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校長開講 【金門】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多學語言多開扇窗
對外文的愛好,為國立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鋪下人生的坦途,從警大到外交官,再成為國立大學校長,陳建民鼓勵學子多一種語言在手,就像多開一扇窗。 我那個年代的高中幾乎都是男生念理組、女生念文組。男生如果念文組屬於非主流,女生念理組大家就會覺得她很另類、很厲害。我原本也是念理組,雖然物理、化學、數學這幾科成績不差,但就沒辦法做到頂尖,只有英文從國中到高中都能夠名列前茅。但是一直念到高三我才突然醒悟,留在理組即便考上大學也不會是我喜歡的科系,於是毅然決然轉組,歷史、地理這些全部都要重念,後來也很幸運保送上警大,因為對外文有興趣,很自然就選擇了外國事務系。 那時候轉組及申請警察大學都是受到英文老師影響,他自己同時考上警大及中興大學外文系,但後來他很遺憾放棄警大,就一直鼓勵我們走這條路。不過當初去臺灣念警大跟父母溝通了很久,一開始他們百般不同意,那個年代金門人很不喜歡子女當警察,我一直說服他們說我念的是外事,以後在機場服務,不是一般的警察工作,好說歹說,才同意我去念。 現在不一樣了,在就業考量下,不要說警大,連警專都很難考。警專出來一個月至少5萬起跳。如果調回金門還有離島加給及超勤加給,至少有7萬多,如果念到博士當助理教授也只有6萬多。經濟條件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以博士班來說要念到30幾歲才能就業,投資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就業之後薪水也沒很高,只能工作30年,65歲就要退休,就算升到教授退休金也只有5、6萬。所以現在很多博士班都較不具吸引力,所以高等教育的就業展望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陳校長鼓勵學子多一種語言在手,就像多開一扇窗。 公餘苦讀 考上外交官 警大外國事務系畢業之後通常是分發到機場或港口擔任證照查驗工作,或是在縣市警察局外事組接觸外國人,所以外事警察基本上就是第一線的外交官。畢業之後我回到金門服務,但是我對外交工作始終懷抱著憧憬跟理想,那時候金門資訊很缺乏,連長途電話都沒有,也沒辦法準備考試書籍,我寫信託人家幫忙從臺北買書寄回來金門,利用公餘時間苦讀,26歲時順利考上外交特考並從外交官訓練所第24期結業,是警大外事系考上外交官的第一人。 只是父母親並無喜悅之情,反而相當難過,因外交官要奉派出國,尤其赴外館一任是6年,父喪母喪時外交官人留在國外的例子很多,能夠返國奔喪已屬不易,更別說是見最後一面。父母一想到就覺得我好像不會再回來,跟失去一個小孩差不多。而且我在臺灣唸四年,才剛回來身邊一下子又要跑走,六年外放對他們好像遙遙無期一樣。 為老父放棄外派機會 那時候外交官受訓半年結束,我被分發到號稱「天下第一司」的北美司,準備第二年派去英國。但此時母親意外罹患肝癌,住在台大醫院,我每天從外交部下班就去臺大醫院探視。母親過世後,金門家裡只剩下父親,兄弟姊妹都在臺灣,我是長子,傳統觀念就是要承歡父母膝下,幾經掙扎最後決定放棄外放,留在外交部,過了4、5年剛好金門辦大學就去應徵轉教職,就這樣一直留在金門。 所以像家庭責任、結婚生子等這些人生必經的歷程,多少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家庭及工作如果不能兼顧,是要放棄飛黃騰達的機會,還是要拋棄對父母的責任?還有金門人娶了臺灣妻子,要留在金門還是留在臺灣,留在臺灣就不能照顧父母,這些都深深影響到未來的規劃及發展,即使你做了選擇,未來也不一定就如你預期的發展。 不過面對科系選擇,我還是建議高中生一定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來念。如果沒興趣,只是為了考試唸書或是父母的規劃和期待,就算一兩次考贏別人也不會持續太久。我國二的時候第一次到臺灣,在中和第一次看到老外很好奇,就用破英文跟他聊天,他覺得很高興,讓我覺得英文有用要好好學,自然培養出興趣。如果我當年英文沒有念好,日後考試可能不會那麼順利。 多一種語言 多一項工具 我在大學時就感覺到,有三種語言是世界趨勢:中文、英文及西班牙文。英文是世界語言重要性自不待言。很多人對英文又愛又恨,念它覺得這有什麼用,沒有它又不行,可是高中聯考、大學聯考、某些方面國家考試都要英文,碩博士入學、甚至博士班資格考也有英文命題。而中文則是東方語系的主流,日文、韓文的一部分結構都跟中文很接近。西班牙文跟葡萄牙文、義大利文、法文同屬拉丁語系,所以會西班牙文學其他幾種也快。我們邦交國最多的中南美洲主要就是使用西班牙文,因此我在大學裡也修了西班牙文。 現在學習語言的管道很多,能去當地最好,不然網路上也有很多資源,我到現在每天晚上都還會上Youtube自修外文,花個30分鐘看看NHK頻道或是其他外語節目。外交官應該要會二種以上不同的語言才好。以我在外交部的工作經驗而言,1992年蘇聯瓦解,我國要在俄羅斯設代表處,我報名甄選通過,外交部派來的俄文老師是戈巴契夫的中文翻譯,轉來臺灣教書並且教我簡要的俄文,我學了幾個月的俄文,後來因為家庭等種種因素考量,最後沒去成俄國。直到最近有俄國學校派人來學術交流,對方就很驚訝也很高興我能講幾句俄文。因此年輕學生有機會應該多學一些語言在手,日後工作場合什麼人都會接觸到,也許哪一天就用到了。 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陳建民 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學歷: 金門高中、中央警官學校外事警察學系(現為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警政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觀光發展與規劃、觀光區域研究、兩岸關係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政治學類、法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 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桃園】萬能科大校長莊暢:抓住航空電競熱門趨勢
萬能科技大學校長莊暢表示,新創產業興起是年輕人的大好機會,看準趨勢,選對產業,畢業至少都是30K起跳。 很多學生拿不定主意到底選校還是選系好,我覺得兩個要放在一起看,如果想念的科系很多學校都有,那當然要選校。但如果是只有某個學校才有,你可能就要選系,因為它有特殊性。另外地緣也是一個考慮的因素,比如學校離家近,少了租屋及外食等支出,可以降低求學成本;學校附近如果有相關產業更好,將來實習或就業都很方便。這些都是填志願的時候可以納入考慮的思考點,以本校來說,大約七、八成的學生都是桃園人。 現在新創產業很多,都是年輕人的機會,學生要懂得抓趨勢,走對學校,走對科系。萬能科技大學就是希望幫學生尋找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我一直跟學生說,我們學校沒有22K的問題,學生出去至少都是30、40K起跳,如果當上機師更是200K起跳。 莊校長表示,新創產業是年輕人的機會,要懂抓趨勢,選科系。 航空城大學 實習就業兩便 桃園航空城是臺灣最大的投資之一,總投資金額超過5千億元,計畫面積廣達6,845公頃,為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畫。萬能又是航空城裡唯一的科技大學,因此本校定位為區域型大學,所有的科系都圍繞著航空城來規劃,提供航空服務、飛機修護、航空物流及航空餐飲等相關產業人才,並充分與航空相關產業密切合作。本校的航空服務系、餐飲管理系、觀光休閒系都是一年只招四班,註冊率都很高。 像航空服務系全國只有萬能跟中華科大有,而萬能占了地利之便,只要你對航空及相關產業有興趣,包括空勤、地勤、空廚,甚至免稅商店,還有高鐵、捷運等,都是待遇不錯的公司,所以我們航服系招生最好。很多高職外語群的學生因為沒有專業能力就業不易,就算去考空服員,對工作還是不了解,來萬能航服系就可以學到美姿美儀、國際禮儀、航空護理、票務系統等細節。 航空光機電系也是一個熱點,航機系學生可以在拿到學士文憑後再花一年考CPL(Commercial Pilot License)商用飛行駕駛執照,取得客機機師資格。現在中國、歐洲、中東…全世界航空公司都缺人,拿到CPL的證照,副機師薪水是200K起跳,升到正機師有500K。本校跟華航、長榮也有產學合作,通過培訓機師甄選的學生他們會付費送去美國受訓,畢業後直接進航空公司工作。如果不想被航空公司限制,也可以投資自己考CPL證照,校方也會提供獎助學金幫助學生圓夢。 實務打底 國際發光 現在一定要放眼國際,提升國際競爭力,因為最好的工作幾乎都是國際等級的體系,譬如飯店業之間國際連鎖系統絕對是最好的;航空公司也是一樣,國內航線薪水就不如國際航線。本校空服系第一屆的黃柏綸同學,多益900分,放棄文藻來這裡,畢業後考上柬埔寨航空公司,他們公司首航臺北的時候就是用他做海報封面人物。 此外,服務業非常重視服務態度還有樂群敬業的精神,所以同學在校期間要認真實習並重視實務,實習除了增進專業能力外,也幫助大家調整心態。萬能非常強調實務與實習,鼓勵學生到新加坡、日本、澳洲等海外實習。例如去新加坡實習的薪水就是50K,畢業以後也留在那裡工作,有一天因緣成熟會把國際視野帶回來國內服務。 電競夯 周邊發展可期 另外一個很夯的領域是電競,電競在今年雅加達亞運第一次被納入競賽項目,未來前景可期,也讓許多人對電競改觀。本校目前在資工系下設有遊戲設計與競技組,設有電競館及電競專業訓練教室。現在從電競延伸出來很多其他課程,連觀光餐旅科系都有開電競主題的課程。 電競電腦要求的規格很高,專用的電競滑鼠、電競機械鍵盤一個都要上萬元,高解析度的曲面螢幕更有實境感,電競螢幕的每秒刷新率要144赫茲以上看起來才會流暢,眼睛也比較不會疲勞,還有高速網路10G專線,所有設備都用最尖端的科技,一套電腦加上賽車椅及頭戴專業耳麥要十幾萬,這些我們電競館裡都有。 目前電競產業還未成熟,能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人很少,但是未來的周邊價值很高。對電競產業有興趣的學生以後可以從事遊戲設計、競賽導播或是直播主的工作,也可以走軟體、硬體、系統整合、網路架設等。甚至電競學生也很適合受訓當機師,因為兩者對反應速度及一心多用的要求是一致的,也需要同時看很多電子儀表。長榮航空甄選機師有一項手腦合一的測試儀器,會電競的人就有優勢,因為他思考及反應速度快,又習慣多元多工的運作。 電競熱 帶動產業發展 電子競賽遊戲技術成熟以後,未來運用的範圍非常廣。譬如電子商務就會有全新的購物體驗,點進商品頁看到的不是平面照片,而是立體的,可以上下左右翻動;或買房子的時候,可以提前體驗整個空間感和不一樣的裝潢風格。 電競產業也可以帶動觀光休閒產業發展。過去旅行社或觀光局都是靠文案、照片或影片宣傳,以後就會用360度影片解說導覽,假設要去巴黎玩,把流程規劃好後,在虛擬實境裡體驗整個行程,看巴黎鐵塔、凱旋門及各景點,規劃行程流暢度,幫助消費者做決定。未來可能也會出現電競主題飯店,提供電競相關的環境與情境,入住享受高檔的電競設備、無線寬頻的高速網路環境;或是把電競內容變成飯店主題,讓人體驗競賽場地的臨場感等。 萬能科技大學校長 莊暢 小檔案 ★出生:1954年 ★現職:萬能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學士、美國達拉威州大學管理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工程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自然語言(NLP)處理與應用、生物辨識系統(Biometric)、影像處理、壓縮與網路資訊防偽之研究、類神經網路與應用、超導超流系統分析與最佳化的研究延續、奈米透明導電薄膜材料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修平科大校長鄧作樑:自己爭氣不怕AI搶工作
修平科技大學校長鄧作樑認為,面對未來AI世界的挑戰,溝通能力仍是不可被取代的核心。同學們自己要先爭氣,把握在校實習機會,務實學習,進入職場後才有競爭力。 「閱讀」和「表達」是大學生必須培養的能力。閱讀的好處不用多談,它就是理解世界的基礎;表達能力則分為「文字」和「口語」兩個面向,它們都是跟人溝通的基礎,將來出社會,為了達成工作任務必須大量與人溝通,溝通能力越強的人,就能掌握更大的優勢。 如同工科畢業生,即便未來投入製造業,不管成為作業員、技師或者工程師,都需要透過溝通,讓團隊理解生產線製程的運作方式,每個人該如何各司其職,尋求上下游工作伙伴的協助,完成產線生產的任務。 AI時代來了,很多人說「人工智慧」將取代「人工」,生產線自動化很多工作會消失。然而,人工智慧不具備思考能力,要讓自動化生產能夠順利運作,必須透過「人工」去控制機器人,例如,由人下指令才能讓生產線運作,自動化機器設備故障,必須要由人工檢測維修。 如此一來,被機器取代的工作,將是需要最多勞動力投入的作業員崗位,但是負責控制產線運作和機器維修的技師,以及設計規劃生產流程的工程師職缺將大量增加。比起作業員的工作內容,不管技師或工程師,都需要透過溝通來完成工作。 鄧校長認為「閱讀」和「表達」是大學生必須培養的基本能力。 自己先爭氣 好比技師維修設備發現問題時,遇到無法解決的技術障礙,必須回報工程師,進行程式設定或流程調整,若是表達能力欠佳將造成工作進度延誤。同理,工程師設計好流程,必須告訴技師該如何進行現場操作,倘若無法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勢必促使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我常告訴學生說,面對未來的挑戰自己要先「爭氣」,把諸如閱讀、表達,以及專業等基本能力養成,在大學階段透過「實習」、「實務操作」等機會,先進入產業近身了解職場的工作環境和生態,不但可以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當中想像和現實的差距,考慮畢業後是否要投入相關產業;或者,透過實習發現自己的不足,在畢業前,回到學校加強自身的本職學能。 除了,學生爭氣外,我認為,企業也要給同學們「打氣」。例如,提供實習機會或獎助學金給年輕人,這也是企業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管道。前幾年,企業常抱怨,學校訓練的學生無法符合用人需求。不過,在技職教育體系現況卻有所轉變。 技職工科人力需求翻紅 十多年前,大量專科升格為科技大學,確實有段時間,課程轉向「理論教學」,而放棄了臺灣技職教育最重要的「實作能力」培養。以修平為例,我們從工專起家,最近我們投入超過千萬打造實習工廠機器設備,讓同學們在校,就能進行實務操作,並且搭配產學合作。尤其,近年製造業技術人力短缺,企業也樂於與學生合作,不只提供實習機會,同時也有不少業師進入教學現場,帶著學生們實作學習。 我們一直提醒大學生,學習必須務實,不要好高騖遠,在大學階段要把基礎打好。與其畢業後,埋怨薪水只有22K,不如在學校就把「知能」和「技能」培養好,進入職場才有競爭力。 技師生涯也能開創一片天 舉例來說,一般大學和科大畢業生,教學著重的方向不一樣,前者著重理論訓練,後者著重實作技術的養成。同樣是工學院畢業,一般大學畢業生可能朝向設計產品流程的研發工程師發展;科大同學則是第一線的機器實務操作,朝向操作技師的職涯路徑前進。 兩者雖然起步方向不同,但是工科生進入製造業,隨著技術能力逐年累進,會愈資深愈值錢,即便是技師出身,但因為有現場問題解決能力,甚至能反向提出流程和製作解決方案,未來的發展有不少還超越研發工程師的薪資水平。 目前大環境變動很快,同學們在大學階段除了培養基本態度和專業能力外,需要拓展自己的視野。非常鼓勵同學在大學階段,就能參與學校的國際交換學程,或者參與海外實習、交流和競賽的機會。趁著年輕去接觸國外的世界,尤其透過學習方式,而非走馬看花,看看世界其他年輕人如何學習、面對挑戰。當視野打開之外,對於自己的未來或有更多的想法,也能從中發現不足,趁著大學階段補足,相信這都是大學生非常重要的功課。 修平科技大學校長 鄧作樑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修平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彰化高中、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現為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學士、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研究所工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結構分析、最適化設計、車輛撞擊事故分析、車輛被動安全裝備設計與分析、人體損傷分析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電子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東勢高工呂家清 用木工翻轉孩子人生
阿榮是新住民子弟,家境清寒,為了幫助家計,從小就必須跟著母親做資源回收,進入東勢高工也只能半工半讀。東勢高工實習輔導處呂家清老師發現阿榮其實對課業並無多大興趣,鼓勵他參與學校的「裝潢人才培育班」,接受培訓課程。升上高二後,白天就到業界跟師傅學習裝潢技能,晚上再趕回學校上課,在堅強毅力的支持下,如今的阿榮已經畢業,正式投入職場,每個月薪水超過5萬元。他時常打電話給呂家清老師,感謝老師當時的支持與勉勵,讓他的人生有了光明的希望。 呂家清老師指導學生們進行木工裝潢。 釣竿勝於魚,培養專業技能 呂老師在偏鄉職業學校任教,長達數十年,接觸了無數學習成就低的孩子,心中便有了一份特別的悲憫情懷。「其實學習成就低並不代表學習能力差,有時候只是他們的才能不在讀書這一塊而已。所以面對這類的學生,我們需付出更多的心力來重建學生的自我價值與信心。」呂老師表示,給學生魚,不如給他一把釣竿,讓學生在求學期間能快樂學習,習得專業技能,並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將來進入職場才能發揮所長。 為了扶助學生就學與就業,在104學年度,東勢高工與「臺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攜手合作,成立了「發願成才—裝潢人力培育班」,主要針對進修部的學生。呂老師說,「會到進修部就讀的學生,絕大部份是學業成就或是經濟比較弱勢的,家裡需要他們幫忙打工賺錢,這個培育班開設的目的是期望所提出的課程,最能符合學生及產業的需求,使人盡其才,並解決目前裝潢產業人才短缺的現象。」 辛苦勤耕耘,付出才有所得 雖然這個計畫立意良好,但一開始的招生其實並不順利,主要是家長跟學生都有疑慮,尤其學生在實習期間,雖然每個月會由協會提供一些津貼,但依然不如在外頭打工所賺得的收入,對那些家境有困難的學生而言,不啻杯水車薪。這時呂老師只能以誠懇與善意說服他們,此時的辛苦耕耘,是為了將來有豐富的收穫,有付出才有所得。 除了必須犧牲打工時間,參與這個課程的同學也格外辛苦,因為他們的實習場所是各個工地,不可能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經常要到處轉移,光是交通問題就夠傷腦筋。白天在外奔波,晚上還要回學校上課,早上六點多出門,可能要深夜十一點才到家,對還不定性的年輕孩子而言,無疑是極大的考驗。找到願意花心血帶學徒的師傅也不容易,畢竟為了教徒弟,可能會影響自己賺錢的效益。另外,樂意提供給學生實習機會的裝潢公司也是少數,更何況還得侷限在臺中地區的範圍內。 面臨眾困境,積極協調不放棄 面臨種種困難,呂老師從未想過要放棄,積極透過各種途徑爭取並協調,同時也溫暖鼓勵每一個孩子,當他們累的時候,快撐不下去的時候,適時扮演一股堅定相挺的力量。為了更瞭解班上每一個同學,呂老師總是在中午時間,陪他們一同吃飯,跟他們聊聊關於他們的家庭,以及在實習工作時,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 曾經有一回,呂家清老師在過年期間,接到一個學生的電話,表達說他想退出,因為爸爸已經很久沒寄錢回家了,跟弟弟相依為命的他只能想辦法自己出去賺錢貼補家用。提起這段過往,呂老師仍然倍感心酸,忍不住哽咽,而這並不是他遇到的特例,有太多太多學生都有類似的窘境,所以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幫助這些小小年紀就吃盡苦頭的孩子們。最後這位同學在呂老師的勸導下,還是決定留下來,咬緊牙關熬過苦痛,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爭取一次翻轉的機會。 一代傳一代,社會更美好 「我常常跟孩子說裝潢木工這行業很辛苦,但行業斷層很嚴重,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未來才能游刃有餘。」呂家清老師笑道,他總是期許孩子們現在當學徒,以後進入職場就是別人的師傅,再後來也許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到了那時候,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懷抱感恩的心,記起自己在當學徒實習時有多辛苦,而能夠參與這個課程計畫又是受到多少人的幫忙,所以等自己有能力時,務必提攜後進,栽培新血。如此一代傳一代,將薪火傳遞下去,這個社會才會更美好。 呂家清老師(穿藍色襯衫者)與學生們合影。
大學校園 【大葉大學】智慧農業獲烏克蘭發明展金牌
智慧農業,環保無毒!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主任陳宜清指導博士班學生蘇金柱,研發「智慧化農業4.0~無毒蔬果種植」,透過監控系統與雲端平台管理,榮獲「2018第十四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大葉大學環工系博士生蘇金柱發明的智慧化農業系統,監控結果會立刻回傳。(圖/大葉大學提供) 農業智慧化,提升農產品質 環境工程學系主任陳宜清表示,農業面臨氣候變遷、環境污染等問題,結合科技讓農業智慧化,將能提供更安全的食物。獲頒烏克蘭發明展金牌的「智慧化農業4.0~無毒蔬果種植」,這項發明可監測環境的水質、土壤情況,以及溫度、濕度,系統偵測到的結果都用連結到雲端,傳送給使用者,只要利用手機,不用到現場就能進行澆灌作業,不只是減少人力,也能提升農產品品質。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主任陳宜清指導博士生參加烏克蘭發明展,獲得金牌肯定。(圖/大葉大學提供) 減少人力、提高效能,安全無毒又環保 曾獲神農獎的大葉大學環工系博士生蘇金柱指出,「智慧化農業4.0~無毒蔬果種植」採用了魚菜共生的生態循環系統、雨水淨化再生利用、太陽能光電、LED補充光源等輔助設施,並利用先進感測儀器設備,遠端監控農場的相對濕度、溫度、土壤水分、PH值(酸鹼值)、EC值(土壤電導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數值,監測結果隨時會傳輸至管理者手機,有狀況也會發出警示訊息。管理者可以直接用手機上的程式遠端遙控,進行灑水、施肥、補光、溫度調節,透過現代化、智慧化、數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農業效能,降低人力成本並減少風險,種植出安全無毒的健康蔬果。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農業智慧化 大葉大學環工系獲烏克蘭發明展金牌
校長開講 【新北】華夏科大校長陳錫圭:選興趣也看產業潛力需求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認為,有志升學的高職學生應提早確定志趣,多參與專案合作,盡可能多到職場見習,增進對未來職業的理解與想像。 高職學生從學習到就業都是較弱勢的一群。從產業面來說,技職人才反而是最重要的一環,再怎麼天才的想法創意,還是需要實體化、商品化才有價值,這個商品化、工業化的過程絕對需要技職人才的投入,必須要靠在現場工作的這些人才能實現。這也可以從就業市場得到證實,一般人覺得大學比科大好,以為大學生工作機會比較多,薪水也比科大生高,但是據勞動部的調查顯示,科大生的平均收入其實高於大學畢業生。 然而高職生由於先天不足,往往比較缺乏自信,所以學校除了教他怎麼學以外,還有責任要幫他搭舞台,給他機會表現,站不站得上去就看個人實力。經驗看來,只要有舞台,學生的表現不見得比頂尖學校的高中生差。只是我認為高職生訓練三年有了良好的技術,如果要回到大學,應該是在入行幾年之後,發現某些技術需要突破改進,再到研究所去深造,高職畢業就直升大學,對學生不見得是好事。 陳校長認為從產業面來說,技職人才反而是最重要的一環。 提前了解產業人力需求 理論上,大學生應該已經決定好人生的方向,想好未來要從事的工作,回過頭來在大學四年裡好好充實你需要的專業。對有意升學的高職學生,我建議選科系第一個要看的是興趣,再來就是要參考產業未來的人力需求。興趣跟工作能夠結合的話是最完美不過。 興趣可以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比如說工科,裡面包括電子、電機、機械等不同領域。經濟部每年都會調查各產業未來5-7年的人力需求,高職入學到大學畢業剛好也是七年,如果打算畢業後馬上就業,應該在高一、高二的時候了解一下該產業人力需求,才知道接下來往哪個產業發展機會比較多。 經濟背景影響學用落差 技職學生的家庭背景一般不如一般大學生,大部分弱勢學生,更是落在最後這一塊,本來經濟就弱勢,現在還要付出較高的學雜費,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打工籌學費,形成雙重弱勢的惡性循環。教育本來應該是翻轉社會階級的工具,現在變成有錢人念得越來越好,家境比較差的越來越沒機會翻身。 學用落差的存在,往往跟學生的經濟背景有關。弱勢家庭的學生沒有太多選擇,很多人必須白天上學晚上打工才能湊足學費跟生活費,也沒辦法專心在課業上,所以大部分人都會想要拿到文憑以後盡快就業。這樣的學生選校不是在選他的未來、興趣,而是選學校的招牌,找一所國立大學,即使那個科系沒有發展性,也不願意去念私立科大裡有潛力的熱門科系。當學生因為社經背景限制,被迫進入他沒有興趣的行業,他當然沒辦法好好發揮專長,業界也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好用,學用落差很多情況是這樣產生的。 認清志向提早換軌 我認為如果學生有明確的志向興趣,或是他確定不喜歡現在的科系,與其痛苦念三年,三年後升學還要掙扎繼續念同一個科系還是換群,不如越早換軌越好。就怕很多同學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有的是別人說你適合就念了,有的是三五好友約好填同一個系,到了畢業要找工作才發現不想做這行,只好花一筆錢及時間重新學一樣專業,這是人生的重大浪費。 對大多數不知道為什麼要念這個系、或是剛好分數落點在這裡就進來念的學生來說,第一個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要走技術路線,如果不喜歡技術,也許就要考慮換軌到高中去。如果數理不好又喜歡動手做,那在高職階段就需要多一些職場見習。 跨域學習能力很重要 見習不是實習。一般職場實習短則兩個月,長達半年到一年,職場見習的話大概三天就夠。當同學已經確定未來工作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實習可以幫助自己挑選未來就業的企業。若還不確定志趣,應該要多去職場見習,藉著進入特定場域觀察,了解未來進到這個場域可能的工作是什麼。譬如有些同學喜歡打電動玩具,幻想畢業之後到遊戲公司上班整天打電玩賺錢。剛好遊戲橘子老闆劉柏園是華夏科技大學畢業校友,我們就把這些學生送去見習,80%的學生回來就打退堂鼓,因為他發現遊戲產業的分工很細,包括遊戲動畫、程式設計,乃至於文稿美術等,可能100個人裡面只有五、六個在打電動玩具,跟他想像的不一樣。 此外,學校不是職業訓練中心,也不應該是。學校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及學習新技術的能力,告訴同學未來技術可能會怎麼演進,培養學習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強調跨域學習,目的是要教同學除了專業領域的技術或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跳脫原來的專業,從各種面向或資料群裡面找到另外一個他不熟悉的領域,維持他在職場的競爭力。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 陳錫圭 小檔案 ★出生:1965年 ★現職:華夏科技大學校長、華夏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教授 ★學歷:彰化高中、逢甲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士、臺北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班、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 生物技術、化妝品檢測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化學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2018奧林匹亞】數理學科競賽表現優異
今年我國參加亞太數學、亞洲物理、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及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除國際資訊按往例無國際排名外,國際物理及國際化學、國際生物及國際地球科學近3年國際平均排名均在前5名。其中,由伊朗主辦的第29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在68個參賽國、計269名學生中,我國4名代表參賽學生,勇奪4金,國際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國唯一一位參加國際賽的女學生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盧貞宇同學更榮獲個人世界排名第7名,該生亦於2015年及2016年分別獲得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表現優異! 金銀銅牌獲獎無數 今年我國計選派27位學生代表參加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分赴羅馬尼亞、葡萄牙、斯洛伐克、捷克、伊朗、日本及泰國參賽,共獲得14面金牌、10面銀牌及3面銅牌,參賽學生成績豐碩。 另外我國選派18位學生參加亞太數學及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共計榮獲5面金牌、3面銀牌、7面銅牌及3面榮譽獎。我國自1991年參加亞太數學起逐年參與各項國際數理學科競賽迄今,總計獲得362金、341銀、234銅及114面榮譽獎,顯示我國高中科學教育基礎紮實。 重視科學教育 國際間為促進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自1959年陸續舉辦各種中等學校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我國自1991年參加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以來,歷年代表參賽學生均獲優異成績,各科競賽培訓過程大致包括全國初賽、複賽及國手選訓營,藉由競賽辦理歷程,帶動我國中學生對於參與科學競賽之興趣,從而提升其科學興趣及素養。今年度(107)各科競賽初選階段總計有8,624名高中學生報名參加,再經由複選及選訓營階段共選訓計45名國手。今年度各項競賽,無論在國際排名及獲得獎牌數方面,均有優異表現。協助指導選手的教授與老師為我國科學教育培育優秀的新生代,並為科學基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校長開講 【新北】景文科大校長洪久賢:飛上國際成就未來
景文科技大學校長洪久賢鼓勵學生善用校內外資源,建構專業知能,發揮創造力,展現自我,有機會就到國外歷練,裝備自己成為國際人才。 國際化的推展是雙向的,包含送學生出國歷練,以及校園、課程與學習的國際化,當校內有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時即可創造多國多元文化環境。同時,也鼓勵同學參加各種國際活動,比如說擔任國際志工、臺北市區的行動導覽員、或是國際知名的冬季節慶活動平溪天燈節的解說導覽員,多多利用所學的英韓日等外語和外國人對話。 我常鼓勵同學自大一起就參加國際競賽,一年級可以參加國際C級競賽的海選,由學校培訓,讓他們到國際賽事上去練膽、練英文。透過大學四年的規劃,同學可歷練晉級賽事,逐步進軍至B級,乃至於A級國際賽事,奪金奪銀,為國爭光。同學走過一遍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回國會更認真學習、加強英文。而能夠在國際賽事得獎的學生,往往畢業前就會有工作機會,而且是直接上第一線,不是從廚房裡洗菜切菜的二手三手做起。 洪校長鼓勵同學多參加國際活動或競賽,裝備自己成國際人才。 累積國際經驗成大器 透過這些參與國際活動的經驗,同學可藉此盤點自己的語言能力,同時也累積未來履歷上的專業資歷。據我觀察,有參與國際活動的學生,個性比較積極,實習也常常選擇到海外歷練,畢業後很自然就有機會到國際市場就業。將來,他們都是國內外五星級飯店需要的國際人才,語言好、有國際觀又有膽識。 此外,透過海外實習也能有不同的體驗,教育部有一項海外專業實習計劃-「學海築夢」,景文每一年都拿到全國前三名的經費補助。觀光餐旅學院則是全員實習,期間長達半年到一年。有的學生剛開始實習時可能有些適應不良,但在老師和同儕的陪伴與互相打氣之下,通常過了第一個月,就會越做越愉快,甚至樂不思蜀。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出國就一去不回頭,其實我覺得父母不要怕讓孩子去飛,他們本來就應該去遨遊、去探索。孩子就像風箏一樣,你放越遠他飛越高,家長只要掌心把線抓緊就好了。年輕人在國外歷練完,還是會回來的,臺灣始終需要中高階的餐旅管理人才,但是這類人才很難僅在國內養成,缺乏國際經驗。如果父母把孩子緊緊拴在身邊,他們沒有出去看過世界,在國內要往上爬反而很容易就會碰到天花板。 技職學生擅長用手思考(Think with hand),具備達人的特質 觀光餐旅業是「體驗經濟」產業,以為別人創造幸福感為目標。不管是課程或是實習,也都是圍繞著「體驗」的核心來設計。技職體系的學生思維特質跟大學生不盡相同,他們擅長具象思考,尤其喜歡動手做,從做中學。所以技職體系的課程非常強調實作、實境及實習。 在實作上,以景文科大為例,觀光餐旅學院及視覺傳達系各成立了一個創客中心,讓學生在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上腦力激盪,進行「創思」,不斷跟學長姐、老師討論讓想法更具體可行,然後進行「創作」來實現這些想法,有了成品就進入「創展」階段,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比賽或是各類展覽,以實現最後「創售」的目標,成為有價值的商品,透過網路或實體銷售。這從想法到商品發展的一路上會有老師及學長姐帶領,學校也會補助材料費,過程中也需要跨域整合,所以其他學院的人也會參與進來。創造力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你需要大量、廣泛地去搜尋資料,拓展你的知識體系,進一步判讀、應用這些資訊,然後在創意中帶進淬煉過的想法。 經過這「四創」階段,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會更有信心,可能就找到以後的方向。而老師扮演的不是指導的角色,而是促進者角色、不斷鼓勵學生創新,不要因為學生的想法天馬行空就去打壓他或否定他。 在實境上,校方多會引進外部資源,創造各種舞台給學生操練所學。比如前幾年烏來因風災受創嚴重,景文的學生使用烏來在地生產的食材刺蔥開發餅乾飲料等新產品,對開拓在地居民食品業投注新血,一來盡大學社會責任(USR),二來同學也可從中獲得寶貴經驗。 跨域才是王道 技職體系因為分流早,有些學生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強項,就選了沒有興趣的科系而缺乏學習動機。我常跟學生說,不用太緊張,天底下沒有白讀的書,你可以轉系或是跨領域修課,現在學校對跨域選修的彈性一般都放得很寬,可以從現有的基礎上跨到你想去的那個領域。技職學生的職涯軌跡雖然比較明確,但也不表示你念的科系跟後來的工作一定要表面上看起來高度相關,例如觀光旅遊系就有一個教授是土木背景,他的專業就是研究休閒產業裡的遊樂區。 若以觀光餐旅產業來說,除了餐旅專業的人才,也需要很多其他專業人才投入。雄獅旅行社的老闆就曾經跟我們反映他們需要觀光資訊人才。又比如在國際廚藝競賽上,每個參賽者的技術其實相去不遠,而美學創新設計就是差異化的關鍵,能夠融入文化的元素,把美感呈現出來的人就很容易脫穎而出,因此有設計背景的學生結合餐旅專業在餐旅業尤其占優勢。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有一天你回頭看,會發現你學過的東西都會變成你跨域的橋樑。 景文科技大學校長 洪久賢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景文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女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現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美國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碩士、美國 Iowa State University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專長─餐旅管理、營養、家政;研究領域─觀光餐旅管理與教育、創造力、創新、餐旅美學等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管理學群餐旅管理學類、遊憩與運動學群餐旅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餐旅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南藝大校長詹景裕:做興趣享小確幸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才智、經費都是有限的,這些都是機會成本,要珍惜你的資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詹景裕建議年輕學子在選擇志願或職業的時候,要找一條對你來講是比較容易達到的路,或是乾脆走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對高中、大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基本的軸線,這個軸線就是你的骨幹,是你的天賦、強項,以後學習就圍著這個軸心去發展。有些人很早就找到自己的軸線,像體育、美術、音樂這類需要天分的,大概高中之前就看得出來,確定有天賦的話,接下來的路就很單純了。南藝大的學生,基本上是確定他的興趣天賦才會來這邊。但是大部分人,如你我,可能就不是這樣。 我念臺大電機的時候,有一門四學期的工程數學課程平均分數約70幾分,偏偏有一個同學這四門課程都拿一百分。我如果努力一點可以從75變85,但要變100分很難,這時候我就知道自己的侷限了,認識侷限性後就開始想將來要在什麼領域發展才有競爭力。 詹校長認為面對全球化競爭,「榕樹型人才」是未來趨勢。 衡量機率與報酬率 我建議高中生先研究心目中理想科系的相關產業是否熱門,去了解你在那個行業出類拔萃的機會多不多。如果已知道自己興趣所在,或是某方面特別有優勢,就朝這方面前進。興趣會讓你走得長,走得遠,也比較容易出人頭地。如果出頭機會不多且又沒有特別的興趣,不如就按照世俗想法去念最有前途的、熱門的科系。以我自己為例,高中時我對念什麼並沒有主見,覺得電機以後發展最好就選它了,一直念到博士才對於電機資訊領域開竅,等於活到快30歲才找到自己的興趣。 面對全球的競爭,同學必須認知到光追求升學是不夠的,修課是短暫的學習過程,就業以後持續學習進化才是關鍵。我認為「榕樹型人才」是未來趨勢。以前我們說I型人才,比如我學晶片,是電機十幾個領域中的一個,晶片就是我的主軸。後來大家發現 I 型發展有限,I 上面加一槓就變為 T 型,那一槓是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再後來發現一個專長不夠, T 型人才就進化到 π 型,也就是除了通識還要兩門專業。 我說的榕樹型人才如下:同學們在學校的主修是榕樹的主幹,主幹上面是博雅教育。畢業後因工作需要去上短期密集課程就是你的氣根。比如科技領域變動很快,不管是AI、IoT(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一直推陳出新,畢業後也不可能再花個四年八年回學校進修。所以矽谷很多工程師就常花幾個禮拜時間去上密集課程,學習最新技術。短期進修長出來的氣根很細,但是工作用得到就會學得又快又好,長到地面就會變成樹根。有朝一日 π 型再多一個專業,就變成氚型,這些氣根都是圍著你原來的主軸發展出來的。 遷就報酬還是選擇興趣 假如你想追求出類拔萃,最好認清自己的資質天賦是上駟、中駟還是下駟,真實地評估優劣勢。我的看法是,除非你選的行業報酬很高,否則不要遷就它,若無興趣很難做長做好。當一個小螺絲釘,會讓你不快樂三十年。 以前的人努力唸書是為了出社會有比較高的報酬,當醫師、律師、工程師等,但現在這些工作的待遇也不如從前,醫生可能賺幾億,電機賺幾十億、幾百億的年代已經過去。再說,這些熱門領域競爭的人也多,如果趕不上台清交的程度,去跟這些人競爭一定是弱勢,這個考驗就千萬別去碰。還不如去找個沒有被填上的領域,做比較不一樣的東西,如藝術、體育,或是其他技術工作,將來出去也不用當螺絲釘。 選擇有利的戰場 學工程的人80%可以成為不錯的工程師,但運動員則只有2%的機會成為NBA球星,藝術家、音樂家也是只有少數人可以出類拔萃。所以同學可以選擇一個不用競爭的領域,不然就在未開發或是跨領域的技術領域去競爭。如果是從事新行業,雖然難度高,但市場卻是最大的。或者也可以找一個雖有門檻但有興趣的領域去努力,成功的機會也很大。 南藝大學生的定位比較特殊,就業市場也特別,像博物館策展、樂器製作、文物修復等都是可從事的工作,薪資也高。比如拍賣官、文物修復員,可以到日本、義大利工作,薪資都很可觀。而製作小提琴,也是百萬年薪,陶瓷創作或是繪畫也是一樣,所以念藝術不見得就不賺錢。 面對全球化競爭,未來要解決的是位置的問題。如果同學沒辦法在所處領域出類拔萃,不如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找出興趣與天賦。也許前面幾年看不出差別,到了後面因為有興趣,做得長、做得好,機會就展開來了。比如以藝術為主幹,開個人工作室,再延伸發展經營工作室需要的財務、法務、行銷能力,逐漸蛻變為榕樹型人才。 未來應該隨著職涯發展強化專業知識,因為越後面的知識越重要,經驗值越來越高。而且人會因興趣轉換而改變,所以永遠都要習慣跳出舒適圈,每換一個環境或是跳一個領域,就是一次文化衝擊,每次衝擊都會帶來最多成長,讓你更強壯。一步一腳印,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珍貴的學習歷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 詹景裕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暨電腦工程學系碩士、博士、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 ★專長及研究領域:電腦結構、平行處理、交換網路、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電子工程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讓移動翻轉人生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希望創造學生跨國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移動中看見世界、改變自己,進而翻轉人生。 自2013年接任長榮大學校長以來,為積極拓展校務與推動國際化,開始一連串不間斷地海內外高中、大學之拜訪,在不停的移動中,深深體驗跨文化差異,也在交流互動過程中,深刻了解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因此,近年來本校重要的校務發展推動計畫,即希望可以提供學生國際移動的機會,讓他們看見世界與國際接軌,透過跨界、跨域的學習,讓自己為了適應世界的趨勢,而更容易強化自己接受改變。人飛出去了,視界就會打開,改變也就開始了。 十年前擔任教務長之時,因兼負學校招生之責,乃偕同我的同事拜訪臺灣各高中職校,那時採訂策略:立足南臺灣全「面」深耕,花東宜連「線」服務,北中跳「點」連結經營全臺灣,目標放眼全世界。接任校長後,足跡更拓展至海外中學,遍及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特別是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洲(俗稱的東馬),給一般人的印象,應該是充滿著熱帶雨林的原始想像,但本校國際顧問拿督鄧惟通帶我們搭乘四個小時的船造訪他們在拉讓江的據點,當地的繁榮完全顛覆我原本的想像,特別具有強烈的當地人文特色,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過去5年,光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即已累計拜訪達17次以上,而全馬來西亞63所華文獨立中學我已近乎全數拜會,甚至是地處偏遠、全校學生規模僅有90位學生的學校也不例外。 李校長致力於為學生創造國際移動的機會,鼓勵同學勇敢往外飛,開拓視野。 人飛出去 視界就打開了 然而,培養人才國際化所費不貲,很多學生來自中產甚至是經濟弱勢家庭,國際移動學習對他們而言是有時是遙不可及,但不可諱言,國際移動對於現代青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非常努力創造各式可能機會,協助學生在可負擔的情況下,提供國際移動學習機會,讓他們習慣於跨文化間穿梭,進而培養國際生存力。 本校國際移動經營策略定焦於「南進北出」:南進東南亞,北出歐美日韓,期望可以把學生送到海外的任何一個地方。經長期海外耕耘,我們已建立了許多國際據點,締結了20國、共143所姐妹校,2017年我們和砂拉越科技大學及臺灣經緯科技公司於砂勞越科技大學合作成立無人機應用研究中心(DRAC),而今年11月亦已在日本沖繩縣宮古島市設立日本教育中心,2018.11.19也正式揭牌,深受當地重視。 自2017年起,為更能落實學生海外移動策略,我們每年提供200張機票,由老師指導學生自提學習補助方案,包括:海外研修、文化交流、競賽或是訓練,結束後再行繳交學習報告,並透過分享會交換海外學習經驗,藉以激勵更多學生參與。現已有57位學生獲得補助。我們十分期盼可透過這樣的過程,協助學生深化專業學習,拓展學習廣度,並持續與國際產業連結,提供學生海外產業實習機會,培養學生未來國際就業競爭力。 創造全班移動的能量 畢竟每個孩子的性格特質迥異,我們並不奢求每一個孩子都能飛出去,但是只要學生有動機想飛,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就必需助他一臂之力,並且讓這些孩子變成典範,藉由同儕力量,影響身邊的同學。而我們近期揭牌成立的宮古島日本教育中心,即是要打造一個長榮學生海外移動基地,希望可讓全班一起移動,未來更期望可將這樣的移動向下紮根到高中。 除了學生需要國際移動與產業鏈結,老師亦不能置身度外。我們已規劃3年內送100個老師到海外兩個月接受全英文授課的密集訓練,並對老師的專業及未來專業發展重新進行盤點。2018.12.11我們與日本角川國際動漫教育合作成立「長榮角川國際動漫工作室」,由學校支援場域及設備,由角川負責培訓20個實習生和一個老師,讓老師除了於自身學術領域追求發展外,更能腳接地氣,了解產業需求自我提升專業能力或培養第二專長。此外,日本富山縣DQS的社長也將進駐到長榮大學的育成中心成立分公司,預計2019年在長榮大學設置JAPAN STREET,整合學校課程,一起執行店長培訓計畫。 在地國際 在地創生 除了積極推動學生國際移動力,創造一個完備支持系統讓想飛的孩子有能力飛出去外,也要讓不想飛或是無法飛的孩子也能夠在地找到就學、就業的出路。是故,「在地國際化」也是本校國際化策略的重要一環。除積極招募海外學生來校就讀外本校透過與珍古德基金會合作推動根與芽計畫,更自2017年成立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並設置全英語授課之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招收國際學生,擾動校園國際化氛圍。換言之,即是讓在校學生可在臺南直接接軌國際,營造校園多元文化環境,讓師生在校園內即有機會可與外國人使用英語溝通,並接觸跨國文化。目前本校已有來自26個國家、超過360名外籍學生,我們十分期待未來仍可持續增加外籍學生來校人數。 同時搭配「地方創生」新穎議題,我們嘗試將學系專業與產業結合,和釀造產業業者共同研發「蒔醇」黑糖啤酒,是為「地域飲食研究與創新」最佳代表作。該款啤酒之研發乃由傳統製糖業和糖廍再生的概念啟發,使用臺南關山地區契種產出的黑糖及本土復育的大麥等雜糧作物釀造研發。令人非常振奮的是,更於2018年英國世界啤酒大獎The World Beer Awards(簡稱WBA),在50國、2,300款啤酒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兩個第一名。未來將開持續設相關課程,並設立發酵實驗室,希望能為臺灣傳統產業找到新契機。 與外接軌 才是出路 現在的小孩學習的過程更甚過往年代辛苦,由於臺灣現在的升學制度對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孩子較有利,但我相信長榮大學現在走的路,會改變很多孩子的未來,若同學願意跟著學校腳步,積極參與各式國際交流或跨國移動的機會,透過學習將國際移動內化為自身基因,逐步累積全球移動的勇氣與實力,我相信更能雍容自若地面對未來各式快速變化與挑戰。 長榮大學校長 李泳龍 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長榮大學校長 ★學歷:嘉義輔仁中學、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士、碩士、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土地開發與利用、土地與建築估價、都市防災交通、地理資訊系統應用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地政與土地資產管理學類、管理學群地政與土地資產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南應大校長林品章:建立制度保障設計人才
從小喜歡美術的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林品章,投入10年時間將臺灣視覺設計史系統整理,他認為設計系學生需要跨領域學習,接觸不同的專業,豐富自己的視野,吸取不同的養分及精華,才能創造出更多元、更有層次的作品。 臺灣早期的設計人才幾乎都是美術相關科系出身。所謂「美術為體,設計為用」,美術強調的是臨摹、擬真等基本功,設計則是貼近生活,依據需求、用概念創造出作品。 我自己從小就對美術有濃厚興趣,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項比賽,曾經獲得屏東縣、南部七縣市的水彩寫生、水墨畫的第一名。沒想到大學聯考時術科竟然只比及格高一分,差點落榜。在文化大學美術系時,因為一位留日的林登山老師的鼓勵,使我有到日本留學的念頭,我退伍後順利考過留學考試,在日本半工半讀拿到碩士學位。那時候臺灣還沒有很多設計相關的碩士,所以回來以後陸續在幾所設計相關的學校任教。 我是第一個有系統整理臺灣視覺設計史的人,花了十年的時間探索1895到1990年間的設計發展狀況,《臺灣近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變遷》這本書爬梳了大量的史料,涵蓋近百年的臺灣史。 作為第一位整理臺灣視覺設計史的第一人,林校長認為設計是要貼近生活、符合需求。 設計靠天分 也靠努力 許多學子因為對好的設計著迷、喜歡有設計感的產品,進而選擇設計相關科系。但喜歡好的設計跟做出好的設計是兩件事。有一本書叫《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作者謝宇程提到「未來,選擇進入什麼樣的學校或科系,重點不再是明星,更重要的是它是否適合自己」,我十分同意。 10年前臺科大曾辦過不分系的創意設計精英班,打破科系傳統,錄取的清一色是明星高中學生。後來發現高中升上來的學生有想法但是沒有實作基礎,作業表現跟從高職升上來的同學有落差。這是因為左半腦和右半腦的發展不一樣,所以很會讀書不一定可以把設計學好,如果只是有心想學卻沒有天分,學起來也累。 設計系的功課很重,如果一個禮拜有三個老師給作業,那就幾乎每個晚上都要開夜車。有一天我很早到辦公室,在校園碰到幾位同學,我問同學怎麼這麼早就來,他們說剛剛才做完作業,要回去睡覺。也因為這種不眠不休的敬業精神,同學們才能有良好的專業基礎。 專業與跨域 提升層次 每個人的天生條件各有不同,只要了解個人特質並善加利用,就能讓個人能力發揮到極致。就像我們手拿不到高處的物品時,拿一根棍子把它搆下來,這根棍子就是延伸了手的能力。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就好像擁有不同的工具作為手臂的延伸。這也就是為什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以「文化創意」為發展核心,提供了36個跨領域的特色學程。 尤其現在的設計科系涵蓋的領域及知識範疇遠超過我求學的年代,而且推陳出新的速度很快。我一直鼓勵同學在自己的專業外,藉著跨系選修課程來了解或接觸不同的專業,豐富自己的視野,藉著吸取不同專業的養分及精華,創造出更多元、更有層次的作品,從本身的專業延伸出無限的可能性,為自己加分。 有一年,舞蹈系的同學在美術系的畢展上,手拿著畫筆邊跳舞,邊在自己的身體及地上的畫布作畫,呈現美術與舞蹈的結合。或是餐飲系的同學結合雕刻的技術呈現在食物上,都是跨領域結合的最佳例子。 南應大很多學生需要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學業,我自己唸書、留學也一直是半工半讀,很能了解學生課業、工作兩頭忙的辛苦。我常常勉勵學生,無論如何都要咬緊牙根完成學位,畢竟現在大學文憑是進入社會最基本的門票。職場就像是浩瀚的海洋,許多人空有高學歷,卻不懂得吃苦,於是成就有限。明星學校的高學歷也許光環依舊,但已經不是就業與收入的保證。未來的發展靠的是「專業」的實力及良好的態度。 林校長(圖中第二排右二,攝於高中時期)認為專業實力和良好態度才是未來發展的保證。 實力與報酬 需有對價 許多同學從高職就已經開始鑽研設計,以南應大培養出來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職涯軌跡很明確,在基礎及專業上都有一定程度,比起大學背景的學生學以致用的比例更高。只是這麼紮實訓練出來的人才,離開學校後很可惜常常沒能得到相稱的待遇。有計程車司機跟我說,他的孩子也是讀設計,怎麼念的時候很花錢,畢業後薪水也不怎麼好。很多年輕人畢業後就幾個人合組工作室,在與客戶談設計企劃及協商溝通上沒有什麼經驗,只要能接案就很滿足了,自然就爭取不到合理的報酬。 前幾年教育部對23大學門進行勞健保資料勾稽,調查每個學門三年後的薪資,發現設計是第二低。學生們也知道除非自己當老闆,否則做設計很難賺大錢,燃燒的是對設計的高度熱情,追求那種把自己腦袋裡的東西真正做出來的成就感。年輕人能夠將興趣跟職業結合是最好,但是看學生做創意的工作燒腦又常常熬夜,薪水還這麼低,真的很不公平。尤其設計有很多是無形的工作量,事前的資料收集、創意發想,都是勞務也是成本,業主卻可以說不喜歡就不付錢。 現在臺灣的設計水平很高,年年都是德國IF設計大獎的常勝軍,反而是業界對著作權和智慧財產權的觀念還需要提升。另一方面,設計也需要回到商業經營的基本面,有個學生把一件設計案按完成度分期收費,第一期提三個設計,討論後如果業主不滿意,在進行下一個階段時可以再提幾個案子,但是第一期就要先收費。她的做法讓我印象深刻,像這樣的制度建立起來,對設計人才有保障。 我常常跟學生說,所有的魚類中只有鯊魚沒有魚鰾,無法浮在水中,鯊魚若沒有不停擺動身體便會沉到水底而喪生,為了生存而不停游動的鯊魚因此鍛鍊了強健的身體,成為最兇猛的魚類。所以學生未來是否在設計界發光發亮,不是取決於學歷上的那幾個字,而是在於對自己是否有良好的經營規劃。建議同學們除了鑽研設計專業,也應該多接案、辦展覽、撰文、尋求媒體曝光,把自己經營成一個品牌。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 林品章 小檔案 ★出生:1956年 ★現職: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屏東中學、文化大學美術系設計組學士、日本國立筑波大學碩士、日本國立千葉大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臺灣視覺傳達設計史、基礎造形、視覺傳達設計、設計方法論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建築與設計學群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設計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那一年,為什麼我選擇了台南二中
Dear準備要填志願的國三生們: 我知道你們現在很抖,因為再過幾天你們就要交志願了,雖然有些人考得很好,可以直接進入該縣市的第一志願就讀,過著接下來風光三年的高中生活,但有些人像我以前那樣,考得不是很理想,要上高中?還是上高職?被十二年國教綁著的你們,實在是很可憐……你們幾乎沒有另外一種選擇,所以在你們交出志願之前,不如來聽元慶哥哥說說:那一年,為什麼我選擇了台南二中。 什麼是成功? 在繼續講台南二中之前,我們可能要先聊一聊:什麼是「成功」,我相信在科技進步的現代,還是會有人覺得,先考上建中,再考上台大醫科,最後變成一名月入十萬以上的醫生是人生勝利組,畢竟這一條路能走的人並不多,因為都是一群能在考試卷面前完美過關的超人類,有的人天生會唸書、有的人是非常努力才得到這樣的成就,但就在我認識的醫生裡面,發現有人根本就是生活白痴的那一瞬間,從此我就不把醫生當作是人生勝利組的一種指標了,科科。 而且,這樣的成功定義太過狹隘,前幾天我經過台北車站看到某補習班貼出的廣告,幾個北一女跟建中同學的照片被放在上頭,亮眼的榜單無非是想要告訴更多家長:「你的小孩來我們補習班就能變得跟他們一樣。」X的!你的小孩本來就跟他們不一樣,為什麼要逼小孩跟他們一樣?我相信在那家補習班補習的同學不只牆上那幾位,難道其他成績沒那麼好的同學就不是人嗎? 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環境,比念好書更重要 回到二中,既然台南二中那麼重視升學,為什麼我還要去念台南二中?這就是一個很玄的事情了……因為在我選志願之前,我聽了以下這個故事:   家父(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楊文彬、或是元慶爸爸、也可以稱呼為元慶的頭號粉絲)他有個校長朋友,而這個朋友他有兩個小孩,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兩個都十分愛好美術,但姐姐在高中的時候先選擇唸台南女中,再利用課餘的時間進修美術相關的技能,最後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大美術系,姑且不論師大美術系實際上有多好,但至少是個還算可以的結局;那弟弟呢?高中先選擇美術班就讀,最後因為學校沒加強學科,導致雖有一身好的才藝,最後卻上了不知道哪裡的大學(你看,我連名字都忘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要告訴我們要先唸好書,而是如何選擇環境、如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下一步。雖然我從國中就喜歡表演,但從爸爸那邊得知大部分的高中表演藝術科,很容易在考大學時因為學科挫敗,所以我選擇了台南二中,而不是直接唸表演,至少我在玩溜溜球的過程中,還有人逼我多唸一點書,最後我以榜單上的最後一名考上了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運氣超好),並且真的在台藝大拿到了畢業證書(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學習並不侷限於校園 雖然我在大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街頭上鬼混,但我真的在學校遇到許多改變我的人,例如:告訴我「不是要當最厲害的,而是成為無法取代」這句話的寶裕學長、引導我要面對缺點的陳偉誠老師、鼓勵我繼續精進表演的系主任、讓我學會處理表演細節的馬照琪老師、帶著我去非洲表演溜溜球的藝文中心、以及全民偶像──陳星合老師。 台藝大聽起來很好聽,可是我很少在演講過程中提到,因為運氣成份的內容太多,容易讓大家忽略故事中努力的必要性。因為我的重點是在街頭上鬼混,而不是考上台藝大,我只是剛好考上一間可以讓我搭上捷運板南線移動到西門町、華山、信義區的學校而已。現在我的主要工作是街頭表演,老實說學校並沒有教我關於溜溜球及扯鈴上的技巧,更別說怎麼跟觀眾互動了,現在你在街頭看到的我,都是好幾年來失敗累積而成的結晶,我希望未來我能在特殊的學校裡,教授如何成為一名專業街頭表演者的課程,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們擇日再說。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並不是盲目的衝撞 回到主題,我很常鼓勵大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並不是盲目的衝撞!連魯夫都知道他需要兩年來讓自己跟夥伴變強了,所以我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如果能上網多做一點功課、多認識未來你想成為的專業人士,是不是能讓你未來的路走得更舒服呢?為什麼我們從古至今那麼強調讀書,因為讀書可以快速學習很多前人失敗的經驗,以免我們花太多時間重複上世紀就在發生的蠢事,但現在的社會容易把讀書曲解成「如何拿到更好的成績」這件事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討厭「讀書」,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唸,只覺得麻煩。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未來你要讀的書,來自世界各地,也許是個網站,也許是個影片。」 如果你未來的目標是成為一名超強的水電工或廚師,奉勸你現在立馬離開書桌,走到廁所或廚房去沈思一個晚上,因為那裡是你未來要面對的主戰場,那些課本沒教的知識才是你未來能成為無法取代的關鍵。   有些人喜歡打籃球,他變成了國際巨星;   有些人喜歡跑步,他用雙腳征服了全世界;   有些人喜歡玩杯子,他讓世界看見台灣;   有些人喜歡變魔術,他變成魔術的代名詞;   有些人喜歡拍電影,最後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   有些人想要改變世界,大家現在都在用智慧型手機;   還有一個人,因為喜歡玩溜溜球,現在讓你認識了他。 這些人不是不小心,而是在大家都在被逼著唸書的時候,找到了自己更適合做的事情,而你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這些人真的在每一次段考都是拿100分嗎?不一定,甚至奇差無比,但他們在自己專業領域上所花的心力,絕對超過考卷上的100分,而且他們願意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因為失敗是全天下最好的老師。   我相信:唯有從失敗中學習,才能造就動人的故事。 耕耘興趣,走出自己未來的路 成功並沒有那麼狹隘,專精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吳宗憲常說:「站久了,舞台就會是你的。」一個班級裡,有人很會打球、有人很會跳舞、有人很會唱歌、有人很會畫畫、有人很會打電動、有人很會講笑話,為什麼我們不能說班上每一個人都很棒呢?難道只有全班第一名才是人嗎?我知道講了那麼多還是無法改變大環境,但一直抱怨環境是沒用的,不如就現在手上的成績,挑一間適合自己的學校,然後持續耕耘自己的興趣,高中並不是結局,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生過程。未來,只有你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那是一條沒有人能取代的道路,路上的風景,也只有你願意親自走過,才能夠細細品嚐。 以上,看看就好,這不是標準答案,而且照抄也不會拿作文滿級分,哈哈! 雖然我當初沒有考上第一志願,但我因為溜溜球,在畢業十年後,回到國中母校,接受全校的歡呼與掌聲,這一刻,我重新定義了第一志願。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楊元慶(無法取代的溜溜球)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那一年,為什麼我選擇了台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