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考大學:政治科系學什麼?(系列一)
政治是一種「有限社會資源的權威性分配」,也就是各種團體進行決策的過程,一般來說,政治多用以來表示政府或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那麼,要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政治社會呢?自古以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曾試著提供解答,而這些答案到今天一直都影響著大家的生活。 東海大學政治系系主任胡祖慶指出,政治學就是專門研究政治的社會科學,例如政治理論、比較政治、公共行政與國際關係,或是政治制度、民主憲政、中西治思想史、政黨與選舉、公共行政與組織管理、國際政治、外交與談判和政治學方法論等,都屬於政治學的範圍。 2016年,台灣政治圈吹起一股年輕氣息。7月,各政黨推派10位代表組團前往克里夫蘭觀察共和黨代表大會,其中半數在30歲上下。對照過去,這是個不尋常現象。在那裡,我們會見共和黨重要策士陳仁宜,他只有38歲。四年前,他已經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首席幕僚。 這意味年輕人越來越有機會在人生前半段參加有限社會資源的權威性分配,或者幫忙替社會公道下個註腳。我們在核能,年金,以及性別平等各項議題上頭一再觀察到這樣的現象。 從最近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脫離歐盟…等等事件可以看出,全世界的政治局勢正在劇烈變化,而我國也身處政治民主化的關鍵時刻。在變動的年代裡,雖然有許多變數,卻也擁有無窮的希望。在這個極需要科際整合與決策能力的時代,政治系的青年更有發揮的空間。 政治系進路 以東海大學政治系為例,畢業生的進路大致有以下方向: ☆政府機構:服務於中央及地方政府單位;近年多位系友在外交領域中表現相當傑出。 ☆大眾傳播媒體:透過政治專業上的完整訓練,加上傳播媒體的實務操作課程,畢業生往傳播界發展多有傑出表現。 ☆政黨及國會助理:近年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蓬勃發展,畢業生可進入各政黨及國會擔任助理工作,甚至日後投入競選民意代表行列者亦不在少數。 ☆中學教員:東海大學提供完善之教育學程,政治系同學在校期間成教育學程後任教於各高中及國中教職者日漸增多。 ☆民間機構:多元化的課程設計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服務於民間中小企業、外商公司者,有相當傑出的表現。 ☆學術研究機構:畢業生畢業後可繼續深造而取得學位,之後任教於各大學,或是於學術研究機 構擔任教職或研究職位。 期待在政治系相遇 在政治系度過20個寒暑,期間無數次相遇豐富了個人生命。這樣的巧遇曾經發生在我和系友牟華瑋先生之間。2009年,我應外交部邀請訪問英國,受到駐處熱忱接待。當時是駐英副代表的牟華瑋陪同一行人到「薔薇與皇冠」啤酒屋小憩。能夠造訪經典影片《魂斷藍橋》著墨的名店令人驚喜。三年以後,我隨團參加美國共和黨黨代表大會,又和調任邁阿密辦事處處長的華瑋兄不期而遇,值得在「阿甘餐廳」多喝一杯瑪格麗特。 類似巧遇數也數不清,曾經在政黨活動碰到任職於新北市政府的系友誌雄。到國家文官學院授課,遇見高考及格的系友俊達。去年6月,學生一夫陪同我前往廈門,出席第八屆海峽論壇。看到學生卓然有成,那份成就感難以形容。 除了實務之外,我更喜歡和學生在學術方面相濡以沫。也在東海政治系任教的張峻豪副教授是親手教過學生。系友孟翰先前悠遊在早稻田校園,以及村上春樹住過的宿舍。系友競妤前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讀將滿兩年。這告訴各位,只要努力就能複製相仿的美好人生。而我也會因此更加期待與各位在政治系相遇,共同開創無限可能。 ★★政治相關科系都在這(法政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健康照護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愛默生曾說過:「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擁有健康的人,才擁有希望;擁有希望的人,才能擁有一切」。健康管理可謂人生的重要課題,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健康管理學系就是基於積極促進民眾健康的熱情而成立的,在健康管理學系中,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是運用整合性與創新性的思維與策略,突顯健康的核心價值,最終達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的! 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已成為重大議題,再加上慢性疾病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上最大的隱憂,無論是在家庭、社區、職場或是學校,協助民眾培養正向的健康意識與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已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專業。而在健康促進風氣日漸興盛的趨勢下,不只民間的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政府單位也不遺餘力規劃並執行各項健康及長照政策,因此,致力於推動健康的各機構組織,都需要擁有健康與管理雙技能的健康管理人才;相關人才不僅要熟習健康相關企劃,也必須善於管理和執行計劃,以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為例,在課程中強調「健康促進」與「健康產業管理」的雙特色領域,就是為了培養出符合健康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 健康管理四大專業能力 想投入健康管理這個領域,在學校必須從四個方向來紮根。首先,要先學習健康的基礎知能,對身體的解剖生理與功能機制要有充份的認識,才能對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關係有充份的瞭解。其次要能累積對健康政策、法規及健康國際趨勢的敏感性,以符合大環境的要求,建構符合時勢的健康策略。第三則是要有改變人類行為的專長,健康行為是健康生活型態的基礎,因此會學習如何改變人類的不良健康行為,增進人類的正向健康行動。最後,就是要具備管理的技能,包括:健康數據分析能力、溝通統籌的協調技巧、或是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等。只有具備以上四大能力,才能成為稱職的健康管理人才。 學生到偏鄉為小朋友舉辦衛教服務健康營隊(義守大學提供) 目前產業相關人才需求 健康管理學系畢業後除了可考取健康管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師、食品技師等相關證照,亦能報考衛生行政高普考,成為公部門、健康產業、一般職場、醫院及衛生單位、非營利組織等機構推動健康促進活動的重要推手。由於就業市場廣泛,因此,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在實習課程與實習單位的規劃上,十分重視多元場域的安排,好讓同學在畢業前就對職場中的健康專業角色有完整的認識,也開拓其實習後即就業的機會,實習單位包括:健保署、衛生局等政府部門單位;醫院、養護中心、長照中心等醫療養護機構;董氏基金會、紅絲帶基金會、社區醫院協會等非營利組織;以及健康管理中心或健身中心等私人健康產業等。 事前預防成健康照護趨勢 全球健康照護趨勢已由治療轉向事前的預防,健康促進的風氣也日益盛行,無論政府及民間都紛紛投入資源,推展及活絡健康產業,無論國內外、各族群、各年齡層在飲食營養、運動健身、休養心靈、菸酒防制等面向的健康需求,都是健康管理未來的商機所在。想從事健康管理相關事業的年輕學子,只要有對人類健康的熱情與關懷,我們都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 ※想了解其他醫藥衛生相關科系嗎?請參考: 「考大學:影像暨放射科系學什麼?」、「考大學:醫檢生技科系學什麼?」 「考大學:護理科系學什麼?」、「考大學:藥學科系學什麼?」 「考大學:醫務管理科系學什麼?」 ★★健康照護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輔導諮商科系學什麼?
諮商與輔導是目前最夯和最熱門的科系,包括學校諮商、社區諮商、企業諮商、醫療諮商和矯正諮商等皆需要專業人才投入。諮商與輔導是一項助人的工作,藉由人感動人、人接觸人、人與人交心,協助個人自我覺察、調整與行動,達到自我實現。 諮商與輔導人員所需的特質,包括對人有興趣、喜歡與人接觸聊天、同理心、溫暖、將心比心、助人、利他、樂觀、快樂、幽默、真誠、情緒穩定變通…等等。其實,並非所有的諮商人員都具備這樣的特質或能力,而是諮商輔導人員要能夠知己知彼,覺察自己的優勢、資源與限制,針對不同的族群或個案,提供客製化的協助。因此,到底哪類型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讀諮商輔導學系,以前有很多迷失,認為具備溫暖特質的諮商師效果最佳,然而此特質可能僅適合某些領域或個案,並非所有的諮商師都需要這樣的特質。 另外,在諮商過程中,工具的發展與編製以及應用也很重要,國內缺少這一方面的專長人才與工具,若為自然組或對分析能力較有興趣的高中生,也可以選擇諮商輔導學系,因為修讀諮商輔導學系可以強化自己心理計量能力,未來可以從事測驗編製或應用,成為專業人才。 因應社會需求的諮商課程 諮商與輔導系的課程設計是理論、實務和研究三項同時兼顧。以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為例,課程很強調實作、體驗,以及案例教學,讓學生玩在其中、樂在其中,進而自我探索、自我覺察,先將輔導知能用在自己身上,進而運用在其他人身上。諮商專業領域的教師除了具有心理師專業證照的資格,也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讓同學的學習兼具豐富的理論知識及紮實的實務技巧。 課程內容除了一般核心的心理學、諮商理論、諮商技術、團體諮商、心理衡鑑、諮商實務、實習課程外,還有一些因應社會需要的課程,例如開列網路心理與行為、兒童心理諮商與治療、遊戲治療、青少年問題適應與諮商、家族與婚姻諮商、性諮商、性別與親密關係、婚姻家族治療、老人諮商、表達性治療等相關課程,落實社區兒童青少年與家庭弱勢族群實踐工作。 圖: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提供 學校與企業人才需求量大 關於未來相關產業發展的趨勢,包括學校諮商、社區諮商、企業諮商、醫療諮商和矯正諮商等。首先,在學校諮商方面,因應學生輔導法,全國未來十年內需要幾千位中小學輔導教師或各級學校諮商心理師,協助學校輔導工作。其次,在社區諮商方面,針對社會變遷的多元化,弱勢家庭或社會問題日益嚴重,需要更多的諮商人力協助社區諮商輔導工作。接著,在企業諮商方面,以前這一區塊是被忽視的,經常造成企業成本的提升,近年來,企業界開始重視此一領域,引進諮商與輔導人員的介入,大大提升企業的績效。 另外,在醫療諮商方面,也慢慢重視臨終關懷、失落與悲傷、老人諮商與照顧等,其專業的介入可能提供醫護人員不同層面的心理協助。最後,是矯正諮商方面,因為成癮行為、犯罪問題日益嚴重,故政府或矯正機關投入大量經費與人力在此領域中。 圖: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提供 諮商畢業生進路分析 諮商輔導學系畢業生未來出路,同樣可以分為五大領域,包括學校諮商、社區諮商、企業諮商、醫療諮商和矯正諮商五類,每個學校依其師資與系務發展,偏重的領域不同。以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為例,主要畢業出路可分為「學校輔導取向」與「社區工作取向」兩部分。 在學校輔導方面,臺南大學諮商輔導學系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小學學程和中學學程的學校,同學可修習課程然後參加中小學的教師甄試,即能成為學校輔導教師或輔導諮商人員。也可到文教機構擔任輔導員、教師或行政人員。亦或經由研究所碩士班訓練並通過諮商心理師高等考試,至各級學校擔任專業諮商輔導人員。 在社區工作方面,學生則可選擇至社福機構擔任生活輔導員或行政人員;或至工商企業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訓練工作;也可至司法體系擔任法院、監獄矯治人員。還能選擇進修,透過研究所訓練並通過諮商心理師高等考試,可至社區醫療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或至社會服務機構、工商企業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 ★★輔導諮商相關科系都在這(社會與心理學群)
大學校園 提倡創新研發,從「打破授課常態」開始─《大學的藝術》12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台灣幾乎所有大學,大部分的課程都是長成這樣: 1.由一個教師從頭上到尾,超過一個教師的很少,偶爾外請講者。 2.每周上課一次,每次連上三節或兩節。(學生往往同時段修5-10門課程) 3.延續一學期,也就是大約15到17周。 4.學分數侷限於二到四之間(看每周上課幾小時)。 很少人發問:為什麼一定是這樣?可不可以不是這樣?會不會有更好的模式?當然,「很少人」之中,有一個是我。因為從許多人的經驗中可以看出,這樣的教法不一定良好,不見得合理: 1.同一個時間修五到十門課,對任何一門課,往往都缺乏深思與探究的時間,思考不斷轉換的結果,每門課都是沾醬油,學習效果不佳。 2.學分應該反映課程的分量與對學生的重要性,而不是授課時間。重要性的差距,往往也不是二到四之間,應該拉出更大的級距。 3.一門課由同一個教授教,往往會缺少多元見解。記得我在讀總經課的時候,梁明義教授教凱恩斯學派,另一門課只學得到貨幣學派,學生被迫二者擇一。 只在台灣內部看,可能會以為這樣的課程形式是唯一可能的形式。這當然是狹隘目光造成的偏差理解,如果了解世界各地大學的運作,其實排課的形式可以相當多元。 以下,舉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課程,以及英美大學作為案例,說明教學安排多元彈性的可能性。 建立短期課程模塊,減少同時間修課數量 在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這門課程總共六個星期,每星期上課三天,而上課之外是學生密集的閱讀、討論、準備報告與作業。因為這門課是非常受重視的課,課程內容也非常豐富,所以它的修課方式是「全時間學習」,學生在同時不修其他的課程,全心學習這門課程,心力不被分散、打斷。 在英美頂尖大學,同時間只修一門課並不常見,但是也遠不會像台灣學生選這麼多課。以哈佛來說,同時手上有四門課是常態;以劍橋來說,同時給學生的必修(選)課程也不會超過四門。在哈佛,開半學期的課程,也就是所謂的half course也很常見。 每門課可以有多位教師協力授課 在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這門課程分成三部分,各是「行銷」、「組織」、「國際企業」,每部分各由兩個老師負責。一門總共六星期的課,共六位老師負責,在共同討論之後,各負責最擅長的內容,但傳授一個整體知識架構。 這樣做,可以讓教師之間將不同的視角和專才融合,幫助學生對某一課題發展更全面的觀點及理解。這樣的課程安排,也將助益不同領域教師之間的互補、溝通、拓展視野。 這樣的模式在台灣很少見,但在英美並不奇怪。例如在史丹佛的設計學院,每門課通常有兩位分屬工程領域和商業領域的教授合教,他們常常辯論,也激發學生討論。 這樣的模式在英國許多大學其實是通例。英國大學有許多課程,都不是由一位教授從頭上到尾,而是由一個教授當課程召集人,整合數位教授的力量,一起教一門課。這樣的方式,往往能確保學生得到較多元的視角與見解。 每門課的上課時間、學分數,都應依實際需求設計 在台灣多數大學,每個禮拜的什麼時間上什麼課都固定好,基本上一門課大概一個禮拜二小時到四小時,學分數也是2-4學分,這樣的「常態」框限,不是在每個國家都存在。 瑞典的大學教師有權(也有責)依授課的內容、重要性,判斷總授課時數以及學分數,限制比台灣少得多。例如,烏普撒拉大學〈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是安排給企業管理學系大三學生最後一學期上的課程,這一門課就有15學分,占六星期的時間,很難計算它上課的時間總共多久。 英國大學學分制度也與台灣迥異。一般畢業學分是360學分,一個科目學分可能是7.5學分、15學分,最多也可能90學分。科目學分和上課時數無關,而是和重要性與學生該投入的努力程度有關。一門學分很高的科目,可能上課時間很少,但學生自己要投入大量時間探索研究;一門學分很低的科目,卻可能上課時間很多,但學生聽課就好,不必投入大量時間。 教師自行設計最有效的教學節奏與方式 〈行銷、組織,與國際企業〉這門課時間安排方式如下: 星期一,老師上午先就該周主題進行一個介紹演講,之後給學生一個小型作業,學生們在當天四點前要將作業完成,進行簡報,並且得到老師、同學的評語及回饋。 星期三是討論課,每班六個組,輪流擔任討論的主導者。在學生們偶爾失焦,或是抓不到討論重點的時候,老師會介入稍微引導,讓討論維持深入而有效。 星期四是兩小時的演講課,老師會綜整同學們的問題、作業、同學們討論的內容,加上老師自己對該主題的知識,為該主題描繪完整的圖像。 在這樣的修課密度之中,學生可以更專心投入一門課的深入思考研究,這更符合某些學習理論及研究。 在台灣,我還很少看到哪一門課是用這麼慎重的方式設計。現在台灣的大學裡,常常喊「研發、創新」等口號,我期待,研發和創新,就從教師的課程設計開始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提倡創新和研發,何不從「打破授課常態」開始?──《大學的藝術》之十二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教育科系學什麼?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而人才培育則是一切建設與發展的基礎,大學教育相關科系主要以培養優秀教育學術及行政人才為主,並進行教育學術研究創新及推動國家教育發展與改革。在師資培育方面,傳統師範體系當中,過去的師範學院較偏重培育小學師資,師範大學則著重中學師資,而中、小學教師的學歷相同,工作則各有專精。本文以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為例,讓大家了解教育科系的學習內容與職涯發展。 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成立於2007年,以培育國家公務人員及國民小學教師為主要任務,成立至今,已有不少畢業的系友在實際職場發揮其理念與理想,服務社會大眾。 培育公務人員與國小教師 要成為一位公務人員,學習行政管理與經營是重要的能力基礎,因此在課程設計方面,除了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的基礎課程之外,還要修習教育行政核心課程與行政文教專業學程,以培養執行與管理公眾事務的能力。至於國民小學師資培育部分,則除了院基礎課程及系核心課程之外,則還要修習國民小學教育學程課程,以取得國民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課程。 像東華大學的課程設計是採模組化的專業學程規劃,因此學生除了可以修習他系或他院的專業學程外,也可以同時修習本系的兩個專業學程,取得兩項專業能力,尤其是在大學階段,修學分並不用多繳學分費,加上這種可以客製化,又能兼顧專業發展需求的設計,有利於有理想的學子一起來努力。 由學生舉辦的小小領袖營活動,幫助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東華大學提供) 從活動培養實務能力 此外,教育科系也著重培養學生的活動策劃、溝通、與執行能力,讓同學能獲得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與結合的經驗。東華教育行政管理系爭取到固定社會資源(經費補助),每年度都分別辦理到國民小學弱勢學生寒、暑假學習營、及小小領袖營等活動,其中寒、暑假英語學習營讓學生獲得課程設計規劃、實際教學、班級經營等能力;小小領袖營則學生必須設計活動計畫、活動設計、招生、活動實施、經費核銷等等實際操作的經驗。 有志於教育科系的同學,可以再進一步了解各校教學方向的異同。例如東華教育行政管理系著重訓練學生的文字敘述、口語表達、組織溝通、團隊合作、活動實施等能力,希望就讀的同學對國語文、歷史、哲學、及心理學等方面有興趣者為佳;至於國民小學師資方面,因為國民小學教師資格尚無分科登記,能夠在數學及自然科學二領域均具有基礎能力者較為理想。 當然,國際化也是時下應該正面以對的課題,所以有好的外語能力(尤其是英語),在面對地球村的時代,會是更為便利的助力,雖然本系在核心課程中有開設相關課程,但更重要的是能夠主動自發的持續學習與運用,相信能夠為自己開出另一扇方便之門喔。 ★★教育相關科系都在這(教育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數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各大學應用數學系的課程內容雖然略有不同,但核心課程或訓練目標幾乎都一樣:邏輯分析、抽象思考、符號運用;同學在畢業後,這三大能力將會脫胎換骨。 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系主任楊智烜指出,高中數學成績的好壞與是否適合應用數學,這兩者的關聯不是很明確。是否適合學應用數學,牽涉到數學性向、數學興趣兩個面向,同學們可以參考本文自我檢視。 各大學應用數學系的課程內容雖然略有不同,但核心課程或訓練目標幾乎都一樣:邏輯分析、抽象思考、符號運用。簡言之,應數系的同學大學第三年結束時,將會脫胎換骨:因為經歷抽象思考的訓練,面對問題時能直指問題的本質;因為經過邏輯分析訓練,面對問題時能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因為熟悉符號的運用,能發明解決問題的新的工具。 上述的訓練大約是透過應用數學系的幾門核心核心課程來達成,此刻如果列出這些核心課程的名稱,可能對多數高中同學來說太過陌生。這些課程大約可區分三大類:代數、微積分、幾何,這些同學在高中數學可能略學過一些,而應用數學的核心課程就是將其加深、加廣、同時達到邏輯分析、抽象思考、符號運用等訓練目標。 你適合唸應用數學系嗎? 坦白說,高中數學成績的好壞與是否適合應用數學,這兩者的關聯不是很明確。是否適合學應用數學,牽涉到數學性向、數學興趣兩個面向。數學性向是必備,數學興趣則會影響學習成效。數學性向比較不容易自我檢視,高中所做某些性向測驗的能力指標例如:數學推理、抽象推理、空間關係等指標的分數,也許可作為自己數學性向強弱的參考。建議數學興趣可自我檢視,請試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是否總是對數學課本內解法的原理或來由感興趣? ●是否總是想改善數學課本既有的解法? ●是否總是對未知解法的數學問題有挑戰興趣? ●是否總是對自己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持續嘗試而不放棄? 如果回答「是」愈多,代表數學興趣可能愈高。如果你的數學性向與數學興趣兩者的組合很高,那麼你很合適念數學系或應用數學系。 數學性向與數學興趣兩者的組合很高就適合唸數學系(東海大學提供) 應用數學---跨域學習的最佳基礎 以數學為工具的分析方法,具有邏輯上的正確性與嚴密性;舉凡需要透過數量化作刻畫、分析、或預測的領域,都與應用數學密切相關。因此,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工程、資訊、管理等領域的學系,以及部分社會科學領域例如經濟學系,都將微積分、線性代數等基礎數學課程列為必修課;而以上述為基礎的進階數學數相關課程,例如工程數學、管理數學等,則是從數學系的幾門進階課程中精簡出所需的數學工具集結而成。一般而言,學習數學的效率隨著年紀增加而遞減,年輕的心智學習數學的效率最高,所以大學階段以應用數學為基礎的跨域學習是最好的。 數學對產業影響---現況與趨勢 中華民國數學學會與台灣工業與用數學學會在2015年發行《產業中的數學》(翻譯自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在2012年的調查報告),列出應用數學在某些產業的重要應用與未來趨勢,這份報告的調查背景雖然是美國的產業,但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其內容對我國的產業界與應用數學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商業分析:數學早在1950年開始就一直被應用在物流、倉儲與設施位置的選擇上。該領域未來的機會是利用數學最佳化工具,發展低成本的演算法,使其能分析大量的結構化或非結構化資料,例如行銷、人力資源、金融、供應鏈管理、設施位置選擇、風險管理、產品與物流設計等。 ●金融數學:隨機微積分在1970年就被用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避險策略上。金融產業需要貼近現實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對數學模型,它雖然會比較複雜,但可能更適合為客戶做避險策略的規劃。因此建立在金融產業知識上的數學專業將會受到金融產業的重視。 ●系統生物學:雖然人類基因組計畫已經在2000年完成,但是科學界發現,多數常見的疾病例如癌症,實際是肇因於複雜基因網路的機能失常,而非單一基因的的損壞。醫生需樣以特定的劑量、在特定的時間、於基因網路特定處實施一串的治療,才有可能治癒些疾病。分析基因網路的數學方法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製造業:應用數學一直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產品原型設計、生產與庫存規劃、供應鏈管理等,都仰賴應用數學的工具。以電腦輔助設計系統為工具的產品原型設計,通常需要幾何、數值方法、微分方程等數學方法給電腦作分析與模擬。以機器手臂的設計為例,關節愈多則運動方程式愈複雜,運動過程累積的誤差也愈多,如何精確的控制機械手臂的運動軌跡就是一個數學問題。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設立機械手臂控制實驗室,希望引導應數系的同學,利用應用數學方法,設計精密控制機械手臂的演算法。生產與庫存規劃、供應鏈管理的目的都是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資本,盡可能貼近市場的需求。對於生產流程或供應鏈複雜的產業,規劃與管理需要決策演算法的協助。 ●通訊與運輸:長久以來,數學一直大量用在通訊網路與運輸產業。例如物流供應網的排程,用的是稱之作業研究的數學工具。例如通訊網路流量與程式碼的演算法使手機能共享頻寬,對網路商業與無線通訊成功有關鍵性貢獻。隨著通訊或運輸網路的複雜度愈來愈高,流量管控與排程將愈仰賴數學與運算技術,如機率演算法、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與作業研究等技術。 ●複雜系統建模:複雜系統例如交通網路、智慧節能電網、醫療資訊網路、水供應系統等系統工程的關鍵是數學建模。複雜系統的數學模型之建立、分析、模擬、到評估其風險,這中間都需要數學工具,好的數學模型能正確反應複雜系統的重要指標。東海大學應數系未來幾年計畫透過大學生專題研究的方式,引導同學利用所學嘗試為實際系統作數學建模的工作。 ★★數學相關科系都在這(數理化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數媒設計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在設計領域中,數位多媒體融合了美學、科技和企劃,打造出迷人的互動設計,豐富了數位內容產業。義守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系主任孫述平指出,數位多媒體需要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與分工,只要理解了其中基本的設計架構,同學們會發現數位多媒體設計非常迷人,而且這些辛苦學得的專業也是就業的保證。 數位多媒體設計是藉由鑽研與實踐美學、科學、企劃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再加上衍生科技,來製作數位內容產業中的各種互動設計(如數位遊戲等等)、動畫設計及智慧行動裝置APP的學科。這些知識與科技多運用在人們的「娛樂、生活及教育」上,因此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的目的就是訓練出能讓我們的生活愈來愈方便、安全與舒適的設計師。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數位多媒體設計師的傑作;從行動裝置中的各類APP、PC上使用的互聯網內容、還有各類主題展覽與娛樂內容,可以發現生活中所需的食、衣、住、行、娛樂的訊息及內容,都有著數位多媒體設計師的身影。 綠色產業火車頭 數位內容產業已成為台灣綠色產業的火車頭。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主要仰賴傳統產業工程師努力打造堅實的基礎建設而來。現在面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影響,過去許多的建設變得與綠色文化相形矛盾,如何將其作華麗的轉身,也成為數位多媒體設計師的重大職責。義守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特別把綠色文化的理念融入在課程設計中,讓學生能更從容面對未來的挑戰。 在學校裡,數位多媒體設計系除了教導數位動畫設計與企劃、互動媒體設計與企劃,與各種數位多媒體設計方法外,友善設計的認識也是一大重點;如何設計符合綠色文化的數位多媒體作品,來提升人民生活的內容與素質,並讓設計師在多媒體設計領域中發光發熱,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務。 對數位多媒體跨領域和團隊設計中複雜的合作與分工,過去常常有同學感到迷惑,不過只要理解了其中基本的設計架構,同學們會發現數位多媒體設計非常迷人,而且這些辛苦學得的專業將讓讓你驕傲地悠遊於數位多媒體設計領域,同時也是就業的保證。 虛擬實境技術是數位多媒體設計關注的新科技之一。(義守大學提供) 整合創新科技 除了跨領域及團隊設計的鑽研外,數位多媒體設計也整合了許多的創新科技。像義守大學的算圖農場實驗室、互動媒體設計實驗室、視覺設計實驗室就呈現了許多3D擬真科技、即時動態互動及視覺設計風格的設計成果。而最近義守大學與大陸姐妹校共同成立了系統架構研訓中心,更進一步示範了最新的智慧系統設計技術、混合虛擬實境技術,以及物聯網和次世代穿戴裝置在數位多媒體設計的應用可能性,讓學生站在科技進程的最前端,在未來需要跨域整合的就業環境中更具競爭力。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畢業後的出路,有動畫設計、遊戲設計、影音設計、行動設備APP設計、出版典藏設計、3D美術設計、動畫師、企劃師、專案經理等。另外,對學術理論實踐感興趣的學生,可規劃到國內外研究所深造。數位多媒體設計的視野可以貫穿古今、也可成就綠色文化的永恆,台灣的數位內容產業需要具有使命感與創新思維的年輕設計師加入,期待大家一起來成為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實踐者。 ★★數位媒體設計相關科系都在這(資訊學群、建築與設計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中國文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一)
中文系是學習漢語文學、文化的科系,學習內容以古典文學,哲學思想和語言課程成為三大主軸,再延伸連結語文應用課程。另外,課程雖以古典為主,但現代的文學、思潮與語言文化也是是關心人文的中文人不能缺席的。 大學中設有文學系所,是大學負有提昇人文素養的責任,語言文字的運用,需經錘鍊才能精緻細微,文學的發展使得文化精緻深刻,這正是各國大學皆設有本國文學系所的原因。 訓練邏輯 審美 表達力 中文系是學習漢語文學、文化的科系,內容不僅是眾所熟知的古典文學,還包含哲學思想、語言課程,在三大主軸之下,延伸連結語文應用課程,如:語文教育、對外華語教學、編輯書寫,皆為學習範疇。課程雖以古典為主,但現代的文學、思潮與語言文化,是關心人文的中文人不能缺席的,因此現當代的作家作品、語言、文化,皆為中文系的關注範圍。 文學作家作品的閱讀與解析,主要培養審美觀點,訓練篇章的洞知能力;哲學經典的閱讀,主要訓練思惟能力,建立價值的認知;語言知識的學習,則是訓練自我表達、開拓文化視野。中文系有感性的課程,如文學作品,也有理性的課程,如思想、語言,可知中文系訓練的專業能力,除了厚植語文知識與語文涵養之外,所訓練的邏輯思辨、審美經驗與表達能力,正是無論從事任何工作都需具備的核心能力,是適合所有人就讀的系所。 語文應用課程提昇就業力 以東華大學中文系為例,除了中文系必備的文學、思想、語言核心課程外,另規劃語文應用課程,包括新聞採訪寫作、應用文書、書法等,並可依同學對未來的生涯規劃,選擇專題內容,包括出版業界實習、活動企劃與執行、舉辦藝文活動、發表學術論文。規劃應用課程,並活化應用課程,目的是使中文理論以及語文能力,能有實踐的場域,作為未來就業的先行課程。此外,對外華語文教學是東華中文的發展重點之一,有完整的學程規劃,並與華語中心合作,在學期間就有充分的實習機會,輔導外籍學生學習華語、練習中文。 一般大學中文系的課程設計,所培養的專業能力皆極為相近,以學習作品、理論、培養語文核心能力為主,語文應用能力為輔,重視語文涵養與基礎能力;技職體系中文相關科系,多為應用中文,較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相對而言,理論及核心課程較少,重視與產業結合的就業能力。 在大學有限的128畢業學分裡,兼重理論與應用有實際的困難,因此技職與高教體系,各依辦學的目標規劃課程內容,或以理論為主,或是應用為尚。任何學科付諸實踐,皆需奠基於內在的涵養與能力,否則易流於空談與形式,理論及核心能力的培養需長時間的浸潤,而大學四年正是能夠心無旁騖潛心學習的最好時機。但無論最後選擇就讀的是何教育體系,只要能夠不斷自我成長與學習,最終都能成為理論、應用並擅的語文高手。 中文系進修與就業 中文系的畢業生進修管道方面,有國內外中國語文、文學、史學、哲學、民俗、社會科學或教育等領域相關研究所。就業進路則可以至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從事學術研究或研究助理工作,中小學、補教界語文教學工作。報社報社、雜誌社、出版公司的企劃及編輯。傳播、工商業界從事廣告文案儲備華語文師資,擔任華語教學工作。或是成立個人工作室,承包語文、編寫影視劇本等相關之編撰工作。 ★★中國語文相關科系都在這(文史哲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運動保健科系學什麼?
運動保健科學是一門融合運動、保健、理療、心理與養生等知識的學門,因此課程設計重點在於統整運動科學、運動指導、紓壓理療等專業知能,以因應未來人口發展與社會趨勢。運動保健系精神在於結合運動科學與健康促進,以培養中高階運動保健專業人才。 運動保健系的課程內容包括統整運動指導、紓壓理療、健康促進及運動科學等專業知能,不論是術科或是學科,都講求學以致用,在學科上,需要對於基本解剖學、運動生理、心理、運動處方設計、基礎營養保健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術科方面,則有專項體能訓練、有氧團課指導、軟組織放鬆法、徒手保健等。 ​​​​​​​ 深入了解人體運動機制 選擇運動保健系,不僅僅是單純喜歡「動」,還要全心投入,要花時間深入了解「人」本身,了解人體筋膜、肌肉、關節等,還要學習如何訓練大肌群小肌肉,用什麼手法放鬆什麼方法伸展等,這是需要花時間及精神的。身為運動保健系的學生要刻苦、勤能補拙、喜歡接觸人群、有毅力及耐心教導他人,充分發揮自我,畢業後才有能力投入職場,展現自我能力與知識,實現自我理想。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是國內唯一設立有運動保健系的醫護專業大學,希望以正向積極的運動手段達到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目標,發展方向主要是針對一般大眾、運動選手、女性、銀髮族及慢性病病患,提供完整的保健知能及適宜的運動處方,積極培育國內運動指導與紓壓理療保健之專業人才。 運保系學生要喜歡人群,有耐心教導他人。(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提供) 健康產業成長迅速 經濟部工業局103年度推動了健康產業發展計畫,首先由消費者需求與產業發展潛力,歸納出「健康管理」、「健康安全餐食」、「運動健身」、「心靈健康」等四大面向。就市場現況顯示,2013年健康產業整體產值約1044 億元,其中健康服務約佔 22%、設備產值約佔 78%,經濟部工業局將大力推展輔導「健康產業」,讓整體健康產業產值持續成長到2020年,整體產值達2,467億元。 目前運動保健風潮已在台灣逐漸蓬勃發展,成為國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並創造運動相關就業機會與提升經濟產值,運動保健系要培育具「運動科學」與「健康促進」跨領域之專業實務人才,提升國民高品質健康照護,並落實「健康、安全及高品質」的運動保健行為,補足國內健康產業人力之缺口。 畢業生未來的就業選擇主要有目前台灣地區之運動休閒與保健機構等的專業指導、管理、理療人才,以及各種休閒運動保健產業相關工作。 運動保健需要對人體有深入了解。(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提供) ★★運動保健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遊憩與運動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機械工程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機械為工業之母,各行業從傳統產業如汽車、紡織、飛機、鋼鐵,到科技產業如電腦、手機、面板、半導體,終端產品均需仰賴精密的機械設備才得以製造完成。 機械系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三大核心能力:第一個核心能力是創新設計能力,勇於突破傳統,發揮創造力,設計出更符合人類需求與生產效率之機械設備;第二個核心能力是務實分析能力,以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務實評估創新設計之可行性;第三個核心能力則是動手實作能力,創新設計均須經由實作才得以落實。此三大核心能力可簡而言之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身體力行,具有上述人格特質學生即適合選填機械系。 為培養上述三大核心能力,機械系大學四年所需學習的專業課程,以元智大學機械系為例包含:圖學、機械畫、電腦機械繪圖、機動學、機械設計等課程,培養創新設計能力;而應用力學、材料力學、熱力學、熱傳學、自動控制、應力分析實務、工程數學、數值分析等課程,則是培養務實分析能力;還有工場實習、機械工程實驗、暑期實習、半年專業實習、透過學士論文實際解決產業界發生之問題等課程培養動手實作能力。 2016元智大學機械系學士論文海報競賽(元智大學提供) 因應工業4.0的挑戰 近年生產製造技術不斷創新進步,從早期自動化機器設備大量生產,導入機器人取代人力,到近日工業4.0製造襲捲而來的產業革命,對台灣以代工生產為主的製造業形成莫大挑戰,更須仰賴機械人才。工業4.0結合物聯網使製造業從上游原料中游產品到終端使用者聯成一體,不僅能大量生產更能客製化滿足個別客戶需求,智慧機械與彈性製造即應運而生,提供機械系學生更寬廣的發揮空間。元智大學機械系因應此發展趨勢,開設跨領域之「工業4.0-智慧生產學程」目標即在培養學生具備最新之生產製造觀念與方法,習得機器人、感測技術、自動化產線、雲端運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專業知識。 2017元智大學機械系機械設計期末競賽-IoT機器人籃球九宮格大賽(元智大學提供) 系統整合人才正夯 面對產業的迅速變化,機械系學生除必須擁有機械專業知識,更需培養跨領域專長與終身學習的態度,成為具備整合能力的領導人才。另外,今日數位時代所需資訊科技能力及全球化競爭所必備的外語能力,也是機械系學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有鑑於此,元智大學近年積極推動新雙語課程,培養每位學生具備程式語言與外語的新雙語能力,提升就業市場競爭優勢。總之,機械系的課程包含很廣泛,念起來會很有趣,尤其是目前知識爆炸及科技整合之時代,極需要有系統整合知識之人才,而目前機械系就是扮演培育系統整合人才之最佳系所! ★★機械工程相關科系都在這(工程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時尚設計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在美學經濟及文化創意高度發展下,時尚領域是這股趨勢中的重點產業,它包含服裝設計、整體造型設計、珠寶配飾設計、流行資訊整合以及時尚商務與行銷。時尚產業結合了設計實務以及其他時尚專業領域,達到縱向與橫向的廣泛連結,因此學生必須學習相關專業技術,加強美學素養與設計能力,發展自我獨立的思辨與建立自我風格,才能打造未來就業的能力。 全球時尚產業變動快速,需要創新與創意,以及務實地將創意轉化為可銷售商品,因此,在時尚設計學系的學習,除了實務的技術學習,更需要高度團隊合作、溝通能力,以及國際化視野。 在時尚系學系學習的專業技術包含服裝設計、打版與製作,彩妝髮型設計、金工珠寶設計與製作等,從美感的培養,創意啟發,一直到設計製作,這一系列的專業能力,都可以在時尚設計學系中學習。以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為例,從大一開始每年的動態展,就是透過不同主題與每年的時尚趨勢分析,讓學生發揮創意,以服裝、配飾與整體造型的動態走秀呈現,藉此磨練學生來提升專業技術,此外,更透過大型的走秀活動建立互相支援、溝通的團隊合作能力,縮短進入職場的適應期。 對接產業的實習機會 對時尚設計有憧憬夢想的學生,可能要先認清時尚設計是並不是輕鬆的學系,所有專業技術的學習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反覆練習,才能讓自己的技術精熟,因此,對實做、手做有興趣的,對美的事物、對設計充滿熱情,喜歡嘗試創新的,有耐心的學生都適合到時尚設計學系來學習。許多對時尚設計抱有憧憬的學生都希望能提早進入時尚產業磨練,因此,在大學階段的實習就是熟悉產業的第一步。以服裝設計來說,打版與製作都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好的打版能力能將設計更完整的表達,好的製作能力可以提升服裝的價值感,許多大學與廠商簽訂合作計畫,讓學生有機會在大學期間到業界長時間的實習,提早適應產業環境。 在整體造型領域,除了基本的妝髮技術之外,隨著電影阿凡達興起的特殊彩妝也是整體造型學習的主流,打破過往學造型只能做新娘秘書或在婚紗店工作的情況。由於目前全球影視的造型人才需求,因此到電視劇組實習更能貼近未來就業的競爭力。與產業合作,提供學生更寬廣的就業機會也是玄奘時尚設計學系學習的重點特色之一。 連結國際,走出自我風格 台灣近年來有許多高教和技職體系的大學設立時尚相關科系,由於高教體系大學和技職大學招生學生先備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學方向以及對接未來升學就業也有所不同,目前許多高教大學逐步走向適性適能的分級分流課程教學,讓不同先備特質的學生在學習時能各取所需,同時邀請業界專家大師協同教學,讓學生學習成效更顯著。 台灣的時尚產業與國際化密不可分,因此接軌國際十分重要,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特別強調學生語言能力,積極推動美國與日本時尚知名學校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大學四年有機會到海外學習,開拓學習視野與豐富國際觀,希望學生能具備多元文化的設計能力,以利未來在時尚相關設計業界順利就業。 ★★時尚與服裝設計相關科系都在這(建築與設計學群)
大學校園 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
Photo via VisualHunt 台灣有一句俗語說的好:「行行出狀元」,這個狀元在字典的解釋,是指科舉時代的第一名,而這句的狀元,則是象徵著一個領域中最傑出的那一群人。沒錯,過去台灣從經濟上需要依靠美援,逐漸轉為自給自足、加工出口的經濟成長與奇蹟的過程中,依靠的就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心態,撐起了當時台灣的中下階層技術人力需求。那時,是個技職出頭、一技在手勝過閱萬卷的年代。 時光飛逝,台灣彷彿在一瞬之間走過了經濟奇蹟的黃金歲月,在民國80年代以後,追求一技之長混口飯吃的日子逐漸隨著產業的升級而改變,台灣人面臨產業逐漸轉型、經濟的成長開始遲緩甚至後退、普遍人家的生活逐漸好轉等現象後,一股要讓人人都念得起普通高中、上得了大學的氛圍開始蔓延,或許,台灣的技職教育就是從那時開始殞落的。 技職教學轉為追求升學分數 高苑工商(圖源:高雄市高中職學校特色網頁) 時至今日,台灣的技職隨著經濟的變化,經歷了輝煌與蕭條,在政府一再扼殺專科學校的生存空間,瘋狂地升格專科、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的政策下,技職體系的基層學校,也就是俗稱的高職,從專業、畢業即就業的實務教學導向,轉為升學為主追求統測分數的升學主義。這些政策與政策底下的單位為了因應政策而做的種種轉變,加上台灣人民追求普高、普大體系的渴望,讓技職從此掉進深淵,至今仍無法重振。 2016年的總統大學結束兩個多月,當時仍是總統當選人的蔡英文曾在高苑工商的校慶典禮致詞中,宣示未來的政府會讓技職重返榮耀,會讓百大變成百達。三個半月過去了,筆者深知技職體系的再造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成,但仍求好心切的想報告總統:「技職教育在現今的體制之中,仍是孤兒一個。」 讓技職教育回歸實務與技術 筆者身為準科大新生,從今年度上戰場考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到成績出爐、甄選入學的相關報名與放榜,每一次對於技職體系的學生而言事關重大的日子,我都很仔細地找尋有沒有新聞媒體針對技職人的重大日程做詳盡的報導。但一直到甄選已經報到截止的7月14日止,我只能非常遺憾的講,技職的一切事務與高中比起來,是多麼的無助與微不足道!基於這般無助感,筆者想再次針對技職的發展濃縮為兩點向總統提出建言。 【第一點】:筆者建議總統與教育政策決策團隊重新思考「技職」教育中,授予「學士」學位的技專院校,他們的招生該是什麼樣子。以當今純紙筆測驗的統測作為升學依據的現況,實在難以說服教育現場的老師,該把時間花在實作。所以筆者仍要建議,政府應效法國外大學全面「獨招」,並舉辦全國性的入學測驗考試,提供技專院校入學時一小部分的參考依據。 【第二點】:在技專院校的改名改制的未來發展,筆者建議政府可朝向「鼓勵」以醫事專業起家的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能自主提起降名為「專科」或「技術學院」,以讓醫事相關領域實務人才的培育,能重回專科層級進行扎實訓練。同時,亦應鼓勵其他領域起家的大專院校,依校務發展與培養技術人才的需求性,自主提起降級的申請。 我相信,只要蔡英文總統有心想要重振技職,在技職教育這一塊加以著墨與重視,台灣的技職一定可以更好。但在這之前,筆者提出的兩點無非是有一個訴求:讓技職教育回歸以實務、技術導向為主體的教育型態,讓追求升學、校名的歪風經由大刀闊斧的改革來加以改正。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