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馬來西亞QUEST大學至元培大學參訪
馬來西亞奎斯特(Quest)國際大學一行由首席執行長吳浩勤帶領至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參訪,校長林志城等熱烈歡迎,同時該校有研究草藥等,與學校在此方面研究可以結合,特前來參訪。 林校長也將元培特色培育大健康產業人才,同時學校針對未來第五波經濟浪潮大健康產業發展,除了學校提供智慧校園以及今天才成立智慧精準運動中心,以及與哈佛大學簽訂為全球培養健康新習慣模式進行合作等。學校培育人才都是高薪就業。學校培育人才在醫護健康產業中都是具有十分的競爭力。 Dr.Vila指出,馬來西亞奎斯特(Quest)國際大學,霹靂州(QIUP)(DU021(A))是一所私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根據高等教育機構法案555建立,由全球綜合培訓協會私人有限公司(前身為布萊爾教育服務私人有限公司)於2008年6月12日在馬來西亞霹靂州舉行,霹靂州政府與QI集團一起參股。在QIUP,我們認為從一開始就在學生中種植好奇心的種子將激發他們在生活中尋求“尋求知識”的追求。為一所私立綜合性大學,學生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為了吸引學生並灌輸知識的飢餓,相信理論和實踐在教育中相結合。 通過高效的激勵教學方法確保課程與行業相關。QIUP畢業生將作為離開工廠的小花出現在大學,為就業市場做好準備,並將繼續尋求和學習。 在QIUP,我們不僅關注學者,還關注向學生灌輸“綠色”概念,在這個概念中培養對環境和社區的熱愛。所有的QIUP畢業生都將成長為全面的公民,擁有良好的教育和關懷的心,不僅僅是為了其他同胞而且也是為了環境和地球。 學校的願景,希望成為一個以研究為主導的示範性私立大學,其全球戰略聯繫旨在提供優質課程和跨學科國際地位的研究。 學校提供影響當地和全球知識經濟的醫療衛生科學,純粹與應用科學,工程學,計算機技術,商業與管理以及社會科學領域的尖端市場驅動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通過與首要大學和卓越中心的合作聯繫,推動其各種計劃的邊緣學科和跨學科研究領域的研究和創新。通過課外活動和軟技能培訓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和傳授整體教育,包括臨床/工業接觸和技術訓練培訓。成為一個與社區和工業界所有部門緊密合作的外向型大學,從而成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地理焦點。 林校長帶一行參觀校史館、醫技系、醫工系及智慧精準運動中心。同時也談初歩等合作事宜。
大學校園 上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所教授參訪元培醫工系
元培醫護學院劉中和院長與上海大學教授會面 上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前所長嚴壯志、蔣皆恢教授、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王明誠教授一行參訪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要目的是討論校系交流的可能性,包括研修生來往互訪、科研議題的合作等,並與醫護學院院長劉中和及醫工系。 元培醫工系主任鄒國鳳向他們說明元培醫工系的特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醫療器材檢修及管理人才,在教學及課程方面,與產業合作密切,例如產業學院的睡眠科技學分學程,就是針對睡眠產業人才缺乏而開設的契合式學程,聚焦專業實務所需的知識與技術,由專任教師與業師雙師授課,並銜接實習與就業。 蔣教授表示,睡眠問題確實是目前熱門的科研議題,許多研究探討睡眠障礙與疾病的關係,對於元培能夠開設睡眠學分學程相當感興趣。而上海大學教授也認為學校的辦學特色與上海健康醫學院非常相近,兩校也都與日本滋慶學園有實習業務往來,未來可進一步建立校際合作關係。 上海大學教授參訪影像醫學博物館 顏前所長也對本校影像醫學博物館印象深刻,對於學校能夠將大型醫療診斷設備完整收集整理並建置教學展場都表示非常值得學習。雙方互贈禮物留念,並將逐步展開各項交流合作關係。
大學校園 【107統測】5月5、6日舉行 元培大學×新竹市考區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承辦107年四技二專統測新竹市考區試務,將於5月5、6日兩天舉行。今年新竹市考區共計3,172人,考場分別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及光復高級中學兩個分區,各分區將於5月5日上午8時公告「試場平面圖」及「試場分配表」。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分區尋求更便利的交通,除原有苗栗客運綠線及新竹客運23號公車外,元培出資加開公車載送考生,將由新竹客運公司增班,除正常班次外,在兩天考試前後,配合考試時間增開4個直達班次由新竹火車站與元培醫大校門口對開。其中新竹客運起站於出火車站左側的新竹客運總站,詳見車次表與附圖。 光復考區則建議停放赤土崎收費停車場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分區校內停車空間有限,考試期間不鼓勵停放,如停車位滿位後,請依引導人員指示停放至玄奘大學;光復考區則建議停放赤土崎收費停車場,校內並無停車位可供停放。台鐵區間車至三姓橋站可轉乘公車至本校,三姓橋車站及元培醫大校門口均提供youbike場站,方便騎乘使用。並呼籲考生應先確認應試試場,以免跑錯試場,並請考生考慮可能的交通狀況提早出門,以免影響應試。 四技二專各科考試開始時間,5月5日上午10時20分專業科目(二),13時30分國文,16時英文。5月6日上午8時30分專業科目(二),11時整數學,13時30分專業科目(一),16時整專業科目(二)。 請考生務必攜帶准考證、2B鉛筆、黑色墨水的筆及橡皮擦應試,國文「寫作測驗作答區」、英文「非選擇題作答區」及外語群英語類專業科目(二),請用黑色墨水的筆,更正時可使用修正液(帶),請考生依試場規則第八條攜帶應考文具,其餘非應試物品不得帶入試場;設計群專業科目(二)則請依設計類答案卷作答規定攜帶應考媒材與工具。 如遺失准考證,需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及照片於每日考前1小時起,持身分證件親自至試務辦公室申請補發,有關手機違規扣分時有所聞,請考生特別留意考場禁帶行動通訊裝置(如手機、穿戴式裝置)關閉電源或取出電池,置於規定之「臨時置物區」。 聯絡單位: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教務處註冊組 聯絡電話:03-6102212、03-6102219
大學校園 【元培大學】企管所門市管理實務與行銷講座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企管所特別邀請緣圓坊負責人陳凰珠女士,為企管所學生分享「門市管理實務與行銷」的經驗。陳講師從上班族轉換為創業的過程談起。同學們都對於講師創業的過程所充滿的轉折與辛苦印象深刻,並對講師對客戶所投入的服務與對服務的理念感到佩服。 陳凰珠講師與同學們共勉職場最重要的二句話:1、不知道2、不可以、是不能說的,並提醒同學們在職場上要努力自我提升,對顧客要展現真誠的服務。 元培企管所同學與陳凰珠合影 陳凰珠講師認為門市經營中以門市陳列為首要。因位櫥窗布置是第一個吸引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地方,只有先吸引消費者的眼光,才會有後需的接觸與服務的機會。從講師的經驗中發現,80%的消費者是進入門市之後才決定要購買哪種商品。進入門市後,商品擺設成為吸引消費者駐足的重要關鍵,因為商品的擺設可以提升商品價值、傳遞品牌形象、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講師也提到門市人員需具備的技能有社會機靈、人際影響力、網絡能力、及表現真誠的能力。 講座中講師也說明銷售與行銷的差異。銷售最佳利器:傾聽、信任。心理距離是:客製化與SOP的衝突。彈性:行銷人員必備的特性,顧客進門後:您想給客戶何種感受?一次性服務?忠誠顧客?給客戶有感的服務、最好的服務沒有SOP、故事行銷、何為服務失誤,即使是質量上層的產品周到的服務也難免有1%的小差錯。 企管所所長林淑芳博士表示,非常感謝陳凰珠負責人特地前來學校,指導碩士班的學生。同時也感謝同學們的熱情參與實務講座活動,讓這次講座圓滿的。 元培企管所邀請緣圓坊負責人陳凰珠女士講座 ★資料來源: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焦點新聞
高中校園 【三重商工】108高職新課程,聚焦核心能力
學校課程地圖是將學校所規劃的課程圖示化,以呈現學校願景、學生圖像和學校課程所規劃的關聯性,藉以提供學生清晰和完整的學習途徑,讓老師了解課程的關聯性,以提供適當的教材和教法,並讓學校宏觀檢視所規劃課程的樣貌,針對學生學習的需求,提供合宜的課程和發展未來的課程,而技術型高中(以下簡稱技高)校訂課程的規劃,根據不同開課方式(同校跨群、同群跨科和同科跨班),在群共同課程的架構下,對準學生圖像的校本核心能力下,並以產業人才需求和學生職涯發展為依據,所衍生的科教育目標和科核心專業能力,才能確保技高課程發展方向的正確性。 是以,技高的課程發展和架構不同於普通型高中(以下簡稱普高),除一般科目的課程外,還有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並涉及群的技能領域,以及科教育目標和科專業能力;本文謹以新北市立三重商工為例,首先,就技高新課綱課程的架構和開課的方式進行說明;接續,敘明技高課程地圖的示例;最後,輔以教師教學實施和彈性學習時間的重要性為結語。 技高新課綱課程的架構 依據教育部於103年11月28日正式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總綱」,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之一年級起),自108學年度起逐年實施(教育部,2014),而依據新課綱總綱有關核心素養中,強調「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以裨益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同時,在新課綱總綱更指明「核心素養主要應用於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的一般領域/科目,至於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則依其專業特性及群科特性進行發展,核心素養可整合或彈性納入。」是以,新課綱總綱在學習階段中,有關高級中等學校的學習重點中,指出「(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提供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課程,協助學生培養專業實務技能、陶冶職業道德、增進人文與科技素養、創造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能力,奠定生涯發展基礎,提升務實致用之就業力」(教育部,2014)。 而技高的課程架構,如圖1所示;其中,一般科目包括有部定和校訂,強調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而專業群科則包括有部定群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且部定群實習科目增加技能領域課程,另,校訂課程還包括有校訂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強調落實務實致用的理念;而兩者(核心素養和務實致用)互有融滲,如太極般密不可分;另外,還包括有彈性學習時間和團體活動時間等正式課程和非正式課程。 技高校訂課程開課方式 依據新綱要總綱規定,「校訂之選修科目,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1.2-1.5倍。」而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草案)」(以下簡稱實施要點(草案))則規範「(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以強化專業、實習及各領域科目之學習為目的,就部定課程延伸開設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之課程,其與部定必修科目之學分數合計,不得超過畢業及格學分數」(教育部,2017)。同樣,在實施要點(草案)的學校規劃選修課程原則中,就技高而言,依學校設科及課程發展,採同科跨班、同群跨科和同校跨群等開課方式,如圖2所示,為三重商工校訂課程的開課方式;其中,同科跨班為培養學生專精能力,旨在使學生具備專精就業能力;同群跨科為培養學生多元能力,旨在使學生具備多元就業能力;而同校跨群為培養學生跨域能力,旨在使學生具備跨域整合能力。 因此,根據不同的開課方式,以三重商工機械群的模具科為例,如表1所示,在高一(第一學年)開設一般科目必修的閱讀理解,以增加學生閱讀理解的學習能力;在高二上(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開設同校跨群的商業實務必修科目,以提升學生具備跨域的整合能力;同時,高二下(第二學年第二學期)開設同群跨科的選修課程,包括有精密量測實習、造型設計實習、微電腦控制與實習等三門科目,供學生自由選修,以提升學生具備多元的就業能力;高三(第三學年)則針對科的專業能力,開設同科跨班的專精選修課程,包括有線切割加工實習、CAD/CAM實務實習、模具加工職場實習、塑膠產品設計實習、特殊加工實習、數值控制機械進階實習、模具成形職場實習、模具設計進階實習等科目,供學生依產業需求和進路發展進行選修,以提升學生具備專精的就業能力。 技高課程地圖參考示例 技高課程地圖基本上是由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開展,以正式課程所開設科目和非正式課程的學校活動所架構而成,並需符應該科的科專業能力;而科專業能力則必須是對應產業人才需求和學生職涯進路,以落實技高務實致的理念,如圖3所示,為三重商工模具科的課程地圖,依據學校「轉動人生的技職學府」的願景,以培育敬業樂群的優良技術人才,並為具有活力、多元、專業和創新的工商搖籃(三重商工,2016);在學校願景下,培育具有品格力、學習力、技術力和競爭力的學生;而為能達成學生圖像的目標,從部定和校訂的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等課程來實現。 其中,品格力和學習力以部定和校訂的一般科目課程為主,在品格力除團體活動時間和藝術、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全民國防教育等一般科目的領域或科目外,並輔以學校各項非正式課程的活動來達成;而在學習力除一般科目的語文、數學、自然和科技領域外,再增開設閱讀理解的校訂共同必修科目,來提升學生文本閱讀理解能力,以強化學生學習的能力。 而在技術力和競爭力則以部定和校訂的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的課程為主,其中,技術力除部定和校訂的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外,還有部定技能領域的數值控制機械實習、電腦輔助設計實習、電腦輔助製造實習和綜合機械加工實習等科目,以及校訂的精密量測實習、造形設計實習、微電腦控制與實習等選修科目,皆為提升學生同群跨科的多元就業技術能力;另,在競爭力則以校訂選修的實習科目來達成,並針對產業人才需求和學生職涯進路需求,所開設的同班跨科專精能力為準,此不同於普高課程僅以核心素養為主,技高課程需實現技高務實致用的精神和理念。 因此,在模具科的課程地圖中,學生圖像的競爭力,除部定和校訂的專業科目和實習科目的課程外,還必須再對準科專業能力,開設同科跨班的專精課程,如圖4所示;其中,為培育學生具備精密機械加工及模具零件製作的能力,開設線切割加工實習和特殊加工實習等兩個科目,而為培育學生具備操作數值控制機械和電腦輔助製造運用的能力,開設CAD/CAM實務實習和數值控制機械進階實習等兩個科目,另為培育學生具備模具組立和試模操作的能力,開設模具加工職場實習和模具成形職場實習等兩個科目,而為培育學生具備電腦繪圖和基礎的模具設計能力,開設塑膠產品設計實習和模具設計進階實習等兩個科目(三重商工,2017),以供學生依產業和職涯的需求選修,並達成務實致用的目標。 學校願景引導課程地圖 如同哲學釐清和引領教育的方向,而教育實現和落實哲學的目標,學校此次新課綱的規劃和推動,在發展過程若沒有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的釐清和引領,則課程規劃和教學實施會是盲的,而在實施過程若沒有課程規劃和教學實施的實現和落實,則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也會是空的;循此思考邏輯和脈絡,可知,學校願景、學生圖像、課程規劃和教學實施必須是系統思考和整體融通的發展。 所以,學校在課程地圖完成建構後,接續,學校教室現場的教學實施,才應是此次新課綱規劃的重點,面對無動機和晚熟的滑世代,如何適性楊才和有效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溝通表達和獨力思考的能力,更應是此次新課綱重點中的重點,而新課綱總綱規範校長和專任教師應每學年至少公開授課一次,身為學校的校長,自期能從行政領導和課程領導,進入到教學領導的典範轉移。此外,技高彈性學習時間的規劃,以擴展學生學習的面向和發展學校的特色,並強化技高學生自發的自主學習,也是學校應當審慎的規劃和落實,以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最後一哩路。 【参考文獻】 1.三重商工(2016)。新北市立三重商工105至108年度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新北市,作者。 2.三重商工(2017)。教育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前導學校工作計畫書–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新北市,作者。 3.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4.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草案)。臺北市,作者。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7期:技術型高中課程地圖的建構-以新北市立三重商工為例
大學排行 【2018大學排行】臺灣31大學進泰晤士亞洲排行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今年提前於2月公布了「2018年亞洲大學排行榜」,依照各大學的教學、國際化、研究、論文引用次數和知識傳遞(或智財收入)等13項指標做評比,列出亞洲前三百五十所的大學。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 其中,日本有89所大學進入排行榜中,數量居冠;中國(含香港)也有63所大學入榜,位居第二但名次表現出色。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 亞洲大學排行榜TOP10 進入「2017亞洲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五所大學,南韓、新加坡次之。而新加坡國立大學連續3年蟬聯冠軍,而清華大學則是在此排行榜歷史上排名首次超過北京大學。 臺灣:31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31所,較去年多了5所,但排名多有下滑。台大仍居首但名次下降2名。今年有8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而臺科大的排名首度超越交通大學。 中國:24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3間,其中24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 香港: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所,皆在百大排名中,其中5所名次都在20名內。 日本:11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89所,其中有11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 南韓:16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6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 新加坡:2所大學入百大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亞洲的大學排名
大學校園 【元培大學】與日本神戶醫療福祉大學簽姐妹校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與日本神戶醫療福祉大學於4月25日在光宇藝術中心簽訂姐妹校,由校長林志城與校長都築明寿香簽訂,林校長感謝學校老朋友渡邊教授協助下,與神戶醫療福祉大學簽約,正式成為姊妹校。在兩校辦學目標與特色相契合下,相信未來雙方來一定能夠開啟更多合作交流項目與相互合作提攜,為大健康產業的人才培養與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共同努力。 元培醫事科大林校長與都築學園神戶醫療福祉大學都築明壽香校長簽姐妹校 林校長表示,學校創立於1964年,是台灣第一間以培養醫事技術專業人才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機構,從創校發展至今,本校已從培養醫事技術人才為主的醫事專科學校發展成為擁有3學院16系9碩士班以培養大健康產業人才為主的醫事科技大學。 在過去歷年發展下,本校具有下列鮮明的辦學特色:非特定財團成立的大學、全台策略聯盟、產學合作最多大學、全台唯一成立生醫健康產業產官學研聯盟平台大學、博士等級以上師資逾80%、全校畢業生均有CPR、AED、英文、資訊、與專業證照、每位教師每年平均有2篇論文、0.5個專利、5萬RMB科研經費、學生考照率超過全台平均值、全校學生必修五創課程、學生獲政府補助前往海外實習經費全台第一、創新競賽與發明展平均獲牌率最高、科研項目商品化程度全台第一、全台與地方政府合作健康城市最多。 此外,學校鄰近新竹各科學園區與工業區、工研院、食品工業研究所、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等法人機構,產學交流活絡。策略聯盟夥伴眾多,現有產學策略聯盟約200 家,其中包含政府單位、機構法人、醫院、飯店企業,理論與實務並重,提供產企合作、學生實習最佳環境。 元培醫事科大與都築學園神戶醫療福祉學簽約後師長合影 學校自創校即與京都放射技術專科學校簽訂姐妹校,長期以來與日本高校有頻繁的合作與密切的交流,與神戶醫療福祉大學締結為姊妹校,在兩校辦學目標與特色相契合下,相信未來雙方來一定能夠開啟更多合作交流項目與相互合作提攜,為大健康產業的人才培養與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共同努力。 神戶醫療福祉大學校長都築明寿香表示,學校是都築學園中六所大學之一,該學園由幼稚園至大學有40餘所學校,願與世界各國連結推廣醫療福祉。與元培醫事科大結姐妹校,期望能在兩校共同培育人才以及如林校長所言共同研究成果商品化,邁出了第一歩。 橫濱藥科大學渡邉泰雄教授以藥食同源與高齡化社會談天然物,其實是藥理與食理學者都認同,而高齡化社會出現老化在消化系統方面,都需要食黏性食物,因此在此方面都可以與元培合作開發。 當天與都築校長前來有社會福祉學系柴原直樹系主任、橫濱藥科大學渡邉泰雄教授、李宜融博士、MDG麥德凱生科股份有限公司洪志駿總經理。 隨後一行人參觀校史館、影博館、長照中心、臨床技能中心、智慧精準運動中心、茶創中心等。 元培醫事科大介紹校史館
大學校園 考大學:我該念音樂系嗎?
這兩週正好是單獨招生、研究所入學考的期間,無論是在出題、術科面試、放榜之後都讓我自己再次思考這些問題,上週我遇到一位已經考上音樂系的學生家長,問我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念音樂系?猶豫去哪一所音樂系?所以我趕在愚人節當天寫下這篇文,以便對我自己的觀點未來有機會可以脫身。 念音樂系前,先思考… 1.這裡做的事不是在「才藝表演」。 也許你是上過幾堂音樂教室課程的孩子,會彈彈琴、打打鼓或是唱唱歌,爸媽或是同學都認為你是樂器高手,可惜因為不太用功,所以來試試考音樂系。但事實是,不是只有你,所有的專業音樂工作者都曾經是這樣的孩子,這是在做一件「專門」的事,對我來說,表演藝術的失誤跟外科手術劃錯刀沒什麼兩樣,在真實的時間流動下都將無法彌補,所有的精準與失誤都將會被極大化。 2.確定「自己」與「家人」都不期待畢業後,在學校當音樂老師是唯一的未來。 「可以去當音樂老師呀!」是當下我認為最錯誤至極的觀念。台灣一年生產幾百個音樂系的畢業生,去查查每年有多少國高中小音樂老師有開缺,有那麼多專任音樂老師可以當嗎?「那去音樂教室教吧!」好,在音樂教室也許要「累積」到20個學生,每一週都期待他們來上課不請假不掉學生,或許才等於一個上班族的薪水,但請注意,如果不在音樂系畢業前就開始「累積」,那可是要從零開始。 我要說的是,我也是老師,當音樂老師真的很好,但這也許只是學音樂可以做的事中,一百個選項中的一項而已,路都還沒開始走,不要就先把自己給狹隘了。 3.你真的確定要把自己的全部都給音樂。 音樂系真的不好混。原因很簡單,每學期有一個東西叫做「術科考」,一次過不了就會延畢,這是最殘酷卻又不得不的事情,所以你需要知道在學校階段裡,你需要犧牲很多打屁玩樂的時間在琴房裡孤獨的面對自己,因為你的術科考評審會在一分鐘之內聽出來你到底有沒有練琴。 聽起來很變態,但就這麼一回事,只有一個原因可以支持你下去,因為你真的「專業的」愛音樂,並且願意以音樂為你一生的信仰。有一次期末術科考,我們組裡的評審老師請學生講出五張你最近在聽的專輯名稱,學生愣了急忙著解釋他多喜愛爵士樂,只是沒有把名字記住,當時老師在考場上對學生說了一句話,我覺得畢生受用至極,他說:「我們都很愛音樂,但是我們聽音樂的時候跟你阿罵聽音樂的時候不一樣!」,我在這裡聲明「阿罵」只是代名詞,沒有貶低或是尊崇的意思在。 在學校有老師為了教育目的跟你比喻,以後在樂團會直接叫你出去。 4.確定你不是公主或是王子,也沒有病。 在舞台上都要穿著很美麗地表演,那是對自己、觀眾與藝術的禮貌,不是誤導你要學公主生病。 絕大多數的表演藝術都需要與人合作,而「為別人」又比「為自己」多,一場表演,從策劃到撤場,處處是地雷,踩到則粉身碎骨,安然的站在舞台上表演,也許只是整體事件的五分之一,還有大多數的事情不是發生在你的樂器上,而這都需要有一定的應對與組織能力,絕對不是只有上台拍拍手,下台握握手的事情而已。 身為音樂系學生,你應該… 1.學習多樣性的音樂/藝術種類。 剛上了大學,在遠離父母,修課自由的氣氛下,很容易失神,一回神已經大四下要開畢業音樂會了,那當然錯失了很多好的學習機會,簡單來講,現在的表演藝術已經沒有「單一」的形態了,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想管好你的主修樂器,其他都一概不管,除非能出神入化進入國際級的領域,要不應該活不成。 很多同學會用「以主修樂器為重」來當作口號,不修或是隨便修其他非相關課程,但往往通常這樣的同學主修也不會太好,打個比方,一個以音樂為主的表演藝術一定會牽拖到「舞台」、「燈光」、「音響」,在喇遠一點還有「藝術行政」、「錄音」甚至「樂器維修」等等,而就當代音樂本身來說,還可能牽扯到古典、爵士、流行的元素都同時「混搭」的出現在同個台上,你豈能忽視在同一個大專業下的分項? 2.把握每次與「業界」接觸的機會。 現在少子化嚴重,每個學校都想盡辦法「爭取」學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指標便是與「業界」的合作緊密度,但我得先來定義一下我認為音樂界的「業界」:「所謂的業界,就是可以用音樂賺到錢的世界。」這可能不像是一個有著崇高音樂理想的大學老師會講的話,但我想,這是目前學生或家長心理對未來最真實的擔憂。 簡單講個道理,學生越來越少的結果,就是大學老師員額相對遞減,看看這十年內還有辦法到大學去專/兼任的老師,絕大部分是專業菁英中的菁英,我想這絕對不只是發生在音樂系,可能所有的系所都如此,除了許多老師是從業界跳到/跨到學界之外,學校也有很多與業界連結的大師班、職涯實習等課程,這都是與「藝術戰場上的戰士們」好好學習,或是說「打好關係」的機會,所謂的「打好關係」是用能力與態度來受到老師的肯定,既然都說他們是「戰士」了,很快你就有機會到他的戰場上打仗。 別高興太早,反過來說,如果你差到爆,戰士們會一槍先把你掛了。 3.盡可能看到當今或未來的音樂產業生態。 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修一門課叫「music business」,我的老師(也是我的主修老師)要我永遠都要想什麼會是「the next wave」,這堂課我至今還受用,那讓我習慣了思考。我看到成功的藝術家大多是習慣思考的,所以不要再把一個笨拙的音樂系學生美化成為「學音樂的孩子都太單純了!」要懂得習慣思考! 要能看到未來,我猜應該要先懂得過去與現在,這些在琴房裡找不到答案,你需要結交朋友並與人互動,文字、訪問、觀察甚至Google都會讓你知道不少,我連續幾年到中部的一所高中為所有的音樂班學生演講,雖然主題是爵士樂,但我的第一個問題總是問每一個學生(我會花一堂課時間聽他們一個一個人講):「你能想想你十年後(26-28歲)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嗎?具體的講出來,沒有任何限制!」,我得到些制式的與有趣的答案,例如:「我想要變成職業樂團的演奏家!」、「我要開一家爵士酒吧!」、「我想要經營我自己的樂團!」、「我想要當錄音師!」、「呃...我想要當貴婦..」,最後我總結說:「太好了!這位貴婦你可要記得,十年之後請妳先生把他的年度企業贊助,都支持妳前面幾個同學,如果還有多的話,妳可要記得我有教過你呀!」 重點是,懂得開始思考樂譜之外的事。 音樂,是藝術也該是產業 很多家長覺得學音樂或是藝術,在現在的整體環境裡投資報酬率很低,未來不確定感也很重,而猶豫要不要讓孩子進入音樂的科系裡就讀,但,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被確定的就是不確定,任何產業都一樣,但我也必須說,表演藝術跟大部分工作的求職方式不同,是無法用一張履歷表找到工作的。 另外,也許學生、老師甚至學校以往都沒有「深入」的了解過,學音樂可以延伸出的事情還有哪些,以台灣來說,多數學生與學校都還是以培養未來古典音樂演奏家為教學目標,但可以期待的是,這幾年有越來越多學校開始努力古典音樂以外的專業教學,這是我們台灣音樂教育環境進步的過程,不需要刻意跟國外比較,因為我們的時間軸正在這裏,要多給這些為環境努力的學校與老師們高度肯定,面臨全球的少子化,我倒認為未來藝術教育或是藝術專業的被需求度,反而會越來越高,就看是用什麼合宜時代的形式了。 任何一種音樂風格、音樂生產的環節都是一門不可取代的專業,那麼,機會還不夠多嗎?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文由魏廣晧老師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魏廣晧Stacey Wei臉書 ★★音樂相關科系都在這(藝術學群)
大學校園 姚立德推「開放式大學」 隨進隨出拿學位
「我不喜歡『困境』兩個字,因為天底下沒有太多事是no way out!」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如此表示。他直言,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是臺灣高教最大的挑戰,為了衝破高教「困境」,他提出多項創新點子,最具突破性的是擬推動大學夜間部繼續教育學制轉型為無修業年限的「開放式大學」,開設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不僅免筆試入學,還可終身隨進隨出、累積學分拿學位。 此外,姚立德也已說服數所指標性國立科大附設五專,希望在「領頭羊」帶動下重振五專優勢。他還計畫推出「2+X+2」的大學新學制,讓學生念完二專後先就業,再免試重返原校銜接二技完成學位。針對大學退場問題,姚立德則以堅定語氣強調,教育部會鼓勵退場,「全力避免辦學不佳的大學拖垮高等教育」! 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認為,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是臺灣高教最大的挑戰。(陳秉宏/攝) 臺灣高教最大挑戰: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 【問】:您認為臺灣大學校院的挑戰在哪裡?最應優先解決什麼問題? 【答】:臺灣高等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少子化,而是高等教育無法配合產業創新需求。我們國家正從OEM、ODM的代工階段走向自創品牌,亟需產業創新,但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否跟上產業升級的速度?我認為臺灣現在還沒有準備好。 就舉小英總統廢核政策為例,未來臺灣將會有很大比例的再生能源,但全國沒有一個再生能源的系所或學程,五加二產業的人才培育也不足。由於產業週期愈來愈短,沒人能預知五年後國家產業政策的走向,大學也未必需要設有相關科系,但至少人才培育的方式應能跟上產業創新的需求。 引進國外師資與教材教法,翻轉大學教學現場 【問】:教育部如何引導大學改變人才培育方式? 【答】:國外有些大學已經跟隨國家產業的發展,重新調整課程、教材與教法,我們也不能再故步自封,必須加緊腳步與國際接軌。教育部將編列經費與國外技職校院合作,針對國家所需的新興產業,引進新式教材教法和師資,直接進入大學培訓種子教師,引導大學開設相關課程,培育市場所需的人才。只要教育部找到適當的引進管道,相信一定有大學願意配合接受培訓與開課。 我認為,如何改變大學的教材教法以配合產業需求,是臺灣高教最大的挑戰!大學教學需要翻轉,許多老教授靠一本教材教了幾十年,但中小學老師的教材教法卻活潑得不得了!大學教授真的需要跟中小學老師學習如何教學。 為了縮短產學落差,這一個多月來,我每天都跟時間賽跑。當產學落差大到「有沒有念大學」都差不多時,我們真的得想想辦法!少子化下,一個孩子都浪費不得,如果還有學生白念大學,不是太可惜了嗎? 全力推動「開放式大學」,隨進隨出無修業年限 【問】:針對縮短產學落差,次長還有什麼想法? 【答】:我會用政策引導大學,鼓勵與產業發展相關的科系未來與產業走得更近。除了提供經費補助之外,招生名額與學制的放寬更是我們必須做的。我要努力推動「開放式大學」,也就是開放式的繼續教育。臺灣的繼續教育不及格,到現在還在以筆試入學。即使有些學校提供申請入學管道,但仍有招生名額與修業年限的限制,修業年限一到,無法畢業就得退學。繼續教育不應該這樣辦。 我會設法修正相關法規,推出一個可以「隨時進出」的開放式繼續教育,你想學兩門課就修兩門課,等過了幾年有興趣,再進學校多修幾個學分,等到有一天學分累積夠了,即可拿到學位,完全沒有修業年限限制;甚至讀好幾所大學累積的學分,能不能算在同一張畢業證書裡?應該如何認證?這些問題教育部都會好好釐清,包括法規、部裡同仁和學校的觀念,都必須做很大的突破。 必須強調的是,開放式大學所教的不是社會大學那種五花八門的課程,而是隨著時代變遷,提供真正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給夜間上課的繼續教育學生,當然也可開在日間部正規學制,讓更多學生修讀。另外,夜間部學生來來去去如過江之鯽,難以計算招生總量,因此,開放式大學的招生總量管制也要放寬。 免試入學活化繼續教育,兼任教師也有未來 【問】:招生免筆試,不怕被質疑入學公平性? 【答】:繼續教育不應該用筆試,也不應有修業年限,這是大家在觀念上需要突破之處。哈佛大學理工科也有繼續教育,許多政府官員也去甘乃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求學。我們應用全新的思維去看,畢業證書是要「有用」為重,而不是「稀有」為重! 此外,少子化代表「少人才化」,儘管招收陸生和外籍生可以略微止血,但解決生源短缺問題的更有效方法應該是活化繼續教育。當大學培養的畢業生不夠,就需要在職的國民透過繼續教育轉換跑道,從而形成市場需求,吸引更多在職國民接受繼續教育。 只要教育部制訂好法規,國人的價值觀也改變,開放式大學可以讓受到少子化衝擊的大學走出另外一條生路,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也會有不一樣的發展空間。此外,非技職體系的優質大學也可以來開辦。 重振五專優勢,指標國立科大當領頭羊 【問】:您讀過五專,會推動五專學制發展嗎? 【答】:我要發揚(promote)五專,因為五專是企業領袖最愛的中級技術人才來源,但我不贊成年初新修訂的規定「教育部得命辦學不佳的科技校院向下改回專科」;這樣的論述不對,必須扭轉。五專不能再被污名化,我已經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多所指標性國立科大談好,由這些優質科大當領頭羊,帶頭附設五專,教育部補助經費,希望可以找回五專的優勢。 教育部最近也會推出「展翅高飛」計畫,鼓勵五專與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每人每月6千元以上的獎學金「預約」優秀的專四、專五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服務。教育部也會幫這批學生付學雜費,以鼓勵專科生畢業後先進職場,未來可隨時再透過開放式大學的管道取得大學學位。 二專念完先就業,免試重返原校念二技 【問】:您覺得家長的觀念這麼容易扭轉嗎? 【答】:我會盡力一試,不做就永遠沒有扭轉的機會。只要將開放式大學做好,人人都可以念大學,到時就沒有人在乎文憑,「有沒有用」反而比較重要。 另外,我們要推動「2+X+2」的大學新學制,X指的是工作經驗,也就是高職畢業報考二專,兩年念完後拿到專科學歷文憑,可先中斷學業進入業界工作,此時學校還欠你一張大學文憑;待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如果還有學習需求,晚上可直接重回原來的學校再讀兩年二技,不必參加入學考試,畢業後即可取得大學學位。 當然,學生也可選擇二專前二年念完後,一邊工作一邊念二技,教育部會將業界與學校結合在一起。不過「2+X+2」只適用於二專加二技的新學制,無法套用在其他學制上;因為二專是終結式教育,學生念完已經具備工作能力,而一般大學一、二年級還在修共同科,不能相提並論。 鼓勵大學退場,全力避免辦學不佳大學拖垮高等教育 【問】:少子化引發的高教危機對技職校院衝擊最大,除了活化繼續教育,您還有什麼解方? 【答】:我認為,真正能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方法只有大學退場和繼續教育,尤其當學生總人數減少後,只要大學數量隨之變少,每一所學校還是能招到一定數量的學生。 現在考生選填志願就像選「樂透」一樣,有沒有選對要看運氣,這樣不太好。無論公私立大學都必須公開更多的辦學和財務資訊,這些不是學校的隱私,而是人民的資源。人一輩子才念一次大學,萬一不小心念到退場的大學多傷呀! 【問】:外界好像還在評估教育部讓大學退場的決心?您有時間表和數量的規劃嗎? 【答】:教育部沒有退場時間表,但我一定盡全力避免辦學不佳或不受學生青睞的大學拖垮其他大學,這才是對高等教育負責任的態度!相關配套措施目前已經啟動,包括將《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送到行政院,希望今年能立法通過。教育部有很大的決心鼓勵大學退場,減少學校退場的困難,必要時也會有強制作法。 全面宏觀調控,收回技職科系審查權 【問】:請再談談技職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 【答】:第一是少子化對技職校院的衝擊太大,教育部會用更活絡的繼續教育,讓技職體系大學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第二是嚴重的科系傾斜。我們國家對於高職、技術學院與科大的設科系所缺乏整體宏觀調控,導致高職設科往餐飲、設計等無需數理基礎的類科傾斜,而技職校院為了招生,也拚命隨著高職設科的趨勢設系。但一間餐廳只需一個主廚,學校一年培養上萬個主廚做什麼? 人才培育過剩凸顯出欠缺宏觀調控的問題。我決定把高職到科技大學的科系設立審查權拿回來,從國家高度進行高職與技職校院的設科設系整體管控,防止科系繼續傾斜。這麼做的理由只有一個:現在我們的孩子一個都不能浪費! 技職教育第三個問題是產學落差,導致有些企業寧可缺人,也不聘科技大學的電機系畢業生,令人遺憾。第四是相較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經費真的不足。教育部會重新評估高教司與技職司的經費,根據人才培育目標努力衡平兩邊,希望每一筆錢都能用在刀口上,發揮更大效益。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67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姚立德要推「開放式大學」 隨進隨出拿學位
高中校園 【108課綱】中山附中新生課程,形塑全人教育
國立中山大學附中位於高雄市楠梓區,緊鄰台灣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廠區,前身是煉油廠的子弟學校─「國光中學」,於民國94年2月1日改制。高中、國中每一年級各6班,全校共36班,是一所精緻優質的中小型完全中學。本校自98年至104年執行第一二期程高中優質化計畫,進行優質化過程中,凝聚學校共識、整合教育理念,訂定明確的學校願景—「整全人生WASTN─We Are Second To None」。以整合團隊創意、拓展全球視野、形塑人生價值為策略主軸;以培養國光人具「知足感恩、尊重包容、人文關懷、創新卓越」等四項核心價值為學校發展願景目標。 企盼學生從不同面向探究與學習,開擴格局與視野,深耕學校本位課程的可行性與永續性,緊扣新課綱之課程目標: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三大核心素養: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等面向。 108新生課程地圖 課程的發展是一個有機體,需透過不斷地討論、凝聚共識而漸成形,學校於104年12月成立課程核心小組,並且多次參加高優及前導學校計畫辦理之工作坊,歷經核心小組14次會議、3次領域教學研究會議、2次諮詢輔導、2次自辦工作坊、2次外聘講師工作坊,最後經過2次課程發展委員會議決定本校108學年度之課程計畫,下圖為本校106年12月28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修正之課程地圖。 教師藉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出發,建立各類學生學習之支持機制,進行跨學群、跨校交流合作,開設符合十二年國教的「校訂必修課程」、「多元選修課程」、「彈性學習課程」,輔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孕育出具有「溝通表達合作、清晰思辨、自學解決問題」能力,「積極參與的公民責任感、迎向全球化社會」特質的全人教育。形塑學校特色,創造自有品牌,期在學生的人生關鍵階段,學校校本課程能夠提供多元與自我探索的教育內容。 中山大學附中課程致力於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成就每一個孩子」為核心,引導學生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與創新的勇氣,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7期: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新課綱課程地圖發展紀實
大學排行 【2018 QS】臺灣18大進學科排名500強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三月公布「2018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在「藝術與人文」、「工程與科技」、「生命科學與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等五大學科領域中,臺灣共有18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表現優異。 在「工程與科技」領域中相較去年,排名普遍上升。國立臺灣大學在五大領域的排名成績持續亮眼;科技大學中,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維持在500大的行列;此外,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逢甲大學等私立大學在各領域中也有不錯的名次表現。 「QS」的「2018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共評鑑全球4,750所大學,排名的指標包括:學術權威與聲望、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論文引用與影響等項目。今年在學科部分新增2項,包括:西方古典與古代歷史、圖書館及資訊管理,使原本的五大領域46學科變成五大領域48學科。 「藝術與人文」領域500大:臺灣9所 「工程與科技」領域500大:臺灣14所 「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500大:臺灣10所 「自然科學」領域500大:臺灣9所 「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500大:臺灣10所 ★資料來源:QS官網「2018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大學校園 臺師大獲IB認證 師資生可取國際教師證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繼106年8月成立師資培育學院之後,又於107年1月30日獲得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訪視官推薦,成為臺灣第一所國際文憑教師證照的師培機構,師資培育居於領先地位。 本次臺師大同時申請「國際教育」及「華語文教育」二項國際教師學程認證,皆獲高度推薦。前者是亞洲第一個獲得IB認證的國際教育學程,後者是以華語為授課語言的大學第一個獲得認證的學程。 訪視官宣布獲得認證推薦,並與學程教師合影。 完成IB課程可取得國際教師證照 IB組織被視為培育國際化人才的跨國教育聯盟,目前全球已經有5000多所IB學校(台灣目前有八所中學獲得IB課程認證),橫跨150多個國家,包含小學、中學、大學先修及職業取向課程,完成IB課程的學生皆可獲得國內外承認的同等學歷文憑,其大學先修課程可以抵修大學學分,使得強調國際人才培養的IB課程在全球中小學帶來熱潮。 臺師大推動國際文憑教師證照有兩個原因:首先,臺師大認同IB課程的教育理念,IB課程強調國際化及全人發展的人才培育,有一套強調跨學科統整、善用差異化教學、探究與實作學習的課程,有專業師資培育以及客觀的評量系統,可以培育符合國際教育理念的優質師資。另一方面,臺師大的師資生修畢學程後,可以取得國際教師證照,強化國際教育思維及以英語授課的能力,未來可在全球5000多所IB學校擔任教師,具備國際競爭力。 IB組織於107年1月29與30日兩天,安排訪視官到臺師大訪視,訪視官對於臺師大的課程安排、師資陣容、師資生素質及學校整體資源相當肯定,於30日宣布獲得高度推薦,即將獲總部認證。除了國際教育以及華語文教育兩大學程外,臺師大也將繼續辦理數學教育與物理教育及其他學科的國際師資認證,足以顯現臺師大培育國際師資的企圖心。 臺師大與義大國際高中、康橋國際高中、明道中學、奎山中學等lB學校簽訂實習合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