勵。 本校今年也申請到教育部的水域跨域人才培育計劃,培養水域人才及遊艇船體維修人才,上次復興航空公司在基隆河墜機,現場指揮就是本校海洋運動休閒系老師林高正,他們要潛水下去打撈;海上風力發電機水下的部分也需要懂施工又能夠潛水的人才;另外政府有國艦國造政策,未來國艦需要維修、測試相關人才,可以鼓勵航海系、輪機系學生加入海軍。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大學最重要的就是通識教育,所以我很重視學生身心靈的平衡發展。台北海科大的學生進來的時候也許不是每一個都很優異,也有不少學生來自弱勢家庭,但是在校的四年裡,學校會培養他的一技之長、自信及能力,他們出了社會不比別人差。我學生時代各階段都得到不少獎學金,現在在台北海科大也設立了五星人才獎項,選拔專業、創新、務實、服務與樂活五個領域表現傑出的學生給予獎金,這些得獎學生有了自信,出社會幾乎都是佼佼者。 「專業之星」是希望學生有一技之長,而且還懂理論,能夠跨領域學習;「創新之星」則是鼓勵學生發揮創意,本校廣設創新課程,學生連續3年拿到U-Start創業競賽獎,去年學生的作品也得到德國紅點設計獎;「務實之星」是要求學生到業界實習,學以致用,另外本校還有雙業師制度協同教學,鼓勵學生考取證照、參加對外比賽等。校外比賽前三名的人數七年前只有50幾位,2018年成長到313人,超越很多大專校院,如2018年亞運輕艇水球的男女銅牌都是本學生,這些拿到國光體育獎章的學生都獲得學校頒發一人15萬獎金;「服務之星」是要營造一個對所有人都友善的校園,因為我相信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樂活之星」則是希望學生重視身體健康,追求身心靈平衡,我們既然是海洋科技大學,當然要鼓勵學生知海、親海、愛海、護海,所以學生及教職員都要學游泳、CPR、AED,有朝一日能夠自救救人。這樣學生畢業除了擁有一技之長及自信,更有良好的態度及健康的身體。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團。 學有餘力 多參與社團 我在彰化高中成績是名列前茅,但是聯考失常,落在中國文化大學機械系,好一段時間沒辦法克服陰影。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有一句話影響我很深,他說:「圖書館和社團是大學兩條生命線」,圖書館是知識的藏寶庫,而社團是培養領導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與拓展人際關係的最佳場所。我一直熱衷參與社團,大一我就打敗大二、大三的學長姐選上畢業生服務委員會總幹事,也擔任過彰友會會長、等,並當選了華岡青年;研究所也是研幹會總幹事。私立大學畢業的我,也當了三個大學的校長,還完成其中兩所技術學院改制升格。我常跟學生說,「學有餘力,則致力於社團」,本校2018年才剛投資700萬整修社團活動中心,就是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團。 行行出狀元,選系或選校都各有各的優點,而且求學過程當中,你還是會有轉換跑道或跨領域的機會。人的彈性很大,我自己求學過程也是跨了工、法、商三個領域,每次換學校也都不斷充實自己。所以我希望學生不要小看自己的可塑性,如果選擇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大概以務實致用型知識為主,做中學、學中做,好好讀也有前途。最重要還是先看自己有沒有興趣,如果沒有興趣硬要念也很難念得好,再來就是看學校有沒有跨域的課程及計劃,現在單一學門已經很難應付社會變遷的速度,第三是看校友資源及校園硬體建設。 現在一直在談π型人才,我建議學生跨域之前,先把起點的專業紮穩,站穩了以後再跨出去第二個、第三個領域,能跨幾個領域就各憑本事及努力,要像章魚哥這樣跨8個也可以。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長 唐彥博 小檔案 ★出生:1960年 ★現職: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長、海空物流與行銷系講座教授 ★學歷:彰化高中、中國文化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中國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美國 Chaminade University of Honolulu企研所商學碩士、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企業管理、兩岸經貿、經濟政策、產業實務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財經學群國際企業學類、管理學群企業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高雄】東方設計大學校長吳淑明:發現自己的DNA
「未來的世界將是設計的世界」 從放牛班的孩子到日本藝術博士,畫畫改變了東方設計大學校長吳淑明的人生,他相信未來循環經濟當道,設計能夠讓人在物質上、精神上更富活 我小時候住高雄哈瑪星,爸媽平時工作繁忙,就把我們送回去離島望安那裡跟祖父母住,所以我小時候沒有什麼玩伴,我父母覺得學畫畫的孩子不會變壞,別人的孩子在學鋼琴的時候,我被送去我家附近一家專門複製油畫的工廠,在那裡學畫。我國中被編到放牛班,因為我的國文很好,但是數學英文都不行,所以我不喜歡唸書,都在畫圖,之後考上東方工專美工科。在東方工專唸書的時候我常參加南區比賽,常常在南部七縣市美展得獎,不是只有我,班上隨便一兩個出去參加比賽都會得獎。所以現在我也很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建立自信心。 東方設計大學校長吳淑明相信未來循環經濟當道,設計能夠讓人在物質上、精神上更富活。 從放牛班到留日博士 工專畢業後我去考國華廣告公司,國華非常難考,那一年有很多人應考,只錄取了兩位新人。就這樣我從高雄去台北工作,在國華期間我主要負責畫插畫,像是雪克33、統一牛奶包裝上的插畫,都是我早期的作品。那時候公司裡有一位日本廣告公司退休後來台灣做廣告指導的小林副總,他看到我的作品之後,鼓勵我到日本進修學新東西。那個年代台灣經濟正在起飛,廣告公司生意非常好,週六日都要加班,我工作兩年下來存了15萬,就拿這筆錢當唸書基金。 我算是比較晚熟的小孩。雖然從小就畫畫,但是直到28歲在日本唸大三的時候,才終於開了智慧,了解唸書是怎麼一回事,開竅了以後就好像悟道一樣,很順利地念完大學、碩士,但是碩士念完回到台灣,想要在大學裡面教書,卻發現碩士學歷已經不夠用,只好又回到日本繼續攻讀博士,取得博士學位才回來台灣教書。 在東方設計大學之前,我在高師大教設計素描,找模特兒進來讓學生畫,而不是畫一些硬梆梆、死的靜物素描。人體素描是在跟時間賽跑,因為模特兒差不多畫15分鐘就要休息5分鐘,休息完可能姿勢就跟之前不一樣,會影響到原本的構成,所以學生要抓緊時間,很專注地畫,長久訓練下來,學生的專注力及觀察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這也是我個人在求學過程的體會,畫畫的時候可以全神貫注,不會胡思亂想。 素描是最基本的技術,一定打好基礎。我常告訴學生們出門一定要帶素描簿和簽字筆,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畫下來,塗鴉也沒關係。我認為設計還是要回歸到基本功,我很強調基本功的訓練。構成是設計教育的基礎,而點、線、面是所有畫面構成的基本元素,點是最小的構成要素,線是點移動的軌跡,而面則是線移動的軌跡,這3個要素不同的組合就會構成不同的效果。 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受的訓練是實作實畫,講求畫功,現在電腦軟體進步,很多時候是靠影像合成技術,影像合成可以取代手工的一些技巧,但無法完全取代,因為電腦是死的、是冰冷的,而人的手感是活的、是有溫度的。好的作品可以跨越文化與語言的隔閡,直入人心。 未來的世界將是設計的世界 立體思維的人看事物是360度,做什麼事都去觀照不同角度;有些人的視角則是半立體,只能看到前面這一半,後面還有很多東西他就看不到。畢卡索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用不同的視野把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用不同方式表現出來。他畫一個人,把後面的東西畫來前面,鼻子歪歪的,側面的眼睛畫到正面來。對事情也是一樣,從不同的視野和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正因為每個人的DNA都不一樣,學生必須去挖掘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好好去活用它的話,要從事哪一種設計都可以。 好的設計應該是要師法自然,「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現在循環經濟當道,透過從源頭設計,一個產業或產品的廢棄物可能是另一個產業或產品的原料,如果所有的商品、服務都搭配適當的設計,可以讓更多人富活,同時設計因為要求功能性及實用價值,可以說是比較唯物的,需要配合唯心的美學來陶冶人類的靈魂,所以我相信台灣的設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設計人才還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東方設計大學校長 吳淑明小檔案 ★出生:1962年 ★現職:東方設計大學校長 ★學歷: 東方工業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現為美術工藝系)專科畢業、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士、日本大學大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文藝碩士、藝術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設計繪畫、視覺傳達概論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藝術學群美術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設計群、商業與管理群、家政群生活應用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高雄】樹德科大校長陳清燿:知識變力量 學歷變實力
把職涯、健康、財務規劃好,人生就不會有什麼大煩惱,樹德科技大學校長陳清燿建議學生提前探索職涯,越早接觸越好。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需求有5個層次,要先滿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最後才是自我實現。也就是說,一個人要追求自我實現,必須有經濟條件作為前提。在我們求學的年代,能吃飽是第一等大事,唸書也是為了求取生存必要的知識,所以升學第一件要考慮的事就是能不能溫飽?有那種吃飯免費、讀書免費、畢業又有工作的學校最好。我國小畢業的時候只有137公分、22公斤,一個禮拜能吃5兩肉就已經很難得,對我來說吃得好很有吸引力,師專跟軍校雖然讀書都免費,但軍校看起來吃得比較好,即使當老師才是我的志願,最終還是選擇考陸軍官校預備班。 我在官校念的是機械工程,出國念博士也還是製造工程領域的管理,坦白說這不是我真正的興趣。在英國唸書的時候曾經到蘇格蘭高地及湖區遊覽,那裡的風景如詩如畫,在那個環境下腦海裡會閃過想要學畫、學文學的念頭,會想要去追求生命的底蘊,可是現實讓我沒有選擇的機會。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認為一個人要成功,有些時候真的必須捨棄掉部分的自由。這就像解聯立方程式一樣,所有的聯立方程式都是限制式,你要找的解叫做可行解,任何一個問題都一定有它的限制條件才能求解,不可能無限制的自由,太過自由就無法求解,就像人沒有限制反而常常找不到人生目標一樣。像我想要教書,即使進了軍校還是會一直找軍人這條路有沒有當老師的可能性。我在官校的成績很好,是班上的小老師,看到很多學長拿國防科技獎學金出國念碩士、博士很是羨慕,老師、學長也鼓勵我出國留學,所以我從官校2年級就開始考托福。從英國完成博士學位回來,役滿退伍後就進入樹德科大教書。 樹德科技大學校長陳清燿建議學生提前探索職涯,越早接觸越好。(上圖左邊第一位即陳清燿校長) 從職涯、健康、財務 規劃人生 選校或選系也是一樣,我認為最好的情況是國中就知道你的興趣在哪裡,不然等進高中才要選擇已經有點晚了。只是現實情況是沒有人能看多遠,不要說高中生不清楚各行各業未來的發展,就是學生家長我相信也不太清楚。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先把書念好,選擇的空間才會比較大。再來要從3個面向去探討你的人生規劃:職涯規劃、健康規劃、財務規劃。一個人的一生裡大大小小的事,綜合統整起來統統圍繞著這3件事發展,只要你能把職涯、健康、財務規劃好、經營好,你的人生就不會什麼大煩惱。 樹德科大做的,就是協助學生去探索職涯的可能性。職涯探索不是去參加大學舉辦的各種科系體驗營這麼簡單,而是透過心理諮商或性向測驗等工具,找到個人有興趣的領域,再去深入研究,一直往下鑽研,就容易發展出職涯的方向。有了方向,再擬定策略,朝著目標努力。如果很清楚自己想要就業而不是走學術研究,越早接觸越好,不管是科大還是一般大學,趕快找老師、找實驗室,或是自己思考研究,把學歷變成實力。 我在當院長的時候設計了一套「菁英進階培育學程」,預設所有拿獎學金的學生加入,沒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退出,系主任也可以推薦優秀學生加入。菁英課程的學生目標是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進入知名企業工作。參加這個學程的學生必須完成包括多益、統計學、論文寫作、研討會發表等18學分課程,以強化語言基礎、計算能力、撰寫論文技巧。 菁英學程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加強英語,他們多益至少要600分才能畢業。另外,每個學生必須找出至少3個興趣,再從這3個興趣延伸到國內外大學相關科系,了解這些科系及相關就業行業。在這過程裡,老師慢慢引導學生去找答案,比如學生如果喜歡跟人接觸,老師就要問他什麼產業、什麼工作需要這樣的特質;學生做了功課,說得出幾家公司的名字,就要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對這公司特別有興趣,公司裡那麼多部門,哪個是你的目標,你覺得你可以對這個部門、公司、乃至於這個產業做出什麼貢獻?因此學生必須去思考,我要讀什麼書、強化哪些能力才能成為勝利者。學生如果腦袋一片空白來上課,老師講什麼也聽不懂,下課後就還是會一片空白的離開。 建立結構性的思考力 但是付出努力去研究的學生,應該清楚自己有機會進哪些學校,求學期間就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到了大四,學校會贊助交通住宿費讓學生對某個特別有興趣的研究所參觀兩天,回來寫心得報告,分析該所的學生特質、考試重點等,擬定應考策略、模擬面試,利用最後這一年加強培訓。從結果論來看,這些學生後來也都順利考取理想的學校,今年有33位學生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其中有3位同時錄取4所國立大學研究所。 我常常問學生一句話:「你能夠把知識變成力量,還是只能變成文憑?」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即使校務繁忙現在還是持續開研究方法的課。我常跟學生說,一個人沒有思考力的話,所有讀的、學的、看到的、擁有的東西都不是你的。思考力,就是結構性的思考,藉由爬梳文獻去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架構,從有興趣的應變數中,找出影響應變數的自變數,再去了解到底哪些自變數會影響到結果,這個推論過程用的全部都是邏輯,從上而下的去看事情,合理安排程序、內容及期程等,把想法結構化,讓結構裡的內容邏輯化,等學生全盤了解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就知道應該去看什麼書才能了解每一個部分的結構、怎麼去看結構及結構之間的關係,預期最後會產生什麼結果,進而慢慢架構起整個知識系統。能夠建立起這樣的思考力,加上領域的專業、磨練好英文這項工具,你將來就是勝利者。 樹德科技大學校長陳清燿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樹德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現中正預校)、陸軍官校機械工程系、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英國諾丁漢大學製造工程暨作業管理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製造作業暨策略管理、組織行為與管理、技職教育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選擇良性競爭的環境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陳文淵相信,營造一個適當的環境,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熱忱,提升上進心,從而創造更有價值的人生。 環境會塑造一個人的行為,甚至可能改變人的一生。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是標準的技職人,從臺中高工、臺北工專、臺灣技術學院一路念上來,然後到勤益教書、在成大完成博士學位。但其實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沒有生涯規劃的概念,也沒有那個本錢。會去考臺中高工是因為臺中高工跟電信局有建教合作,我父母覺得就業有保障,我的物理化學成績都很好,很輕鬆就考上分數最高的電子科。 我住的臺中龍井是鄉下地方,升學率不高,但是那時候班上有個同學很天才,他把考試變成對戰遊戲,拿上課還沒教到的考卷跟同學互相挑戰,激起大家的好勝心,比較愛現的人回家都很認真唸參考書,老師數學才教到第3章,我們已經私底下把整個學期的數學課本都學完了。這還沒完,數學念完了換物理,物理考完考化學,化學考完考英文,這種良性競爭養成大家的自學能力,不斷挑戰更難的題目,整個讀書風氣就不一樣。最後我們那班破紀錄,只有6個人沒讀大學,好幾個考進臺大、清大,成績比市區的學校還好。同學們後來也都很有成就,很多賺大錢,有一個同學還進了台積電,民國80幾年就有年薪600萬的收入。 在臺北工專、臺灣技術學院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同學準備升學考試,我沒事跟著讀,就這樣一路讀到碩士畢業,當上老師。所以我現在當校長,打算複製當年國中時候的考試遊戲,創造一個可以激勵學生上進的環境。也建議同學不管是就學或就業,要選擇一個可以良性競爭的環境,才能向上提升。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陳文淵相信,營造適當環境,可激勵學生學習熱忱,創造更有價值的人生。 創造良性競爭的環境 常聽到有人批評現在學生程度不好又不用功,其實不是,學生的問題在於沒有目標。如果只是放牛吃草,當然什麼結果都沒有。但是只要把目標設定好,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啟發、引導學生,讓他有興趣朝著目標奮鬥,激發他的學習能量,績效就出來了。 現在的學生不努力,是因為大環境不需要他們努力。我那個年代一屆有46萬個學生,只有10萬人,也就是前面25%的人可以升學,考上的人都自信滿滿。現在的學生100%上大學,代表他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上大學。要知道人的能力不是憑空來的,要靠努力才能養成,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學生也就沒有鬥志及自信,所以沒有進取心也是自然。 學生如果只要小確幸,沒有雄心大志,老師再認真也沒用。現在學生都很聰明,能力也很強,只要激發出他的學習動力,讀書一點都不難。為了刺激他們的企圖心,我們跟企業合作規劃了一個「領袖菁英學程」。這個學程包含12-15個微學分,一個學分是一項專長,請業師來教授管理學、經濟學、財務管理、領導統御、甚至文化藝術等課程,培養學生未來在企業擔任幹部、課長甚至廠長需要的能力。這也是回應企業需求,很多企業反映內部員工素質不夠,拔擢人才的時候只能遷就現有人選,希望學校提早給學生相關的教育訓練。 所以「領袖菁英學程」學程的目標就是:一、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二、培養企業幹部。我希望同學看到他人都在修領袖菁英學程的時候,也會想要加入成為未來菁英的行列。我期待水準較高的同學能去刺激他的同儕,激發他們的潛力,慢慢整個學校的氣氛都會改變,就像我當年念國中的時候一樣。不過企業老闆當業師通常不喜歡當掉學生,怕學生不喜歡他們,所以我們規定這個學程60分及格可以抵畢業學分,但是沒有全部80分的話就拿不到學程證書。我希望這樣能刺激他們向上,不要像現在這樣軟趴趴的。 升級工業4.0人才 念技職的學生有兩種,主見強的跟完全沒主見的。第一種學生知道自己要什麼,覺得有實務技術容易找工作就不一定會讀普通大學;第二種多半是父母安排來讀的。從性向看,數理好、家庭環境也好的學生,適合去讀臺清交等一流大學;而家境沒有那麼好的學生,念技職應該比較有發展,此外對科學有興趣、喜歡動手做的學生也很適合;最後就是想要賺大錢的學生,現在讀博士出來當老師,一個月也賺不了多少錢,反而是念技職出來開公司會賺比較多錢,畢竟經營公司不是那麼簡單,求生存需要真材實料,所以喜歡賺錢的人,自然就會學得很好。 很多人擔心未來工業4.0時代來臨,機器人取代勞力,將來工廠全部變成無人工廠或關燈工廠,但其實無人工廠裡面全部的程式設計、自動化,每一個產品都要設計,需要很多程式設計的工程師去控制電腦及機器人,少了勞力的工作,卻增加了很多後台動腦的、技術性的工作,也還是需要很多工科學生去維護機器。臺灣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要培養這樣的人才,我們沒辦法跟印度、越南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競爭便宜的勞動力,但是我們有很好的技職教育,能夠也必須轉型培養工業4.0的技術性人才。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 陳文淵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高工電子科、臺北工專(現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臺灣技術學院(現台科大)電子系及電子所、國立成功大學工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計算機程式、多媒體壓縮、多媒體通信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子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教育部澄清醒吾科大並無仲介外籍生來台非法打工
關於新聞媒體報導『醒吾科技大學仲介印尼學生來台非法打工』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於1月4號做出公開澄清,對於立委所宣稱醒吾科技大學藉由新南向專班仲介印尼學生來台擔任勞工一事,教育部偕同外聘委員於本月初赴醒吾科大進行調查,針對校方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查;同時也單獨約談印尼籍學生了解實際情況,調查後確認醒吾科技大學並無外界謠傳藉由新南向政策仲介印尼生來台擔任勞工一事,也請外界不要再以訛傳訛。 教育部規定新南向專班之外籍生來台第一年不能實習,雖然學校提供學雜費全免,也供住宿,但來台學生必須自行負擔生活開支,打工部分校方並無強制外籍生參加,但多數來台印尼生有經濟上的需求,校方也怕印尼學生來台打工被騙,因此由學校國際處統一安排打工機會,設有專車往返住宿與上班處,由於學生尚不具備專業技能與流利的中文溝通能力,廠方只能安排較簡單的勞務型工作,並非外界謠傳之壓榨印尼生,對於被外界形容成血汗工廠一事,醒吾科大也對該公司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 對於外界謠傳的印尼生超時工作一說,醒吾科大國際處表示,產學合作每個系對應一家公司,大二起實習,而大一先安排學生打工,幫學生辦工作證,依法每周可上班20小時。以資管系為例,是與新竹unicorn優你康光學公司合作。大一上課3天,打工2天,當天來回;大二、三上課2天,實習3天,當地有住宿;大四則實習4天半,上課半天。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至傍晚5點。校方對於公司實習是有課程上的安排,並非外界謠傳之超時工作,且完全符合教育部與勞動部的相關法令。 醒吾科技大學對此造成社會觀感不佳深感抱歉,也承諾後續會加強對外籍生的輔導與溝通,讓每一位藉由新南向專班來台的外籍生都能感受到台灣教育的專業與熱情。
校長開講 【台中】東海校長王茂駿:住宿主題村 學習不斷電
東海大學校風與眾不同,強調從環境中自然熏陶學生,提供學生博雅教育的學習,校長王茂駿表示,許多校友都非常懷念著東海的求學生活。 東海大學有11位校友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在私立大學裡面非常特殊。一般人刻板印象覺得國立大學資源比較多,但其實很多老牌的私立學校興學是理念出發,塑造了優良的傳統,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支持比一般國立大學更多更深入,老師也更願意付出時間與學生相處,這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 東海大學強調從環境中自然熏陶,提供博雅教育,王校長表示許多校友都非常懷念東海的求學生活。 追求全人教育 厚植人文素養 東海大學就是這樣的學校,強調全人教育,學生進來不只是培養他的專業,各種人文熏陶也不可少,這樣學生才會有多面向發展的可能性。我們設置博雅書院,為住宿生規劃學習主題,就是希望培養他們成為完整的人。 東海大學校地寬闊,校園優美,放眼望去到處是綠樹,建築與環境也很和諧。因為活動場地多,不分白天晚上在不同區域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進行,有人跳熱舞、有人練習社團表演;晚上的球場也很熱鬧。活動中心樂團、樂器、人文藝術美學等活動幾乎沒有斷過,三天兩頭就會看到音樂系辦演奏會或演唱會;美術系辦美術展;工設系、建築系辦成果展。所以東海的大學生活非常豐富、愜意,這也是校友畢業後常常戀戀不捨的原因。 最近有一棟教職員宿舍剛由企業捐贈整修完成,命名為JIMMY HOUSE,紀念過世10年的東海企管系友、製鞋產業九興控股創辦人陳建民。陳建民生前長期資助東海企管系,過世後家人也還持續捐款,他的好朋友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也透過支持學校的方式來紀念他,足見東海校友對學校深厚的向心力。這種凝聚力來自於他們求學過程,在校園裡點點滴滴留下美好的體驗及回憶。 王校長表示在東海求學時住校,留下許多美好回憶。(照片中左二為王校長) 住宿主題村 學習成長多 我自己也是東海校友,從高雄來臺中唸書。我覺得住學校宿舍、跟同學生活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學習經驗。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長及個人特質,一方面你需要學習包容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另一方面有特殊專長或優點的同學就是你要學習的對象,在這過程中也會交到好朋友,甚至變成未來的事業的伙伴。 我在東海求學的時候住校3年,留下許多美好回憶。有一個室友很會唱歌、彈吉他,我跟他學吉他,還跟其他室友組團參加學校的民謠合唱比賽,得了第三名,成為我人生中很難忘的經驗。那位室友擔任過美商輝瑞藥廠的研發主管,開發出很多慢性病的專利藥。由於我自己的經驗,後來我的孩子考進我教書的清大,我就不讓他住在學校提供的教師宿舍裡,要他去住學生宿舍,因為我相信人光從書本上學習是有限的,從同儕身上學習往往成長更多、回報更大。像英業達創辦人之一的鄭清和跟李詩欽在東海唸書的時候就是室友,兩人和溫世仁、葉國一合力打造了英業達集團。 這也是為什麼東海現在把宿舍規劃成10個主題村,每個住宿村都有不同的學習主題,如藝術村、創新創業村、國際村等,學生可依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申請入住,每個村都有相關專業的老師擔任村長帶領學生學習、成長。如創新創業村村長是研發處副研發長,他會安排各種創業創新講座或是工作坊;邀請創業成功的人士來演講、分享經驗談及心路歷程等;培養學生發揮創意,進行實作。藝術村就是創意學院院長當村長,晚上課餘會一起作畫,或者相約進行藝術創作,由老師在現場指導,期末辦成果分享或展覽。國際村村長就是國際長,國際村會舉辦世界議題座談,介紹各國文化風俗,與外籍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等。 我大學的時候曾到過七八位老師家裡作客,有導師、社團老師、系主任等,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老師的家庭生活,年輕的學生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刺激他的想法。前兩年在我們辦的大學入門活動中,讓3000多位學生分80場次到幾十位老師家裡作客,我也接待了好幾個學生,重溫東海早期人數較少時緊密的師生互動。 走訪校園 考察校風 無可諱言,興趣及天賦應該是選擇科系與學校最重要的指標,很清楚自己興趣所在或是對某個領域有天賦的人,理所當然應該選擇相關科系卓越的學校,但如果每科表現都很平均,也都不排斥任何一科,就可以考慮先選校。選擇一所環境你喜歡、而且這幾個領域的科系都有的綜合大學,進大學以後再來定位專業領域或是尋找有興趣的領域都來得及。有機會最好可以到校園走走,實地瞭解不同的學校的特色與校風。看看環境、讀一下布告欄有什麼活動公告;觀察一下師生的互動模式,感受學校的風氣;了解學校對人才培育的理念,比較容易想像這是不是你理想中的大學生活。 現在學校普遍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鬆綁轉系限制,就算第一年讀的科系不喜歡,找到興趣要轉系、雙主修或輔系都可以。所以興趣不突出的學生,選擇一所好學校尤其重要,有的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強調專業實習;有的學校傾向追求學生平衡發展,重視人文素養、博雅教育、國際觀等軟實力的養成,幫助學生多面向探索接觸。長遠來說,均衡發展的學生到了某一個階段更容易脫穎而出。 很多學生選校偏好離家近的,其實臺灣交通這麼發達,從臺北搭高鐵到臺中只要一個小時,與其重視學校的名號、學費的差異或是離家遠近,更應該深入去探索在這個學校可以學到什麼,這個環境會塑造、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本校現在也積極推動學校老師到各高中宣傳,辦理高中生體驗營,好比讓高中生來農學院看看畜產系、農產系的實驗室、農場或是了解課程內容;在學校住兩天一夜感受一下東海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感覺,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東海大學校長 王茂駿 小檔案 ★出生:1955年 ★現職:東海大學校長 ★學歷:高雄中學、東海大學化學系學士、工業工程輔系、內布拉斯加大學工業工程碩士、紐約州立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人因工程、數位人體模型、生物力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化學學類、工程學群化學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嶺東科大校長趙志揚:掌握技術可攻可守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趙志揚認為學習技術要抓緊國中到大學的黃金時期,調整心態、吃苦耐勞,平時廣泛吸收知識,發展興趣,有助於提升個人職能。 我因為家境的關係,國中畢業後選擇彰化高工而不是普通高中,坦白說那時候有一段時間真的很徬徨。後來我想通了,既然選擇走這條路就要試著去喜歡,不要一直排斥或自怨自艾,否則越是抗拒越沒辦法好好學習。我很幸運遇到好老師鼓勵我,不管是在學科或技能成績都不錯,也因為這樣,高工畢業又考上很重視實作能力的彰師大工業教育系,還順利一路念到博士。我在高中大學階段還拿了兩張非常難考的乙級證照,我的鉗工證照編號是100號以內。 以前有很多成績不錯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放棄升學而選擇技職,技職教育也是因為有優秀人才注入才會蓬勃發展。現在不一樣,一半的學生讀大學去了,技職流失優秀學生,對國家產業發展並不是好事;而學生在大學如果念了很難就業的科系,從個人角度來說也不容易有好前途。 學生也好,學校也好,社會裡每個區塊都有各自的角色及任務。我認為一個社會裡也許只需要60%的學生上大學,40%不想繼續深造的就訓練他培養一項技術或專長。60%的學生裡前1/3是頂尖大學的學生,以後有機會成為一流的科學家;中間1/3可以學習實務導向的技能及知識,然後成為一流的工程師去發揮他的長才;最後1/3則可以滿足企業界的人力需求。 趙校長認為學習技術趁早開始,調整心態,廣泛吸收知識,發展興趣,有助於提升個人職能。 學習技術 趁早開始 同樣的,不同學校也有各自的特色與目標。如果台大是要培養國家未來的棟樑,科技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在四年裡培養學生的專長,藉由實習讓學生與業界接觸,有系統地輔導職涯規劃,給學生就業展望的藍圖,種種準備都是以就業為導向。只要同學在大學裡好好學習,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以嶺東科大來說,目標是要培養產業界基層到中層的幹部,他們是真正撐起整個社會的一群人。技職的同學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掌握技術性的工作就是有個底,進可攻退可守。每個科系都有它可以發揮的長處,你技術學得比別人多、比別人強,機會就比別人多。除了基本能力,有些產業如服裝設計還要求創意,不是單純學個技術就能有成就。真正能夠出類拔萃的技職學生,本身還是要有很好的潛質及能力。 國中畢業以後到大學這幾年,年輕、精神狀況好,是學習很重要的黃金期。學習一項技術需要有很好的體力,還要養成好習慣。高職生比較早開始學技術,又比高中生吃苦耐勞、比較認命,因為他入學的時候已經做好要動手、要勞動的心理準備,面對困難的環境比較忍耐得住。要在社會上有點成就,你一定要有忍受挫折的能力。現在的父母多捨不得小孩吃苦,但是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年輕時候多吃點苦,才不會覺得後面的苦很難面對。我年輕時下田工作不分晴雨暑寒,颱風寒流、酷暑暴雨都要工作,所以現在寒流來了我能夠坐在屋裡看著窗外下雨,不但不覺得冷還覺得幸福萬分,所以苦不苦其實是比較來的。 有些普通高中的學生想在科大轉學技術,說實在是有點晚。他們雖然英文、數理能力比較好,但是高中階段沒有接觸過這些術科,已經比別人慢了幾年,要從頭學比較辛苦。所以有些高中申請上科大的學生,念一念又休學、或是退回去一般大學念他可以勝任的科系。 定義問題 才能解決問題 現在幾乎每個學校都標榜採取問題導向學習法(PBL),但是很多人並沒有弄懂這種教學方法的本質。我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都是科目式的學習,只學習單一領域的知識。其實國文課也好、數學課也好,每個課程都可以變成問題導向的課程,老師要受過相關訓練才知道怎麼教,例如國文課上白居易的長恨歌,若單講修辭就很無趣,但是如果讓學生去研究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是在什麼背景、怎樣的心情下寫出這樣的句子,這句子又在什麼時空環境下變成名句,當學生了解到白居易當時在周至縣當縣衛,離楊貴妃縊死的馬嵬坡不遠,長恨歌就是他遊覽到當地之後有感而發寫下的作品,不但長恨歌變得有血有肉起來,學生也慢慢能夠培養出跨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問題定義清楚,而瞭解問題的本質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比較高端的思考能力。技職學生進入職場一開始可以很快上崗,但是在企業裡越往上走位置越少,5個員工可能只有一個升課長,5個課長只有一個會升經理,走到最上面看的是職能,而不只是技術。譬如創意很多人都有,但是怎麼在務實的基礎上去發想,再進一步具體化、商品化,那就是一種職能。技專院校的學生可能懂電也懂機械,實務上碰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綜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去找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層次;但是當職位越高,要解決的問題往往不在技術層面,而是邏輯層次。不管你的背景為何,若有廣泛的知識基礎作為奧援,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知道去哪裡搜尋資料或資源。 現在的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我認為從高中到大學,只要不是讀很糟糕的學校,畢業以後都有翻轉的機會。假使你讀的大學不是很理想,碩士或博士讀好一點的學校就可以翻轉過來,因為找工作是看最後一個學歷。所以高中職這階段,讀書不是唯一的,反而應該多涉獵其他的專長。擁有廣泛學習的興趣很重要,建議同學保持對興趣的熱度,持續不斷投入以建立獨特的專業,就算不是馬上用到,也說不準哪一天會派上用場。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 趙志揚 小檔案 ★出生:1957 ★現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彰化高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碩士、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工業教育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技職教育、教育行政與視導、創新管理、品質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教育學群科技教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弘光科大校長黃月桂:幫助人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那一屆臺中女中自然組只有3班,選擇唸自然組的理由就是由於當初覺得歷史、地理都很抽象。當時,聯考成績可以考上醫學系,可是一想到醫學系要背很多醫學名詞,於是心生卻步。 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對自然科學相關領域有興趣,只是不喜歡背書。考大學那年,剛好是臺大公共衛生學系第一屆招生,懵懵懂懂覺得「公共」兩個字應該以後可以幫助公眾做很多事,於是問了當年唸臺大農化系的哥哥,究竟公共衛生學些什麼? 1970年代,大學系所資訊不多,大部分只能透過親朋好友,蒐集些不太完整的資訊。哥哥把他理解的公衛系資訊都告訴我,於是我毅然決然填了臺大公衛為第一志願。 弘光科技大學校長黃月桂認為幫助人就是最好的選擇。 可以幫公眾做更多的事 那個年代,社會普遍對「公共衛生」的認識還很模糊。記得聯考剛放榜時,還有人說,「公共衛生是不是要掃廁所?」因為,大家想到「公共衛生」四個字,直覺就是「公共廁所」。 年輕的自己對此一笑置之,就告訴大家說,即使是掃廁所能把廁所掃乾淨也是功德一件。進了公衛系之後,慢慢才懂得公衛系學些什麼?包括傳染病防治、家庭計畫、疫苗注射、環境衛生等,凡是跟健康有關的事都是公衛所學的範圍。 唸書的時候,覺得做這些事很不錯,將來畢業如果能去衛生所服務,去家戶宣導各種健康防護觀念和落實相關工作,能幫助很多人,應該很有意義。後來才知道公共衛生的「衛生」兩個字的英文是「health」,所有跟健康有關的事都屬於公衛的範疇。越念越覺得自己當初選了公衛是非常正確的抉擇,可以做的事更多。 在公衛找到一片天 健康可以說無所不在,舉凡呼吸、吃的、穿的都跟健康有關,尤其公眾的事情更重要。就像防疫就是公衛裡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傳染病相關學分,我們修的還滿多的。 就像聯合國最近在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有17個指標,不管怎麼談都跟健康有關係,例如水、空氣污染等等。 由於,公衛範疇很大,不管什麼人格特質的同學,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適合的領域。例如說,個性安靜的人可以去做資料數據分析;個性活潑的人就適合去做衛教、去跟民眾講如何預防疾病等等,很多事情可以做。 學公衛的人和其他領域最大不同,在於公衛的訓練,讓我們看事情是看全面的,而不是看細節的鑽研。整個社會都是公共衛生的實驗室,這個社會是隨時在變動的,很多變數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的,這是社會科學很困難,也是很寶貴的地方。 上大學為自己負責 當年我們所處的年代,升學比例不高。像我是初中最後幾屆,小學畢業就要考初中,很多同學小學畢業就沒繼續升學,女生升學的更少。雖然我的父親在日本時代是小學老師,他也相當重視教育,然而他卻不認為女孩子一定要升學。不過,母親堅持女兒跟兒子一樣,如果能唸為什麼不繼續讀書。一路走來成績還算不錯,也就順利考上大學。 當時大家普遍對女孩子的期待比較少,因此在選擇科系時,是自由放任成長。想想跟現在的同學比起來,當年我們的選擇比現在限制更少。反倒是現在家長對於孩子關心太多,給了太多限制,常常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曾經有學生來問我說,「老師,媽媽管太多應該怎麼辦?」這樣的情況,目前在大學校園裡不算少見。甚至,也遇過研究所新生訓練,家長還一起跟著來聽,他們就是想了解小孩在學校做些什麼。其實,大學都成年了,真正希望家長可以放手讓小孩子成長。現在很多大學學校、系所都有新生家長座談會,目的就是讓家長們了解學校辦學狀況,日後不要常來學校過分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 我自己兩個孩子從小在美國長大,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他們都是自己把學校申請好確定錄取了,才來告訴我們,他們準備要去哪所大學唸書。相信孩子們的選擇能力,放手讓他們做,他們是有能力對自己負責的。又如同現在看學生,他們常有很多很好的創意和想法,只要給他們空間及少許的引導就能發揮得很好。 弘光科技大學校長 黃月桂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弘光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女中、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健康促進、績效評估、衛生政策分析、醫療衛生制度、服務品質評估、管理科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醫藥衛生學群公共衛生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衛生與護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中原物理許經夌 將動漫融入科學
將動漫畫及科幻電影情節融入原本生硬的物理課程中,讓許多視物理為陌路的同學燃起了興趣,中原大學物理系的許經夌教授,不僅在中原開設線上課程「超級英雄的物理學」,也投入科技部「物理下鄉」計畫,前往各級學校與社區推廣科普教育,改變一般人對物理的刻板印象,將科學向下紮根,日前他榮獲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頒發107年度「物理教育教學獎」肯定。 中原大學物理系許經夌老師(左)手持光劍教物理,和學生相處亦師亦友。(右為醫工三陳思儒同學,圖為中原大學提供) 融合動、漫畫與電影情節,讓物理變有趣 中原大學表示,許經夌是中原大學教學特優老師,同時也是「中原動畫社」的指導老師。本身是動漫迷的他,無論上課或演講總是隨身帶著自製的LED光劍當教材,這是電影《星際大戰》裡的絕地武器。私底下,許經夌是動漫畫評論圈著名的ZERO老師,喜歡寫劇本,最大的夢想是可以用臺灣自製的動漫當科學教材。今年十月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的開幕片《重甲機神》,他也參與了編劇與製作,這部以臺灣海洋為場景、融入許多物理梗的機器人動畫電影,將成為全世界第一部屬於臺灣的科幻動畫片。許經夌說,其實很多物理學家都是好萊塢的科學顧問,他希望自己也能做出屬於臺灣人的努力與成果,真正讓科學教育向下紮根。 本身是動漫迷的許經夌老師(中),以動漫畫及科幻電影裡出現的情節當教材,把傳統的「普通物理」課教的生動有趣,大受學生歡迎。(圖為中原大學提供) 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亦師亦友 許經夌突破傳統教學方式,以動漫畫及科幻電影裡出現的情節為範例,把傳統的「普通物理」課教的生動有趣,設計許多獨家教材例如:利用熱門漫畫《火影忍者》的角色公仔來講解靜態平衡,利用著名動畫《機動戰士鋼彈》中「太空殖民地」及「機械人運動」來講解離心力及角動量守恆,以及利用賣座電影《X戰警》中的「萬磁王」來討論磁性現象等等,讓同學上課彷彿置身在動漫電影的科幻場景裡。 中原天文社第47屆社長、醫工三陳思儒同學大一上過許老師的「普通物理」,她說每次上課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活力及對物理滿滿的熱情,一點也不枯燥乏味,還能夠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活生生地應用在生活、電影及動漫上,甚至讓她一度有轉到物理系的念頭;許經夌老師也樂於和她分享對天文、對課業的看法,對她來說許老師除了是傳授知識的良師,更是和學生互動良好的好朋友!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手持光劍教物理 許經夌把科學變有趣了
校長開講 【桃園】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技職培養未來的愛迪生
考生在選填志願時若猶豫不決、無法確認方向,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建議考生的家長及老師,應該在學測結束後實地走訪校園,幫助建構對未來職涯的想像,更能做出適當的選擇。 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就,不見得跟他的天分或是成績正相關,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不說首富郭台銘是技職體系出身的,我在成大機械系是全班第四名畢業,班上很多成績比我差的同學都當老闆了,但是我現在只是領薪水的上班族。 可是很遺憾地,現在社會的價值觀還是重高教輕技職,忽視了一般大學跟科技大學培養人才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如果大學的目標是培養未來愛因斯坦,他們需要的是理論強、有抽象思考能力的學生;而技職追求的是培養實作能力強、有商品化能力的愛迪生。這兩種人的天賦及強項都不一樣。所謂適性發展,就是如果一個孩子坐得住,可以花一整個下午算數學證明題都不覺得累,那他應該讀台清交成,試著去當愛因斯坦;但有些孩子就是靜不下來,他們也很聰明,只是可能對唸書興趣不大,喜歡動手拆拆裝裝,把收音機整台拆開再裝回去之類的,這樣的孩子就應該走技職大學。 葛校長認為每個人的天賦及強項都不同,不管是重理論或愛實作,都應適性發展。 技職以培養愛迪生為目標 所以重點是這個孩子適合往哪裡去。你讓龍華機械系的學生去跟台大機械系的學生比賽物理、數學,龍華大概沒有機會贏;但是若把材料跟設備擺出來,要他們做一個指定的成品出來,我們的學生有很大的勝算。技職體系的孩子也許學術成績不如普通大學的學生,但是他們動手實作的能力強,以後有創業的機會。 本校有一個化工材料系的男學生,兩、三年前得到韓國首爾發明展的金牌。他的作品其實很簡單,他看女朋友包包裡小東西很多,常常掏半天找不到東西,就在包包拉鍊上設計了一個開關,拉鍊一拉開包包裡的LED條燈就會亮起來,方便女孩子找東西。這不需要很深的理論基礎,但是有實用的價值,可以商品化,後來他的創意也成功賣掉,賺了一筆錢。 無可諱言普通大學的確擁有比較多資源,品牌力也比較好,自然好學生的比例也高,如果孩子有能力進到台清交成,又能選擇一個符合未來產業趨勢的科系,那當然最好。但是每個孩子的性向不一樣,應該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有不錯的技職大學,也不妨納入考量。 校園走一遭 眼見為信 我們發現一般的家長、高中老師並不了解技職體系,或是他們的認識限於刻板印象及傳統價值判斷,而學生也不會主動去了解或是不知道怎麼去認識。我建議學校、老師及家長,有機會的話在學測結束之後,帶學生到普通大學及科技大學走走看看。普通大學的重點是培養學術研究人才,但科技大學重視的是實作能力,強調跟產業界的連結,所以科大在建置實驗室時會盡量模擬學生未來的就業環境,設備也盡量與產業的現場同步。 來科大看看機械系實驗室裡的CNC車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精密加工儀器、自動化設備等,了解機械系的工作環境及製造程序;再去看看電機、資訊、資工、資訊網路工程系、化工材料系等不同科系的實驗室,就會對各個科系出來大概在做些什麼事情有些概念,也可以從實驗室的工作環境去想像未來實際工作的環境,因為現在的實驗室都強調要接近產業現狀。 為了招生,一般科大都會歡迎學生家長及老師來學校參觀,參觀的過程也可以跟學校老師聊聊產業界現況,看機械、電機、資工、資訊每個科系的職涯地圖大概是如何;工作的環境是吹冷氣,還是會摸機器、手要摸機油之類的,學生及家長就比較能夠想像未來的職涯發展。 觀察趨勢 投入起飛產業 現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學生選填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慎選方向。所謂方向指的是產業的大趨勢,比方說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VR、AR這些領域。由於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在產業的應用已經慢慢成型,各行各業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人工智慧跟物聯網的發展,非常值得關注。例如我們企管系過去跟產業界合作培養店長,學的是產銷人發財等五管,但是亞馬遜在2016年開始經營無人超商,未來無人店普及以後,第一,店長的需求會大幅降低,再來無人店店長需要的能力一定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他可能必須維護設備、要會寫軟體跟電腦溝通,傳統商科的概念可能不再適用,反而寫程式會是商管科必備的基本能力。以後財務金融系出來可能也不再是坐銀行櫃檯,因為櫃檯大概已經沒有人了。所以老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跟上、要及時調整。 還有無人工廠,臺灣現在做得還不是很成功,但是BMW、賓士那些德國老廠的無人工廠已經走得很前面,老師自己要知道新趨勢,然後帶著學生去體會,讓學生知道世界的趨勢,他可以運用開放課程(open course)的資料,或是播放YouTube的影片讓學生可以眼見為憑。開過眼界之後,學生才有辦法去想像這個領域的未來是不是他有興趣的工作? 技職體系的學生能力不見得比普通大學學生差,但是會比較沒有自信心,這可能需要花5年、10年的時間來扭轉,社會需要轉變價值觀,也需要學會重視一技之長;學校能做的是給學生舞台表現,鼓勵學生投入專案、加入實驗室團隊、參加比賽得獎,讓他們愈做愈有興趣,產生良性循環,就會對自己有自信。找到對的發展方向,學生有興趣加上努力投入,之後的發展未必會輸給台清交成的學生。 龍華科技大學校長 葛自祥 小檔案 ★出生:1962年 ★現職:龍華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建國中學、成功大學機械系學士、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熱力學、流體動力學、計算流體動力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交大通識黃美鈴 灑下文學種子
在理工掛帥的交通大學撒下文學種子,讓學生在專業學科外廣泛接觸文學作品,透過閱讀經典,學習理解與寬容,進而培養溫暖良善的心,黃美鈴教授破除通識教育就是營養學分的迷思,以情感教育帶領學生成長,獲今年教育部師鐸獎的肯定。 黃美鈴教授認為,通識教育涵蓋各領域的知識精髓,讓學生在專業學科外開啟對新領域的興趣與洞見,成為生命豐富的開始,尤其理工科系學生多接觸冰冷的儀器與數字,曾有學生在修讀文學作品後表示,「有情感、有故事,我終於來到有溫度的世界了!」 黃美鈴教授從蔡英文總統手中接下教育部107年度師鐸獎獎座。(圖由交通大學提供) 以文學培養出一顆柔軟的心 黃美鈴教授說,學生透過文學作品閱讀自己,也學會閱讀別人。曾有學生私下告訴她,在張愛玲的《金鎖記》中閱讀到媽媽,那是個性格逐步扭曲幾近變態的角色,透過書中劇情與人性曲折的陳述,讓他終於了解媽媽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人,「而我選擇了寬容她。」黃美鈴教授感動學生因為理解、悲憫,而能選擇寬容,如同張愛玲所言:「因為看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文學其實就是一種情感教育。」黃美鈴教授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出柔軟的心,懂得用同理心去理解、去寬恕、去愛,也終能學會更豁達。她覺得自己就像在撒種,不知道何時會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然而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遇到很多困境,常無法借助專業知識解決,將來有一天學生需要時,就會有能力與智慧拿出來使用,這是一輩子都具備的能力。 黃美鈴教授認為自己並非照顧者,反而常在學生堅韌的生命中獲得了更大的感動與力量。(圖由交通大學提供) 為學生點燃希望,傳承幫助他人的胸懷 交通大學表示,黃美鈴教授自92年起協助校友清寒獎學金的運作,親自接觸許多因家庭因素或變故以致無法順利就學的學生,後來看到這些被幫助的學生,總能對生命重燃希望,也展現未來想要回饋社會,幫助他人的胸懷。之後黃美鈴教授接下學務長一職,「我希望有更多學生可以被照顧。」但她認為自己並非照顧者,反而常在學生堅韌的生命中獲得了更大的感動與力量。 擔任學務長期間,黃美鈴教授處理了無數學生的情緒、意外問題,她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珍珠,只是偶爾轉念不順墜落,她一次次將珍珠撿起,擦拭、磨亮,讓年輕的學生擁有再次發亮的機會。「擔任學務長一職比想像中更累,但我的檔案裡有無數再度發光的珍珠,這是一份觸摸生命的工作,很值得。」 黃美鈴教授感謝交通大學提供自由寬廣的教學環境,在交大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裡,遇到許多良師益友,在這裡一起成長、改變,並與學生一同教學相長、真誠相待,「我想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一種快樂,是人生中最棒的禮物。」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培養理工學子溫暖而良善的心 黃美鈴獲師鐸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