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大一海外留學全補助,國際移動不是夢
現代社會強調國際連結,國際交流日趨緊密,大學生除了在校學習,國際視野和國際移動力更是不可或缺,為厚植國際移動力,中華大學全台首創大一海外短期留學5天4夜全額補助,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提早適應國際化潮流下的移動和開創能力,中華大學副校長解鴻年指出,近來檢討大學生所應具備面對未來的能力,「國際移動力」是現代台灣大學生所較欠缺的能力,相較於「宅」,容易讓視野狹窄,中華大學特別將大一新生都送出國開眼界,以便將來在企業全球化部署的架構下,能占得先機。 大一遊學,納入通識學分 副校長解鴻年指出,中華大學2017年首創,所有大一新生,分為上下學期,至韓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及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南京、敦煌和港澳等城市),進行短期留學的計畫,學生可以透過「國際學生證」進出博物館和青年旅館,並享有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優惠,讓中華大學學生都能提早體驗異地生活,不但能藉由異國文化衝擊,帶來省思,也為自己的可能將來籌劃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副校長解鴻年強調,大一新生短期出國留學計畫,納入通識課程學分,學生要透過事前的研討,瞭解遊學國家的風土民情,留學參訪回國後,也要進行作業,和同學分享,真正達到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目的。副校長解鴻年說明,為減輕學生負擔,學校每年特別提撥募款得來的自有經費兩千萬元,學生吃住上課完全免費,就是要讓學生都能看看不同的世界,刺激出不同想法。 全額補助,加強國際移動 副校長解鴻年指出,中華大學大一海外留學全額補助計畫,在2017年寒假時已有410位同學出國,今年則有暑假430人準備出發,許多大一新生都沒有出過國,也沒辦護照,短期留學是全時程的體驗,如至東南亞國家,可以發現當地的高等教育並不落後,顛覆了我們的想像,也讓學生提早瞭解,也許未來人生可能在不同世界工作定居生活,及早因應全球化的時代,企業也是全球化配置,海外工作越來越不是選項而是必須,沒有國際移動能力,在就業領域已經無法應付。 企管系一年級葉采宣表示,年初時到泰國曼谷「易三倉」大學短期遊學,讓她體驗良多,雖然是短短的5天4夜課程,住在當地學校宿舍,跟著一起上課,還安排至水上市場,大皇宮等景點參觀,尤其是學校的優美建築,還有學習泰國當地語言,加上酸酸甜甜的泰國菜,及夜市的烤香蕉,都讓她印象十分深刻。 中華大學學生海外留學於泰國易三倉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 鼓勵海外圓夢,取得雙學位 副校長解鴻年也解釋中華大學在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的「築夢墊腳石」,除大一時的全額補助短期出國遊學,大二有教育部的學海計畫,還有學生自提的「國際體驗計畫」通過審查後,每年都有兩至三個班約50人,出國圓夢,可能是去參加國際知名藝術祭典,或是深度的訪查體驗等。 中華大學也在學生大三時,透過姊妹校實習計畫,讓學生學海逐夢,能至海外實習一個月的時間;大四及研究所則有一學期全額免費交換學習,去年有21位,至日本、歐洲和大陸等姊妹校長時間就讀,甚至有4位同學,留在當地修習雙學位,包括日本和西班牙,其中2位至西班牙頂尖的設計學院拿碩士,也是因為在大學時透過移地教學的設計營,在當地待過一個月,比較熟悉不害怕,也讀出成就感,拿完西班牙碩士,再回中華大學寫完論文,就能在兩地同時取得雙碩士學位。 副校長解鴻年重申,大一新生短期全額補助出國留學計畫,就是要讓學生透過不同國家的文化衝擊,培養國際行動力也要有創新力和資訊力,中華大學近年也積極進行在地關懷推廣「竹塹學」,希望讓中華大學的學生都能「立足新竹、放眼世界」。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李麗姿&林禹龍,不畏困境向上
「2018年總統教育獎」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每位獲獎學生將由總統親自接見並頒發獎狀1幀、獎座1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新臺幣25萬元、高中職組每名新臺幣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新臺幣15萬元)以資鼓勵。這些獲獎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在各個學習階段和學習領域,全力揮灑其專長和學習熱情。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勇敢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李麗姿、林禹龍的故事。 「活出自信」的李麗姿 就讀花蓮特殊教育學校高中部的麗姿,生長在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原住民清苦家庭,從小(8個月大)沒有母親陪伴,祖父與父親近幾年相繼過世,獨與阿嬤相依為命。小學成績不好,常被同學取笑而自卑。後來轉學到特教學校,重啟學習的另一個世界。 雖然特教學校離家甚遠,但是老師熱心耐心指導與照顧,麗姿習得烘焙一技之長,並且激發學習天賦積極參加運動訓練,在體育上展現好成績。也認真學習通過街頭藝人審查,製成陶笛音樂專輯,102至105年代表陶笛隊獲街頭藝人證並受邀至各界及廣西表演、105及106年受邀參加生命教育音樂劇巡演廣受好評。 前年阿公過世,去年爸爸也離世,阿嬤失智、身體狀況也日漸下滑,麗姿必須每天搭車回家煮飯給阿嬤吃,自己每天很早起床搭公車上學。她希望畢業後能在餐飲業順利就業,賺錢照顧阿嬤,進而貢獻社會幫助比她更弱勢的人。雖然她患有智能障礙,但她相信: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只要有毅力就不會被擊倒。 麗姿雖為智能障礙,被母親遺棄又遭逢親人相繼過世,現在仍須照顧失智的祖母,深具孝心,令人感動,活出自己生命色彩與姿態。生活困頓淬鍊其堅毅性格,在體育及才藝方面更有所表現,參加壘球擲遠、羽球、鉛球、桌球均獲冠亞軍,啦啦隊比賽獲特優,能影響並鼓舞他人,足堪楷模。 高中職組李麗姿(左2) 「刻苦堅毅」的林禹龍 就讀新北市立三重高級中學的禹龍,在國小一年級時父母因債務問題離異,後由母親獨自撫養兄妹與外公、外婆,家計沈重。母親為了債務及生計,帶著親人在臺中遷徙無數、居無定所,小學讀了9所學校,終於在三重安定下來。勞累的母親於101年因腹膜炎併發敗血症,無法外出工作。外公於97年病逝,外婆於102年腦溢血中風半身癱瘓,家境貧苦。 102年國中會考奮發向上,努力讀書,為便於照顧母親與外婆,選擇離家近的學校就讀。從高一開始,勤學不懈,刻苦自勵,學業成績始終保持校排1%,並利用午休在校工讀,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利用工讀金、獎學金以及向各基金會申請助學金貼補家計。 優異的成績表現,刻苦堅毅的生活學習態度,已申請大學繁星計畫進入台大電機工程學系,禹龍秉持窮困生活磨練出更加堅強的意志,他期許自己大學鑽研人工智慧相關知識進而創業,加入扶青團投入服務。未來創業自立,再投入服務社會的行列,回饋曾有助於他的社會,奉獻心力。 禹龍來自單親低收家庭,還需照顧重病母親與中風外婆。貧困無法擊倒其追求成功的渴望,勇於面對問題,運用工讀金、獎助學金貼補家計,並認真學習已錄取臺大電機系。傑出表現未讓他養成驕傲心態,反更誠懇待人,協助同學一起前進,106年獲選推行生命教育New Life小天使。力爭上游,優良品德,足堪典範。 高中職組林禹龍(右1)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大學排行 【2019 QS世界排行】臺大72名 臺灣入榜17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6月公布「2019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7年榮登世界之冠,第二、三名和去年一樣,仍是史丹佛大學和哈佛大學。今年臺灣有8所大學進入排行前400名,較去年減少2所,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由76名上升至72名,但其他進榜學校排名普遍比去年退步。 臺灣入榜17所,8大進四百強 臺灣今年有17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比去年多了一所。今年位列百大排行之中的仍是臺灣大學,為72名,名次較去年稍提升;科大部分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再度雙雙入榜,且名次皆有所提升。 今年多所學校的排名皆較去年退步,只有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四所名次較去年為佳,而中正大學再次入榜。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6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國際學生與教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稍有升降。而牛津大學,首度擠下劍橋大學,成為英國排名最高學府。前四名都是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蟬聯冠軍;英國大學有4所,瑞士1所。 亞洲23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包含國立臺灣大學,一共有23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 新加坡有兩所大學進入TOP100,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大居11名,為亞洲最佳名次,12名則為新加坡南洋理工。 日本則有五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第23名的東京大學、35名的京都大學、58名的東京工業大學、67名的大阪大學,以及77名的東北大學。 南韓也有五所,包括:第36名的首爾國立大學、40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83名的浦項科技大學、86名的韓國大學,以及100名的成均館大學。 中國入榜百大的則有六所大學,包括:17名的清華大學和30名的北京大學,44名的復旦大學和59名的上海交通大學,以及68名的浙江大學和98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香港也有四所大學進入前100,其中香港大學居25名,而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則分別是37、49、55名。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大學校園 實踐校長陳振貴憂境外招生失利 大學倒一半
少子化、低註冊率、國際競爭力低落等問題層出不窮,臺灣高教是否即將崩盤?如何自救?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疾呼,高教「公共化」不等於「公立化」,教育部應立即行動,公立大學最遲應於108學年度起,每年與私立大學等比例減招,否則117年私立大學可能完全消失!政府並應立即規劃公立大學退場機制,淘汰國立大學末段班,進行公私立大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重分配。 陳振貴也呼籲教育部除放寬境外生招生名額上限,高教深耕計畫打國際盃的頂尖大學校數更應少於四所,其他大學則發展具自我特色的國際化,否則一旦境外招生失利,國內大學恐將倒一半。教育部並應實施差別化學費政策,放寬私校學費管制,開辦公費產學專班培養基層勞動力,促進公私立大學公平競爭。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疾呼,高教「公共化」不等於「公立化」,政府並應立即規劃公立大學退場機制,淘汰國立大學末段班,進行公私立大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重分配。(圖/陳秉宏) 公共化≠公立化 公立大學減招非做不可 【問】:您怎麼看臺灣面臨的高教危機? 【答】:臺灣高教正面臨四大難題:一是人盡皆知的少子化衝擊;二是大學教育究竟應朝公共化還是市場化發展,必須儘速定調;三是在擴大大學自主、鬆綁大學管制的同時,教育部與社會又擔心私校-尤其是末段班私校會辦學不利甚至「作弊」,只好對所有大學一視同仁,要求照同一個標準辦學,呈現兩難的拉鋸戰;最後則是國際競爭力下滑,大學國際排名落後;學用有落差,學歷貶值;以及國際人才競爭失利。 【問】:少子化對私立大學衝擊最劇,您贊成公立大學同步減招以化解私大生存危機嗎? 【答】:公立大學合理減招勢在必行,而且非做不可!109年起臺灣生源每年急速減少,至117年剩下不到16萬,若公立大學仍維持現有名額不減招,推估屆時私立大學根本分不到名額,全臺將只剩下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可能完全消失,或頂多僅存五、六所私校,每校4,000人,辦學好的私校將面臨轉型退場的懸崖,臺灣會成為一個只有極少數或根本沒有私立大學的國家! 我與幾位校長曾向民進黨智庫確認,「高教公共化」政策是否等於「高教公立化」?他們直接告訴我「不是」,公共化不等於公立化。既然如此,政府應儘速拿出作為,讓公立大學與私大同步合理減招。 目前私大學生數占了三分之二,是留在國內市場的主要基本勞力,若政府對公私立大學的管理方式不變,又勉強維持公立大學招生人數,且無財力投入更多高教資源,將導致教育品質下滑,學生素質降低,國際競爭力再跌。為維持臺灣的國力及高教健全發展,公立大學必須即刻循序調整,一面減招學生,同時進行人事瘦身。 淘汰公立末段班 建立轉型退場機制 【問】:您認為公立大學合理的減招幅度是多少? 【答】:目前公私立大學招生名額比為32:68,教育部應於今(2018)年馬上採取行動,公私立大學招生名額每年以1:1原則同步減招,最慢108學年起要實施,以固定維持公校學生占32%、私校生68%的現行比例,並讓缺乏特色、辦學不佳的末段私校退場。 總之,公立大學招生名額應與私校減招一起連動,學校才能相對獲得更多資源,辦得更好。目前公立大學也有辦學績效差、缺乏競爭力的末段班,因此我認為,轉型退場的對象不能只限私校,政府也應即刻規劃公立大學轉型退場機制,淘汰末段班的國立大學,而不是只有整併而已,因為學校整併後,學生人數與教職員額並不會變少。 國立大學的老師是公務員,經常缺乏改革動力,尤其在一些後段大學,只要校長推出新政策,老師就想盡辦法不讓他連任。但公立大學的老師不是更該求進步嗎?懇切呼籲政府藉此少子化的轉型機會,提出國家高教發展戰略,立即規劃臺灣大學的適當規模方案,進行公私立大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重分配,盼望未來存活下來的公私立大學都能立足於國際。 境外招生失利 半數大學可能消失 【問】:現在能打國際盃的大學不多,如何解決? 【答】:要緩解少子化的衝擊,臺灣的大學只有一條生路,就是國際化!除了公私立大學同時等比例減招,以及辦學不佳學校退場之外,各校還要大量引進境外生。首先要製造一個國際化的校園,例如全英語教學、華語文中心,並提供境外生宿舍,讓他們有完整的學習環境,但大部分大學並沒有做到。 預估到117年,少子化將會波及所有學校,前段班大學應可大致保持完整,中後段班學校則有的退場、有的大瘦身,而未來不夠國際化的學校,就只能招本地生,或少數會講華語的東南亞學生。但若境外生招生失利,屆時可能全國一半大學都得退場或轉型!建議教育部將每一類境外生,包括陸生、僑生、外籍生的外加名額上限都再往上提高,大學才會放手衝這一塊,好好的打國際盃。 高教深耕不利頂大打國際盃 【問】:大學國際排名落後,要怎麼打國際盃? 【答】:國內大學國際競爭力近年開始下滑,這次高教深耕計畫有一個隱憂,就是政府為了兼顧平等原則,決定打破過去以M型化競爭型經費引領高教發展的模式,將資源平均化與普遍化,讓各大學經費雨露均霑;此舉有助於高教體質的整體調整,對一般大學有利,但卻不利於頂大打國際盃,甚至會危害到頂大的世界拔尖,最終導致國際競逐失利,國際排名節節敗退。 雖然我不是臺大校友,但我贊成臺灣只要有一、兩所、甚至三、四所頂尖大學就好,政府應把之前五年五百億計畫分給12所頂大的經費全部集中給這幾所大學,其他大學就不要再不平了! 至於中端或中上端大學打國際盃的方式,不是去競逐世界排名,而是要用自己的特色發展「具有自我特色的國際化」。例如實踐大學在國際設計比賽上無役不與,學校都會編列足夠經費,讓系所在國際舞台上充分發揮。 公費培養基層勞動力 學校學生皆受益 【問】:提到經費,您怎麼看高教公共化與市場化的拉鋸? 【答】: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的執行長曾說過一句話:「政府要如植物,企業要如動物」,我則認為「教育部要如植物,大學要如動物」;亦即教育部應像植物般提供養分、資源、方向、引導,為大學製造成長環境,大學則像動物般在此環境中吸收養分,然後自行發展、茁壯、健身,邁向國際。 大學一方面希望教育部提供資源,一方面也希望教育部在引導發展方向的同時,不要處處綁手綁腳。但事實上,許多教育政策受制於民間高教團體和立委的聲音,用政治綁架教育部,教育部則綁住大學,學雜費就是明顯一例;臺灣與OECD國家相比明明就是低學費,學雜費不調漲只會使辦學益發捉襟見肘,更加慘澹經營。 公共化與市場化是兩個極端,都會使教育陷入不均衡的危機。建議採取公共化與自由化的公私混合政策,用政策性補貼方式培養社會所需或不足的人才,用類似公費培養偏鄉醫師或教師的作法,以公費或產官學合作補貼、培養基層勞工,讓他們不必先就業即可順利就學,有助於解決基層人力失衡與缺工的問題。 【問】:實際怎麼做?補貼學校還是學生? 【答】:蔡英文總統提出高中畢業生「先就業再升學」政策,想改變家長的價值觀,但家長卻普遍認為耽誤孩子學習;若能改成以公費直接補助學生學雜費,鼓勵他們念技專校院或一般大學進修部所開設的產學專班,既能拿學位,也能補基層勞動力之不足。雖然學校沒有拿到開班補助款,但只要政府願意補助學生學雜費,大專校院不愁沒有學生來源,就會配合開班。 實施差別化學費 放寬私校學雜費管制 另外,高等教育亦應採用自由化市場機制的精神,公立大學學雜費標準可由教育部制訂,私立大學日間部學制則在教育部規定的原則範圍內,實施「差別化學費政策」,由學生市場做選擇,放寬私校學費管制,讓私校更有資源朝多元特色發展,並且刺激公立大學的效率,促進公私立大學之間公平競爭。 現在醫科與理工科的學雜費收費標準較高,文、社、商科的收費標準較低,我認為級距應該再拉大。對於本來就需較多資源才能符合教學成本的科系,教育部應有一個辦法讓私校可以調整學費標準。而且目前學雜費管控只有針對大學日間部,其他如研究所碩博士班、學位學程和進修部學分費已經可以由學校自行調整,早就差別化了,未來應該讓差別化更普遍化,否則學雜費問題永遠無解!臺灣高教在低學費的情況下既要求高品質,又要打國際盃,無異緣木求魚。 課程教學鬆綁 一般大學可辦實驗教育 【問】:立法院擬修法讓實驗教育向上延伸至大學,您有何建議? 【答】:基於實驗三法的精神與高教市場的實際需要,建議立法院納入一般公私立大學也可辦理實驗教育的規定,也就是容許綜合大學在一般學院系所之外成立實驗教育學院,而不要只開放單一實驗大學的型態。初期因學生人數可能較少,亦可先從實驗學程甚至隨班附讀做起,且政府不僅補助學生,也應補助學校開辦費。 招生、課程教學與收費三者,我認為是大學實驗教育的重點,其中又以課程教學最重要,困難度也最高,應由學生自主提出學習計畫,以學分銀行的概念跨域學習或線上學習,必修極小化、選修極大化、課程客製化,師資也必須再接受實驗教育學分。建議大學應有相關機制培訓實驗教育的教學法,未來在大學任教的實驗教育教師,最好都應先取得實驗教育證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1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境外招生若失利 大學倒一半
高中校園 【107年免雜費】高中職技能學程、建教合作班適用
自107學年度第1學期起,就讀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學生,實施「免雜費」政策;免納的雜費,由教育部編列預算年2.5億元補助學生。 自98學年度起,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即全面實施「三年免學費」。教育部增加就讀誘因,讓學生適性選讀,並協助這些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於107學年度再端出「免雜費」措施。 技能學程和建教生 三年免學費 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提供學生多元入學及適性學習的機會,其課程均以就業為導向,培育學生就業所需的能力為目標。 教育部指出,就讀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多屬於喜歡動手做,具技藝學習傾向者居多,也有許多學生來自經濟及文化弱勢家庭;在96學年度前,僅一年級免學費,二、三年級學費不補助,部分學生必須依賴就學貸款或尋找工讀機會因應。為協助就讀實用技能學程學生能免於經濟因素而影響學業,使其順利畢業並進入就業市場,自96學年度起,逐年實施二、三年級學生免學費,自98學年度起,已全面免學費。 建教合作則是透過學校與建教合作機構合作,安排學生到業界職場實習,學生可獲得生活津貼,並習得ㄧ技之長。建教生在建教合作機構實習,所領取的生活津貼,可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故吸引了經濟弱勢學生就讀。教育部為協助建教學生就學,自98學年度起,全面實施「三年免學費」措施,以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增誘因 再推免雜費 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的目標明確,即為就業做準備,教育部已從課程方面努力,以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能力。現再透過「免雜費」的推動,可增加就讀誘因,讓學生適性選讀,並落實政府照顧弱勢族群的政策。免雜費措施,每年須投入新臺幣約2.5億元。 教育部未來將持續強化各校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與職場接軌及就業輔導,期使每位學生一畢業即能就業,培育產業發展所需的基層技術人力,發揮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設立功能。
高中校園 【2018加拿大科展】台灣高中作品創新,勇奪兩項金牌
我國高中生參加2018年「第57屆加拿大科學展覽會」(Canada-Wide Science Fair, CWSF),自加拿大渥太華傳回捷報,吳東昱、葉彥辰同學以及陳韋晴同學共兩件研究作品雙雙曩括大會創新科金牌。 今年約有500名來自加拿大各地區的七至十二年級學生代表參與該項競賽,同時也邀請國外隊伍參賽,共有泰國、墨西哥及臺灣等國的頂尖青年科學家參與國外隊競賽。吳東昱、葉彥辰同學以及陳韋晴同學為本年度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自「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TISF)選拔代表出國參加一系列國際科學競賽拔得頭籌,率先拿下好成績。 金牌作品 吳東昱、葉彥辰:加速類神經網路學習 在人工智慧領域中,類神經網路是重要的技術。我國代表隊中,吳東昱、葉彥辰同學作品「以修正梯度加速類神經網路訓練進程」即立基於人工智慧領域,為類神經網路的重要性提出一個新的方法。此研究提出一個新方法,適度改變損失函數值,優化學習率,可確保模型最佳的「學習效果」,且經過多次實驗證實此一新方法能大幅加速類神經網路的學習,獲大會青睞。 陳韋晴:可穿戴式輕微腦震盪警示系統 「震盪效應─輕微腦震盪警示系統的研究與實現」則結合目前常用於頭部碰撞量測的腦部受傷標準(Head Injury Criterion, HIC),實現一套由加速度感應器和微處理機組成的可穿戴式輕微腦震盪警示系統,創新又具實用性,因此獲獎。此研究是利用此警示系統進行舞蹈和刺激性遊樂設施的實測,探討生活中容易被忽視卻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的危險動作,而研究中也以模擬器模擬腦部遭受連續衝擊等情形,再進行實驗佐證,根據實驗結果未來系統將能對腦部造成危險的動作提出警訊,以降低日常生活中輕微腦震盪的發生率。 創新研究內容獲金牌 加拿大科學展覽會由加拿大青年科學委員會及其國家評審委員會(NJC)制定評審及頒獎標準,每年在不同省分辦理,歷史悠久,不亞於我國每年舉辦的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科教館館長陳雪玉表示:「兩位同學的作品對人工智慧的學習效果以及人體撞擊傷害的預防提出新的方法,創新的研究內容及結果皆獲大會創新科金牌,也展現我國學生在科學研究領域及創新發展的實力。同時參賽亦讓本國的學生與國際學生切磋交流,以科學會友,經驗實屬難能可貴。」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振聲高中郭淑莉 揮灑藝術跳脫框架
面對一整班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為了能更快提升同學的藝術感受力,郭淑莉總是盡量以同學親身遭遇的事情做為課堂上教學的命題。因為切身相關,同學們更能深入思考,而任何千奇百怪的想法,都不會抑制。「現在年輕人不是很愛搞怪嗎?那就讓他們好好地玩一玩!」在藝術的天空,她熱情地引導每個孩子去盡情揮灑。 身為臺灣五月畫會最年輕的成員,她的牙齒人系列壓克力彩創作,融合了純美術與當代風格,已然成為其個人的圖騰與象徵。「每個人在笑、生氣、說話的時候都會露出牙齒,可是光看牙齒,卻看不出一個人的性別與個性,它就像一個面具,一個抽象的符號。」用咧嘴的笑面對生活的挑戰,這是郭淑莉創作牙齒人系列作品的理念,而在教學的現場,她就是以這般積極樂觀的態度從事教學工作,傳播教育愛,並因此得到教育部國教署106年度杏壇芬芳獎的肯定。 郭淑莉創作-2016《郭三嗑土司 勃一跤》 跳脫框架,鼓勵自由發揮 想像面前有一座山,這座山有眼睛,也長了腳,山揹著一個小朋友的家,逃離從後頭追來的土石流—這其實是郭淑莉之前在嘉義帶小學生時,一個小朋友的繪畫作品,當年嘉義剛好發生大地震,造成土石流災情,郭淑莉結合時事出題,讓同學自由發揮來創作。 「其實孩子們是十分有想像力的,他們的思維往往與大人不同,帶著新鮮的童趣。」郭淑莉笑道。就如同她自己的創作,也呈現某種另類的風格,不僅有土司或粉紅頭牙齒人,還有全身粉紅皺巴巴的琺克先生,他偶爾心情會很霧霾,因為每逢要出門,他就必須套上灰色的緊身外衣,符合別人對一隻兔子的想像。郭淑莉喜歡這種充滿趣味與符號意象的創作風格,她也鼓勵同學們不拘泥於傳統的框架,解放自己的創造力。 郭淑莉指導學生2017全國圖畫書比賽共十六位榮獲全國入選獎 用心了解,伴學生走過煩惱 振聲高中的每位老師都有一本粉紅色的電訪本,而郭淑莉的那本寫得厚厚滿滿,全都是跟學生或家長晤談的紀錄。「你的年紀與我們有些微距離,但這距離卻僅僅只是年紀上的差距。你帶班方式與學生相當貼近,你確確實實的了解每一位學生,還沒開口你就知道我們內心想著什麼。」曾有一位學生在信裡寫了這樣一段話感謝郭淑莉,稱她不僅僅是個導師,更像是朋友及家人。 「學生覺得這是他人生卡關的大事件,我們大人看起來可能會覺得那只是小事啊,沒什麼,但是不可以這樣!」郭淑莉嚴肅地表示,如果一個老師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跟角度去思考,又怎能真正理解他們的煩惱,並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呢?所以就算表面看起來再傻再微不足道的小事,郭淑莉都當成一件大事來對待,認真地陪學生聊,不惜花時間和心血。 問問自己今天努力了沒? 無論是指導創作或生活輔導,郭淑莉都會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座右銘:「問問自己今天努力了沒?」青春很短,今天稍縱即逝,若是不努力做些什麼,一下子就失去了,而過去的時間不會再回來,所以務必要珍惜把握,以免後悔。 「如果你是真正有才華的藝術家,你一定不會被埋沒的。」郭淑莉認為,如果一個人懷才不遇,那只能代表他沒有做出足夠的努力。她相信,只要持續的努力,終有一天會結出正向積極的果實。即使在教學現場,不時會出現令人感到挫折的棘手事件,但只要想起學生寫給她的感謝信,想到每一個揹著夢想起飛的孩子,她人生的調色盤就有了豐富的色彩!
大學校園 打造國際康養雙品牌,培育全球化康產人才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雙連安養中心與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將合作全球健康產業人才培育、推動香山康養園區與桃園青埔國際園區示範點,將元培雙連品牌推向國際,建立全球品牌。 在帆宣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高新明見証下,元培醫事科大校長林志城、雙連安養中心總顧問蔡芳文、全品會理事長陳春山三方簽訂合作備忘錄。 合作內容包括以下三主軸策略 1.【全球健康產業人才培訓計畫】: 協助大學,開辦該等科系、研究所、學分證照班,未來並考量與哈佛大學合作,進行全球健康人才培育計畫。 2.【以具體項目合作推動】: 針對目前主要之康養社區、共生宅,結合企業、大學、社福機構,以A -Team模式,相互協助,形成典範案例,成為哈佛全球健康Guide Book來源之一。 3.【放眼全球社會(市場)進行推廣】: 搭配哈佛全球健康計劃宗旨,協助建立全台及全球各地之康養中心、康養社區。為提供未來台灣全球化康養企業、康養人才之全球化發展,期待建立未來康養產業,以成就進軍國內與國際康養共生園區之品牌或科技導入/智財授權/認證事業。 元培與台灣長照第一品牌雙連安養中心及全品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元培醫事科大積極推動全球健康人才培育,並一直在努力不懈推動香山為新竹市香山醫養結合示範區,並同時推動健康銀行,以學校為中心,採志工協助照顧方式推動,包括設置健康銀行,可提領健康物品或運動中心的時間等,期許打造香山健康養生廊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將全校打造成為全國醫養新亮點及全球健康示範點的概念。 雙連安養中心是台灣長照第一品牌,針對安養老人需求去設計食、衣、住、行等,且辦松年大學學習與服務,已是國際輸出亮點。透過全球品牌管理協會整合兩機構共創雙品牌行銷國際。 因此元培與雙連安養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優先推動香山康養園區、國際桃園青埔園區、新南向人才培訓等合作。同時與全品會合作,將讓健康品牌更能打得響亮。
大學排行 2018全球年輕大學,臺灣入榜11校歷年最多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6月公布了「2018全球年輕大學排名」,臺灣今年入榜11所,為歷年最多,入榜數為亞洲之冠。 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依據學院的研究引用、教學表現、師生比例及國際形象等13項指標,在全球48個國家中,選出排名前250所的年輕大學。 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 臺灣入榜11所年輕大學 今年,臺灣有11所入榜的年輕大學,為歷年最多的一次,雖然名次不如以往,稍有下跌,但辦學成效仍受到國際肯定。 其中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排名最佳,從去年的59名上升至57名,是臺灣入榜大學之首。國立陽明大學維持排名在101-150,其他排名在151-200間的有長庚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而 亞洲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和元智大學落在201-250間,排名與去年相比均下滑。另外, 國立東華大學、義守大學和國立臺北大學今年首次入榜,排名在201到250名間。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今年,由香港科技大學榮登榜首,擊敗已連續3年居冠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而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和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今年都是第一次進入前10名。 本次入榜最多的國家為英國的31所大學,台灣入榜11所大學,與義大利、德國並列第5名,亞洲方面日本入榜9所大學、南韓7所大學、香港3所大學、中國2所大學。 ★資料來源: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8全球年輕大學排行」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高中校園 【108課綱】板橋高中優質化 學生自主選課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調降了必修學分、增加選修學分,讓學校有自主規劃校定必修、彈性學習等課程自主空間,學校要如何建構整體課程計畫,落實學生的選課自主權,是每一個高中面對108課綱的重要挑戰。 板橋高中因應新課綱改革之聲,集結有理想的團隊組織,踏實前行,在106學年第一學期結束之際,新課綱的推動有長足進展。本文將說明板橋高中校內課程協作的策略與理念,作為其他高中推動新課綱的參考。 新課綱推動的協作策略 【申請高中優質化前導計畫,引入推動資源】 板橋高中自105學年開始申請高中優質化前導計畫,該計畫用以支援新課綱相關研習(各領域課綱委員深解課綱、辦理新課綱跨校交流等)的經費,以及課程試行協同教學的鐘點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前導計畫經費得編列行政助理的人事費用,在新課綱推動上,無論是聯繫協調、工作坊籌備、會議記錄等工作,都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援。 板橋高中新課綱選修課程「板橋趴趴GO」,由多位老師進行協同教學 【組織變革成立專責組別,發揮協作功能】 板橋高中歷年以來,重要計畫皆隸屬於教學組的業務,包括旗艦計畫、前導計畫,再加上例行性的代調課、跑班選修、重補修等,無法將心力專注於計畫業務的推展上。因此,板橋高中於106學年度起,向新北市教育局申請將試務組轉型為實研組,專責執行前導計畫、旗艦計畫及協助新課綱推動,協助教師專業社群及研習等業務。如此一來,新課綱相關業務有一對口的單位,校內在舉辦相關研習或活動時,即可向實研組申請經費或人力支援,發揮聯繫協調的功能;並減少原本教學組的龐大業務量,平衡教務處內部的分工與負擔。 實研組及前導學校助理所舉辦的校際參訪活動,邀請新北市高中教師參加,帶動區域發展 新課綱的推動理念 【增加學生在課程選擇上的自主性,非以傳統升學為主要考量】 原本前導小組所規劃的三年學分表,以高二分六大學群來進行課程安排,以各學群的特性來規劃加深加廣選修,然而,經過4次核心小組會議的廣泛討論,考量學生在高二時尚未完全確定未來的升學學群,在最後課發會中,改為彈性較大的四大類群(註1),並讓學生選修的時數增加。此外,雖然程式設計非升學考科,但考量板橋高中選擇工程學群的學生約佔5/1,因此規劃於高二的加深加廣選修開設「進階程式設計」課程,讓學生能提早接觸工程專業學科進行探索,並能厚植學生的學習歷程。 板橋高中每學期召開6~8次核心小組會議,討論新課綱重大議題 【以學生學習及需求為優先考量,而非教師員額或配課需求】 新課綱在數學領域有一相當大的變革,即在高三無數學的「必修學分」,這對數學教師的員額是一項衝擊。然而,學校在規劃學分數時,並未以教師員額為最高考量,而是允許學生在高三有自由選擇課程的機會(數學甲、數學乙或不選修皆可),以充分符應新課綱的精神。此外,在自主學習部分,板橋高中亦非以配課方式處理,而是開放學生自行擬定個別化學習方案,送校方審核後完成個人的學習目標。 結語 藉由上述的校內協作策略與理念,板橋高中106學年第一學期校內課推進度已完成「學生圖像」、「三年課程地圖」、「校定必修架構」及「彈性學習草案」等,成果豐碩。期待板橋高中校內的課程協作策略,能作為他校推動的參考,也期待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能在高中現場走的更加穩健踏實。 【註1】:板橋高中類群,類似傳統的三大類組,但是第一類組在高三時再獨立出商管學群,在數學的部分讓學生有彈性選擇數學甲、數學乙或不選數學的選修機制。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9期:新北市立板橋高中-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高中課程協作策略
大學校園 【107陸生來台】碩博生較去年增,招生達成率88%
107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博士班正式分發榜單已於107年5月28日放榜,今年計有77校(去年71校)共錄取1,325名(去年錄取1,201名),較去年增加124名,招生達成率為88%(去年為81%)。 其中,博士班今年有56校(去年51校)共錄取329名(去年錄取294名),較去年增加35名;碩士班則有70校(去年59校)共錄取996名(去年錄取907名),較去年增加89名。 107學年度招收陸生報名錄取統計資料(註:括號內數字為報名人數)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錄取最多陸生的學校仍為臺大,共計錄取175人,其次是政大140人、再來是輔仁106人、清大96人、成大75人、交大69人、臺師大52人、臺科大45人、中央38人、世新36人、淡江31人。 107學年度碩博士班錄取學生前20名學校 碩博陸生547人臺灣畢業 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陸生畢業生約2,009人,約3成3共668人報名碩士班,最終有547人錄取。主辦學校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代理校長表示,明年學士班畢業陸生人數還比今年多,碩士班報名人數可望繼續增加。 統計今年碩、博士班錄取陸生,畢業自銘傳大學共有51人,排名第1,接下來依序是中國文化大學43人、福建師範大學38人、福州大學38人、逢甲大學34人、靜宜大學32人、東海大學28人、廈門大學27人、中原大學23人和世新大學23人,前10校中有7校是臺灣學校。 107學年度碩博士班錄取學生之畢業學校統計表 就讀管理及行政類最多 陸生錄取校系學類分類,以「管理及行政學類」104人最多、其次是「時尚、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學類」96人、再來是「金融、銀行業及保險學類」81人,「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76人、「新聞學及傳播相關學類」68人、「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64人、「本國語文學學類」55人、「建築學及城鎮規劃學類」51人、「法律學類」46人、「教育學學類」42人。 107學年度陸生錄取國內碩博士班學門分類統計表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科技變化日新月異,未來世界就在眼前,不管是「AI人工智慧」、「智慧製造」、「大數據」、「虛擬實境」以及「資料庫分析」,這些趨勢都是就業及社會發展指標。高中生在選填大學志願時除了考量興趣志向外,更要了解未來趨勢,才不會在工業新革命的浪潮下被淘汰。大學問特別邀請中華大學教授群帶你了解新科技帶來的變化,直接掌握熱門科系,成為未來搶手人才。 趨勢1:AI和智慧製造顛覆生活想像 在「人工智慧AI」和「智慧製造」領域,因應「工業4.0」的發展主流,大學課程設計也以精密機械結合資訊通訊科技,搭配智慧機器人、3D列印技術、感測器量測、大數據管理等,進一步使機器發展成為智慧機械,再整合物聯網、市調分析,完成智慧生產線的製造體系。中華大學連振昌教授指出,為因應新科技帶來的新變化,在機械系、資管系與資工系等學系開設跨系所及跨領域的授課及研發課程。 此外,也積極與外部廠商連結合作,如資訊電機學院建置啟用AI人工智慧實驗室;實驗室結合各學院的特色,如工學院的智慧工廠、智慧製造;管理學院的智慧零售;觀光學院的智慧觀光等;並和業界合作開設「智慧製造學程」,讓學生在校學習成果,一畢業就能應用於職場。 ★【高中生選志願】資訊╳電機 抓住趨勢坐擁高薪 趨勢2:大數據無所不在 在「大數據」分析上,可說是誰掌握了大數據的關鍵,誰就掌握了未來。為了掌握大數據思潮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中華大學管理學院裴文院長特別以金融、交通和智財大數據,作為課堂教授及實務操作的根據,希望發展出一套能決勝千里的應用模式。由於大數據的特性是數量大、速度快、多樣化及要求正確性,進行大數據分析,要先從收集資料、再來清除資料,最後進行決策,已是對管理決策階層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和技能。 ★【高中生選志願】管理╳大數據 雙技能加值履歷 趨勢3:智慧旅遊虛實合一 「虛擬實境」風潮,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面對智慧旅遊時代的來臨,如何做好一個智慧旅人成為一門功課。透過手機及電腦等科技載具,加強了旅遊服務業,人與人溝通外的再加值,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張馨文院長提到「智慧旅遊」的運用,能更新旅遊景點的圖資資料,讓人在家中先玩一遍,並將訂位、訂房和訂遊程等網路化,進一步電子商務化,虛實最後合一,才是「智慧旅遊」最後的真諦。 ★【高中生選志願】觀光╳資訊 跨域整合強化競爭力 趨勢4:建築科技強化公共安全 建築設計學院張奇偉院長則指出「虛擬實境」技術甚至讓建築界也改變了檢測方法及設計施工,可運用高科技的設備,如空拍機、紅外線掃描和探地雷達等新技術,進行老屋健檢,作為結構補強及防水抓漏的依據;也可運用全台橋樑資料庫,瞭解橋樑相關的建築及結構問題;而在智慧家居領域,也透過VR模擬,不但能在線上調控相關土木機電及管線等配置,讓設計者及業主都能一目了然即時調整。 ★【高中生選志願】安全╳科技 智慧建築商機無限 趨勢5:資料庫分析應用 最後是「資料庫分析」及其所牽涉到的雲端儲存和運算,中華大學李之中副教授以資料庫分析中最重要的甲骨文軟體及Java程式語言運用為例,甲骨文軟體包含的面向十分廣泛,從伺服器及企業資源、客戶關係和人資管理的軟體,可以說是現代企業在建置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資管系畢業生拿到一張甲骨文證照,就等於是未來就業的保障。 ★【高中生選志願】資管╳甲骨文 求職就業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