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前教長黃榮村籲打破平均主義 啟動高教發展規劃
高教爭議不斷,前景未明,衝擊國人信心,這幾年的臺灣高教發展趨勢更令前教育部長、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黃榮村深以為憂。他指出,真正關鍵在於國家與社會失去企圖心,無心打造一流與卓越的大學團隊,社會高舉平均主義與狹隘的實用主義大旗,一流與卓越被視為是禁忌語言,若不儘速自覺與反省,將會是臺灣高教的不祥徵兆! 黃榮村呼籲,政府主政部門應在國際脈絡下,於半年內提出具有共識的「臺灣高教主規劃」與「發展路徑圖」,站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上,擘畫國家級的人才培育與高教發展方向,並且吸引對岸人才過來,反制對臺31項措施。針對延燒數月的臺大「卡管」與「拔管」事件,黃榮村則提醒不僅已重創龍頭大學領頭羊地位,更讓臺灣內爆逼近臨界點。 「錯之於始,更錯於後!」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對教育部「拔管」可能衍生的後續效應憂心忡忡,擔心恐拖垮整個高教體系(圖/陳秉宏) 小成本大製作 臺灣高教成血汗大學 【問】:高教現在是多事之秋,最大困境在哪裡? 【答】:高等教育是國家的重要引擎,大學是為國家描繪願景的地方,一旦高教淪落,將是國家大不幸;但與崛起的中國、高教霸主的美國,以及發展不錯的鄰國日本與南韓相較,我們國家投入高教的資源和力道明顯不足。臺灣高教一年的中央政府總經費僅八百多億元,相當於一所北京大學的經費,卻要讓150多所大專校院雨露均霑,可說是將大學都打成「小成本大製作」的「血汗大學」。 除了投資力道不足,臺灣高教的另一大問題是客觀環境變差。少子化已經進入發威的狀態,從2016年起至少將延續12年時間,但現在爆發的威力才不到三分之一,就已經有不少後段班學校「不行了」;國家若再端不出強有力的方案,各界唱衰高教的趨勢恐將無法止息,高教前景堪憂。 廢除平均主義 半年提高教發展路徑圖 【問】:您覺得有力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答】:現在唯一能控制與協助高教度過難關的當然是政策,但不能只是教育部政策,而應是國家政策,因為人才培育工作不單是教育部的事。高教問題太複雜,有全國層次、教育部層次、大學層次,也有戰略層次和戰術層次。要讓臺灣高教恢復成具有強大動力的引擎,行政院應傾國家之力,站在國家高度與國際比較架構上,召集各界組成工作小組,於半年內擘畫出「高教主規劃」(Master Plan)與「發展路徑圖」(Road Map),將臺灣的大學發展路徑,包括高度、本質、願景、各階段的經費重點等描繪出來,不僅要讓一流大學有更大彈性,更應讓產業界多介入人才培育政策,在分工整合下將高教推向更高的高度。 除了凝聚共識,最重要的是,高教路徑圖必須具有先後緩急與經費配置,才是一個保證做得出來而且有效的發展藍圖。千萬不能再用「平均主義」將各項目經費平均分配、齊頭並進,否則一定失敗!看看中國十二五計畫與十三五計畫,哪一些是平均分配與不分輕重緩急齊頭並進的? 高教深耕平均化 重傷真正的一流大學 【問】:最近臺大就為了分到的高教深耕計畫經費縮水頻頻表達不滿,您怎麼看? 【答】:不要平均主義不能只用嘴巴講,要有邏輯。在高教深耕計畫之前,有12所一流大學得到頂大計畫,後來高教深耕決定將國際盃校數從12所降至4所,這4所分配到的經費理應不低於、甚至應遠多於前十年拿到的平均數,減少國際盃校數的邏輯才有意義,而且就不是平均主義;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次臺大拿到的經費反而從過去一年平均30來億降至18億,當然受傷嚴重! 臺灣的一流大學為了追求卓越,好不容易在剛開始的十年間建立了品牌,學術排名與國際表現亦曾領先;但之後十年中國崛起,可以想見後勢當更為強勁,臺灣相形之下已很難相比,本應在若干優勢領域及項目上努力守住,全力打世界盃與強調學術領導,走出去與國際比高,協助提升國家競爭力及能見度;現在卻反向退縮,為了矯正一些大學的缺失而主張高教深耕,避談一流、卓越、典範、評鑑等字眼,經費邏輯也改為打底分配,往平均主義傾斜,不再擇優對一流大學重點補助,還多方限制其發展,用狹義的公平正義法則框住應以國際性及競爭力為主流思想的大學,很可能將過去珍貴的、曾經奮起過的追求一流卓越精神,打成平均化甚至平庸化! 這種走向若再持續下去,就像倒洗澡水卻不知已把孩子也倒掉了一般,將是臺灣高教的不祥徵兆! 唱衰臺大 臺灣高教將失領頭羊 【問】:龍頭大學發展受限對臺灣高教有何影響? 【答】:現在真正被唱衰的就是臺大,不只經費變少,連領導中心都空了快一年!我任教育部長時,國家一有事情,例如發生SARS,臺大總是領銜召集其他大學開會研商,建議國家該怎麼做,一呼百應,十足領頭羊。立法院因永平高中董事會核定案擋了一百多億高教經費,也是教育部商請臺大等多所大學校長拜會立委,協助解決問題。 當時臺大與教育部合作良好,彼此互相幫忙,關係密切,相敬如賓。但曾幾何時,不知何故,臺大已慢慢失去這些功能。國家應該要有警覺,難道大學體系不需要建立傳統、不需要領頭羊?不需要培養一兩間大學,代表國家在國際學術舞台發熱發光嗎?站在國家立場,絕對不能讓好不容易歷經幾十年發展出來的學術領頭羊消失不見,而且難道臺大喪失了領導核心地位之後,其他大學可以及時並全面的取而代之嗎?假使不趕快調整好這件事,對國家社會而言,絕對是一件不可原諒的罪惡。 教育部應多促成大學的未來發展 郝柏村當閣揆時,因不認同臺大自由派師生主張廢除《刑法》100條,公開批評臺大校長孫震,結果激怒了臺大不同派別師生聯合站出來聲討郝柏村、聲援孫震,也影響了日後的修法結果。臺大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從未缺席過,國家怎能不尊重她過去的歷史?後來在國際高教競爭上,臺大的總體表現也算是國內最重要的一所大學,國家為何可以不尊重她的未來?對臺大這樣一間大學,可以不尊重她的歷史、不尊重她的未來,或者無視於她的存在嗎?這不是一個國家該做的事! 教育部不能讓臺大的位置空掉,國家領導人與政府主管部門應警覺如何助臺大一臂之力,推動向前才是。 臺大像魔戒 召喚黑暗勢力讓臺灣內爆 【問】:您如何看待「卡管」與「拔管」事件? 【答】:臺大校長遴選向來是國家大事,遴選委員會與臺大行政單位既已走完所有程序,依過去的慣例大概很難再做任何變更,教育部最適合做的就是依程序儘速核准或批駁,而非依違在各方勢力之間,遲遲難做決定,最後臺大與教育部都因此受了重傷。 值得注意的是,整起事件的導火線乍看像是訊息揭露、利益迴避與赴中兼職問題,但真正影響深遠的,其實是藉著這個平台,讓臺大內外蟄伏的對抗勢力趁機而起,互相對峙。這種非死即傷的內爆,正讓臺大的力量一點一滴耗損,更何況外面還有立法院與教育部加入,以及各大報紙互相廝殺、凌遲臺大的圍城戰爭。整體看來有點像電影《魔戒》場景,臺大就是「魔戒」,召喚各種潛伏勢力與勤王之師,在中土大會戰,傷亡無數。全案看來就像臺灣現狀的縮影,現在的臺灣好像也淪陷在內爆中,這才是更令人擔憂之事。以上想法非關藍綠,我是恨鐵不成鋼! 當心「拔管」釀大火毀臺大與高教體系 現在更麻煩的是,教育部終於在三個多月過後,確定要求臺大檢視並重啟遴選程序,等於直接否決了臺大遴選委員會送部的遴選決議,引發了很大的大學自治爭議!臺大自己選校長選成這樣已很懊惱,現在又被政府踹一大腳,顏面與實質都受到很大傷害。依臺大的歷史傳統以及校友遍布海內外高教與研究機構的情勢來看,臺大對這件事絕不可能善了。以前臺大有難,包括如前所述行政院郝院長公開責罵孫校長時,以及臺大成立教授聯誼會、在校務會議通過軍警不得進入校園、替臺大四六事件與哲學系事件平反時,即使臺大師生可能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很大不同,但獨派仍可以替統派平反,自由派與保守派也可以合作對抗極權無禮的政府頭頭。 除此之外,臺大還勇於揭竿而起,當為社會公義的堡壘與宣揚理念的思想燈塔,聲援各項民主法治與社會正義之事,但現在卻淪落到讓別人來聲援,真是情何以堪!依此看來,現在的爭議究竟會繼續引發臺大校內與校外什麼樣的集體反應,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政府若想解決問題,最好還是往更壞的劇本去想比較好。 尤應注意的是,這件事反映的其實是當前臺灣最難處理的困局:「錯之於始,更錯於後」,在剛開始的利益迴避認定與嚴重程度考量,即應及早作出周全的准否決定,但政府在危機形成之初嗅覺不夠敏銳,又扯進一些沒常識的無謂糾紛,未能尋找真正熟悉學術與大學事務者進行諮詢,以致治絲益棼,等到猛一回頭已是三個多月之後,難以找到能夠順利下台的契機,之後的所作所為及可能衍生的對抗,已經讓整個臺大校園與高教路上充滿凶險!此時只能誠心祝禱不要釀起無法處理的大火,更不要因此拖累拖垮應當作為國家核心機構的高教體系。 反制對臺31項措施 吸引對岸人才過來 【問】:中國大陸最近提出對臺31項優惠措施,對臺灣高教的衝擊有多大? 【答】:對臺31項措施有多項是針對臺灣中青年紀的高教優秀人才而來,若將此舉定調為掏空臺灣,則臺灣當然不能坐視被掏空,必須想出更有吸引力的方案!不僅吸引自己人留下來,還要吸引對岸優秀的人過來!臺灣的大學在某些方面,平均水準比大陸高,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的氛圍對多元特色人才的培育幫助很大。政府應把臺灣友好的環境鋪陳出來,讓對方年輕人願意過來。 臺灣愈來愈不重視一流大學,對方卻愈來愈重視,這就是我們的隱憂。日前行政院公布八大因應策略,並非學術界的共識提案,也絕非最好方案,現在應該趕快從高教發展路徑圖中,集合國內大學的集體智慧,研擬出最佳的戰略與戰術方案才對。 若從學術觀點看,吸引對方人才過來的最簡單有效管道,第一就是讓對岸的教授帶著研究生來臺與大學合作、交流,雙方到彼此的實驗室交換、上課與研究。第二則是臺灣一流大學系所(例如電子、電機與醫學系所)擴大對陸生的招生名額,但名額與相關經費都應以外加方式處理,不能放在總量內,而且要擴充教研能量,否則必遭本地學生抗議。 學雜費解凍 公立大學應合理調高學費 【問】:高教發展路徑圖如何擘畫大學退場問題? 【答】:高教發展路徑圖可以推估幾年後的大學數量與公私立大學比例,並針對打國際盃、力求上進、有生存危機等三類大學分別研提措施。依生源減少的趨勢觀之,十年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大學需要轉型或退場,但私校面臨的壓力更大,預估公私立大學比例可能會從現在的3比7調整為5比5。但公立學校仍要加油,因為現在公立大學招生狀況平均比私校好,部分原因是基於學費比私校便宜一半,而非辦學真的都比私校好。公立大學若辦學績效差,政府亦應促其整併或退場。 臺灣公立大學學雜費只占國人年平均所得的18%,私校則加倍,若考量臺灣平均稅賦水準僅占GDP約13%,二者合併來看,臺灣的大學學雜費幾乎是全球最低。按理學雜費應該解凍,政府應調高公立大學收費,然後將原先補助給公校的經費部分移作競爭型計畫供各校競爭,讓表現好的大學再從中得到經費,提升競爭力。但在平均主義與狹義公平正義高懸的邏輯下,現實上很難做到。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3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黃榮村:儘速啟動臺灣高教主規劃與發展路徑圖
大學校園 【中興大學】研究證實普洱茶具消脂功效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曾志正教授實驗室、興大獸醫教學醫院陳文英院長與進駐興大育成中心廠商鈺統食品公司合作,歷時十年研究(2008-2018),證實普洱茶中的主要多酚成分之一,水解型鞣酸單寧-strictinin可有效抑制胰脂解酵素,減緩油脂分解吸收。研究成果並刊登於九月份《功能性食物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揭開普洱茶去油解膩的科學實證。 興大團隊證實普洱茶中的主要多酚成分之一,水解型鞣酸單寧-strictinin可有效抑制胰脂解。 歷時10年 找到關鍵成分 曾志正表示,普洱茶素有「窈窕茶」、「美容茶」、「減肥茶」等別稱,但始終未有實證,經實驗室分析不同茶種的茶湯成分,結果顯示相較於其他茶種,普洱茶富含「普洱消脂素」,尤其是原始森林野生普洱茶,含量比台地茶高出好幾倍,是其多酚類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甚至高過兒茶素含量。因此將此成分單獨抽離並做功能性評估。 陳文英進行小鼠餵食油脂試驗發現,服用「普洱消脂素」具有下列明顯差異: (1)有效降低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的三酸甘油脂濃度。 (2)明顯增加從糞便排出的三酸甘油脂含量。 (3)對長期(兩個月)食用高脂食物的老鼠,可減少體重之增加與體內脂肪之堆積、降低血脂與血糖之飆升。 此結果吻合先前的大鼠試驗結果,證實「普洱消脂素」作用於腸道蠕動(而非胃排空),能促進腸道運輸率、提升排便量,卻不會造成腹瀉。 證實「普洱消脂素」可以有效抑制胰脂解酵素,此酵素由胰臟分泌,在小腸中主要負責水解食物中的三酸甘油脂,油脂經此酵素水解後透過小腸吸收進體內,未能水解的油脂無法吸收,只能隨糞便排出,所以坊間有些減肥食(藥)品,便是利用抑制胰脂解酵素來達到功效。 興大舉辦普洱茶研究成果發表會,左至右:鈺統食品總經理謝日鑫、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興大校長薛富盛、興大獸醫教學醫院院長陳文英。 ★圖文由教育部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835期:興大發現普洱茶消脂解膩主要成分-「普洱消脂素」
校長開講 【花蓮】慈科大校長羅文瑞:別怕犯錯才能成長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認為,大學是學習獨立自主的時期,也是父母放手的最佳時刻。他說,在這個變遷快速的社會,具備單一能力是不夠的,同學要善用資源,發展多元能力為自己創造學習機會、培養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必須學習為自己負責,家長可以關心但不要過度干涉。例如偏遠地區大學的新生入學,首先遇到的就是「交通」問題。記得當年北上就讀師大化學系,從花蓮到台北的車程要近6個鐘頭,班次少且無雙線通車,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家。就連現在,到花蓮的火車票確實也比其他路線難訂,我常建議家長讓孩子在這些過程中學習自己完成,不要過度擔心,終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同學們也不要因為害怕犯錯就不去嘗試,校園是一個學習的環境,也是容許犯錯的地方,鼓勵大家在大學這階段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去學習「出社會」的技能,讓自己更具競爭力。 面對未來的挑戰,更需要擁有「積極」、「勇於挑戰」這些特質,不要安於現狀,要時時關注產業動態、持續更新追上去,才能永遠站在時代的浪頭上。 羅校長鼓勵同學不要怕犯錯,要勇於挑戰,持續成長。 態度正確善用知識 現在只要在電腦或手機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很多資料,與以前相比,資訊非常容易取得,因此無須死記課本內容。我認為,同學進入大學要學習的是: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大學要教你的是如何善用新知識,而「態度」就是那根釣竿,知識是那條魚。 以護理專業來說,課本只能告訴你基本技能,但醫療科技一直在進步,大數據的收集與應用成為趨勢,你必須持正面的態度積極面對,在原有的護理專業上,學習如何好好應用大量的資料數據,並結合專業領域的知識分析,才能提供更精準有效的醫療服務。 另外,若擁有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專業,在學習相關領域時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入門。現在的社會需要具備多元能力,所以同學要了解自己的領域該怎麼和其他專業互相搭配,對未來才會有幫助。 結合優勢適性選擇 近年來,高職也以升學為導向,但我認為適性發展更重要。因為入學管道多元,參與國際賽事獲獎的高職生或具備國手級資質的體育生,可能因父母建議或校譽排名等因素考量,而選擇進入普通大學或警大就讀,但也有部分學生入學後因為基礎養成教育不同,而導致學業成績跟不上,最後無法畢業或是考慮轉學。雖然求學期間轉校或轉系比起以前相對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更要好好選擇,如果學術研究真的不是你的強項,習得一技之長、甚至及早結合本身的優勢去發展另一項專業技能會更好。 每個人的適應能力與興趣皆不同,需要客觀分析、全面了解後再做出選擇。教育沒有標準答案。面對多變的未來,唯有快速適應的能力及正確的學習態度才是存活的重要關鍵。 羅校長(攝於學生時期)認為擁有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專業,在學習相關領域時較易入門。 到落後國家找機會 放眼世界,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也是面對未來競爭必備的條件。一般人多認為出國留學或實習以先進國家如歐美、日、韓等為首選,但是我建議海外實習不要侷限於地域。去先進國家可以看看這些國家在政治、經濟、產業等方面是怎麼運作,甚至瞭解其思考模式;但落後國家也不要排斥,因為尚未高度發展,所以還有很多成長空間。請記得一件事,先進國家可以學習專業跟技術,落後國家可以去找機會。 在慈科大,每年大概一成的學生有機會在暑假期間到海外服務實習。除了非洲、南美沒有外,其他各國都有姊妹校,慈濟的網絡遍布60個國家、300多個分支會,透過這些資源跟補助讓學生出去;同學們到偏遠地區如緬甸、泰北等地進行志工服務後,更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曾經有個學生從我們學校五專部畢業後直升二技,在校7年,他利用交換學生的網絡去過10幾個國家,他很珍惜、也懂得去爭取這些機會,所以資源在手上就看你怎麼運用,我相信這些經驗將會成為日後成長茁壯的養分。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 羅文瑞 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慈濟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花蓮高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研究所碩士、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大氣化學、低溫光譜學、低溫間質隔離技術、雷射化學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化學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香港】港城大校長郭位:文憑不能保證未來
來自台灣、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的郭位,認為並非所有人都要念大學。他說,比起擁有一張白紙黑字的大學文憑,還不如能夠活用知識,而求知的殿堂也不限於大學校園,最重要的是不要死讀書,應培養思考、判斷與創新的能力。學分不用多但一定要讀通。 台灣社會強調大學文憑,讀大學的比例也高,但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似乎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容易人云亦云、受到煽動,這就喪失了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並不贊成所有人一定要讀大學。但並非鼓勵不讀書,而是要能活用知識、要有批判能力、跳脫固有思維。不讀大學也能創業成功,在美國、大陸、台灣、香港都有許多例子。 近來每到放榜,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幾乎都是醫學系或其他熱門科系的錄取結果,但事實上,科系領域各有所長,醫學絕對不是唯一的知識。不管同學是選擇就讀一般大學或接受技職教育,最需要思考的其實不是熱門與否,而是實用性。必須要了解這專業與自己的目標是否相關,以及未來是否能夠有效運用它,否則,將來進入職場,學歷反而發揮不了作用。 郭校長認為不要死讀書,要能活用知識、有批判能力,才能跳脫固有思維。 讀大學不一定是就業保證 現在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常感嘆起薪低,這其實和廣設大學等教改政策脫離不了關係。以香港來說,學生就讀大學比例低,只有20%的高中生可以讀大學。以大學數量而言,台灣跟香港也是兩個極端。香港在1990年只有兩所大學,之後變成八所大學一直到現在,而且招生名額有限制。八所大學一年的大一名額是15000個,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香港政府甚至還有人想限縮入學名額。 反觀台灣,十年教改廣設大學和科大百餘所,幾乎人人可上大學。但在經濟發展和產業需求跟不上人才培育的速度下,供過於求,薪資水平如何能提升?那麼,怎樣的薪資才是合理不算低呢?可以簡單粗略以「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和「國民所得」的比值來看,台灣是遠小於1的,而大陸則大於1。兩相比較就可略知一二。所以同學也必須了解,在現今大學生比例過高的情況下,讀大學就不是未來就業的保證了。 跳脫框架勇於創新 在文憑不是未來保證的情況下,年輕人應善用自己天馬行空、沒有框架的優勢。在大學時期,最好要能跳脫慣有思維,才能在專業上有所突破。所以我也鼓勵學生創業,為自己主動爭取機會。有位大學本科畢業、從大陸來香港城市大學就讀機械系的學生,是在大學時期創業的極佳範例。他知道港城大的生物系做過「遇到有毒的空氣或水就會變顏色的魚」的研究,便獨自找該系教授談,說服教授將專利給他,他分乾股給教授,並聘請生物博士當他的技術長,於是在大四時創立公司,專攻毒物研究,不到三十歲,公司規模已有好幾百人。一個機械系的同學能夠想到創立生物科技公司,由此可見年輕人跳脫思維框架,勇於創新的無限爆發力。 在港城大,我們也鼓勵教授創新研發,取得專利賣給學校或以分股方式,由學校創業並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例如現在盛行的無線充電,就是港城大教授的發明專利,以此模式導入商業經營。所以在創新氛圍濃厚的校園中,香港城市大學申請美國專利,與大陸和台灣相比,可以說是第一,而其中一半的專利都是來自於大學生,在這過程中,學校是扮演鼓勵和協助的角色,大學生能有這些突破,最重要的是他們能主動思考、跳脫舊有的框架,創新活用知識。 郭校長鼓勵學生創業,為自己主動爭取機會。 國際交流不設限 現在高等教育皆重視國際化,但國際化程度與英文講得好壞與否無關,重要的是要有內容。一個人是否具國際觀,主要是你的言談是否有內涵,並且能夠接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香港各大學的教授幾乎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光是香港城市大學,就有來自中國大陸、法國、美國、瑞典、澳大利亞、俄國、英國等院士,連我身為校長,都是來自台灣,而不是香港人。 目前港城大的學生已超過50%有國際交流的經驗,特別是商學院和文學院,而工學院的學生較少,因為要做實驗,課業繁重。一般而言,不管是香港或台灣的學生,選擇國際交流的國家時,都傾向去歐洲、英國、北美、日本等地。記得有位女同學,因為想去的歐美日等國都沒有名額,只剩馬來西亞,所以很難過地來找我,我還是鼓勵她去試試看。她交流回來後態度完全改觀,覺得在馬來西亞收穫很多,舉止言談也更加成熟。所以,我會鼓勵同學把握國際交流的機會,不要自我設限,不管是到哪個國家,都會讓你擁有全新寬廣的視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及交流。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郭位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現職: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現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學士、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工程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可靠度研究,特別是電子系統與核能可靠度設計研究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工程科學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工程與管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108課綱】羅東三高中職 連線跨校選修
108課綱即將上路,為使新課綱得於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階段順利實施,教育部遴選59校擔任試行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綱的前導學校(以下簡稱技、綜高前導學校);並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組成專業團隊,系統性規劃及辦理因應新課綱轉化所需的專業增能培訓,擘劃後續前導學校試行經驗的分享與推廣,以利各技術型及綜合型高中可於108學年度順利銜接新課綱實施。 三校跨校選課 國立羅東高商為綜合型高中前導學校,該校106學年度起試辦同科跨班、同群跨科、同校跨群等多元選修課程,不僅打破學術與專門學程兩個學制的界線,並在107學年度領先試辦與羅東高中、羅東高工合作建構跨校選修機制,培養學生跨領域合作學習力。 地理條件創優勢 為讓跨校選修的理想得以實踐,3所學校研擬共同選修時段;除此之外,由於羅東高商、羅東高工與羅東高中3校地理位置均在步行時間15分鐘內可抵達,地理範圍與學校學科屬性互補的特性,均為3校規劃跨校選修的有利條件。 高二不分群選修 在跨校選修的課程規劃方面,羅東高商針對全校二年級共10班於同校跨群時段開設13種務實致用課程,例如:因應宜蘭產業需求於全國首創「民宿實務」與「微型創業」課程,商管群與設計群學生得至餐旅群選修「民宿實務」課程,餐旅群學生則可選擇至商管群選修「多媒體APP設計」與「國際禮儀」課程,所有高二學生不分群皆可選修「微型創業」課程。 圖取自羅東高商官網 課程別具特色 羅東高工開設「智慧機器人」課程,羅東高中開設「森羅萬象」、「生活中的地球科學」與「生物動手做」課程,由於3所學校分具商業類科、工業類科與學術特色,這些因應新課綱研發的特色課程,可以適時提供3校學生在跨領域學習之需求。期待不同學科背景學生在課堂相互學習,這樣的跨領域合作學習能力與學生適性、多元選課,正是落實新課綱「自發、互動與共好」精神之具體展現。
校長開講 【花蓮】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興趣結合產業才能當飯吃
強調掌握產業趨勢的國立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希望同學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確幸,要了解國家與區域發展,多聽、多看、多接觸,將興趣結合產業才有前途。 如今大學已不是窄門,在學歷氾濫的情形下,要接觸不同領域,塑造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能力,在就業市場才能穩站不敗之地。這個時代的人才一定是跨領域的,有時甚至會在自身專業之外的領域獲得成功,所以絕對不要故步自封,只要你有興趣,都值得涉獵。 很多科技公司如遠傳、IBM、Apple等,他們的CEO都不是資工背景,有很多其他領域的歷練。所以我鼓勵同學多聽演講、多參與課外活動;不要侷限於自然或社會的分組,人文與科技的跨領域才是邁向未來新動能。「人文關懷」很重要,透過互動了解,與外界做有感連結,滿足他人的需求,而不僅是付出你想要給的東西。 趙校長強調這個時代的人才一定是跨領域的,所以不要故步自封,有興趣就去涉獵。 掌握產業趨勢 同學在高中時期藉由性向測驗,可以探索興趣所在;但興趣是會轉變的,興趣轉變之餘也要思考:興趣能否當飯吃?工作的選擇和國家發展是否有關連性? 我當年考上成大電機時,系上有很多與交大、清大失之交臂的學生,就算沒興趣也只能硬著頭皮讀下去。但現在大學申請轉系越來越方便,如果就讀的學系完全不符合個人興趣,除了轉系轉校之外,各大學也鼓勵以雙主修或跨領域的方式修習不同課程或學分,可以善用學校的課程資源,在兼顧興趣的狀況下培養就業實力。 此外,工作機會和國家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以台灣和香港的發展走向來說,台灣目前仍以電子業為主力,香港則以金融服務業為主流,了解國家區域重點去衡量未來,問問自己,要走主流路線或非主流路線,走主流路線追求的是「安全穩健」,非主流路線則是「時勢造英雄」。建議同學們廣泛閱讀,才能知道產業最新動態,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更積極的作法就是找到可以學習成長的環境,提高自己的價值。 現在台灣能領先全球的是台積電所屬的半導體產業,但最大的隱憂就是許多同學不想讀理工,而理工學系招不到學生將會是國家發展極大的危機。 趙校長(攝於學生時期)指出,就算所讀的學系不符合興趣,也可以選修的方式跨域發展。 以科學態度面對世界 你不一定要當科學家或AI、大數據的「高階人才」,但擁有科學態度,才能正確理解、求證,建立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 科學其實隨處都是,許多日常現象是可以用淺顯的物理學來解釋的,因此,「科普」的推廣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科普讓同學們對科學保持興趣。偏鄉地區因為地域、資源的關係形成教育的困境,因此更需要用淺顯的語言、生動的實驗或短片,把科學推播到國、高中,甚至到國小,讓科學這種深奧的東西變得有趣! 求知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唯有用嚴謹的態度求知,用科學的方法求證,才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以理性面對雜亂的新聞訊息。 小確幸也要有狼性 至於英語能力則是與國際接軌的基礎,也是投入職場的利器,鼓勵同學要善用學校資源提升英語能力,並自主跨域學習,探索培養多元能力。 生活中,除了小確幸,也要追求狼性。台灣早期的台商,認為越落後的國家越有商機,提一個行李就到大陸或東南亞打天下。現在也有同學選擇到大陸、香港、甚至國外留學。至於有能力卻沒有充裕的經濟條件到國外讀書的同學也不用擔心,可以利用「閱讀」來提升視野。現在網路發達不受侷限,身處台灣也能熟知天下事,多方了解國家脈動和產業發展,建立積極正確的溝通態度,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國立東華大學校長 趙涵㨗 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校長、國立宜蘭大學講座教授、國立宜蘭大學電子系與資工系全職合聘教授 ★學歷:臺北市成功高中、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新世代網際網路協定與整合技術、行動網路運算、跨層式設計概念、雲端運算、物聯網、量子計算。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資訊學群資訊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2018總統教育獎】陳柏翰&林佩貞,綻放生命的光彩
「2018年總統教育奬」在五月中旬進行頒獎,以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共有56位學生獲獎。翻轉困境、奮發向上是教育學習的重要動能。獲獎者秉持著以順處逆,發揮生命特殊才能,勇敢追逐夢想。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勇敢,克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自開辦迄今,共有1053名學生獲獎,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職組獲獎者陳柏翰、林佩貞的故事。 陳柏翰-「陶笛樂聲飄揚」 左眼全盲,右眼僅存0.01破碎視力的重度視障高中生,儘管對於愛、希望與勇氣的態度一如往昔,在課業繁重下仍努力抓住學習的機會。 就讀嘉義高中二年級的柏翰以撫慰人心的陶笛演奏、成長故事與學習歷程,在嘉義縣東石國小成了學生們的生活教材,與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等家喻戶曉的名人,一起成為了走廊上勵志的典範人物,分享學習,激勵青少年上進與回饋,獲得志工菁英獎肯定,2016年榮獲臺灣省政府頒發優秀畢業生奮發向上獎。國小階段獲選2012總統教育獎肯定,此番再度獲選,是他持續好學累積、奮發向上的再次證明。他感恩長期獲得教育部學產基金對於弱勢學生的補助,在逆境中追求卓越與分享學習。 柏翰在課業、文學與音樂領域均有優異表現,更能參與社會服務,參與公益活動,分享生命歷程,傳達正向能量。榮獲第18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和熱愛生命獎。樂觀進取、奮發向上,發揮服務奉獻,對社會風氣產生良善影響。 高中職組陳柏翰。 林佩貞-「恩典豎笛手」 自詡為「恩典豎笛手」,因為背後藏著一段曲折又充滿恩典的成長故事。 佩貞是視障生,八歲起即在臺中私立惠明盲校住宿讀書學習,十五、六歲時先後失去雙親,家中六個弟妹全由在夜市設攤的舅舅、外婆、阿姨等親人接續撫養。失去雙親,對已經生活在黑暗中的佩貞,如同吹熄暗夜中的燭光,打擊甚大。當她再度回到學校,是豎笛老師蔡佩珊重燃火光,鼓勵她帶領她走向信仰與藝術,關心教導、安慰激勵,藉由學習豎笛的過程中,建立信心。 升上高中一年級,來到臺中啟明學校就讀,接受了更多的照護。學科方面,老師們鼓勵教導;術科方面,學到了新技能:按摩。經過一年的學習,以及利用課餘時間不斷勤加練習,在105年11月通過了按摩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取得專業證照及街頭藝人證照,開始了夜市人生,貼補家用。加入學校「玩樂樂團」主奏豎笛,獲邀30場以上公益演出及生命教育音樂分享講座。佩貞期待有一日,能像原住民音樂人「巴奈」、視障者蝦米人樂團的「阿卡貝拉」一樣,獲邀在總統面前演奏。106年4月進入2016年總統教育獎複選階段,榮獲奮發向上獎的肯定。 佩貞樂觀向上,靠著毅力考取街頭藝人證照,演出貼補家用。以優雅樂章分享愛與溫暖,獲邀公益演出。正向樂觀的面對人生考驗,並樂於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感動許多學生。 高中職組林佩貞。 高中職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畢業起薪6萬,臺南海事輪機科復招翻紅
因應「國艦國造」、「離岸風力」等國家政策,國內外輪機所需人才大增。國立臺南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簡稱臺南海事)輪機科停招14年後,重新復招連續2年皆為滿招,深受學生及家長肯定。臺南海事輪機科畢業後月薪新台幣6萬元起跳,也可選擇繼續升學,前景看好! 臺南海事輪機科畢業後月薪新台幣6萬起跳,也可選擇繼續升學,前景看好。 情境教學 海洋教育宣導 臺南海事透過「產業捐贈計畫」,於校內建置「輪機一號實體情境教學場地」,結合輪機科的專業科目、實習科目,進行船舶實體情境教學。而建輪機專業實習工場大樓,將於108學年度完工。設置有鉗工、車床、電銲、主輔機、PLC可程式控制、船用配電等專業實習工場。 此外,臺南海事編製海事相關教材,增強國中小海洋教育宣導及職涯規劃,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船舶維修相關技能。 產學攜手 有望年薪百萬 臺南海事輪機科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學生不僅有直升國立科技大學的優勢,又能於國內知名優質航運公司實習與工作,以目前甲級船員起薪13萬元計算,一畢業即能躍升年薪百萬的所得行列。 課程著重務實致用之專業技能,實施四項專業訓練及海上實習,並輔導考取船員證照。畢業生可報考臺電「海事工程人員」,也可投入航海人員公職考試。就業市場涵蓋海事工程公司、航運公司、造船廠、船舶設計中心、港務局、臺電、鋼鐵廠、電機廠等,未來出路廣。 臺南海事輪機科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學生有直升的優勢,又能在航運公司實習。
校長開講 【桃園】警大校長刁建生:向良師學習,吃苦當吃補
對經濟有興趣,卻進警校就讀的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刁建生認為,想當警察,除了有正義感,更要能抗壓。雖然訓練很辛苦,但畢業後的未來很寬廣,加強外語能力,才能面對工作挑戰。 我的第一志願其實是東吳大學經濟系。那時適逢父親生意失敗,原本想改念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現為大同大學),希望在建教合作的模式下,讓未來就業容易些。但父親很嚴格,在他的要求下,我念了中央警官學校(現為中央警察大學),選擇行政警察系。從小在基隆長大,年輕時常獨自到海邊釣魚、游泳,已養成獨立性格,所以進入警校後,沒有適應上的困難,能夠依學校的課程和訓練,按步學習。 其實警校畢業後路途很廣,進修也是家常便飯。警大畢業後,我在臺北市保安大隊當分隊長,服務兩年後考上了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之後在我當警察局局長時,想去聽臺大政治系很多大師的課,加上看到分局長在準備研究所的期末報告,因此就跟著報考臺大政治研究所EMBA在職專班。那時一班約有三十個學生,兩年畢業不到三個,三年畢業大概五個,還有人八年才畢業,當時要畢業很不容易。不過,遇到一位老師,在學期末時我的報告分數特別好,也鼓勵我提交論文,因此順利畢業。 刁校長勉勵同學,想要當警察,就要能吃苦認命,也要有正義感。 警大刻苦當挑戰 想要當警察,要能吃苦認命,也要有正義感。在警察大學,除了基本課程128個學分外,每星期有四小時的柔道或摔角訓練,一週另有兩小時的軍訓課,所以同學每天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到九點二十分晚點名,十點就寢,基本上都是團體行動。另外在畢業前,不管男生或女生,3000公尺跑步、50公尺游泳及射擊都必須及格。 大學頭一年有暑假,二年級開始,每個暑假都必須實習,實習地點如警察局、海巡署或是消防局。所以受過警大四年訓練的同學,較能刻苦耐勞且盡責。而警察大學畢業的同學,考外交特考,當外交大使,通常都比其他人更積極並能確實完成任務。 同學們如果想讀警大,就必須要認清事實,因為大學的訓練會很辛苦,但相對的,畢業後會有很寬廣的未來,除了特考,你在大學學到的外語能力,未來轉往航空機師或外交特考、司法特考等,都有幫助,而辛苦的訓練會讓你有足夠的抗壓力面對未來的工作挑戰。 中學打好國英基礎 國高中時期,國文和英文很重要,建議同學要打好這兩科的基礎。當時我的國文作文幾乎滿分,所以幸運考上省立中學(現基隆高中)。現在回想起來,小學時父親非常嚴格要求寫書法。字寫得漂亮,當然作文分數也會加分;另外,作文題材與眾不同也是關鍵。記得有一次模擬考,作文題目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大部分的同學都寫看電影、品嘗小吃等,老師曾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怎麼都沒人寫?大家都寫類似的內容,作文很難得高分。」我謹記在心,在考初中時,作文題目是「放學後」,我寫了不一樣的內容,也因此得到極好的作文成績。 我的英文底子也是在中學建立的,英文要好,最重要的是發音要標準,我初中一年級的老師是馬來西亞華僑,師大英語系畢業,發音很標準;二三年級導師還會帶神父來和我們交談,讓我們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我高中時讀乙組(社會組),就是靠國文和英文抓分數,所以在學習的路上,老師真的很重要。 刁校長(最後面那位)就讀警官學校時期參與划龍舟比賽。 恩師以身作則影響深 這輩子影響我最深的人,就是顏世錫署長。他是位很有遠見的人,警察學校升格專科學校,警官學校升格為警察大學都是他完成的。當時他任職臺灣省警察學校教育長時,至美國考察密爾瓦基警察學校,他對室內靶場特別感興趣,還要了靶場的設計圖。當上校長之後,第一個靶場就在民國81年完工。後來我斷斷續續在局長、校長身邊做了好幾年的秘書,就近學習他的處事方法,對我影響很大。 綜觀求學生涯和職涯發展,我何其有幸遇到好老師,不管是中學時期協助打好國英文基礎的老師們,還是研究所時鼓勵我寫論文的教授,甚至影響我職涯至深的顏署長,因為有他們的栽培造就現在的我。所以同學們在求學期間要多觀察師長的言行舉止,不管是課業或工作生活上,相信對你的未來都有助益。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刁建生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學歷:基隆高中、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學士、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交通、行政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政治學類、法政學群行政管理學類、管理學群運輸物流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高中校園 【2018國際資奧】臺灣榮獲4銀,軟實力受肯定
我國參加2018年第30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7個國家、335名學生參賽中,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4銀,表現優異。 參加2018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由左至右:彭道耘、陳冠宇、陳威翰、王師宇。 臺灣軟實力獲國際肯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忠謀教授(兼任副校長)自2018年起連續3年擔任國際資訊奧林匹亞主席(IOI President),顯見臺灣軟實力深獲國際肯定,得以站上國際舞臺發光發熱!而各國亦透過本項競賽之過程相互交流、經驗分享,我國除爭取最高榮耀外,更期盼為國家爭取最大能見度,讓世界各國看見臺灣! 榮獲4銀佳績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李忠謀教授等十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4階段在153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學生王師宇表現最佳,他也是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獎的得主。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最佳成績3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19金50銀24銅。
校長開講 【新竹】交大校長張懋中:成就從提問開始
從大學、研究所至博士班,橫跨了物理、材料及電子等三項領域,面對大學學歷普遍的時代,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說,同學更應該想想,要如何塑造自己,以及什麼事情是值得你花時間及生命解決的。 「一個人的熱忱和好奇心,比知識更重要。」當年聯考,我考上錄取分數最高的台大物理系,但在大學時卻發現自己對於工程類的熱忱勝過於抽象概念的學習,於是研究所時便轉換跑道,考上清華大學材料所,改讀材料科學。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求學轉折十分突兀,但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學過物理的人,再來專研材料學,反而更能以不同的角度來學習。之後再經由清大教授的鼓勵,我進入了電子這塊新興產業,朝這領域持續發展。 因此,對於志願的選填,我認為,不管同學朝哪個領域發展,或中途方向有所改變,都無妨,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有熱忱,只要找到自己的熱忱所在,持續努力精進,必能在該領域發揮長才。 張校長發現自己對於工程類的熱忱勝過於抽象概念的學習,於是轉換跑道,改讀材料科學。 學會提問當郭台銘 當你找到熱忱所在,對該領域自然會充滿好奇心,這時就要勇於發問,懂得如何提問,學習如何定義問題。 我常常舉個例子:猶太人的家長在小孩放學時,最常問的問題,通常是「你今天問了什麼好問題?」而非「你今天考得好不好?」猶太人問問題、定義問題的能力是自小培養的。全世界的猶太人人口大約為2,350萬人,和台灣人口差不多,以諾貝爾獎的獲獎數來看,不包含諾貝爾和平獎的話,諾貝爾得獎者約有25%是猶太人,尤其在經濟方面更是超過40%。猶太人有比台灣人聰明嗎?其實不見得,只是他們自小培養主動思考的習慣,懂得找問題,知道如何定義問題,進而能尋求正確的解決方式。 前陣子在印度德里的理工學院談雙方合作時,校長請我吃飯,茶敘時,我問他:「你們這裡的大學生學習情況如何?」他回答:「我們有非常好的大學部學生,年輕教授幾乎無法掌控上課狀況,因為學生太會問問題,都被問倒了。」 在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通常擅於發現和定義問題,能夠敏銳地發現市場潛在的需要,並且及時探究和應對。正如台灣的知名企業家張忠謀先生及郭台銘先生,當同仁走進他們的辦公室,向他們報告事情時,相信他們會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把你問倒為止,這就是他們的本領。先定義問題,才能把事情做對,並對症下藥,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掌管企業。我建議同學,汲取知識是求學的必經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問問題,找出問題的存在。尤其是處在創新的時代,所有科技、資訊持續翻新,我們不能認為只悶著頭做事就足夠了,必須要學會發問、找對問題。 有狼性的台生在大陸 面對國際化的競爭,有些同學也會掙扎是否要去國外念書。我認為是要依個人需求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出國念書並非絕對必要,我也是接受台灣教育。但我很鼓勵家長,不要太保護子女,當一個上了大學的年青人,他便需要開始嘗試為自己負責任,必須去找尋自己的熱忱,學習照顧自己。現在的父母以前過苦日子,好不容易生活有些餘裕,就盡可能地希望給子女更好的生活,但其實這樣很可惜,過度保護下,會抹損年青人原有的生存本能和企圖心。 今年四月份,我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跟微電子所七年一次的評鑑委員。開會討論時,他們的教授突然對我說:「我們最喜歡台生,台生很有禮貌,在上課時都坐第一排,很認真上課,也常主動發問,充滿戰鬥意識,我們大陸學生沒辦法比。」正如我在交通大學看到的大陸學生一樣,同樣地充滿狼性。可以說台灣有狼性的學生很多在大陸,大陸有狼性的學生很多在台灣,都非常具有學習精神。因此,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年輕人自然會積極努力以求生存。 張校長認為,要擅於發現和定義問題,敏銳地發現市場潛在的需要,並且及時探究和應對。 鼓勵創業獨立自主 以前在交大念書時,那時候大家都窮,急著想改善生活,所以課堂之餘,很多同學都已經在創業賺錢,連我也不例外。新竹科學園區的公司企業就有約70%都是交大校友創建的,所以我很鼓勵同學創業。一般而言,美國的大學生如果對創業有興趣,通常大二、大三時,就會表現出來,並且真的執行。18歲的年輕人體力好,且聰明、反應快,其實不用擔心大學生能力不足或做不到。只要給他們發展的空間,不要過度擔心或保護,他們求生的狼性自然就會展現出來。 其實台灣的學生不是沒有能力,只是生活不匱乏,所以有時會較為被動。說個小故事,我的女婿在就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時想買車代步,當時他的祖母告知可以借錢給他,之後再按月還即可,對美國的年輕人而言,借錢還錢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親人也一樣,祖母的錢是祖母的,所以應當還給她。這樣的思考邏輯才能養成負責不依賴的態度,所以只要我們不過度保護,年輕人的熱忱和奮鬥意識自然就能展現出來,一個人若能夠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將來能做的事情,也必定超乎想像。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張懋中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一中、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博士(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國家工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高速半導體元件、射頻/無線/互聯/數位、類比、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系統積體電路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物理學類、工程學群電子工程學類、工程學群材料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工程與管理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中金院校長施光訓:勇敢當個怪咖蘋果
臺灣讀過最多學校的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從券商分析師投身教育界,不畏懼挑戰,成為別人眼中的怪咖。他說,人才是臺灣最重要的資本,培養「國際力」,語言是敲門磚。 多數大學教授讀書時是學霸,但是我不是,我是「罷學」,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一共讀過12所學校,曾經是個「被選擇」的人。但是,不畏懼挑戰是我的特質,當時念財經系回國求職的人大多以金融業或國立大學教書為目標,而我卻選擇到文化大學任職,一路從教授、系主任,再到校級行政主管職。要懂得抓住機會證明自己,從「被選擇」的人成為「做選擇」的人。 現在的同學則可以去選擇不同的學習機會,當然,排名好的大學競爭激烈,但我認為排名是短暫的,了解自己興趣才是永久的。當高中生面臨喜歡的科系和家長期許有落差的時候,可以參考父母的意見,但要自己做決定、做選擇。遭遇挑戰或抉擇時,要勇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施校長認為年輕人要以全世界為場域,應該把舞臺放在國際。 了解真實自我,熱情投入 高中時,身為警官的父希望我念警察大學刑事系繼承他的衣缽。我雖然很清楚自己不是念自然組的料,但也不想違逆父親的期許,努力靠著背誦勉強考上警大。父親認為我的科系是第二志願,不是「一軍」,到警界不見得會有前途,也就放棄要我繼承衣缽的想法。最後就選擇就讀海大食品加工系,但念了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是金融,畢業後決定到美國攻讀金融研究所。最終還是由食品加工跳轉到財務金融領域,忠於自我實現。 其實,今天的熱門科系,就是明天的過度供給。填志願科系時還是要回歸能力性向來選,才不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也不會因就業市場供過於求而喪失價值。每個年輕學子的心裡面一定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只是長輩習慣去灌輸自己的價值觀。因此,我會鼓勵高中生「選熱門」不如「選熱情」,從興趣切入,對於未來的續航力更持久。 施校長(後排左一)鼓勵高中生在升學時,「選熱門」不如「選熱情」(攝於高中時期)。 相信自己,我就是怪咖蘋果 在同行裡我被認為是異類,之前在號稱「第二大學府」的文化大學是教務長,卻離開舒適圈選擇到南部,因為我看到的是機會。在務實的態度下,挑戰既有的思維、框架。雖然耕耘起來辛苦、但能翻轉的話就贏了;讓教育有更多選擇,學生跟家長有機會去找到符合他需求的產品,這是我的初心。 學歷很重要,因為沒有大學文憑連應徵的機會都沒有,這是臺灣的現況,有了學歷以後,如何在就業市場做出區隔、成為一個怪咖蘋果?怪咖如我,選擇當教育家。 以全世界為場域,學你想學 我認為,在孩子幼年階段要學的是「終身可用」的知識跟技能,例如語言,這是一項現在不學以後就很難跟得上,且可重複使用的能力。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能溝通、能真正使用,這是你唯一可以和機器競爭的工具。至於青少年到大學階段則必須去學「專業性」的技能,如批判及溝通、協調及架構能力等,才能符合企業對於主管能力的要求。 同學要了解的是:即使不出國也能國際化。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所有的年輕人都要以全世界為場域,應該把舞臺放在國際。培養全球化的思維及合作的能力,而不是僅關注臺灣的娛樂和政治新聞。我的朋友在美國當教授,他女兒從小在美國長大,但是藉由網路看哆啦A夢把日文學會,這才是真正的網路學習。建議年輕學子,學你想學,並保持熱情,不因害怕失敗而不去挑戰,即使與讀書成績毫不相關也沒關係。 面對未來的挑戰,你一定要培養三項特質:一是語文能力,二是專業技能,三是人格特質。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務實卻又同時富有創業精神,以及溝通能力。在全球化的競爭下,唯有國際力,才能站上世界的舞臺。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 施光訓 小檔案 ★出生:1971年 ★現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研究所兼任教授、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臺北市東山高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加工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財金研究所碩士、美國佛州諾瓦大學財務金融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金融營運管理、e-Banking、財金資訊系統、金融犯罪偵察、績效評鑑與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生命科學學群食品生技學類、生物資源學群食品生技學類、財經學群財務金融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食品群、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